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在政治军事方面有什么目的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普遍的或独特的政治.军事价值,阿富汗也不例外。
阿富汗位于苏联的卧榻之侧,如果是敌对国家,岂不令苏联心堵。
因此,从地缘政治.势力范围考量到军事布局,都需要驯服阿富汗使其俯首称臣,才能确保苏联的安全和利益。
所以,在阿富汗政权对苏联敌视时,苏联直接出拳了。
参考:
20世纪初的时候英国地缘政治家麦金德提出了陆心说,其中主要谈到了世界从宏观来看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欧亚非大陆以及“其他”,包括美洲、澳洲、东南亚群岛这些地方在它看来都是边缘地带,只有欧亚非大陆才是世界岛。
而世界岛有个心脏地带,就是
而阿富汗就在这个心脏地带里头。
另外,阿富汗自古以来又是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突厥/游牧文明的十字路口,到现代依旧是兵家必争之地。
掌控了阿富汗之后从东能直接威慑印度、南边则能打开印度洋通道,往西能怼到一群石油大佬,往北虽然从现代看是一堆斯坦国,但那会还都是苏联的地盘所以这么个宝贝地方苏联肯定是重视的,尤其是70年代之后,美国人在越战中跌了跟头,而且布雷顿森林体系也瓦解了,苏联人寻思这肯定是个好机会啊~ 所以这段时间开始全世界开花的去拓展自己的傀儡,包括阿富汗。
1978年,在苏联支持下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上台,成立了阿富汗民主共和国,但隔了一年之后就被民主党内另一个叫阿明的大佬推翻。
而这个阿明很明显和苏联不对付那苏联就不干了啊,好不容易扶了个傀儡政权,现在有蹦出来个不听话的阿明,这事儿还得了?
那就打呗~~ 然后阿明卒,但苏联也陷入了10年的阿富汗泥潭,元气大伤,遂卒
参考:
苏联不是二百五,一开始没有要去阿富汗的。
1966年,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激进派的塔拉基和温和派的卡尔迈勒分裂,双方分别成立了“人民派”和“旗帜派”,双方都想让苏联承认自己的合法性。
苏联的选择是,你俩我都承认,但不完全承认。
1979年,塔拉基在阿富汗实施的土改遭到了阿富汗宗教势力的抵抗,全国范围掀起了叛乱,甚至于3月15日的赫拉特省,两名苏联顾问被杀害。
这次流血冲突中,死了苏联人,但苏联对是否出兵阿富汗,也依旧持否定的态度。
3月18日,塔拉基请求苏军出兵阿富汗。
3月17-19日的会议中,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中央政治局会议主持人基里连科,契尔年科,全部反对出兵。
到了同年的10月10日,阿明的手下用枕头闷死塔拉基。
此时,苏联认为,阿明极大概率会投靠西方国家,埃及、智利、索马里等国家易帜反苏的教训,增加了苏联决心军事干预的权重。
12月8日会议与会者有安德罗波夫、外交部长葛罗米柯等等。
当时的讨论结果是,克格勃自己动手除掉阿明不可能,必须出兵废了阿明。
克格勃承认,没有军队帮助的话做不到。
12月10日,苏军总参谋长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奥加尔科夫出席了会议,他强烈反对出兵阿富汗,但遭到了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苏斯洛夫、乌斯基诺夫、基里连科的反对。
苏联出兵阿富汗的最直接原因,是想杀了阿明,但无法通过政变实现,因此只能出动军队来完成。
这时,才最后决定出兵阿富汗。
其他地缘政治上的理由,反而是附带的效果。
在苏联出兵前,阿富汗80%的领土已被反政府武装控制,人口接近1000万。
而中央政府只支撑着大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约250万人。
所有农村地区和主要的交通运输网及公路干线均被反政府武装所控制。
苏联在“法律”上出兵阿富汗的理由是有的:1978年12月5日,塔拉基第一次正式访问莫斯科期间,根据阿富汗方面建议,签署了《苏联-阿富汗友好合作条约》。
后来,阿富汗政府请求苏联岀兵时,便引用了该条约的第四章。
阿富汗前前后后请求苏联出兵的次数大概是20次,13次是塔拉基,7次是阿明。
不过苏联人也承认,这些“请求”只是阿富汗领导人
参考:
我猜想,当时苏联的改治目的是挤压中国的国际战略空间,削弱中国的影响力。
从军事上是想形成对中国的夹击之势!
