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和魏延谁更厉害

魏延与姜维相比,谁更厉害呢?
咱们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武艺高低,领兵水平,政治头脑。
一、先比较两人的武艺。
主要依据是《三国演义》中关于两人战绩的记录。
姜维的厮杀战绩: 1. 天水关伏击战遇赵云,战不数合,姜维鸡血翻涌,惊走赵云;
2. 冀城保卫战,与魏延交锋,不数合,魏延诈败;
3. 冀城保卫战,姜维对战张翼,不数合,王平掺和进来,姜维夺路而走;
4. 阳平关之战,姜维遭遇司马师拦阻,三合杀败司马师;
5.董亭之战,姜维趁魏军混乱,突袭徐质,刺倒其战马,部下上前乱刀杀死;
6. 铁笼山之战,羌军突袭,姜维逃跑,郭淮追来,被姜维空手接住箭矢,一箭射中面门;
7. 长城之战,姜维与邓忠交锋三四十合,不分胜负,姜维诈败放冷箭,被邓忠躲开反击,姜维挟枪拔剑,邓忠弃枪逃走;
8. 侯河之战,姜维与邓艾交锋数十回合平手;
9. 沓中之战,姜维三个回合打跑王颀;
10. 沓中之战,姜维再战邓艾十余合,平手;
11. 疆川口之战,姜维一合击败杨欣, 追射三箭不中,再追却栽下马来,杨欣回战,姜维持枪刺倒杨欣的战马;
12.成都宫中,姜维复国大计败露,持剑杀十余名魏将,突发心梗,自刎;
我们发现姜维的一个特点:发挥非常不稳定,玩心跳型。
抽疯的时候,能把赵云打退;
萎靡状态下,被邓忠搞得手忙脚乱;
危急时候,空手接箭;
遇到弱敌,三箭放空,还马失前蹄,差点小阴沟里翻船。
魏延的厮杀战绩:1. 樊城之战,魏延以少打多对阵文聘,打了有三个多小时,部下折尽后逃走;
2. 雒城之战,魏延突遇泠苞,交战三十合不分胜负,邓贤夹攻,魏延败退;
3. 涪江水坝,魏延突袭泠苞,战不数合生擒之;
4. 葭萌关前,魏延十合击败杨柏;
5. 葭萌关前,魏延对战马岱,不十合,马岱诈败,暗箭射中魏延左臂;
6. 斜谷界口,魏延与庞德交锋,曹军尽出,魏延诈败;
7.魏延一箭射伤曹操,庞德奋力将魏延杀退;
8. 南征之战,魏延对战鄂焕,数合诈败而走,诱入伏击圈,魏延、王平、张翼围殴,生擒鄂焕;
9. 南征之战,一合擒住孟获;
10. 南征之战,魏延与祝融夫人交锋,十数合诈败而走;
11.冀城之战,魏延与姜维交锋,不数合诈败;
12. 街亭之战,魏延与张郃交锋,不数合张郃诈败;
13. 阳平关魏突袭羌军,一合斩杀曹遵;
14. 陈仓道口,魏延突袭,一合斩杀王双;
15.木门道伏击战,魏延与张郃交锋,战不十合,魏延诈败;
16.上方谷伏击战,魏延与司马懿交锋,战不三合,魏延诈败;
17.魏延阳平关阻截蜀军回川,王平来战,两人战不数合,王平诈败。
我们发现,魏延这
后期相当一部分的战斗基本上都是在诈败和被诈败。
比较姜维和魏延的武艺高低,魏延应略高于姜维。
因为诸葛亮抗衡魏国猛将张郃时,首先考虑的是魏延;
魏延作乱时,以弱势兵力阻截蜀军回川,姜维忌其勇猛;
姜维临阵发挥不稳定,而魏延则多诈,甚至能骗过司马懿,战斗效率更高。
二、两人的的领兵能力。
主要依据是正史《三国志》中的记载。
姜维统军战绩: 1.姜维与蒋琬出陇右,在南安与魏军相持。
姜维领一部轻军击败郭淮;
2.曹爽率重兵来攻,被王平阻住。
姜维与费祎率援军将曹爽击败;
3.姜维出兵呼应羌人叛乱,郭淮、夏侯霸率军来救,姜维退走;
4.姜维率军出洮西,击败郭淮和夏侯霸,收羌人部众而归;
5.姜维攻打雍城周边,欲偷袭洮城,被邓艾识破。
姜维来袭,邓艾回军据守,姜维退走;
6.姜维率军攻西平,擒获敌将郭修;
7.姜维兵围南安,陈泰率部来救,姜维粮尽退走;
8.姜维出陇西接应魏降将李简,兵围襄武。
魏将徐质迎战,蜀国大将张嶷战殁,姜维大破魏军,斩杀徐质,将河间、狄道、临洮之民迁蜀;
9.姜维、夏侯霸出兵狄道,大破王经,陈泰来救,蜀军退还;
10.姜维引兵出段谷,因胡济失约,邓艾来战,将姜维击败;
11.姜维率军出骆谷呼应诸葛诞,攻克沈岭,至渭河,被邓艾、司马望拒住,姜维退兵;
12.姜维率兵攻洮阳,被邓艾所拒,败回沓中;
13. 钟会重兵夹攻,姜维敛兵聚谷,部将蒋舒献关降魏,姜维退守剑门;
魏延的领兵战绩较少,主要从他与军事有关的履历进行分析: 1.魏延率部曲随刘备入川,多有战功,被刘备封为牙门将军;
2.刘备夺取汉中后,以魏延为汉中太守,镇远将军;
3.刘备称帝,魏延升为镇北将军。
刘禅继位后,魏延封爵都亭侯;
4.诸葛亮进驻汉中后,晋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督领前部兵马;
5.诸葛亮令魏延率兵西入羌中,在阳溪之战中击败破费瑶和郭淮。
魏延因功晋升成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封爵南郑侯;
6.诸葛亮北伐,魏延建议兵出子午谷,被诸葛亮拒绝;
