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印象最深刻或者对你人生最有指导意义的书是哪一本读后感是什么
……《西方哲学史》…{美}梯利著。
…其中关于存在主义:(它重视人的热情和审美的性质,重视他的苦恼、愛情、内疚的感情以及内在的自由的意识)
参考:
小学一年级读,铁棒磨成针,你懂得了,就会在数字物理等书里迎刃而解!现在小学书里面没有这一课了,我想编写程序的编辑怕人夺他的饭碗吧!
参考:
是我刚进厂,读了毛主席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
实践论告诉我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知识和正确知识。
也使我努力工作,学习技术二年就达到三级工。
矛盾论让我认识,事物的矛盾对立和统一。
人就是在解决矛盾,才有进步;
对事物要分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二本著是我18岁还是当艺徒时学的。
但却使我一生受用,使我后来在生产计划调度工作,和工会工作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得到不少荣誉,也得到职工的信任。
这二本书我读了多遍,每次多有收获,从首次读到这二本书,己六十多年,但至今难忘。
参考:
謝邀!这个确实很难回答,虽然读过不少书,也会对我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变化,人的思想也会随之而变,我也是同样,所以对我来说没有那本书影响我终身,虽然他们在我脑海中影象很深,甚至有些书的细节永远难忘,但事实没有影响我一生,也许这就是我一生平淡无奇的根源所在。
但说影响最深的一本书,不是小说而是一本小册子似的书,记得那时还是读小五年级应是七0年,我有个习惯就是把能攒的钱去买书,有次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介绍日本七三一部队的书,我买回来一个晚上全部读完,可以说这本书是我了解日本侵略者凶残,很毒面目的开始,也是我到今天都忘不了对日本人的仇恨的根源,人都六十多还特别爱看抗曰的电影,电视剧,只要看到些曰侵略者被消灭心里也不知从那来的快感。
有时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变态了。
参考:
我所读过小说中,印象最深的当属长篇小说《创业史》。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一九六四年,年龄太小,看了几页,读不下去。
就还给了人家。
再读已是多年以后的事情。
《创业史》再版,我买了一本,农村出版社出版,新闻纸印刷、很脆。
价格大概是0、9元。
读第一遍,感觉这本书土得掉渣,再读第二遍,又觉得这本书太洋气了。
小说一般用描写、叙述方式表达,很少出现抒情、议论。
抒情多用于诗歌,议论多用于论说文,《创业史》中出现多处抒情、议论。
读第三遍,感觉人物刻化入木三分,绝了。
写民兵队长冯有万,从娘肚子里爬出来就没吃过一顿饱饭,饿了的时侯,他恨吃着馍的孩子,他想娘的时候,恨牵着孩子手的妈妈。
写到梁生宝的未婚妻徐改霞,没有描写她有多飘亮,只用了三句话:在她身上常常投下年轻人羡慕的眼光;
老年人赞叹的眼光,和姑娘们忌妒的眼光。
《创业史》一些章节,一度进入教科书,如:梁生宝买稻种。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人民日报》曾用一个多版面,刊发一长文:《重评创业史》。
感叹中国没有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杜勃留勃夫式的文学批评家。
不是评论家。
自己家有宝,确不识货。
《白鹿园》作者陈忠实,最佩服的作家是《创业史》作者柳青。
不是之一,而是第一。
听我中学老师说过,毛主席在建国后读过的唯一长篇,就是《创业史》,并推荐给全国共产党员、大学生。
是否真的说过,本人就不知道了。
要想了解中国近、现代史,还是要读一读《创业史》。
即便是写作会有好处。
参考:
最好的书是党的章程,教会了我爱祖国爱人民,读后感是对人忠厚仁慈,不记人前闲后短,做好自我。
参考:
《易经》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书,开始读不懂,再读看不懂,再读想不通,再读背过了,再读糊涂了,再读忘词了,再读没字了,再读有了顺序,再读有了条理,再读简单如一。
读成简单《易经》,我现在靠它吃饭,靠它工作,靠它交朋友,靠它想事情,我发现迷茫少了,做事效率高了,为人处世简单了,《易经》对我来说,已经不在神秘了。
分享两条读书心得。
1,简单的跟一一样!2,该干啥干啥去!开卷有益,愿读者亿益多
参考:
这几部经典,是我的人生向导和千里之资。
《六祖法宝壇经》《藕益大师如是说》…是我的空中加油站和后勤支持线。
参考:
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在参加成人自学考试的大学语文课本中,读到了莫泊桑的《项链》。
感触至深。
说实话,我从小时候受到的家庭教育,就是要方方面面比别人强。
怎么个强法?