参考:
1979年苏军是受到阿富汗领导人阿明
勃列日涅夫决定出兵。
苏联官方当时是这么说的。
没有入侵这词句。
参考:
20世纪30年代以来,阿富汗政局一直不稳,政变不断,所有的政变几乎都有苏联人的身影。
1953年,29岁的穆罕默德・查希尔正式亲政,为阿富汗国王。
20世纪70年代,查希尔虽转向西方,却不敢过分得罪苏联。
1973年7月17日,国王的堂兄达乌徳联合一批军官,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査希尔国王。
当天,达乌德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阿富汗共和国,对外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
次日,达乌德就任总统、总理兼国防部长、外长,独揽军政大权。
苏联支持达乌德执政,1973至1978年与阿富汗签署了从政治、经济、文化到军事等各方面的协定。
大批苏联军人来到阿富汗,渗入国防部和各军兵种;另一方面,苏联竭力扶植亲苏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势力。
达乌德并不甘心受苏联控制,而是在大国搞平衡。
在执政后期,他清洗了亲苏分子。
1977年2月,解散了以亲苏分子为主的中央委员会和内阁。
于是,苏联人策动人民民主党反对达乌德政权。
3月,喀布尔市爆发激烈的反苏示威。
苏军出动装甲车和武装直升机,野蛮镇压示威者,屠杀1500人,速捕数千示威者,监狱里的政治犯超过1.5万人。
1978年4月上旬,苏驻阿大使布萨诺夫秘密会见两个阿军高级军官:装甲兵部队坦克司令瓦丹舍尔和空军副司令卡吉尔。
此后,由他们两人秘密召那些曾在莫斯科受过训练的军官,传达苏联人制订的武装政变计划4月25日,消息灵通的达鸟德抢先下手,以参与政变罪逮捕了亲苏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主席塔拉基和总书记卡尔迈勒等人,其中有200多个军官。
4月28日,苏联大使下达命令。
政变总指挥瓦丹舍尔率领坦克部队,进攻总统府、人民宫、国防部、电信局、电视台和广播电台。
在总统府前,卫队用火弹和集束手榴弹接连炸毁几辆坦克,其余坦克只得在远处用炮轰。
听到城內的枪炮声,忠于达乌德总统的第7步兵师和第88炮兵营立即赶来。
三面受敌,政变面临流产的危险。
布萨诺夫心急如焚:一旦达乌德毙命,就会群龙无首,救援的政府军就会自行散去。
他下令出动飞机轰炸总统府,叛军飞机的炸弹却投不中目标。
时至中午,政府军的反击越来越有力。
关键时刻,布萨诺夫只得命令在巴格兰姆的苏军战机参战。
苏军的米格-21飞机和强击机伊尔-10迅即飞赴总统府上空,贴着屋顶投掷重磅炸弹。
顿时,总统府垮塌下来,腾起熊熊烈焰。
经过36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政变部队冲进总统府,达乌徳全家老少30多口全都被乱枪打死。
夜晚7时,政变部队攻入喀布尔监狱,救出人民民主党的三巨头。
随后,一辆装甲车把这几
7时30分,阿富汗电台中断正常的节目,由卡吉尔以“阿富汁军委”的名义在电台正式宣布:“伊斯兰统治阿富汗的历史结束。
”因政变只经过10小时战斗就成功了,故称之为阿富汗10个小时的“四月革命”。
4月29日,政变部队基本上控制了局势。
喀布尔成立新政权,由努尔穆罕默徳·塔拉基担任阿富汗总统,哈菲佐拉·阿明担任政府总理。
当天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发来了热情洋溢的祝贺电报。
