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哪首诗最出名

王维的诗都充满了禅意,至于哪首诗最出名,真的不好选啊!王维的诗句,有些可以说家喻户晓,如这首《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王维的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真是写的美妙绝伦精彩无限啊!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很有名的,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喜闻乐见而为之传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者匠心独运,写出了大自然一种空旷孤独的美。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是王维的一次悟道,一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送别朋友时,和朋友对饮,今天朋友要远走,请君再饮一杯酒,忘掉天涯孤旅的愁,保重啊兄弟,出了阳关,就再也难遇到家乡的亲友了!
参考:
王维字摩诘,原籍太原祁洲(今山西祁县)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時就很有才华,二十岁…前就己经写出非常杰出的诗篇,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二十一岁考中进士,由于朝庭奸侫人物,从此走下坡路,王維不愿同流合污但又不敢反抗当权只有向恶势力妥协,他有意归隐,然而又不能过请贫的生活,在蓝田置辋川别业过着半官半隐的生话,人生观愈來愈消极开。
始信信佛教,经常在退朝以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亊,所以得到诗佛的称号他的诗都很好在我各人认为《相思》《鹿柴》《鸟呜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几首都很好。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來写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時鸣春涧中。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立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几首诗都很好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很受人们的喜爱。

参考:
一个伟大的、天才的诗人,从来不是以某一首诗歌流传千古,也从来不是以哪一种流派而对后世影响深远,一个天才的诗人,总是对各种诗歌的形式、风格、流派等烂熟于心,通俗地说,他们在任何一种诗歌的风格上都能得心应手,都能取得伟大的成就。
我们就拿盛唐的一些诗人来说吧。
诗仙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既擅长写游侠诗,又擅长写送别诗,比如他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在送别诗中算是极品了。
李白甚至还擅长写一些非常婉约的、绮丽的宫怨爱情诗。
比如他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样的诗歌,绝对不在以宫怨诗出名的王昌龄和元稹之下。
因此,一个天才总是能随心所欲地驾驭各种诗歌的题材。
我们今天要说的王维,更是其中的高手。
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齐名,被称为诗佛,是盛唐时代三大著名的诗人。
王维之所以被称之为诗佛,是因为王维幼年时代随着母亲开始接触佛教,在人到中年事业和家庭遭到重大变故的时候,王维正式皈依佛门,成为一名佛教徒,并在长安附近的蓝田营造了辋川别墅,正如流连于山水佛光之中,写一些有佛教意味的诗歌,所以被称之为诗佛。
王维和另外一个盛唐诗人孟浩然并称为田园山水诗派别的大师,与孟浩然专业隐居、专业写山水田园诗歌不同,王维诗歌体现了丰富多彩的风格和形式,可以说,当时盛唐流行的边塞诗、送别诗、游侠诗、山水田园诗等形式中,王维都有绝佳的作品,可以说,王维算得上是盛唐时代最为全面的、天才的诗人。
好玩的国学,就从王维的几种诗歌中,精选 几首代表作,并稍加分析,奉献给读者朋友们。
