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蒙古国不属于汉字文化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东亚一个五个国家: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朝鲜韩国和日本的文化均有中国文化的强烈印记,而蒙古,既是中国的邻国,又在历史上曾经建立过中原王朝,却在它的文化中从来看不到一丝一毫的中华文化的影子,真的是一点都没有。
关于这段故事,就要从历史说起了。
在中国历史上诸多的少数民族政权里,元朝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例子。
特别在哪里呢?
我们算一算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维持比较长久的有北魏、辽国、金朝、元朝和清朝。
1:北魏是鲜卑族政权,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鲜卑族就开始全面的汉化,连北魏的皇族姓氏“拓拔”都被改成了“元”,北魏的贵族们全部换成汉姓,国家制度,民族风俗全部向汉族学习。
这么做的直接后果就是——鲜卑族作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民族,因为民族融合而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2:辽国,契丹族政权,在辽国历史上搞“治汉人用汉制,治契丹用契丹制”,一千多年前就搞了一国两制制度,但随着时间推进,契丹族和汉族不断混居通婚,辽国灭亡后,契丹族也成为了历史,被融合进了其他民族。
3:金国,女真族的金国,在入主中原之后执行的是全面汉化的制度,很快变成了一个跟中原王朝一样的封建大帝国。
蒙古崛起之后,金国连老家东北和关外草原都丢了,中原的女真贵族甚至不会骑马。
最终,农耕化的女真政权被蒙古和宋朝消灭在了中原。
女真族退化回了部落状态。
4:满清,满清吸取金国教训,倒是把老家东北封锁的死死的,生怕将来被打倒回不去老家。
但满清自己的汉化政策也是执行的最彻底的,但清末,连皇帝溥仪都已经不会说满语,北京的八旗旗人绝大多数不会说满语,生活习俗一如汉人。
到现在为止,满语已经成为死语,满语的民族存在吗……仅仅存在于户口本上。
发现了特别之处了吗?
在所有曾经统治过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中,只有蒙古,从来没有接受过汉化,从13世纪占领中原开始,八百多年后,蒙古族依然保持了民族的鲜明特色,文化、语言完全独立。
原因是什么呢?
从元朝开始,蒙古就对民族独立性非常重视,在民族层面拒绝汉化。
蒙古虽然在政治层面上向汉族做出很多妥协,比如从《易经》中取国号等。
但蒙古贵族和平民,从来没有汉化的意思。
元朝历史虽然不长,一百年不到,却拥有九个皇帝,而这九个皇帝中,除了元世祖忽必烈粗通汉语,元顺帝妥欢帖木儿精通汉语之外,所有的皇帝都几乎不懂汉语,这与清朝皇帝精通汉文化是截然不同的。
除此以外,所有的蒙古贵族也都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终元朝结束,蒙古贵族中主动学习汉文化的人也很少,公文往来都是蒙文一份,汉文一份。
连那些皇帝的尊号,他们本人也更注重“蒙古大汉”的身份,而对什么“英宗”“文宗”完全不感冒。
之所以元朝如此拒绝汉化,因为他们从心里就没有敬仰过汉文化。
在元朝建立之时,蒙古已经横扫了半个地球,暴打了伊斯兰文明,活捉了哈里发,也暴打了基督教文明,围攻了维也纳。
无论是东方的南宋,中亚的花拉子模,西亚的阿拉伯人还是欧洲的封建主,通通都是蒙古的手下败将。
而这些文明,先进程度都远超过蒙古,蒙古充分了解过汉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一句话讲——蒙古人是见过世面的。
所以,面对汉文化时,元朝不想北魏、辽、金、清一样好像进了城一样,蒙古觉得——也没啥了不起嘛!典型的例子是——元朝把儒生,当成跟和尚道士一类的存在。
蒙古人认为儒生有自己的圣经、古兰经(四书五经),有自己的神(孔子),有自己的庙(孔庙,古代全国都是,现在很少见了),这不就是宗教嘛!元朝尊重宗教,你们自己去找地方念经吧,我们不干涉。
所以,和清朝的文字狱截然相反,元朝的文化相当自由。
像元曲《窦娥冤》的唱词“老天爷,你塌了罢!你塌了罢!”,拿到清朝只怕又是一场屠杀。
整个元朝,一百年间只开了三次科举,三十多年才开一次,而且录取人数还极少。
所以元朝根本就没有一个文官统治阶级,完全是蒙古式的贵族统治,因此他维持不了一百年的统治也是意料之中。
但是还是凡事有利有弊,元朝虽然不到一百年,蒙古族却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回到了他们的故土。
