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家乡的镇里当公务员是一种什么体验

刚开始,我在镇农业办工作两年。
然后,书记觉得到我工作踏实,文字材料进步很快,又是本地人。
于是将我调到镇党政办任科员,2年后任副主任。
期间,我主要负责书记的各种讲话材料,同时也兼顾服务镇长,与书记镇长的关系都不错。
任党政办副主任2年后,也就是2007年,跟随老书记调到县劳动局当副股长、股长。
不到一年,老书记就调往市里。
与此同时,我们镇原来的镇长提拔为书记,多次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调回镇任党政办主任。
一开始我委婉拒绝,毕竟乡镇公务员调到县城不容易,而且当时我在县城认识了妻子并结了婚,也想安安稳稳在县城过平凡的小日子。
但是新书记不死心,跑到县城请我吃饭,用恳请的语气对我说“你熟悉了解乡镇工作,原则性比较强,又是本地人,是我心目中的党政办主任的唯一人选。
就算帮我这个外县人,行吗。
”这个新书记是外县人,之前在我们镇当镇长,我与他关系还算凑合。
我当党政办副主任期间,处理书记与镇长之间的关系,我一向一碗水端平,从不搞团团伙伙、亲亲疏疏。
可能正是因为看中这一点,新书记才
或许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或许是对乡镇工作有天生的感情,或许是老书记调到市里自己有些失落无助,我于是答应了新书记
之后的4年多时间,就是没日没夜的加班,办文办会写材料、上山下乡驻村、陪同领导检查等等,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办公室加班,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
可以说,乡镇就是“五加二白加黑”“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日休息不保证”,而且这是常态。
由于
一些日常工作,根本不用书记和镇长作过多的指示要求,我就能把很多工作理顺了。
说句夸张的话,很多棘手工作,书记镇长也得依靠我这个党政办主任去处理,甚至二位主要领导和其他镇领导的关系也得依靠我来协调。
虽然书记镇长对我比较依赖,但是在他们面前,我始终谨小慎微,报告工作实事求是,既不凸显自己、邀功求赏,但也不刻意贬低自己、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
当党政办主任期间,书记、镇长以及镇领导班子成员对我工作都比较满意。
在各位领导的大力推荐下,担任党政办主任4年后被组织提拔为党委委员,并继续兼任党政办主任。
2010年,新书记提拔为副县长。
2011年初,在新书记(副县长)的推荐之下,我调到了市局现在的单位,先后担任过办公室副主任科员、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科长,2019年底晋升为现在的职级。
感谢各级组织,感谢老家乡镇的父老乡亲,感谢老家乡镇的原任领导,感谢老家乡镇的同事们,让我在服务老家父老乡亲中体现了
在老家乡镇当公务员,我最深刻的体会和感触有8点:①地缘上有优势。
主要是熟悉了解老家的民风民俗,熟悉了解老家的发展情况,认识很多亲戚朋友,工作起来有天生的优势。
②比较受人尊重。
我们国家几千年的传统,认为在政府工作就是官老爷,甚至在本地就高人一等。
亲戚朋友比较尊重你。
③领导比较依靠你。
特别是在本乡镇当副镇长
④亲戚朋友求你办事的人比较多。
农村就是这样,征地拆迁、小孩上学、看病就医等事,无论是认识的亲戚,还是不认识的人,都会人托人找到你。
对一些不违反原则的事,能办的应该办好。
我觉得这也是体现
⑤节假日值班比较多。
领导认为你是本地人,同事觉得你是本地人,一到节假日,就会请求你帮忙顶班,真是不好推辞。
谁叫你是本地人呢?
