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什么原因
一首经典元曲,全诗44字,反思历史同情人民,最后8个字流传千古战争在人类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代代王朝更替一个个名将产生,这些都是和战争离不开关系的,大多数伟人都只看见了战争的辉煌带来的利益,然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惜很少有人听见在战争中百姓的心声。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元代名臣兼文化大家张养浩的作品,他的元曲气势恢弘,朴实无华,感情深沉,也集中凸显散曲的张力,其中《山坡羊·潼关怀古》可以说是元曲中的一流佳作。
这首元曲的出现极其不寻常,如果一
事实上,张养浩无论是
一起来看看这首诗。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这首元曲表达了对百姓的关怀,一个官员对百姓的爱护,对于身处痛苦之中的百姓的爱护,只有真正为百姓着想才能写出这样的曲子,并流传下来。
大概的意思是说连绵的山势,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黄河的波涛让人内心生恐,通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地势险要。
望着古都,无数情绪在内心翻腾着,陷入了自己的思索之中。
从秦汉的遗址处经过,之前无比辉煌的宫殿,如今只是尘土。
一个王朝兴盛时,苦的是百姓一个王朝衰落时,苦的也是百姓。
这首散曲读来琅琅上口,用直白的文字告诉天下人,战争究竟给百姓带来了怎样的痛苦,一将功成的荣耀之下是多少的枯骨。
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不管王朝怎么更迭,到最后受苦的还是这些最贫穷的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
这些人的愿望很简单,只要吃饱,穿暖就足矣,但是战火疾病让他们连这个最简单的愿望都无法实现。
多少人因为战争遭受到了巨大的痛苦。
此时的张养浩正被派去赈灾,亲眼看见了百姓所受到的痛苦。
饥不择食流离失所,张养浩痛心与百姓的遭遇,所以散尽自己全部的财产,来救济百姓。
最后甚至因为劳累过度而死亡,这是真正的爱民如子的官员,他把自己内心对百姓所遭遇痛苦的感受,写成了这首散曲,最后流传千古。
“聚”“怒”二字生动的描写出了宏观的景象,让人仿佛闭眼就能看见那山峰矗立河水汹涌的画面,如怒如聚也是化动为静,让看起来本该是静止的山,有了别具一格的气势。
在此处也暗示了潼关在军事战略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那之后抒发自己的感慨铺垫了基础。
不管之前有多少朝代,不管之前的朝代有多强大,如今他们都已灰飞烟灭,只能存在于历史了。
之前富丽堂皇的宫殿,如今已是破旧不堪,朝代是更替了,但是百姓所受的苦,却没有改变。
一切的繁华一切的胜负,都好像是大梦一场,最后变成尘埃不知去向何方,能够真正后果繁华的表面去看穿内里的破败不堪,那才是一个文人真正该做的事情。
张养浩一生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在后世也受到人们的称颂。
而这首元曲更是一直流传下来,不管历史如何变化,不管朝代如何更替这首刻在人们心间的曲不会变。
参考:
张养浩(1270-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奇东野人,山东济南人,元代政治家,文学家。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名人,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
其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张养浩是元代散曲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散曲结集《云庄闲居自适小乐府》,简称《云庄乐府》,共收录他的散曲150多首。
他的诗歌成就也很高,散文水平也不容小觑。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这首小令(散曲的一种)是元文宗天历年间,关中大旱,张养浩被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在赴任途中路经潼关时所作,表现了对民间疾苦的深刻同情及对封建王朝盛衰兴替的感叹!这首小令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自然而然地引发了感慨:“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这是作品的中心,揭示了一条历史规律,即在封建社会里无论如何改朝换代,政权更替,受苦受难的永远是最基层的普通老百姓啊!正是由于最后这一句点睛之笔,点出了主题,点出了规律,深化了思想,所以才使得这首小令流传千古啊!
