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荣的能力比赵匡胤如何

有人总喜欢拿赵匡胤和周世宗柴荣对比。
不要拿赵匡胤跟柴荣比较,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
柴荣是历史上能力最全面的一代雄主,没有之一。
这里说的是能力哦,不是功绩。
天妒英才,活不长,没机会建功立业也白费。
历史上那些功绩显著的,首先都要活得长,柴荣就是吃亏在了寿命上。
【盘点一下柴荣的能力】其一,打仗凶猛。
柴荣刚继位时,后周局势那是相当凶险,南唐、后蜀、北汉、契丹一个个不是省油的灯,每一个都有机会要了后周的命。
柴荣一眼看去,四周都是敌人。
尤其是北汉、契丹,趁后周新旧交替,政权不稳,南下妄
无疑,柴荣是力挽狂澜的人物,挫败北汉,西征后蜀,三打南吴,北伐契丹,一时风光无限。
其二,玩经济溜。
光是打仗厉害,那不算什么,能打仗的人很多。
柴荣厉害,在于打仗的同时很会发展经济。
减役减赋税、水利农耕,这就不用说了。
柴荣是对商业贸易最重视的君主,也没有之一。
柴荣年轻时做过买卖,他比任何帝王都了解商业贸易的利润,那是远远高过种田。
所以别看他四处征战,但是农民并没有增加负担。
在柴荣重视商业的政策下,后周并不缺钱,宋朝商业的底子无疑都是柴荣给打下了结实基础。
柴荣经济搞得好,后世宋元百姓。
奉为财神,称呼“柴王爷”。
【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在忧国忧民方面,柴荣无疑比所有古代君主都优秀,“十年拓天下,十年致太平,十年养百姓”。
这样的话语,至今读起来感人肺腑。
都说灭佛不祥,但是柴荣为了国家不得不灭。
当时的寺庙广占良田,又不纳税,活脱脱社会蛀虫。
三万多寺庙占据的良田,养活几十万人口都没问题。
柴荣说:“佛就不是说要帮助人么,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在迷信的年代,敢于这样的人有几个?
【再说赵匡胤】赵匡胤最大的功劳,就是篡夺之后,没有改变柴荣重文教、重商业的政策。
至于统一中原和南方,早在柴荣手上,已经把四面八方都打服了,赵匡胤只是摘了现成的果子。
可惜赵匡胤继承了柴荣的“文治”,没有继承柴荣的“武功”。
柴荣时期,起码是追着契丹打。
赵匡赢呢?
“杯酒释兵权”之后,留下重文轻武的传统。
让两宋400多年一直活在“国富兵不强”的阴影下。
柴荣,无疑是,为数不多的,没有任何争议的雄主。

参考:
周世宗柴荣确实是一代英主!柴荣继位之前,只是治理过澶州,并无其他功业。
可是,一旦登基,立刻展露出不凡之姿。
当时,郭威去世,北汉大举来袭,举国上下人心惶惶,那些郭威手下的大将全都心思各异。
就连朝中元老冯道,也认为周世宗此时应该避战。
可是,周世宗力排众议,在高平与敌军大战,并一战将敌人击溃,从而确立了自己的帝位。
之后,周世宗内定打压藩镇,对外进攻后蜀、南唐,夺取了不少地盘。
短短三四年间,后周实力飙升,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国家。
之后,他统军北伐,连败辽军,夺取了两个州,兵临幽州。
可惜,忽然暴病,不得不撤军返回。
周世宗死后,幼子柴宗训继位。
转过年来,大正月的,其部下大将赵匡胤就发动陈桥兵变,将其江山夺下。
赵匡胤遂成为宋太祖。
那么,周世宗柴荣与宋太祖赵匡胤谁的能力强呢?
在我看来,宋太祖赵匡胤能力更强!周世宗一生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是高平之战。
而扭转高平战役的,恰恰就是赵匡胤。
是赵匡胤不惜拼命,率领部众冲锋陷阵,从而扭转整个战局。
之后,周世宗平定天下,伐西征南,处处都有赵匡胤的身影。
尤其是在征讨南唐的战役中,赵匡胤所部多次以少敌多,立刻赫赫战功,堪称战功第一。
赵匡胤称帝之后,原后周领土其实藩镇林立,更有李重进、李筠拥兵自重公然造反。
可是,赵匡胤亲统大军,一天就攻陷扬州,荡平原后周最高军事将领李重进所部。
李筠盘踞潞州泽州,以北汉为强援。
可是,赵匡胤兵锋所指,几天功夫也就荡平。
宋太祖没有急着开疆拓土,而是用了三年时间安定内部,杯酒释兵权彻底解决了藩镇危机。
之后,宋太祖每隔数年就灭掉一个地方政权,诸如盘踞湖湘的高家、周家,后蜀、南唐。
但凡兵锋所指,几乎没有遇到多大的抵抗便灭敌破国。
当然,北汉因为背靠辽国,宋太祖不得不将其放在最后。
宋太祖在位期间,也和辽国多次发生大战,总体来说,胜多败少。
正因为宋军实力强大,辽国才会主动与宋朝结盟。
宋真宗对周世宗有一句评价,颇为中肯。
他说:周世宗固英主,然用刑峻急,诛杀过当,享祚不永,岂不由此乎。
为何周世宗一死,赵匡胤振臂一呼就能推翻后周?