7.司马懿亲率兵攻来,诸葛亮命魏延、高翔、吴班迎战,击败司马懿,斩获甲首三千。
姜维独立领兵作战的机会比较多,而魏延独立领兵主要是防御汉中,进攻战役多是在诸葛亮的指挥下进行的。
姜维和魏延都比较勇猛,敢于冒险。
姜维计算精明长于随机应变。
魏延作风凌厉,长于攻守兼备。
三、比较两人的政治头脑。
主要依据是史书中所记载两人的言行。
在政治头脑上,姜维要远远胜过魏延。
姜维从一介降将混到蜀汉的大将军,步步扎实沉稳。
他和君主刘禅、朝廷官员、将士战友各个方面的关系都处理得比较好。
智谋深长,思虑深远。
魏延性情骄狂,器量狭隘,和多数人处不好关系,混得很差。
魏延的政治头脑尤其愚笨,手段拙劣,诸葛亮生前还能保护他,诸葛亮死后,魏延轻率地踏入政斗漩涡,身死家破。
综上所述,姜维的综合能力要比魏延强很多,是个优秀的帅才,而魏延只是个冲锋陷阵的将才,难以承担起统领蜀军的重任。

参考:
姜维与魏延谁更厉害的话题,近两千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因为诸葛亮选择了姜维作为北伐事业的继承人,而抛弃了看起来同样出色的魏延。
而且,准确地说,还不仅仅是抛弃,而是在自己去世后,设计让杨仪和马岱杀了魏延,给姜维腾出独自掌管军队的空间。
这不免让人想到,如果当初诸葛亮信任魏延,选择魏延为北伐接班人,是不是结果会不一样呢?
(姜维剧照)也就是说,魏延和姜维相比,哪个在军事上更厉害呢?
实际上,魏延和姜维两人,还真不好比。
虽然说,他们都是在经营蜀国的北方,但是相互所处的场景是不一样的。
魏延在刘备时期,主要任务是镇守汉中。
在镇守汉中的十多年里,没有出过什么事情。
但是,这也是因为曹魏和刘备在经过汉中大战,刘备夺取汉中后,曹魏没有着力出兵攻打过汉中,魏延也乐得平安无事。
而在诸葛亮时期,由于诸葛亮不重视魏延,乃至有意打击魏延,因此魏延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并没有发挥什么大的作用。
虽说当时魏延曾给诸葛亮提议过“子午谷奇谋”,但是诸葛亮不采纳,所以假设魏延按照“子午谷奇谋”来做,他究竟能不能成功,也未可知。
姜维的作用,主要是在诸葛亮去世以后。
魏延的功绩是防守。
姜维的功绩是进攻,向曹魏发动进攻。
他一生打了大小十多场仗,基本上胜负相当。
没有特别突出的功劳,也没有大的错误。
因此,如何要比较魏延和姜维,比战功显然是不恰当的。
那么,该怎么评价两人呢?
(魏延剧照)一、从忠诚来看,姜维优于魏延。
姜维和魏延都是从半道上投降蜀汉的。
在跟随蜀汉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姜维一生对蜀汉忠心耿耿。
尽管姜维统兵在外的时候,朝中包括诸葛瞻、黄皓等人都在刘禅面前说过他的坏话,说他想造反。
但是他始终忠心不二。
乃至最后刘禅投降以后,姜维还积极地
魏延就不一样了。
《三国演义》说魏延有反骨,这虽然是艺术的夸张,但是,也不能说毫无根据。
至少在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不服从安排,要独自带领队伍前去北伐,这就不对了。
后来,在没人跟随他的时候,他竟然一
虽说这是他不服杨仪的表现。
但是,也说明他对国家的不忠诚。
当初诸葛亮不同意他的“子午谷奇谋”,也不能不说有害怕他反叛的考虑。
(诸葛亮剧照)二、从用兵来看,魏延优于姜维。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些都是要求用兵要能够出神入化,要能够打运动战。
如果太过于谨慎,追求面面俱到,在战场上是很难打胜仗的。
诸葛亮用兵,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他太追求面面俱到,什么情况都预先考虑清楚,再按步骤排兵布阵。
因此,诸葛亮虽然先后进行了五次北伐,但是基本上没有什么成绩。
诸葛亮能够看上姜维,就在于姜维与诸葛亮志趣相投,用兵方法也差不多。
因此诸葛亮在自己去世时,把整个蜀国军队交给他。
魏延则喜欢出奇兵。
“子午谷奇谋”,就是魏延想出奇制胜的表现。
只不过因为当初刘备只让他防守,而诸葛亮又不信任他,两人都没有给他更多用兵的机会,因此,他的军事才华没来得及表现罢了。
三、从统帅来看,姜维优于魏延。
统帅最重要的就是要恩威并施,既能服众,又能让别人佩服。
魏延最后落得没有一
姜维作为一个统帅,其能力在蜀国后期的战争中,已经体现出来了,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根据姜维和魏延的各自的特点,以及蜀国的情况,诸葛亮选择姜维作为蜀国后期的统帅,还是比较恰当的。
(参考资料:《三国志》)
参考:
蜀汉前期最强大将魏延,和后期最强大将姜维,究竟谁更厉害呢?