塔拉基上台,执行亲苏政策,阿苏两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实行“全面合作”。
在苏联顾问的指导下,塔拉基政府硬性推行全面社会改革的计划。
激进的土地改革政策,触犯了地主和部落上层以及伊斯兰寺院的利益。
政府宣布取消一切债务,又引起富人的强烈反对。
苏联坚决主张击溃一切叛乱武装力量,赶运大批战机、坦克、火箭炮制订围剿的计划。
因此,阿富汗战火日益炽烈,苏联支持的政府军无法应付。
苏联在赫拉特和信丹省建立空军基地。
苏联顾问、专家和武器装备也源源不断地涌人阿富汗,达6500人之多。
其中,5000人在政府各部门,1500人在军事系统。
1979年8月5日,驻守在巴拉希萨尔要塞的阿军一个团哗变,塔拉基政权大为震惊,借助苏军的力量才把他们镇压下去。
人民民主党内部的矛盾开始加剧。
因党内分为“人民派”和“旗帜派”两派,双方在内外政策和权力分配上存在着激烈的斗争。
以主席塔拉基为首的“人民派”比较狡猾稳健,主张政变后对内不公开亮出社会主义的招牌,保留伊斯兰教和民族主义色彩。
塔拉基认为阿富汗应首先建立“人民民主”,然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对外,塔拉基主张公开宣布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
以卡尔迈勒为首的“旗唤派”则认为,夺取政权后可以把阿富汗直接引向社会主义,急于推行苏联的套,甚至主张国旗
塔拉基虽担任总统兼总理,党政军大权却大多掌握在副总理阿明的手里,两人矛盾激化。
1979年3月,阿明以塔拉基身体状况不佳为由大造舆论,迫使内阁改组,谋取总理的职务。
此后,塔拉基为了限制阿明的权力,成立最高国防委员会,自己担任主席,统帅全国的武装力量,并任命亲信瓦坦贾尔为国防部长,以削弱阿明的军权。
当月,阿富汗西部重镇赫拉特的政府军哗变。
成千上万市民卷人,处死了30个苏联顾问及其家属。
苏军战机狂轰滥炸,炸死1万多人。
3月中旬,阿明升任总理。
7月,阿明以军队镇压国内反政府武装不力为由,撤销瓦坦贾尔的职务,自任国防部长,把党羽和亲信都安插到重要岗位上,控制秘密警察,建立一个庞大的告密网。
塔拉基对阿明的所作所为不满,积极策划搞掉他。
9月初,塔拉基总统在出席哈瓦那召开的不结盟国家首议后,返回途中到莫斯科,与勃列日涅夫会谈。
阿明从内线得知,苏联人和塔拉基要消灭自己,就抢先下手,解除了三个亲苏军官的职务。
基塔拉基回国后,企
9月14日上午,阿明解除了两个亲苏部长的职务。
苏联大使布萨诺夫闻讯,驱车前往总统府,与塔拉基密谈,建议用同样的办法解除阿明派官员的职务。
塔拉基不敢苟同,认为阿明诡计多端、心很手辣,已在实际上掌握了军权和政权。
布萨诺夫挥手说:“干掉阿明,我们支持你!”塔拉基打电话,通知阿明到总统府开会。
阿明情知有变,立即命令忠于自己的部队进入戒备状态,并增兵总理府、国防部和电台。
与此同时,他还命令亲信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尾随车队后面。
待一切部署就绪,阿明身穿防弹衣,腰挎自动手枪,警惕地向总统府走去。
就在阿明一行即将来到时,总统府院内,枪手们已埋伏在大门内和走廊上,布萨诺夫则潜入一间密室内。
30分钟后,阿明在全副武装的卫士陪同下,乘车到达总统府。
刚下车迎接他们的就是一阵密集的AK47自动步枪子弹,阿明的一个卫士被打翻在地。
阿明敏捷地就地卧倒,指挥卫士还击。
跟在阿明后面的接应部队立即增援,苏制T-34坦克撞开总统府大门,让满载土兵的装甲车和汽车冲进去。
塔拉基弄巧成拙,做了阶下囚。
正是: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
