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落花》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由于在党争中失势受牵,一生不得志,陏陏寡欢。
常借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感情。
《落花》就是这样一首诗。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客人都已经走了,小园里落花随风乱飞。
一派人去楼空的落莫景象。
落花稀稀落落铺满了弯曲的小道,远远的目送夕阳的余晖。
诗人寂莫落魄的心情跃然笔端。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诗人伤心不忍扫落花,希望它仍然回归。
这是诗人的绝望,却也是愿望。
诗人还是想有机会施展向己抱负的。
回想自己一心报效国家,所得却是党争中受牵连,诗人也只能"肠断"加喟叹了。

参考:
《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的这首诗,作于武宗会昌六年,李商隐当时闲住永落(今陕西西米脂西)期间。
二十五岁的他因令孤楚拔擢得进士,他的婚姻却使他无形中占到了牛党的对立面,于是备受令孤的诽谤压抑,他说,诡薄无行、放利偷合,他的处境极不如意,借着对落花命运的怜惜,这首情深调苦的咏物诗,抒写了他自己的身世之慨和幽怨。
词中之意大概就是高阁里的客人,都已经散去,小园中的落花,阵阵乱飞,飞满曲曲折折的道路,送走了落日斜斜的余晖。
甚怜惜,不忍将他们扫除,我久久凝望,春天仍难以留驻,如今只剩有片片花瓣沾人衣服,一春里它们献出了生命的全部。
这首词中的字里行间,可见诗人当时的失落无奈!🐴🌺🌺
参考:
李商隐《落花》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怎么评析?
李商隐是一位才华卓绝的诗人,但的一身遭遇坎坷。
故而,他的诗总是含着一坤凄婉抑郁的色彩。
在写作手法上用笔婑婉曲折。
这首《落花》借咏物感叹理想破灭,春天即将过去,自己与春花一样,花与人同病相怜。
这落花与自己身世何其相似乃尔。
这正如《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词》一般凄婑哀怨。
这首词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闲居期间所作。
其时,以牛信孺为首和李德裕的朋党党争,作者因聚王茂元之女,结怨于牛党的令狐鹗,境遇很不如意,借园中落花抒发忧伤身世而作。
全诗如下:高楼客竞去, 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 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
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 所得是沾衣。
词语赏析:\"参差\",高低不齐。
\"迢递\",连绵不止。
\"眼穿\",望眼欲穿。
\"芳心\",用花的芬芳装点春天的心思。
试译如下:高楼上的客人已经远去,小园冷清清的春花,随着春风纷纷飞舞。
高高低低的花枝,连着曲折的小径,眼前落花飞舞在,在斜阳的余晖里。
面对这纷纷落花,我肝肠断,怎忍心扫去。
多么希望那还残留在枝头的花朵,长久地留在技头。
你用芳心装点着美丽的春天,但是盛开的花儿已随春而去,滚滚的泪珠,湿透了我的衣袖。
赏析:作者这首《五律》诗,前两句写出了客去楼空的寂寞,只有粉繁飞舞的落花随风飘飞,以这种寂寞统领全诗。
接着承接上句描写落花参差,落红纷纷,疏枝外一抹夕阳,告诉我们春光将逝的伤春情怀。
再描绘出怜花惜花的心情,从而不忍心打扫遍地的花辫。
眼望着飘洒的花辫,独自飘零,极尽缠绵留恋。
花儿为装点春天,奉献了毕生芳心,但仍然凋落残败。
好比自己绝世才华而报效无地,只落得眼泪沾满衣襟。
惜花,恋花,留花,都是惜春之情,可怜身世与花相怜。
一位杰出的诗人心中的悲凉,尽在诗中!

