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积极采取对外扩张政策,消耗了苏联大量国力;
他大搞
1.勃列日涅夫是乌克兰人,1964年至1982年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
他曾经当过工人,青年时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莫斯科农业大学学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入伍,获得中将军衔,二战结束后开始分管苏联海军工作。
他受到了斯大林的欣赏,并且曾经担任过哈萨克斯坦党中央第一书记。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他开始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
2.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经济发展特别好,因为他重视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积极开展石油和天然气贸易。
苏联建设了通往欧洲各国的石油管道,把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到欧洲市场,给苏联带来了大笔财富。
1965年至1975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年增加,已经达到了美国生产总值的67%。
苏联的国力强大后,勃列日涅夫开始发展军事工业,生产、制造了大量先进武器,提高了苏联军队的战斗力。
导致苏联每年的军费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
苏联也取得了与美国的战略军事地位,成为了超级大国。
3.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军事实力强大后,勃列日涅夫的内心开始膨胀,1979年他批准10万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
他希望占领阿富汗后,继续占领巴基斯坦和伊朗,得到波斯湾的出海口,使苏联能够控制中东地区。
而欧、美国家向阿富汗游击队,提供了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消耗了苏联大量的国力,使苏联经济陷入衰退。
4.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开始出现大范围的腐败,官僚主义盛行。
在苏联全国请客送礼,达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这不仅浪费了大量国家财产,而且腐蚀了一大批干部。
勃列日涅夫去世后,他的家族就有很多人因为腐败而被审判。
勃列日涅夫大搞
参考:
如何评价他?
我就说一点,勃列日涅夫是中苏关系正常化的首倡者。
36年前的1982年3月24日,勃列日涅夫到苏联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府塔什干,发表了一个长篇讲话(塔什干讲话)。
其中,明确承认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还强调了中方对台湾的主权,并表示愿意改善对华关系,建议双方磋商,并采取两国都能接受的措施来进行。
中方马上注意到了勃列日涅夫塔什干讲话中所传递的信息,并随后有了3月26日的官方回应,由时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钱其琛发布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简短声明,表明中方已“注意”到了这个有关中苏关系的讲话,但中方“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
声明念完,没有提问,发布会结束。
这也成为了我外交部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当时的国际大背景是,中美已经建交,而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的包袱越来越重,美苏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也正在加剧,苏联大有力不从心之感,战略调整已不得不为之,这其中缓解对华关系就是重大举措之一。
到1989年戈尔巴乔夫进行历史性访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至此,中苏关系已经历了三个“十年”:从1959到1969年的论战十年,从1969到1979年的对抗十年,从1979到1989年的谈判十年。
随后,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取而代之,但直到现在,中俄关系没有再出现反复,边界问题已全部勘定解决,两国进入了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阶段。
一句话就是,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中俄保持密切战略协作,对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是有力的维护。
身处这样的有利局面之中,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要忘了,是勃列日涅夫最早提出,要改善自五十年代末起恶化的中苏关系。
当然,1969年的中苏珍宝岛冲突是在勃列日涅夫任内发生的,从那时起,对苏联来说我国逐渐成为了它仅次于北约的死敌,中苏进入了对抗十年。
但无论如何,“塔什干讲话”被认为是勃列日涅夫政府对外政策重大变化的信号。
参考:
勃列日涅夫以喜欢玉米🌽和自己给自己发勋章而著称。
如果说明亡于万历的逻辑被认可,那么苏联就亡于勃列日涅夫了。
苏联在他任内达到鼎盛,同时又埋藏着衰亡的危机,后世评价毁誉参半。
勃列日涅夫在苏联的八任领导人中,在位18年,仅次于斯大林的29年,被公认的在历任苏联领导人中最不爱学习,最不爱思考,最没有领袖魅力的平庸之辈,堪称庸才治国。
1974年在他几度中风之后,几乎丧失了坚持正常工作的身体条件,但是还能统御苏联的行政管理,直到1982年去世。
那么这个庸才为什么能执政这么长久还平静的死于任内,必有他的秘诀吧。