许多人都认为是赵匡胤运气好。
其实,哪里是那么回事。
是人心根本不在周家!周世宗有魄力,然性格急躁,手段很辣,动辄以杀立威。
朝廷中不论文武,许多人都是畏惧多于感恩。
反观赵匡胤,不但有军事才略,更有武将罕见的仁德之心。
他不仅善待功臣,更下令不得擅杀士大夫和谏官,对柴家后人更一直庇护。
这份气度,在帝王之中堪称绝无仅有!
参考:
都别抢,我来答。
赵匡胤显然比不上周世宗柴荣,赵匡胤恐怕是历代开国皇帝中最省事的一个,也是便宜占得最大的一个,兵不血刃的就黄袍加身,完完整整的把后周政权给继承了过来,几乎不打一点折扣,什么都没有变,没有战争,没有内乱,没有死人,仅仅只是换了一个皇帝而已。
所以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其实把赵匡胤拿来和前面三位相提并论,显然是“萤火与皓月争光”,水得不行。
周世宗的功绩如何?
这么来说吧,如果上天再让这
什么北方的契丹、金人根本就不够看,哪像宋朝和金人、辽人纠缠了两三百年,硬是没有把北方收复,还搞的自己差点亡国。
后周政权是建立在后汉的基础上过渡而来,后周建立时,当时周边还有北汉、后蜀、南唐、吴越和契丹这些割据政权。
柴荣致力于统一天下,因此给自己定下小目标说“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也就是三十年的时间打造一个强大的统一王朝。
显德元年(954年),柴荣的比部郎中向他献《平边策》,制定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同时指出要想统一中国,必须先发展后周的经济、肃清政治。
按照《平边策》的思路,柴荣首先在后周内部发动了一场针对经济、军事和政治的改革。
显德二年(955年),在经过两年的励精
同年十一月,柴荣亲征南唐,占领了南唐的五州之地。
显德四年(957年),柴荣两征南唐,继续发动淮南之战,后周军队大获全胜,疆域得到大大的扩张。
并且迫使南唐皇帝李璟遣使求和,向后周纳贡,割地,后又自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主”,江北之地为后周占有。
彼竭我利,则江北诸州,乃国家之所有也。
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平之也——《平边策》自此,后周在南方取得了第二阶段的战略性胜利,南方政权对于后周已经不构成事实上的威胁,被消灭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柴荣将兵锋转移至北方的契丹和北汉身上,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再次御驾亲征辽国。
这次进军异常的顺利,几乎没有遇到有效的抵抗,一路上的城池闻风而降。
短短一个多月,就占领了三关三州十七县的领土,一路挺进到幽州。
然而,就在柴荣准备继续进攻,以期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候,这位年仅三十九岁,最有可能统一五代十国的皇帝就因为患病突然离世。
他年仅七岁的长子柴宗训继位。
而这时候离柴荣许下的三十年誓约仅仅过去五年多而已,所以这才说如果再让他多活五年,统一天下真的不是难事。
赵匡胤能力如何?
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在部下的拥戴下发动“陈桥兵变”,几乎兵不血刃的夺取了后周政权,对后周的国力没有产生任何一丝一毫的影响。
几乎可以说赵匡胤继承的就是一个完完整整的后周,所以才说赵匡胤是历代开国皇帝中便宜占的最大的一个。
此外还有一个就是隋朝,但是人家隋朝好歹还是建立起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赵匡胤显然没有这样的能力。
他篡位以后改周为宋,继续执行“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从建隆三年(962年)开始,赵匡胤开始针对南方发动一系列的统一战争,到开宝八年(975年)灭亡了后蜀、南唐、南汉、正式统一了南方。
足足用了13年的时间,而且还是在周世宗柴荣对南方政权已经降维打击过的基础上。
而终赵匡胤一朝,就没有出兵打过北方,这无疑给了北方政权以喘息的机会。
赵光义时代,宋朝总算消灭了北汉,大体上统一中原以南的大片国土,除了被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以外。
赵光义针对辽国契丹的北伐战争收效甚微,最终以失败收场,同时也让宋朝对契丹的态度从战略进攻改为战略防守,自此以后,宋朝在北方再无所作为。
这确实让人很纳闷,怎么一到了宋朝,就再也干不过契丹人了呢?
只怪柴荣死的早啊。
亲,对这篇答案满意的话,点赞
一伙势力小人,欺孤儿寡妇,把黄袍给赵匡胤披上,建一个最弱宋朝。
就看柴的几次亲征,远胜赵?

参考:
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一,我们看两人最初面对的对手!后周世宗柴荣在父亲郭威死后,面对的情况就是内部,群臣不信任,就连老好人冯导都对他存在着质疑,甚至公然嘲笑他,打不赢北汉!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柴荣亲自率领大军出征与北汉交锋!这次结果就是,虽然崎岖,甚至大战时候都有人叛变,但是他还是大败老将刘崇。
桌越的非凡才能可想而知了!赵匡胤呢?
在柴荣死后,欺负的就是柴荣的孤儿寡母,这算什么真英雄?
