淘小铺模式合法吗
淘小铺,阿里旗下的一个新项目。淘小铺是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定位为S2B2C平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交电商。
社交电商的叫法很早之前就有了,行业里指的是在社交媒体上做电商。强调以社交媒体为营销工具,人为载体,获取新客户,维护老客户。
只是在国内被改叫成了微商,后来微商名称搞臭了,又叫回社交电商,本质其实都一样的。
在这里不得不说,阿里一直都在尝试利用社交关系做电商,想着打破流量天花板,只是一直没搞起来。大多数中国人认为,商业与社交关系是水火不容的。
实际上,我们确实发现了很多成功的例子,包括现在火爆的直播带货,私域流量。KOL或者品牌们,与客户通过互动建立了社交关系后变现。
当然,今天不谈社交电商,只说淘小铺的模式。很多人都想做淘小铺,询问靠不靠谱,合不合适。简单就一句话,能赚钱不?
淘小铺的模式只能说是微商玩剩下的,也积累不少崩盘平台的经验,算是在前辈们基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了一些的调整的模式。
要了解这种模式,必须把思绪拉回到六七年前。当年微信上有一个通过三级分销系统卖红枣,一夜爆红的经典案例。
为啥是三级分销的层级分佣模式,在微信上很容易裂变,很容易传播,很容易成交。难道是天然适合微信的社交关系链?
从道家的角度来解答就很有意思,《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只是卖货不是搞鸡汤培训,不需要包装得这么玄学。
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层级在三级及以上就可能涉及传销。这里划重点,下面讲淘小铺模式时会用到。
那么,作为移动互联网奠基石沟通工具的微信,当年的大环境是开放宽松的。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谱着一曲曲创新之歌。
微信在管理上也存在很多的规则漏洞,法律上也是如此,用户对这种看似新鲜的模式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这就是红利期,流量很多,规则不严,早期像云集、环球捕手等平台也是靠这波起来的。现在想起盘就很难了,请参考未来集市。
简单的说,那个时候人傻钱多,渴望赚钱的人也多。手握镰刀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韭菜长势喜人,亟待收割。
再者层级分销并不是什么新玩意儿,最传统的渠道代理制,直销体系等都存在它的影子。哪怕是销售吃回扣,也分第几手。
那么,淘小铺这个项目到底有啥优势呢?坦白的说也就是背靠阿里淘宝的供应链,品牌信任的背书,以及海量的商品SKU信息。
如果排除层级奖励和团队奖励不算,淘小铺的掌柜分享商品卖出去了,获得了佣金奖励,实际上就跟淘宝客没啥区别。
现在为了设置门槛,成为淘小铺掌柜需要购买198的开店礼包,说是价值298的商品。这里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你感受到了没。
交入门费变成购买礼包,可以获得实物商品,实际上是为了规避法律上涉及传销的风险可能性。
包括淘小铺的层级只设置成一级,你可以从邀请开通的新掌柜那里获得佣金。上文也提到层级的问题,所以平台规避法律风险会考虑得周到一些。
说到这里,淘小铺就感觉像个淘宝客的升级版,加入了邀请奖励。并且掌柜升级到L3后申请成为导师,可以带班运营,获得团队的销售额阶梯奖励。
从淘小铺的商业模式来讲,并没有创造什么价值,无非就是啃老而已。而多级分销并不是一种商业模式,只是销售手段罢了。
我们去观察一下已经倒下去的那些所谓的社交电商平台,无非都是过度依赖这种销售手段,缺乏核心价值优势而死掉的。
当消费者产生抵抗力,竞争对手玩烂了之后。没有理由会支撑这些用户去自购省钱,因为人家一开始就冲着你平台来分享赚钱的。
他们的社交圈子人脉早已透支,引新流量又不会,跟专业薅羊毛玩盘子的用户没法比。不赚钱了,还留在这里干嘛,抛弃你连一声招呼都不会打。
所以说社交电商也是电商,电商的本质是供应链。如果一味地依赖拉人头来获取用户,并未能解决用户的需求,最终是留不住用户的。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对淘小铺的模式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了。最后做一下简单的总结,那就是淘客+微商玩剩下的层级分销模式。
淘小铺的优势是阿里淘宝的品牌背书,以及供应链。用户留存自购省钱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毕竟产品价格很透明,用户比价也容易。
但一开始过份地拉人头,比如跟三帅六将这种操盘微商品牌的咨询培训机构合作,导入一些微商团队起盘,对于淘小铺的成长不见得是好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