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些名将是被猪一样的队友给坑死的吗
黄百韬应该算是国军将领中难得的名将了,可惜进入1948年,身边一直有猪队友添堵,终于给他搞死了。
黄百韬从解放战争爆发开始,几乎打满华东战场全场,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杂牌军25军,愣是打造成了和74军、18军比肩的王牌军。
这样的功绩,国军将领中几乎没有第二个。
黄百韬是1944年开始担任25军军长的,25军中,既有东北军、川军也有中央军,算是一个典型的杂牌军。
更让人郁闷的是,黄百韬是广东客家人。
这事真不好办!这兵真不好带。
黄百韬到任后,大力整治贪腐,
25军改编为整编25师时,黄百韬就参加了苏中战役。
这一场李默庵和粟裕的巅峰对决中,粟裕以3万兵力对抗12万人,居然歼敌5.3万,号称七战七捷。
事实上,第三次海安战斗和第五次邵伯战斗解放军消耗很大,很难称为胜仗。
邵伯战斗,国军这边就是黄百韬。
25师不是主力,只能跟着74师打顺风仗,1946年后半年,苏中苏北根据地基本都被国军占领,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二为一了。
接下来的孟良崮战役,黄百韬救援张灵甫最积极,却无力回天。
孟良崮之后,华野开始骄傲,居然分兵出击。
南麻临朐两场消耗战下来,解放军损失数万人,元气大伤。
此时的黄百韬25师和64师等齐头并进,重创了胶东解放军。
黄百韬在胶东搞三光政策,实在是太恐怖。
胶东问题没解决,黄百韬就被带到中原战场了,这一次黄百韬成了兵团司令,除了25师还有快速纵队。
粟裕在打下开封后,围歼区寿年兵团,打援黄百韬和邱清泉。
打完区寿年,又来围歼黄百韬,结果黄百韬亲自开着坦克冲锋,一举击溃华野1纵,4纵和6纵三个主力纵队。
华野这次真的被打垮了。
豫东战役第三阶段的帝丘店战役,是黄百韬军事生涯的巅峰,他不仅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青天白日勋章,还成了真正的兵团司令。
黄百韬的第七兵团,除了有25军还有粤军63军和64军,只可惜,在胶东和黄百韬关系很好的64军军长黄国梁辞职,64军军长成了傲慢的刘镇湘。
巅峰过后,就是陨落,黄百韬在淮海战役中,是如何被坑死的?
听我一个一个给你说。
1,猪队友1号——国防部黄百韬在淮海战役一开始,就汇报要求撤入徐州抱团取暖,避免被围歼。
国防部拖拖拉拉,终于同意。
这拖拖拉拉的2天时间,让华野完成了围歼黄百韬的军事部署。
当时国防部是顾祝同掌握,黄百韬曾做过他的参谋长。
要不是顾祝同,黄百韬撤退的机会都没有!2,猪队友2号——刘峙。
刘峙是徐州剿总司令,黄百韬顶头上司。
黄百韬收到国防部命令迅速向东撤离时,刘峙却命令黄百韬要保护驻防海州的44军和第九绥靖区机关。
黄百韬就这样眼巴巴在运河边等了44军2天时间,也是这两天华野三路南下挺进,追上了黄百韬兵团。
黄百韬一咬牙一跺脚,不等了,走!第 一○○军、第 二十五军 、第六十四军等3个军由第六十三军新安镇掩 护,开拔西撤。
就在这时,华野已经发动了攻击。
负责殿后的63军全军覆没。
黄百韬后悔啊!等待的两天时间,为什么不让工兵多搭建几座浮桥呢?
贾汪起义的主要负责人是何基沣、张克侠,此二人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自然不算是黄百韬的队友,这里不再多说。
3,猪队友3号——李弥。
令人无法理解的是,负责在运河西面大许家接应黄百韬兵团的李弥兵团,忽然退入徐州。
黄百韬低三下四求李弥“兄弟,看在党国面子上拉兄弟一把!就两天,我马上就完成渡河了!”李弥的回答让黄百韬绝望了“刘老总今天来三次电话相催了。
老兄,你多保重,我实在没有办法,我不能不执行上峰命令啊! ”4,猪队友4号——刘镇湘。
刘镇湘是刚上来的64军军长,当初黄百韬25师和黄国梁64师携手在胶东大扫荡时,他才是一个整编旅旅长,如今也当上军长了。
军事会议上,是撤到大许家是留下打一仗?
黄百韬征求各军长意见,刘镇湘跳起来说,就地死守!黄百韬本来犹豫,听了这句话决定打一下再走。
刘镇湘不走的理由有两条,一条是想为63军报仇,第二条就比较搞笑。
刘镇湘听说黄百韬给自己在大许家给自己安排的阵地是一座土山,是当年关羽投降曹操的地方,因此刘镇湘坚决不去大许家。
刘镇湘把黄百韬兵团十几万人留在了碾庄,华野第七、十、 十三纵队滚滚南 下,与 陇 海 线南面的第十一纵 队、江淮独立旅南北对进。
黄百韬和徐州中间的大许家曹八集,成了解放军的阵地。
自此,黄百韬被合围。
5,猪队友5号——邱清泉。
当初刘镇湘觉得不吉利的大许家,如今成了华野的指挥所,华野代司令兼代政委粟裕就在那里指挥对黄百韬的围歼。
杜聿明来了,老蒋认为,只有他才能指挥黄埔的骄兵悍将。
杜聿明命令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大许家,解救黄百韬。
三四天时间,国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只向前推进了几公里,距离碾庄的黄百韬,只有30多公里。
杜聿明绕过刘峙,直接命令邱清泉”即以 有 力之 一 部, 不顾 一 切 牺 牲, 钻 隙 迂 回,向 大 许 家 突 进 ,限在一日之内确实占领大 许 家, 以 解 黄 百韬 之 围, 违则军法从事。
“邱清泉怎会出死力救黄百韬?
他还害怕被华野围歼呢!邱清泉派邱维达的74军到潘塘奇袭,结果解放军正好收缩阵地,造成了被击溃的假象。
邱清泉赶紧汇报”徐东大捷!\"刘峙、顾祝同都嗨起来了。
何应钦兴奋地对老蒋说“应该派飞机给黄百韬送勋章”。
大量《中央日报》 《扫 荡 报》空投到了碾庄,报纸上整版都是黄百韬的半身像和蒋介石的嘉奖令。
黄百韬看到这些新闻报道,头上有一万只草泥马飞过,他终于意识到,援军是盼不到了。
正因为邱清泉浮夸的演技,黄百韬都断绝了冲出重围的念想。
当25军长陈士章问“我们突围吧?