元朝之后,蒙古迅速恢复到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状态,还跟明朝打了好些年的仗。
清朝崛起之后,吞并了蒙古,然后清朝对蒙古进行了长时间的分化瓦解。
清朝的统治者认为,汉人对满族威胁不大,真正能威胁满族政权的,是蒙古这样的游牧民族。
所以清朝对于蒙古贵族,极力拉拢,对于蒙古平民,则通过喇嘛教和划分旗区等方式进行迫害打压。
而对于中原的先进文化,清朝则始终拒绝向蒙古渗透,尤其漠北蒙古(外蒙古),几乎完全受不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清朝灭亡之后,外蒙事实上独立,内蒙归入中国。
对于蒙古族来说,蒙文和蒙语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是个奇迹,在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中,蒙语是少数几个还被广泛的认同和使用,内蒙有蒙语的电视台、广播等,除了蒙语、藏语、维语之外没有几个少数民族语言有这种待遇。
而外蒙古情况更为特殊,外蒙古被苏联改造后,连传统蒙文都抛弃了(蒙文,不是蒙语)。
上面那种蒙文是传统蒙文,也叫回鹘蒙文,而外蒙参照俄文改造了蒙文,叫做西里尔蒙文:外蒙古受苏联的宣传,对待中国始终保持敌视态度,接受俄国文化远远多于中国文化,以至于中国商店在外蒙连汉字招牌都不敢打,更不要说向人家传输文化了。

参考:
这个问题相当尴尬。
今天的我国,虽然领土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领土大国,但我国却有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
因为这块心病,我国始终无法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也因为这块心病,我国国土安全始终无法得到真正保证。
是的,他不是孤悬东南的台岛,而是横亘在北方的蒙古。
作为我国曾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蒙古在历史上和中原王朝山水相连,中原王朝和蒙古高原上游牧民族的冲突,更是持续了数千年时间。
然而这块距离我国腹地咫尺之遥的蒙古,这不属于中华文化圈,其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的程度,远远不如东北亚的韩国和日本,更不如东南亚的缅甸和越南。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静夜史认为有
1、内外蒙古从来泾渭分明明朝末年,雄踞蒙古高原的鞑靼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两部,这就是今日内蒙古和蒙古的全身。
而在历史上,因为蒙古高原中部大漠的存在,漠南和漠北始终泾渭分明。
漠南地区,即今天的内蒙古地区。
这一区域北临大漠,南接长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自东向西横穿这一区域,因此这一区域也是我国传统农牧文明的过渡区。
由于这一地区纬度较低,距离海洋更近,所以成为蒙古高原气候最为适宜的地区。
漠北地区,即今天的蒙古。
这一区域相比于内蒙古而言,距离海洋更远,纬度和海拔更高,因此气候条件更为恶劣。
漠南和漠北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也深深影响了两大区域的文化进程。
漠南相比于漠北而言,气候更为适宜,也更适合放牧。
因此在蒙古高原上游牧民族的内部争斗中,只有强悍的游牧民族部落才有资格占领这里,而实力较弱的部落只能在气候更恶劣的漠北地区生活。
由于漠南和中原王朝仅隔一道长城,因此这里深受中原文化影响,这使得强悍的游牧民族部落可以通过与中原王朝的交流,例如南下抢劫获得更多的资源,实力得到更大增强,进而开始轰轰烈烈的封建化进程。
而漠北和中原王朝距离遥远,在无法得到大量资源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以原始的分散状态生存下来,像成吉思汗这样统一漠北,进而横扫欧亚大陆的情况实属罕见。
所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漠南和漠北始终不是一回事。
在漠南蒙古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纳入中华文化圈的情况下,漠北蒙古始终游离在中华文化圈之外。
即使1691年康熙皇帝举行多伦会盟,将漠北蒙古纳入清朝版
曾经防范游牧民族进犯的长城,成为清朝实行民族隔离的高墙,这使得漠北蒙古始终游离在中华文化圈之外。