一、送别诗唐朝实现了统一,疆域扩大,科举考试逐步制度化,读书人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学风气浓厚,加之唐人崇尚于战场上立功,大部分读书人,不是在游历的路上,就是在去游历的路上,因此,送别诗开始兴盛。
像王勃、李白、杜甫、王昌龄等诗人,都非常擅长写送别诗,而王维更是其中的高手,他的人这一首送别诗,可谓是送别诗歌中的绝唱。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般的送别诗都是写比较私人的感情,而王维的这首送别诗,却是写出了人类的普遍的情感,在那个飘着小雨的初春的时节,我和你要分开了,这一走也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千言万语都把它放在酒中吧,干了这杯酒,从此你我天南地北双飞客啦!由于王维的这首诗体现了人类的最为普遍的情感,所以特别适合音乐的传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后人更是根据这首诗谱成了“阳关三叠”。
二、边塞诗唐人性格豪放,崇尚军功,而不像宋朝文人那样的柔弱,唐人崇尚的是“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知识分子喜欢驰骋塞外大漠,因此,唐朝特别是初唐和盛唐的时期,边塞诗特别流行。
向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翰等,都是一等一的边塞诗人。
王维本来并不写边塞诗,但是有一年王维作为特使,到边塞劳军,他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基本上是边塞诗巅峰上的巅峰的作品。
这首诗叫《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说,他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是被词学大家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三、游侠诗盛唐时代的诗人们,好像人人都有做侠客的梦想,李白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十步杀一人,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自不必说,就连老实巴交的杜甫都曾经裘马轻狂过。
所以很多诗人都喜欢写游侠诗,来表现盛唐的时代的人们,那种昂扬奋发的精神斗志、刚强劲健的精神内核、狂放不羁的个性以及对独立人格和自由的爱。
在众多优秀的游侠诗中,王维的《少年行四首》,那绝对是极品中的极品。
《少年行四首》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的《少年行四首》,以浪漫的笔调讴歌了豪荡使气、舍身报国、崇尚事功和功成不居的任侠精神,表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
尤其是“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一句,当真是千古名句,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
你看,一身佛气的王维,写起战场上杀伐的游侠,也是精彩绝伦。
四、山水诗。
山水诗,特别是体现佛家韵味、禅宗精神的诗歌,那是王维的老本行,自然是王维最好的诗歌了。
由于精品太多,我们选一首:《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是王维中年事业受到巨大的打击、声誉受到严重损害的时刻,写的一首充满了禅意的诗,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自己在蓝田的辋川别墅的生活,实际上去充满了深厚的禅意,他告诉我们,在失意的时候,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对待失败。
我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世俗之人遇到无路之时,或失望慨叹无路之悲,或绝望恸哭而返。
但在王维看来,生活不是目的,否则便会陷入执著,生活是非功利的审美的境界,如同一朵白云随风飘荡,如同山谷中的芙蓉花兀自开放。
诗意的禅意的生活没有目的没有理由,一切都随缘任运来去相因,自足自性自适其意。
大千世界就在这生命有无的流转之中见其永恒,而灵魂也在“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宗顿悟之中,消除了执念,实现了涅磐。
”这就是王维的几首代表作,他代表二楼盛唐诗歌的巅峰水平,其实也代表了王维一生的经历。
从少年时代的游侠梦,到中年的醉心佛光禅影,王维的诗,写尽了人生的种种。