魏延的战绩在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相继身死以后,魏延无疑是蜀汉军界的第一人。
魏延以部曲跟随刘备入蜀,随刘备一起进驻葭萌关,刘备与刘璋反目以后,魏延跟随刘备进军成都,途中多立战功,刘备夺取蜀地以后,魏延因功升任牙门将。
刘备进位汉中王以后,魏延被升任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汉中是“益州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当时大家都很惊讶刘备没有任命张飞而是任用魏延。
最终魏延以一句霸气侧漏的:“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
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得到众将信服,刘备称赞魏延,进封其为镇北将军。
魏延镇守汉中多年,把汉中防线设置的固苦金汤。
在魏延死后,曹爽率领十余万大军进攻汉中,而汉中守军不过万人,继任的汉中太守王平沿用魏延的“错守诸围”的汉中防御战略,在兴势打败曹爽,史称兴势大捷,为蜀汉续命数十年。
虽然兴势之战并不是魏延生前亲自打的,但是战争的胜利,离不开魏延生前严密的部署,其实在魏延生前,是有机会与魏军一决雌雄,验证汉中防线的,那就是蜀汉自卫反击战之时。
因为诸葛亮多次侵袭边境,夺取魏国的武都、阴平二郡,大将军曹真终于忍无可忍,率领十余万大军主动进攻蜀汉,魏国要消灭蜀汉首先要夺取汉中,蜀汉要保住政权也必须守住汉中。
这是验证魏延的部署的唯一一次机会,如果魏延汉中防御体系成功了,他将一举成名,诸葛亮或可乘胜追击大破魏军进取中原,如果魏延汉中防御体系失败了,他将沦为笑柄,蜀汉也会提前灭亡数十年,所以这是决定魏国和蜀汉国运的一战,魏蜀两国都严阵以待。
然而天意难违,魏延生前终究没能验证自己的部署是否正确,幸好在魏延死后有王平替他验证,没有埋没他的汉中防御战略。
由于天降大雨,连绵不绝,曹真放弃进攻汉中,率军班师,诸葛亮准备北伐之时,任命魏延为督前部,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受到诸葛亮重用的魏延不负重望,深入羌中,一举击溃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取得阳溪大捷。
魏延因功迁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卤城之战,魏延与高翔、吴班一同大破司马懿,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
姜维的战绩姜维无疑是蜀汉最后的守护者,在后主刘禅选择投降之时,姜维依然设计意
至于姜维的北伐,虽然历史上对其评价不高,甚至可以说是“穷兵黩武”,陈寿也用“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来批评姜维。
但是客观上说,姜维北伐实际上迫使魏国战略防守数十年,而且魏国的损失远远大于蜀汉,历史上姜维北伐其实是胜多败少的。
在遇到邓艾之前,姜维一路势如破竹:收胡王,降李简,斩徐质、取河关,破王经,打出了蜀汉北伐北伐以来的最大胜利——洮西大捷。
姜维前期受到费祎制约,每次北伐出兵不过万人,后期限于国力,也不过几万兵马,姜维北伐,实际上以不如诸葛亮的兵力,却打出了比诸葛亮更好的战绩。
洮西之战,姜维一举击溃魏国雍凉军团,魏军损失数万,还几乎失去了对陇右的控制权,洮西大捷,让蜀汉看到了北伐成功的希望,只是可惜在洮西之战之后,姜维乘胜继续与魏军作战,和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汇合。
如果胡济按时到达上邽,姜维再大赢一次,魏国西线就再也没有部队能够抵挡姜维了,可惜由于胡济失约,姜维兵败段谷,直接导致洮西之战的胜利成果荡然无存。
蜀汉由于国力限制,只要输一次,就会动摇国本,而魏国国力远远强于蜀汉,所以即使洮西大败,依然能够凑出一只部队救援陇西,姜维在兵力、将领,补给远远不如魏国的情况下,打成这样已近很了不起了。
即使最后蜀汉灭亡,也并不能归咎于姜维,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蜀汉灭亡于邓艾偷渡阴平,而三国志记载,姜维已近预料到了邓艾可能进军阴平,写信给后主让后主布置防守,后主却没有听姜维的,这才让邓艾侥幸得手。
当时魏国为了一鼓作气消灭蜀汉,动用了十八万大军。
邓艾部三万攻击屯田沓中的姜维部,诸葛绪部三万切断姜维后路,钟会率主力进军汉中。
姜维突破邓艾封锁,晃过诸葛绪,据钟会于剑阁,几乎要挫败魏国的进攻。
从二者战绩对比来看,魏延和姜维的军事才能应该是不相上下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
参考:
姜维和魏延两人相比,魏延的武艺要略胜一筹,不过两
姜维和魏延都是蜀汉后期的名将,两
当时由于马懿避而不战,诸葛亮决定用计取胜:先退兵引魏军来追,然后派人断其退路,两面夹击。
不过由于魏将张郃武艺出众,因此他目视魏延,希望他能主动请战去敌张郃。
不过魏延当时耍脾气,不肯接话,最后是王平和张翼一起请命出战。
此时姜维也在现场,但是诸葛亮优先考虑魏延,显然是因为魏延武艺要比姜维强一些。
这一点在诸葛亮死后也得到了验证,魏延因为不满诸葛亮命杨仪接管军队,因此起兵作乱,结果被王平喝散了部队,只剩下马岱和他手下三百人马。
不过在魏延和马岱带兵杀到南郑时,姜维还是说魏延虽然兵少,但是魏延勇猛, 又有马岱帮忙,觉得不好对付。
此时南郑城中有蜀军主力,魏延手下不过三百人马,姜维就觉得不好应付,可见魏延的本领让他非常忌惮。
所以单纯从武艺角度来说,魏延要强于姜维。
但是姜维如果和魏延单挑的话,两
在《三国演义》里,即使武艺相差一个档次,如果全力出手的话也能打上很长时间。
像潼关曹洪为了救曹操,奋力出手,和马超打了四五十个回合才败。
而张郃在宕渠山中计,被张飞堵在寨中时,也坚持了三五十合才败。
姜维虽然武艺不如魏延,不过在天水时他和赵云曾经打过一次,事后赵云也称赞过他的枪法与众不同。
能得到赵云这个级别高手这个评语,姜维的武艺至少可以算一流境界,和魏延差距不大,基本属于同一个档次。
所以姜维真和魏延打起来,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打上百十个回合很正常。

参考:
姜维是诸葛亮提拔起来的,魏延是刘备提拔起来的,因此,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刘备和诸葛亮的影子。
姜维谨慎,思虑周全。
魏延大胆,勇武异常。
那么他们两个相比,谁能厉害呢?
