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赵高是怎么死的
秦始皇生前饶恕了两个不该饶恕的人,其一为李斯,当年秦始皇下逐客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其列,靠《谏逐客书》说动了秦始皇,成功留在秦国;
其二为赵高,赵高做中车府令的时候曾犯下重罪,按律当斩,蒙毅准备按律办事,赵高却说动了秦始皇,官复原职。
不想这两
其中赵高最是那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人,他说动李斯发动沙丘政变,之后成为秦二世最信任的人,实行重刑苛税,斩杀众公子,除掉蒙恬兄弟,后又设计除掉李斯成为丞相,孤立秦二世,指鹿为马,暗通刘邦,最后发动望夷宫政变,杀死胡亥,扶立子婴。
只是,子婴并非秦二世那般信任赵高,反而很快就设计诛杀赵高,夷其三族。
说起来,赵高原本是秦国宗室远亲,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赵高是赵国公族,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赵国报仇。
无论如何,赵高是个精通法律之人,判案断狱有一手,因此成为胡亥的老师,做了秦王政的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一做就是二十年,期间曾犯下重罪,却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硬生生让秦王政赦免了他,并且官复原职。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重,于是写下诏书让扶苏回到咸阳主持丧事。
但是诏书还没有来得及发出,秦始皇就死在了沙丘。
皇帝死在外地,很容易引起天下的恐慌以及朝政政变,于是李斯下令秘不发丧,将秦始皇的遗体放在辒辌车中,一切照旧,不急不缓的往咸阳回撤。
当时知道秦始皇去世的只有李斯、赵高、胡亥和几个近身服侍的宦官。
几天后,赵高找到了胡亥,挑唆胡亥继位,胡亥回以不孝不义无能,不堪大任,赵高却认为不必想那么多,机会不等人,于是胡亥“勉强”答应了。
然后赵高又找到李斯来商量这件事,李斯断然拒绝,但赵高早就摸清了李斯的脾性,李斯能从厕所和粮仓中的老鼠对比中得出人生所求不过荣华富贵,其他的都不重要。
所以赵高告诉李斯倘若扶苏继位,那么蒙恬的地位便在李斯
李斯心动了。
两人矫诏让扶苏和蒙恬自杀,扶苏果然自杀,蒙恬不肯自杀而被囚禁,然后胡亥成了秦二世,赵高做为秦二世最信任的人,做了郎中令。
之后赵高任由秦二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必有什么顾虑。
又建议胡亥处死对沙丘政变有怀疑的公子和大臣们,于是胡亥将生杀大权交给了赵高,任由赵高屠杀秦国宗室和忠臣良将。
赵高首先要除掉的就是蒙恬兄弟俩,子婴知道后跑到宫中劝说秦二世而不得,蒙恬兄弟最后不得不自杀,之后,赵高又对秦国宗室展开屠杀,在一次集中屠杀中,秦始皇的12个儿子被杀,10个女儿被杀,公子高见躲不过,又怕连累家人,竟想出为秦始皇殉葬的死法来,而胡亥竟也准了。
然后赵高的弟弟赵成做了中车府令,女婿阎乐做了咸阳县令,赵高将秦二世孤立起来,说服他躲在深宫内院装神秘。
由此,赵高几乎把持了整个朝政。
当时,秦国的暴政已经失去了民心,各地都有揭竿而起的起义军。
李斯深以为虑,想进谏又总是见不到秦二世,赵高装模作样的问李斯对这种局势为啥不进谏,李斯说见不到秦二世,赵高贴心的提出若秦二世有时间了他就通知李斯。
然后每次秦二世忙着找乐子的时候,李斯都被通知可以见秦二世,于是秦二世对李斯很有意见,然后赵高就说李斯的儿子李由做为三川郡守却不称职……李斯的麻烦由此而来,最终下了大狱,被赵高屈打成招,最终遭腰斩,夷三族。
然后赵高做了丞相,就有了后来的指鹿为马,秦二世认为是鹿,却被太卜告知祭祀的时候没有戒斋沐浴所以迷了眼睛(原谅四姑娘不厚道的笑了)。
望夷宫中一片太平盛世,外面却早已血光冲天,赵高更是和刘邦暗中接触,欲分天下,然后称病不朝,躲在了自己的安乐窝里,眼看着章邯投降了项羽,秦二世终于有了一丝恐慌,派人去质问赵高。
赵高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和赵成、阎乐一起商量弑君,不久发动望夷宫政变,杀死了秦二世,赵高本想自己做皇帝,结果群臣没有一个响应的,他自知还不是时候,就扶立秦始皇的弟弟子婴做了秦王(不是皇帝)。
子婴不傻,知道自己就是赵高扶立的一个傀儡,他不愿意做傀儡,于是和两个儿子还有宦官韩谈商量除掉赵高之事。
眼看着子婴斋戒五日登基的日子到了,子婴却不慌不忙,推说有病不肯出门,赵高不得不亲自上门,然后再也没有出来。
赵高被杀后,三族被夷。
就这样,一代权臣走完了他的一生。
然而,赵高虽然已除,子婴虽有大志。
天下大事却已不容子婴有所作为。
不久,秦灭,子婴被杀。
参考:
公元前207年,赵高被砍死在秦宫大殿,让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动手杀他的,居然是他的宦官同僚。
这个动手砍死赵高的人,名字叫做韩谈。
韩谈原本是秦皇宫里的一名宦官,在此之前,他属于那种默默无闻的“小透明”。
但是因为诛杀了赵高,韩谈得以青史留名,他之所以能成功,还有赖于秦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也就是秦三世公子子婴。
那么,子婴与韩谈,是如何杀死赵高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于沙丘,在他死后,一场足以毁掉秦朝根基的惊天阴谋正在迅速地展开。
阴谋的策划者与实施者,正是赵高。
原本,按照秦始皇嬴政临终前的意思,是决定把大权传给公子扶苏,扶苏虽说在执政理念上,与杀伐决断的秦始皇常有冲突,但秦始皇依然认为,扶苏会是一个贤能的君主。
尤其是扶苏性格“刚毅而武勇”,再加上有大将军蒙恬的辅佐,必能让大秦走向辉煌。
按照这个想法,秦始皇在病重之时,就留下了一份遗诏,遗诏中要求扶苏迅速赶回咸阳,并主持秦始皇的丧事。
让扶苏主持丧事,这就意味着,秦始皇已经下定决心要传位给扶苏。
但秦始皇万万没想到,他的这份诏书,并没有送到扶苏的手中,而是被赵高藏了起来。
之所以诏书会落到赵高手中,是因为秦始皇在临终之际,安排代拟诏书的人,正是赵高,也就是说,诏书是赵高亲笔写出来的。
让秦始皇没有想到的是,赵高在代拟诏书时,就开始动了歪心思。
赵高原本是罪人之后,其母因为犯罪,被收入“隐宫”,赵高便是出生于此。
不过,赵高从小十分好学,尤其对于律法那是相当精通,仗着这个本事,在秦始皇亲政之后,赵高被火速提拔,担任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舆。
并且,秦始皇还安排赵高去教授自己儿子胡亥判案断狱。
有了这个机会,赵高工作起来十分玩命,由于他善于观言察色,年少的胡亥被他哄得一愣一愣的,很快就视赵高为自己的心腹。
由此,赵高的职位越来越高,到秦始皇病逝之前,他已经开始负责掌管皇帝符玺和发布命令诸事的官职。
正是因为他负责发布命令,秦始皇才会让他代为拟定诏书。
而对于秦始皇要册立扶苏,赵高心里是一万个拒绝的,毕竟他向来与扶苏不和,若是日后扶苏登基,那么赵高的下场绝对凄惨。
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也为了将来的前途,赵高决定来一场惊天大变。
他准备扶持昏庸无知的胡亥为帝,一来胡亥对自己言听计从,二来控制起胡亥来,也比较容易。
秦始皇的诏书,就是这么被赵高扣了下来。
当然,仅凭赵高一人之力,要想实现这个惊天大变,恐怕有些困难,关键时刻,丞相李斯帮了大忙。
不过,在赵高找上李斯之前,李斯从来都没想过自己会篡改诏书。
秦始皇病逝时,李斯出于安全考虑,担心因为秦始皇的死造成混乱,所以第一时间下令封锁了消息,对外安排宦官继续如平常一样进献食物,制造出一幅秦始皇还活着的假象。
至少在当时,李斯对于秦始皇的忠诚度没得说,他所做的一切,均是为了大秦考虑。
但在赵高找上李斯之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而李斯之所以会与赵高同流合污,根源在于赵高抓住了李斯的弱点。
这个弱点,就是李斯对于未来的担忧。
李斯在当时,身居丞相之位,并且因为能力出众,赢得了秦始皇高度的信任,如果秦始皇没死,那么李斯的地位将会继续稳固下去。
但秦始皇一死,李斯就开始茫然起来,他不知道将来自己还能不能常保富贵。
赵高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对李斯展开了心理攻势。
赵高提出,若是公子扶苏继位,那么丞相一职,必将会落入大将军蒙恬手里,届时,非扶苏阵营的李斯,该如何自处?