参考:
桃源行,据说是王维十九岁的作品,根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作。
全文以贯穿手法,一气呵成。
把人问仙境桃花源,描绘的维肖维妙,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
附《桃源行》王维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囗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末改秦衣服居人共居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竟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乃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末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洐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辩仙源何处寻王维的这首诗咋样?
反正

参考: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提起诗人王维,我总是想起这首短诗,它充分展示了诗人非凡的写作功力!诗的头两句,近似于平时的说话,故乡来了一个熟人,诗人忍不住要问问他家乡之事。
这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之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但诗人的水平高超之处就在于:能迅速从平常之事中,提炼出“思乡之情”的这个大话题,并立刻转化成一个浓缩的场景,“来日绮窗前”,以问句的形式,带出一个温馨的画面:你来之前,有没有站在那个雕着花的窗户前,向外看一眼?
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诗人悠悠然的带出一句:“寒梅著花未?
”,意境非常美,家乡的梅花开了吗?
在这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语之中,蕴含着非常浓烈的思乡情绪。
既应景了当时的季节,又透出了诗人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深情和热爱。
四句短诗,从故乡来人,到写出浓郁乡情。
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笔飘逸,才华横溢。
王维不愧是中国白描写意诗的鼻祖。

参考:
我认为王维的《使至塞上》最出名,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一首边塞诗。
王维是盛唐的诗人,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苏轼称他的诗“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也广为流传《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这首诗的背景简介: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背排挤出朝廷)。
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
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本诗赏析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出了此次出使的经历——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蜀国居延。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蓬草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
“归雁”又把自己比喻成北归的大雁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历来为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
大漠广阔,长河悠远,使人既感到胸襟开阔,又惊异与宇宙之广袤和深长。
“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富有立体美和律动感。
“孤烟直”既写出人烟之稀少,又暗示出一种独立苍穹的英雄气;
“落日圆”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用夕阳暮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壮阔意境。
诗人用四种景物对比构
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的主观审美感受。
在如此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战士们破敌靖边,其悲壮的英雄气浩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
尾联“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这句是王维在萧关遇见一个骑兵,询问后得知将士们正齐心协力在燕然作战,深受鼓舞,便加快了自己赶路的脚步。
这首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表现了一种孤寂的情感,单车,征蓬,归雁,胡天,就已经勾勒出一个荒凉的立形空间,紧接着,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又将整个场景无限放大,把时遇不计的王维扔在这样一个广阔而悲凉的空间里,再加上悲苦的命运,孤寂的情感就自然凸显出来。

参考:
王维的诗很多,但哪首最出名?
是自己最熟习的就是最出名的。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
王维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会篆刻,精音律,尤其是诗书画超群。
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由此可见,王维成就最高的是诗和画,他写了一首诗,名字叫《画》,可以说是他的艺术巅峰之作,也可以说是他最出名的诗。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是作者欣赏山水花鸟画时,为画而作的一首诗。
画宁静,诗灵动,动静结合,诗画相融,浑然天成。
山是什么样子?
“远看山有色”,画中的山朦胧深远,人站在画前,只看到画中之山在远处。
不细述山之色,却让人笼罩在一片远山如黛的静谧里。
水是什么样子呢?
“近听水无声”,水在画中本来是固定不动的,但作者却把水画得很逼真,好似在流淌,吸引着赏画的人禁不住走上前去“近听”,结果自然是没有水声了!春天走远了,花还在吗?
“春去花还在”,人间的春天已经逝去,画中的春花却在尽情绽放。
一幅画竟然把春天留下来了,呈现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鸟又是什么样子?
“人来鸟不惊”,画中的鸟惟妙惟肖,人在画前观赏,感觉鸟要被惊飞。
其实,鸟没有惊飞,是人完全走进了画的世界,陶醉其中了。
你去赏画,画里有诗情;你来品诗,诗中有画意。
大道至简,区区二十个字,把画作描摹得出神入化,这是王维才有的造诣。

参考: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出名的诗有很多,我喜欢的是《终南别业》里的这两句。
诗人独自信步而行,不知不觉中,竟走到了流水的尽头,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抬头看云卷云舒。
这种适意自然的心态,是我向往的。
大隐隐于市,即使是在烟火人间,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有“坐看云起时”的这种心境,增强内心的力量,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急不躁,欣赏每一刻的风景。

参考:
《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睛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王维这首诗以雄浑笔墨,夸张手法写出了终南山即秦岭,雄伟磅礴的气势。
首句写其高峻,接句写其绵长。

尾联出现樵夫与溪水,并有人声在谷中回响,把山势描写与生活联系起来。
雄伟的终南山被诗人写的有声有色,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参考:
王维的名作《老将行》,写一个自幼英勇、身经百战、终于被统治者弃置不用的老将,当外族侵略的时候,又雄心勃勃地奉诏出征:“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诗中既表现了老将的令人感动的爱国精神,又指责了封建统治者对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的冷漠无情,抒发了他仕途失意的不满。
在《济上四贤咏》里,他赞扬了“少年曾任侠,晚节更为儒”的崔录事,“使气公卿座,论心游侠场”的成文学,和“著书盈万言、“饮水必清源”的郑、霍二山人。
他们都是“解印归田里”或“中年不得意”的有志之士,诗里有意识地把他们正直高尚的形象和那些“幸有先人业,早蒙明主恩”的“翩翩繁华子”作对比,指摘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的一面。
《寓言》二首也是这一类的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