第一,在其1964年通过宫廷密谋的方式夺取政权后,在赫鲁晓夫的人员并没有斯大林式的清洗,也没有赫鲁晓夫式的随便给人扣帽子,而是巧妙地,艺术的、平衡的予以一一调整,做到水波不兴,没有大的调整,在其周围形成了以其为首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帮”。
由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是勃列日涅夫独当一面担任地方一把手的开始,在其周围就形成了他较为依赖的干部群体,这个群体就是以他的亲信组成的圈子,对于勃列日涅夫长期掌权发挥了特殊作用。
第二,勃列日涅夫时代的人事关系人情化,也很有特色,比如勃列日涅夫非常现实,经常说对经济工作不熟悉,对外交工作不熟悉,意识形态工作不太了解,出门视察或者会见下属,总是赠一些小礼品,这样平易近人的风格,为他收获了不少人心。
至于见面时的拥抱、吻面, 成了勃列日涅夫的常规礼节,除此之外,经常以授勋来笼络人心,各式各样的勋章在他时期泛滥无边。
第三,收获赫鲁晓夫的改革成果,利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升高的时机,扩大石油及石油产品的出口量,大肆聚敛财富,石油美元,这是他当政18年的经济基础。
第四,对农民好,加大对农民投入,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对外与美国霸权竞争,建立强大的核威慑力量。
勃列日涅夫大力发展海军,把海军定位为“红军的忠实助手”,终于在他手里,实现了俄罗斯300年的帝国梦,成为两级格局中的一级,成就了苏联的霸业,这是他的民心基础。
勃列日涅夫之吻作为一个守业型领袖,勃列日涅夫相对其他领导人来说劣势是明显的,但他能认清形势,在后革命精英年代为自己创造新的执政资源,这是他的高明,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本期特约作者.一碗凉粉,对原文有改动。
参考: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在黑海度假时“被下台”。
时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勃列日涅夫火线上岗,接替赫鲁晓夫成为了苏联最高领导人。
(勃列日涅夫旧照)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里,苏联综合国力达到了顶峰。
比较明显的是在军事上,勃列日涅夫上任后,大力发展军事,苏联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其核武器数量甚至一度超越了美国。
在他的领导下,苏联历史性地成为了军事强国,在美苏争霸中开始占据一定优势。
就经济层面来说,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的苏联,在经济上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苏联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减少了中央指令性计划指标,增强了企业的自主权。
在一系列的改革之下,苏联的经济在短时间内有了明显的复苏,苏联的社会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不过,这种增长也有严重后果。
苏联长期以来高度集中的命令经济管理制度,也并没有发生根本上的改变。
尽管勃列日涅夫一度放松了中央管制,但却并没有能解决经济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因此到70年代后半期,苏联的经济增长又减慢了下来。
而勃列日涅夫的一系列经济措施,也为后来苏联经济的崩溃埋下了隐患。
勃列日涅夫当政的18年,是中苏关系最为冷淡一段时期。
早在赫鲁晓夫执政末期,中苏关系就已经呈现出了紧张态势。
而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明确表示,在对华态度上,他和赫鲁晓夫将保持一致。
此后的十多年间,中苏关系开始进一步恶化。
(赫鲁晓夫旧照)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攻击中国,并且挑起两国边界事件高达1700余起,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珍宝岛和铁列克提的冲突。
直到勃列日涅夫执政末期,他才终于意识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性。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中,勃列日涅夫多次发出了积极友善的信号,帮助中苏关系重回轨道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抛开执政方面不谈,勃列日涅夫在生活中其实是一个颇有性格的人。
在1991年吉利斯世界纪录的认证中,勃列日涅夫荣获“世界获得勋章最多的人”。
他一生共获得了114枚勋章,其中有4枚是对“苏联英雄”进行表彰的金星勋章。
在历史上,只有两
但让人比较无语的是,勃列日涅夫所得到的勋章,大都是自己颁发给自己的。
他常常会在公开场合,通过自我授勋的方式,向民众表现出自己对苏联的功绩。
除了勋章,勃列日涅夫还找了几个记者替他写了《大地》《复兴》《荒地》三本回忆录。
这三本书在他执政时期大量出版,不仅获得了列宁金文学奖,甚至还入选了苏联教材。
但等到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勃列日涅夫的一些勋章被剥夺,回忆录也被当作劣等作品遭到封杀,实在是非常尴尬。
勃列日涅夫的另一个标签,就是他著名的“勃列日涅夫之吻”。
勃列日涅夫喜欢亲吻他人,这在当时并不是秘密。
尽管他的亲吻对象一般都是男人,但却是嘴对嘴地亲,这不禁让人生出一阵恶寒。
(勃列日涅夫之吻)当时的国际领导人,有很多都曾遭遇过“勃列日涅夫之吻”。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与东德领导人昂纳克的“兄弟之吻”。
1979 年10月4日,在庆祝东德建国三十周年的庆典上,勃列日涅夫与昂纳克情不自禁地拥吻在一起。
结果这幅画面被摄影师拍了下来,很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到现在,“兄弟之吻”已经成为了象征俄罗斯与德国友好的符号,是难以复刻的永恒经典。
严格来说,勃列日涅夫其实是个没什么知识和能力的人。
他对于很多事情总是不求甚解,在手中无稿的情况下,他甚至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讲不出来。
比如1979年,在与美国总统卡特的会晤中,勃列日涅夫拿着稿子照本宣科,但当他看到有划去的部分时,则当即问翻译说:“这段还需要念吗?