”黄百韬回应“突围
黄百韬用配枪自尽,杨廷宴假装成火夫,给他草草掩埋后离开。
参考:
不吹不黑,黄百韬虽然不是老蒋的嫡系将领,但他在解放战争中展示出来军事素质绝对称得上是名将。
不过,虽然黄百韬在解放战争中有很出色的表现,被认为是除了国军五大主力之外的杂牌军中最耀眼的王牌将星,但他最后却被自己的一群猪队友给坑死了。
谁说只有国军五大主力才能打,黄百韬用事实让蒋介石心服口服。
黄百韬出生于1900年,早年在北洋军阀李纯和奉系军阀张宗昌手下做事,后来跟随张宗昌所部第六军军长徐源泉投降蒋介石,因此被任命为师长。
蒋介石的尿性想必大家也很清楚,重用老乡和嫡系而轻视和防范外来者,黄百韬这种连黄埔军校都没上过的人,根本就没入他的法眼。
所以,黄百韬在成为师长之后不久,就被蒋介石送到陆军大学第三期学习,算是变相接触了黄百韬的兵权。
黄百韬投降蒋介石的那一年是1928年,之后一直不受重,所以他只能潜心学习,刻苦钻研,特别是在军事理论方面,黄百韬花费了大量心血去学习,这对他未来的前程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国军将领战死沙场,黄百韬因此得到了机会,成为军委会中将高参。
后来,黄百韬因为写一篇军事论文并在国际刊物上获奖,何应钦很欣赏他,便推荐他担任了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的参谋长。
1941年,黄百韬因为深度参入皖南事变,所以蒋介石逐渐对他有些好感。
1944年,在顾祝同等人的推荐下,黄百韬被任命为第25军军长,这是他十几年来第一次成为级别如此之高的军事长官。
25军是个由东北军和川军组成的杂牌军,主要任务就是围剿新四军,它在皖南事变中就是主力部队。
25军的战斗力其实并不能算弱,但它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由于历任军长都普遍存在贪腐,让军纪变得是十分松弛,到黄百韬上任的时候,已经是外强中干,一击即溃了。
黄百韬上任之后,开始对25军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他整顿军纪,加强训练,调和官兵之间的关系,还时常亲自深入连队参与训练,并与士兵同吃同住。
再加上黄百韬本人清正廉洁,爱兵如子,所以他的威望急剧上升,很快就将25军拧成了一股绳。
经过黄百韬整肃之后的25军,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士兵射击搏斗能力强,尤其擅长近战和夜战,整体战斗力高于普通国军。
黄百韬自知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为了保住官位,所以他率领的25军在抗日战争末期十分卖命,总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有苦自己吃,有福别人享,因此逐渐赢得了蒋介石的信任。
解放战争爆发后,25军被改编为整编25师,黄百韬任师长。
谁也没想到,在抗日战争中没打出名堂的黄百韬,会在解放战争中成为国军杂牌将领中为数不多的名将。
25师在经历了抗日战争末期的“练兵”之后,黄百韬在解放战争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准,而他面对的人就是解放军名将粟裕。
二人之间一共发生了四次激战,演绎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大战,除了最后一战之外,黄百总体而言都是大胜。
在最初几场战斗中,粟裕七战七捷,更是以三万人消灭了李默庵五万多人,但唯独在黄百韬身上没有讨到太大的便宜,且黄百韬的失利主要归罪于友军不给力。
后来黄海涛跟着74师打顺风仗,参加了苏北一系列攻坚战,最终将苏中苏北收入囊中。
在孟良崮战役中,正当74师陷入重围之时,黄百韬不顾
眼看黄百韬就要救援成功了,但恰巧第三纵队的一个营经过,帮助第一纵队守住了阵地,黄百韬因此救援失败,74师最终被全歼。
在南麻战役和临朐战役中,黄百韬的表现十分不错,迫使解放军完全失去了战略意义十分重大的沂蒙山根据地,使华东野战军进入最黑暗的艰苦时期。
粟裕在这两次战役后作出总结,说在一对一攻坚战,遭遇战或者是防守战中,华东野战军不是25师的对手。
可见,粟裕也将黄百韬视为劲敌,足见黄百韬在那一时期的表现是十分优异的。
因为在这两次战役中的卓越表现,25师一跃成为国军杂牌军中的主力部队,受到蒋介石的重视,被派往胶东半岛进行胶东大扫荡。
当时国军有三大战略目标,就是占领延安,占领沂蒙山,以及占领胶东和烟台,而最后一个目标就是由黄百韬的25师独自负责。
占领延安的胡宗南我就不多做介绍了,那就是个笑话。
占领沂蒙山的战役中,25师也是出过大力的,黄百韬又担任了占领胶东和烟台的重任,可见蒋介石对他还是信任的。
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黄百韬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占领了胶东和烟台,切断了东北解放军和山东解放军的海上通道,还缴获了海量战利品。
黄百韬因此被蒋介石颁发光华宝鼎勋章,25师也正式成为除国军五大主力之外最厉害的国军部队,在整个华东战场的战绩,也仅次于国军主力第5军和第18军。
25师虽然威名远播,但毕竟不是嫡系部队,所以蒋介石使用黄百韬的原则就是,哪里有窟窿就把25师往哪儿调,黄百韬自此开始担任救火英雄的角色。
黄百韬先是被调往大别山战场,他跟刘伯承部多次交手,表现不俗;
后来,黄百韬又被调到苏北战场,重创了韦国清率领的苏北兵团,也堪称是经典战役。
但黄百韬人生最巅峰之战还是豫东战役,正当国军在战斗中即将崩溃之时,黄百韬带着25师突然出现,这让粟裕极度紧张,再加上粟裕没有防备,黄百韬的攻势又很强,所以粟裕被迫撤围,被围困的国军因此得救。
在豫东战役中,国军总体上是失败的,但黄百韬是为数不多取得胜绩的国军将领,因此在战后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蒋介石算是对黄百韬的表现心服口服了,所以破格提拔黄百韬为中将司令官,并让他组建第七兵团。
包含原25师改编的25军,另外还有余汉谋系统的广东军63军和64军,25军由黄百韬兼任军长,63军军长改为独臂将军陈士章,64军军长则由刘镇湘接任。
然而,第七兵团自组建那一刻起,就注定了黄百韬的灭亡,因为他身边有太多猪队友。
25军就不说了,这是一只在跟解放军交战中战绩彪炳的队伍,实力比较强。
但是63军和64军可就不那么可靠了,它们是由装备很弱的杂牌军组成的,蒋介石的主力部队不愿意要,所以被他甩给了黄百韬。
63军军长陈士章是抗日名将,以英勇而出名,曾跟鬼子拼刺刀断掉一只手臂,虽然他本人是不怕死的,但是从没有跟解放军交过战,只是一昧盲目自大。
64军军长刘镇湘也是一样,他在抗日战争中表现不错,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也算是可圈可点,黄百韬对他印象很好。
但刘镇湘有个致命弱点,那就是自大轻敌,正如他的口头禅所说,“我连日本鬼子都不怕,害怕几个土八路?
”因为陈士章和刘镇湘的狂妄自大,骄傲轻敌,为第七兵团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但这两人还不是黄百韬唯二的猪队友,他的猪队友还有很多,而第一号猪队友是国民政府的国防部。
1948年济南战役获胜之后,国防部未能预料到华东野战军的损失其实并不大,还以为华东野战军需要长期休整才有能力进攻徐州,结果大意轻敌了,给华东野战军钻了空子。
但黄百韬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多次提出要率领第七兵团到剿匪司令部所在地徐州跟主力部队报团取暖,在避免被华东野战军全歼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徐州的防御能力,但遭到蒋介石的拒绝。
结果仅仅在两天时间内,华东野战军就做好了对第七兵团的军事部署,黄百韬果然被国防部给坑了。
好在顾祝同在国防部还有些话语权,在他的斡旋下,黄百韬才有了撤退的机会,避免了被华东野战军团团包围的厄运。
但就在黄百韬撤退途中,第二号猪队友出现了,他就是黄百韬的直接上级徐州剿匪总司令刘峙。
黄百韬奉命撤退,刘峙却私自要求黄百韬保护驻守海州的第44军和四九金水区第九绥靖区机关,黄百韬不得不停止撤退,在一处运河边逗留了两天时间。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第七兵团被华东野战军追上了。
形势万分危急,黄百韬决定带着新加入第七兵团的主力部队100军,以及25军和64军撤退,让陈士章的63军负责断后。
但猪队友三号陈士章显然太小看华东野战军了,结果63军几乎被全歼,陈士章率领少数人回到黄百韬身边。
其实在黄百韬准备渡河撤退之前,曾联系了运河对面的猪队友四号李弥兵团,李弥答应接应黄百韬兵团,但不久后突然开始往徐州方向撤退。
得知消息后,黄百韬赶忙给李弥打电话,恳求李弥推迟两天再撤退到徐州,态度可以甚至用低三下四来形容。
但李弥说的话却让黄百韬感到绝望,他说刘长官已经下了死令要他回徐州了,哥们你自己多保重!很显然,黄百韬已经被忙于自保的刘峙和李弥给放弃了。
在这种情况下,黄百韬急忙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是战还是撤退到大许家,就此征求各军长意见。
64军军长刘镇湘是黄百韬一手提拔起来的,他觉得是时候报答了,所以拍着桌子说,有什么好犹豫的,就地死守!黄百韬一向佩服刘镇湘的胆量,听他这么说,底气也足了些,所以表示同意。
但刘镇湘之所以选择不走,原因有二,一是为自己的好哥们63军军长陈士章报仇,二是因为他听说黄百韬原本给他安排在大许家的阵地,是当年关羽投降曹操的地方,他觉得那个地方不吉利,所以不愿意去,便决定留下来死守。
但是,猪队友五号刘镇湘空有胆量,却无谋略,他将第七兵团十几万人放在碾庄,结果华东野战军四个纵队分南北两面对其进行夹击,整个兵团被团团包围。
华东野战军在包围第七兵团之后,粟裕将指挥所设在了刘镇湘不愿去的大许家,指挥对老对手黄百韬的作战。
刘镇湘认为不吉利的地方,最后成为了解放军的福地,历史就是如此有趣。
为了解救第七兵团,蒋介石让杜聿明出面协调救援事宜。
为什么让杜聿明出面,因为一众黄埔系将领根本就看不起杂牌将领黄百韬,蒋介石担心刘峙等人不肯救援,所以让威望甚高的杜聿明去约束他们。
杜聿明下令刘峙,让邱清泉和李弥这两个兵团去攻打大许家,但他们出工不出力,三四天时间也只推进了几公里,距离第七兵团驻地碾庄更是有三十多公里之远。
杜聿明着急了,他将刘峙丢在一边,直接打电话给邱清泉,要他不惜一切代价绕到敌军身后,然后跟李弥兵团对大许家进行合围,达到解救第七兵团的目的。
邱清泉害怕被华东野战军全歼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不计代价救援黄百韬呢?
邱清泉派遣74军试探性进攻,结果刚好遇到华东野战军某部在执行战略收缩阵地任务,这实际上是粟裕刻意安排的,为的就是迷惑邱清泉。
邱清泉一看解放军开始后撤,立马上报了这个消息,说徐东大捷,华东野战军溃败!国防部一片欢呼声,在褒奖邱清泉的同时,顾祝同也建议国防部立马给拼死守卫的黄百韬颁发勋章。
到这个时候,国军高层都觉得黄百韬突围在望,只有黄百韬自己心里清楚,猪队友五号邱清泉给他挖了一个大坑,再也没有人去救援他了。
但邱清泉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他只想保存实力,至于说非黄埔系杂牌部队第七兵团的死活,他才不关系呢。
黄百韬完全放弃了突围的念想,但陈世章还在建议他继续突围,黄百韬不愧是名将,在面对被全歼的时候依然镇定,说哪怕是战死沙场,也要让那些黄埔系将领看看谁才是“党国”精英!碾庄战役结束后,黄百韬带着25军副军长无法突出重围,于是在其“总统府”出入证的背后写下了“黄百韬精忠报国”几个字之后拔枪自杀,死时年仅四十八岁。
而黄百韬的那些猪队友们,很多人都活了很久,而且还活得比较滋润。
黄百韬死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也只是聊表慰藉罢了。
老实讲,蒋介石应该为黄百韬的死难过,因为国军缺少的就是黄百韬这种能征善战且有决心马革裹尸还的将领,但蒋介石却无法做到将其救出来。
更加现实的是,那些坑害过黄百韬的猪队友们,因为各自的后台硬,事后并没有受到严厉处罚,毕竟战死的只是个杂牌军将领,能掀起多大的浪呢?