当然,赵高的话在我们如今看来,颇有些危言耸听的味道,即便是蒙恬当上丞相,李斯也不会因此不得善终。
但最终,李斯选择妥协了赵高,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促使李斯变节的,不是赵高,而是他内在的欲望。
有了欲望,就有了弱点,赵高只不过是恰好抓住了李斯的弱点。
之后,在李斯、赵高以及胡亥三人的密谋下,一份新的诏书被炮制出来,新诏书中,除了将胡亥定为大秦继承人外,赵高等人还假借秦始皇的名义,以“不忠不孝”之名,赐公子扶苏自尽。
最终,扶苏不明不白地自尽而死,手握兵权的蒙恬、蒙毅两兄弟被投入大牢。
所有障碍扫除后,胡亥顺利地登上皇位,史称“秦二世”,而赵高也因为拥立之功,被封郎中令,成为了胡亥最亲信的决策者。
成功上位之后,赵高在胡亥的纵容下,干了不少人神共愤的事情。
首先,为了巩固权力,赵高开始疯狂地铲除忠良。
蒙恬、蒙毅二人,成为了赵高第一个开刀的对象,其中,蒙毅被冠以“阻太子继位”之罪,在狱中被迫自尽,而蒙恬不久后,同样也是吞药死在了狱中。
除掉蒙恬、蒙毅后,赵高转而开始对付起秦王室,当时,至少有20多位秦始皇的子女,被赵高处死在咸阳街头。
这些人,均是胡亥的兄弟姐妹,但对于他们的死,胡亥置若罔闻,任凭赵高肆意诛杀。
至于那些正直的官员,要么被调离,要么被驱逐,最终,赵高的权势越来越大,而他的最后一个目标,就是当初共同参与“夺嗣之变”的丞相李斯。
李斯在胡亥登基之后,似乎像变了一
可能是心中有愧,也可能是想独善其身,李斯摆出了一幅事不关己的姿态。
但他想事不关己,赵高却不会放过他,毕竟李斯是当初参与篡改诏书的人之一,如果李斯把这件事抖出来,那么赵高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李斯必须死。
为了置李斯于死地,赵高捏造李斯之子李由,与大泽乡起义的陈胜吴广等人有暗中勾连的嫌疑,以此让胡亥下令对李斯展开调查,同时,想方设法的堵住了李斯想要向胡亥申辩的机会,最终,不明就里的胡亥在赵高的蒙骗下,下令将李斯腰斩。
不知道李斯在被腰斩的瞬间,有没有后悔当初向赵高的妥协。
李斯被杀后,赵高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秦朝的丞相,此时朝中无论大小事情,均由赵高一人说了算,大权在握的他,就逐渐开始对胡亥轻视起来。
某次,赵高命人牵来一匹鹿,当着胡亥的面说这是献给胡亥的“马”,胡亥很疑惑,这明明是鹿,怎么会是马呢?
但赵高坚持称这是马,并且,朝臣们迫于赵高的威慑,也纷纷说这就是一匹好马。
“指鹿为马”的典故,就是这么来的,赵高此举,就是为了向朝臣们证明,自己才是大秦说了算的人。
赵高的胡作非为,再加上胡亥的恣意享乐,最终把大秦推向了无尽的深渊。
到了秦二世末期,大秦已经是摇摇欲坠,各地混乱不断,包括咸阳所在的关中地区,也是盗贼横行,另外,各地的秦军,皆被起义军击败,甚至名将章邯,也倒戈向了项羽。
这一切,让胡亥寝食难安,他找来赵高质问为何会弄成现在的样子,结果不曾想,赵高却有了弑君篡位的念头。
胡亥最终死在了赵高手里,赵高杀他的理由是“无道暴君,残害无辜”。
胡亥被杀后,赵高谋划着自己登基上位,不过,他在朝堂上宣布这一消息时,往日里对他唯命是从的大臣们,这一刻可沉默不已,用这种方式,表达着无声的抗议。
眼见没有人支持自己,赵高也是十分无奈,他深知自己的威风是建立在秦王朝尚且存在的情况下,如果强行登基,那么眼前的大臣,极有可能会杀掉自己。
无奈之下,赵高只能把象征皇位的玉玺,交给了秦始皇的另一个儿子公子子婴。
子婴在史料记载中,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当初赵高设计诛杀蒙恬、蒙毅时,子婴就冒着危险,向胡亥进谏,但胡亥并没有听自己这位兄弟的。
而今,由于子婴是秦始皇硕果仅存的血脉,因此,赵高就不得不迎立子婴。
当然,赵高迎立子婴属于无奈之举,因此,他就在子婴的继位过程中玩了一个小心眼,他声称此时秦朝的领域已经被起义军占去不少,因此,按照秦朝当前的疆域,子婴只适合称“王”,而不是称“帝”。
赵高为何要玩儿这么一出呢?
其实他还是念念不忘自己称帝,所以,让子婴称“王”,好给将来自己称“帝”留出机会。
不过,子婴显然是不会再给赵高这个机会了。
按照子婴的计划,是拒绝赵高的拥立,这样赵高为了能继续控制朝堂,就不得不亲自前来请子婴,只要赵高一来,就安排提前埋伏好的勇士,当场杀死赵高。
正当子婴在谋划如何杀死赵高时,一个叫做韩谈的宦官找上门来。
韩谈也是秦宫里的宦官之一,不过,他向来对于专权的赵高十分不满,因此,他自告奋勇,表示愿意担任结束赵高生命的人。
一切筹划得当之后,子婴按照计划,推说自己身体不适,不愿前去接受王印,不知是计的赵高,只能前往子婴的斋宫,而他刚踏入斋宫,韩谈瞅准时机,上前一刀将赵高砍死。
至此,大秦的掘墓人,曾经为祸朝堂,逼死公子扶苏、忠良之臣蒙恬、蒙毅的赵高,就这样死在了秦王宫中,并被诛灭三族。
赵高死后,子婴一心想重振大秦往日的风光,奈何大势已去,各路起义军已势不可挡,最终,子婴只得向刘邦投降,并在项羽攻破咸阳后,被杀死在阿房宫中。
至于杀死赵高的韩谈,在秦朝灭亡后,再无踪迹。
参考:
赵高之死秦王子婴不甘如秦二世胡亥一般为赵高傀儡,于公元前207年设计杀赵高,夷其三族。
这里纠正一个观点,在秦汉时,宦人并非单指太监,也涵盖在内廷造册当差之人。
赵高就是作为秦始皇的近侍之臣混迹于秦宫,而非后世一些人所认知的太监。
据《史记》载,赵高有“宦籍”,即出入宫门所造之册。
赵高(?