却从来不教。
反正一说就是考中了状元,就立即成了人上人。
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想干什么别人都不能管,也不敢管……现在想起来,估计是他们也根本就不懂,都是从戏台上看来的。
在日常生活中,反正是一味地装。
把在人前显摆当做高人一等的本事,处处冒尖。
同学们都暗中说我好出风头,但我从自己受到的家庭教育来看,觉得非常正常。
五年级毕业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给我的评价中有这样一句话:正确面对自己,正确对待别人。
我自己看了好几天,都不明白其中的含义。
连这句话是说好说坏也不清楚。
像这样到处表现自己,到处炫耀那些根本就不值得炫耀的东西,根本就不觉得不妥,反而沾沾自喜。
惹得人们讨厌,还浑然不足,自以为是。
因为显摆,吃了很多暗亏。
还一点儿也不知道原因,不加收敛。
读莫泊桑的《项链》时,路瓦栽夫人的一举一动,都觉得合乎我的心思。
简直如同是描述我的心理活动一样。
包括她在舞会过后,丈夫怕她着凉,拿出家常衣服让她披上,而她却赶紧跑走时,我都能切身体会到她的心理状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拿出这么一件有损刚刚才建立的美好形象的衣服,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当玛蒂尔德丢了项链后,我也同样揪心。
既难过,还颇感失落,心里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对她与丈夫俩人勒紧裤带、节衣缩食地还欠款,深表同情。
当最终她的女友说岀那串项链是假的,最多值500法郎时,触动了我的心——为了一时的虚荣,几乎付出了所有的青春岁月!这个代价太大了啊!虚荣害人不浅!反观自己的过去,到处显摆,不懂收敛,不懂低调做人,是有多羞耻?
还浑然不觉?
终于理解了“正确面对自己,正确对待别人”的真正含义。
自此之后,我就把“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当作了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外在的低调成为了主流。
突然发现,自己还是太肤浅了。
身旁的人还是有不少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于是夹紧尾巴,再也不敢骄傲自大了。
懂得了要想比别人强大的真正道理,就是沉下心来学习别人的长处再加实干。
而不是天天空想,挖空心思地到处表现——知道了这样做,叫肤浅。
参考:
毛主席诗词。
终生受益。
参考:
读书犹如交友;
多年来读过的书何止千万,不过能够称得上朋友的书毕竟有限得很;
其次,指望那一本书能够对人生有指导意义,纯属一厢情愿——真正能够帮助到你的朋友很难寻觅。
我最感兴趣的书是“闲书”;
读这些书用不着为书中人牵肠挂肚;
闲书,就是一个“闲”字,闲暇时间,捧在手里,一杯香茶,几个小时。
记得有这么一本书,叫做《围炉夜话》;
这是清朝人编的——老少妇孺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边,共同分享中书中的智慧。
记得书中有这么几句,儒家文化思想满满,非常类似现在人追捧的某某人的家书——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基。
守身必谨严,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
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
处世以忠厚人为法,传家得勤俭意便佳。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
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
特别是“勤俭传家、博学笃志”;
“神闲气静、志深勇沉”这十六个字,道尽了人生;
读书、孝悌、自律;
淡泊守志;
沉得下心来——有这样的朋友为伴,也不虚度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