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国家宝藏有一个疑问陕西宝鸡的石鼓怎么会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想要理清这个原因,只要梳理一下石鼓颠簸的命运就可以了。
先说一下这个石鼓的价值,它们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乃篆书之祖,被康有为称作“中华第一古物”,因为这些石鼓还专门有了“石鼓文”的称谓概念,是中国文字历史上重要的一环。
石鼓最早在公元627年,一牧羊老人在陕西凤翔府陈仓山的北阪发现了10块石鼓,上面有字。
众多文人墨客闻讯而来,想要研究研究石鼓上面的文字。
唐肃宗把石鼓迁至雍城,没多久安史之乱爆发,石鼓被仓促移至荒野掩埋起来,并对外宣称“毁失”,其实是为了保护石鼓。
安史之乱后,石鼓又被挖出来,韩语还专门写了赞文。
不幸的是,后来发生了更多的动乱,石鼓被人劫掠一空。
北宋时期,司马光之父司马池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再次找到9面石鼓,还有一面没有找到。
向传师后来在屠夫家中找到了另一面,用做了磨刀石。
后来历经数个朝代,石鼓在北京呆着,直到上世纪抗日战争爆发,石鼓又开始了南下避难的命运。
解放后被陈列在故宫。

参考:

陈仓石鼓,一共十个,目前剩九个半,现在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珍宝馆,即宁寿宫后殿。
特辟展室,存放条件较好。
很少人打扰,展馆里比较安静。
陈仓石鼓出土于陕西宝鸡,出土地点就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旁边紧邻的山上,现在修了“中华石鼓园”。
古代的陈仓现在隶属于宝鸡市。
石鼓是唐代出土的,刚开始对于石鼓的来源众说纷纭。
唐代诗人韩愈作《石鼓歌》其中提到“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当时以为是周宣王时期所制。
唐初石鼓在陈仓的山上被发现时就因为上面刻有大量先秦时期的古代文字而引起震惊。
在唐代,石鼓的命运可以说是几起几落,在安史之乱中曾消失过,叛乱平定后又曾供奉于孔庙。
唐朝灭亡后石鼓又一度消失。
北宋时期,凤翔知府司马池为了讨好宋仁宗,费尽心思终于找到了九个石鼓,还差一个作原鼓。
司马池不惜假造作原鼓以蒙混,后被发现而获罪。
司马池是史学家司马光的父亲。
北宋末年,作原鼓被在关中找到,只是已经被切去一半,剩下的一半也挖成了中空用来捣米。
上面的文字只余下少量还有留存。
石鼓从东京汴梁到金中都是在北宋灭亡后金兵所为。
因为不失货,石鼓一度被丢弃再次遗失在战乱中。
南宋时期石鼓被再次发现,以后的元明清三代就一直留在北京。
抗战时期石鼓随故宫国宝南迁。
抗战胜利后石鼓又被从重庆运往南京。
中间路上也曾翻车再遇险。
说实话中国历史上这种例子真不少。
比如东汉太学的熹平石经,曾在南北朝后期被东魏权臣高澄下令从洛阳运往邺城时中途落水摔坏。
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邺城博物馆等都有熹平石经的残块。
建国前,石鼓也曾差点被运往台湾,但最终因为体积太大,又实在太重而被留下来。
关于石鼓的年代:罗振玉《石鼓文考释》认为是秦文公时的古物,郭沫若以为是秦襄公时遗物,唐兰考定为秦献公十一年(前374年)刻。
前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在《石鼓文秦刻石考》中认定石鼓刻于先秦时期,但具体年代说法不一。
有观点认为是秦景公时期的,也有认为是秦惠文王时期的。
石鼓一共有十个:吾车鼓、汧殹鼓、田车鼓、銮车鼓、酃雨鼓、吴人鼓、吾水鼓、马荐鼓、而师鼓、作原鼓。
我说九个半是因为被找到的作原鼓只剩半个。
有文字的石鼓是八个半,马荐鼓上我已经找不到文字了。
这些石鼓上的文字记述了某位“秦公”銮车出行,从人如流,登原游猎、献获祭祀的种种盛况,描绘了秦国的大好河山,“秦公”有感而发,述志作诗。
石鼓上的文字,确切地说,应该叫作“秦大篆”,比起李斯小篆虽不似其规整严谨,但格外透出早期文字的个性灵动之美。
描摹、绘画的感觉更胜于理性。
可以体会文字从蒙昧时期向理性时期转化的过程。
从书法的角度来讲,书法的追求目标绝不应该是技巧。
秦大篆是界于金文和小篆之间的文字,不讲求笔锋、笔意,但正因为如此格外表现出文字之美,朴拙的书体是书法的本质,气势超越了后世的精巧之作。