-公元前207年),嬴姓赵氏,为秦朝宗室远亲,官至中车府令、丞相,掌事达二十余年。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第五次出巡路上病死,留下遗诏委公子扶苏为二世君。
赵高以一己之私,威逼利诱时任宰相的李斯,改篡诏书,伪诏以逼死“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的扶苏,使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上位,是为秦二世,史称“沙丘之谋”。
若无赵高唆使,李斯纵知晓扶苏性格,上台后权势缩减,但多半不敢对始皇遗诏下手。
不久,李斯矫诏,申斥扶苏、蒙恬“不忠不孝”,令以自裁,扶苏得诏令后,不疑有他,拔剑自刎,扶苏一派的名将蒙恬却看出蹊跷,不肯就死,被幽于阳周(今陕西子长县境内)。
其后,副将王离接管大军,军权渐为赵高一系掌控,不久蒙毅亦被拘于代地(今河北蔚县境内)。
赵高几乎一力主导这场闹剧,以推二世之功,得郞中令,以二世之昏庸,他几乎成为秦王朝实质上的掌控者。
秦二世胡亥,是真正意义上的废物,除了穷奢极欲,可说是再无建树,几为赵高提在手中的木偶。
在赵高的提议下,胡亥兴严法、用酷吏,不仅蒙家兄弟死在他们手下,甚至百官亦以杀人众者为忠。
此后,赵高借二世之势,大肆屠戮秦朝王室,拔擢其兄弟赵成为中车府令,女婿阎乐为咸阳县令等。
不久,秦二世便专事享乐,不再上朝,委政事于赵高等人,更使其肆无忌惮。
赵高以李斯宰辅之尊,为其上位路上的绊脚石,决定除掉他。
李斯亦看清形势,只怕死在赵高手里,遂数次未见二世,未得到预期效果,不久便被赵高一个“欲裂地而王”的帽子扣进大牢。
李斯本欲坚守待其子营救,不料李由死在对抗农民起义的战役之中,不久便被赵高以谋反之名夷平了三族。
提到赵高,便绕不开“指鹿为马”这个故事,敢说是鹿的,都成了赵高的刀下亡魂,这也是他排除异己的手段。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其实并不被赵高放在眼中,但项羽、刘邦异军突起,使他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
秦二世三年,项羽巨鹿之战中,击溃秦军主力,秦将领自章邯
如此形势,引发秦二世对赵高的严重不满,赵高遂先下手为强,伙同其北赵成、女婿阎乐弑君,解其玉玺欲为帝,为百官所阻,遂以子婴为首,削帝号,复称秦王。
子婴耳闻目睹赵高的种种行径,不想做他的傀儡,遂与亲信合谋,阴斩赵高,夷其三族,登基为王。
赵高一生所为,脱不出阴谋诡计的范畴,其行径甚至称不上政治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争权夺利无可厚非,但于危亡视而不见,不过是逐利而已。
参考:
提起秦朝的赵高,或许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如果说起“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或许知道的人就比较多了。
不错,“指鹿为马”就是来源于赵高。
赵高可以说是大秦帝国的掘墓人。
那他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呢?
他的最终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赵高导演了“沙丘政变”,篡改遗诏扶秦二世登基。
并逐步架空二世,为自己篡位做准备。
赵高是秦国宗室远亲,他的母亲因触犯了刑法,遭到处罚后可能缺了一只手,或者少了一只脚,总之反正身体有了残缺。
后来,她做了专门收容刑满释放人员之所的一名工作人员,赵高就是在这里出生的。
赵高长到十几岁,入宫做了太监。
他为人勤奋,又精通法律,秦始皇听说后,便提拔他当了朝中的一个小官,还让他当自己的十八子胡亥的老师,教胡亥一些判案断狱的技巧。
赵高善于观言察色、献媚讨好,很快就博得了胡亥的好感。
有一次,赵高犯下重罪,按律应该处以死刑,赵高巧言令色为自己辩解,最终使秦始皇赦免了他,并官复原职。
秦始皇在位期间,赵高只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危害秦王朝的行为。
秦始皇50岁时,第五次巡游。
他在途中生了重病,自知时日不多,于是写下立扶苏为太子的遗诏后,就撒手人寰。
但是随行的宦官赵高,与秦始皇的十八子胡亥,以及丞相李斯经过密谋,封锁了秦始皇已死的消息。
三人篡改了遗诏,立胡亥为太子。
并伪造了另一封诏书,借“不忠不孝”的罪名逼迫贤良的公子扶苏自杀,史称“沙丘政变”。
后来,赵高扶秦二世胡亥登上皇位。
胡亥即位以后,赵高就逐渐把朝政把握在自己手里。
在赵高的建议下,秦二世修改法律,赵高借机大开杀戒。
赵高杀死了秦王朝的捍卫者——蒙氏兄弟,接着又给胡亥进谗言,以消除后患为由,让胡亥杀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其中受到牵连的人不计其数。
赵高杀人太多,起初还怕大臣在入朝奏事时揭露他,就劝二世,皇帝应该保持一定的“神秘感”,这样才会让天下人觉得您圣明。
并建议胡亥不要再坐在朝堂之上接见大臣,而是深居在宫中。
赵高总在皇帝身边侍奉着,一切公务也全由他决定。
这样,二世基本被架空。
赵高设计逼死李斯以后,他接替了丞相之位。
这时候农民起义十分激烈,赵高认为天下已乱,时机成熟,就想篡位称帝。
他怕大臣不服,就想设法试验一下,看朝中有多少人服从自己。
于是赵高就牵来一头鹿进入皇宫。
秦二世说这是头鹿,赵高说是马,并提议听听大臣的说法。
在这个“指鹿为马”的试验中,随声附和的,成了赵高收罗的对象;
默默不语的和直言是鹿的人,后来都被赵高一一害死了。
通过这些手段,赵高逐步清除前进路上的障碍,并权倾朝野,篡位的野心逐步显现。
赵高逼死秦二世,欲当皇帝却未得逞,不得已改立扶苏之子子婴为王。
赵高先借指鹿为马清洗朝堂,好多忠贞的臣子都被赵高谋害,他只留下自己的党羽。
此时的秦王朝已经摇摇欲坠。
秦二世三年的时候,各地农民起义军已风起云涌。
在钜鹿之战中,秦军主力被项羽打败,精锐部队几乎损失殆尽。
秦的一员大将章邯也带二十万大军投降了义军。
六国的旧贵族见机纷纷自立为王。
刘邦带着数万兵马迂回逼近秦的都城咸阳,并派人暗中与赵高联系,希望赵高能做内应。
赵高担心事情败露后,胡亥首先降罪于自己,于是与他的心腹商议,并指使人杀进宫中,逼胡亥自尽。
此时,胡亥才24岁,做了三年皇帝后,就这样结束了自己荒唐又残暴的一生。
心腹向赵高报告了胡亥已死的消息,赵高匆匆赶到现场,摘下了胡亥身上的传国玉玺。
赵高非常得意,认为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
他捧着玉玺来到大殿上,准备宣布登基。
但是文武百官都低头不语,无一附和,不约而同用沉默表示抗议。
赵高知道如果此时强登皇位,群臣不服,可能会让自己身首异处,只得改变主意。
他心中谋划着先稳住朝臣,找个傀儡皇帝,再挟天子以令诸侯,从长计议。
于是,他急中生智,当场宣布拥戴扶苏的儿子子婴登基。
群臣这才称丞相英明,秦王万岁。
子婴背水一战,设计“引蛇出洞”,指使手下杀死了赵高。
子婴是扶苏的儿子,十分仁义节俭。
当初胡亥等人发动沙丘政变时,只决定赐死扶苏,并没有牵连扶苏的家人,所以子婴才得以幸免。
子婴是个有主见的人,他表面装着顺从赵高,一应事务都还像秦二世时一样,任由赵高摆布。
但心中早已下了决心与赵高一较高下。
赵高让子婴在家斋戒五日,然后再到宗庙祭拜祖先,接受传国玉玺,登基称王。
秦朝的政权统治又回到了战国时期,子婴成为秦王。
子婴想,赵高立为我王,是形势所迫,如果我听从他的安排,五日后去登基,肯定会身首异处。
倒不如奋起抗争,或许还能趟出一条活路来。
于是,子婴找来了他的两个儿子及心腹宦官韩谈,商量如何杀死赵高。
计议已定,子婴就按计划实施了。
子婴按地里联络各位大臣和武将,在都城各处做下埋伏。
五日后,赵高多次派人来请他上朝,他都不去。
赵高感到纳闷,怎么会有人连王位都不要呢?
这也太反常了吗?
这个子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赵高问手下,手下说,子婴说他有病下不了床,要我们再等几天。
赵高不满地说,就是得了重病,也得等登基之后再死!于是亲自去找子婴。
颐指气使的赵高来到子婴住的地方,说:“朝见宗庙有关国事,君王为什么不去?
