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海已经快干枯了里海还能存在多长时间
100万年应该没问题吧,里海与咸海的情况不太一样。
首先,里海与咸海不是一个体量级别,一个是“大象”,另一个与之比较顶多是只“猫”。
两者虽然都叫海,但是在地理学意义上却都是湖,里海是世界上第一大湖,咸海曾经是世界的第四大湖,不过那都是过去式了。
里海的占地面积是38万多平方公里,什么概念?
中国的山东省面积约为15多万平方公里,江苏省的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里海比两个江苏省加一个山东省的面积差不多,怎么消失?
并且里海的最大的深度为1025米,里海的蓄水量为7.6万立方千米。
里海属于“海迹湖”,属于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大约在1.1万前,高加索山脉不断隆起,里海才与她隔壁的黑海分离,不再与大洋之间有天然的水道,成为了一个封闭的湖。
但是她的湖水是咸的,其性质偏向于海水,湖中也有多种海洋生物,沿岸也有海滩。
历史上的咸海面积达6.89万平方公里,最深处68米,平均深度16米,蓄水量为1083立方千米,所以无论从面积还是深度上来讲,里海与咸海不是一个等量级别的。
但是说实话,历史上的咸海面积也不小了,咸海中散布着1000多个小岛,堪称中亚的“千岛湖”,渔业资源丰富,几乎快半个山东省的面积了。
但是如今的咸海分为相互隔绝的北咸海和南咸海,现在的北咸海在2003年以后恢复到了3500多平方公里,南咸海又分为东咸海和西咸海,东咸海几乎完全干涸了,西咸海的面积大约也就1000平方公里,随时有干涸的危险。
里海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的等周边各国大大小小的130多条河注入,这些河流的水量还是比较稳定的,伏尔加河的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最后注入里海,伏尔加河每年平均注入里海的水量约为2540亿立方米。
里海处于干燥地带,水量的流失主要是蒸发,按照常识来讲,如果周边河流的注水量小于海面的蒸发量,水位就会下降。
但是由于里海太大,可能是由于地质构造和气候变化的原因,里海的水位变化似乎有规律性,根据历史记载,1830年到1930年,里海的水位是逐渐上升的,1830年,里海的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
1930年到1978年,里海的水位又开始逐渐下降,在1978年,里海的面积约为37万平方公里。
在1978年以后,里海的水位又开始上升,对于这一现象尚未有明确科学结论。
而咸海主要是流经中亚沙漠地带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来注入,这两条河流基本就能决定咸海的命运。
其次,咸海的现状是人类对自然不合理改造的一个典型案例。
咸海的历史相当古老,在地球上存在了约550万年。
她与地中海、黑海、亚速海、里海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只不过她与其他几个兄弟姐妹分离的时间早,地中海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连通,黑海通过土耳其海鲜与地中海连通,亚速海通过刻赤海峡与黑海连通,地中海、黑海、亚速海他们三个都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海。
现在的咸海处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交界处,1991年苏联解体之前,这里属于前苏联的内湖。
咸海的主要补充水源为南面的阿姆河和西边的锡尔河,两者都是内陆河。
锡尔河比阿姆河长,但是流量小于阿姆河,两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上游降雨补给。
锡尔河发源于天山山脉,阿姆河则发源于天山南边的帕米尔高原,该高原是亚洲中部和南部包括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主要山脉的汇集处,这里坐落着世界上的第二大山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这里有数量众多大小不一的山地冰川,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并且阿姆河上游所处的西帕米尔高原地区,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团受这里的高山阻隔,冬春降雨丰富。
所以发端于帕米尔高原的阿姆河是中亚水量最大的内陆河,同时也是中亚地区重要的航道。
这两条河的中下游地区都是中亚干旱的草原和沙漠地带,但是阿姆河和锡尔河中下游沿河狭窄的平原地带却是中亚地区肥美的灌溉绿洲区,这里生产棉花、水稻、谷物、小麦以及各种瓜果。
前苏联的面积2240万平方公里,超级无敌面积大国,但是前苏联国土的面积大部分处于高纬度的寒冷的地区,并不是适合农业。
于是把目标瞄准了南方的中亚地区特别是阿姆河和锡尔河下游的绿洲平原农业带,以增加粮食产量和摆脱棉花长期进口的局面。
在两条河上建立大坝和建立众多引流渠来扩大两条河中下游的农业带,但是很多引水渠工程的质量不敢恭维,漏水现象严重,很多水被浪费掉。
并且还开始建立运河,在阿姆河流域,1954年开工修建计划全长1400公里的卡拉库姆运河、1962年修建阿姆一布哈拉运河、1974年修建卡尔希运河等等。
在上个世纪60年代,由于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用于农业的引水尚在合理范围,咸海的水位并没有严重的下降。
随着农业地带的不断被开发,阿姆河中下游农业带、锡尔河中下游农业带及新建的运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得到的突飞猛进的提高,人口大量增加,1980年,苏联40%的稻谷,25%的蔬菜、瓜果,32%的葡萄也产上述地区。
当时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都成为了前苏联重要的棉花生产区。
然而问题也来了,随着人口的增加,农业带上的生活污水和农药残留等有毒物不断污染着阿姆河和锡尔河。
从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入咸海的水越来越少,阿姆河和锡尔河在咸海的河口三角洲平原的沼泽和湿地没了,咸海也越来越萎缩,周围植被和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少。
其实前苏联政府对于咸海的干涸是有预知的,甚至有点乐观其成的味道,他们计划咸海干涸后,甚至打算把那里变成良田,1987年,咸海分成北咸海和南咸海两部分。
随着咸海的逐渐干涸,湖底盐碱暴露出来的越来越多,这里没有变成想象中的良田,大自然给了人类一记漂亮的耳光,近年来,这里成了沙暴的中心,盐沙暴和“白风暴”(含盐的风暴)频发,现在每年有近亿吨咸沙混合着各种污染物往南往西,吹到中亚的绿洲灌溉农业带以及其他地区,使得耕地盐碱化。
例如,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很多耕地都出现了高度盐碱化的现象。