参考:
这么说吧,如果要问唐诗里最忧伤的是哪一首,我会告诉你三个字:李商隐。
可能跟他的身世有关,可能和他的经历有关,李商隐喜欢写爱情,但他写的不畅快,让人读来吧,像是在猜谜,就比如这首《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这首《落花》很妙,妙在它本是一首咏物诗,却把惜花、伤春、悲己三者融为一体,花开有时、命运无常,诗人把落花写得愁肠寸断,非常哀婉动人。
你看这首联,说高阁上人们竞相离去,只因小园里的春花已经随风飘落、渐渐凋零,落花无人赏。
这联诗有花有情,一个“竟”字,一个“乱”字,让人顿生惆怅,颇感茫然。
而且这联诗起句很妙,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如果调换过来就味道全无。
再看颔联,上句写园中小路崎岖蜿蜒,行路艰难,下句写小园的主人伫立在楼上,目送客人不断离去,斜阳的余晖照射在他身上,仿佛是在送别夕阳。
颈联,客人都已离去,小园主人的视线回到园内,他不忍归去,只因眼前的落花越来越多,铺在地上让人肠断,他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就这样匆匆离去了。
这一联实际是惜春,东风吹落百花、吹尽春色,诗人是无奈且伤感的。
尾联最妙,清朝人屈复在《唐诗成法》里说,“人但赏首句,赏结句者甚少”,可见其推崇结句。
究其原因,这尾联语义双关,一方面惜花:花儿自然是多情的,她们用自己的美点缀了春色,结局却是飘落凋零,粘人衣裙。
一方面悲己:惜花之心因春尽而破碎,只能落得个泪沾襟的结局。
整首诗读来,我们能感到诗人的幽怨,有一种美好事物被摧残的哀伤。
为何李商隐会对落花如此惋惜?
时李商隐因陷入牛李党争,又因为母守丧,正在永乐闲居,他有一首诗《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书即事一章》,从诗题就能知道,这小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亲自种下的,而今春去花落,自己辛勤所得的美好,竟然落泪沾衣,情何以堪啊!
参考:
落花[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首诗的意思是:高阁上的客人已经离去,小园里的春花随风乱舞。
花影参差连着曲折的小路,远望着落花却不舍得归去,期盼着春花永久的保留。
但是盛开的鲜花,终将随着春天的消失而衰败,面对这一切,伤心的泪水早已沾满衣襟。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诗一开头便写春残景象,其实,花开自有花落时,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人的来去并无多大关系,但诗人却说花落是因为客去才至“乱飞”,似乎是说,花儿也是有情的,客人一走他就飘落了。
其实落花早有,只是客人来时不觉,离去时才看到飞花漫舞。
人去楼空,客散园寂,那些纷飞乱舞的落花,触动了诗人孤寂惆怅的心情,怜花怜己。
两句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三四两句承上,进一步描写落花纷飞是因立于高阁向下俯视才看到的,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作者的现实处境和心情。
在他眼前落花和斜晖已经不是常人眼里的自然现象,而是同人一样充满感情,“参差”承接“花乱飞”,落花缤纷乱舞,连接弯弯曲曲的小路。
“迢递”是连绵不绝的意思,映送夕阳残照意象,把整首诗的意境继续往黯淡、伤感的情绪里沉没。
春花的盛衰同人生的荣辱是相同的,从而感到惆怅和悲哀。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五、六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情感,通过写花来写人。
“肠断未忍扫”, 春去使人肝肠寸断,不忍心去扫那些同病相怜的落花。
不单是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逢落花,伤情倍感。
“眼穿仍欲归”,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希望花不要再落,但花朵却更加稀少,时光匆匆,无法挽留。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两句是说,春尽花谢证明春天已逝,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春暖花开给人们带来了快乐,最终却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