参考:

一、石鼓的发现及保存上的原因:十面石教最早发现于唐,保存在凤翔府,期间有过散落遗失,最终完整保存着。
北宋徽宗时,石鼓被运至汴京,金人占领汴京后,石鼓被金人所得,元灭金后,元人运石鼓去大都即现在的北京。
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护古宫文物,石鼓被辗转运到上海,重庆等地,抗日战争结束后,又运回北京,现保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文物价值极高。
十面石鼓,每面用大篆刻录一首诗,十首又成为一组诗,这在春秋时代的文物中是很难得的。
宅在金石,书法,文学,历史,风俗民情方面的研究,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
这是历史问题。
建国以后最先的政策是各地出土的有高价值的文物都要上交到故宫保管,然后故宫的仓库都堆满了,没有能力再接收了。
并且,许多历史考古专家强烈要求出土的文物应该保留在当地才有价值,并且上书国家。
之后国家才出台了“就地保护”等相关政策。

参考:
因为当时石鼓在国民党手中,蒋介石想带去台湾的时候,石鼓太重被遗弃,当时战乱所以在宝鸡放了一个月,然后就转到凤翔,因为保存条件不完善直接运往北京故宫,一到故宫就直接被封闭式保存,直到近几年才出来展示,但是其中也只有一面是真的。

参考:
石鼓历经两千年,朝堂更迭多战乱。
国将不存祸牵连,倾巢之下卵难全。
东西流离枉往返,南北失所无地站。
适逢盛世身得安,紫金城中雍容展。

参考:
在回答提问之前,先说说上海博物馆。
我们都知道,上海是近代开埠才迅速发展成国际性的大都会。
即使把上海的前身松江府算上,也是历史悠久的城市,毕竟辖区面积还是很小。
但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包括石雕、青铜器、陶器、瓷器、钱币、书画等等,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全国的博物馆中都属顶级的。
其绝大多数藏品相信都不是上海本土的,而来自全国各地,当然也包括陕西。
上博馆藏的青铜器,出土于陕西宝鸡的,数量可能还不少,其中还不乏珍贵的甚至国宝级文物。
在全国的各个博物馆,除了收藏本地文物外,馆藏文物中还有大量其它地区文物,这样的情况再正常不过了。
再说说故宫博物院,是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后,以明、清两代的皇宫及宫廷收藏为基础建立的现代博物馆。
其藏品除了北京故宫的摆放收藏以外,还包括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的部分文物,提问的石鼓就是故宫收藏的文物之一。
故宫珍藏的国宝--石鼓,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遗物,应该说诞生于秦地,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到唐朝贞观元年首次被发现,也是在陕西凤翔府陈仓山,即现在的宝鸡市石鼓山。
石鼓从发现,在唐朝并未引起皇家多大的兴趣,历经安史之乱、朝代更替,又流失荒野。
到宋朝宋仁宗时期,因宋仁宗就是金石专家,在查阅前朝的史料后,对遗失百年的陈仓石鼓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动用国家资源,令天下有才德之士遍地寻访、查找陈仓石鼓的下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十面石鼓得以寻访到,并被送到北宋的京城汴梁(即现在的河南开封),进奉给了皇帝。
靖康之变,北宋都城汴梁被金兵攻破,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被掳掠到北方,石鼓与宋皇宫的其它宝物也被运到了燕京,自此元明清三个朝代石鼓就一直没离开过北京。
抗战期间,石鼓随故宫文物南迁过程中有到过南京、四川,抗战胜利后又回到了北京故宫。
所以石鼓从宋朝离开陕西,至今已是1000多年了。
各个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很多来自考古出土与
除了国家部门通过行政命令调拨,一般不会有太多变动。
故宫的文物更是如此,只会是充实故宫的馆藏,比如战乱时期故宫流失的文物,通过回购、捐赠重新回到故宫。
象石鼓这样的离开陕西上千年的文物,没有必要再去纠结是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是在西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