”而在出席阿塞拜疆党员大会时,勃列日涅夫因为拿错了发言稿,让现场出现了一些骚动,但他自己却是浑然不觉。
直到秘书上来提醒,他才意识到自己拿错了稿子。
在生涯末期,勃列日涅夫也走上了“
不过这也难怪,毕竟苏联国力的最顶峰,竟然是在能力平庸的勃列日涅夫领导下达成的,这本身就已经很不可思议了。
参考资料:《世界通史》《勃列日涅夫传》
参考:
苏联解体是在戈尔巴乔夫任上,勃氏已死。
但追根溯源,根子还在勃列日涅夫,勃氏当政十多年,政治上回归封闭保守,丢弃了赫鲁晓夫的改革政策,大搞
经济上顽固坚持僵化的计划经济,结构扭曲,重工轻农、轻商,效率低下,始终跟不上世界产业进步潮流。
军事上和美国大搞军备竞赛,军费高企,国力透支。
外交上搞大国沙文主义,四面出击,不惜代价输出革命,和美国较劲,搞世界霸权,恶化大国间关系,甚至出兵入侵捷克、阿富汗。
在外表光鲜虚荣的背后是不堪重负的国力。
勃死后,继任领导不得不调整政策,为勃氏的错误买单,最后以苏联解体而告终。
勃氏前车之鉴值得中国吸取!
参考:
谢克莱尔A邀答!问:怎样评价勃列日涅夫?
对把一个好端端的国家引入岐途的外国领导人,我不知怎么评价,还是让没解体前的苏联人民去评价他吧,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怎样,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体会最深,他们最有发言权。
参考:
苏联赫鲁晓夫是改革派,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也准备取消当官终身制,但触动了特权阶层的利益,被赶下台。
勃列日涅夫恢复了终身制,他自己一直干到死,这在政治体制上是非常糟糕的;
贪污腐败、特权利益越来越严重,彻底脱离了人民;
经济上重点是重工军事,人民生活越来越差......最终埋下完蛋种子……
参考:
人们对勃列日涅夫的评价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甚至到达了苏联发展的顶峰。
但由于未能认清苏联长期以来积累的种种矛盾,再加上他执政
在当时,勃列日涅夫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认可。
首先在其执政期间提出的经济举措让苏联人民的底层工资得到提升,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很多人拥有了自己的住房,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其次,他大力发展军事产业,使苏联的军事实力得到提升,核武器得到快速发展。
勃列日涅夫虽有恐怖的三重吻之称,但在民意调查中,支持他的人超过50%,是当时苏联人民心中最受
当然勃列日涅夫也有失误之处。
再其当政期间人们对他的评价中,有很多人认为其重视斯大林专权。
也许出于其
同时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政治阶层,国家官员贪污,受贿,腐败现象严重,这也加速了人们对勃列日涅夫的负面评价。
勃列日涅夫还大搞他本人的
导致在执政期间产生停滞时期。
所以,勃列日涅夫既是“好人”,又是“坏人”。
参考:
浓眉大眼,满脸横肉。
身高膀圆,双手过膝。
天庭饱满,地阁方圆。
鼻似悬胆,口阔齿白。
两耳垂肩,颧凸额高。
一辈子喜欢两样东西,一是权力,二是勋章。
是苏联由强盛到转衰时的过度领导人。
勃列日涅夫之后,走马灯一样,走上了四位末代领导,把苏联送上了断头台,使苏联分崩离析,土崩瓦解,分裂解体。
结束了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从此走上了普京统治俄罗斯的二十年。
这样评价勃列日涅夫不知到位不到位?