其实也没什么,外地同事平时很少回家团聚,相互理解!⑥必须真心实意为家乡服务。
作为本地人,既是家乡的建设者,又是家乡发展的受益人。
作为在本地镇政府工作的人,必须冲在一线、干在前面。
⑦有时候需要“六亲不认”。
作为在镇府当领导的本地人,肯定有不少的亲戚朋友请求帮忙办事。
这些事肯定有部分是违法的,肯定是不能帮的。
此时,不能被道德绑架,应该坚持原则、守住底线,该拒绝的要拒绝,该解释的要解释。
我当镇党委委员时,我亲堂叔请求帮忙不拆除违建房屋,就被断然拒绝,后来他在村里说我六亲不认,搞得我父母亲很没面子。
⑧必须清正廉洁。
在老家当公务员,特别是乡镇领导,肯定会负责一些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农业补贴补偿等工作,这些都涉及到巨大的资金利益,必须做到清正廉洁。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作为本地人,如果被双规留置,肯定会被迅速传开,父母亲、妻儿子女将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也会被周围人耻笑。
有幸在老家乡镇工作,为老家父亲相亲服务,我认为这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参考: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
在今年6月的市县换届中,他当上了县长的位置。
他大学毕业后,先是到县交通局工作,然后到县政府办当副主任,然后到乡镇当镇长。
当了镇长一年多之后,他又回到了县交通局,当局长。
当了局长后不久,在一次市里组织的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的考试中,他考上了,安排到市交通投资公司当副总。
后来,他又到了市政府办公室,当副秘书长、副主任,对应市长的工作。
市委书记到了省里的人大当副主任,长到了副部长级。
市长接市委书记的位置,当了市里的一把手。
我那同学是少数民族,本来就是培养当县长的。
而且,我那同学完全有机会回到我们县当县长的。
是他主动跟市委书记提的要求,不要回自己出生地的县当县长,最后安排到了另一个县当的县长。
还是代县长的时候,他回到县里,和我们几位老同学坐了坐,见了个面,吃了个饭。
我们都很好奇,他为什么不愿意回到县里当县长,那多威风啊。
他自己也承认,确实是自己主动跟市委书记说不想回到本县的。
至于原因,他大致说了三点:一是回到本县当县长,一定会有很多亲戚朋友同学找上门,要项目,要位置,要资金,你帮他们办嘛,很多是违反原则的,位置都危险;
你不去办嘛,亲戚朋友同学说你当了官就看不起人家,说自己没有人情味。
二是回到本县当县长,作为一个40出头的县长,以前一起工作的老朋友、老同事还要当局长,当县长的人,最需要的就是各乡镇、各局局长在工作上的支持。
而那些老局长都是老油条了,他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还没什么,如果他们有所懈怠,你批评还是不批评呢?
三是我们县是全市最富裕的县,各方面都发展得比较好,也就是基础好,要想做出比前任更大的成绩比较困难,还不如到一个小县,更有发挥的空间,更容易出成绩。
辛酸职场写在最后:1、在自己家乡的镇里当公务员,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辛酸职场认为,大致和我那位当县长的同学是差不多的。
2、在自己家乡的镇里当公务员,如果当点小领导的,亲戚朋友凡是遇到点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你,这样的情况会一直存在,想想也是挺烦的。
3、当然,在自己家乡的镇里当公务员也必定是有一些长处的。
比如,认识的人多,做一些工作,特别是农村工作也是有便利的。
4、不管在哪里当公务员,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能够做到心中装着百姓,自己清正廉洁,那去哪个地方当都是一样的。

那场县里组织新任公务员分配大会让我记忆犹新,时任县委副书记主持的会议,在会上说了一些振奋人心的话,他说“你下去到乡镇服务,要学会讲老百姓的话,要和群众打成一片......”我当时听的热血沸腾,仿佛大展宏