2、苏联强行作为战略缓冲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远离中原王朝的漠北游牧民族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即使元朝和清朝这样的少数民族将其纳入中原王朝版
而当西伯利亚被沙俄占领后,漠北游牧民族连自生自灭的资格都没有了。
清朝末年,由于国力的衰落,沙俄趁机向蒙古渗透,并在19世纪末提出臭名昭著的“黄俄罗斯”计划。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沙俄煽动蒙古库伦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分立,建立大蒙古国,震动海内外。
所谓的大蒙古国建立后,开始疯狂地向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扩张,意
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迫于海内外压力出兵蒙古,经过三年战争,收复内蒙古全境。
沙俄意
1915年在沙俄的怂恿下,蒙古取消分立,改为自治,但实际仍为沙俄控制。
1914年一战爆发后,沙俄迅速溃败,并在1917年走向灭亡,在这样的情况下,民国政府趁机出兵,皖系军阀徐树铮于1919年收复蒙古全境。
不过这一局面很快因为军阀混战而转瞬即逝。
而随着十月革命的成功,苏俄政府重拾沙俄时期的扩张政策。
在苏俄支持下,蒙古人民革命党夺取蒙古政权,并于1924年建立共和制政权。
而后在苏联的操纵下,蒙古逐渐俄化,与中华文化距离更加遥远。
在苏联的控制下,为将蒙古作为和我国之间的缓冲,对蒙古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其中:文化上废除传统的回鹘蒙古文,改用斯拉夫特色的西里尔蒙古文,蒙古文化传承被彻底打断;
思想上禁止民众崇拜成吉思汗,强行改变蒙古民众的宗教信仰;
政治上不断掀起肃反运动,大量宗教喇嘛和封建王公遭到屠杀;
经济上将蒙古纳入苏联整体的发展规划中,要求蒙古发展畜牧业和手工业,经济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
血缘上要求蒙古高层和苏联人通婚,在以血缘关系牢牢控制蒙古的同时,不断改变蒙古的人种结构。
通过对蒙古一系列严密的控制,使得蒙古人口虽然从50万实现了人口翻番,但蒙古已经完全面目全非。
其深入骨髓的亲俄反华倾向,使蒙古成为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因此经过历史和现实的一系列变动,蒙古彻底排除在中华文化圈之外。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在历史上这韩朝、日本、越南在思想、建筑、服饰、文化上都长期受到中国影响,甚至都曾以“小中华”自居。
(今天的韩服就是在明代汉服的基础上形成的)(今天常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符号的木屐也是从中国传入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曾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这个“谢公屐”据传就是谢灵运登山时常穿的一种木屐,木屐在汉文化中就是夏天穿的拖鞋)顾名思义,汉字文化圈国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都长期使用汉字。
因为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使用汉字就意味着接受了汉文化,韩朝、日本、越南都曾使用汉字长达上千年,日本到今天仍旧还在使用汉字,如果一个国家在历史从未使用过汉字,那么这个国家肯定不属于汉字文化圈,而蒙古国则没有使用过汉字。
蒙古作为一个国家,它的出现是非常突然的。
在南宋以前,历史上从来没有蒙古这个政权,也没有蒙古这个民族,蒙古仅仅是一个位于斡难河附近一些部落名称。
在历史上对蒙古高原影响最大的文明自然还是来自中原的汉文明,毕竟双方距离很近,有影响也是合理的。
蒙古高原诸部在统一之前也都是臣服于金国,而金国的汉化程度是很高的,蒙古自然也受到汉文明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程度并不高。
当时金国称呼蒙古部为“生鞑靼”,意思就是尚未开化的鞑靼人。
后来成吉思汗的统一蒙古高原,蒙古国和蒙古民族正式形成,随后蒙古帝国开始了强劲的扩张。
蒙古人相继征服了中亚、西亚、东欧和东亚,在此期间蒙古人也接触到了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基督教文明和汉文明。