如今中亚各国正在积极努力,加强各国的协调,来拯救频临消亡的咸海,挽救生态灾难,特别是北咸海所在的哈萨克斯坦和南咸海所在的乌兹别克斯坦。
2003年,哈萨克斯坦在南北咸海间修建了一座大坝,使得南北咸海彻底隔绝,该国政府重修了锡尔河的水渠,减少了水流的浪费。
北咸海的水位已经开始出现上升,估计北咸海一时半会干涸不了。
在1991年前前苏联未解体的苏联时代,对于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的治理尚能统一和协调,苏联解体后,这两条河就涉及到了沿岸的众多国家,锡尔河还好一点,其中下游就位于哈萨克斯坦,而中亚水量最大的阿姆河及其支流则流经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多国的边境地区,阿姆河中下游主要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交界处,对地处中亚干旱地带的两国农业都很重要。
涉及到多国协调和利益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南咸海的命运可能堪忧吧。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只有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才能创造美好的家园和可持续发展,不合理的开发和过度开发自然,最终会都得到自然无情的报复。
当大自然向我们人类报复时,这时我们才会发现人类其实在大自然母亲面前是多么的渺小脆弱和无知。
利益有眼前利益、短期利益、长远利益等,而对环境的保护则是属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
此后,咸海的水面面积急速萎缩,到了1987年咸海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其中南咸海在2003年又进一步分成了东、西两部分。
到了2014年,情况更加恶化,咸海大部分干涸消失,预计到2020年,咸海将完全干涸消失。
而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面积达到37.1万平方公里,储水量达到89.6万亿立方米,都远远大于咸海。
同时里海比咸海地理位置相对靠西部,更多的接收到来自大西洋的水汽,气候相对湿润,另外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库拉河、捷列克河等130多条河流注入里海,补充湖泊水源,所以里海应该会存在很长时间。
参考:
2011年,咸海的干枯面积已达90%,是地球上萎缩最严重的湖泊,可能再过几十年就要彻底死亡了,与之相比,咸海的“邻居”里海,不但没有一点干枯的迹象,水位反而越来越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咸海干枯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关于咸海咸海位于中亚地区,形成于550万年前,是典型的海迹湖,其全盛时期是世界第四大湖,总面积超过6.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湖青海湖的15倍,相当于4个北京的面积总和。
咸海全盛时物产十分丰富,拥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岛屿,因此又叫岛之海,不仅如此,咸海的渔业也极其发达,仅从业者就超过了4万人,被誉为中亚最耀眼的明珠,而且受地理环境影响,咸海的水流呈逆时针方向,很是奇特。
但是,目前咸海萎缩的极其严重,在1987年更是分成了南、北两片水域,很多干枯地区更是直接变成了沙漠,还时常刮起可怕的“盐沙暴”,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直至今日,咸海的水中含盐量增加了24倍,鸟类减少了大约130种,鱼类更是只剩下4种,生态急剧恶化,早已不复当年世界4大湖的盛况。
那么,咸海干枯的原因有哪些呢?
其实,汉朝在派兵攻打大宛国时,就驻扎在咸海,但当时咸海的面积很大,因此古人称之为“西海”,但目前咸海已经萎缩了90%,很多水域都变成了沙漠,而具体原因有
1.人为原因据相关专家预测:咸海可能在几十年后彻底干枯了,因为人类对咸海索取过度,尤其是引河水灌溉等措施,导致注入咸海的水量极度减少,使得咸海不可避免的走向灭亡。
特别是苏联的“自然改造计划”,为了开垦荒地,将锡尔河和阿姆河这两条原本注入咸海的河流,灌溉到周边的荒地上,导致咸海的水流量锐减,本地鱼类更是大量灭绝。
而且,许多河水在输送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最终导致咸海在50年内就干涸的差不多了,不仅如此,咸海在干涸的同时,原本沉入湖底的盐分,也随风飘散,造成十分严重土地盐碱化。
除此之外,咸海流域人口的激增也导致农业规模逐渐扩大,对周边树木的砍伐也越来越多,因此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使得咸海干涸程度愈发加剧。
2.自然原因咸海在全盛时期水域广阔,船舶密集,其捕鱼量一度占世界的10%,然而50多年来,咸海不断地干枯、萎缩,水分含盐度激增,被称为世界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发生地。
而且除了人为原因外,自然原因也是造成咸海消亡的关键因素,首先就是全球变暖的加剧,导致咸海的蒸发量逐渐大于降水量,注入咸海的水量越来越少,这让咸海的含盐量增加了24倍,使得咸海流域的植被大量死亡,涵养水源的能力严重下降。
其次,作为一个咸水湖,咸海是有很多河流汇入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阿姆河和锡尔河,它们是咸海最主要的水流补给处,然而随着天气和人为因素,这两条河流已经不再流进咸海了,使得咸海的进水量仅为过去的10%,只能逐渐干涸。
咸海枯竭的危害咸海地处亚欧大陆腹部,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并不多,而且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咸海地区只会变得越来越干旱,枯竭可能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改变的趋势。
而咸海的枯竭,还会导致湖底盐碱裸露,在大风天气很容易形成盐沙暴(含盐的风暴),不仅对该地区人们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导致大量盐分撒向周围地区,使得当地的沙漠化越来越严重。
不仅如此,据说咸海地区每年约有1.5亿吨的咸沙,吹向周边的农田和城镇,使得土地盐碱化加剧,耕地肥力下降,甚至还会引起严重的河流污染,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废水,而这些废水又会重新排入咸海中。
除此之外,咸海的干枯还会导致物种锐减,鱼类资源下降,野生动物逐渐灭绝,数百种动物消失殆尽,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而且还导致当地的森林被彻底破坏,生物多样性极具减少,危害十分严重。
那么,里海还面临干枯的风险吗?