”子婴说自己有病不能前往。
赵高气急败坏地说:“今天就是抬也要把你抬去!” 盛气凌人的赵高,俯身去卧榻准备强行拉人。
韩谈上前一步,借赵高俯身向下之机一剑刺向赵高。
赵高毫无防备,一剑就被刺中要害。
子婴的两个儿子也持剑刺向赵高。
赵高顿时血流如柱,一命呜呼。
子婴下令诛灭赵高三族,把赵高人头悬挂在咸阳城内示众。
此时天下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赵高一生杀人如麻,指鹿为马,坏事干绝,最后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真是大快人心! 一手遮天的赵高虽然死了,但是被他祸害的秦王朝已经千疮百孔、岌岌可危。
子婴想力挽狂澜,已经回天无力。
三个月后,刘邦率领的义军逼近咸阳城下,派人劝子婴投降。
子婴看大势已去,只好携妻儿,带上玉玺、兵符等物,来到刘邦军前投降。
秦朝随即灭亡。
无奈生逢末世的子婴也只不过当了四十六天的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之一。
赵高本是一名普通的宦官,但是因为其善于钻营,别有用心地设计让昏庸的胡亥登上了皇位。
赵高果然因为拥立有功,再加上他花言巧语迷惑秦二世,致使胡亥不理朝政,权力也被架空。
当看到秦王朝岌岌可危时,赵高又背叛了秦二世,为窃国大计的实施逼死了胡亥。
本想夺下玉玺就可以当皇上,无奈群臣集体缄默以示反抗。
赵高本想从长计议,先拥立子婴为王,但子婴并不想再重蹈二世的复辙,先下手为强,设计杀死了赵高,为秦王朝除掉了最大的祸害。
多行不义必自毙!岂看苍天饶过谁?
参考:
赵高是自己作死的,杀他的人只是顺应了天意罢了。
根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赵高是赵国宗室的远亲,而赵国王室跟秦国王室又是同根同源,所以赵高也是嬴姓赵氏,八百年前跟秦始皇是一家子。
赵高的母亲因为犯罪受到刑罚而被发配到隐宫,后来与一些乱七八糟的人生下了好几个儿子,这里面就有赵高和赵成兄弟二人。
根据学者考证,赵高极有可能出生于前258年,而且他的成长经历是很励志的。
赵高十七岁的时候成为一个史学童,二十岁的时候参加了史学考试,成绩优异,成为了一个有资格参加史学统一考试的学子。
赵高二十岁的时候参加史学统一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王宫,担任尚书卒史,那一年是秦王政十二年。
当然了,赵高因为出生在隐宫,所以他从小就是太监,不过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宫中史官,这个难度系数是很高的,需要丰富的学识,竞争也很激烈,而赵高则很幸运地脱颖而出。
赵高在进入宫中之后,无论是做事还是学习都十分勤奋,后来他因为才学出色,又十分精通秦法,被秦始皇所喜欢,秦始皇提拔赵高为中车府令,兼符玺令事,管着秦始皇的出行和各类符玺,就有点类似于明朝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权利可能还要大一点。
虽然赵高十分出色,但是随着他权利和威望的增加,他开始逐渐膨胀,有一次他因为犯了重罪,差点就要被蒙毅被杀掉了,他就跑到秦始皇那里去求情,他巧舌如簧,又精通法律,竟然说通了秦始皇赦免他。
后来,秦始皇的身体越来越差,赵高就开始为自己找后路。
刚好那时候秦始皇让他给胡亥当老师,教胡亥如何断案,赵构就借此机会巴结胡亥,两人的关系因为变得很要好。
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病死在沙丘。
在秦始皇死前,他写了一份大意是让扶苏继位的遗诏,要赵高盖上大印,再送到上郡去交给正在修长城的扶苏和蒙恬,却被赵高给扣了下来。
秦始皇死后,赵高先是说服了胡亥,接着又拿捏住李斯出身布衣的软肋,告诉他一旦扶苏继位,他势必就会丢失丞相职位。
李斯虽然忠于秦始皇,但是也有私心,不得不为自己找好后路,于是同意跟赵高合作。
李斯先是封锁了秦始皇死亡的消息,接近着修改了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下令扶苏和蒙恬自杀。
扶苏和蒙恬那时候都不知道秦始皇已死,所以束手就擒。
但是扶苏太耿直,不敢违背秦始皇的命令,又以为自己已经被抛弃,还成为了威胁弟弟胡亥的太子之位,所以直接拔剑自杀了;
而蒙毅则认为可能有诈,必须搞清楚再说,所以拒绝自杀。
不久之后,李斯让王离接管了蒙恬的军权,并将蒙恬关押起来,然后带着已经腐败的秦始皇遗体回到咸阳,公布了秦始皇的死讯,并让胡亥登基称帝。
胡亥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没有主见,而且就像喝了赵高的迷魂汤似的,事事都听赵高的建议。
在胡亥执政的过程中,胡亥的主要任务就是沉迷于玩乐和大兴土木,还四处搜集奇花异草和珍奇野兽。
而赵高则负责把胡亥伺候好,让他没有时间管理国家,自己则充当胡亥代言人的角色。
不过对于胡亥和赵高而言,他们也十分担心篡位的事情被人知道了会对他们不利,所以在赵高的策划下,胡亥几乎杀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而且还把那些不听话的官员也全部杀死,包括蒙恬蒙毅兄弟在内。
不过奇怪的是,有个叫做子婴的公子还活着,不知道他是什么身份,只知道他不但没有被胡亥杀死,而且还敢去劝谏胡亥不要残杀兄弟,可见其身份十分特殊。
赵高成为了皇帝的宠臣,自己的家人自然是得道升天的,他的弟弟赵成被胡亥封为中车府令,他的女婿(养女的老公)阎乐则成为了咸阳令,他的一大帮亲信也代替那些忠诚而又敢于谏言的臣子充斥在朝堂之上。
到最后,胡亥再也听不到任何反对的声音了,满朝大臣都对胡亥歌功颂德,胡亥也因此更加不想参与朝政了,每天就待在深宫玩乐。
其实在那个时候,秦朝已经开始出现很多不稳定因素了,沉重的赋税和残酷的刑罚让老百姓十分不满,各地开始涌现出一些农民起义,就比如说陈胜吴广的起义,他们一路高歌猛进,严重威胁着秦朝的根基。
除此之外,一些六国的旧贵族也开始蠢蠢欲动,他们暗中招兵买马,准备推翻秦朝的统治,重新建立各自的国家。
就连刘邦这样的小角色也看到了秦朝存在的危机,他也加入到起义军之中,占据沛县还当起了沛公,并积极为大干一番事业而做准备。
不过赵高那个时候的心思可不在平乱上,他把这些事交给王离等将军,自己则开始为扳倒李斯自己当丞相做谋划。
李斯虽然当了乱臣贼子,但他还算是个能臣,如果说那个时候还有谁可以让秦朝多延续一些时日,那么李斯肯定算一个。
李斯知道各地农民起义很严重,所以就想找胡亥商量如何应对,但是赵高从中作梗,每次都在胡亥享乐的时候带李斯去见他,搞得胡亥很烦李斯。
李斯不放弃,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并节约一些钱出来对抗起义军,他就让将军冯劫跟自己一些联名上奏胡亥,说要停止阿房宫的修建。
胡亥那时候根本就不相信各地的起义很严重,所以对李斯的这个建议很反感,他还以为是李斯自恃功高,故意跟他对着干。
其实那时候百官上奏的渠道已经被赵高给控制了,李斯和冯劫的上奏是赵高故意拿去给胡亥看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李斯激怒胡亥。
然而,李斯还被蒙在鼓里,他还是不断地为拯救帝国做着各种努力,他不知道胡亥已经对他厌烦到了极致。
就在胡亥在思考该怎么处理李斯的时候,赵高又站了出来,他说李斯的儿子李由在三川郡担任太守,与一些起义军狼狈为奸,有谋反的嫌疑。
赵高还说,李斯现在跟将军们混在一起,这个很危险,一旦处理不当,可能酿成大祸。
胡亥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皇位受到威胁,再加上他知道李斯有这个威望,只要李斯想谋反,他是有这个能力的,于是他下令将李斯和冯劫等人给抓了起来。
赵高天天对李斯严刑逼供,李斯就是不肯承认谋反。
赵高没办法,就指使手下做了一份假口供,然后串通了审讯人员,成功把李斯定为了谋反罪。
李斯先是被施以黥面之刑,接着又被割掉鼻子,左右脚也被砍掉,然后被腰斩致死,死后还被剁成肉酱。
李斯接受的五种刑罚被称作“具五刑”,是当时最残酷的刑罚之一。
李斯死后,他的全家也被赵高杀害。
李斯固然死有余辜,但是在那个时候,他不该死,他如果活着,赵高后来可能会走得更远。
但是赵高不懂得他跟李斯其实是命运共同体,他为了追求权力而杀掉李斯,其实也为自己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李斯在被腰斩前才意识到自己被赵高给欺骗了,他也意识到了大秦的气数已尽,于是说了
随着李斯的死亡,秦朝再也没有一个可以具有领导力的人物,来带领国家走出困境了。
赵高在李斯死后接替了丞相之职,成为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不过很奇怪的是,赵高并没有全力去消灭起义军,而是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然后以指鹿为马作为标志,将胡亥完全“囚禁”在了他自己的世界里。
我不禁要问,难道赵高不知道,一旦秦朝灭亡了,他得到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吗?
