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模范伉俪但林徽因死后梁思成为何不顾子女反对再娶了林洙

再美好的爱情,再幸福的婚姻,一方去世后,另一方再嫁或再娶也是可以理解的正常现象,不应苛责。
现代不是封建社会,要求一方去世后另一方要坚持立贞节牌坊,继续忠诚也是过于落后的观念。
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7年后重新娶妻,也是人之常情。
家人和朋友普遍反对梁思成再娶,主要是因为林洙和梁思成的关系有点特殊。
林洙原本是程应铨的妻子。
程应铨长期在清华建筑系工作,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学生、同事和下属,和梁思成、林徽因都关系良好。
程应铨和林洙结婚的时候,梁思成还是主婚人。
林徽因在世的时候,还亲自为林洙补习过英语。
(程应铨)1957年,程应铨被划为右派。
1958年,林洙和程应铨离婚,还禁止两个孩子和父亲来往。
1962年,林洙和梁思成结婚。
这桩婚姻受到梁思成几乎所有家人和朋友的反对。
大家反对的不是梁思成再婚,而是和自己学生的妻子结婚。
林洙对程应铨的凉薄也让其人品被人质疑。
程应铨被划为右派后,政治上成为另类,但工作没变,继续在清华教书。
程应铨上课水平很高,很受清华学生
林洙和梁思成结婚的时候,程应铨和梁思成还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想必见面会很尴尬。
1968年,程应铨自杀。
那个年代里,梁思成同样受到冲击。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林洙一直陪在梁思成身边,尽力照顾,而不是像当初对待程应铨那样划清界限。
梁思成这次再婚从
1971年,梁思成去世,林洙至今依旧在世。

参考:
梁思成的父亲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梁启超,林徽因的父亲是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的林长民,他俩的相识,虽然和家庭有关,但他们的婚姻,却是自由恋爱的结果。
1924年,两人一起赴美攻读建筑学,此时,梁思成23岁,林徽因20岁,经过4年的学习,4年的恋爱,于1928年在美国结婚,新婚之夜,梁思成动情地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这一生只问一次,你为什么选择我”,林徽因深情地回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来回答你”。
他们的婚姻也出现过第三者,此人叫金岳霖,有一次林徽因对梁思成说“我现在内心很苦恼,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梁思成承受着内心的煎熬,毅然回答“你是自由的,你即使选择金岳霖,我也会祝你们幸福”。
一帆风顺的婚姻,固切值得赞美,遇到一些波折的,未必不更加炫丽,梁思成的爱,就是给予充分的尊重,自由的选择,林徽因能奉献的是一生不离不弃,永不背叛。
不幸的是,1955年4月1日,51岁的林徽因病逝,7年后,61岁的梁思成和小他27岁的林洙结婚,虽然子女和朋友都反对,但他还毅然选择了和林洙在一起。
梁思成和林洙结婚,不存在对爱情的背叛,林徽因去世时,梁思成也只有54岁,他为此而独守了7年的空房,61岁了也需要有个女人来照顾,这是人之常情,其他人反对,只代表他们
梁思成之所以选择林洙,在于他们很早就相识,梁思成对她是了解的,林洙于1957年和丈夫程应铨离婚,同梁思成结婚是在1962年,不存在破坏别人婚姻的事情,所以两人结婚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事情,没什么可诟病的,至于婚内一些家庭矛盾,我也不想过多去写,重要的是林洙对梁思成的感情是真诚的,即使梁思成后来在“文革”中受难,林洙也没有离开,这说明梁思成最终的选择是正确的。

梁思成甚至曾说:“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
”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外人眼里,是一对珠联璧合,郎才女貌的伉俪。
同样从事建筑专业的他们,曾不顾环境艰险、条件困难一起深入荒野地区,对古建筑进行调查和实测,对其进行保护和宣传;
此外,他们还喜欢相互出题,玩“看谁记性好的游戏”。
比如考哪座雕塑出自哪个石窟,哪句诗的作者等等,生活充满情趣。
但是林徽因身上的光芒太耀眼了,才情卓然,她的周围,从徐志摩到金岳霖,从来不缺忠心仰慕的追求者。
和林徽因在一起,梁思成的确比较辛苦,为了跟上林徽因活跃的思维,他需要时刻保持敏捷的头脑,还要面对那一堆令他头痛的优秀仰慕者。
梁思成曾说:“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
”即使现在看来,林徽因的名气也是响当当的,一代才女。
而林洙不同,她会设身处地地替梁思成着想,力所能及的帮梁思成分担压力,林洙对梁思成的敬重崇拜与呵护照顾,让梁思成有了从未有过的安全感,林洙也成了他晚年唯一的感情寄托。
他曾在给林洙的信中这样写道:“不瞒你说,多年来我心底深处是暗藏着一个真的空地带的;
这几天来,我意识到这真空有一点漏气,一婆温暖幸福的新鲜空气还像在丝丝漏近来。
这种真空得到填补,一方面是极大的幸福,一方面也带来不少的烦恼……我只知道,我已经完全被你俘虏了!吓坏了吗?