作为咸海的邻居,里海是地球上最大的咸水湖,它面积虽然比以前小了些,但如果问里海什么时候会干涸的话,恐怕那样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因为里海是一个很奇怪的湖泊,它的蒸发量和消耗量远高于水流注入量,但水位却一直在上升中,很是奇怪。
那么,里海究竟是怎么的湖泊呢?
关于里海里海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在距今1万年前和黑海分离,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内陆咸水湖,但里海的颜色更偏向于海洋,还有着和海洋一样的生态系统,而且幅员辽阔,航运业极其发达。
里海和咸海的距离很近,都位于中亚西部,而且都是海迹湖,因此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过里海的面积更大,全长1200千米,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北美五大湖的2倍,咸海的5倍,占世界湖泊总面积的14%。
里海的岛屿并不多,只有50个,但汇入的河流却有130多个,包括著名的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等,而这些河流的汇入,导致里海的湖水含盐度很低,尤其是北部海域只有千分之二左右。
最令人惊讶的是,里海每年的耗水量约为361立方千米,而进水量约为338立方公里,但里海的水位反而没有下降,因此很多科学家认为,里海的下面有暗河与海洋相通,可以在其他地方补充水量,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具体的位置。
里海在未来会有干涸的风险吗?
其实,很多专家都会担忧,里海是否会重蹈咸海的覆辙,像咸海一样逐渐消亡。
答案是:不会,里海的面积也许会萎缩,但并不会彻底干枯,具体原因有
1.里海面积大,自我调节能力强目前来说,里海的耗水量略大于进水量,所以里海有一定的干枯隐患,但这种隐患很难成为现实,因为里海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了,它的自我调节能力根本不是咸海可以相比的。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里海的面积比华北平原还大,是青海湖的80多倍,与咸海不是一个等级的,所以想要里海干涸,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除此之外,里海的深度也非常惊人,据科学家测量,里海的最大深度超过了1000米,要知道咸海的最深处才68米,总蓄水量才1083立方千米,因此里海不会像咸海那样迅速干枯,毕竟双方无论从面积还是深度都不是一个量级,就像狮子和家猫一样,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2.里海的运河多,注入的水源多其实,湖泊会不会干枯,主要看降水量和汇入的河流量,虽然近年来里海地区降水量不足,但里海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130多条河流的注入,因此河流水量稳定,毕竟仅是伏尔加河每年的流量就高达2500多亿立方米。
与之相比,咸海可就逊色很多了,因为咸海的汇入的河流很少,而且还被大量引水,导致河水的注入量锐减,根本无法抵消咸海的消耗量。
最重要的是,里海和黑海是可以修建运河的,所以黑海的水也是能汇入里海的,甚至还能从里海引水入咸海,让咸海找到一线生机。
而且里海的地下还可能存在暗河,这也是补充水量的重要来源,除此之外,有了咸海的教训,人们也会更加注意对里海的保护,在开发上会更加的节制,在保护上会更加的用心,因此里海是不会像咸海那样逐渐消亡的。
地球上像咸海一样,面临干枯的湖泊有那些地球上散布着各种各样的湖泊,它们是淌在地球身上的蓝色眼泪,然而随着气候和人为因素,地球上很多大型湖泊都日益干涸,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1.乍得湖乍得湖位于非洲,被当地人称为一片汪洋,但如今的乍得湖干枯得只剩下一洼浅水,作为内陆淡水湖,乍得湖位曾是世界第6大湖,面积可达2.5万平方千米,最大深度可达160多米,生活着135种鱼类,每年捕渔量高达20万吨,养活了上千万人。
然而,如今的乍得湖已经到了消失的边缘,在短短的40年间,湖泊的面积急剧缩小,很多湖区都成为了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可能用不了20年,就将从地球上完全消失。
2.乌尔米湖乌尔米湖仅次于里海,是地球上第2大咸水湖,也是中东最大的湖泊,乌尔米湖在全盛时面积大约为5200平方公里,但如今已经干枯了80%。
甚至还因为水体富氧化,导致湖泊变成了深红色,使得曾经盛产的丰年虾也逐渐绝迹,在未来很可能会和咸海、乍得湖一样,面临消亡的危险。
总之:虽然咸海已经快干枯了,但里海还是能存在很长时间的,因为里海面积大,汇入的河流多,而且环保力度也很强,因此不会和咸海一样消亡。
参考:
虽然里海是个湖,但不要小看了这个湖,里海的湖水甚至超过了波罗的海的海水量。
原本在亚欧大陆有不少大型湖泊,当年中亚地区除了里海,还有个非常著名的咸海,老版的地
虽然咸海已走向了消失,但作为全球最大内陆湖的里海,要消失的可能性很低,至少不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能够看得到的事情。
咸海跟里海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别的,而且咸海消失的原因,在里海身上很难发生,只不过里海这些年水位反复无常,里海将来到底会怎么样,目前不好下定论。
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湖泊,面积超过6.8万平方公里,当地渔业繁荣,航运发达。