就着又有,李筠叛乱,可他真算不了什么,顶多就是阿猫阿狗罢了!第二,战争能力!我们都知道,北宋朝是灭了南唐,可更要知道的是,没有他柴荣,赵匡胤,想要迅速攻下南方,无异于痴人说梦!是后周世宗柴荣他听了宰相王朴的建议,决定先弱后强策略,打的南唐丢盔弃甲,彻底无力北上,把南唐多年积蓄的战斗力,消耗了个彻底,打个比方,当时的南唐可不是后来李煜所在的那么羸弱,可以说,当时南唐,兵马骁勇善战,国富民强,更是有着汉人第一强国的实力,要知道李璟(李煜他爹)可是常年在南方征战的。
可就是,这样硬是被周世宗蔡荣打废了!你说战争能力谁强谁弱吧?
最后,北方契丹人态度!在周世宗最后的生命时间段,他是北上收复燕云的,而契丹人听了柴荣大名,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再合适不过了\"闻风而逃\"对,就是这样,契丹人听到柴荣名号就是要么逃,要么投降。
周世宗就这样兵不血刃的夺下了三州十七县综上所述,在我看来,周世宗柴荣能力远远高于赵匡胤!
参考:
柴荣可以类比唐太宗,赵匡胤可以类比汉高祖。
这个类比可能有些牵强,但足以强调柴荣和赵匡胤的各自特色。
而类比唐宗汉祖,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别用一个否定另一个。
因为这两
没有周世宗的基础当然不会有赵匡胤的成就;
而没有赵匡胤的成就,周世宗的基础也只是昙花一现。
把赵匡胤放在柴荣的位置上,赵匡胤未必不能武功卓著;
而把柴荣放在赵匡胤的位置上,柴荣未必就比赵匡胤做得好。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肯定一下赵匡胤。
01.周世宗的时代任务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大臣王朴,精研术数。
于是,柴荣询问王朴自己能掌几年天下。
王朴推算的结果是三十年。
于是,柴荣以三十年为期,确定了自己的时代任务:十年开疆拓土、十年生养百姓、十年天平盛世。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周世宗满打满算也就做了六年皇帝。
所以,周世宗的时代任务,只能是前十年的开拓天下。
简单说,就一个字:打。
其他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的策略,都要为战争服务。
所以,你可以盛赞周世宗的各种政治建树,如均定田赋、科举取士。
但一定要记住,这些都是在为战争服务,跟生养百姓、致力太平统统没有关系。
周世宗合格吗?

但就交出的答卷来说,柴荣留下的后周天下,就非常不合格。
原因不是他无能、也不是他不够努力,而是死得太早。
老天就没有给他十年时间开疆拓土。
如果能给柴荣十年时间,周世宗能够完成中原统一的时代任务吗?
他可能比赵匡胤更有效率。
但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时间。
柴荣活得久一点儿,北宋代周这个内部政变就不会发生。
北宋代周之后,赵匡胤先打了两年内战,即平定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叛乱。
在平定内乱之后,赵匡胤基本继承了柴荣打下的江山。
但这个江山又是什么模样?
赵匡胤直接对宰相赵普说:我睡不着觉,因为卧床以外全是别人的地盘。
五代十国,直到后周代宋,仍旧存在着八个割据政权,即南平、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平海军、吴越、北汉等。
另外两个也不是柴荣平定的,前蜀是被后唐李存勖消灭的,后唐国灭,前蜀变后蜀。
南楚是被南唐平定的,但平而复叛,北宋立国的时候还是割据势力。
这就是柴荣死后交出来的答卷。
就这个答卷来说,你怎么也不能说合格。
按照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攻略,柴荣需要在四年时间内,至少消灭除北汉外的其他七个割据政权。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柴荣已经尽了人力,至于天命就不是他能把握的了。
所以,历史的接力棒只能交给他这个老部下赵匡胤。
赵匡胤黄袍加身算不算兵变?
当然算。
兵变是不是不道德?
当然是。
但私德有亏,不见得就是历史的倒退。
年仅7岁的柴宗训,根本制不住五代十国的骄兵悍将。
赵匡胤不取后周天下。
那么,后周天下大概率会被李重进取走。
李重进是郭威的亲外甥,而柴荣才只是郭威的养子。
就亲戚关系论,李重进比柴荣更适合做郭威的继承人。
赵匡胤但凡在关键时间迟疑一下,那么,后周的骄兵悍将肯定要另寻主公。
而这个新主公,是否有赵匡胤的能力,就真心不好说了。
一定要记住五代十国的逻辑:皇帝听将军的,将军听士兵的。
柴荣攻占杀伐六年时间,也没能打破这个逻辑。
02.赵匡胤的时代任务赵匡胤的任务要比柴荣更多、更重。
第一个任务,继承柴荣遗志,继续开疆拓土打天下。
你不把中原地区的八个割据政权消灭掉,别说北宋不是帝国,它甚至连个王朝都不算。
完全可以这样理解,中原天下一众割据政权中,后周和北宋只是最强的一个。
第二个任务,继承柴荣遗产,接手柴荣的后周天下。
赵匡胤完成这个任务的效率,堪称奇迹。
篡夺孤儿寡母的天下,有那么难吗?