平心而论,当时的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都非常的先进,西亚地区在历法、化学、冶金机械等领域都非常领先,例如我们今天所喝的蒸馏酒技术就是从西亚传入的,在此之前中国白酒的度数比今天的啤酒高不到哪去,武松十八碗不醉你也可以做到。
因此对于蒙古人而言这些文明都非常灿烂,没有什么高低之分,蒙古人也不会特别重视汉文明。
在蒙哥汗死去之后,蒙古帝国不可避免的走向分裂,此后蒙古帝国分裂成大元帝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五个国家。
其中元帝国建都北京,版
不过入主中原的元朝统治者并不热心于汉化,对于蒙古贵族而言他们不想汉化也没有必要汉化。
元朝在征服西藏后,其上层蒙古贵族迅速皈依藏传佛教,元世祖忽必烈尊奉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为国师,随后八思巴为蒙古人创制了“八思巴蒙古文”,这种文字也成为元朝政府的官方文字。
(八思巴蒙古文)并且由于元朝与西亚的伊利汗国关系紧密,因此在元代大量来自西亚的色目人近进入中国。
色目人在元代的社会地位仅次于蒙古人,这些色目人带来的西亚文明同样被元政府所重视。
纵观又元一代,元朝政府的治国理念是以蒙古文根本,辅以汉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从来没有出现过独尊汉法的情况。
而元朝蒙古贵族对于汉学的掌握也不是很好,元朝所有皇帝从来都没有汉名,都是蒙古名的音译。
后来元朝在被明军赶出中原,北逃的蒙古贵族渐渐地放弃了繁琐的八思巴蒙古文,但放弃使用八思巴蒙古文并不意味着蒙古人会使用汉字。
其实在八思巴蒙古文诞生之前,成吉思汗曾命人发明过一种蒙古文字。
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部之时,乃蛮部的掌印官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但他依然守卫国家的印信。
成吉思汗非常嘉许塔塔统阿的忠诚,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
之后在成吉思汗的要求下,塔塔统阿以回鹘文为基础创建了“回鹘式蒙古文”。
回鹘文是在借鉴阿拉伯字母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回鹘式蒙古文看起来也非常像阿拉伯文,只不过受汉文化影响,蒙古的文字是竖着写的。
(回鹘式蒙古文)回鹘式蒙古文创立之后成为蒙古人的民族文字,虽然在元朝时八思巴蒙古文成为元朝官方的正式文字,但回鹘式蒙古文则继续在蒙古高原使用。
元朝贵族在逃回蒙古高原后,渐渐地被周围的同胞所同化,转而继续使用回鹘式蒙古文,此后回鹘蒙古文不断改进一直使用的清末。
到了近代蒙古国被苏联所控制,在苏联的同化下,蒙古国进行了文字改革,废除了回鹘式蒙古文,改用俄语的西里尔字母书写蒙古语,称“西里尔蒙古文”。
苏联解体之后,蒙古国也摆脱了莫斯科的控制。
2011年蒙古政府宣布将于2020年彻底恢复回鹘式蒙古文。
所以从文化上来看蒙古国的文化一直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当然汉文化对于蒙古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绝对没有日本韩国那么深刻,日韩在历史上是写汉字、穿汉服,极度崇拜汉族文化的,这与蒙古国截然不同。

参考:
根本的原因在于蒙古人是游牧民族,不仅居无定所,而且太落后了,所以,距离成为我中华文化教化的对象还远得很。
在人类文明史上,农耕与畜牧两种生活方式的缘起在于地理环境。
也就是说,在适合于农耕的环境(平原,丘陵,河谷)下发育起来的族群走上了农业的道路,在适合于放牧的环境(草原,沙漠,高原)下成长发展的族群则采取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从初始阶段看,农耕与畜牧真的不存在高下之分,而且畜牧的族群因为吃肉喝奶多,身体比农业民族更强壮,在马鞍发明之后又有了马的加持,故打仗的本领显然远胜过农业民族。
但是你必须得承认,只有农业民族才能发展起文明。
因为农业社会有剩余,可以积累和传承,可以将财富物化固化,可以有专门用来进行精神文明生产的阶层,这些都是漂泊不定的游牧民族做不到的。
所以,尽管游牧民族可以打赢农业民族,可以靠武力建立起一个大帝国,但他们如果要想将军事胜利转化为政治治理,那就不能在马背上治天下,而必须接受农业民族的那一套更先进的文明和管理方式,否则,他们的胜利很快就会化为乌有。
从中国周边的情况看,中国作为优势文明的一方,确实教化,影响了很多国家,族群,比如朝鲜,日本,琉球,越南,它们因为比邻中国而接受了中国的文字,礼仪,制度,技术,意识形态等等,成为中华文化圈或者说儒家文明的组成部分。