这场血腥屠杀的总导演布萨诺夫,在混乱中溜回了苏联大使馆。
当天下午,阿明乘坐T-34坦克返回官邸。
不久,塔拉基在监狱里被勒死,同伙死于非命。
9月16日,喀布尔电台宣布:塔拉基因健康原因辞职,阿明担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和人民民主党总书记。
于是,阿明正式登上阿富汗总统宝座,并出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主席。
阿明一身担任三职,成为阿富汗的独裁者。
当天苏联电台称赞阿明是“苏联的忠实朋友”阿明控制喀布尔后,疯狂地镇压反对派。
对于原来的敌人一旗帜派他一如既往地打击:酷刑侍候,消灭肉体;对于新近的敌人塔拉基派,穷追不舍,斩尽杀绝。
阿明的所作所为,激怒了苏联人。
10月下句的一个夜晚,勃列日涅夫召开秘密会议,讨论如何处置阿明。
他低沉而威严地说道:“我们决定,干掉他!”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说:“让克格勃做吧。
”“派哪支部队?”“克格勃第8局的特种部队。
”克格勃特种部队兵力约3万人,战斗力强,下辖16个特种旅、4个海军特种旅、41个独立特种连、20个特种谍报分队、7个特种独立团。
11月,莫斯科苏军统帅部作战室里,正在制定对阿富汗的作战计划。
会议最终决定:以铁尔美兹一喀布尔为主要攻击方向,以库什卡一赫拉特一坎大哈为轴助攻击方向,分进合击,实行钟形攻势,对阿富汗实行东西合围。
几天后,修改后的作战计划报告送到苏共中央政治局。
病入膏肓的勃列日涅夫有气无力地说:“苏联的利益至高无上,南下印度洋战略是既定的,一定要坚定地走下去。
”柯西金也支持占领阿富汗,主张速战速决,吸取美国人曾深陷越南泥潭的教训。
11月下旬,苏军调整部署,向预定地区和边境地队秘密调动作战部队,运送后勤保障的物资。
土耳其斯坦部分地区实行局部动员,补充兵员和装备,并通过征召预备役组建新的部队。
12月12日,苏军在苏阿边境地区的铁尔梅兹建立前方指挥部,由苏联国防部副部长索科洛夫元帅担任总指挥,统一指挥地面和空中行动。
同时,苏军还在该地增设卫星地面接收站,开设专门的指挥通信网。
为了增大入侵行动的突然性,苏军就地扩编,快速推进,主要使用中亚军区和土耳其斯坦军区靠近阿富汗边境的6个师。
至12月24日,苏军6个摩托化步兵师、两个空降师、三个武装直升机团和两个运输直升机团,共12.5万人,已基本准备就绪。
它们有2000多辆坦克、1000辆战车、2000门火炮、2.5万辆汽车、200架各型固定翼飞机、150架直升飞机。
葛罗米柯则实施外交欺骗计划,以掩盖入侵的企
为了迷惑阿明,苏联表面上装出全面支持他的样子。
《苏阿友好陸邻合作条约》签署一周年之际,勃列日涅夫亲自致电阿明祝贺,塔斯社宣传苏联将继续提供“全面无私的授助”。
苏联报纸还突出报道阿明当选为“保卫革命全国组织”中央委员会主席,得到阿富汗绝大多数人民的“热烈拥护”等。
12月5日,克格勃第一副部长帕普京奉命来到喀布尔,指使特工暗杀了任阿军总参谋长的阿明表弟、担任保安局长的阿明外甥和司法部长等人。
阿明不肯坐以待毙,命令侄子阿萨杜拉·阿明,立即调阿富汗第7装甲师赶赴喀布尔,保卫共和国总统,并对帕普京和苏联大使布萨诺夫实行24小时监视。
阿明侄子家里的厨师、医生都是苏联人。
12月15日中午,布萨诺夫食物中毒身亡。
阿明对苏联人的警惕一刻也未放松过,把总统府从人民官迁至达鲁拉曼宫。
达鲁拉曼宫是10多年前英国第一流的专家们为査希尔国王设计和修建的宫殿。
它坐落于喀布尔西南郊的五角山,距离城市30公里。
修建宫殿时,英国专家们充分考虑到防务与安全的要求,利用地势和建筑的优势,把达鲁拉曼宫建成一座大碉堡。
周围每个山包上,都建有一座警卫楼。