类比同样黄袍(旗)加身的郭威,你就知道有多难了。
北汉只有三年国祚,但后周代汉,生生打出了一个北汉政权,汴梁还被劫掠了一番。
郭威死后、柴荣继位,北汉又差一点儿把后周给灭了,重新复国。
放大尺度看,这个任务不重要,但这个步骤很关键。
假使李重进在扬州独立了,后唐就是天下第一强,根本不会有北宋什么事儿。
第三个任务,开创太平世界。
柴荣是先搞战争、再搞生民、最后致太平。
但赵匡胤必须一起搞。
原因就是柴荣和王朴想简单了。
“先南后北、先易后南”,最早是后周大臣王朴提出的。
柴荣采纳了这个攻略,然后赵匡胤继承了。
但这个攻略只涉及军事层面,即暴力输出;
却不涉及建设层面,即秩序输出。
但是,真正做起来,就会发现:暴力输出和秩序输出必须一起搞。
搞完暴力输出不搞秩序输出,其结果就是北宋灭后蜀的教训。
全国精选的六万禁军,灭后蜀只用了66天。
然后,北宋对富得流油的后蜀展开了疯狂的经济掠夺。
抢完钱财、撤出军队,然后就可以继续开疆拓土。
但是,事与愿违。
北宋在四川至少浪费了两年时间,才把这里彻底兼并。
原因就是赵匡胤想简单了,只输出暴力、不输出秩序,只能制造更多的敌人。
后蜀重新大乱,北宋的军队不仅撤不出来,而且还要花钱费时、派官派吏。
柴荣一直锋利无比,操着一把快剑,是斩断五代乱麻。
而赵匡胤则要稳扎稳打,使着一把重剑,要结束五代乱世。
因为柴荣只是把人家打服了,而赵匡胤却是要把人家打死。
所以,后周战争,只是军阀层面的兼并战争,今天夺你一城、明天夺你一寨。
但北宋战争,却是统一层面的灭国战争,打服你还不行、必须打死你。
于是,柴荣顺风快剑、无往不破,但谁也打不死;
而赵匡胤则逆风重剑、浑厚沉稳,却是要杀人取尸。
柴荣的快剑,就是他自己亲手打造的中央禁军制度。
从五代第一代的后梁开始,就一直在打造中央禁军。
到柴荣之时,算是最终完成了。
且兵在精不在众,宜一一点选。
精锐者为上军,怯懦者任从安便,庶期不用。
而赵匡胤的重剑呢?
柴荣这把快剑就是赵氏重剑的核心。
但快剑太锋利,能杀人,也能伤到自己,甚至还能把自己刺死。
所以,就一定要道术结合,赵匡胤得修炼内功。
剑是军事,而杯酒释兵权就是政治。
你不把一群五代悍将给换掉,赵匡胤拿着柴荣的快剑去横扫天下,早晚会伤到自己。
你可以类比后唐,后唐比后周和北宋的武功还要卓著。
北宋灭后蜀堪称奇迹,用时66天。
而巅峰时期的沙陀军事集团呢?
一个月!李存勖的精锐鸦兵,只用了一个月就消灭了前蜀。
但之后呢?
还没等斩前蜀的快剑回鞘,一代雄主李存勖就被自己的侍卫亲军给干死了。
03.柴荣和赵匡胤堪称完美组合,一起结束了五代乱世柴荣是从0到1的工作。
梁唐晋汉周,前四个就不是强势的中原王朝。
山西沙陀军事集团,想给你换掉就给你换掉。
到了后周,沙陀军事集团的北汉,也想再给换一次。
但因为世宗柴荣御驾亲征、亲冒矢石,彻底终结了沙陀人的彪悍无敌。
但这还不算完。
柴荣整顿禁军,建立了一支虎视整个天下的大周强兵。
到这个时候,强势的中原王朝,才真正建立起来。
赵匡胤完成了从1到N的工作。
他继承了老上级的全部攻略。
军事上,继续强化中央禁军;
方略上,继续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后周足够强,但北宋要比后周更强,而且能够越来越强。
一边输出暴力,消灭中原的割据政权;
一边输出秩序,将分裂数十年的割据“十国”纳入王朝治下。
从0到1,建立一个强手的中原王朝,这非常难。
但这个基础早已具备:汴梁这个地理坐标,完全可以在经济和人口上支撑一个强势中原王朝;
从后晋开始,晋阳这个地理坐标,已经越来越弱,而沙陀军事集团也已力不从心。
然而,有了基础,却不会立即出现从0到1的突破,因为还需要预先要求。
在大约一万二千年前,人类已经具备了发展农业的气候基础。
但是,直到大约一万年前,人类才开启农业时代。
间隔的时间,相当于从秦始皇到今天这么长。
原因就是预先要求不具备,一个是建造村落的技术、一个是磨制工具的发明。
没有这个两个预先条件,有基础也不行。
汴梁强、晋阳弱、沙陀废,这只是基础。
但还需要两个预先要求:一个是禁军制度在周世宗时期终于发挥威力;
一个是等待有别于沙陀军阀的中原雄主出现,中原王朝开启输出秩序的工作。
沙陀军阀里面,也就一个后唐明宗李嗣源,还算开明。
其他几个脱下龙破,基本跟流氓没啥区别。
前提基础具备了、预设条件形成了,柴荣这才能够建立一个强势的中原王朝,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但,柴荣只是唐太宗,而不是秦始皇。
秦始皇是开创制度的英雄。
虽然大秦二世而亡,但百代皆行秦政法。
而李世民呢?