在老家乡镇当公务员的体验,主要总结了一下几点:全方位了解家乡虽然是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老家,但对家乡的了解,仅仅是自己家的那个村寨,以及周边几个村子,还有集镇的情况,甚至连乡镇政府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后来到了乡镇政府工作,知道了全镇有多少村,有多少人,镇里主要发展什么产业等等,因为下村工作多,我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镇的每一个村民小组,无论哪个村子我都能说出一大堆特色来,和哪个老百姓聊天都能聊上大半天。
到本地工作以后,可以说对家乡更了解了。
乡亲们眼里的我村民的思想还是比较落后的,我在家里备考公务员的时候,大家在背后议论我读个大学没有用,读完还不是回家啃老。
后来我考上了公务员,甚至分到了老家乡镇,村民们又在背后议论,只是内容不一样了,说我家肯定找了什么关系,不然怎么可能端上铁饭碗。
当然,明面上还是说我很有出息,身边的邻居亲戚很“关心”我的工作,每次都问这问那,我在政府做什么工作啊,有什么好政策啊,谁谁家的低保是不是有关系啊等等。
甚至有的亲戚开始请我到他家吃饭,会准备一些好菜,我没工作前十肯定不会请我的。
人就是这么现实,我并没有那么多的不满,我知道他们请我吃饭,跟我客套或者加我微信都是为了日后能帮上他们一把,算是提前埋下个伏笔了,当然,能帮忙的地方我都是全力帮助的,比如为乡亲们解读政策。
这种感觉还不错,至少大家都开始注意到了曾经默默无闻的我,我了解了家乡,家乡的乡亲们也在渐渐地了解我。
我的苦恼在老家乡镇当公务员当然也是有烦恼了,而且这个烦恼还不少。
比如,每次我回家,总有那么几个乡亲找到我反映各种问题,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寨子里的水井坏了,要我想办法争取资金修。
一开始的时候,我还挺上心的写了报告,找到了水利局,总算把水井修好了。
万万没想到,修水井的功劳早就被别人抢走了。
我以为这事就算完了,后来又有人来反映我们村的路不好,要我反映上去,甚至现在我到县里工作了,还要我把问题反映给县委书记,这可不是瞎闹的,也不是我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我就置之不理了,也深深地感觉到,举手之劳的事可以做,像这种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还是不要碰。
我甚至还碰到过同村的老乡拿着烟酒到我家搞小贿赂的,他想让我帮他家搞个危房改造的指标,我果断拒绝了,他家不符合条件,我一个小小的科员哪有那么大权力,就算有,肯定不会做。
在老家乡镇工作还有更尴尬的一件事,政府要做你家某个亲戚的工作,比如让地修路,工作做不通,最后就要你上。
更有甚者,你家亲戚非法上访,屡教不改,要你去做思想工作,去接人,这种时候往往是最心累的。
信访的亲戚我没有,但不肯让地的亲戚有一个,我当时躲着没出面,这思想工作真心不好做。
总之,在自己老家乡镇当公务员收获还是挺多的,当然,可以选择的话,千万不要在老家当公务员,因为找你办事的人太多了,有理无理都找你,很心累。

参考:
这个年代就是那么奇怪,我们村里有
看得让人无奈也是令人作呕。
农村里面一直都是长者为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镇上当个公务员也尊贵起来了?
村里每年开村委会,不是村委会成员的他也被请来做做旁听,偶尔还会说上那么几句话。
好吧,这是内部事情没什么好说的,可村里谁家有个喜事,丧事也为了能请到他来而感觉到有面子。
当然了人家作风很正派,也不是什么人的宴请都去,除非是亲朋好友,一般都是不会有吃的作风。
可是人家这种人,反而让村里人为了能请到他而觉得更加有面子。
真是无语了!甚至请不到他本人,怎么也要把他的父母接过来,而且他的父母还成了村里谁见了都要打招呼的人。
本来我家和他家根本就没有来往,如果说作为邻居,那一个村东头,一个村尾巴,靠也靠不上去。
我们村并不大130户的小山村,村里人多少还有那么一点亲戚关系,可我家是个外来户,我爷爷是逃烂来的。
按照道理来说,我家和他家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就这样过年他买了私家车,父亲还喊我拿挂鞭炮去庆贺。
我当时就问我父亲,我和他同学也不是,亲戚也不是,人家买了车,我去庆贺什么?