——心神不定的成。
”这封信读来有些肉麻,但是从中可以看出梁思成对林洙的感情。
或许只有和林洙在一起,他才真正放得下敏捷的思维,被一个女人呵护照顾着。

参考: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姻,确实是志同道合,夫唱妇随,郎才女貌,神仙眷侣……你有什么好听的全说出来也不为过,因为实在没有几对夫妻能和他们一样恩爱的。
尽管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结合不是自由恋爱,而是父母之命,但却是歪打正着,造就了一对模范伉俪。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梁家和林家都是诗书世家,文化底蕴深厚。
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都是满腹经纶的大学者,他们传统文化功底扎实,又都留过洋,都想用宪政救国。
也许正是因着共同的文化基础,使两家成了世交。
其次,二人有着共同的爱好和留学经历。
梁思成和林徽因都留过美,都学的是建筑学。
这些为他们日后的结合铺就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婚后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成就,谱写了人间少有的爱情佳话。
梁思成要去深山里测量古建筑,林徽因不仅不反对,还跟着去,又是爬到房梁上测量,又是记录整理相关数据,以实际行动支持丈夫的工作,而且帮着修改校对论文,成就了梁思成在世界建筑学上的地位。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建国初期,当梁思成为保住北京的古城墙,不惜冒犯高层人物时,林徽因不仅没有反对,而且拖着病体,跑前跑后,也是一名铁杆的支持者。
当然,梁思成也是绝对的信任林徽因。
当林徽因告诉他自己同时爱上了两
正因为梁的理解和信任,林才说:“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需要一生来偿还。
”在那个男权至上的年代,梁思成能容忍妻子让自己把徐志摩失事飞机的残骸捡回,并多年来一直挂在客厅里;
也能容忍金岳霖像幽灵一样,一直伴在身边;
还能容忍妻子的名声比自己大很多,甘心做“林徽因的丈夫”。
想想,这是多么难得的哪!真爱,就是这样,任何时候都甘愿为对方付出,而不是要求对方去做什么。
有人问,既然如此,为什么在林徽因死后,梁思成要不顾儿女们的反对娶了林洙?
那个林洙,可是一个比他小20多岁、有过婚史的人,关键是她还是受过林徽因帮助的女弟子,最不能让人接受的是,当初林洙和程应铨结婚时,梁思成是主婚人。
也许人们认为,作为公认的神仙眷侣,是不是应该像鸳鸯一样,一只去世之后,另一只也在孤独中抑郁而终?
我以为这有道德绑架的嫌疑。
而且不符合人性法则。
还记得《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和罗丝的故事吧?
杰克在危难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罗丝,而且要她一定活下去!罗丝也没有忘记恋人的这份叮咛,一直活过一百岁。
真心相爱过的两
当时,他们的孩子中有两个还比较幼小,林徽因的老母亲也一直住在他们家。
梁思成要忍着失去爱妻的悲痛,去安抚失去爱女的老岳母,去安慰失去母亲的孩子,那种心力交瘁可想而知。
而且,林徽因肺结核卧病好几年,梁思成一边工作,一边陪侍,自己也被感染了。
男人也有累的时候。
越是原先恩爱的夫妻,一人走后另一人越是凄凉。
梁思成在这样的状况下挺了五年,1960年林洙才受组织委托,以协助工作的身份走进梁家,来到了梁思成身边。
家里有了女人的身影,立马就有了温馨。
这时的梁思成必然是很感激林洙的。
而林洙对梁思成除了崇拜,还有景仰,现在又加入同情。
还有,林洙当时也是离婚不久,这自然产生了无限可能。
1962年梁思成和林洙结婚,尽管他们的结合,被众多的人看不入眼,有人说“多此一举”,有人还就此绝交,有人还打过林洙。
但事实是,林洙让梁思成孤勇坚毅的晚年涂染了一抹粉红的霞光。
1968年,梁思成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家被抄了,工作没了,屋漏偏逢连夜雨,病情也发作了。
如果没有林洙,我们不知道一代建筑大师,将会怎样凄惨的谢幕。
1971年年末,有人去医院看望病重的梁思成,梁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几年,多亏了林洙啊!”1972年1月9日,梁思成病逝于北京。
半年后,90多岁的林老太太(林徽因的母亲)仙逝,是林洙为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老妈妈办理了后事。
不知道那些当初强烈反对梁思成和林洙结合的儿女和亲朋,到最后有什么感想?