李世民打遍草原,被尊天可汗。
但草原到底该怎么样统治?
李世民有智慧、有能力,他懂得草原,所以能够捭阖草原。
而后世继承者,却没有李世民这个本事。
大唐在开元盛世达到顶峰,但开元之前的天宝年间是怎么治理草原的?
已经不是治理了,而是防范草原,在北方建立了八个缘边节度使,这跟修长城没啥却别。
别人拿着秦始皇的制度能够统治中原,而且沿用两千多年,就是无能庸主当政也没问题。
而李世民统治草原,却只能是李世民自己担当,换
同理,后周柴荣快剑出击、打遍天下。
但也只能是柴荣,换他的儿子柴宗训,根本做不到。
然而,柴荣的老部下赵匡胤却可以,这也是柴荣的幸运。
赵匡胤完美地继承了柴荣的衣钵,完成了柴荣前十年的任务,而且继续向后推进。
所以,赵匡胤是汉高祖。
始皇帝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即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
但这个制度要落地于分封数百年的山东天下,就实在太难了。
而汉高祖杂糅郡县封国,硬是把这个制度给贯彻了下去。
而所谓汉承秦制,完全就是一种照抄,甚至连秦朝的服色、历法和五行都原样照抄。
这就相当于考试抄同桌,连名字都给抄了。
同理,赵匡胤重剑出击、扫荡天下。
可以说也是一种照抄,柴荣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但赵匡胤必须要发展,把柴荣的快剑熔炼成重剑。
不是赵匡胤不想施展顺风快剑、锐取天下,而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你都想打死人家了,这还怎么顺风。
你打死人家,还要取人尸身,然后再输出秩序、使尸身复活。
与周世宗的任务相比,赵匡胤的任务,其复杂程度已经上升了一个维度。
明太祖朱元璋评价柴荣说: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
大英雄要乘势而为,三代雄主就是这样;
而有势却不为,汉文帝就是这样,可怜贾谊夜半虚前席,可叹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
周世宗则是一个造势英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竟然成功了。
但,朱元璋显然高估了世宗柴荣。
没有汴梁变强、晋阳变弱、沙陀残废这个基础,周世宗仍会被沙陀军事集团吊打。
而没有契丹睡王耶律璟一直酣睡不醒,柴荣又怎么能够轻易收复关南地区。
而没有五代王朝一直沿袭的禁军制度、没有郭威打下的秩序基础,柴荣又怎么能够把南唐从淮河赶到长江。
解读历史,我们一定不能用一个英雄否定另一个英雄,更不能用一个时代否定另一个时代。
因为一切都是来自传承。
周世宗柴荣是如此,赵匡胤更是如此。
赵匡胤不用往前看太多,只看柴荣和郭威这两
郭威黄旗加身搞政变,赵匡胤就黄袍加身搞政变;
柴荣先南后北,赵匡胤就原样复制、也是先南后北。
因此,可以说这也是历史的幸运。
恰恰是因为赵匡胤这个柴荣的老部下,继承了柴荣,所以五代乱世才能在这两位雄主的努力之下正式结束。

参考:
凡事都有定数,从周世宗的年龄来说,自然定数与赵匡胤有差距。
周世宗是五代十国的一个雄主,自然能力不错,但也仅限于五代十国。
赵匡胤是作为统一王朝的皇帝,周世宗跟赵匡胤不在一个层面,毛主席心目中四大伟大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赵匡胤位列其中,自然不是一般皇帝所能比拟。

凡是都有定数,柴荣去世是跟他的造化相符的,换句话说按照柴荣的狐性多疑,多疑则抑郁;
个性过刚,过刚则易断,精神必然抑郁,必然早逝。
至于柴荣即使不死,按照他的个性,怀疑大将,严刑峻法,必然君臣难以长久一心,他即位不过六年,杀死的将军数以百记,赵匡胤不黄袍加身,其他将领也会黄袍加身,加上后周只是五代十国中的一国,一旦内讧,势必无法有效凝聚国力,后周只能成为一颗流星,成为一个过客。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今天还有很多人很教条,停留在读死书的层次,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赵匡胤建立北宋无非两个原因。
一,后周自己得位不正,对武将提防严重,武将人人自危,君臣难以一心。
后周脱胎于五代十国,郭威拥兵自重,杀了汉隐帝。
为减少对立面,为做皇帝争取时间,郭威没有直接称帝,扶植汉隐帝的兄弟刘赟为帝,在刘赟还未到都城时即派人斩杀他,将一个完全无辜之人杀害,后周立国充满血腥,更谈不上正统。
五代十国仅仅存在五十三年,一共五代九姓十四帝,平均每位皇帝在位的时间只有三年半。
七人是通过黄袍加身的方式登上皇位,其中七成都是弑父弑兄,自相残杀,完全是力大为王,枪杆子里出政权。
柴荣即位后确实是一位五代十国有为皇帝,但也只局限于五代十国,放到整个帝王历史来看,不足之处很明显。
柴荣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怀疑武将,他将面正耳大者杀之。