然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咸海就急剧萎缩,面积与蓄水量剧减,最后变成如今的样子。
这一切都要追溯到苏联时代的中亚地区大开发,当时为了追逐利益,苏联在中亚地区发展大规模的灌溉农业,而这需要很多的水源。
土库曼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一带盛产棉花,可水源匮乏,于是当地修建了大量的引水渠,将咸海两条最重要的水源,即阿姆河与锡尔河的河水引走用于灌溉。
本来锡尔河与阿姆河的河水水量就不是很多,能够汇聚出一个咸海也是花费了成千上万年,结果河水被大量引走,咸海失去了大部分水源,开始萎缩。
中亚咸海地区,原本气候就十分干旱,降水量很少但蒸发量很大,如果没有充足的水源,咸海根本就难以维持下去。
尽管看着面积很大,可咸海的水量却没那么多,其平均深度当时也就二三十米,很多地方的深度只有几米,属于是个比较浅的大型湖泊。
不仅大量水源被抽走,咸海一带兴建的大量工厂,将有毒有害的污水也不断排入咸海。
后来的咸海,湖水退去,留下了大量的荒漠与盐碱地,并且含有很多的有毒成分。
当年碧波浩渺的咸海已经消失,当地上百种鱼类灭绝,大量的船舶被废弃在盐碱荒漠中,风沙刮起将咸海地区的有毒物质吹散各地,形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
在咸海旁边的里海,是全球最大的内陆湖泊,总面积将近40万平方公里,比日本还大。
整个里海,深度从北向南不断变深,北部大多都比较浅,平均深度也就七八米,而到了南部里海水域,深度往往都在数十米,最深的地方超过了一千米。
里海共有一百三十多条河流涌入,比如欧洲最大河流伏尔加河、亚欧分界乌拉尔河等。
其中伏尔加河供应了里海每年新鲜水源的85%,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伏尔加河流域大规模兴建水库等之后,里海的水位出现了下降,有几厘米的样子。
多年来里海的水位其实一直都处于下降之中,主要原因在于当地的气温上升,至于伏尔加河等河水被截流,反而成为了次要的原因。
相较于咸海,里海地区尤其中北部的气温比较低,蒸发量没那么大,而且当地人对于注入里海的河水截流,也远没有那么夸张,因为流域内降水量还算丰富。
虽然这些年里海的水位,经常出现下降,但与此同时,也时常发生湖水水位上升的事情。
里海曾是个海迹湖,在几百万年前属于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后来也与黑海相连,科学界认为里海的深处可能有地下通道与黑海相连,所以时常出现水位莫名上升的现象。
1996年到现在,里海的水位下降了1.5米,但之前在1978年到1995年里海上升了2米多。
目前来看里海变成第二个咸海陷入干涸的可能性不大,但沧海桑田凡事总有可能,不管未来会怎么样,环境保护是绝对必要的,自然规模不能阻挡,但咸海的人祸不可再来一次。
参考: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里海和咸海不是一个量级的,里海的水源补给方式,除了周边注入的河流之外,还有很多科学尚无法解释的方式;
而咸海只有河流补给。
所以当咸海的补给河流:阿姆河、锡尔河里的水被大量拦蓄用来种棉花之后,咸海就迅速干涸;
但里海水位稳定,还略有上涨。
里海和咸海的对比从地理数据可以得知:里海南北长超过1000公里,东西平均宽320公里,总面积37.1万平方公里,超过江浙沪面积的总和,湖水总容积有接近8万立方公里。
里海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有很多海洋特征,最深处超过1000米。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一年的径流量接近1万亿立方米,如果让长江注入里海,而且完全不蒸发,需要80年才能将里海注满。
况且里海周边也有大量的河流注入,像欧洲第一大河伏尔加河。
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海不会干涸。
相比而言,咸海就很可怜了。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咸海的面积还有6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3米,最深64米,咸海的补给主要靠阿姆河和锡尔河。
但自从中亚大开发、过度灌溉之后,咸海面积在50年间几乎全部缩减,科学家预计如果按这个速度下去,咸海可能在2020年完全干涸消失。
不过情况在2017-2018年有了一些变化,在2017年夏季,融雪和季节性降雨虽然没有使得咸海恢复,但是使得咸海东南部的湖泊面积大幅增加。
它在整个秋季和冬季保持其规模。
到2018年春季,新一轮的融化和降雨使得湖面更加扩大。
2018年4月11日,美国宇航局(NASA)给出了这一地区的情况,与2017年同时期相比,咸海盆地的湖泊面积又有所增加。
参考:
曾经的世界第四大湖泊,中亚第一大咸水湖咸海,成为旱鸭子也能游泳的地方,看来是指日可待了,就像另一个著名的咸水湖——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接壤处的死海那样。
在死海上躺着看书咸海形成于上新世(700万~250万年前)末期,和亚速海、黑海等,都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
历史上的咸海,曾拥有将近7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平均水深64米,并且拥有阿姆河和锡尔河两条大河作为水源补充,诞生了发达的渔业和农牧业,养活了四万多渔民。
咸海沿岸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依靠着两条大河的输入勉强维持着水位不变,但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咸海沿岸的土库曼斯坦修建了卡拉库姆运河,直接分走了阿姆河15%的径流量,咸海面积从这时候开始逐渐下降。