我买车人家都没有来庆贺!父亲还是那句话“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
”我的确不懂,但是我想弄懂什么意思,我乖乖的拿了一挂鞭炮过去,好家伙,合着不是我一
就看到他手里拿着中华,谁来了都递一根过去,并且说没必要没必要啊。
谁也没有听他的话,都拿着在他家门口点了起来,那个噼里啪啦,简直是在告诉大家,没必要这样啊。

可村民们看到的不是他有多累,而是他在村里走路的时候,谁看见了都要打招呼,或许村里人觉得这就是一种荣耀吧。
当然了村里有什么邻居之间矛盾,吵架,这个时候一般都是村里请他过来调解,说实话这种东家长,西家短的矛盾谁也说不清楚。
可他一来,就感觉公平来了,谁都会听他说几句,一般的矛盾都能化解掉,甚至有的时候那个公务员还自己掏烟来发给吵架的人。
大家都给个面子,没必要为了这点小事吵架,都是街坊邻居!说来也奇怪,他只要出场基本上都能摆平!村里有条路需要翻新,当时村里担心通不过,毕竟那条路翻新没有几年,当时很村民心里也是没有底。
但是那条路又是村民每天要走的路,的确是破烂不堪了,最后在村民开大会的时候,村长把他请了过来。
他站在主席台上说,这个事情他一定会去帮村里争取。
果然这个事情顺利通过了,现在每
而且我感觉我们村有他在乡里,整个村都有面子,经常听门口的几个大爷来比较,哪个村里在镇里有当官的,哪个村里没有。
一说到我们村里,大爷们一定是非常的开心,那荣耀仿佛就是他自己在镇里当公务员。
其实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镇上当个公务员没什么了不起的,自己就是个普通的人民公仆,自己累点苦点没有关系。
我很佩服他,因为这才是人才,我们最多只能是人,毕竟他说的话,我起码一句都说不出来,人才人才,树都没皮了,总是材了吧!在家乡做公务员,能为家乡出一份力,这种人是值得尊重的。
朋友们你们羡慕这样的人么?
镇上当公务员到底是什么感觉呢?
主页有更多精彩内容
一是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上确实有很多便利。
我工作的乡镇下辖十几个行政村,我老家就在其中一个,而且离镇区很近。
入职后,单位的宿舍还没有分配下来,我每天都可以坐乡村公交往返,花费的时间也不长。
后来宿舍分配了之后,遇到天气好、工作不忙的情况下,我也可以很随意地回家吃饭休息。
后来安排值班,平时常用的物品来回取用也很方便。
工作上,整个单位百十号人,只我们一个村的就有十几个,还都是叔伯辈的,对我都颇为照顾,工作上时常提点帮助,遇到难题了跟他们一说,立刻就有解决的对策。
虽说乡镇政府不会轻易发生欺生的事情,但在都讲究个“熟人关系”的大背景下,我还是很受益的。
二是平时也会有些受“熟人”之累。
其实在北方农村,一旦听说谁家孩子在机关上班,不出半年,整个村都知道了。
我爸妈自己也说,感觉别人的消息都特别灵通,明明从未对外说起,别人仍然都知道了。
所以,平时帮忙打听点消息,捎带个材料、代缴社保啥的都是常事儿,不过,也不多。
有时候遇到自己村里的群众来镇上办事儿,我也很积极地代为领路,只要在能力范围之内,能帮则帮,帮不了的自然也会说明原因。
他们也都很体谅,估计从内心也认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帮不了啥大忙。
最开心的就是下乡,我姑我姨我舅分别都住在不同的村子里,每次下乡都能勾起我很多回忆,和村里的群众、村干部聊起农村,丝毫不陌生,融入地也很快。
至于其他的体验或者感受,也有,比如会觉得自己如果干得不好会给爸妈抹黑,还担心自己会被派去驻村等,但都没有上面的两点感触深。
不过,后来考回市里之后,也就不怎么回原单位了。

参考:
我有位同学,大学毕业以后,觉得父母在,不远游,于是就回到老家考上了镇里的公务员。
年前跟他一起聚会的时候,问他在老家当公务员是不是挺爽的?
他说:痛并快乐着吧。
我问啥意思?
他跟我讲了几个故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痛?
什么叫快乐?
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表哥就找他帮忙,看能否联系教育部门的人,打个招呼,让他表哥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说这些荣誉称号可以帮助他表哥提为副高职称。
这可把我同学难坏了,因为对于刚参加工作的他来说,哪里会有这么广的人脉资源?
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吗?
这事最终没办法,他表哥对他还挺有意见。
没过多久,他二舅又来找他,说他二舅的孩子想进某某县属国企,能否让我同学找找人,让孩子顺利进去。
我这同学问了他领导和同事,可是谁都不认识那家国企的董事长,最终这事也只能作罢,弄得我同学的脸上也挺没有面子的。
后来,他三舅也来找他。
说县里某某企业欠他几万块钱,希望我同学能从中撮合、斡旋,帮助他三舅把几万块钱要回来。
我这同学也还是没办成。
最令我同学难堪的就是他所在的老家有一位跟他爹关系很好的朋友,想拜托我这同学在县城里面给他调剂一块建设用地。
这朋友想花钱买下来,借以建设厂房。
我同学一看这么大的事都来求他,直接弄得我同学不会了。
说自己能力有限,真办不了!后来这朋友又找我同学,想买一套经济适用房,但是我同学问了问,这朋友根本不符合条件购买,所以这事也泡汤了。
这两件事,都没办成,我同学和他爹在村里失了面子,成为了笑柄。
说他啥事都办不了,真没用!现在我这同学不仅仅在村子里没了面子,在家族亲戚中也都没了面子,因为好几位亲戚求他帮忙,他都没办成。
我同学对我说:别人都以为进到体制内,成为公务员,能办很多事,甚至几乎没有不可能办到的事,可情况根本不是这样!你说我就是镇里的一名普通干部,我哪有那么大能量?