他们能被我们成功教化,除了自身对先进文明的渴望,另一个原因在于,他们都是人口稠密的农业社会,有接受中华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反过来看我国北方的各种游牧民族,他们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积极向中原社会靠拢,努力学习我大中华文明的,其中以北魏最为典型。
由于人少,又与汉人杂居,他们最终的结果是在民族融合的大潮中失去了自己的属性,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另一类就是固守自己传统的,蒙古人是其代表。
元朝统治了中国将近100年,蒙古人依然保留了自己游牧民族的那一套,结果当元朝垮台时他们逃回大漠深处,又继续自己从前的日子了。
对于这种民族,我们大中华文化是无能为力的。

参考:
一、首先,蒙古之所以不学习汉族文化,源于自身有底气,大多数统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文化比较落后,他们需要通过汉化来稳固自己的统治。
而元朝却是个例外,元朝建立时不像其他少数民族那样实行汉化政策,而且并不像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对中原汉族文化怀有崇拜之情。
在进行扩张时,首先征服的是西方国家,接触过伊斯兰教等诸多西方宗教,接触了很多先进文化、学习面很广,蒙古的统治者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汉化。
所以蒙古从一开始就对汉人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将各民族分成三、六、九等,汉民族地位最低,重要的官员只能由蒙古贵族担任,汉族最多担任副职,禁止蒙古族人与汉人通婚。
因为蒙古族文化低,汉族文化底蕴浓厚,担心汉族反抗,便打压士人地位,一百多年的元朝只举办了三次科举。
还增加苛捐杂税,压迫农民,对中原实行高压统治。
由此可见,蒙古族人对汉民族的歧视有多深,这样的态度,怎么可能还会主动学习其他文化,蒙古文化与中华文化联系就很少了。
二、其次是清朝建立以后,担心骁勇善战的蒙古族人联合汉人对抗清朝,便禁止蒙古族人与汉人接触,禁止将汉民族先进的文化传入蒙古。
因此蒙古都一直没有办法与汉民族文化进行正常的交流。
到了清朝末年,清朝国力衰微,沙俄入侵,侵犯中国领土,蒙古就沦落到沙俄的手中。
沙俄为了对蒙古实行绝对的控制,便对蒙古实行俄化,彻底清除汉文化对他的影响,有些会汉语的人也逐渐忘记了。
随着沙俄对蒙古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外蒙古逐渐脱离了我国的控制。
最终,在民国成立之初,趁中国内乱之时,外蒙古宣布独立。
当时国内局势复杂,再加上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导致外蒙古的独立无人干涉,二战结束之后,苏联为了与中国形成缓冲带,在未经中国允许的情况下,私自同意外蒙古独立,从此外蒙古彻底脱离中国。
在之后苏联加强了对蒙古的控制,把蒙古变成了他的附庸,蒙古变成了在两个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在这种形式下蒙古人民对中俄两国产生了些许敌意,阻碍了中蒙两国的文化交流。
蒙古语本身不是来源于中国的汉字,而是由回鹘字母改造的,用回鹘文制造了用于拼写蒙古语的老蒙文,这也是现在内蒙古的蒙古族使用的文字,而蒙古国使用的是俄罗斯的西里尔字母。
中国的汉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有着自己完整的体系,而蒙古族在宋朝之前一直都没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他要学习汉字需要很长的时间,汉字与蒙语又有很多区别,改造难度较大。
而蒙古族为了加强统治,要求制造文字的时间必须要短,而让蒙古族人改变自己的习惯,学习复杂的汉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需时间很长,这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因此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由于文字体系的不同,导致蒙古国对中国有一定的距离感。
三、还有一个原因,蒙古族属于游牧文明,中华文化属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比游牧文明要先进,但农耕文明并不适合游牧民族,蒙古族所处的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耕种,只能发展游牧业,需要经常迁移,稳定性差。