只能说,赵高那时候完全被权力冲昏了头脑,而且他还可能存在一些幻想,秦朝大军最终还是会击败起义军的。
因为那时王离还有四十万大军,章邯也还有二十万大军,陈胜吴广起义也已经被镇压了,项羽刘邦也不过五万人,没什么可怕的。
可是赵高不知道的是,人民的怒火已经到了足以颠覆秦朝的程度。
自秦始皇以来,修阿房宫,建秦始皇陵,还有修长城,守岭南,几百万秦朝子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却将暴动的思维灌输到了每一位秦朝子民脑中。
再加上那些十分有影响力的六国旧贵族,只要再稍微煽动一下,秦朝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果不其然,在巨鹿一战之中,王离的四十万军队毫无战斗力,被只有五万军队的项羽给打败了,主将王离被俘,后来被杀;
而后章邯的二十万军队也因为孤立无援,和害怕因为战败被降罪,于是选择向项羽投降。
在不到半年时间里,秦朝的主力部队损失殆尽,咸阳变成了一座孤城,哪一路起义军首领谁先到咸阳,他就可以建立不世之功勋。
项羽和刘邦对咸阳都有很强烈的渴望,他们各自率领大军,以赛跑的方式奔向咸阳。
与此同时,六国贵族也各自自封为王,带着军队也向咸阳杀去。
刘邦为了早点攻克咸阳,于是提前派人去联系赵高,表示只要他愿意做内应,就许给他荣华富贵。
而那个时候胡亥已经知道章邯战败的消息了,他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也开始变得惊恐万分。
胡亥细细回想了以前发生的种种事情,这才意识到赵高欺骗了自己,于是派人去质问赵高:丞相不是总说起义军无法成气候吗,怎么现在到了这步田地了?
赵高也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胡亥已经醒过来了,既担心他怪罪自己,也担心自己与刘邦暗中联络的事情被他知道,所以就称病不上朝,并开始谋划除掉胡亥自己当皇帝。
赵高把自己的弟弟赵成和女婿阎乐找来,让他们里外相应,由阎乐带兵杀进宫中,赵成在宫里制造混乱,一举将胡亥杀死。
秦二世三年的某一天,赵高指挥部下发起政变,胡亥被阎乐逼迫自杀。
胡亥在临死前哀求阎乐说,自己只做个百姓就可以了,饶他一命。
但是阎乐不许,胡亥只得自杀,死时年仅二十四岁,当皇帝也才三年时间。
赵高进入宫中之后,把大臣们都找来,然后将胡亥身上佩戴的象征皇帝权威的玉佩摘下来戴在自己身上,宣称自己也是嬴姓赵氏,将要继承皇位。
那些大臣虽然也都是混账东西,但是他们也觉得一个弑君的乱臣贼子不可以做皇帝,更何况赵高还是太监,谁会把一个太监当皇帝呢?
因为大臣们都义正言辞地拒绝承认赵高皇帝的身份,所以赵高突然觉得天昏地暗,他意识到自己竟然到了“天弗与,群臣弗与”的地步,他已经完全丧失人心了。
赵高见自己当皇帝不成,于是把子婴找来,让他住在宫中,斋戒五日后再登基,但是不能再叫皇帝了,改叫秦王,这是为了向项羽和刘邦妥协。
子婴这
五天很快就过去了,到了子婴登基的日子,赵高就派人叫子婴出来接受玉玺,但是子婴却说自己生病了,要赵高把玉玺送到寝宫。
赵高没办法,只得亲自去了。
子婴提前安排了一个叫做韩谈的宦官隐藏起来,等赵高一进来的时候,韩谈就趁赵高不注意,用刀将他捅死了。
在杀掉赵高之后,子婴召集群臣,宣布了赵高的罪行,夷灭了他的三族。
然而仅仅在四十六天之后,刘邦就杀到了咸阳,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后来项羽也来到咸阳,他将子婴杀死,还一把火烧掉了秦皇宫,将秦朝几百年积攒的财富给烧得一干二净。
总结:赵高之死,实在是自己作的,明明是一手好牌,却偏偏要以国家的灭亡作为提升自己地位的台阶,这是一种舍本求末的做法,也是一种自取灭亡的做法。
赵高确实聪明,但是被权利蒙蔽了双眼,权利的基础是政权的存在,而赵高却亲手葬送了秦朝的基业,最后把自己也给搭了进去,并且还被历史记录在了耻辱柱上。
从这一点来说,赵高的聪明都是小聪明,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把国家的存亡跟
参考:
公元前208年秦国丞相李斯被赵高腰斩于咸阳街头,赵高在朝中再无对手,并担任中丞相,掌握朝政大权,总览大小事务,公元前207年赵高联合他弟弟、任郎中令的赵成,他女婿、咸阳令阎乐,发动宫廷政变,逼死秦二世胡亥,赵高准备自立为赵始皇,以报当年赵国之仇,但此时国内起义四起,秦朝大势已去,百官又极力反对赵高自立,于是赵高恢复故称,转立子婴为秦王,就在赵高请子婴入庙告祖时,子婴和他两儿子一拥而上,把赵高剁死了。
秦始皇在第5次巡游时,病死于沙丘宫,大概在今天河北广宗县一带。
赵高本是赵国贵族,秦灭赵后,跟着家人成了秦国的奴隶,他父亲在赵国嚣张跋扈,成为奴隶后没躲过秦国严峻律法,一家人男的被下蚕室,女的处极刑,所以赵高暗下复仇的决心,通过委曲求全,以后待机而动。
其实赵高也有成材的本钱,他在赵国贵族生活时,受过良好的教育,著名的秦三篇,其中的《爱历篇》就出自赵高之手,特别是他能熟练掌握法令条文,秦始皇任命他为中车府令,后来还把小儿子胡亥交给赵高教育,于是赵高和胡亥混在一起。
有人把赵高誉为太监宰相第一人,并称他为伟大的复仇者。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于沙丘平台,传遗诏军权交给内史蒙恬,皇位传给公子扶苏,拿到诏书的赵高并未交给使者,而是先试探着他主子胡亥,秦国因取消了分封制,不继位的胡亥什么都得不到,又与扶苏不合,扶苏即位后自己命运担忧,赵高看出胡亥内心想法后立刻撺掇胡亥篡位,并拉丞相李斯下水,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下,李斯被迫答应,于是他们毁掉秦始皇遗诏,伪造立胡亥的遗诏,并以扶苏与蒙恬在边疆十几年无法开疆拓土为由,令两人自尽,不久胡亥成功登皇位,为秦二世。
但是,《西汉简书》记载秦始皇是听从了赵高、李斯建议后,传位于胡亥的,并非胡亥篡位。
秦二世本就是个胸无大志的纨绔子弟,成为皇帝后只知沉湎酒色、贪
秦咸阳宫毁于项羽兵祸,
公元前207年,全国反秦势力群起云涌,听说消息后的秦二世非常生气并责问赵高怎么搞成这样,赵高感觉形势危急、不久会降罪,惶恐间与弟弟、女婿等亲信密谋篡位,后来女婿阎乐包围宫殿,赵高逼胡亥自尽。
此时天下已大变,反秦势力一路高歌猛进,眼看就要打进咸阳了,此时登基称帝,那会成为众矢之的,无奈下赵高放弃称帝,拥立唯一的正统血脉子婴为王,子婴早对赵高恨之入骨,一面假装应允,一面策划杀死赵高,最后赵高在迎子婴入庙告祖时,被守候的子婴及儿子杀死,子婴也在做了46天秦王后投降刘邦。