我觉得是魏延。
许多人对姜维有误解,认为姜维是诸葛亮的传人,传承了诸葛亮的五行八卦、神鬼莫测的用兵之术,应该比魏延厉害的多,其实正史上不是这样的。
姜维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主动投降过来的,在投降后诸葛亮亲自接待了他,并且对他的才能进行了甄别,经过考问,诸葛亮认为姜维思维缜密,有才干,是凉州的上等人才,比丞相府中的李邵、马良都要强得多。
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
其人,凉州上士也。
姜维这么优秀,那么他和魏延相比呢?
到底是谁更厉害一些呢?
我们可以从攻和守两方面来比较一下。
先说攻,两人同在诸葛亮帐下任职。
魏延为凉州刺史兼前军师,而姜维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诸葛亮惯用魏延为前锋,就是依仗魏延的勇猛。
而姜维则被委任为后方行军,主要作用是围城和支援。
能明显比较出来两人能力的就是当他们遇到同一敌人时的表现,公元230年,魏延率领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凉州地区。
在阳溪遇到曹魏费瑶和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结果魏延大破敌军。
那么姜维呢?
诸葛亮死后,蒋琬执政。
这时蒋琬上奏刘禅表姜维为凉州刺史,率领一支偏师西入羌中,袭击凉州地区,结果几乎毫无所获。
公元240年,姜维率兵进攻陇西,郭淮追至强中。
这时姜维撤退,结果是郭淮迁走羌族族民三千多户。
此一战姜维撤退,没有功绩。
公元247年,陇西、南安、金城、西平等地诸羌叛乱,他们联系蜀地姜维为援。
当时护军夏侯霸屯兵为翅,负责防守地方叛乱。
郭淮率军抵达狄道后,诸将建议应当首先讨平枹罕,制止诸羌叛乱。
郭淮不这么认为,郭淮说:如今我们的大敌是姜维,姜维此来必然先围攻夏侯霸,所以应该快速驰援为翅。
后姜维果然前来进攻夏侯霸,而郭淮及时赶到,姜维不战而退,没有功绩。
公元248年,凉州胡王治无戴叛乱,包围了武威,郭淮率军前来平叛,大败治无戴。
这时姜维率廖化前来驰援治无戴,当时姜维令廖化在成重山修筑城堡,收集诸羌、胡散民自守,而自己则西向迎接治无戴。
诸将都建议先追击姜维,防止姜维和治无戴合兵,然后再回来攻击廖化,各个击破,郭淮则不这么认为。
郭淮说:廖化兵力不足,坚城未驻,趁此机会进攻他必然能够获胜。
而姜维知道廖化遭到攻击必然会回来救援,这样就会疲于奔命,被我方击败。
后郭淮令夏侯霸追击姜维,自己率大军强攻廖化。
姜维果然回军救援廖化,结果是姜维、廖华再次撤退。
同样都是率领一支偏师作战,同样都是遇到郭淮,魏延大破郭淮,而姜维只会撤退,他们两个谁强谁弱,几乎一目了然。
再比较一下防守方面,魏延和姜维都曾经担负过汉中的防守,那么他们谁防的好呢?
魏延时期,防守汉中的策略为: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
也就是说派兵守好入汉中的各条栈道,敌若来犯,消灭敌军于峡谷之中,使敌军没有机会出谷。
王平时期延续了这样的防守,使得汉中平安无事。
等到了姜维时期,姜维认为防守诸围不如敛兵聚谷,退守汉、乐二城,这样的话将漫长的栈道留给敌军,将敌军吸引进来,然后挫其锐气于坚城之下。
等到敌军攻坚不利、后退无路时出城攻击,这样可以大获全胜。
姜维这种守法几乎是玩火自焚,而后期曹魏灭蜀就是明证。
钟会率领十万大军进犯汉中,蜀军依据姜维的军令,退守汉、乐二城,结果钟会各派五千人将汉、乐二城围住,围而不攻。
然后率领大军绕了过去,这样,栈道形同虚设,汉、乐二城形同虚设,而汉中的失陷姜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比魏延和姜维的防守能力,姜维真的比魏延差的太多。
综上所述,魏延进攻比姜维强,防守比姜维强,这就是为什么魏延活着的时候诸葛亮偏用魏延而次用姜维的原因。
如此看来,刘备的识人能力真的比诸葛亮要强太多。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魏延比姜维厉害,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魏延都要强姜维太多。
而后期蜀汉重用姜维,致使数年伐魏无功,劳民伤财,最终被曹魏所灭。
早知如此,当初何不尝试一下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呢?