卡拉库姆运河的修建,可以说是人类一项比较成功地改造大自然的工程。
这条长1400公里的运河,灌溉了350万公顷的荒漠草场和100万公顷的新垦农区,改善了700万公顷草场的供水条件,为苏联提供了95%的棉花、40%的稻谷、25%的蔬菜瓜果和32%的葡萄,一度使苏联的棉花产量占到了世界的百分之二十,并且让当地的人口从700万增加到了3600万。
可惜人们没有想到的是,阿姆河沿岸的经济繁荣,却给咸海带来了灭顶之灾。
1971年的时候,流入咸海的淡水尚且有264亿立方米,到了1981年之后,直接下降到70亿立方米。
不过即便如此,沿岸的农业种植也没有停止,到1987年扩大到730万公顷的时候,两条主要河流已经几乎没有什么淡水剩给咸海了。
以前的咸海大部分,已成为盐碱地此时咸海水位已经下降了15米,水域面积从6.6万平方公里缩小到3.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后退150公里,平均每年的下降速度达到了八九十厘米,比最初翻了三四倍。
八几年的时候,咸海直接变成两半,分为了北咸海和南咸海。
2000年人们再次统计的时候,咸海的面积已经仅剩运河开通之前的四分之一,而到了2003年,南咸海又分成了东咸海和西咸海,2014年的时候,东咸海完全干涸。
为了保护咸海的存在,哈萨克斯坦做了实质性的事情。
他们直接放弃了南咸海,修复水渠减少了锡尔河河水的浪费,然后在中间竖了一座大坝,将仅剩不多的河水全部留在了北咸海,北咸海得以保住,水位没有继续下降。
南咸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乌兹别克斯坦没钱搞工程,只能选择定期开闸给南咸海放一部分水。
现在几近干涸的南咸海含盐量已经达到了100克每升,而正常海水的含盐量仅为37克每升,死海海水的含盐量为300克每升。
仅仅几十年时间,事实上在咸海水域面积最小的时候,人类几乎毁掉了百分之九十的咸海。
原本依托其生存的鸟类减少了135种,鱼类减少了五百多种,沿岸形成了大面积的荒漠化,并且引发了严重的盐碱地“白沙暴”,反过来永久性地毁灭了60%的农业新垦区。
同时由于当地饮用水源的盐含量和金属含量升高,慢性气管炎、肾病、肝病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了3000%,关节炎增加了6000%,婴儿死亡率也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地方之一。
看到了咸海的现状,很多人也不禁担心起它古老的兄弟——里海起来。
里海沿岸的气候也比较干旱,每年的进水总量为338.2立方公里,蒸发量则为361.3立方公里,是有点入不敷出的。
1929年的里海尚且拥有42.2万平方公里,到了1970年的时候已经下降到了37.1万平方公里,在这期间伏尔加河上水坝的修建毫无疑问是重要原因之一。
最近二十年里海水位总体上也是下降的,平均每年下降几厘米,二十年来已经下降了将近两米。
那么里海会不会最终落得跟咸海一个下场,最终干涸呢?
答案是很难,几乎不可能。
里海海豹首先里海实在是太大了,比我国东部几个省份加起来还大,面积相当于一个日本,自己内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作为世界第一大湖,被称为海一点都不夸张。
其次里海非常非常深,只有北端较浅,平均深度4-6米,但是南部的一大片区域,平均深度却达到了一百多米,最深处超过一千米,相比之下咸海鼎盛时期平均深度也不过才64米。
又大又深的里海足以通行舰队,俄罗斯的里海舰队总兵力高达两万人。
同时和可怜兮兮的仅有两条河流入的咸海不同,里海拥有乌拉尔河、伏尔加河等等130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流注入,即便是要干涸,那也至少是上百万年的事。
百万年间,这么多条河流,遇上一段降水丰富的时间就足以让其恢复原状。
更重要的是,里海的水位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持续下降,多年的观察让人们发现里海沿岸河水注入量没有产生大变化的情况下,水位变动竟然存在周期性。
1930年之前的一百年间,里海的水位是上升的,之后持续性下降了几十年,到了1978年竟然又开始上升。
1994年的时候水位已经比1929年还高出2米多,导致原来水位下降时沿岸修建的油田、居民区、炼油厂、核电站等设施受到严重影响,很多人不得不搬离或者在水上生活。
里海突发大爆炸,宛如核爆至于里海的水位为何会周期性上升,尚属未解之谜,目前并没有准确的说法,科学家猜测和气候变化、地壳活动、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等存在着联系。
今年七月份的时候,里海上空曾经发生过一次原因不明的巨大爆炸,阿塞拜疆猜测可能是和底下的海底火山有关。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里海都很难走向咸海的灭亡之路。
更何况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国,还谋划着一条连接黑海的运河,未来实在需要完全可以挖通,为里海补充海水。
参考:
小知数据来了,
小知数据很高兴为你解答。
咸海是一个咸海湖,位于亚洲中部。
咸海处于内流区,由阿姆河和锡尔河这两条内流河供给水源。
咸海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还是世界第四大湖泊,在70年代后由于当地人不合理行为,导致咸海不断地缩小。
到1987年咸海分为了两个湖泊(北咸海、南咸海);
1998年咸海的面积缩小到2.9平方公里,成为了世界第八湖泊;
1997年咸海已经从最大时缩小到只有10%了。
由于咸海不断缩小,湖泊里含盐度越来越高了,湖泊里的鱼最终也受不了,全部“归西了”。
根据数据估计,咸海到2020年将干枯。
咸海曾经养育着当地的人类,当地的人类却把它“赶尽杀绝”。
有人说咸海已经快干枯了,里海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咸海呀?