蒙古族为了获得粮食、财富,只能向农耕民族进行抢夺,就像明朝时期经常遭受蒙古国的侵扰,因此在古代时蒙古族与汉族之间是存在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的。
最终,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导致蒙古国逐渐脱离中华文化圈。

参考:
蒙古国不属于汉字文化圈,却属于独个体系的阿尔泰语系,它算起来属于东亚国家,与中国为邻,也与其相依相存,互相纷争一直黏在一块,可是却很少受汉字文化圈影响。
但不一定这么肯定,原因早在元朝,蒙古人南下统治中原时期,也在学习汉文化,之间互相渗透。
可后来元朝灭亡,退到漠北后,又恢复了原状。
在这个大的汉字文化圈内,蒙古却没有影响确实很奇怪,而中国临边的韩国,朝鲜,日本,越南 多多少少受些影响。
蒙古之所以一直没受汉字圈影响缘于它自古就靠拢着蒙古高原民族的传统旧制,是延续着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的部分语言体系,但主要还是以它们共同阿尔泰语系为依托。
虽然蒙古人是室韦,属于东胡一支,就是在我国东北那块,可是他们一个语言体系仍很独特,由于蒙古语分支民族大量东迁蒙古高原,自然形成了整体的蒙古语。
早在辽朝统治时期,他们就一直按原有方式生活,而辽朝契丹人和后来的女真金朝却沿用汉字来改良自己的文字,单单蒙古却很独特,不用汉字来书写,早在成吉思汗以前连文字都没有,他们的拼写,读音和行款却和原蒙古高原统治者回鹘的回鹘文却很相似,于是成吉思汗就按乃蛮降臣塔塔统阿拼写蒙古文,于是就出现了最早的畏吾儿字体的蒙古文,这也正是蒙古文的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过早的时候成吉思汗曾试
它在成吉思汗时期定型了以后,在忽必烈手中用八思巴文拼写,方方正正形似汉字,后来由于元朝灭亡,不久被弃用。
原因在蒙古本土包括西北周边地区,四大汗国遗留的蒙古原住居民都承认畏吾儿字拼写的蒙古语文字。
他们有较浓重的蒙古语体系,所以就保留下来了,一直推广到整个蒙古。
在历经波折的岁月里,清朝兴起后一直倡导满蒙一家,在文字方面大量借鉴蒙古文字,可是在统治广大的蒙古地区却禁令蒙古人和内地交往,使内外蒙古盟旗地区成了净土,内地人也就很少去蒙古地区做生意。
清朝皇帝这样做担心蒙古联合内地对付他,所以才这样做,这也就有为什么蒙古语很少受汉字文化圈影响的一个原因了。
除了上述影响以外就是后期影响,清朝灭亡以后,外蒙古一直受沙俄操控,沙俄后来成了苏联,一直在外蒙古活动,哪还容忍其他介入,他们在试
除了历史原因就是地理因素,因为自古中原和漠北就有一条很大的鸿沟,中间夹着无尽的戈壁和沙漠,这也使中原王朝很难将触角伸向哪里,往往会把它绕过去,外蒙古也就和中国本身有地理隔阂,同样也受文化隔阂影响,语言肯定受影响。

参考:
这个问题实在是令人发笑:你没听说过蒙古文?
汉字文化圈,好歹汉字或者依托于汉字的文化(儒家文化)能够在当地形成影响吧。
蒙古是这样吗?
一般意义上的汉字文化圈,指的是历史上受汉字或者汉文化影响,曾使用过汉字作为书面语的文化圈。
所谓的汉字文化圈,其实基本上就等同于东亚文化圈,包括: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琉球(冲绳已归入日本)、越南等地。
而无论是朝鲜、日本、琉球还是越南,在历史上都曾长期是中国的朝贡国,所以会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蒙古显然不是这样。
历史上的蒙古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文字蒙古文,而且与中原政权的关系绝非简单的朝贡关系,更多是一种敌对+互市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中原政权既没办法征服蒙古诸部,亦没办法用汉文化对其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因此,地处北亚的蒙古国当然不属于东亚汉字文化圈的一员。
总而言之,这个问题实在是问得有点蠢。

参考:
伪命题。
蒙古人种,本身处于中华圈内。
蒙古民族,乃华夏之苗裔也。
忽必烈创造元朝,取易经之元,乃华夏之义也。
元朝创造元曲,和唐诗、宋词形成完整的中国文化链。
元朝施耐奄、罗贯中等大文学家出现,各种话本大量产生,包括《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早期本已于元朝形成。
景德镇元青花瓷器世界一绝。
其各种故事纹被烧制在元青花瓷上,和宋瓷平起平坐。
成为景德镇的文化名片。
今天的蒙古族早已改变,成为中华崛起的重要一员。
没有蒙古族,就没有今天的西藏和云南大理等地域,更不会有长城之外之领土。
不知此命题是何意,一天一个蛮夷,污辱谁呢?