参考:
秦朝灭亡“屠夫”赵高,杀死秦二世胡亥后,成为了秦朝独一无二的掌权人,但又不敢自己去当皇帝,随打算拥立子婴为秦王,结果却被子婴果断杀死。
赵高为何不自己当皇帝公元前207年,赵高派郎中令阎乐逼迫秦二世自尽后,便迫不及待去走向了那把帝王宝座,可当他刚刚坐上龙椅,竟然感到地动山摇,顷刻间摔落在地,自次再也不敢去坐。
虽然不知此事是真是假,但从他不敢自立便可看出,或许当时正巧发生地震。
因此,赵高认为皇位对自己不祥,遂将秦二世的帝号剥去,设置秦王位。
同时,由于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尽皆被新的六国所占有,而秦国只有关中一隅,所以也不适合再称为帝了。
他通过再三权衡、进行筛选,最终打算拥立子婴为“傀儡秦王”。
子婴身世之谜《秦始皇本纪》记载:子婴是秦二世的侄子。
此说法于秦二世、子婴、子婴两个儿子几人间的年龄不符合逻辑,所以不太可信。
《六国年表》记载:子婴是秦二世的哥哥。
史书上记载秦二世将他的兄弟姐妹全部都给处死了,又那里来的哥哥。
《李斯列传》记载: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
此说法应该比较靠谱。
一是子婴能够和两个儿子一起商量杀死赵高来看,其二子年龄应该和秦二世相当,应该比较合理;
二是子婴敢于在大殿上反对秦二世杀害蒙恬、蒙毅兄弟的语气来看,只有面对长辈,秦二世才会不予计较,若是其他人怕早被其砍头了。
所以说,子婴的身份应该是秦始皇的弟弟。
赵高为何会选子婴一方面:赵高教唆秦二世将自己的二十多个弟弟、十多个姐妹全部处死,所以在秦始皇儿子这一代已无人可选,而其又无子嗣,他只好将目光放在了其长辈身上。
另一方面:子婴为人向来非常低调,一直默默无闻,既无野心,也没资本,更未显露过人的才华,妥妥的一个便于掌握的“傀儡”。
也多亏子婴平时低调,如果他的果断、魄力、智谋早早显现,怕早就被赵高给害死了。
子婴为何敢杀赵高子婴听说赵高多次暗中与刘邦进行勾结,经过商谈,两方达协议:赵高帮助刘邦灭掉秦国,引刘邦从武关进入关中,刘邦想办法立赵高为关中王,只占关内之地,关外为刘邦所有。
可以说,这时赵高的想法便是想将子婴当成猪来圈养,待到时机成熟时,即可将其杀死,以此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
所以,子婴和两个儿子商量后认为,反正都是个死,还不如想办杀死赵高,则还会有一丝生机。
子婴是怎样杀死赵高的子婴父子3人商量妥当,并做了一番准备后,秦王子婴便遵照赵高的吩咐,斋戒五日,但是第五日到了去祖庙即位的时辰,却不见子婴前去。
因此,赵高安排几拨人前去催促,结果依旧不见子婴出现。
赵高这下又急又恨,只好亲自前去催促。
当赵高刚刚踏进宫中,早已埋伏好的宦官韩谈突然冲出,一刀将赵高砍杀在地。
接着,秦王子婴立即下令灭其三族。
至此,沙丘政变的三个重要人物,即:胡亥、李斯、赵高都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且无一人善终。
还真应了那句古话:“害人终害己”。
子婴为什么能够杀死赵高秦王子婴大胆谋划,该出手时就出手,没有给赵高一党的反应机会。
赵高从杀扶苏、蒙恬、蒙毅、李斯开始,再到“指鹿为马”、逼死秦二世,都是他想杀谁就杀谁,根本没有想到有朝一日别人也敢杀他,可谓自信的过了头。
这就是太过高估自己,又太过低估他人的下场。
赵高死后为何没有亲信为他报仇呢当初为了逼迫阎乐到望夷宫杀死秦二世,赵高竟然将其亲人全部扣押,以为人质,而阎乐可是他的女婿,对自己的女婿都一点不信任,可见其已然处于离心离德的状态,又那里来的亲信可用。
从秦王子婴斩杀赵高的过程来看,可谓智勇、魄力皆备,但是毕竟亡国大势已去,难以挽回,最终秦王朝还是葬送在了赵高的“阴谋屠刀”之下。
他去请装病的子婴继位,还美滋滋地想着如何凌驾于万人之上操纵新傀儡,继续过他那权倾天下的生活。
别看子婴年轻,却非常精明,给他来了个诱敌深入,让赵高自投罗网。
赵高刚进屋就中了子婴的圈套,被秦宫宦官韩谈一刀砍了脑袋。
子婴在大殿上宣布赵高已死,并宣读赵高的罪行,满朝拍手称快,接着子婴灭了赵高三族。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高上谒,请病,因召入,令韩谈刺杀之,夷其三族。
善恶终有报,赵高所做的那些恶,让自己走向不归路。
赵高出身不好,他母亲受刑罚变成残疾,他的父亲被处以宫刑,他和他的弟弟们一样受了刑,终身为奴。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
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被刑僇,世世卑贱。
——《史记》赵高勤学苦读,不但字写的好,还精通法律,脑瓜子灵光,能言善辩,成为当时稀缺人才。
就是在书法方面,赵高也与程邈、李斯齐名,堪称秦朝的书法大家。
赵高是学霸,字也写的漂亮。
秦始皇爱才,把赵高留在身边,让他当了中车府令这个要职,管理皇家的所有车舆,还让他兼任十八子胡亥的法律老师。
在法律上游刃有余的赵高很会钻空子,有一次,他自己触犯了法律要判重罪,按律当斩,蒙毅要法办他。
赵高巧舌如簧,说的嬴政不但赦免了他,还让他官复原职。
赵高在秦始皇身边30多年,服侍嬴政吃丹药、巡游找长生不老之术,其实聪明的赵高根本就不信什么不老药,他知道这些东西只会加速秦始皇的死亡,老谋深算的他早就为自己下一步掌权打算好了,他要活出他心中的\"男人样\"——打压朝臣,篡位称帝。
当50岁的秦始皇病逝于第五次巡游的沙丘地时,赵高积极行动。
他用攻心术拉出身寒门、身为宰相的李斯下水,篡改遗诏赐死扶苏,让胡亥继位。
李斯被赵高套路,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失足满盘皆输。
当秦二世继位后,赵高觊觎李斯的相位又想方设法把李斯拉下台,诬陷投入大牢,严刑拷打,逼其承认谋反,最终在公元前208年赵高对李斯割鼻、断左右脚、腰斩而死,又剁成肉泥,还灭其三族。
赵高如愿当了秦国丞相。
赵高屠杀秦朝宗亲,连公主都不放过。
逼杀扶苏后,赵高怂恿胡亥对他的另外的30多个兄弟姐妹下手,先是一下子在咸阳处死12个,接着在杜邮(今陕西咸阳东)又将秦始皇的16个孩子全部杀死,其中有10名公主。
接着又逼秦始皇的儿子将闾等3人自刎。
死前,将闾对赵高派来的人说:\"所有礼节、礼制,吾等无一违背,无过,为何说吾等不忠而迫自裁?