可惜呀!本回答独发于
以《演义》论;
1、魏延只有马岱的三百人,到南郑城下。
姜维、杨仪率大军驻扎在城里,见了魏延却不敢出战。
说是;
“魏延勇猛,更兼马岱相助,虽然军少,何计退之?
”这就是说,论武艺,姜维已经认怂。
论用兵,也认怂(数万大军,居然不知如何打退魏延的数百兵)了!直到杨仪打开诸葛亮的“锦囊”,知道诸葛亮已经有安排,才敢出城见魏延。
这下才有底气,带着比魏延多十倍的兵力,出成就骂魏延“反贼”。
可魏延却轻描淡写地说:“伯约,不干你事。
只教杨仪来!”从这点看,魏延无论从武力、用兵、气势都力压姜维。
也证明魏延根本没有反判;
因为如果是反叛,他会想杀尽诸葛亮的相府官员才开心,怎么会跟姜维说:“不干你事,只教杨仪来!”?
很明显,魏延要对付的,仅仅是杨仪而已!2、在《演义》中,诸葛亮一直都在压制、防着魏延,从来也没有给魏延有独立领兵的机会。
而庞统对黄忠、魏延都一视同仁。
以对手都是川中名将泠苞来论;
黄忠救魏延时,曾打败泠苞。
但在泠苞败中反击时,十数合也奈何不了泠苞,战绩是一胜一平。
而魏延因贪功走了大半夜,在疲惫中与泠苞战了30余合没有战胜泠苞。
但是,没几天在没有疲惫的时候,却数合就生擒了泠苞。
战绩是一平一生擒。
对泠苞的战绩,魏延强于黄忠。
而姜维连郭淮都仅是打个平手,连70岁老年的赵云也仅是打平,根本不可能打平入川时的黄忠。
3、《演义》中魏延没有独立领兵的机会。
但是,在72回中,魏延却能把一场无关紧要的“骚扰战”,打成了具有类似于现代意义的“特种兵斩首战”;
“前面一军相迎,为首大将乃魏延也。
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
操令庞德出战。
二将正斗间,曹寨内火起。
人报马超劫了中后二寨。
操拔剑在手曰:“诸将退后者斩!”众将努力向前,魏延诈败而走。
操方麾军回战马超,自立马于高阜处,看两军争战。
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
操翻身落马。
”看看此战,一战、把曹军所有将领引过来后,拉出空档让马超劫寨。
一诈败,让曹操以为魏延被打败退走了。
除了留下庞德,其他人都去战马超。
而庞德一人无法兼顾四面,令曹操身旁出现了空档。
然后立即旋风般杀回,并且绕过曹操后面直闯曹操正面(曹操后面是汉中方向,必定是庞德重点防守的方向)中军,一箭把曹操几乎射个对穿。
这一步一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充分体现了魏延把握战场机会的能力,堪称智勇双全!再看第73回;
“却说曹操退兵至斜谷,孔明料他必弃汉中而走,故差马超等诸将,分兵十数路,不时攻劫。
因此操不能久住;
又被魏延射了一箭,急急班师。
三军锐气堕尽。
”这里明确说明,诸葛亮并没有命令谁攻击曹操,只是十数路“不时攻劫”,给曹军以骚扰而已。
而就是一次这样无关轻重的骚扰战,却被魏延打成了一场令曹操差点丢了性命的“斩首战”。
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曹操经此一吓,才真正下定决心撤军!而整本《演义》,能直接伤到曹操的,唯有魏延一人而已。
此功之大,更胜过了黄忠的斩杀夏侯渊!罗贯中应该是想以此来证明,为何刘备会让魏延当汉中太守的原因!4、第三次北伐,魏延受命带着姜维去守散关,把张郃打得死伤无数,大败而逃。
这就足以显出,只要稍有机会给魏延,都能打得曹军大败!而这些成绩,都是在诸葛亮控制使用下(并非诸葛亮计策)取得的!而姜维九伐中原,是完全可以任意发挥,却也仅是打了个胜负参半!5、按《三国志》记述来论;
魏延是不多的几个被作者陈寿赞誉过的人之一;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而姜维仅是诸葛亮称赞他是“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
”这个评语,已经难以与魏延的评语相提并论了!6、再看看《三国志》中两人的战绩;
“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从一个部曲亲兵,一跃而成统帅亲兵的主将“牙门将军(大概是现代的中尉、上尉军衔,一跃而提升为少将军衔)”。
这个职务原来是赵云的,一下提升这么多级,足见魏延的“数有战功”,是非同小可的。
只因蜀汉没有史官,没有详细的记录而已。
又从一个初级将领的“牙门将军”,一跃而成“镇远将军、汉中都督、兼汉中太守”的方面大员(从少将、警卫团长提升为中将、汉中方面军司令、兼半省级的汉中市市长。
比关羽的行政职务省长低半级,军衔低一级,管辖的地域却比关羽大。
但是,军职级别却是一样的;
方面军司令)。
虽然没有“假节”,但从他回答刘备的;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
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来看,他是有权率军出战的,只是没有向敌人发起进攻的权利。
显然,在汉中战役中,魏延肯定立的功就更大了。
否则,怎么可能从一个顶多是上尉级别的大头亲兵,一跃而成为方面军司令?