史料记载,朱国祯: “有轻天下人而好杀者,周世宗是也。
”赵恒:“周世宗固英主,然用刑峻急,诛杀过当。
然禀性伤于太察,用刑失于太峻,及事行之后,亦多自追悔。
这是周世宗得另一面。
周世宗的轻视天下人,好杀加多疑,能将自危,君臣难以坦诚相见,同心戮力。
托孤前因为怀疑,将主要将领张荣德等调离都城,是他的最大败笔。
柴荣之死跟他狐性多疑有关,整天工于心计,严防死守,难以很好休息,长期会有抑郁,会严重影响他的生命,这一点不完全怪他,五代十国时乱像所致。
柴荣死后,主少国疑,皇帝无法准确判断是非,君臣更难一心,君臣离心离德在所难免,即使赵匡胤不黄袍加身,后周其他武将黄袍加身也为期不远。
二,赵匡胤响应天命,建立北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草莽都知道没有天生的贵种,赵匡胤顺天应人,建立北宋。
当然这一点不是很多人都能懂的,有极少数人身处基层,墨守陈规,不知进取,还将自己作为帝王去评论帝王权术,实在没有自知之明,层次需要大幅度提高。

后周作为五代十国包围中的一个国家主要战功是赵匡胤一根盘龙棍打出来的,建宋以后更是如此,当然最主要的治理国家赵匡胤更是有杰出技巧。
唐安史之乱起至五代十国,百姓处于历史上最黑暗时期,民不聊生,军阀割据,乃至后面频繁黄袍加身,军阀们你方唱罢我登场,野蛮横行,不断建立新国家,小国家,皇帝不断被杀,新皇帝不断登基,伦理道德沦丧,上下秩序颠倒,国家大倒退。
而百姓既要服兵役又要纳税,百姓整天过着没有抬头得日子。
国家呼唤英雄出现,拯救黎民,拯救国家,让国家从野蛮无序暗无天日,重归文明理性,赵匡胤作为英雄人物应时代的要求,横空出世。
相信这也是毛主席推崇唐宗宋祖的原因。
为什么朱元璋说赵匡胤得位最正,是顺天应人,赵匡胤又是毛主席推崇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一(赵匡胤的历史功绩在毛主席看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一样伟大)!1.国人悲情主义严重,往往寄希望与故去之人, 柴荣有能力不假,但柴荣缺陷明显,不具备明君条件 。
柴荣轻视黎民百姓,柴荣亲征,对楚州进行屠城,百姓是一万十万计算的无辜之人,毫无疑问是大错的。
周世宗对武将十分提防,也曾怀疑过赵匡胤,让赵匡胤靠边。
柴荣死后,主少国疑惯例加上五代十国固有乱像,孤儿寡母无法驾驭后周局面。
君臣必然互相猜疑,后周必然因为内讧,从此一蹶不振。
后周当时只是五代十国中的一个小国,建国九年,刚刚立足,在国家内讧,实力大降时必然有其他国家趁机灭周。
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开创了三百二十年中国历史上最繁华最富有,百姓最幸福的朝代!唐实行的是节度使政治,节度使权利超过中央,形成潘镇割据,安史之乱后国家陷入混乱局面,后来有了五代十国,将军频繁利用军中军阀割据,百姓深受其苦,民不聊生,国家分裂,开了历史的大倒退,是历史上同五胡乱华一样处于中国最黑暗的时代。
江山社稷有德者据之,除尧舜禹以外没有绝对正统的说法!赵匡胤建国后结束了五代十国这一历史最黑暗的时代,建立了焕然一新的新朝,从此军政大权收归中央,军阀再也不能利用军权频繁发动政变,国家趋于稳定。
赵匡胤实施了一系列的好政策,解除重要将领的军权,短期避免频繁黄袍加身;
建立政治家决定打不打,军事家决定怎么打的先进的文官政治;
优待后周君臣稳定人心;
先南后北积累财力物力,体恤百姓让百姓休养生息,都说明才干在柴荣之上,特别容人之量不是周世宗所能比拟的。
不管怎样赵匡胤黄袍加身是历史的最佳选择,也是后周皇帝的最佳选择,后周皇帝既驾驭不了群臣武将,也没有能力应对五代十国混乱局面,在面对失国时没有人有赵匡胤的胸怀。

参考:
整个五代十国,庸主太多,后周世宗柴荣算是最英明神武的皇帝,他的能力要远在赵匡胤之上。
唐末藩镇割据,再加黄巢起义,形势已如同五胡十六国般混乱。
朱温篡唐自立建立后梁王朝后,中原板淡,朝代更迭频繁,先后经历梁、唐、晋、周五个中原朝廷,加上周边的十个小国,这就是中国历史又一个大动荡时期五代十国。
整个五代十国,可圈可点的皇帝极少。
后周世宗柴荣算是其中最英明神武的一位皇帝。
柴荣的姑姑圣穆皇后柴氏,姑父是后周太祖郭威。
柴荣从小在郭家长大,谨慎笃厚,成为郭威养子。
柴荣长的器貌英奇,善骑射,通文墨晓兵法,由于太祖郭威无子,柴荣被认定为继承人。
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这就是五代十国最杰出的皇帝后周世宗。
后周世宗的成就远大于五代其他皇帝,由于历史原因,五代的皇帝一般都平庸无能,当时十国割据,天下纷扰,战乱不止。
但柴荣一即位,就立志要改变这种地方割据的局面,完成天下一统的万世基业。
为此,他定下了一个三十年计划,即:“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可惜,他在位仅六年便猝然长逝,连第一个十年计划都未能实现。
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文治武功成就最高的皇帝,在位期间,对北方崛起的契丹始终采取高压打击策略。