如果说林徽因是梁思成生命中灿烂明媚的“人间四月天”,那么,林洙应该撰写了与梁思成相守相知的另一种章目,是他生命中瓜果飘香的农庄九月天吧。
刘晓庆曾经说:“做人难,做名人更难,做名女人难上加难。
”其实,男人也是一样的。
他人的情感最难评定,我们唯有尊重才是最合适的态度,正如古话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然而,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又往往出乎我们的期待。
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便是典型的一例。
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建筑大家,文化名人,用才子佳人形容这对伉俪已不够全面,因为林徽因不仅美若仙子,而且才气干云。
林徽因的诗词文章和她在建筑学上的造诣,使她集才貌于一身,自然博得了更多人的追求爱慕。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曾有一段传奇的经历。
在梁思成苦苦思恋林徽因的时候,还有两位文化名人大才子也在爱恋着林徽因。
也是缘分所致,最后梁思成与林徽因修成正果,成为夫妇。
应该说,无论是梁思成婚前对林徽因的爱情表达还是婚后对林徽因的疼爱有加,都充分体现了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是真真切切,是发自心底见诸言行的。
可惜,天妒红颜,林徽因因病不幸早逝。
这对梁思成的打击何等巨大。
孤独,凄苦,寂寞伴随着梁思成,没有人包括梁思成的儿女能读懂他的心。
这个时候,林徽因的小妹妹林洙出现了。
她悉心关怀照顾年长体衰的姐夫的生活,就和当年的林徽因一样一样。
梁思成从林洙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中仿佛看到了林徽因的影子,又找回了从前的感觉,重新焕发了精气神。
梁思成与林洙的结合并不能说明他对林徽因的爱不够纯真,也不能证明梁思成人有多么花心。
因为他与林洙结合时,林徽因已经去世7年,而他自己也已步入老年。
梁思成与林洙的结合很大程度上是弥补精神上的空缺抚慰心灵的孤寂,再则生活上也确实需要一个中意的女人来照顾。
至于很多人对梁思成和林洙的结合提出怀疑和诽议,甚至梁思成的儿女也极力反对,我想主要还是传统的世俗观念所致,换到如今,情况应该会大不一样的。

参考:
这个问题,可以复制当代的翁帆和杨振宁教授,因为需要人照顾,感情也是慢慢培养的,最后老年生活的孤单寂寞,需人陪伴在旁,都促成了二次婚姻!林微因是民国才女,有目共睹,又是建筑家,诗人,陪着梁思成一路走来,两
两人的结合,虽说是父母之命,但由于都受过西方文化的洗礼,再加上彼此都被对方的才华和容貌吸引,婚后又同在一条事业大船上扬帆前行。
最要命的是,两人在百忙之中,还不忘撒一把狗粮,亮瞎单身狗们的眼。
所以,他们的婚姻直到现在,还被视为现在版教科书婚姻。
(林徽因旧照)然而,再恩爱的夫妻都逃不开生离死别,1955年4月1日,51岁的林徽因重病去世。
林徽因去世,梁思成万分悲痛,身心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人亦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他的亲人和朋友非常担心他,很多人都劝他续弦再娶,但梁思成只是沉默不语,依然忙于他的建筑事业。
7年后,梁思成突然向亲人好友宣布:他要再婚了。
此时的梁思成已经61岁,儿女又已长大成人,都不在身边。
所以他能再找个知冷知热的人,大家当然很为他高兴。