参考:
《特赦1959》用很大的篇幅刻画了王耀武回顾济南战役,他认为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嫡系兵力不足:“手里只有7、8万拼凑的部队,没有30万生力军这仗没法打”。
能有30万大军他是夸张了,不过若非因为他“猪一样队友”的刘峙,我军济南战役的胜利,恐怕不会来得这么快这么轻松。
抗战时期的1944年2月,第74军军长王耀武被提拔为第24集团军总司令,下辖施中诚第74军、韩浚第73军和李天霞第100军,也是后来第四方面军的主力。
因此这三个美械中央军那得算是王耀武的嫡系和基本部队,抗日战争胜利后分别改称整编第74师、整编第73师和整编第83师。
然而这三个整编师在解放战争初期,却只有整73师交给王耀武指挥带到了济南,并且都不同程度遭到过华野的打击:整73师在莱芜战役被歼,韩浚被俘,整74师在孟良崮战役被歼,张灵甫阵亡,整83师先后被吃掉三个团,算是损失最小的一个,李天霞被撤职查办。
前两个整编师被歼后分别重建,即新的曹振铎整73师和邱维达整74师,整83师则由王耀武的老部下周志道接手,虽然大部分是重建部队,但仍然是以逃回去和留守未参战的原部队构成,战斗力还是要超过杂牌军。
另外各级官佐也比较服从王耀武指挥,能够形成一定战力。
1948年8月末,王耀武发觉华野主力正从豫东北上,情知目标必然是济南,迭电南京要求将整74和整83两师火速拨归于他,能够指挥以三个整编师(军)老部队为核心的济南守军负隅顽抗。
微操大师表示部分同意,8月27日电令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将整83师空运济南,并“限二周内运到”。
刘峙被派往徐州坐镇,早就被国军内部形容为“派一头猪给南京守大门”,而南京的电令再次被此公想当然的加以抵制。
他认为徐州方面能打的部队不多(黄维还没来),再调走整83师实在心里没底,就以先运弹药和器材为借口,拖拖拉拉变相抗命,到华野发起济南外围战役的9月16日前后,20天时间他只运过去一个整编第19旅。
王耀武知道要被这个猪队友坑了,无奈之下9月15日亲自飞往南京求援,终于拿到了再调动整74师的手令,刘峙更不情愿,三天后慢慢吞吞开始空运,结果只运到七个连不足1000人时,济南机场即被我军炮火封锁,刘峙就坡下驴停止空援,王耀武最终只得到一个整编旅和七个步兵连,尚不到计划中的六分之一。
济南守军虽然号称有14个整编旅(师)11万人,其实去掉地方保安部队只有9个整编旅的正规军,再去掉杂牌军吴化文的整编第84师,王耀武能够掌握的正规军其实不足6个整编旅40000余人。
因此吴化文一起义,济南防御体系就土崩瓦解了,几个方向守不过来。
而如果刘峙能把两个整编师提前迅速运达,王耀武手握基本部队三师9旅,济南战役必将艰苦许多,因为华野攻城兵团也不过14万人,其它18万主力在南线要准备阻援,兵力上并不占多少优势。
事实上,在核心守备区的大楼里,抵抗最为疯狂的就是整74师的七个连,关于这一点,《特赦1959》剧中也有交代。
华东野战军在攻克济南之前,根本不可能有南下出击徐州和两淮的可能,不知道刘峙担心的所谓兵力空虚是什么样的判断,归根到底,就是个猪一样的队友,而被坑到功德林的王耀武,估计每每想起来都会咬牙切齿。
参考: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先是派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领兵平叛。
但由于封常清久在西域,不了解中原情况。
加之叛军都是历经百战的老兵,而他率领的唐军,大多是没受训练的新兵。
所以平叛的第一战,封常清惨败。
伤亡惨重不说,还丢了东都洛阳。
事后,玄宗大怒。
将封常清免职,由节度使一撸到底,撸成了白丁。
然后,玄宗又让安西都护副使高仙芝领五万新兵出征。
并让已是白丁的封常清到高仙芝军中效力,戴罪立功。
高仙芝到了前线后,找到老搭档。
封对高讲,叛军士气正盛,而中央军久不经战阵,要是硬碰硬,肯定打不过。
于是高仙芝便采纳封常清建议,暂不与叛军决战。
而是先死守潼关,待与西北精锐唐军会和后,再另寻时机,出关与叛军决战。
实事求是的讲。
唐朝精兵不在,封、高二人此时闭关死守,等待西北援军到达后,再反攻的决定,可以说是当时最明智的选择。
然而,对于这一决策,玄宗却无法接受。
因为作为唐朝东都的洛阳,自建国以来,就没有失陷过。
现在他做皇帝,给弄丢了,他脸上无光。
无颜见祖宗,一世英名尽毁。
于是,他便像个老糊涂似的,一连多次给高仙芝下旨。
强令高仙芝出战。
高仙芝自知以现有兵力,是绝对不可能击败安禄山的。
因此也豁出去了,据理力争。
结果就是这一争,使得他受到怀疑,被唐玄宗派人斩杀在了潼关前线。
顺带着,连封常清也被杀害。
在玄宗看来,既然安禄山能谋反,那高仙芝和封常清也可能谋反。
不听我命令的人,留着都是祸害。
封、高二人被杀后,安禄山笑趴了。
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不多见,而玄宗居然还来了个“一箭双雕”。
看来玄宗是真的老了。
摊上这么一个蠢货,自己必然能造反成功。
高兴之余,安禄山干脆就建国了,在洛阳登基为帝,建立大燕政权。
听说安禄山称帝,玄宗那张老脸挂不住了。
他在朝廷上发飙,表示自己要亲征,要亲自宰了安禄山。
但大家心里明白,玄宗这是在闹脾气。
他一个七旬老人,怎么可能亲征呢?
所以满朝文武便把目光投向了当时在长安闲居的哥舒翰身上,认为此时只有哥舒翰能顶到前线。
听说皇帝有可能要征召自己,哥舒翰当时就泪流满面,感觉这就是个送死的差事。
毕竟封常清、高仙芝刚被玄宗弄死。
自己去到前线,如果战败,自己肯定也是死。
于是,哥舒翰就以自己腿脚不好为借口,百般推辞,希望玄宗别让自己出征。
玄宗听说哥舒翰不愿意去,心生不满,难道还真的让寡人亲征吗?