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
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经历几十年战乱摧残的中原经济开始得到复苏。
对外,南征北战,频繁用兵,西败后蜀,夺秦、凤、成、阶四州;
南征南唐,尽得淮南十四州,迫使南唐中宗李璟自去帝号;
北破契丹,连取二州三关,使契丹主胆寒 ,而被后晋高祖割让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柴荣也是有志收回。
就是这样一个英明神武,五代难得的明君,却在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谋划攻取幽州的时候病倒了,不久即去世,年仅三十九岁。
柴荣病重时,赵匡胤任殿前都点检,为禁军将领。
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
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回京后,迫使周恭帝柴宗训让位,后周亡国,宋朝建立,赵匡胤即是宋太祖。
作为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
在位期间,先后灭掉南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势力,基本完成全国统一。
他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了主要统军将领的兵权,结束了自唐中叶以来节度使拥兵自重,不听中枢号令的局面。
但是,赵匡胤与柴荣的一个重要不同是,在对待幽云十六州问题上,赵匡胤过于保守,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怯弱。
后周世宗柴荣一直视崛起的契丹为心腹大患,因此数次御驾亲征,打的契丹一点脾气都没有,他一直对在后晋时期被割让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心念不忘,病逝前还在筹划攻取幽州,徐
而赵匡胤的策略则完全不同,他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希望能以此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
说的直白点,就是砸钱买地,幽云十六州本来就是属于中原政权的,当年后晋高祖石敬瑭为了得到契丹国主的支持,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并恬不知耻的自称儿皇帝为条件来换取契丹出兵助他灭后唐建立后晋。
如今赵匡胤要靠钱财收回幽云十六州,这是一种怯弱妥协的表现。
柴荣对契丹坚定不移的给予打击,赵匡胤对契丹奉行妥协政策。
谁更有远见?
赵匡胤的能力单从对待幽云十六州的解决问题上,就比柴荣差了一大截,柴荣确实可谓是五代十国最英明神武的皇帝!
参考:
后周柴荣与北周宇文邕都属于雄才伟略的主,都扫平了北方的障碍,奠定了南北统一的基调,可惜的都是英年早逝,又都有一个比较有能力的收下,杨坚和赵匡胤都趁着主少(宇文阐和柴宗训),篡夺了江山!如若柴荣不死,哪有赵匡胤啥事,也就没有宋朝的事了,当然,历史没有假设……
参考:
恨只恨,千古罪人石敬瑭,给契丹做儿真无耻,燕云十六州拱手送番邦。
恨只恨,一代雄主柴世宗,本应是光武再生,将破碎山河重整,奈何亲征未捷身先死,错将幼子托赵贼。
周世宗的
柴荣是最可惜的五代君主!上天多给他几年时间,不会有辽国压着中原的惋惜,不会有金国侵略中原的耻辱,更不会有蒙元统治中原的悲剧!至于之后明朝,满清可能都会完全不同,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柴荣在,柴荣可以驾驭赵匡胤,柴荣和赵匡胤都是心志坚定勇毅之帅才,两
柴荣不在,赵匡胤力孤,赵匡义是个怂人,赵匡胤底下没有匹配李世民的帅才。
柴荣和赵匡胤两个帅才一走,大宋变成大怂了。
世宗在经济制度上的一些措施是赵氏兄弟不敢做的,可惜天不假年。
我更认同世宗的先北后南的战略。
你可以说世宗有些急躁,但赵氏兄弟本质是一样的和那一批官僚一个德行,缺乏一往无前的勇气和精气神,失去了唐初的进取精神。
历数历代开国政权在立国时期就暮气沉除了两宋就是民国,都是奇葩。
柴荣贫寒出身,自小便尝尽人间百苦,况且早年从商,应该是最通明人性的,我感觉他并非不知人之贪婪, 从他安排的后手可以看到,他只是看错了赵匡胤品性,赵匡胤也实在伪装的太好了,没想到对赵匡胤如此的情深义重也压制不了他内心的贪婪,只能怪他没有真正看透赵匡胤这
周世宗在历史上还占有一席重要的文化之地,依据他\"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的要求烧制出了千年第一瓷——\"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居柴汝钧定官哥六大名窑之首,留下千古之迷,千年绝唱!