可是大家一听说他要娶的是林洙,就不同意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说起来林洙和梁思成、林徽因是老相识。
早年她高中毕业后,想考清华的先修班,她父亲曾写信给林徽因,希望她能帮助林洙圆梦。
由于当年清华没有办先修班,再加上林洙英语不好,已是肺结核晚期的林徽因,不顾病体,还是在每周安排了两个下午,亲自在家给她补习英语。
也正是这时候,林洙认识了建筑大师梁思成。
(梁思成旧照)不过,当时的林洙已经有了男朋友程应铨。
巧的是,程应铨也是学建筑的。
林洙在北京没呆多久,程应铨便受到清华大学
林徽因听说后很高兴。
她知道年轻人没有太多积蓄,便资助了林洙一笔钱,梁思成则作为程应铨的同事做了他们的主婚人。
婚后,只有高中学历的林洙,受清华大学照顾成为建筑系的秘书。
随着生活的安定,林洙先后和程应铨生下一子一女。
然而,1957年由于程应铨为华揽洪和陈占祥仗义执言,被打成右派后,林洙的工作也受到影响,被调为资料员。
当时程应铨被斗争得很惨,林洙为了与程应铨划清界限,便以担心孩子们会受到影响为由,决绝地和程应铨离婚了,并禁止孩子们与他往来。
随后林洙以帮助梁思成整理资料为由,频繁地与梁思成接触。
她虽不美但性格活泼,人又细致,不仅顺势照顾了梁思成的生活,还很讨梁思成岳母的高兴。
当时的梁思成已鳏居多年,想想61岁的人了,尽管功成名就,但人毕竟不能生活在神坛上。
就算是梁思成,也渴望在他需要照顾时,有个知冷知热的伴侣。
经过反复思考,梁思成认为比他小27岁的林洙,正是自己要找的人,所以他在征得林洙的同意后,向亲人和朋友宣布:他要和林洙结婚。
(梁思成与林洙旧照)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顿时在他的亲友有朋友中炸开了锅。
大家一方面觉得梁思成曾是程应铨的师长,现在竟然娶了他的妻子,实在于伦理上说不通;
另一方面,觉得程应铨曾为梁思成鸣冤,政治身份因此受过影响,现在人家正衰着呢,这边却娶了人家老婆,不合适。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家看不上林洙的人品,觉得她工于心计,薄情寡恩,只能同甘不能共苦。
由于梁思成执意要和林洙结婚,梁思成的弟妹们集体发声不同意,和他多年好朋友的人也表示只要他娶林洙,就从此友尽……就连梁思成教授的学生们,也对林洙充满敌意,骂声不绝。
顶着压力的梁思成还是固执地和林洙走到了一起。
梁思成判断的没有错,虽然林洙文采和颜值都无法和林徽因相比,但她却在婚后,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身体孱弱的梁思成。
也正是有了林洙,沉默多年的梁思成渐渐脸上有了笑意,偶尔还开点小玩笑。
婚后没过多久,政治风暴愈演愈烈,建筑泰斗梁思成也被贴了大字报。
紧接着他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斗争如暴风雨般接踵而来。
吃瓜群众们兴奋地瞪大了眼睛,他们认定受到政治迫害的梁思成将成为第二个被林洙抛弃的程应铨。
遗憾的是,林洙这次坚定地陪伴在梁思成身边,尽管梁思成的工资停发,又被扣上各种反动高帽,但她依然细心照料着身心都受到摧残的梁思成,同时她为了不让梁思成担心,又担负起了照顾梁思成岳母的重任。
1972年临近春节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梁思成自知不久于人世,感叹地对前来探望他的陈占祥说:“这些年,多亏有了林洙。
”(参考史料:《梁思成、林徽因和我》)
参考:
我看了看答案,果然有很多都提到:和林徽因在一起很累啊,其实林徽因没有那么爱梁思成啊,梁思成只有和林洙在一起才真正的放松啊!!!!实在忍不了了,这些答案的出处是哪里?