我认为暂时不会,里海不像咸海那样“倒霉”。
里海为于西亚,有利于大西洋的水汽深入,里海也没有咸海那样蒸发旺盛。
里海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库拉河、捷列克河等130多条河流注入。
里海,人家可是世界第一呢,那有这么容易干枯。
你们同意我的观点吗?
里海的面积达38万平方公里,比我国的华北平原还大了近1/3,相当于80个左右的青海湖的面积,水量占世界湖泊总水量的1/5多,比北美洲五大湖的总水量还要大不少,如此庞大的湖泊,想要干涸的话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但是什么也熬不过时间,非洲中部的乍得湖(和里海一样曾是古内陆海)就是个前车之鉴,它的面积曾经不下于如今的里海,至少曾是世界第二大湖泊,然而如今的乍得湖基本上已经到了消失的边缘,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里海也是有可能会消失的。
不过由于里海水源的来源很古怪,所以目前我们根本不必担心里海会消失,因为它的水位如今正在上升之中。
远古时期的里海曾经是海洋,属于古地中海(特提斯海)的一部分,仅仅在1万多年前,里海西面还与黑海相通,而且东面与咸海相通,面积比现在要大一倍
如今里海的海平面已经低于地中海和印度洋海平面22米,说明它的水量的蒸发和消耗量也是巨大的,虽然沿岸有300多条河流注入里海,但是其水资源注入量只有200亿立方米左右,小于其蒸发量和人类使用量,那么按理说里海的水位应该在不断的下降之中,然而奇怪的是近些年来,里海的水位一直在上升,所以地质学家们怀疑可能里海的下面有暗河与黑海或地中海相通,也就是说它可以经地下从别处补充水量,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不必担心里海会干涸了。
但是它东边的咸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虽然也有不少河流注入前海,但是咸海的水量一直在减少之中,现在的咸已经很浅,近几年水少的时候,面积比以前减少了一倍多,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咸海很可能会干涸掉。
参考:
一般情况下,气温上升会导致海平面上升,然而里海却是个例外,它的水面会随着全球变暖,呈现下降的趋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泊,里海面积达到了37.1万平方公里,周边有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伊朗五国。
里海最早是地中海的一部分,后来随着水位的持续下降,逐渐跟地中海隔开,这才有了现在的样子。
几百万年以来,里海的水平面一直在下降,大约在1万年前,就突然下降了100米,最后导致里海水平面低于海平面。
目前有130多条河流注入里海,包括著名的伏尔加河等,里海没有河流流出,这也导致里海的盐度被稀释了很多,平均只有海洋的三分之一。
里海富含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渔业自然,苏联还存在时,就建立过庞大的里海舰队,并大量开发油气资源。
由于里海平均深度190米,再加上面积很大,所以这里生活着160多种鱼类,包括能生产昂贵鲟鱼鱼子酱的鲟鱼,以及海豹等生物,经济价值巨大。
而里海的油气资源更是巨大的宝藏,旁边的哈萨克斯坦占据了里海55%的石油资源,早已经过上了小康的日子。
阿塞拜疆也不遑多让,其首都巴库附近的海域有世界第一口海上油井,目前油气的开采就占据其GDP的10%,并贡献了40%的出口额。
2001年的时候,里海地区的石油日产量就达到了150万桶,天然气开采量也占据世界产量的1.9%,正因为如此,里海成了这五个沿岸国家争抢的焦点。
大家都不惜血本组建了里海舰队,并排斥第六国进行干预,在他们眼中,里海就是个聚宝盆。
然而当里海五国在分享大餐的时候,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异常,那就是里海水平面正在快速下降,尤其是近三十年。
里海之所以水位下降,最大的原因就是蒸发量远多于注入量,这其中又跟伏尔加河息息相关,因为伏尔加河是里海最大的水源来源地。
正常情况下,流入里海的水中,80%来自伏尔加河,每年大概有2600亿立方米。
但是随着俄罗斯农业的发展,伏尔加河沿岸用于工农业的取水量一直在增长,加上沿线建立了11座水坝,这样自然流入里海的水量就减少,导致里海水位也跟着下降。
除了流入减少外,近些年来气温逐渐上升,也导致了里海的蒸发量加大,持续影响水位高度。
例如与2018年相比,里海地区在2019年的气温就上升了0.2摄氏度,而跟过去该地区的平均气温相比高了1摄氏度,气温高自然水分会发的就多了。
里海沿岸的伊朗做过记录,从1995年里海水位达到峰值后,就以每年7.5厘米的速度下降,预计2100年的时候,里海水位可能会比现在下降9米。
再把时间拉长一些,按照里海7.7万立方千米的储水量,大约在3000年后,里海可能会彻底消失。
实际上里海之所以水位下降,除了流入减少,挥发加大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沿岸国家各怀鬼胎,因为大家都想争夺这里的水资源,生怕自己慢了就被别人抽走了。
如果沿岸只有一个国家,或者大家能够协同合作,那么里海的水位不至于下降如此之快。
不过上面提到的3000年内干涸,这个只是假设值,里海与咸海最大的不同就是,里海足够大足够深。
面积上里海是咸海的5.6倍,而平均深度更是咸海的12倍,其中最深的区域超过1000米,从这一点来看,里海肯定是更加耐干的,不会像咸海那么快消失。
当然里海的水位也有过上升的趋势,至少在1万年以前,这里曾经因为水位上涨,还连接过黑海。