参考:
因为真的是兴与亡,百姓皆苦。
不过这种兴趣往往在读罢青史两三篇后,便再不忍猝读。
当年读汉史,有一句: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须知楚汉相争之时,项王何等英武,我却盼其早点自刎乌江。
无他,百姓苦尔。
而后汉武帝伐匈奴。
史书记载,汉兵一能当戎兵五,以汉之强,封狼居胥。
然天下户口减半。
至于魏晋,三国时期,壮者负薪禾,羸者填沟壑。
火烧赤壁,大家看他诸葛亮羽扇纶巾,却不知百姓转运之苦,士卒疆场之难。
五胡乱华之时,衣冠南渡,南朝兴旺偏安,北地百姓沦为饿殍。
隋时伐高丽,唐时灭突厥。
只看那杨姓换了李,却何曾看到过百姓苦继苦。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唐明皇英武一时,却不过是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至于宋,年年岁币,朝朝称臣。
竟有大臣出使而归,归得国来,却向国人说那辽金:其势入泰山,中国如累卵。
到了元,那张弘范题诗一首:磨剑剑石石鼎裂,饮马长江江水竭。
我军百万战袍红,尽是江南儿女血 !至于明,那崇祯帝空有两千万丁的中国之地,却年年败绩,最终为不足五十万丁的满清所灭。
他自缢煤山,确实是无颜见列祖列宗。
想太祖高皇帝,长声慨叹:“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何曾想过那苏湖膏腴之地,落得嘉定三屠;
成都府沃土千里,竟需要移湖广填四川。
至于清,丁戊奇荒,人欲食观音土而不可得。
1938,所谓民国黄金十年后,竟有自己人放的文夕大火,自己人掘的黄河大堤。
1942,赤地千里,人相食。
翻开史书,莫谈那二十四姓家谱,我只是在密密麻麻的盛世与末世、粗安与动荡中,看到了纸缝里夹着这么几个字:天下大饥,人相食。
呜呼哀哉,吾民何辜,吾民何辜……
参考:
全曲如下: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作者张养浩,这
小的时候,特别聪明,没有走科举的路数,被推荐为学校校长,当老师,自此就开始他的从官生涯,他一生做过很多的官职,最后做到了中书省参知政事,这个官在当时算是丞相级别了。
后来因为看不惯元朝统治的暴虐行径,他辞官归隐,朝廷后来曾七次
他却不顾高龄体弱,随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星夜奔赴任所。
\"使他赴召的不是官爵,而是灾情严重激发起他为民承重的精神。
赴官途中经洛阳、渑池、潼关,直达长安。
一路行来,目睹灾民惨状,感历代兴废,写了数首怀古曲,意绪苍凉,流露出对本朝前景暗淡的哀叹,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到任之后,\"凡所以力民者,无所不用其至\"。
在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
终因劳累过度卒于任上。
消息传开,\"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这首散曲就是在这个时候写的,因为看多了伤离死别,看惯了朝代更迭,看惯了人世间的悲欢离散。
才有了这句: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
它像一支高烧的红烛,照亮了人们的眼睛,使之认识到象征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
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
在陕西赈灾期间,他写了很多首曲子,与之对应的还有一首:山坡羊·骊山怀古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码字不易,点个赞呗!!!
参考:
张养浩,元,其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在关中大旱时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有感而所。
充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也揭露了统治阶级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
全曲: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作者站在潼关向西望去,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从秦汉到唐宋元,政权更迭,朝代交替,多少帝王将相,多少英雄豪杰,一座座华丽巍峨的宫殿,曾经的撕杀、奋发、辉煌、不可一世,全都化作一片黄土。
一个朝代无论多么强盛,最终受苦的是老百姓,更不用提战争纷乱的年代。
参考:
兴,百姓苦;
衰,百姓苦。
不管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最苦的依然是底层百姓,即便是盛世,受剥削受压榨的,依旧是底层百姓。
你们说哪个朝代百姓不苦?
每个朝代底层百姓都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