然后,他就派平日里跟哥舒翰关系还不错的杨国忠去劝。
哥舒翰经不住杨国忠的嘴炮轰炸,最后他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但是出山之前,哥舒翰提了条件,就是前线的事情,由他说了算,朝廷不能干预。
然后他又提了些别的要求。
玄宗为了骗哥舒翰尽快出征,当时就全部答应了。
几天后,哥舒翰拖着一副半身不遂的身体和从河西、陇右调回的八万精锐唐军,就赶到了潼关,与叛军展开对峙。
当时,潼关有高仙芝留下的十万新兵,再加上哥叔翰带来的八万精锐部队,总兵力约二十万左右。
要略高于安禄山的十五万叛军。
安禄山和哥舒翰,算是老对手了,知道哥舒翰不好对付。
为了摸底,他就派儿子安庆绪试探性的对潼关发动了一次进攻。
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哥舒翰指挥得当,所以这一战,唐军轻松取胜。
其后五个月,唐军与叛军隔潼关对峙。
虽说哥舒翰未能前进一步,但叛军主力被牵制在了潼关,这也使得其它战线的唐军,如郭子仪部、李光弼部、颜真卿部能趁机在叛军后方捣乱。
差一点就掏了安禄山的老巢。
然而就在各线唐军即将转入反攻时,玄宗坐不住了。
玄宗觉得,唐军兵力比叛军多呀,应该主动出击呀。
这都拖了半年了,再这么耗着,朝野非议不断,自己怕是就该退位了。
并且长时间的对峙,也让玄宗开始怀疑起了哥舒翰,认为哥舒翰也有造反的可能性。
毕竟哥舒翰掌握着二十万大军(对峙期间哥舒翰吞并了杨国忠约一万人的部队,导致他与杨国忠的破裂关系。
杨不断在玄宗身边说他坏话),他要是造反,玄宗直接就可以嗝屁了。
于是,玄宗就一连多次催促,逼哥舒翰出关与安禄山决战。
哥舒翰觉得不是时候,就据理力争,这一幕很像之前高仙芝劝唐玄宗。
玄宗很生气,就让杨国忠带着圣旨去潼关找哥舒翰摊牌。
哥舒翰一看,好家伙,再不出战,怕是人头难保了。
于是,哥舒翰就在一种绝望的心态影响下,带着二十万大军杀出了潼关。
此一役,哥舒翰惨败。
他原本想回潼关,因为当时河西第二波援军正在赶来的路上,他只要平安回去了,并且玄宗不杀他,他还能在潼关继续跟安禄山死磕。
岂不料,他的副将火拔归仁临阵倒戈,将他绑架,当作投名状,送给了安禄山。
(后来被安禄山弄死)后来,火拔归仁又带着叛军攻打潼关。
潼关无人把守,瞬间被攻克。
这样一来,大势已去矣。
叛军的势头也达到了巅峰。
玄宗见机不妙,瞒着文武大臣,连夜带着杨贵妃和杨国忠,向剑南道逃亡。
其它文武大臣见皇帝跑了,也纷纷出逃。
长安沦为空城,被叛军轻松占领。
听说长安丢了,正在河北抄安禄山老巢的唐军纷纷撤退。
由于惨败是玄宗瞎指挥导致的。
再加上他又不战而放弃了长安,人心尽失。
所以从长安出逃后没多久,禁军便发动兵变,杀了杨国忠及杨家人。
并威逼玄宗赐死了杨贵妃。
这一事件便是“马嵬兵变”。
杨氏一门被杀光光后,士兵的愤怒心情暂时平息。
玄宗收拢人心,继续逃亡剑南。
太子李亨觉得父皇大势已去,没戏了。
于是他便与玄宗分道扬镳,北上到灵武,收拾关陇唐军,反击长安。
之后几个月,李亨遥尊玄宗为太上皇,自己则登基继位,他就是唐肃宗。
登基后,肃宗迅速获取政治威望。
靠着这种威望,他在回纥借到了数万回纥骑兵。
再加上各地收缩的唐军,肃宗在积蓄了十几万精兵后,遂即就对长安发动了反击。
这一战,没什么悬念。
唐军和回纥军几乎是轻松收复长安。
不久后,安禄山也被儿子安庆绪杀死。
由于安禄山死了,叛军的第二号人物史思明觉得跟着安庆绪混,没前途。
于是他也带着八万叛军归降了唐朝。
可以说,自肃宗登基,自立门户后,形势突然就逆转了,一改玄宗时期的颓势。
叛乱眼瞅着就要被剿灭。
然而,估计是一切都太顺利了,让肃宗产生了飘飘然心态。
以致后来他干的坑人事,那是一点也不比玄宗少。
史思明投降后,安庆绪孤军作战。
他很快就被唐军围困在了邺城。
当时肃宗从各地调来了十个节度使,二十几万大军,并任命后来的唐代宗李俶和郭子仪分别担任唐军的大元帅和副元帅,组织唐军围攻叛军。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安庆绪是死定了。
但正如前面所说,肃宗心态上的不端正,导致他在这时候,决定作死挖坑了。
当时他挖的第一个坑是唐军准备对安庆绪发动致命一击时,从前线调回了李俶。
肃宗认为儿子长时间跟节度使们搞在一起,难免会像自己当初那样起异心,在节度使的拥立下称帝,遥尊自己为太上皇。
李俶回京后,肃宗对郭子仪这个天下兵马副元帅也不放心,他怕郭子仪功高盖主,怕大伙只认郭子仪,怕郭子仪学安禄山造反。
于是他在撤了李俶的大元帅职务后,也撤了郭子仪的副元帅职务。
郭子仪被撤职后,有人就劝肃宗,前线没有总指挥统一调度,不行的呀,节度使是从各地调来的,相互不熟,最后的决战,可能会打成一坨浆糊。
结果肃宗却说,叛军灭亡是指日可待,要什么总指挥?
派个监军就行了。
于是一个叫鱼朝恩的太监就被派到了前线。
鱼朝恩这
他不懂打仗也就算了,关键是,他还喜欢下命令。
唐军与安庆绪决战的前一刻,史思明突然到了战场外围。
李光弼认为情况不对,就建议鱼公公,派一支部队监视史思明。
鱼公公表示,史思明就是秋后蚂蚱,收拾了安庆绪,下一个就收拾他。
现在不用管。
结果,战争进程偏偏就被史思明左右了。
决战开始后,史思明突然复叛,指挥八万大军杀向唐军,而唐军由于没有统一指挥,都以为杀向自己的叛军是自己人。
于是二十几唐军,就这么被史思明在光天化日之下偷袭了,被打得是稀里哗啦。
事后,除了李光弼和一个叫王思礼的军队安全退出战场外,其他八个节度使的部队,都被史思明杀得七零八落。
而史思明则趁乱杀掉了安庆绪,自立为帝。
并在吞并安庆绪部队后,立即追杀唐军,又几次打得唐军丢盔弃甲,轻松占领黄河以北地区。
消息传到长安后,肃宗大惊。
打了一年,一夜又回到了解放前。
为了推卸责任,肃宗与鱼朝恩商量后,把战败黑锅全甩在了曾经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的郭子仪头上。
郭子仪表示很冤枉,但没办法,肃宗不可能背锅,鱼公公也不可能背锅。
为了避嫌,郭子仪只好辞职,回老家闭门不出。
坑惨郭子仪后,肃宗为了收拾人心,便提拔李光弼,封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让他坐镇洛阳,总揽前线战事。
事情到这里,你以为完了吗?
没有,因为肃宗坑完郭子仪后,又决定继续坑李光弼。
封完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后,肃宗担心李光弼阵前倒戈。
于是,他就调走了李光弼的军队,只给李光弼留了五百亲军。
李光弼说我没兵怎么守洛阳?
肃宗说,你本事大,在洛阳现招新兵训练就好了。
碰上这样的皇帝,李光弼心里也是苦。
后来李光弼还在练兵期间,史思明的大军就杀到了洛阳城下。
洛阳周围的节度使嫉妒李光弼受重用,都不服他的指挥。
李光弼手上没兵可用,诸位节度使也不听他指挥。
把他气的要死。
一怒之下,他干脆就下令放弃了洛阳,让各节度使部队各自为战,分开袭扰叛军。
等叛军被唐军打疲惫后,再聚拢起来,发动反击。
应该说,李光弼的这一招是有效果的。
因为叛军占了洛阳后,确实被搞得很烦,几次都想放弃洛阳,撤回河北。
然而就在此时,肃宗又开始作死了。
他就像当初的玄宗一样,认为李光弼在洛阳与叛军长期对峙,长期不收复,肯定是打算搞什么小动作。
比如跟史思明暗通款曲。
为了催促李光弼,肃宗调了一个叫仆固怀恩的将领领着回纥骑兵去增援李光弼,同时让鱼朝恩去监军,强令李光弼反攻洛阳。
李光弼接到圣旨后,哭笑不得,自己就是个光杆司令,节度使都不听他的,他也指挥不动唐军,自己哪有能力强攻洛阳?
但皇帝命令,他又不能不听。
于是,他就找到仆固怀恩和鱼朝恩,想在洛阳郊外依山列阵,利用地形优势跟叛军对耗。
可仆固怀恩不认为唐军会输,他认为自己叫来的回纥军骁勇善战,根本不怵叛军。
只要一开战,叛军必败。
一个要依山列阵,一个要打野战,唐军两个统帅的意见不统一。
鱼朝恩有了前次惨败教训,死活不敢拍板。
这仗还怎么打?
所以结果就是三人还在争执时,叛军就打过来了,打得唐军措手不及。
事后,肃宗又得找背锅侠。
由于李光弼只是光杆司令,让他背锅的意义不大。
所以肃宗就让握有兵权的仆固怀恩背了锅。
仆固怀恩变成了第二个郭子仪。
反攻洛阳惨败后,唐军元气大伤,无力再收复洛阳。
于是李光弼就跟叛军在洛阳对耗。
就这样耗啊耗,安史之乱进入了第六年。
随着史思明被儿子史朝义干掉,安史之乱也进入了尾声。
听说史思明挂了,肃宗很高兴,他给李光弼下旨,反攻!不过唐军还没有完成集结,江南就叛乱了。
不得已之下,肃宗只得先让李光弼去江南平叛。
于是,安史之乱就又拖了一年。
一年后,玄宗先病死。
玄宗死后不久,肃宗也病死。
赋闲了多年的李椒继位,唐朝进入唐代宗时代。
肃宗临死前,曾复用郭子仪。
郭子仪一度官复原职。
然后郭子仪官复原职后不久,代宗听信鱼朝恩等人谗言,又把郭子仪一撸到底。
此后多年,郭子仪几起几落,每每代宗要重用郭子仪时,鱼朝恩、程元振等宦官就要出面诋毁郭子仪,裹挟代宗收回成命。
当时被宦官坑的,还有李光弼。
在程元振的陷害下,李光弼最后是含恨而死。
两大王牌都不用,代宗还能指望谁平叛呢?