是要搞纳粹,还是要分裂中华!
参考:
还真是如此,说起如今的外蒙古,也就是蒙古国,虽然这块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土地曾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但是如今在这块土地上,却几乎看不到中国和汉文化的踪迹。
如今的蒙古国人,既不使用汉字,也不说汉语,生活习惯和建筑设施也几乎与中国毫无关系。
外蒙古为什么蒙古国这块儿曾长期属于中国,在封建王朝中也多次被中原王朝征服的地区,却并没有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也不属于汉字文化圈呢?
第一,与清王朝对于蒙古地区的统治政策有直接关系。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蒙古国并不等同于蒙古,蒙古国充其量人口只有300多万,在清朝时期,如今的蒙古国地区也不过是喀尔喀蒙古所居之地。
比之人口众多的漠南蒙古和地域辽阔的卫拉特蒙古,无论是实力、势力还是人口,喀尔喀蒙古都并不起眼,更没有资格代替整个蒙古。
清朝时期,处于苦寒之地的喀尔喀蒙古,由于距中原距离遥远,清廷鞭长莫及。
为便于统治,同时为了防止蒙古和汉人联合起来反抗清廷的统治。
清朝统治者在蒙古各部设旗建盟、大力推广藏传佛教的同时,也颁布了严厉的法令,禁止蒙古各部与内地汉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更严格禁止蒙古人学习和接触汉文化。
明末清初蒙古活动区域类似禁止蒙古人学习接触汉文化的法令,清廷颁布了许多。
例如在清嘉庆二十年,嘉庆帝曾颁布口谕:近年蒙古渐染汉民恶习,并有建造房屋,演听戏曲等事,此已失其旧俗,兹又习邪教,尤属非是,交理藩院通饬内外扎萨克部落,各将所属蒙古等妥善管束。
此后,包括嘉庆皇帝在内的清廷多位皇帝,都曾多次下达此类禁止蒙古人学习接受汉族文化的命令。
清朝皇帝命令甚至细到,不允许蒙古王公贵族们请内地的书吏教他们学习汉文,连公文呈词都不允许使用汉字的地步。
对于内地的汉人,清廷也有明确的规定:内地商人如果想出口到蒙古地区做生意,必须得持有理藩院等专门机构发给的票证。
而且,内地的商人如果想出关经商,不但一年之内必须回去,而且也不准滞留蒙古各部安家立业,更不允许取蒙古名字。
自然,清廷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汉人与蒙古人的交流。
清朝疆域在清朝统治蒙古的近300年间,清朝中一直坚决的贯彻隔离蒙古和汉人交流的政策。
如此长时间的政策执行之下,位于漠北地区的蒙古各族,对于汉文化和汉族自然越来越陌生。
本来已经熟悉汉文化,会书写汉字的蒙古人,也因此逐渐失去了传承。
第二,由于清末时期沙俄对蒙古地区的侵略。
对土地极为贪婪的沙俄,早在清朝初期就将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纳入了统治范围,与此同时,欲壑难填的沙俄开始将侵略的触角伸至中国,蒙古地区自然也在沙俄的侵略范围之内。
不过,由于清中前期尚处于鼎盛时期,经过雅克萨之战之后,感受到清廷实力的沙俄被迫收敛了侵略触角,但是沙俄从未放弃对于中国地区的侵略。
鸦片战争之后,远东帝国的虎皮被揭下之后,沙俄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对清王朝张开了血盆大口,在先后鲸吞中国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之后,包括蒙古地区在内的中国北方广大地区成为沙俄的势力范围。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从清中期就开始在蒙古地区扶持反清势力的沙俄,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外蒙古的控制。
而很显然,在外蒙古去除中国痕迹,将其俄罗斯化,是最好的侵略手段。
因此,在沙俄的挑拨、威胁和利诱之下,外蒙古地区对中国的离心力越来越强。
最终,在民国建立之时,趁中国内乱,外蒙古宣布了所谓的“独立”。
而后,在民国蔓延数十年的内战之中,各路军阀只顾各自私利,根本无暇顾及外蒙古,外蒙古愈发脱离中国。
最终,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之后,成为世界两极之一的苏联,为了与中国形成缓冲带,完全没有征求中国意见,蛮横的将外蒙古独立写入了雅尔塔协定。
也从此,外蒙古彻底脱离出中国。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蒙古国随着沙俄和苏联对蒙古地区影响力的逐渐壮大,尤其苏联成为世界超级强国之后,外蒙古的俄罗斯化迹象愈发明显,中国的痕迹也越来越淡薄。
最终,当蒙古国建立之后,连蒙古国的文字,都由回鹘蒙文改为了俄罗斯的西里尔字母。
蒙古国的中国痕迹也几乎消失一空。

参考: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谁说蒙古不属于汉文化圈(或中华文化圈)?