出处只有一个,就是林洙!而这些话,已经没有别的旁证人了。
但没有证人,不代表不能戳穿林洙的谎言。
我们先来看一看,梁思成为什么要娶林洙。
当然,从客观条件上看,梁思成当时确实需要有人照顾。
身体不好的梁思成当时六十多岁了,而家里还有林徽因80岁的母亲需要照顾,林洙早期撰写的文章里,这个观点也被证实了(啊那时候林洙还远不是如今这样的肉麻):我觉得这个观点站得住脚。
当时亲朋好友对于梁思成的这个决定是非常反对的,很多好朋友都和他断绝了来往,这件事在当时的北京知识分子圈里引起了很大震动,大家都说梁思成晚节不保了。
婚姻是两
那么我们来看看,梁思成和林洙的婚后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
第一,林洙和前夫生的孩子,在和梁思成结婚之后,并没有被带到梁家。
这是一个很大的信号,这两个孩子住到了林洙妈妈的家里,林妈妈家非常小,一个孩子只能睡在厨房里。
而梁思成家非常大,但即使如此,梁思成坚决不让孩子回家住。
第二,梁思成有一次为了林哲(林和前夫生的孩子)洗澡的事情跟林洙发火。
据说是林哲洗完澡不清洗浴缸,梁让孩子自己告诉妈妈,自己还写信通知林洙:“林哲洗澡不洗澡盆,留下一盆印花布那样遍地开花的灰色肥皂泡花纹,我K了他一顿,他照例一言不发,我叫他写封信把这事告诉你,有什么感想都写上。
不知他写不写,先通知你一声。
”请注意,林哲不过才15岁,梁思成此举说实话比较过分。
但是否在侧面证明,梁思成对于林洙的爱,实在没有她在书里写的那么多。
第三,梁思成的存折,一直保存在林徽因妈妈那里,即使林徽因的妈妈已经八十多岁了。
第四,梁思成从来没有给林洙拍过照片,而给林徽因拍的照片,那真是不胜枚举。
第五,梁思成不记得林洙的生日,但是我们看看他怎么照顾林徽因的,他学会了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他给林徽因的房间自己烧煤球,为了让林徽因更舒服。
他和林徽因的结婚纪念日,是他张罗请客的。
不想再举例子了,后妻是很难做的。
这点我不怀疑,但如此蔫坏地诋毁前妻,我觉得真的不好,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

参考:
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模范伉俪,但林徽因死后,梁思成为什么不顾子女反对再娶了林洙?
林徽因才貌双全,本身光芒四射,除了丈夫梁思成珍爱她,她又有两段才子佳人的感情故事,不由得让人羡慕的同时,又感觉到她身上有一层神秘的面纱。
她太优秀,太突出了,可惜她去世太早只有51岁。
如果林徽因是个普普通通的女子,她死后梁思成再娶是个正常的事。
因为夫妻两个不管感情再深厚,一方死后,活着的一方孤孤单单,寂寂寞寞,他需要一
梁思成这时候也成为一个老人,他需要一个女人照料他的生活。
林洙愿意嫁给他,陪伴他,这就够了。
至于说爱情到了老年便是次要的,林洙是林徽因的学生,她们俩有一定的交往,是熟悉的人,梁思成再婚娶林洙,可能是认为知根知底的人要比不知道底细可靠吧。
综合

参考: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姻缘在民国时代是门当户对、才子佳人的婚恋楷模。
林徽因既具备建筑学家的理性睿智,又兼具诗人的激情澎湃,其博学多才使她比之当时任何杰出的男人都不逊色。
也因之,她的交际圈子里集聚了当时最优秀的人物。
如哲学家金岳霖,诗人徐志摩,作家沈从文等等。
后来在林家形成文人名士雅集的“太太的客厅”。
梁思成在林徽因的激情里既要做理解包容的好丈夫,还要忙碌其身为建筑学家的种种学术研究、社会活动。
而后来,林徽因身体状况恶化,他还事事躬亲,细心照顾她。
梁思成与林徽因生活在一起,如他后来的回忆:“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
……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
……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她的思想太活跃,和她在一起必须和她同样地反应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
”女人的强势与光芒,时时冒出的想法,不安分……在本质上,男人可以欣赏包容一时,如是常年以往,会让男人疲惫不堪。
但话虽如此说,梁思成是非常爱林徽因的。
这种爱,既有年少时的两小无猜,又有共同生儿育女经营家庭的责任担当,还有两
可以说,两
也因此,林徽因去世七年,梁思成都一人生活。
可以说,在某些程度上,这世上,配得上梁思成的只有林徽因,配得上林徽因的也只有梁思成。
坊间流传的林徽因周围那些所谓的追求者,在受过欧风美雨精神洗礼的梁林看来,是朋友,是知己;
更是个性与精神失语的新时代的精英圈子……不是俗人所以为的情人和情敌。
有时候,俗人才谈欲望和暧昧。
也只有真正有自己精神家园和精神内涵的女人,才享得了这般对话和交流。
对此,梁思成是深深理解的。
后来者,也许永远无法理解民国那一代人的精神风尚。
尤其,在新中国17年间精神狭窄的环境,以及在这个物欲、欲望横流的时代。
对于中国文化界的这对双子星座,人们感到了真正的贵族气质,学者风范。
以至于,1962年,梁思成意欲再娶林徽因的学生,小他27 岁的林洙的时候,几乎遭到所有人尤其是儿女的反对。
朋友们说,不反对梁思成再娶,反对的是他娶林洙。
林洙何许人呢,在1960年代的森严气氛中,她如何靠近林家,并惹得梁启超的长子,建筑大师梁思成弃种种贵族属性不顾,弃林徽因不顾而再娶她呢?