这座宫殿是钢筋水泥结构。
主楼有四层高,呈圆柱形。
宫墙厚达1米。
楼与楼之间筑有地堡,地面上下和楼的各部都形成网式的火力防线,所有进入宫内的道路都在防卫火力控制之下。
各警卫楼与宫室之间还修有地下通道,地下通道一直可以通向五角山外;每室还设有电子警报、自动爆炸和各种暗道机关。
这里,防空导弹、高射炮、平射炮、迫击炮、探照灯一应俱全,整个官殿就是一座超级堡垒。
12月下旬,苏联顾问在喀布尔地区以清査武器弹药、检査坦克技术状况、对火炮等重型装备进行冬季检修为名,集中拆卸了阿军的主要武器装备,并限制阿作战飞机驾驶员的飞行,调离一批指挥军官,使阿军实际上被解除武装,处于无法作战的状态。
阿富汗的主要机场已被苏军控制,阿军被苏军顾问控制。
至此,苏军基本上完成了入侵前的准备工作。
12月27日夜晚,阿明决定采取果断措施,抢在前面,把喀布尔的苏联人当时,总统办公厅主任站在面前,说:“苏联大使布萨诺夫来电话。
”阿明接过电话。
电活那一端传来一个声音:“亲爱的阿明同志,我遗憾地代表苏共中央告知您:因您没有有效地反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对阿富汗革命的攻击制止反苏倾向,您已不适宜继续担任阿富汗总统、总理和人民党主席。
因此,建议慾辞去一切职务。
辞职后,您和您的家人将得到妥善安置,并绝对保证生命和财产安全。
阿明同志,无意见吧?”“是最后通牒吗?”为了拖延时间,争取作最后的反击,阿明谎称要考虑一下。
布萨诺夫表同意,并告知阿明,1小时后有4辆苏军装甲车来接他和他的家人安全撤离阿明立即拿起直通国防部的电话,准备调兵遣将,但电话线被切断了。
他的血液在燃烧:“拼了,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他唤来几个亲信侍卫,命令他们立即赶赴最近的军事基地,调兵护驾。
为了稳住苏联大使,阿明又打电话给布萨诺夫,以尽量和缓的语调说:“为了阿富汗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同意辞去国家总统、总理和人民党主席的职务。
但因事起突然,我担心部下尤其是军队高级将领们一时想不通,需要召开一个会议,做他们的工作…苏联大使放声大笑,说:“亲爱的阿明同志,您的高级将领们都在我这里参加宴会哩,怎么样,您不来喝两杯?!”阿明大吃一惊: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原来在当天夜晚,苏联大使馆举行盛大的宴会,阿富汗政府的部长、军队的高级将领们都应邀出席。
席间,宴会主人一布萨诺夫频频举杯,为了苏阿友谊的亲密无间,劝阿富汗高级将领们将一杯杯烈性酒灌到胃里。
有人问:“这么隆重的宴会,阿明总统为何不来?”布萨诺夫解释道:“阿明总统有重要公务要处理,一会儿就来。
”阿明的几个搬兵特使一个也未逃脱克格勃特工的眼睛,溜出达鲁拉曼宫后不久就全部被就擒了。
在酷刑面前,个个都招供,还把达鲁拉曼宫的布防情况和阿明的突围计划交代得清清楚楚。
根据苏共中央关于12月27日24时前一定要圆满解决阿明问题的指示,帕普京胸有成竹:解决阿明无非是文武两手,逼阿明自动退出政坛是文的手,为上策,这样在国际上要少些负面影响。
武力解决的一切准备早已就绪不到万不得已不出此下策。
帕普京决定亲自上门,逼迫阿明就范,他带着4个卫士径赴达鲁拉曼宫。
当晚10时20分,阿明在达鲁拉曼官三楼的客厅里,接见这个来自莫斯科的软差大臣。
帕普京一见到阿明,就训斥道:“阿明同志,阿富汗当前形势危急,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帝国主义阴谋推翻阿富汗革命政权的罪恶
”阿明打断帕普京的话:“你是什么人?