就算到了近几十年,里海也有过扩容的经历,例如1979年里海水平面到海拔负29米后,在15年内就上涨了2.5米,达到了海拔负26.5米之多。
而且里海沿岸的气象专家也表示,最难以预计的就是气候,也许哪一年里海地区的降水量增加后,水位很快就涨了起来。
毕竟里海处于负海拔的低洼地带,只要有降水,那么130多条河流总会有水流进入补充,不会那么轻易干涸掉。
即使在过去的一千年间,通过记录的数据也可以得知,里海的水平面经常变化,但并没有彻底干涸。
早在公元940年左右,里海水位曾经下降到了海拔负35米的最低记录值,但那以后经过了几百年的上涨,已经到了海拔负25米左右的水平。
不过即便不完全干涸,假设到2100年左右,里海水位下降了9米,那么也将让里海损失25%的面积,并造成9.3万平方公里的干涸盐碱地。
大量依赖里海生存的动植物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由于气温会随之上升3-4度,甚至会造成土地沙漠化。
跟咸海没有与外界连接不同,里海实际上能联通黑海,然后通过地中海到大西洋的,这在1952年已经实现了。
当时苏联为了让里海舰队走向大海,从1948年起,花了四年时间把注入黑海的顿河与注入里海的伏尔加河连在了一起,实现了里海联通大洋的目标。
一旦将来里海真的遇到了水位下降的危机,那么通过黑海往里海注水,这个方案在理论上是可以行的。
当然这些年来,随着里海储水量减少,拯救里海的呼声一直都有,但是毕竟还没有到完全干涸那一步,也许跟历史上一样,它只是在周期性的调整水位而已。
不管怎么说,里海这个低于海平面的咸水湖,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是不会干涸的,但短时间内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还是很深刻的,附近的农业和动植物多样性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里海沿岸的国家能够多多合作,不过度索取,那么对里海和全人类都是幸事。
参考:
这两个就不是一个物种。
咸海是纯粹的湖泊,而里海属于海迹湖,或称陆内海。
咸海是由于河流注入陆地上的洼地,逐渐蓄积成湖的。
而里海本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后来由于陆地隆升,以及海平面下降,逐渐与其他海洋断开联系而形成。
由于其具有明显的海洋特征,故在地理学上被称为“海迹湖”。
而且两者的体量也不是一个级别的。
里海呈南北狭长的“s”形,南北长度超过1200公里,是世界上唯一长度超过千公里的湖泊。
东西平均宽约320公里,湖岸线长约7000公里,面积37.1万平方公里。
面积略小于黄海(4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渤海(8万平方公里)的4.6倍,相当全世界湖泊总面积的14%。
里海最大深度达1025米,平均深度184米,湖水总容积高达7.6万立方千米。
咸海在其早期尚未萎缩时,面积也仅有68000平方公里(1960年数据)。
当时的咸海南北最长435公里,东西290公里,面积68,000平方公里。
其平均深度16米,在西海岸外最深处为69米,湖水容积1064立方千米,仅有里海的1%多一点。
由于苏联时期修建的卡拉库姆运河等灌溉工程,以及中亚各国独立后增修的各种引水工程对咸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分流,咸海面积迅速萎缩。
目前咸海已经实际消亡,仅剩下几个各自分离的小湖泊。
之所以如此,除了两者在体量上的巨大差距之外,各自所拥有的水源补充量不同也是重要的原因。
咸海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于阿姆河和锡尔河,全盛时期入湖径流量96.6立方千米,仅为里海的28%。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引水用于农业灌溉,及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大增,两河入湖水量迅速减少。
目前两河入湖水量仅有20多立方千米,远低于咸海的水蒸发量,因此咸海迅速萎缩消失。
里海共有130条入海河流,常年平均入海径流量为338.2立方千米
其中伏尔加河入海径流量就达256立方千米,占里海总径流量的85%。
虽然在20世纪中期,入湖各河因流域内工农业用水增加,入湖水量一度低于蒸发量,导致里海面积由42.2万平方公里下降至37.1万平方公里。
但里海体量庞大,且各河入湖水量在20世纪70年代趋于稳定,故自1970年以来面积变化不大。
当然因为气候年际变化的因素,里海面积也存在年际性变化。
但这种变化并非永久性变化,因此毋需过渡担心。
参考:
答: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走进中学课堂的国人们来说,《中学地理
教科书里的咸海,贵为那时“世界第四大湖泊”。
它是昔日欧亚丝绸之路的要冲,大唐“天可汗”武功辉煌的见证。
教科书那些关于咸海的“必考知识点”,比如68000平方公里的水域,数百种鱼类资源,秀美的中亚风光,更叫大家神往。
“长大了攒钱去咸海旅游”这事儿,曾是多少“学生党”的愿望。
但是,那时无论是课堂上的老师,还是托着腮帮子畅想的学生们,他们都不会想到。
正是从20世纪下半叶到今天,咸海的变迁,竟成为人类历史上一场无比沉痛的生态灾难。
那在地理课堂上一片阳光碧水的咸海,今天好些地方都已变成荒凉的废地。
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那广袤的咸海上,大量的水域不断干涸。