我说我理解,接着就听见我同学唉声叹气,干了一杯53度的酱香酒。
那么在自己家乡的镇里当公务员,有哪些快乐呢?
第一,探望父母比较方便。
离父母家近,父母在,不远游,能够经常带着伴侣和孩子回家探望父母。
要是婆媳有矛盾,男人可以偷偷买点好吃、好用的,给父母送过去,这叫神不知鬼不觉。
第二,便于人脉关系的拓展。
毕竟在老家,多多少少有一定的同学圈、朋友圈,多多少少容易拓展一些人脉关系,对自己往后的晋升提拔有好处。
第三,工作开展得心应手。
毕竟是自己的家乡,对风土人情、村容村貌以及整个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管理等还是有一定了解的,知根知底,自然开展工作的时候,就容易一些,顺利一些。
第四,生活压力比较小。
像我老家的镇,西红柿炒鸡蛋,7块钱一份;
酸辣土豆丝、醋熘白菜3块钱一份;
红烧肉,22块钱一份;
一份孜然羊肉也才58块钱,量还不少,你敢信?
我带父母到镇上吃饭,点了14个菜,才花了我200多一点。
至于房价更不用说了,镇上的房子也就两三千块钱的事,县城里面的房子也才四五千块钱一平米,真是一点都不贵。
我这同学别看在镇上,每年拿到手的收入比我少不了多少!而我呢?
是在青岛,房价是上万的啊!相比之下,生活在老家的镇里,是多么舒服、惬意的一件事啊!感谢阅读,
这中间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当官还是在家乡的好。

其实两个城区风土习俗一致、各种人情关系也是千丝万缕,根本分不太清,在我心里也算是回乡工作了。
可实际上,即使
场景一:同学聚会,刚刚在家乡镇政府当上副镇长的同学坐C位。
过年回老家,总少不了有同学吆喝着要聚会。
今年大年初三参加了初中的同学聚会,就在镇上的小餐馆里,组局的是刚刚在外地回乡创业的班长同学。
当天有差不多30位同学到场,其中不乏像班长同学这样在外打工小有积蓄后,选择回乡创业的同学,也有在省城高校任教的、在城区中学当老师的,还有像我这种在“外地”单位任职的。
按说这些同学基本上都是事业有成、有身份有地位的,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全场最受
场景二:村邻闹矛盾,在家乡镇政府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大叔一出面就能摆平。
春节回乡的村民多了,尤其是回乡的年轻人多了,各种隐藏的矛盾往往会在这个时候集中爆发。
比如宅基地纠纷、山林纠纷,甚至村邻之间在平时生活中积累下来的邻里矛盾,都很容易在这个时候因为小小的口角而引发争斗。
就在大年初四的早晨,本村的另两姓村民“世仇”又发生争吵了。
说是“世仇”,是因为这两个姓的村民多年来因为老一辈遗留的积怨,一直争吵不休,甚至前两年还发生过流血事件。
今年春节,又因为宗祠祖屋地界问题,这两个姓的村民又剑拔弩张起来了。
同住一村的村干部赶来调解,未收到成效。
而我作为同村的邻居,自认为应该有点“面子”,跑到中间好心劝说调和,可别人也并不买账,只说“不关你的事”。
这个时候,在家乡镇政府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大叔出马了,只见他大声喝止,训斥这家教育那家,两边都不帮忙,两边都训责,活脱脱就像是家长教育孩子。
可你还真别说,两边原本拔剑弩张想要动手的年轻人都被我大叔的架势唬住了,乖乖放下棍棒接受训斥,大叔说年后镇里会开会处理,他们也就真的听话服从了。
场景三:村干部
乡村振兴是党委政府的政策,也是当下农村里的“热门话题”,很多地方鼓励“乡贤”回乡为村里的建设出谋划策做贡献,村一级更是千方百计搭建平台。
这不,今年大年初五赶在春节假期收假前,村干部们组织了一次“乡贤座谈会”,
于是本村不论是男的女的、外出务工的在家创业的,任教的当官的,但凡做出点儿成绩的父老乡亲都被
本村人才济济,有发财当老板的、有学校当老师的,也有几个“当官的”,甚至有在外市当上副处级干部的。