敬请评价。
参考:
其实对于勃列日涅夫,我记得高中历史书上曾经有这么一段话,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这样评价道:“到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逐渐泯灭。
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
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式所代替。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1964年勃列日涅夫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所做的第一一件事情,就吸取了赫鲁晓夫的教训,不仅恢复了被赫鲁晓夫取消或限制的所有官员特权,还遵从官僚们的要求,废除了官员任期制和轮换制,批评赫鲁晓夫的官员轮换制是不公正的”,并发誓要“保证对官员的尊重”。
从苏共二十大到二十六大,苏共中央委员会实际连任率达到90%。
高层官员队伍在勃列理夫时代超级稳定,很多人在某一高位上一干就是十几二十年,老人政治不和帮派政治遍地皆是。
如拉希多夫在乌孜别克斯坦执政20多年,该共和国党、政、经和政法部门都是亲信,仅在乌孜别克斯坦共产党中央机关,其亲屋社达14人之多。
勃列日涅夫不只是恢复了赫鲁晓夫废除的高级官员特权,还搞了很多新的特和他在特权制度方面建立了庞大的系统。
控制这个系统的是苏共中央、苏醉长会议办公厅的领导者、医疗界的得力官员和克格勃九局的专业部门。
如在食疗餐厅就餐,按规定就餐者应是老顾问和苏联部长会议各主管部门的高级领导者、各部委的上层工作人员、人民演员、艺术家、作家、记者等等,怕实际就餐人数迅速膨胀。
当时,在各共和国首都和某些大城市都有类似的餐厅和内部商店。
从1965年起,为官员服务的汽车大大增加,建造别墅的规箱不断扩大,不再建造朴实的小木屋,而是用砖建造设备齐全的两层楼的别墅,高级领导者可以一年四季都住在郊外。
赫鲁晓夫时代的官员轮换制,也使很多高级官员时刻担心自己被从人间天堂般的贵族别墅里赶出去。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官员们什么都不必再担心,迎来了特权腐败的黄金时代。
勃列日涅夫始终冲在腐败最前线,他任第一书记后,任用下大批亲信。
包括自己的很多亲属。
过去有工作关系的官员,若下级、老部下,如在乌克兰、摩尔达维亚、哈萨克斯坦一起工作过的下属,纷纷到勃列日涅夫身边谋求新职位,借以牟利。
对这些下属和亲戚(尤其是勃列日涅夫的儿子、女婿1976年大肆贪污受贿,酿成了震惊全国的“驸马案”,但直到勃列日涅夫死后丘才被送上审判席。
就在这个时期,苏联投入庞大的军费开支和巨大的重工业投资,使苏联的军事力量迅速膨胀,改变了苏美的力量对比。
60年代,苏联处于美国军事力量的压制之下,到了20世纪70年代,苏联已与美国平起平坐,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美国。
这个时期,美国在国外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中,在国内则面临高涨的反战运动和“水门事件”政治危机,因此,勃列日涅夫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国际形势对苏联有利,所采取的对外政策具有全球进攻性,从而频频向美国挑战,争夺势力范围。
苏联加强对外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一些发展中国家。
虽勃列日涅夫后来与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卫系统条约》《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等缓和军备竞赛的协议,两国关系却未走上缓和的轨道,反而因勃列日涅夫在1979年悍然下令入侵阿富汗而陷入全面对抗。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耗尽了苏联的国力。
勃列日涅夫并未致力于修复赫鲁晓夫破坏的中苏关系。
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失败,中苏关系一直紧张1969年先后爆发珍宝岛冲突和铁列克提冲突。
在执政晚期,勃列日涅夫意识到中苏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性,接连发出信号,试
1982年3月24日他在塔什干讲话,反复强调,苏联已主动提出再次举行中苏边界谈判,呼吁实现关系正常化,传递和解的信息。
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国力达到顶峰,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
1965年,苏联人平均工资只有96.5卢布,房子家具都是公家的。
1982年,平均工资上涨到170卢布,一些人搬进属于自己的房子,购买像样的家具、新潮的服装甚至小轿车;但苏共特权思想泛滥,官员贪污受贿,计划经济失败,军费开支庞大,苏联实际上已停滞不前。
这段时间,苏联GDP增速由1966至1970年的年均21%降低到后期的9%只有1966和1973年两年能保障面包的供应,其余年份都要大量从国外用硬通货进口粮食。