不少科学家更悲观预言,“世界第四大湖”咸海的彻底干枯,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真有这么严重?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位于今天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咸海,其生态灾难就已经非常严重。
1986年时,由于咸海的水域大面积干涸,咸海就被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到了21世纪初,由于“南咸海”加剧干涸,又被分成了“东咸海”和“西咸海”。
到了2018年,虽然部分干涸地区重现水域,但曾拥有68000平方公里面积的咸海水域,只剩下了8100多平方公里,“缩水”之大,触目惊心。
如此“缩水”,也带来了一系列惨痛灾难。
曾占前苏联捕鱼量百分之五的咸海渔业,今天已近乎瘫痪,数百种鱼类几乎灭绝。
而且咸海每干枯一平方公里水域,就要增加8000吨盐尘。
这些干涸的土地,不但无法耕种,甚至还迅速荒漠化,刮起白色沙暴,不断吞噬咸海周围的农田与牧场,形成一个巨大的沙漠,出现了五百万公顷的沙漠化土地。
那曾让人无比向往的咸海风光,今天却是这般不忍直视……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归纳原因的话,确实有中亚地区气候、水文等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却是“人祸”。
从前苏联时代开始,咸海地区的工农业高速发展,为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作为咸海主要水源的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大量本该流入咸海的水,被用于灌溉农田。
特别是随着中亚地区棉花种植业的发展,咸海周边的水源更遭到了过度开发。
缺水?
其实并不奇怪。
比这更严重的是,随着前苏联工业的发展,咸海的水量减少,污水却大量涌入,各种有毒物质汇聚咸海,终于让咸海变成了干枯的毒床。
这一恶劣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当咸海地区刮起“白色沙暴”时,那些藏于盐尘里的有毒物质,也会随着沙暴疯狂蔓延,今天咸海周边地区的肾病、结石病、贫血症、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也长期居高不下。
可以想象,如果有一天咸海彻底干枯,那留在欧亚大陆正中的,会是个恐怖的“剧毒沙漠”。
倘若真有那一天,那可以说是人类以其短视无知,亲手在地球躯体上留下了致命毒疮。
当然,对于咸海目前的危机,国际社会也没有坐视。
单是咸海周边的中亚各国,就不知开了多少次“国际合作会议”。
而且实事求是的说,虽然今天咸海依然在萎缩,但萎缩的趋势比起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来,已经大大放缓,部分水域还有所恢复。
本世纪初时,许多科学家都悲观预言说“咸海将在十五年内彻底干枯”,但今天的咸海也总算还在。
中国科学院也伸出援手,在咸海建立多个野外台站,把中国治理荒漠的宝贵经验,尽力移植过来。
所以,虽然咸海的现状让人痛心,但说起未来,却也并非全无希望。
而在上世纪末,当咸海“干枯问题”引起国际社会重视时,有西方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引里海的水来“救”咸海。
他们计划以“世界第一大湖”里海为起点,挖一条450公里长的人工运河,把里海的水灌入咸海。
甚至还有西方财团成立了“里海—咸海运河公司”,结果是一米运河都没挖出来。
但那时的他们很难想象,仅仅二十年后,今天的里海,也面临着相似的“干涸危机”。
比起“世界第四大湖泊”咸海来,公认的“世界第一大湖”里海,简直是个巨无霸。
其三十七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比中国的渤海湾要大数十倍,比美国五大湖的总面积还大出一倍,其周围有一百三十多条河流注入,水域最深深度在千米
比起咸海来,里海的资源更丰富,也看上去更不缺水。
哪怕在上世纪末,咸海加速干涸时,里海的水位也一直在保持上升。
但就是从那时起,里海的水位正以平均每年六到七厘米的速度下降着。
虽然这样的下降速度,没有咸海那么明显,但其危机却也是肉眼可见。
特别是和咸海不同的是,里海不止有更大的面积和渔业资源,还有储量丰厚的石油与矿物资源。
就连里海的湖底,都有着储量丰厚的石油。
因此,里海也被看做“二十一世纪世界能源供应地”。
这样一块宝地,自然也成了各国角力的战场。
里海周边的国家,在“水域划分”“能源争夺”等问题上,一直进行着博弈。
倘若里海的生态出现危机,可以想象这会是怎样的“火药桶”。
就是在2021年,一家西方研究机构已经警告说:如果里海不能改变目前的生态环境,那么到21世纪末,里海的水位将下降到9至18米。
里海周边一些国家的政府官员也惊呼说,这些年里海水位的下降,已经“让我们失去了一些咸湿地”。
而与咸海的“缩水”一样,周边国家农业的过度开采与用水,成了里海水位下降的重要“凶手”。
虽然今天的里海,依然看上去风平浪静,但此时此刻咸海那支离破碎的水域,已经为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如何兼顾?
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一
参考资料:《里海危机: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干涸》《中亚干旱区咸海面积变化与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的关联研究》《咸海问题来龙去脉》作者:张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