可没曾想,座谈会上被隆重介绍的还是我那在镇里当副书记的“老表”。
几个村干部在吃席的时候也是轮番向当副书记的“老表”敬酒,就好像只有“老表”才能为他们拉来项目、才能为他们解决困难一样。
总结:在自己家乡的镇里当公务员,你要是再能担任个领导职务,这在家乡父老的眼里那可就是个“人物”了,社会地位老高了。
他们会认为你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能给家乡发展做出贡献,可能这就是“县官不如现管”的来由吧。

参考:
人在外地体制单位,每年回老家过年,父母亲戚总会感叹,以你这个位子,要是在我们这边,那我们家在村子里就好了。
家里人这种下意识的心声吐露,可以说是几千年“官本位”思想在底层群众特别是农村的真实反映。
所以在自己家乡的镇里当公务员是一种什么体验?
首先是风光,整个家族都会因你而荣耀,用光宗耀祖来形容都不为过。
一个远房老舅家就是典型。
他家经济条件不好,儿子工作前,在村里几乎不敢大声说话,生怕被人呛。
儿子大学毕业后,考公务员进入他所在的乡镇当公务员,全家立马翻身做主人了。
以前村支书对他家爱理不理,原本想申请个贫困户都不给,儿子当公务员后,村支书几乎一天一趟往家里跑,嘘寒问暖,跑前跑后给解决宅基地批建、村文明家庭等,又给实惠又给荣誉,生怕怠慢了老舅;
以前很多事情老舅解决不了的,现在儿子一个电话基本上都能解决;
以前一些不太来往的亲戚,现在都争先恐后往家里跑,逢年过年提点小礼品问候老舅,让老舅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尊重。
老舅因此讲话也大声了,以前不敢说的话现在敢说了,特别是和村干部,以前老舅都不太好和他们开玩笑,现在随便调侃他们,段子信手拈来,让很多人都很惊讶原来老舅这么能说会道。
亲朋好友到家里,以前老舅生怕别人提请求、讲要求,现在只要哪个跟他说些什么,热情又好面子的老舅总会满口答应,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那空了我和**说一声,尽量帮你解决”。
因为儿子的原因,老舅现在成了家族里讲话最权威、最有分量的人。
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改善了。
老舅儿子当公务员的第六年,他们家把老房子拆了建了新房,随后第二年买了车,现在吃喝不愁,也算是村里的小康家庭了。
父母在,不远行。
老舅的儿子属于孝子,在老家乡镇工作对父母百依百顺,把家里照顾得好好的,也给了父母很大的心理安慰,长期保持愉悦心情让老舅身体倍儿棒,这是老舅儿子自认最大的成就,在老家当公务员最大的益处莫过如此。
而且,在乡镇基层锻炼过,对于
这是体制内公务员未来成长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
在老家乡镇当公务员也有不好的地方。
一是容易折翼,人在老家,关系千丝万缕、错综复杂,因为面子、盛情、虚荣等各种因素,难免接受请托为他人办事,或多或少都会有公权私用、利用职权谋私利的情况,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近年来查处的诸多案件已然说明问题;
二是容易得罪人。
老家七大姑八大姨谁家都会有点麻烦事,个个来找你帮忙,你帮是不帮?
帮了,今天帮一个,明天就会有两个,越帮越多,谁也不好得罪,最后把自己逼入死胡同;
不帮,或者帮了这个没帮那个,没有得到实惠和恩惠的就会说三道四,说你没良心、不讲情面、不念亲情,一传二、二传四,里外不是人,徒增烦恼。
很多人为什么不愿意在家乡当公务员,也有此考虑。
总的来说,在家乡当公务员只要
有这样的机会,应当好好把握。

参考:
我的一位老战友他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要求回自己家乡的乡镇任职。
县委组织部的领导,考虑到他不是乡镇的主要领导,就随了他的愿望,把他安排到了自己老家的乡镇里当了个乡镇武装部长。
他为啥愿意去家乡当公务员呢?