诗人联想到自身的凄凉处境,素怀壮志,一心想报效国家,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只落得悲苦失望,泪落沾衣,感慨无限。
该诗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把落花时节写得愁肠寸断。
比其他伤春诗有更多的意蕴,更丰富的内涵。
表现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深深惋惜,可谓情深韵美。
诗的首尾两联,更是既得落花神韵,又意在言外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思。
《落花》的写作时间,是诗人丁忧在家闲居的那段时期。
由于朝廷高层牛李两党的争斗激烈,作为李党女婿牛党门生的李商隐,处于夹缝之中,心情是极其郁闷的。
春色满园,桃红柳绿,贵客临门,本应写对酒当歌,倾谈开怀之事,但诗人无意去写,反而着笔客走之后,看着落花伤心落泪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身世坎坷。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唐代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过于隐晦迷离。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李义山诗集》,收录诗文五百九十九 篇。

参考:
李商隐的《落花》和前面讲过的《春日寄怀》差不多写在一个时侯,也就是丁忧在家闲居的那段时期。
由于朝廷高层牛李党争激烈,作为李党女婿,牛党门生的李商隐,因为夹心人的身份,已经被朝廷放弃。
一个志向远大的读书人,前程未卜,甚至是可以预见的没有前程,李商隐的心情是极其郁闷的,所以才有“未知何路到龙津”的感叹。
《落花》则更多地体现了他幽怨愤恨的心态。
大好的春天,满园缤纷,红桃绿柳,有客自远方来,对酒高歌,多么开怀的事。
李商隐却不写,他写的是客人走后,一
这就是满满的负能量君啊。
我们来看这首诗: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照例先看平仄,晚唐格律体(近体诗)已经完全成熟,作为晚唐诗坛最高峰的李商隐自然是运用娴熟,格律应该不会出问题。
我们看第一句,“阁”字是入声字,发仄音,按照基本平仄格律,首句第二字定平仄,那么这首五律的正格应该是仄起不押韵,也就是首句是“仄仄平平仄”,可是我们把平仄一对,差得远哪。
“高阁客竟去”,“平仄仄仄仄”,三仄尾不算大忌,还有孤平啊,这问题就比较大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故意的,唐人在写这种感情比较奇特的诗歌,首句需大开大合,用发音来引起读者重视的时候,经常会采用三仄尾这种出律的开头,称为“音韵陡峭,如怪石林立,破空而出”,仄声本来就短狭、急促,一连串仄音,自然就会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那种急于表明什么东西的心态。
但是为什么说它还是一首五律呢?
因为李商隐在对句,也就是第二句做出了拗救。
按照正格,首联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我们看到“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却是“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通过把对句的第三字“花”出律来完成出句的拗救。
那这首句出律是不是无心之失?
可以肯定不是的。
第一点,完全可以通过换字来适合平仄。
第二点,我们再看五、六句,是和一、二句完全一样的出律。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平仄为“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看,出律和拗救都一模一样。
李商隐就是故意这么玩的。
我们再来看诗歌的内容。
首联上句叙事起笔,下句写景。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诗人不写赏花饮酒欢聚,而是从散席,客人都离开了开始下笔,并且用出律的字句突兀描写,给人一种欢乐不再,孤独忧愁袭来的感觉。
其实花不一直在乱飞吗?
可当客人在时,竟没注意到,直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那些纷飞乱舞的落花,触动了诗人孤寂惆怅的心情,怜花怜己。
颌联对仗,并承接首联继续更细致、多角度地描写落花。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为什么用“参差”?