代宗看了一下,没人了,于是被肃宗撸了职务的仆固怀恩就被启用了。
仆固怀恩被起用后,一通嘴炮,说服了自己女婿,回纥的牟羽可汗。
然后,回纥大军入关,配合唐军围剿叛军。
安史之乱的最后一年,代宗让儿子李适任大元帅(李适就是唐德宗),仆固怀恩为副元帅。
筹划全局,剿灭叛军。
这架势,就跟当初唐代宗为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打安庆绪,是一个模版刻出来的。
不过,这次没有肃宗拖后腿了,所以唐军的反攻进展顺利,短短几个月,就把史朝义给打的自杀身亡了。
这里,我们不难想象,要是当初唐玄宗不瞎指挥,要是唐肃宗不瞎指挥,安史之乱至于打七年之久吗?
大概率,不可能的。
其实,哥舒翰在潼关和安禄山对峙时,如果玄宗不让哥舒翰出战。
十节度使围剿安庆绪于邺城时,如果肃宗继续让代宗和郭子仪负责总指挥。
李光弼收复洛阳时,唐肃宗别让仆固怀恩去洛阳,而是让仆固怀恩率领回纥兵去袭扰叛军后方。
都能提前把叛军打趴。
但玄宗、肃宗这对父子,就是坑啊。
在他们眼里,叛军和唐军,都是一丘之貉,他们父子被叛军搞得看谁都不顺眼,对唐军也不信任。
所以,本来两三年就能搞定的事,硬是打了七年之久。
打得举国经济奔溃,老百姓妻离子散,社会百业凋敝。
唐王朝一蹶不振。
值得一提的是。
李光弼死后,宦官们把矛头又对准了仆固怀恩。
说他造反。
仆固怀恩不想坐以待毙,就真造反了。
然后他被郭子仪击败,沦为流亡者。
想当年,为了镇压安史之乱,仆固怀恩一家死难者多达46人,可谓满门忠烈。
结果仆固怀恩也只是落个含恨而死的下场。
参考:
被折腾死的基尔波诺斯——宿将1941年6月22日,元首大手一挥,德棍一窝蜂的猛抽毛熊,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执行。
可怜毛熊被这记闷棍打的蒙头转向,几乎呈现出全面崩溃的态势。
但说实话毛熊也不是没有亮点,基辅军区的西南方面军就还算不错。
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是个沙场宿将,对战争的警惕性极其敏锐,当侦察到德军开始撤去边界上的障碍物时他就已经判断出战争不可避免。
所以准备相对充分的西南方面军防守很坚固,且战且退的情况下,德军初期在乌克兰进展缓慢。
只是他自己猛没个卵用,北边的巴甫洛夫和南边的秋涅科夫全都打崩了,到7月中旬德军进逼聂伯河沿线,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开始向南转向。
很明显德军是准备拿古不帅和克莱斯特再来一次钳形攻势。
被折腾死的基尔波诺斯——进退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基辅的丢失只是时间问题,于是最高统帅部下达了放弃基辅,西南方面军向南撤退的命令。
只是有一
被折腾死的基尔波诺斯——不动之后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古不帅跟没事人一样带着部队向南溜达,顺手还调戏了一下叶廖缅科。
我们的叶廖缅科同志则在布良斯克一动没动,目送古不帅渐行渐远。
这边的基尔波诺斯被这个操作彻底弄懵逼了,赶紧于9月10号给统帅部拍电报请求撤退。
第二天大胡子就回了电报,小基啊!这种情况你得进攻啊!冲锋吧!骚年!小基同志表示我冲你妹子啊!这不是让老子主动往包围圈里钻吗?
然而在参考了西伯利亚古拉格大酒店的居住环境后,这哥们还是主动进攻了。
他这边开始进攻,那边叶廖缅科依然不动如山,古德里安很轻松的越过了防线开始最拿手的狂飙突进。
9月15日,古德里安与克莱斯特会师,西南方面军大部分落进包围圈。
到了9月17日,统帅部第二封电报送到基尔波诺斯手里“兄弟!你们还是撤吧!”被折腾死的基尔波诺斯——坑爹拿到电报的基尔波诺斯哭了,大佬们啊!你们到底要闹哪样?
老子要撤退的时候你们让进攻,老子刚进攻你们又要撤退!还有那比千年老王八还稳的叶廖缅科,你娃子敢露个头给老子看看不?
酱油不是这种打法吧?
擦干眼泪的基尔波诺斯开始撤退,哦不!现在该是突围了。
一路艰辛的撤出基辅后,基尔波诺斯撞见了德棍的第三装甲师,一番苦战后基尔波诺斯心满意足的受伤自杀,他的参谋长和政委全部战死,群龙无首的西南方面军彻底崩溃。
9月25日基辅战役结束,毛熊死伤近16.36万人,被俘45.27万人,曾经无比顽强的西南方面军主力几乎不复存在。
可怜的基尔波诺斯就这么被大胡子加叶廖缅科两个猪队友联手坑死,关于这段惨痛的经历,叶廖缅科的回忆录认为“布良斯克方面军很好地完成了防御任务”......兄台!?
你的任务是进攻的吧?
?
参考:
我说一个,当然没有被坑死,但是确实被“坑”得够呛。
抗日战争时期关家垴战役,刘伯承元帅被决死一纵队“坑”的够呛,不但一二九师损失2000多人,绝大多数是老兵,还连累刘帅之后几十年时间因为关家垴战役这件事情被彭帅批。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让我慢慢将来。
现在谈关家垴战斗,大家都谈日军战斗力如何如何,对于关家垴战役具体是怎么回事都不怎么爱谈。
首先我们来看当时的战场态势。
关家垴位于山西武乡崇山峻岭之间,沟壑纵横,是当时太行根据地的腹心地区。
关家垴本身在群山环绕中的一个高高的山岗,山顶是几百平米平地,北面是断崖峭壁,东西两侧坡度非常陡,唯一平缓的是南坡;
可是南坡对面是一个比关家垴更高的山岗,柳树垴。
从军事角度讲,守方控制了柳树垴,就能和关家垴互为犄角,可以用火力封锁唯一平缓的南坡;
而要是攻方控制了柳树垴,那么就可以借助柳树垴比关家垴更高的地势居高临下对关家垴守军进行火力压制,帮助进攻方更顺利的从南坡突进。
所以柳树垴在军事上是一个攻守双方都必须拿下的要点。
八路军方面,拿下柳树垴的任务是交给决死一纵队38团,柳树垴虽然地势也很险要,但是相比关家垴还是要好攻破一些,38团用了一昼夜的时间终于拿下了柳树垴;
至此,关家垴战斗八路军取得了重大进展。
然而让八路军方面没有想到的是,冈崎支队利用决死一纵队38团和25团交接的空挡,派出一中队日军乘着决死一纵队疏忽,轻易又夺回了柳树垴。
而且还利用八路军短暂的混乱,把三门山炮运到了柳树垴,在整个关家垴战斗期间,三门山炮一共打出了246发炮弹,成功压制住了八路军的火力,给予八路军进攻部队造成重大伤亡。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单兵素质本来就有差距的情况下,唯一进攻路线南坡对面的高地还被日军占领,等于是我八路军战士在进攻关家垴的同时,还要担心从背后柳树垴发射的炮弹和机枪子弹。
如果柳树垴当时没有丢,那么关家垴战斗绝对不会给八路军带来历史上那么大的伤亡。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决死一纵队的不成熟把刘帅和一二九师坑惨了。
不过这里我也要为决死一纵队说两句,决死一纵队其实是一支新组建的抗日武装,成员主要是学生、工人和小部分农民,他们主要是经验不足,能力有所欠缺,但绝不是主观故意丢掉柳树垴的。
而且在整个八年抗战过程中,决死纵队后来也出了不少抗日英雄。
参考:
黄百韬是中国战争史上,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最悲情的一位将军了,戎马一生,为了“党国”,为了蒋介石而呕心沥血,最后却因为猪队友的不作为,而落下个惨死战场的下场,一代名将这样陨落,属实悲情。
黄百韬的人生经历复杂曲折,他是地道的广东人,却出生在天津,毕业于河北工业专科学校。
因为不是黄埔出身,所以仕途上充满的坎坷。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国民党军中没有可倚仗的靠山,因此战则争先,退则谨慎,无论发生什么大事,都是小心翼翼,忍气吞声。
内战爆发后,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被华野全歼于孟良崮,黄百韬拼死救援却没落下一个好名声,蒋介石痛骂他解围不力,他独自承担了这一切。
让指挥作战的汤恩伯,顾祝同保全了面子。
接下来的豫东战役,更令黄百韬胆战心惊。
当时,他为解救区寿年兵团的整编七十二师而深陷重围,要不是各路援兵迅速抵达,他很有可能就和区寿年一起作了俘虏。
但令其意外的是,从战场上侥幸逃脱的他竟意外迎来的人生的至高点。
为了掩盖豫东战役国民党军战败带来的影响,蒋介石大肆宣传黄百韬的“豫东大捷”,更是为其亲自颁发青天白日勋章,在顾祝同的举荐下,黄百韬一跃成了第七兵团司令官。
如此举动,让本就夹着尾巴做人的黄百韬受宠若惊,他说:“国家厚我,领袖厚我,有死而已。
”然而,在上任第七兵团司令官之后,他才明白这个所谓的第七兵团不过是一群杂牌组成的部队,至此,他在明白自己不过是一个杂牌司令官。
第七兵团下辖的五个军力,只有二十五军算是老部队。
其余的全是散兵游勇临时组建的部队,其中六十三、六十四军最为特别,他们本是粤系部队,多数人都操着一口流利的广东话,对于鲁南和苏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他们实在是不习惯。
于是,在黄百韬在他50岁生日那天,特意
黄百韬心里比谁都清楚,在国民党的军政要员眼里,他不过是一个杂牌军团的司令团,非黄埔出身的他永远都进入不了主流。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入流的兵团司令却成为了在淮海战役中作战最勇猛的兵团,为他的青天白日章,为蒋委员长流干了最后一滴血,并留下了含恨而终的遗言:我黄某受总统知遇之隆,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决不辜负总统期望。
我临难是不可避免的,请记下来,一定要转到,国民党人是无法夺得最后的胜利的,人家对上级的指示奉行到底,我们则阳奉阴违。
那么黄百韬口中的阳奉阴违是那些人,这些猪队友又是怎样救援的?