参考:
本人是北宋臣子的司马光曾经在《资治通鉴》里用“臣光曰”的形式盛赞周世宗。
第一处.说“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
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
第二处说“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王环以不降受赏,刘仁赡以坚守蒙褒,严续以尽忠获存,蜀兵以反覆就诛,冯道以失节被弃,张美以私恩见疏。
江南未服,则亲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则爱之如子,推诚尽言,为之远虑。
其宏规大度,岂得与庄宗同日语哉!《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又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
’世宗近之矣”。
第一段评论写在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毁佛之后,第二段则在显德六年六月(周世宗去世当月)会见已经被打败臣服的南唐使节,劝后者应出于国家利益考虑修缮防务,而不必心存顾忌,但实际上是对柴荣一生政绩的评价,认为他对内讲求信义,对外厉行正义,大公无私,胸襟广阔,“宏规大度”即度量广阔、规划深远,远远超过虎头蛇尾的后唐庄宗李存勖。
他当然不敢、不便公开把周世宗和宋太祖相比较,但内心答案不言自明。
周世宗继位时后周形势十分不利:北边,辽挟灭后晋之威,割走幽云十六州,实力完整,对中原更已熟门熟路,北汉是后周死敌世仇,和契丹相互呼应,未受重挫,后周朝中军中有许多后汉老臣、宿将与之勾结;
西南,后蜀割走原属北汉的秦、凤、阶、成四州,握有进退主动;
东南,南唐以大国之姿跨据江淮,觊觎淮北,进逼京畿,且已打出“恢复唐朝”的旗号。
内部,藩镇尾大不掉,北汉旧臣心怀去就,民生凋敝,财力匮乏,黄河水患不已,都城因几次战火洗劫残破不堪。
可以说,此时的后周全无一统天下的气象,反倒有亡国之虑。
但周世宗继位后,在军事上抓住北汉急于复仇、行动轻率的机会,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力排众议,用内线作战方式一举取得高平之战大捷,不但令北汉从此一蹶不振,也几乎歼灭了同来的四万辽国精兵,还借整顿军纪诛杀逃将樊爱能、何晖等,其中不乏藩镇主帅(樊爱能、何晖分别为宁江和清淮节度使),万事开头难,唐末以来藩镇跋扈、禁军微弱的格局,实际上是从周世宗开始扭转的。
此后他三伐南唐,取淮南,西破后蜀,收复秦、凤、阶、成四州,重新奠定了后周“中原大朝”的地位。
此时契丹正陷入“睡王”即穆宗耶律璟执政的混乱时期,柴荣抱病出征,42天内取三关,设三州17县,此时如乘胜进取,夺回幽云十六州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他随即病重退兵,不久即去世。
这一切辉煌军事胜利都发生在短短不到六年间,而在这短短六年间他还兴修水利,鼓励农耕,治理黄河,并不顾“不恤民力”和“激怒鬼神”的忌讳改建了后来兴盛近200年的汴梁城,并说出“百年后人自得益,祸患我自当之”这样气魄十足的话。
他甚至还“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对国家文化、司法、制度建设都有通盘考量和实际行动,无怪乎另一位北宋名臣、素来认死理的欧阳修也称赞他“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欧阳修是北宋人,在他生前后周就只有北宋这一个“后世”,很显然,这位宋臣认为,周世宗可以当北宋君臣的榜样。
反观宋太祖,其军事方面的成就主要因周世宗成基,却打下了令此后两宋数百年军事不振的隐患;
他继承周世宗加强集权、分解地方军政实力的做法并有所发展,却未能继续后者的精兵简政,相反让有宋一代成为中国历史上冗兵冗官负担最沉重的朝代;
他继承了周世宗留下的、已治理的财政和庞大的汴梁城并继续治理卓有成绩,但既缺乏后者藐视宗教迷信的魄力,又不可避免地让后人背上沉重的徭役和财政包袱……他最大的独创性政绩,一是在地方上改道为路,设帅臣、转运使,让支州、支县实际上为中央所直辖,二是以折杖法代替死刑,但这两项都只做了半截,前者废除了藩镇之治,却让路、州、县的上下级关系被彻底打乱,增加了行政层级,降低了行政效率,后者虽有效减少了死刑却让天下刑徒“非遇赦则终身不得还乡”,一旦被刺配除非大赦就始终无法摆脱刑徒身份,等于原本打一顿板子就可以释放的轻罪犯如今也变相判了无期徒刑,既增加财政和管理负担,又完全违背了“省刑”的初衷。
有人就此为宋太祖辩解,说他“来不及”,但他从正隆元年称帝至开宝九年“烛光斧影”,在位长达16年又284天——周世宗可连6年都没凑齐,后者怎么来得及呢?
宋太祖最大的战略错误,是听从王朴“先易后难”之计,将大量时间、精力用于消灭事实上已暂时不构成威胁、即便自己用兵北方也不会掣肘的南唐(江南国),而错过了趁北汉内乱、契丹“睡王”当政内部不稳的有利时机收复河北,结果等北宋折腾一圈回来再对付北汉、契丹,已是宋太祖死后三年(公元979年,太宗太平兴国四年)的事,此时北汉固然更衰弱但契丹已经基本稳定,结果北汉虽灭,幽州却再也拿不回来了。
周世宗最大的缺点在我看来有三,一是性格急躁,曾经屠城,二是在高平之战后喜欢亲自处理一切政务,“百官受成于上而已”,河南府推官高锡劝谏还引起他的不快,三是在位六年,接班问题却始终未考虑周全——但上述三个缺点宋太祖不但同样有,而且都比周世宗更严重,所以也无需百步笑五十步。
综上所述,周世宗文治武功,都远在宋太祖上。
最后要强调的是,周世宗为周太祖郭威嗣子,因此他在位时叫“郭荣”,只是北宋代周后不愿承认郭氏后周的正统,才人为让其后裔回归了柴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