\"来人答道:\"吾不知,只是奉命尔。
\"将闾3人只好悲哭自刎。
公子高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一个个惨死,自知难逃一死,为保全家干脆申请为父亲秦始皇陪葬了。
赵高弑君赵高对胡亥是利用后害死。
胡亥从小就跟随赵高学习,对他言听计从,很是依赖。
胡亥喜欢吃喝玩乐,赵高就在这方面毁灭他,让他沉迷其中,不问朝政,完全交给赵高。
赵高把胡亥当成自己弄权的傀儡工具欺骗利用。
他修改秦朝律法苛政待民,民怨四起。
陈胜吴广起义,各地起义大军纷纷响应,此起彼伏,刘邦在沛县起义,项梁(项羽的叔父)在会稽起兵。
秦朝四面楚歌,赵高多次欺骗胡亥,说农民义只不过小打小闹。
可是,项羽和刘邦的起义军将秦名将王离都拿下了,秦国最后一名上将章邯,看到赵高一手遮天,妒忌自己的军功,打赢仗得死,打不赢也得死,巨鹿一站后干脆倒戈了。
纸里包不住火,狗急跳墙的赵高,就伙同自己的女婿咸阳令阎乐还有弟弟赵成一起搞事情,他扣住阎乐的母亲当人质,让阎乐率兵以\"抓贼\"的名义闯进望夷宫,让弟弟赵成协助逼24岁的胡亥自尽。
赵高残害忠良赵高传假诏书斥责蒙恬戍边十几年无战功,多次非议朝政,对皇帝不忠,令其自裁。
蒙恬知道有诈,据理力争,不服,被关进阳周(陕西子长北)的监狱里。
蒙恬的兄弟蒙毅被赵高囚禁在代郡(河北省蔚县东北)的监狱中。
赵高逼蒙毅自尽后,又去逼蒙恬,蒙恬极尽绝望,服毒离世。
对其他的大臣,赵高唆使胡亥大开杀戒,他逼死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
还演绎\"指鹿为马\"的桥段,杀了一批和自己异心的朝臣。
许多朝中的大臣冤死在赵高之手,赵高又把黑手伸向地方官吏。
他设计劝胡亥去效法秦始皇巡游地方,趁机进谗言:\"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
\"——《史记》(陛下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就要多杀不服您的官吏。
)胡亥听了,立即连连下令诛杀异己,整个天下陷入恐怖之中。
在一场场血雨腥风操作下,赵高不断把自己的亲人心腹推到朝廷要职,例如让自己的兄弟赵成当中车府令,自己女婿当都城咸阳的县令,其它党羽更是遍地都是。
赵高的恶行可堪比东汉的十常侍,唐朝的卢杞(被贬,终死于澧州)、李林甫(削官改葬,连累子孙);
宋朝的蔡京(死在被贬的路上)、秦桧(连累子孙,遗臭万年)、韩侘胄(被暗杀),明朝的刘瑾(被凌迟)、魏忠贤(戴罪自缢)。
坏事做的太多,赵高最终也落得凄惨的下场,连累三族被灭(父族、母族、妻族)。
后来子婴投降汉高祖刘邦,强盛一时的秦帝国终葬赵高之手。
参考: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指鹿为马、葬送了整个大秦王朝的赵高自然是不得善终的。
首先,来看赵高的罪行。
赵高自从假传圣旨,把胡亥扶上皇帝的宝座后,就牢牢掌控着朝中的大权,后来又排除异己,除去了李斯等朝中重臣,朝中更是唯他独尊,连皇帝都要唯他是从,这其中著名的“指鹿为马”可见一斑。
也正是赵高的胡作非为,秦朝很快被折腾到了腐败昏庸、暗无天日的地步,导致了天下群雄、广大百姓揭竿而起。
几经变革,到了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后,秦军大将章邯向项羽投降,而西进的刘邦通过一柔克刚的战术,很快占领了秦朝首都咸阳的门户之要地武关,秦室已是危在旦夕。
而朝中的“摄政王”赵高眼见秦朝大势已去,一方面装病不上朝,躲在家里成一统。
另一方面冥思又苦想,思索今后该何去何从。
直到这时,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秦二世终于清醒过不,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听说刘邦的革命军都打到武关了,都火烧眉毛了,却老是不见赵高上朝,一直软弱无能的胡亥终于强硬了一回。
他直接派人去指责赵高说他镇压不力。
赵高是个眼里揉不下一粒沙子的人,他不干了:胡亥这小子是在追究我的军事失败责任啊。
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把胡亥杀了,把一切罪过都推在胡亥身上,弄个除暴君的功名,再投靠刘邦,以
于是,赵高找了两个帮凶:弟弟赵成和他女婿阎乐。
一切布置妥当后,马上付诸于行动:阎高借说宫中发生了变故,带一队人马入宫,二话不说就把秦二世胡亥给解决掉了。
总之,赵高祸国殃民、弑君弄权,他的罪刑可以说是罄竹难书。
其次,来看赵高的恶报。
秦二世死后,赵高立秦始皇的孙子、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的儿子子婴为秦王(并没有立为皇帝)。
老谋深算的赵高让子婴继位,是想让他代替胡亥成新的“傀儡王”,然而,他不会料到,这一回,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马失前蹄了。
因为子婴上任后非,把除去祸国殃民的赵高当成了自己的己任。
为此,他也找了两个帮手——两个弱冠之年的儿子。
就这样,父子三人开始了“清君侧”的密谋。
很快,就等来了下手良机:一年一度的朝拜祖庙的日子到了。
子婴开始亮剑了:装病,不去朝拜。
朝拜祖庙是一件天大的事,赵高觉得皇帝此时突然生病不来,是存心放他的鸽子,于是派人去请他。
结果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子婴来。
这个子婴吃了雄子心豹子胆了,敢蔑视我的权威,盛怒之下的赵高亲自走进宫中去“请”子婴。
接下来上演的是翁中捉鳖的好戏,赵高见了子婴,破口大骂,恨不能用口沫子把他淹死。
而子婴一点反应也没有,赵高骂着骂着,声音突然嘎然而止,因为他胸口突然多了两把剑。
原来子婴的两个儿子就埋伏在子婴的蚊帐后,趁赵高居高临下地责骂子婴时,就地解决了万恶不赦的赵高。
恶善有报,恶贯满盈的赵高终于得到了因果报应。
参考:
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嬴政的第十八子,他胸无大志,昏庸无知,本来论嫡、论长、论才,都不会轮到他继承皇位。
可是,他的老师赵高趁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亡时,胁迫丞相李斯发动沙丘之变,篡改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又矫诏赐死大公子扶苏,将胡亥推上皇位。
胡亥继位后,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实际上成为赵高的傀儡。
秦的残暴统治最终激起民变,而胡亥在赵高的蒙蔽下,依然在皇宫内歌舞升平。
及秦将章邯投降了项羽后,昏庸的胡亥才意识到已有亡国之虞,对赵高多有怪罪。
而赵高作贼心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伙同其弟郎中令赵成、女婿咸阳县令阎乐发动望夷宫之变,逼死了胡亥。
从沙丘之变到望夷宫之变,仅仅过了三年时间,胡亥从帝王走向死亡,成也赵高,败也赵高。
那么在历史上深刻影响着秦朝命运的赵高,他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赵高的发迹史。
关于赵高的身世,一直存有争议。
有人说他是秦国王族的远亲,也有人说他是赵国宗室的远族。
历史上,秦赵两国的王族本是同宗,都是嬴姓赵氏。
而史籍中对赵高的介绍也着墨不多,只散见于秦始皇、蒙恬、李斯等人的传记中。
所以,究竟赵高与秦赵两国宗室有着怎样的渊源,目前我们也不得而知。
不管赵高的祖上是否是秦国抑或赵国的贵族,可以确认的是赵高的出身是很低微的。
根据《史记·蒙恬列传》的记载,赵高的母亲触犯了刑法,因身有残疾,被赦免收容在官府专门设立的作坊做工,赵高兄弟们就出生在这里。
远祖的荣华富贵早已雨打风吹去,因为母亲的触律,赵高家族的身份甚至还不如普通的庶民。
不过,赵高这
他精通法律,文章写得也很好,一手篆字也写得非常漂亮。
赵高大约在二十三岁时,通过考试进入皇宫,成为尚书卒吏。
当时,秦始皇亲政不久,很有政治报负,也重视选拔人才。
赵高很快得到秦始皇的赏识,被任命为“中车府令”。
虽然中车府令是个中级官吏,但由于掌管皇帝的车马,为皇帝鞍前马后搞服务,是皇帝的近侍,所以担任此职的人必是皇帝非常信任之人。
赵高非常幸运,成为秦始皇的心腹。
赵高的确是非常幸运的。
他在任中书府令后,曾触犯刑律,主审官是蒙恬的弟弟蒙毅。
蒙毅刚正不阿,认为赵高依律当斩。
可是秦始皇怜其有才,赦免了赵高,令其官复原职,赵高才逃过一劫,并与蒙毅兄弟产生宿怨,这也为后来蒙恬兄弟惨死埋下伏笔。
如果当时秦始皇没有庇护赵高,那么后来的沙丘之变就不会发生,扶苏就会登上王位,大秦帝国又会是走向何处呢?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
秦始皇对赵高的确非常赏识。
一来赵高确有才华,他撰写的《爰历篇》被指定为官方课本的内容,他对书法和法律都有很深的造诣。