黄百韬为何会含恨而终,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
蒋介石的一个电话,改变了黄百韬的命运1948年9月在粟裕的提议下,毛泽东和粟裕精心策划下,华东野战军的奋勇杀敌下,淮海战役很快演变为战略性的大决战,双方围绕徐州调兵遣将。
战斗一触即发!而作为徐州第一道门户的第七兵团军事主官黄百韬正在徐州至新安镇的火车上唉声叹气,他的第七兵团马上就要被包围了,可是国防部,蒋介石却朝令夕改,直到此刻才批准他两队伍撤回至徐州四周的计划。
他对同行的二十五军军长陈士章说:“我的计划现在才被批准,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十七天后,刚过半百的黄百韬在极度怨恨和惶恐中死于混乱的战场上,这是自内战爆发以来,是国民党军中第一位尸横旷野的高级将领。
火车发出隆隆的汽笛声,黄百韬望着外面枯萎的庄稼地,试
危险正一步步向他走来。
此刻,他一生效忠的“蒋委员长”给他下达了第一条坑人的命令。
华东野战军全线解放济南以后,国共双方在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接壤的地区,兵戎相见。
北面的华东野战军可随时挥师南下,而黄百韬的第七兵团的首要任务就是阻止华野南下,以保证徐州侧方的安全。
从这个角度分析,第七兵团所在的位置是真正战场的最前沿,而且面对的是华野的重兵集团。
自十月以来,黄百韬几乎每天都能收到粟裕频繁调动部队的情报,来来回回调动的纵队番号就有十几个,他没有任何办法去阻止即将爆发的大战,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自己的第七兵团撤回至徐州四周,十月下旬,黄百韬向刘峙阐明了自己的判断:粟裕部主力将配合苏北的三个纵队夹击第七兵团,刘伯承的晋冀鲁豫大军也会想法牵制徐州“剿总”各兵团,目的是我部得不到任何增援,待我第七兵团被全歼后,再集中优势兵力予以各个歼灭。
敌人的作战意
唯一行得通的办法就是“将各兵团集结于徐州四周”,各兵团互相衔接,首尾兼顾,趁着敌军尚未完全形成合围之前,逐一击破。
黄百韬意味深长地向刘峙说到:不是他畏战,而且只有这样才能长久。
刘峙照此给蒋介石去电,可是直到11月17日蒋介石才复电:黄百韬所部撤回徐州!第七兵团有12万人马,再加上坦克,汽车,大炮等物资,想要短时间内撤退是不可能的。
最令黄百韬担心的是,这个时候撤回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黄百韬急匆匆的回来距离徐州120公里的新安镇,着急忙慌的指挥部队撤退,企
蒋介石在电话里命令黄百韬部原地待命,等待海州方向的44军归建后再一同撤退!!!也就是说,黄百韬早在新安镇再耽误两天时间,而也恰恰是因为这两天的时间,让粟裕抓住了战机,果断下令提前两天发起淮海战役。
四十四军的缓慢行军速度加速黄百韬灭亡黄百韬心急如焚,电话里怒吼,44军什么时候能够到位,第七兵团还能撤离吗?
可是等待他的不过是对方挂断的嘟嘟声。
蒋介石的电令源于他对徐州战场上判断的失误,虽说此时华东野战军在徐州大规模调兵遣将,但蒋介石始终认为华野攻击的目标不是新安镇黄百韬,而是位于海州。
连云港方向的第九绥靖区部队。
未必,蒋介石命令黄百韬的第100军日夜兼程赶赴海州组织防御,可是第100军刚走到一半。
蒋介石又改变了主意,让100军火速掉头的同时,还让驻扎在海州的第44军连夜回防徐州,同时电令黄百韬在新安镇等待44军一同撤退。
蒋介石实在是糊涂,黄百韬部所面临的敌情已经十分明显,在此情况下,竟然愚蠢到不让一个兵团抓紧撤退,而是在原地等待一个军一同撤退,并由此导致黄百韬12万人马被包围。
蒋介石不知道,正是由于他的朝令夕改才致使黄百韬被全歼,他的“徐蚌计划”也加速瓦解。
大战一触即发,看似荒诞的事情,可就真真切切地发生了!!!而更让黄百韬焦急的是44军蜗牛一般的行军速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国民党部队从一个城市撤退已经不在是单纯的人员撤出那么简单了,而是要把这座城市搬空,财政,盐务,司法,学生,部队家属,行政公署,44军的撤退队伍浩浩荡荡,走的像蜗牛一般。
黄百韬不知道,他所等待的是这样一支鱼龙混杂,纪律松散的队伍。
天马上就要亮了。
蒋介石的撤退命令还未下达,黄百韬不等了,他下令所有战斗人员先行撤退。
这一日,华东野战军各部按照粟裕的部署,均已到达指定位置。
经过漫长的等待,44军可算是到了,此刻,属于黄百韬,第七兵团的厄运算是真正开始了。
第100军分出部分兵力在城头以东接应第44军,主力则沿着运河向西,占领运河东岸以北地区,以确保主力兵团能快速过河,第64军渡过运河后占领陇海路以南地区,掩护主力兵团向西开进,第25军留下部分兵力在新安镇东北方向的阿湖警戒,主力掩护第44军和第100军主力西撤,然后在队伍在大许家调整,第63军担任后卫,先在新安镇南侧展开,待主力后撤后,经过窑湾渡河并向南侧防御;
兵团部和直属部队跟随第64军行动。
工兵的不作为,终误大事。
工兵不作为终究耽误大事然而,队伍刚开始撤退,黄百韬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这就是工兵并未按照自己的命令提前架设浮桥。
第七兵团从新安镇撤到徐州,必须西渡南北走向的大运河,可是10多万人马基金依靠两座渡桥怎能快速通过,至此黄百韬意识到,这个失误是致命的。
在日后相关的资料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黄百韬在11月5日向工兵下达了提前架桥的命令,至于为什么工兵没有按令执行就不得而知了。
而在黄百韬指挥队伍渡河之时,国民党内部的何基沣、张克侠起义了,至此黄百韬和他的七兵团已经命悬一线了,起义部队让开了东起台儿庄、西至临城的数百里防线,致使黄百韬兵团撤退路线的右翼出现空虚,华东野战军第七、第十、第十三纵队从这个口子直插徐州东侧,黄百韬向西逃窜的路线被彻底堵住了。
8日,第七兵团部渡过运河,到达碾庄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而此刻断送黄百韬性命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李弥也在此刻闪亮登场了。
李弥的不配合致使黄百韬终被合围没错,李弥的十三兵团就驻防与碾庄附近的八义集,黄百韬急匆匆的会见李弥又是为何呢?
不错,他希望李弥或者是恳求李弥在此地坚守数日,因为他的部队并未全部通过运河。
黄百韬向李弥陈述了张克侠、何基沣起义的事情,并说此时他的右翼是一个巨大的缺口。
诉说了第七兵团被44军撤退的人员所拖累此刻还停留在运河桥上。
但是,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自古以来就不存在和谐的局面,向来都是一方有难八方点赞,此刻李弥怎会真心实意地帮助黄百韬呢?
李弥故作沉思地说道:刘峙总司令判断共军可能随时对徐州发起攻击,不日,已经严令我部向徐州快速靠拢,“我兵团和第八军今晚就得开拔,你部在接受防务后,第九兵团不日也要想徐州靠拢。
李弥满脸诚恳的对黄百韬说:“老兄早做准备把,此战绝非一般”,黄百韬无何奈何地说:“要打就痛快的打一场,这或许是一个机会,过去我们四处找共军的主力,现在人家把肉送到嘴边,哪有不吃一筷子的道理。
”但现在最棘手的问题是,我的部队还没有完全渡河,最快也得两天才能通过。
黄百韬在此恳请李弥带他的兵团渡过运河站稳脚跟,再行撤回徐州。
可是李弥坚称这是总司令的命令,黄百韬只好告辞。
黄百韬百般费解:分明就是第七兵团被敌人包了饺子的状态,为什么刘峙会说徐州会受到攻击呢?
唯一能说得通的就是,在共军对第七兵团发起攻击时,中原野战军从徐州侧面加入了战场,而且一路向东推进。
李弥坚持他的兵团必须立即撤向徐州,置原来所承担的掩护黄百韬兵团西撤徐州的任务而不顾;
更为关键的是,此刻黄百韬的大部分人马还未通过运河,要如何去接手李弥部撤退后的防务呢?