怎么能体现出;
刘备认为魏延有独镇汉中,超过张飞的能力呢?
只是因蜀汉不设史官,魏延又被定位“叛逆”,所以,汉中战役没有留下的魏延战功记录,无法考究而已。
汉中的地位可不是儿戏,比之荆州更重要;
因为,荆州是蜀汉经略中原的跳板,即使失去后也不至于亡国。
这个从关羽失荆州后,刘备还能称帝并组织起强大的东征集团。
诸葛亮还能五次组织起精锐的北伐大军,姜维还能九伐中原,就是很好的证明!而汉中要是丢失,蜀汉就再也难以立国了。
这从姜维丢失汉中,蜀汉亡国。
就很好的证明了汉中、荆州哪一个地方更重要了!而魏延守汉中近十年,曹魏不敢正视汉中。
王平以三万人,按魏延的方略,把曹爽的十几万大军打得大败。
7、《三国志》记述;
“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这一仗是魏延独立掌军打的,战后从一个“都亭侯(亭侯)”升了两级成了“南郑侯(县侯)”,并且还成为诸葛亮后唯一的“假节”大将。
足见此战非同一般,也是因为资料的缺失而没有详述而已!另据《汉晋春秋》、《华阳国志》等记述;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此一仗诸葛亮命魏延率两将“赴拒”,就是让魏延与途中截住司马懿大军,至于怎么打,那是魏延的事。
结果把司马懿打的大败而逃,从此再也不敢出战。
再看看记述:司马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
这也是派张郃去打王平,至于怎么打,那也是张郃的事。
都是使用的一个“使”字,就是“派出”了而已。
而且,魏延“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
”这个很多人都认为魏延是要“兵出子午谷”,但我认为,魏延是要诸葛亮学韩信和刘邦的战略;
以诸葛亮率主力北伐,另派他自己率一支偏师,攻略主战场以外的州郡,最后回合于潼关。
就像刘邦在主战场吸引住项羽,韩信去攻取楚国以外的小国一样。
这种设想,不管效果如何,都比全军独攻一个方向的灵活、机动!从
说他智勇双全,并不过分!8、再看看《三国志》里的姜维,虽然身为大将(元帅),仅有对王经一战占了便宜。
对阵邓艾是屡战屡败。
其他的战役,基本上是胜负参半。
改变魏延方略后,汉中轻易就丢掉了。
看看他的战略思维,还不如蒋琬;
《三国志-蒋琬传》记述;
“琬以为昔诸葛亮数闚秦川,道险运艰,竟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
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
会旧疾连动,未时得行。
”这里不管蒋琬的设想能否成功,起码蒋琬已经认识到按诸葛亮的战法,已经是不可能取胜的。
因为曹魏已经熟悉,并已经加以重点防备,蜀汉半点成功希望也没有。
不如改变方向,由汉水顺流而下,突然向东,或许还能打曹魏一个措手不及而夺回上庸。
只要夺回了上庸,经略中原就多了一个跳板!但是,姜维作为当时的第一号大将,不但自己看不到,还极力地反对蒋琬。
证明姜维的战略眼光,是十分狭窄的。
明显的不如蒋琬!蒋琬的这个战略,与魏延的“异道会于潼关”的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惜蒋琬命短,无法验证他自己的战略构思!综上所举,我认为姜维仅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并非元戎之选。
只是蜀汉缺乏人才,只有姜维可用而已!而魏延就不好说,因为他一直处于诸葛亮的压制使用之下。
偶尔有机会,就能放出光彩,从无败绩。
在魏延被诸葛压制使用的处境下,即使是韩信,也不会比魏延取得的成绩更好!所以,我认为,姜维跟魏延比,差距还不是一点点。
当然是魏延强于姜维!
参考:
魏延能征善战,一直被刘备重用和带在身边。
刘备的用人眼光还是应该持尊重态度。
诸葛亮用人方面不如刘备,诸葛亮谨慎一生,当然不敢用魏延这种善于出奇谋的大将了。
而且魏延的勇武和才智某些方面比五虎上将要厉害的多。
姜维也是个厉害角色,没有投降之前能看透诸葛亮的计谋,投降之后过于崇拜诸葛亮,导致自己丧失了一些判断能力,才导致最后兵败,如果魏延不是那么傲气,姜维他们两个能多撑蜀汉几年,如果非要说谁更厉害,我想魏延更胜一筹。
魏延是帅才,姜维是将才,当帅有点勉强。

参考:
从书中来看,还是姜维厉害点。
为什么这样看呢:魏延是刘备一员大将,曾经官拜蜀中太守,可见其战功卓著,武艺高强。
除了子午谷出奇兵一招外,很少看到魏延在打仗时用计。
确实,单从出奇兵这招,也能看出魏延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武夫。
姜维为什么更厉害点,他书中一出场就给诸葛军师一个下马威,可见其人能文能武,是一块统兵的料。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带领蜀军数次出祁山,战魏国,也赢了好几场,所以这样比一比,可能姜维略胜魏延一点。

参考:
姜维和魏延都是蜀汉的大将,他们都对蜀汉政权忠心耿耿,同时也有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北伐曹魏,恢复汉室的江山。
魏延在诸葛亮的指挥下,出生入死,屡建奇功,杀得曹魏闻风丧胆。
姜维则在费祎死后,接任蜀汉大将军的职位,连续对曹魏发动了攻伐。
那么,他们两人究竟谁的军事能力更强呢?