二来赵高为人圆滑,精通世故,很得秦始皇的欢心。
晚年的秦始皇还指定赵高担任幼子胡亥的老师。
而秦始皇的大公子扶苏为人宽厚仁慈,并不待见精于算计的赵高。
沙丘之变发生在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
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开始了他的第五次出巡。
陪同出巡的有丞斯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上卿蒙毅、秦始皇幼子胡亥。
赵高在这次出巡中,还负责保管皇帝的印章和诏书。
秦始皇的这次出巡是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之药。
可是仙药没求到,秦始皇却在途中病倒,出巡队伍只有班师回朝。
次年七月,当队伍到达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时,秦始皇自知要不久于人世,于是留下诏书,命大公子扶苏火速回到咸阳,主持秦始皇的丧事。
当时扶苏正在上郡蒙恬部监军,由于秦始皇生前并未立太子,此时他遗诏扶苏将军权交付蒙恬,将身后之事托付扶苏,实际已确认了扶苏的储君之位。
秦始皇在留下遗诏后随即病亡,但他的遗诏却被赵高扣发了。
扶苏一向与赵高不睦,扶苏的爱将蒙恬又是蒙毅的哥哥。
要不是此前秦始皇庇护,赵高触犯刑律差一点栽在蒙毅的手里。
扶苏若是上台,赵高肯定是吃不开的。
于是,赵高决定篡改遗诏,改立他的学生胡亥为太子。
为了稳定局势,避免皇子们因争夺皇位造成内乱,丞相李斯封锁了秦始皇的死讯,这也恰好给赵高提供了搞阴谋诡计的便宜之机。
赵高首先找到胡亥,试探胡亥的口风。
胡亥表示自己无才,不愿废兄自立,使自己陷于不义不孝之地。
但这只是胡亥的推脱之词,在赵高的劝说下,两人一拍即合。
搞定了胡亥,赵高又积极游说丞相李斯。
起初李斯极力反对赵高的计划,但赵高深知李斯的性格弱点。
李斯从平民到丞相,一路走来不易,对到手的荣华富贵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赵高利用这一点,很快击垮了李斯脆弱的心理防线。
他告诉李斯,扶苏宠信的是大将蒙恬,若扶苏上位,丞相之位必会被蒙恬取而代之,而去职的丞相的下场就如同商鞅一样,那就是砍掉脑袋。
原本精明的李斯就这样和赵高上了一条贼船。
紧接着,赵高和李斯就伪造出两份诏书。
一位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另一份诏书赐死扶苏和蒙恬。
仁厚的扶苏对父亲的遗诏深信不疑,不顾蒙恬的劝阻含悲自尽。
而蒙恬却对遗诏的真伪产生质疑,拒绝自裁,被赵高囚禁。
胡亥继位后,赵高升为郎中令。
胡亥昏庸无能,就是赵高的玩偶。
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势,赵高开始排斥异已,对自己的政敌大开杀戮。
首先遭到报复的是蒙恬、蒙毅兄弟。
赵高借口蒙氏兄弟对秦始皇的遗诏产生怀疑,在胡亥面前屡进谗言,称蒙毅不忠,还在始皇面前反对立胡亥为太子。
于是,胡亥下令将蒙毅斩首,而蒙恬也被株连,赐毒酒致死。
接下来,赵高又挑拨胡亥和宗室之间的关系。
他又拿沙丘之变说事,称秦宗室皇族也对秦始皇的遗诏产生怀疑。
胡亥于是听信了赵高的建议,杀害了十二位公子,十位公主,搞得皇族人人自危。
公子高吓得竟请求要给父亲殉葬。
李斯等朝廷重臣最终也没逃过赵高的毒手。
胡亥继位后,大兴土木,生活极度奢移。
面对沉重的赋役,百姓已忍无可忍,民变在全国各地暗流涌动。
李斯、冯去疾、冯劫等大臣劝谏胡亥施行仁政,与民生息。
胡亥恼羞成怒,将冯去疾、冯劫投入大牢,两人不堪其辱,随即在狱中自尽。
李斯位高权重,始终是赵高的心腹大患。
李斯的长子李由任三川郡守,赵高向胡亥谗言,称李由是陈胜的同乡,李由对陈胜造反消极镇压,任由发展,坐视其壮大。
于是,李斯被以谋反罪之名,惨遭腰斩。
此后,李斯的丞相之位便由赵高取代。
清洗了兵权在握的蒙氏兄弟,秦朝宗室和李斯等重臣,赵高的野心不断膨胀,意欲取胡亥而代之。
此时的反秦风暴风起云涌,而胡亥却被赵高连哄带骗的到望夷宫避灾游乐去了。
直到章邯投降后,胡亥才如梦初醒,原来天下已大乱。
胡亥随即对曾经夸下海口,称项羽等人不会成事的赵高深为不满。
赵高也不是吃素的。
他联合弟弟赵成、女婿阎乐等人,里应外合,发动了望夷宫政变,胡亥被逼拔剑自杀。
胡亥死后,赵高对皇位志在必得。
可是百官以集体沉默来反抗赵高。
赵高的倒行逆施已犯众惹,孤掌难鸣的他只得无奈地走下皇位。
最终子婴被赵高拥立为秦王。
至于子婴的身份,由于对史籍有不同理解,史学界也一直有争议,有的说他是秦始皇的弟弟,有的说他是胡亥的堂侄,还有的说他是扶苏的儿子。
但赵高这次看走了眼,子婴不想像胡亥一样成为赵高的傀儡,并且赵高作恶多端,秦朝的宗室及朝廷的忠臣良将都大多被其迫害致死,子婴决定除掉赵高。
于是,子婴在继位之日,故意称病不前。
在赵高亲自去请子婴时,被宦官韩谈一刀毙命。
随后,赵高被夷三族。
子婴在当了四十六天秦王后,被刘邦俘获。
后项羽攻入咸阳,杀死了子婴及其全家。
赵高是沙丘之变的主谋,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秦帝国的走向,他是对秦朝有着深刻影响的历史人物。
他矫诏废黜扶苏,改立胡亥。
在胡亥执政期间,把持朝政,陷害忠良,屠戮皇室。
伙同胡亥变本加厉地推行残暴的统治,最终激起民变,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是秦亡的神助攻手。
参考:
赵高(?
-前207年),嬴姓,赵氏,是秦朝二世皇帝时的丞相,同时也是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家,在书法上颇有造诣。
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照现在来看几近元老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
秦二世二年(前208)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
第三年他胁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
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按道理一
按照清朝学者的考究来说似乎合理,毕竟赵高姓赵,极大可能是赵国的公子,这样一来解释他的行为也没什么漏洞。
因此,有后人作诗赞美他:可怜百万死秦孤,只有赵高能雪耻。
赵高生长赵王家,泪洒长平作血死。
报赵尽倾秦县郡,报韩只得博浪沙。
而在《史记》蒙恬列传里记载:赵高者,诸赵疏属也。
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而《史记·秦本纪》最后一段指出秦国王室的姓氏为:“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也就是说,秦国与赵国同祖同宗,同姓同氏。
不管怎么说,赵高一个太监,在入仕途位高权重后,行事怪诞偏激也可归咎其心理上的残疾。
历史上手握重权的太监谁行事又是常人能想通的呢?
从一个宦官,一步一步达到权力的顶峰,这样的坚忍,这样的心性自然让他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他不仅深受秦始皇的重用,也在秦始皇死后搅弄秦朝风云多年。
他在始皇驾崩后,发动沙丘政变,鼓动联合李斯发动沙丘政变,逼死扶苏,拥戴胡亥为傀儡皇帝。
胡亥登基不久,他陆续铲除先皇在世时屡建奇功的蒙恬蒙毅两兄弟、嬴氏宗族、丞相李斯……铲除掉所有的障碍后,剩下的大臣将军全听从赵高一人号令,甚至在朝堂上指鹿为马,朝堂之上均以赵高为首,丝毫不听从胡亥的号令。
古话常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翻云覆雨的大太监残害忠良、陷害宗嗣的后果是怎样的呢?
巨鹿之战后,赵高派人逼死了秦二世胡亥,夺下了胡亥身上的玉玺佩上,仰仗着自己也有着嬴姓赵氏的血统,妄
但是文武百官都低头不从,此时无声胜有声,众大臣用无声的反抗粉碎了他的皇帝梦。
赵高无奈,此时已经无人听从他的号令,只得临时改变主意,将玉玺传给了王室成员子婴。
由于秦朝此时行将就木,实力在各地的反抗起义中大为削弱,子婴只得取消帝号,复称秦王。
在子婴被赵高推上王位后,他不愿重蹈胡亥覆辙,做赵高的傀儡,便与自己的贴身宦官韩谈商定了斩除赵高的计划。
在正式登基的那天,子婴推说有病,不肯前往大典现场。
赵高无奈,只得亲自去请。
等赵高一到,宦官韩谈眼疾手快,一刀就将他砍死了。
子婴随即召群臣进宫,历数了赵高的罪孽,并夷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就这样,一位权臣的一生糊里糊涂地就结束了,或许在去迎接子婴地路上,赵高仍在幻想着如何去控制他的新王,如何继续把弄他的提线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