从这个时期开始,苏联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以丰富的资源维持生存,为苏联覆亡埋下隐患。
作为苏联全盛时期的最高领导者,勃列日涅夫并不信仰共产主义,曾对胞弟说了一句叛徒才能说的话:“什么是共产主义?不过是哄哄民众的空话而已。
”勃列日涅夫选拔官员简单易行:一是被选拔者在其母校读过书或来自工作过的地方,二是被选拔者的妻子是否漂亮和性感。
在给亲信委以重任的同时,勃列日涅夫也逐渐排挤所不信任者。
1982年11月7日,是十月革命65周年大庆,天气预报说这天很寒冷,KGB主席安德罗波夫坚持要第一书记按惯例阅兵。
在两个助手的搀扶下,勃列日涅夫走一步停一步,艰难万分地登上列宁墓检阅台他在刺骨的寒风中站立几个钟头,向绵延几公里的游行队伍挥动麻木的右手。
他面部肿胀,肌肉僵硬,双脚站立不稳,仅依靠自尊心勉为其难。
在场的摄影记者纷纷架起“长枪短炮”,及时地捕捉到这个镜头。
于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朽形象暴露在了全世界的面前。
11月9日夜晚,像往常一样,勃列日涅夫服下安眠药后钻进被窝。
次日上午10时,警卫人员不放心而蹑手蹑脚地进入房间,才发现第一书记的身体早已僵硬了。
勃列日涅夫终年76岁,与斯大林一样,直到自然生命结束才恋恋不舍离开放弃政治生命。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长达18年之久(1964—1982年,占整个苏联历史的近1/4,比列宁(1917年-1924年)、赫鲁晓夫(1953年-1964年)和戈尔巴乔夫(1985-1991年)执政时期都长得多,而仅次于斯大林时期(1924年—1953年)。
在这个时期,苏联的综合国力达到了顶峰,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而军事力量则足以与美国平起平坐;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比历史上其他各个时期都高。
另一方面,在这个时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特别是它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成为束缚社会生产力和整个国家进一步发展的沉重桎梏,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而进行改革的客观条件则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成熟。
可是,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错过了有利时机,未能坚持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
这就使苏联这个曾经取得过辉煌成就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发展的顶峰跌落下来,在各方面出现了深刻的危机。
参考:
用一句话来评价勃列日涅夫就是,正是他平庸守成为苏联亡国埋下最大的隐患。
可以说勃列日涅夫上台的18年苏联社会比较稳定,但是他刻意维护苏共高级干部权益,用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不但造成苏联“老人当政”的局面,还导致干部队伍素质低劣。
勃列日涅夫通过克格勃强化思想控制,通过经常压制社会群体性事件。
通过石油换美元来解决百姓生活问题,用经济政策向民主地区倾斜手段来缓和民族矛盾。
勃列日涅夫虽然实现了社会稳定,但是掩盖了动摇苏联根基的问题,这让苏联的解体成为时间问题。
1906年12月19日,勃列日涅夫出生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卡缅斯科耶。
1935年应征入伍,后在坦克工厂担任政治委员。
他在1941年加入苏德战争中不断晋升,并在1944年升至少将。
勃列日涅夫在乌克兰重建中成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第一书记。
1952年他当选苏共中央书记。
斯大林去世后,勃列日涅夫任苏共第二书记,并在1955年积极响应赫鲁晓夫的垦荒政策。
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通过宫廷政变式运动上台。
他在执政初期手段非常练达,还经常和周围人商议,实现了“列宁之后首次集体领导”。
而1970年代后,勃列日涅夫开始集权化管理,整体政策也偏向于保守僵化,其他官员在其治下盛行腐败风。
而勃列日涅夫也不善学习,更懒于思考,缺乏领导魅力。
尤其在1974年后,勃列日涅夫数度中风,几乎丧失了健康工作的条件。
勃列日涅夫在任时大力倾向于发展军工,核武器方面更是超过美国。
而苏联正是被高昂的军费和失败的计划经济拖入发展的泥潭。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去世,此后莫斯科也经历长达3年的政治斗争和继任者的混乱。
勃列日涅夫去世9年1个月14天之后,苏联轰然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