我们首先要清楚的认识到一点,姜维和魏延都不是诸葛亮选定的继承人。
诸葛亮并不认可他们的能力,不认为他们能够夺取中原。
所以在诸葛亮临死前,将蜀汉政权交给蒋琬,将蜀汉的国策改变为休养生息,保境安民。
魏延死后,姜维一直被压制使用。
费祎后来对姜维的话语里,就明确表达了对姜维的评价。
费祎对姜维说,连诸葛亮都不能收复中原,我们比起诸葛亮差远了,我们只管休养生息,守住社稷。
等到将来蜀汉有了能够收复中原的人才之后再说。
虽然不知道费祎所说的那个能够领导蜀汉统一天下的人是谁,但是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这
我们从诸葛亮和他的部下的评价,就能够感觉到,魏延比姜维要强得多。
费祎在魏延面前,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从诸葛亮最后一次部署撤军里,也能够感受到这一点。
在诸葛亮临死前,他面临着人生最难的一次军事指挥。
他要在死后,让自己的军队安全撤回汉中。
这些军队是蜀汉的命根子,如果失去了他们,蜀汉就会遭到灭顶之灾。
在安排撤军的顺序时,我们就能够看出一丝端倪。
排在首位的是王平,而排在大军末尾的是姜维。
姜维之后是魏延,而诸葛亮对魏延的军队根本就不管不问。
如果魏延想为大军断后就断后,不断后大军就由姜维断后,扔下魏延就走。
这样,很可能会发生魏延和大军的冲突。
而这个时候,姜维就要面对魏延的追击。
如果魏延不追击姜维,那么姜维还要面临司马懿的追击。
所以说,诸葛亮对姜维还是很看重的。
当然,这里还有诸葛亮对人心的洞察。
他知道志同道合的魏延和姜维是不会火拼的。
事实证明,诸葛亮的安排是正确的,魏延没有攻击姜维,而是走小道去堵截大军了。
姜维则面临的是司马懿的追击。
在司马懿追上蜀军大军的时候,姜维按照诸葛亮的布置,将军队转为进攻的态势。
这使得司马懿以为自己中了诸葛亮的计,慌忙撤走。
这次作战,姜维指挥得从容果断,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不过,这次作战,姜维还是凭借着诸葛亮的计谋获胜。
当时司马懿确认诸葛亮已经死去,就再次追了上来。
不过这次蜀军已经走远,司马懿追不上了。
不过,从司马懿的表现来看,他对蜀军的判断,还是以魏延为主要对手的。
在司马懿回师之后,得知蜀军内讧,魏延身死。
这时司马懿就向曹睿上表,要求伐蜀。
可是曹睿认为诸葛亮已死,蜀汉的威胁解除,想要贪
从这个情节来说,曹魏方面还是将魏延作为仅次于诸葛亮的对手看待的。
从上面的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诸葛亮时代,直到魏延死去之前,他一直是蜀汉军中第一大将的身份作战的。
这个身份不仅仅是他的资历、功劳、职位决定的,也是蜀魏双方公认的,这是魏延以他的军事才能得到的结果。
这个时期,姜维的因为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将领,没有多少表现的机会。
在诸葛亮临死前的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到,姜维的地位要低于王平、吴懿等人。
直到费祎死后,蜀汉已经没有了可做大将的人选,姜维才接管了军权。
如果从双方面对的敌人和取得的战绩来看,魏延要强于姜维。
魏延所面对的敌人,有张郃、郭淮这样的将领,这些将领连诸葛亮都感到棘手。
但是,他们都被魏延玩弄于股掌之上。
我们就看魏延在阳溪之战中的表现。
这一次作战,是魏延在诸葛亮手下,唯一一次独立率军作战。
他抓住这一次难得机会,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在面对张郃、郭淮这些曹魏的名将,魏延采取声东击西,机动作战的方式,让张郃等人摸不清魏延的意
曹魏军队或退守不出,或疲于奔命,当魏延西入羌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上当,可也鞭长莫及,眼睁睁的看着魏延实现了自己的战役意
魏延在羌中与当地的少数民族结为同盟,很快组建了一支强大的上万骑兵。
在魏延率领他们回汉中的时候,遭到了等待多时的郭淮等人的围追堵截。
在最危急的时候,郭淮等人将魏延的营地围困起来,想要歼灭魏延。
谁知道一战之下,郭淮等人的优势军队被魏延打得大败,郭淮狼狈逃窜,经受了他一生唯一的败仗。
从这一仗,我们就可以看到,魏延的过人的军事指挥能力。
而姜维在得到军权后,对曹魏发动的北伐中,面对的曹魏将领不能跟张郃、郭淮相提并论。
他打的唯一一次打胜仗,面对的是名不见经传的王经。
可是当他遇上邓艾这样的将领,就连一次胜仗也没有打过。
从军事指挥能力上来说,姜维比魏延差远了。
从战术眼光来看,姜维也不如魏延,这一点在汉中的防御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魏延对汉中的防御,采取的是防守反击的方针。
他在对刘备说的守汉中的方略中就表明了这一点。
他说如果是曹魏的偏将率领十万军队来就消灭他,如果曹操率领全国的军队来就堵住他。
魏延采取在秦岭依据山险层层设防的办法,拖住敌军,然后视情况进行反击的办法来防御敌人。
这样,在魏延生前和死后,蜀汉一直采取这种防御方针时,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这种防御体系也经受住了实战的考验。
在曹爽发动的兴势之役时,王平依托魏延留下的防御体系,首先以少数兵力在兴势拖住了曹爽的十几万大军。
在曹爽的攻势被阻止,进退两难的情况下,费祎率领军队包抄曹爽的后路,使得曹爽狼狈逃窜,几乎全军覆没。