一个苏联副部长,无资格教训我!
”阿明回敬一句:“帕普京同志,别忘了你是站在阿富汗的士地上。
”帕普京恼怒地一挥手:“走!”阿明随即高喊:“送客!”当帕普京一行走到达鲁拉曼宫主楼门外时,无数条黑影朝他们扑来。
帕普京的卫士反应迅速,首先开枪。
几梭子冲锋枪弹把扑来的黑影扫倒,立即招致机枪火力的还击。
弹雨把这几个苏联人打翻在地,帕普京及其4个卫士丧命。
布萨诺夫立即把这个消息报告莫斯科。
数分钟后,莫斯科回电: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
12月27日夜晚12时,驻在喀布尔苏军基地的伞兵和特种部队按计划奔赴攻击目标。
与此同时,驻在边境地区的苏军特种兵154部队,也奉命袭击喀布尔。
这支部队,由第106空降师和克格勃特工组成,士兵都是乌兹别克族、土库曼族和塔吉克族,共600人,分成30个战斗小组。
全部队员分两批从空中和陆路向阿富汗开进。
首批300人由谢瓦若夫亲自率领,乘坐
第二批由副指挥官奇里扬科率领,分乘45辆KB-2坦克、35辆T-72坦克和5辆装甲运兵车,后面跟着火炮,疾速前进。
由谢瓦若夫率领的空降突击队,当晚7时从苏阿边境的军用机场起飞,仅用30分钟就降落在喀布尔附近的巴格兰姆机场。
突击队员身穿阿军服装,全部装备是苏军最先进的AK47冲锋枪。
与空降突击队同时行动的陆路战车队,也快速进入喀布尔市区。
在统一指挥下,苏军兵分3路:一路直奔达鲁拉曼宫,一路开往革命委员会主席的官邸—人民宫,另一路直奔广播电台。
驻守电台的阿军投降了。
袭击人民宫的一路进展顺利,几乎未遇到抵抗。
喀布尔市的战略要点未经激烈战斗就被苏军占领了,市内的十字路口、大小广场、政府各部、电视台、广播电台、桥梁、汽车站,全部由苏军控制,苏军的装甲车密布市内。
帕普京死后,苏军特种兵部队进攻达鲁拉曼官。
谢瓦若夫亲自带领10辆T-72坦克和10辆装甲运兵车向前冲击。
紧随其后的是4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
攻下阿明官邸的是举世闻名的“阿尔法”部队,鲜为人知的是,除了这支队伍浴血奋战,还有一支穆斯林营官兵也付出了鲜血的代价。
阿明住的官邸,坐落在高高的小岗上,是一座防卫森严的堡垒,只有条狹窄的曲径通往外界。
消灭阿明后,苏联在阿富汗的新傀儡卡尔迈勒粉墨登场。
他在电台发表讲话,喀布尔的市民不约而同地想到:“这是又一次政变!”次日卡尔迈勒在苏联人的保护下飞抵喀布尔,宣布组成阿富汗新政府。
他身兼四职:总书记、总统、总理和武装部队总同令。
苏联外交部立即承认这个新政府,承诺提供包括军援在内的紧急授助。
12月28日凌晨,当喀布尔的枪声和爆炸声稀疏下来时,装备精良的苏联军队越过边界,向阿富汗境内开来。
入侵的苏军,分东西两个战役突击群。
东路战役突击群,共有三个摩托化步兵师、两个独立团和若千直属保降分队,歼击航空兵团、武装直升机团和多用途直升机团各两个,计5万人。
总指挥潘菲洛夫中将,时年46岁,是一个专门研究中亚地区特种作战问题的专家。
东路的战役突击计划是:以精锐部队第360摩托化步兵师为先导,从苏联境内的铁尔梅兹出发,经过阿富汗北部的马扎里沙里夫、萨兰山口南下在最短的时间内攻至喀布尔,与先期空降在喀布尔的第105空降师会会,继续向南部城市坎大哈推进。
后续部队第16摩托化步兵师和第201摩托化步兵师跟进至喀布尔及其以北地区,除部分兵力前出至贾拉拉巴德、开怕尔山口和霍斯特外,控制战略公路和附近的要点,防止抗苏武装袭扰。
西路战役突击群,是苏联土耳其斯坦军区的部队,共有三个摩托化步兵师,计4万多人,由陆军中将舍甫琴科担任总指挥。
他负责制定的行动方案是:整个战役突击群分成两个梯队,从苏阿边界的库什卡出发,越过库什卡河后经泽尔马斯山口、赫拉特至信丹德,然后主力推至坎大哈,先遣部队前出至斯平布尔达克,封锁阿巴边境。
第360摩托化步兵师率先出发,长达10多公里的坦克纵队沿着喷赤河边蜿蜓的公路缓绥向前开动。
经过两天两夜连续推进,至12月30日,苏军第360摩托化步兵师进入略布尔,第357摩托化步兵师到达信丹德和法腊。