再娶之后,大师的再婚生活怎样?
青年时代的林洙(右一)与妹妹林泗林洙与林家有同乡之谊。
林洙的父亲想让她北上去考清华的先修班。
他给同乡林徽因写了一封信,恳请她帮助女儿进入先修班。
因为先修班那一年没有办,林徽因决定每周二、五下午亲自辅导她的英语。
而林徽因当时肺结核已经到了晚期,英语课只能断断续续进行,直至完全停止。
这是林洙与林家的缘分起始。
1959年,作为清华大学建筑系资料馆的管理员,林洙担当了为梁思成整理资料的工作,闲暇时间,也时常聊天、谈心,或者做些小菜,送给梁思成的岳母吃。
日久生情,林大师感于这份寻常的温暖。
并且给他写了求婚信,一再表明林洙给他的温暖,他非常留恋,并希望她考虑跟自己生活在一起。
林洙接受了。
这是林洙自己披露的史料:(也有论者曾经以这封信在林不同出版物中不同的措辞而深究林洙的用心)如此,正是主流认为的,梁思成是从生活角度,——自己生活需要照料,林徽因的母亲他的老岳母需要照料等等选择再婚的。
梁思成希望找个全心照顾家庭的女人,以便腾出更多心思用于工作。
在时代趋于平民化之后,贵族的精神底线也一再降低,甚至与时俱进,主动改造,只要找个顾家的结婚就行了。
在此,我想,梁大师也知道,他不可能再遇到林徽因了。
年轻时的爱情,不可能再现于现实中了。
梁大师作为中国建筑界绕不过去的重镇,他的这段婚姻,与他的政治生活、学术生活,尤其与他身后的学术成果的整理传播关系十分密切。
婚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私以为,若不是时代更替,林洙是嫁不到梁家,梁家也不会娶林洙为正室的。
许多资料显示,在梁思成这边,对林洙及她的两个孩子是淡漠无情的。
比如“梁思成当年的每月400元左右算高收入。
林洙找他的很重要原因,也是为了改善经济状况。
梁思成再婚后,给林洙的母亲和2个孩子生活费每月80元。
……林洙妈妈和2个未成年孩子,按人头算,这个生活费很可以了。
梁思成自己估计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自称送财童子,而且,在给林洙的信中直言不讳。
坦率说,我有点无语。
就算再有优越感也不能这么直接吧,哪怕这是个幽默,其中的距离感,俯视感都相当明显。
”林洙的孩子不能住在梁家,只能住在外婆家,据说是住厨房。
如此例子比比皆是。
在林洙这边,她曾出版多部回忆录沉浸于大师与她甜蜜交集的描述之中,不停发声,如:“他非常爱国,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比他更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的人了。
”“他不说假话。
”“思成是一个慢性子,脾气很好。
他生活很有规律,只是抽烟抽得厉害。
他很爱吃素,很注重衣着,衣服都是干干净净的。
那时,他的会议总是排得满满的。
”“也许是因为留学美国,平等的思想影响了他。
他对他父亲梁启超的填房,也很好。
他非常尊重我,对我的事情非常放在心中,哪怕是生活中极其微小的事情。
无论发生什么矛盾,都能够很心平气和地和我谈。
如果是他的错误,他一定会很明确地赔礼道歉。
对于林洙的为人处事,出版写作等事情,也有论者认为:“林洙让人诟病之处在于当年获得再婚的手段与常情相悖,如今反复宣称爱情的方式又过于矫情,明明是出于世俗动机的开始,何必非要粉饰成高尚爱情的例证?