李弥在此关键时刻撤退,无异于给黄百韬兵团左翼开了一个口子,现在黄百韬左右两翼都身陷巨大的缺口,队伍渡河又拖拖拉拉,似乎他惨死沙场的命运已经被注定,黄百韬致死都不能理解,如果李弥与自己交替掩护撤向徐州,那样不是更利于两个兵团的安全吗?
徐州不是多了一项保障吗?
经过,数十日的战斗,华东野战军和黄百韬的第七兵团都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有人说黄百韬在突围途中被炮弹炸死了,但是,根据其部下回忆,黄百韬是自杀,在自杀前他曾不解的问了部下三个问题:一、我为什么那么傻,要在新安镇傻等44军两天而不命令队伍提前开拔?
二、我在新安镇等待两天之久,为什么不督促查工兵架设渡桥的进度?
三、李弥兵团既然以后要向东进攻来救援我,为何当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护我西撤?
或许这是黄百韬一生的通,他效忠的“党国”,效忠的蒋介石,引以为傲的国民党军内部早已破败不堪,此刻他或许想起了张灵甫,明白了当时他的心情有多绝望。
一代英雄这样陨落属实悲情。
可敬可叹!!!!
参考:
国军王牌部队整编74师在孟良崮被我军全歼,有不少人认为是张灵甫狂妄自大造成的,其实不然,74师完全是被一群“猪队友”坑死的。
1947年初,随着莱芜战役的失利,蒋公调整了战略,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鉴于薛岳在山东战区表现不佳,蒋公调任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坐镇徐州,全面负责山东战事。
考虑到前期常被我军分割歼灭,顾祝同改变了战术,他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策略。
我军考虑到寻找不到合适战机,就将主力蛰伏起来等待机会。
但就在这时,蒋公和参谋总长陈诚认为我军主力已转移,就越过顾祝同直接给第一兵团的汤恩伯直接下达了进攻坦埠的命令。
汤恩伯看到蒋公说鲁中地区没有解放军主力,对此毫不怀疑,就立即下令74师为先头部队,83师、25师负责左右翼接应,一天之内攻占坦埠。
张灵甫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立马急行军向坦埠开进。
而我军正愁找不到运动战歼敌的机会,如今送上门的机会岂能错过?
虽然机会很好,但全歼74师的难度还是不小,74师战斗力不弱,按照敌我兵力对比,我军至少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完成歼敌任务。
而74师周边有8个整编师,并且最远的也不过2天路程,这样来看胜算不大。
但到嘴的肥肉不吃又太可惜。
全歼74师的意义重大,粟将军决定还是试一把,他赌的是74师和其他国军部队矛盾重重,必定会出现救援不力的情况。
1947年5月14日清晨,叶飞的独立师经过一天的急行军到达天马山,完成了对74师的合围。
张灵甫预感大事不妙,就给汤恩伯打电话,想率军突围。
而汤恩伯要求74师坚守,并告诉张灵甫已有10个师向孟良崮方向集结,到时里应外合对华野进行反包围。
张灵甫听了心里没底,于是又分别给离他最近的25师师长黄百韬、83师师长李天霞、11师师长胡琏打电话求援。
黄百韬满口答应,并且事实上也做到了。
李天霞也表示全力以赴,但实际上阳奉阴违,仅派了一个由伪军改编的57团敷衍了事。
胡琏更离谱,先是百般推脱,实在推脱不了就谎称11师离74师仅80华里,最多一天可以到达,而实际上他此时还在蒙阴,而且一直按兵不动。
张灵甫此时并不知情,他认为有三个师救援,撑个几天完全没问题,但他没想到的是此时他已经被几个猪队友卖了。
15日一早,蒋公意识到事态严重,就给第1兵团各级军官下达了救援的死命令。
这时候国军各部队才行动起来。
不过为时已晚,74师在华野5个纵队的猛烈攻击下死伤惨重,逐渐失去了抵抗能力。
16日下午5点,孟良崮战役结束,蒋公的王牌部队74师被全歼,而张灵甫也命丧孟良崮。
有不同观点,
了解更多历史,请
廖耀湘本人虽然是黄埔六期出身,但是在抗战期间晋升很快,在东北成为第九兵团司令官,到辽沈战役前后,东北国军机动兵力几乎都掌握在他手中,手下的军长、师长有一大堆都是他的黄埔军校学长,所以廖耀湘的性格是比较桀骜自负的。
其中就有曾经在辽沈战役关键阶段坑过他的四十九军军长郑庭笈。
相比之下,郑庭笈在《特赦1949》中的戏都比廖耀湘多。
廖耀湘兵团西进救援锦州时下属五个军,新一军潘裕昆部一个师被留在辽中,剩下的两个师跟随廖耀湘兵团行动,新三军龙天武部三个师,新六军李涛部的两个师和一个步兵团,四十九军的两个师又一个团,七十一军向凤武部的两个师,此外还有骑兵旅、炮兵团、战车和装甲等部队,建制部队五个军十一个师,又有另外单独的团、旅及其他特种部队,兵力是比较强大的。
其中,新一军、新三军和新六军是廖耀湘兵团的主力,新六军更是廖耀湘的起家的老部队,下属的新编二十二师是廖耀湘在印缅作战期间担任师长的部队。
锦州被解放后,廖耀湘就决心向南到营口一带去,但是因为统帅部和卫立煌都不同意,统帅部要求廖耀湘继续西进,和华北来的东进兵团会师,在锦州一带与解放军进行一次战略决战,而卫立煌则力主廖耀湘兵团尽快退回沈阳继续固守,一直到二十日,才最终说服统帅部同意了廖耀湘和杜聿明达成的折中方案,也就是廖耀湘兵团先南下到营口一带,然后再向西攻击前进,和东进的侯镜如兵团在大凌河一带会师,然后一起退入关内。
十月二十日,廖耀湘兵团开始攻击黑山、大虎山一线的解放军阵地,以建立一个安全通过的走廊。
但攻击两天之后就发现情况不对劲,解放军不像之前在彰武一带那样,稍微接触之后即向后撤退,而是死守不退。
廖耀湘先是命令七十一军向凤武部攻击,攻击一天后无效,廖耀湘下令新一军潘裕昆部加入攻击,并由潘裕昆统一指挥攻击的两个军。
第二天两个军协力攻击,仍不奏效,廖耀湘又将随行的青年军二零七师一个旅交给潘裕昆,以加强攻击兵力。
但二十三天攻击一天,仍然毫无效果。
就在这一天,廖耀湘得到侦查来的消息,知道锦州的解放军已经来到自己周围,正在包围他,他感到时机紧迫,就决心尽快向营口撤退。
突围的计划是,以新一军继续攻击黑山、大虎山,掩护兵团主力通过走廊地带,七十军向彰武、新立屯方向搜索警戒,为全兵团的后卫部队,四十九军为兵团前卫部队,迅速通过走廊后占领阵地,掩护兵团其余部队通过,新三军则紧跟在四十九军之后通过走廊,新六军和兵团部在中间,然后是七十一军和新一军通过走廊。
这已经是一个以战斗姿态通过走廊的方案,解放军占领的黑山阵地可以瞰制整个走廊地带,炮火完全可以覆盖整个走廊地区,因此只能以一部兵力攻击,来掩护兵团通过这个地带。
结果,在通过走廊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导致整个廖耀湘兵团全军覆没。
导致廖耀湘兵团全军覆没的因素有两个比较关键的。
首先是攻击黑山的七十一军与新六军一个师在交接阵地防御的时候,部队的秩序出现了混乱,一些应该防守的地带的责任没有划分清楚,交接尚未完成,东野三纵和原本防守黑山的部队猛烈攻击了国军的阵地,并从一些交接不清楚的空白地带突破了国军防线,进入了廖耀湘兵团指挥所所在的胡家窝棚一带,新三军军部也被攻击,龙天武打了个电话给廖耀湘通报情况,廖耀湘命令他赶紧掌握部队,但龙天武直接自己跑回沈阳去了。
这样,整个廖耀湘兵团唯一有三个师的部队就失去了指挥,各部队完全被打乱,仅仅一天就被全歼。
一个更重要的情况是,在二十五日整个兵团开始向营口撤退的时候,作为整个兵团的前卫部队的四十九军先头部队从半拉门地区出发,先是顺利通过了大虎山以东的铁路,但在继续向南前进的时候,在大虎山以南地区被解放军包围,与师部完全失去联络。
这就意味着,向南撤退的道路实际上也已经被解放军堵死了,但四十九军军长既没有向临时指挥他的新六军军长李涛报告,也没有向廖耀湘报告。
这个发生在二十五日上午十点左右的情况,直到二十六日黄昏廖耀湘才知道,导致廖耀湘的决策完全错误。
如果他第十一时间得知这个情况,自然会首选向沈阳方向撤退,或者是向新立屯方向撤退。
郑庭笈的四十九军作为整个兵团向南撤退的前卫部队,自然负有向前搜索敌情的任务,尤其是看一看解放军的包围圈究竟有多大,战役目标是什么,究竟是围歼廖耀湘兵团全部,还是围歼一部分,但他在新编二十二师掩护之下通过走廊地带之后,就停留在了大虎山到老达房往沈阳的公路上,并直接报告了卫立煌。
卫立煌立刻命令他率领四十九军的两个师以及在他附近的新编二十二师、新三军的十四师,经老达房退回沈阳。
也就是说,这时候整个廖耀湘兵团实际上已经完全被切为几段了,后卫部队新一军和七十一军已经完全被切断了,前卫部队和兵团部的联系也已经被切断了,这就等于解放军已经完成了对整个廖耀湘兵团的分割包围,但廖耀湘始终懵然无知,一直到二十六日兵团部被解放军突入的小部队突然攻击,廖耀湘和李涛狼狈逃往新编三十师师部,然后又转到新编二十二师师部,才和郑庭笈通话,了解了当时的局面。
廖耀湘和卫立煌联系之后,卫立煌让廖耀湘赶紧把部队拉回沈阳。