只因为他老婆孩子还在农村老家,这样能在干好工作的同时又能照顾好自己的老婆孩子。
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十亩地来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人能每天晚上见面共进晚餐。
使这位老战友享受着天伦之乐。
在家乡当公务员还有好处那就是本乡本土到处是同学、战友、熟人、亲戚朋友,因此上级给他的任务也好贯彻落实。
乡镇的书记认为最好让他包自己的村,他对本村的情况了如指掌,可以说从小长到大都在村里度过,对村里每户人家谁在哪住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因此他下村贯彻上级精神时,都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有啥任务也容易完成,俗话说得好:“亲不亲一村人”吗,所以说乡镇给他的任务,都能顺利完成。
他不但对本村很熟,方圆三里五村也很熟。
因为这三里五村都有他的亲戚、朋友、战友、同学等挚友。
因此乡镇别的公务员遇到所包村里难办的事后,都是请他出面调解。
这些村里的干部群众看在他的面上,就没说的,不再给乡镇公务员出难题,尽量维护乡镇公务员的形象,事事能配合乡镇公务员做好村里的工作。
因此这位老战友在本乡镇当公务员,还干上瘾了,一干就是三十来年。
如今他光荣退休在家颐养晚年,乡镇遇有难事时,还是请他出面解决,因为他是用老百姓的话说:“地头蛇”。

参考:
我就是一名乡镇公务员。
在乡镇当公务员,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体验,这里就说是现在的情况吧。
现在的乡镇公务员,不同于以往收取农村“三提五统”、“计划生育”的那个时代。
现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时代,公务员的主要职责就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职责上更多的是提供服务。
公务员的工作本质上就是提供管理和服务。
每一个乡镇公务员虽然有明确的分工,但是,也应当是多面手,应当什么知识都会,都能干。
要懂得法律知识,要懂得农村农业工作的方法,要学会化解信访调处矛盾。
要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要学会群众的工作方法,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在生活上,可能有诸多不便,如果是单身可以住在镇上提供的宿舍,但真证在镇上住宿的人很少,只有值班的几
不理解的人都叫乡镇干部为走读干部,这时时代变化的结果。
可以说,现在人人都是走读干部,不夸张吧。
都不住在单位里了。

参考:
离家近,可还是要买房,市里的房子不用买,可县城的房子还是要的,相比在镇里的工资,房价让我顿时感到囊中羞涩,难为情……七年零六个月过去了,在家乡父老的
那时我妈最大的心病可能就是担心她这个一无是处的儿子的终身大事了……面对乡里乡亲不理解和失望的眼神,我羞愧得无地自容,恨自己为什么这么多年了还是一个小兵……从2012年7月到2019年12月,一共7年半的时间,我都是在自己家乡的镇里当公务员,聊一聊我的体验。
一、我所在的镇政府单位这7年半里我一直都在镇财政所工作。
镇财政所是镇政府一个比较特立独行的单位,我们的业务和人事全部由县财政局管理。
因为管理着全镇的收支费用,财政所的权力还是很大的,所长被称为书记镇长之外的“第三把手”,虽然有点夸大其词,但也确实反映了部分现实。
那时全镇除了书记镇长有公车,也就只有财政所所长有;
镇班子成员有的各类奖补津贴,财政所长也都有,而财政所长并不是班子成员,只能算是列席班子成员,顺便的,我们这些财政所的普通科员也会有,当然数额没有那么多。
平时的酒场也比较多,基本上每周一次,这在镇上其他单位可是没有的。
后来八项规定出台以及公车改革以后,财政所的公车被取消了,也不能大吃大喝了,这才好多了,越来越像正常的镇政府单位了。
虽然在家乡的镇上,可还是要面对买房的压力。
县城的房子价格,已经让我的工资受不了了。
为了有一套房,我妈陪着我在县里转了几天,还掏干了她大半生的积蓄,终于在县城有了一套房子。