尤其是,一面高调宣称与梁思成爱得情真意切,时时不忘卖弄自己倾力保存梁思成的文稿之功;
另一面,却悄悄拍卖梁思成留下的很多东西,书籍,画稿等等,盈利不菲。
”研究者尤其耿耿于怀的是,林洙什么都可提供,什么都可说,唯独研究梁思成最珍贵的文献——梁思成日记她绝不放手。
并认为她对梁思成日记多有利用和篡改等等。
还有论者认为:“彼时(文革时),梁思成停发工资,身无存款,患心力衰竭,病入膏肓却无法住院,林洙与北医三院几位大夫暗中保持着联系,从此担任着妻子、保姆、理发师和护士的角色。
当时,梁思成无法完成‘自我批判’,处境凄凉,精神上也十分孤独,惟一的陪伴,就是忠心耿耿的‘愚妻’林洙。
”黑白对立的人性向来难寻,只能说,一段起因于“温暖”的婚姻,既是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结合,又是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的错位。
这种错位再摊上复杂的人性,复杂的动机,复杂的经历,势必会有多种可能。
也因此,再次让人怀念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贵族之爱。

参考:
我们应该惭愧,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王尔德说:爱自己,便是一部终身罗曼史的开始。
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模范伉俪,但林徽因死后,梁思成为何不顾子女反对再娶了林洙?
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模范伉俪,梁思成就不该再娶了吗?
人们实在太习惯将某些人某些事理想化,或是想当然地认为,该怎样怎样,而非怎样怎样了。
如果能相对客观地面对人性,面对真实的人生,那么对此问题就不会想不通了。
渡边淳一说:“人的本性是:没有永久的爱。
”渡边淳一讲过这样的故事:“以前我做医生,有个80岁的老校长住院,总在护士给他量体温的时候抓住护士的手,偷偷看她的胸部。
护士跑来给我抱怨,我告诉她:他都那么大年纪了,让他看一下有什么关系?
我认为这是支撑他活着的生命力。
还有个例子,一个双腿瘫痪的老太太在医院做保健,每天说自己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总叫医院一个很帅的小伙子给她按摩。
我也认为这是延长她生命的一种力量。
不管做医生或者作为作家,我的工作就是最大程度地
人的一生需要对异性有感觉,这样的人才有生命力,如果对异性失去兴趣,那就会很快衰老了。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感情到底如何,外人很难清楚知晓,退一步来说,就算他们当初特别恩爱又能如何,就算林徽因有他人无法企及的完美又能如何,于是,梁思成就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吗?
人是永远都不会知足的。
保罗•柯艾略说:“人永远都不会满足。
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想得到一些东西;
有了一些之后,想得到更多;
什么都有了之后,又希望和什么都没有时一样幸福。
但走在这条路上,其实无能为力。
”有人说,林洙不及林徽因的万之一,这种比较实在是太武断了。
那是梁思成的选择,你们怎知林洙在梁思成心中一定就会差林徽因很多呢?
再说说梁实秋的故事吧。
梁实秋七十一岁时,其元配之妻程季淑意外去世。
梁实秋为之写下了洋洋洒洒数万言的悼文,他在文中写道:“但逝者已矣,生者不能无悲,我的泪流了不少,我想大概可以装满罗马人用以殉葬的那种‘泪壶’。
有人告诉我,时间可以冲淡哀思。
如今几个月已经过去,我不再泪天泪地的哭,但是哀思却更深了一层,因为我不能不回想五十多年的往事,在回忆中好像我把如梦如幻的过去的生活又重新体验一次,季淑没有死,她仍然活在我的心中。
”悼文也成了一本名为《槐园梦忆》的书。
台湾远东出版社老板以校对该书清样为名,
梁实秋在台北偶遇比他小二十八岁的歌星韩菁清,相遇之后不到一周,梁实秋就开始了排山倒海般的情书攻势。
此时距离其原配去世仅仅半年多。
读者正沉浸于《槐园梦忆》的泪水中,不想作者早已开始了寻求新欢之路。
文人们讽刺假装深情的梁大师:即遇菁清,槐园梦醒。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