但潘裕昆认为,这时候部队混乱的局面已经在逐步趋于稳定,渗透进来的解放军部队也可以驱逐出去,就地抵抗应该是比较安全的选择。
但廖耀湘考虑了一下,认为现在撤退的话,他还有希望把新编二十二师、十四师和新编三十师主力以及四十九军剩下的一个半师拉出去,最关键的是,前面三个师都是参加过印缅作战的老部队,如果拉出去,就等于保住了整个兵团的骨干部队。
所以,廖耀湘还是决定率领这些部队撤往沈阳,剩下的部队交给潘裕昆指挥。
他问郑庭笈,通往沈阳的道路上有没有敌情,郑庭笈说没有什么情况。
于是廖耀湘在二十六日夜间到了四十九军军部,准备在老达房地区渡过辽河后,向沈阳撤退。
这时廖耀湘问郑庭笈,四十九军军部所在的陈家窝棚到老达房公路沿线有没有敌情,郑庭笈还是说没有什么情况,实际上是这时候已经完全被包围了,郑庭笈自己也不了解自己周围到底是什么情况。
廖耀湘随新编二十二师的前卫团六十四团向老达房方向前进,路上遇到从大路上迂回过来的解放军,廖耀湘只好只身往回走,希望能碰到新编二十二师的部队,结果走来走去,也没能走出去,就被解放区俘虏了。
实际上,廖耀湘走后,四十九军军部和新编二十二师就已经被解放军包围了,都在激烈战斗中,根本不可能撤退。
郑庭笈时为中将军衔,他从抗战时期开始,也算得上是久经阵战,能征善战的,但这次的发挥却成了廖耀湘的猪队友。
整个这个过程中,郑庭笈两次误导了廖耀湘的判断,一次是前卫团已经失去联络,他没有及时报告,导致廖耀湘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决心向南往营口方向撤退,而在兵团已经遭到严重打击之后,廖耀湘想率仅存的一点部队撤退的时候,郑庭笈又没有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周围的情况,又给廖耀湘提供了错误的信息,导致廖耀湘脱离主力部队单独行动,最后被俘。
参考:
我来答。
抗日名将杨靖宇将军之死,是被猪一样的队友害死的。
杨靖宇(1905·2~1940·2),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人。
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当年入党;
1927年领导刘店秋收暴动,曾经五次入狱;
1929年在中共中央的指派下,深入抚顺煤矿领导工人罢工;
1931年经地下党救出狱,担任东北反日总会领导,任哈尔滨市第一书记。
1934年2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长兼政委。
杨靖宇将军是如何牺牲的?
1940年4月22日,已经几天没有吃到东西的杨靖宇将军在山里遇到四个砍柴的村民,日伪军为了搜捕藏在山上的杨靖宇,他们严令告诉上山的村民,不允许带任何的干粮和食物,奄奄一息的杨靖宇告诉一个村民给带一双棉鞋和一点吃的,并塞给他一些钱,其中四个村民中就有一个叫杨廷喜的叛徒。
他安抚好杨将军以后,下山回去就告了密,还无耻充当日本人的向导。
杨靖宇在地窖里听见汽车喇叭声,他敢紧的跑了出来,这时搜捕他的日伪军已经赶到,精疲力尽的杨靖宇越跑越慢,这次日军为了万无一失,他们出动了几百人的搜查队,包围圈越来越小。
1940年4月23日,已经断粮五天的杨靖宇,一
日伪军领队岸谷隆一郎下令“干掉他\"!一排排子弹射向杨靖宇,随着一颗子弹射入杨靖宇的胸膛,杨将军的生命定格在了1940年4月23日16点30分。
杨靖宇将军牺牲后,伪通化省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下令残忍的剖开了杨靖宇的胸膛,他要看看一
英勇的杨靖宇将军,他的死与他的四个猪队友有直接的关系,他完全是被这几个猪队友害死的。
第一个是号称孝子的程斌。
程斌是和杨靖宇一起长大的好兄弟,号称杨的\"左膀右臂\"。
他文化水平很很高,智勇双全。
杨靖宇任命为他担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
日本人抓住了他的母亲,再通过许愿和拉拢,他立即就叛变了。
他叛变时带走了大量的武器和人手,更重要的是他和杨靖宇一起长大,杨靖宇抗日联队的七十多个密营,在他的带领下悉数全被破坏,而密营就是藏枪支、粮食、弹药,药品和布匹等物资的秘密仓库,要不是叛徒程斌,日本人是不可能发现密营的。
队伍就是靠这些密营才能和敌人长年周旋,密营的发现直接导致了抗日联队陷入绝境。
而他又是杨靖宇一手提拔起来的,对杨的习惯了如指掌,他熟悉到一听到枪响,就能辨别杨靖宇在哪儿,而且他还教会了鬼子夜战,在密林中如何辨别方向。
第二
张从小是一个孤儿,杨靖宇看他可怜,就把他一直带到身边。
15岁后参加抗日联军。
杨靖宇待他就像自己的干儿子一样,教他打枪识字。
因为他比较机灵,杨靖宇任命他为自己的警卫排长,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他绝望了。
在杨靖宇身边仅有二十多
第三
最后一个就是原抗联机枪手张奚若。
(左二~叛徒张奚若)张是抗日联队里面机枪连的机枪手,号称\"神射手\",他是和程斌一起叛变的。
投敌后在一次追逋杨将军的时候,被杨靖宇将军射伤了。
这次由于人手不够,养病的他被临时派来,因为他一直想找立功的机会,此时他架好机枪,锁定前方不远处的一棵大树,突然1米93的杨静宇将军冲出来,双手摆动像鸵鸟一样在雪中奔跑,但是没一会体力不支速度降慢,日军招降无望,岸谷隆一郎下令“干掉他\",张扣动板机一枪一个点射,三发子弹射中胸口,杨将军轰然倒地壮烈牺牲。
结语:东北抗联的创始人,杨靖宇将军机智、勇敢、爱民、爱兵。
他的牺牲可以说是被他的猪一样蠢的队友逼入绝境,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参考:
就说说两位被“猪队友”花样坑死的抗日名将吧:陈烈将军、戴安澜将军。
他们都原本可以不死,却被不争气的猪队友坑的太惨太惨。
陈诚系第54军中将军长陈烈,因拔牙感染而死陈烈将军毕业于黄埔一期,广西柳城人。
他作战勇敢,在1926年北伐期间就因战功晋升为团长,比大部分的黄埔同期同学混的都要好。
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时,陈烈被列入清党名单而获通缉,他安全脱身到了广州,参加了同年底的“广州起义”。
后来,陈烈加入了邓演达组织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并成为了骨干,开展反蒋活动。
陈烈将军1931年底,邓演达被蒋介石杀害于南京,陈烈也被关入了南京监狱。
因918事变的爆发,陈烈被释放,加入了陈诚第18军,历任团长、旅长等。
淞沪战役爆发后,时任54军14师少将师长的陈烈,率部与日军血战数月。
此后陈烈历任14师师长、54军副军长,54军军长,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粤北战役、桂南会战等。
1940年10月,因“猪队友”的操作不当,将军在拔牙时感染不治身亡,时年38岁。
值得一提的是,陈烈将军去世后,接任54军军长的,正是陈诚系另一名骨干——黄维。
第五军200师少将师长戴安澜,掩护主力撤退归国途中牺牲戴安澜将军作为成名很早的抗日名将,曾以团长身份在1933年随25师关麟征部参加了长城抗战,并作为旅长率部在台儿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1939年,杜聿明升任第五军军长后,把35岁的戴安澜从汤恩伯第31集团军调到麾下,接任自己出任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师——陆军第200师师长。
由此可见,戴安澜的军事能力在整个黄埔系中可能都是佼佼者。
戴安澜将军随后,戴将军率部打了昆仑关血战,然后又加入了中国远征军作战序列入缅甸作战。
在同古保卫战中,第200师坚守同古12天,毙伤日军5000余人,第200师伤亡2000人左右。
在棠吉之战中,戴将军率部攻克棠吉,确保了中国远征军回国的退路。
由于“猪队友”——英军的消极避战,第一次远征失败后,第200师被杜聿明安排掩护主力撤退,完成任务后再退回国内。
在行军途中,缺粮少弹的200师遭受到日军伏击,戴安澜将军胸部、腹部中了机枪弹,于1942年5月26在中缅边界牺牲了。
戴安澜将军之女也许,作为抗日名将,陈烈将军、戴安澜将军早已对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有着充分的准备了。
可是,两位将军之死,更多是可以避免的,甚至可以说他们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上,实在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