有些人认为蒙古地区政权历史上被中国直接统治的时间少,如今社会又俄化太多,所以不属于中华文化圈了,这是狭隘的逻辑和文化观念。
谈到文化属性,就不能不说历史,历史上该地区的北方游牧民族一直都受中原王朝影响,并经常互相交战、交流、臣服甚至统治归附,如今,表面上的一些生活方式俄化、更改字母文字等,不代表他能完全摆脱文化的属性,短短几十年也不足以改变他们的文化历史属性。
好比越南一样,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文化属性的角度,都是中华文化圈的国家,如今依然是典型的东方文化国家。
蒙古,和包括蒙古高原地区历史上所有的游牧政权,几千年来都受中原王朝(中国)的影响,他们的文化基因属性早已固定、根深蒂固!有些民族甚至原先就出自中原地区或华夏分支,比如契丹、匈奴、鲜卑等,而蒙古也是他们的后裔、混血后的民族。
这些政权虽然历史上受中央直接统治的时间不多,而且与中原王朝屡屡交战,但,自汉朝打败并征服匈奴开始,该地区之后大部分的政权都是带着中原王朝的藩属部落属性、册封国的名头存在,经济文化交流亦是偏向东方、偏向中国,而且如今的外蒙古人还与中国内蒙古的两千万的蒙古族人脱不了关系,风俗人情与文化底蕴也依然十分相近,无疑是中华文化圈的成员!
参考:
我不知道此问题中的“中华文化圈”该是如何样的文化圈。
这是前提,也就是你所认识认可的中华文化这个意识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否则,可能争论个几天几夜也争论不完。
因为,你认为的中华民族可能是那样的中华民族,比如古代的某个朝代,明朝啦,清朝啦、唐朝啦等等封建邦国的意识形态。
而我认为的又是另一样的。
但是,实质,中华民族文化是唯一的。
因此,现实的问题必须不能脱离现实的而去完全臆测,搞成与当今现实社会形态相对立的只是观念中的存在。
也就是说,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是必须符合新中国建立后所赋予的意义的,符合当代社会现实的存在形态的。
它不仅仅是历史上的唯心的某个中华民族。
而是还要包括我们活生生的现实的人正处在这样的现实的包括历史上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共同体里。
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以偏概全是错误的。
其实,严格来说,就我所说的“中华民族”,这本就是一种民主主义的格调了。
能有超越民族壁垒的思想,这样的话也会懒的争辩的,我们天安门城楼一侧的标语,“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看这口号,响当当呀!当然好像有些遥远。
不过,既已说到此,此处还是比较实际的再说两句吧,关于这个文化圈的问题,本来就是你认可不认可的问题,它属于人的意识的范畴,属于高度的抽象客观存在。
你承认不承认它并不会因此不存在。
圈是可大可小的。
看你如何圈。
圈越大必然要越具有共同性共通性普遍性包容性超越性!文化总是发展的,也是先进取代落后的。
似乎是,世界拉帮结派的搞得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圈越多,这个世界壁垒越多,越相互对立敌视,越是你争我夺吧。
他圈一块地占山为王,你圈一块山头也称大王,用所谓的狭隘的山大王的文化来争名夺利,这是鄙陋的。
真正的超越民族对立的文化才是人类应该发扬的文化人类希望的文化。
再个,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包容的文化形态。
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这是毋庸置疑的,蒙古实质上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中华民族相对是一个大的具有概括性的包容性的普遍性的民族,目前是有五十六个具体的民族融合而成。
新中国建立后首先赋予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民族平等,彼此无贵贱,共同发展繁荣。
这已经超出了一般狭隘的比如在古代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的小民族主义的鄙陋思想了,什么贵我贱人,贵中原贱夷狄,什么四等人,什么八旗制、什么三教九流,那是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糟粕文化。
而此问题一出口似乎并没有超越出这样的狭隘民族文化观念吧!好了,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