1980年1月1日,苏军继续推进,占领贾拉拉巴德、加徳兹、加兹尼等重要城市,并封锁阿富汗东部通往巴基斯坦的主要通道。
1月2日,东西两路战役突击群的先头部队,会师于阿富汗南部重镇坎大哈。
在攻城的战斗中苏军以强大的地空火力进攻阿富汗守军,粉碎了抵抗。
1月3日,苏军封锁阿富汗南部通往巴基斯坦的霍加克山口。
短短的一周内,苏军在先期空降到喀布尔的部队的配合下,以宽正面、大纵深、高速度的战役机动,突贯阿富汗全境,实现了对这个中亚小国的军事占领。
参考:
俄罗斯人就是邪恶之源,几百年来就是靠着野蛮屠杀以强凌弱和侵略扩张疯狂掠夺“发展”起来的,它侵略哪个国家都没有什么奇怪的。
参考:
苏和阿富汗是邻国,传统上阿富汗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所以说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地缘政治的继续,也是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意识形态的结果,同时也时苏联转移国内政治和经济予盾的结果。
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之时,美苏争霸正处于热点,苏进美防,苏联正在建设一支强大的太平洋舰对,到处寻找基地,港口。
同时,苏联内部经济乏力,国际油价大跌,国内政权争斗热化,通过入侵阿富汗达到转嫁危机的方法。
参考:
对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原因:首先要说明一点,通常认为苏联是想打通去往印度洋的道路,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观点,从地
所以,打通印度洋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那么苏联入侵阿富汗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
这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格局来看:首先,当时阿富汗执政的是阿富汗人民民主的的领导人阿菲佐拉.阿明,此人在上台之后对阿富汗党政军,及宗教人士进行大清洗,特别是杀害了亲苏的人民民主党前领导人拉塔基,同时远离苏联,靠近美国,导致苏联在阿经营多年的成果有可能付之东流。
其次,在当时的冷战环境下,苏联在东欧部分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不断挤压,而在东亚同样收到来自美日韩的挤压,特别是还有来自中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的力量进入中亚,苏联的软腹部将暴露无遗,美军的战略导弹一旦部署在阿富汗,将对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以及整个西伯利亚造成直接的威胁,到那时苏联全境将暴露在美国的导弹威胁之下。
这些才是苏联最担心的。
参考:
我觉得苏联侵略阿富汗是地缘政治的一个体现,在苏联的强大时期,他也想效仿美国,让周边的小国听自己的,而苏联侵略阿富汗恰恰是出于这种目的,可以说苏联的这种做法,无非是想称王称霸和美国抗衡,这也是一种强权政治。
如果说苏联侵略阿富汗有什么军事目的?
我觉得苏联就是不想让自己周边的国家跟着美国跑,避免美国把自己的军事基地建立在苏联的家门口。
如果说有什么政治目的,我觉得就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军事实力,和美国叫板。
总之不管苏联侵略阿富汗处于何种目的,都是非正义的,他干涉了他国的内政,同时也引发了无端的战火,把百姓推向水深火热当中,从这点上讲,苏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