这一战,显示了魏延防御方针的正确性。
可是,等到姜维当了大将军,他改变了汉中的防御方针。
他放开秦川天险,想要诱敌深入。
然后姜维以坚壁清野的办法来拖住敌人,企
可是,姜维在实施这个作战方针的时候,仅仅从自己的一方面来考虑问题,没有考虑双方的实力差距。
结果,姜维是布好了罗网,可是自己的区区几万人马,完全被对方二十万人马压制得动弹不得。
最终被钟会打穿了网底,给蜀汉带来了亡国之祸。
其实,到了蜀汉末期,姜维已经引起了蜀汉上下的怨恨。
大家对他的能力深表怀疑,认为他本身能力不足,还穷兵黩武。
他的北伐到后来变成了一场闹剧,是为了北伐而北伐,毫无成功的希望。
最终,姜维耗尽了蜀汉兵力、财力、人力、物力,引火自焚灭亡了蜀汉。
陈寿对姜维的评价是“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从这个评价,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时蜀汉内部对姜维的怨怼了。
结语:我们可以从
这个判断不但是从蜀汉内部人员的看法,敌方人员的看法,以及双方在独立作战时面对的对手和取得的战绩得出的结论,更是双方的战术眼光和实战检验中得出的结论。
这在对汉中的防御上表现得十分突出。
姜维不顾双方的力量对比,仅仅凭借着自己的主观臆断,就改变了魏延合乎实际的防御方针,铸成了大错。
如果姜维不擅自改动魏延的防御体系,凭借秦岭天险拖住钟会。
姜维率领主力作为预备队机动作战,邓艾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偷渡阴平,蜀汉也不会那么轻易灭亡。
魏延和姜维两人之间的军事能力的差异,主要原因来自双方的实战经验。
魏延作为一个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将领,与姜维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魏延跟随刘备,转战南北,他的对手都是当时的高水平的将领。
而诸葛亮原本是一位文官,在刘备去世后才亲自指挥军队。
而姜维是诸葛亮的学生,就更难谈上多少实战经验了。
所以,魏延比姜维的军事能力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刘备和曹操汉中大战后,当时五虎上将都健在。
刘备都让魏延当汉中太守,官至镇北将军。
魏延也不负众望,镇守汉中十多年,防守严密,无懈可击,曹军望而兴叹。

参考:
姜维和魏延都是用兵大将,姜维谨慎,遇事考虑周全;
魏延勇武,作战经验丰富。
那么这两
说起魏延最显著的功绩,莫过于任镇北将军时,为蜀汉镇守汉中近十年而未出一点纰漏了,所以魏延这
魏延善守,但善战的记载却并不多见。
《三国志•魏延传》中有关魏延征战的功劳有一句总体的概括:“数有战功”,但这一点陈寿并没有一一列举;
另一个经典战例便是在北伐期间和吴懿一起击败了郭淮费曜,不过这场战斗从战功上来说,应是吴懿首功,而且此战全程顺风。
另外我们来谈谈那个历史上著名的“子午谷奇谋”,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由魏延所提出的,但当时并未被诸葛亮采纳,后世也有不少朋友认为这是诸葛亮的决策失误。
不过我
据《资治通鉴》记载:“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
”在这段记载中,魏延就产生了两个臆想:其一,长安守将夏侯楙知道他来会弃城逃走,不知道为何会如此自信。
其二,魏延希望诸葛亮从斜谷进军后,能在二十天内把援军带到长安。
试问如果诸葛亮二十天真能杀到长安,那要出子午谷干什么呢?
所以魏延的军事谋略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强。
魏延号称善养士卒,但是当他和杨仪的矛盾爆发以后,王平只一句喝骂,魏延所“养”的士卒便作鸟兽散,只留下魏延和他的家眷,这说明魏延也缺乏对军队的约束能力。
试想一下,如果子午谷奇谋建功,魏延占领长安后,曹魏援军一到,城里百姓,魏将残兵甚至自己的手下,没准就会有人开门投降。
尽管魏延是蜀国上将,作战勇猛;
但从军事能力来讲,可镇守一方,但是不善于领兵出征。
姜维既有镇守一方之能,更有领军征战之才姜维作为一员高级将领,没有太多争议。
诸葛亮曾对他有极高的评价,据《三国志·姜维传》记载:“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
姜维主事时,对魏国边境是造成了很大的军事压力的,据《三国志》记载:“闻维方到,众皆惶惧。
”姜维北伐十一次,其中大胜两次,大败一次;
小胜三次,小败一次,相持4次。
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可见姜维的军事才能非凡!像姜维北伐本就兵力占劣,又是“客场”作战,朝中的政敌还在拼命扯后腿,能打成这样,是很不容易了。
姜维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不屈不挠。
蜀国灭亡后,姜维曾给后主刘禅写信“原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那时候的姜维,已经年近六旬,白发苍苍,历经大小北伐十余次,仍然壮心不已,令人不得不感动!故我认为姜维比魏延更厉害“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
”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