房子很小,开心很大吧!二、我在镇政府的日常工作财政所主要负责全镇财政收入的组织和各种费用的核算。
从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跑国地税务局,去协调镇里的收入,尤其是税收。
那一年很辛苦,几乎每一天都在外面跑,人都晒黑了,也瘦了,这一年过得很不舒服。
从2013年下半年就开始,我做所里的政府单位会计,就是核算镇里各单位支出,这个其实就比较简单容易了。
我大学专业学的是财务管理,很对口,而且政府会计也比企业会计简单得多,处理起来也不复杂。
每天早上8点半上班,每周的一三五,镇里早上都有会议,要求全部镇政府人员都参加,还要点名,有时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也得开上几个小时,真是烦不胜烦!没办法,这就是最为最基层的无奈,因为你要上传下达,凡上面有点风吹草动,你都得立马较真起来。
现在在市里,每个月除了一次例行处务会外,几乎没有其他会议,也不用点名。
早中晚都可以吃食堂,作为财政所的一员,这时也显出来优势了,其他单位工作人员每月都要缴纳伙食费,虽然不多,我们和班子成员待遇一样,不用缴。
虽然家就在镇里,距离镇政府也很近,可我平时一日三餐还是都在镇里吃,特别是晚餐,吃过就和一帮年轻人打牌了,也不回家,都有宿舍。
那时最好的就是镇政府里有一帮年轻的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晚上不回去,大家就打牌,出去唱歌等,很快乐🙂!做了四年的单位会计后,我又做了总预算会计,就是镇政府与上级财政之间的往来核算,还兼着镇里专户会计、扶贫资金会计、民政会计、工会会计,工作量与日俱增,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忙不完啊!这时我也不怎么快乐了,和我一批或者前后来的公务员,都走了,晚上我也回家了,因为也结婚了。
做了一年半的时间,我做了副所长,其实也就是一个名字而已,在镇里,只要不是正职,就跟科员一样。
还是那么累。
接着脱贫攻坚战开始了,镇里又给安排了下村包户的任务,一人包5户,每星期要下去走访,逢年过节要下去慰问,不过能时常到村里走走,其实也不错。
镇里还会给安排其他的工作,像拆迁、维稳,有两次凌晨5点钟去村里搞拆迁。
我在财政所这些年还是好的,其他单位的公务员,时常要跟分管领导开各种会议,经常下村,忙得跟狗一样。
每当秸秆禁烧时,他们都要在村里呆到凌晨一两点钟才能回。
一年两季,小麦时是一个月,水稻时是半个月。
那些天看着他们在阳光下黝黑的脸庞,我都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三、我在镇政府的无奈我在镇政府里有什么最无奈的事?
有俩。
一是前前后后7年半,熬到了34岁,还是小科员一枚。
和我前后差不多时间进来的,有的4年,有的5年,最差的也7年就被提拔为副镇长了。
特别是比我晚二三年进来的,都提拔走了,我还在原地踏步。
谁让我嘴笨,交际能力差,不会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呢?
又没有关系和背景,工作能力虽有,但也只是财政系统之内,领导不知道啊!还好,是在家乡的镇上,至少回家看到父母,心情可以好多了。
这点就是在家乡镇上做公务员的好处了,没有思乡和亲人的忧愁。
不过在家里也有烦恼,就是老是催着你找对象,而且是面对面,吃饭时催,聊天时催,看电视时催。
可惜在镇上对象不好找,而对于我这样特别普通的人来说,就更难了。
那时我妈最大的心病就是担心她这个普通的一无是处的儿子的终身大事了。
老是提拔不了,心里火急火燎还不能表现出来,因为害怕别人笑话你,乡里乡亲的有时也很伤人啊!所谓的乡镇政府“副科病”,从来就不是针对我这样的人,因为我感觉一辈子也到不了副科了。
这是无奈之一。
还有无奈之二。
因为在家乡做公务员,左右邻居总以为你有很大的权力,不管什么事,他们都认为在你那里很容易,动下手动下嘴就可以。
这就特别尴尬了,很多事我根本帮不了一点的忙,每次看见他们失望的眼神,我都想着有多失败,这么长时间连个副镇长也没做到。
有的乡亲理解,也有不理解的,有的就认为你是谷子不做的,也有热嘲冷讽的,其中滋味不好受。
没办法,这也是在家乡做公务员要承担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