这是承接上一句“花乱飞”,落花缤纷乱舞,连接弯弯曲曲的小路。
“迢递”是连绵不绝的意思,上句是从空间上来写落花,而这一句是写时间了,连绵不绝的往下坠落,映送夕阳残照。
这里又加上了夕阳余晖的意象,把整首诗的意境继续往黯淡、伤感的情绪里沉没。
颈联依然对仗,并转开一笔,换了角度。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这仍然是写落花,但是通过写人来写花。
我站在这里啊,肝肠寸断,不忍心去扫那些同病相怜的落花,对着春天望眼欲穿,却时光匆匆,春日将尽,无法挽留。
尾联收合。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这些花儿将春色打扮得如此美丽,只可惜春天将尽,便像我一心为天下,只落得个落花成泥,徒自悲伤的结局!这一联收得不明显,更清楚的是诗人将落花比作自己,因为春尽而落,只有“沾巾”(流泪)的命运,其实也是将自己比作落花,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负能量满满,大家了解就好了。
另外补充一点,尾句“所得是沾衣”的“衣”字在平水韵中与“飞”、“晖”、“归”同属五微(平),是押韵的。
我们整首诗赏析下来,就会发现除了出律拗救之外,其他的平仄、押韵、对仗以及起承转合都是娴熟而合律的。
拗救也是一种格律诗的技巧,虽然不建议大家在写诗的时候使用,但是学习了解后对赏析古诗词是很有用的。
所以,这首《落花》是一首悲伤的近体格律诗(五律)。
一家之言,
喜欢请点赞并

参考:
《落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咏物诗是李商隐在当时境况不如意时,以园中落花抒发自己情感而作。
此诗纯白描,淡淡笔墨之下,蕴藏了更丰富的内涵。
借落花的神韵,婉转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思。
从大自然演变过程中,诗歌人世沧桑变幻,荣枯无常。
此作全无脂粉之气,起句奇绝,其中巧妙,有着独特的风格。
《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迢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参考:
《落花》有意,岁月无情,人生不适意,无奈登高阁。
李商隐的这一首诗《落花》到底什么意思呢?
写诗,不外乎言志抒情。
李商隐的《落花》,是看花所得,也是他心花渐失的一个过程: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释义:酒家高楼里的客人都走了,此时小园子里的落花正乱飞着。
落花不齐地连接到了弯弯的路上,还有的落花飘着送别残阳如血的余晖。
见此景我肝肠寸断不忍心去清扫那落了地花,其实我望眼欲穿是希望花飘落得越来越少才安心回家。
花心的奔放是为了回报春天而尽去:最终得到的却是泪浸衣衫。
意思:纵观全诗,着眼点是作者通过看“落花”,写了它任风吹、到小径、送斜阳的整个过程。
其中有两句:“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是作者触景生情,产生了怜惜之感。
既不忍心打扫,又不忍心再看,于是,只能辗转回家。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作者对于这种落花有意“向春尽”,表达了深深的敬佩而感伤,以至于自己的衣衫都浸湿了眼泪也浑然不觉。
《落花》,既是借落花有感而发,又为何写得如此悲壮呢?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落花》是他在公元846年时所作的。
为什么他写《落花》呢?
原因是:落花有意人同情,同病相怜共悲声。
当时写其诗时,正值他闲居永业之地,由于深陷“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而郁郁不得志,心情极差。
人家是:春风得意马疾蹄,而他李商隐却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两相对照,怎能不心生惆怅,感慨万千呢。
他自认知恰似这小园里的落花,竭尽了全力,再也无法回天了,岂不悲哉!“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这就是悲惨的现实。
那么针对《落花》这首诗,你该如何评析呢?
站在作者的角度来评析:借《落花》,吐怨言。
花落本是平常事,无奈人生痛苦连。
李商隐的一生虽诗名鹤起,有“小李杜”和“温李”之称,但在仕途上一直不顺,受“牛李党争”困境,不升反降,常免不了辞职或被迫丢官。
固此,李商隐写《落花》是言而有意,重墨泼迹,把自己心里多年沉积的不满借题发泄岀来。
是借《落花》喻自己,也同样有“芳心向春尽”的抱负,但是结果呢?
如《落花》“所得是沾衣”。
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评析:能理解,真同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是这样说的,其实早在唐朝的李商隐何曾不是这么想的。
只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
我们每一
他怜惜“落花”,且身同感受,没有人比他此时此刻的心情更坏。
谁都能理解,也会心生同情:他守孝三年报母恩,却因官场失势难启程,只能困顿家中。
李商隐,空有才华,拿现代的话说,是因为站错队问题而不被重用。
人啊,一旦没有了希望,就如同这“落花”去也,非不是本人不努力,而是伤心湿透了衣襟。
一言以蔽之,《落花》这首诗很悲壮,作者借“落花”喻自,发泄的是幽怨悲愤,吐露的是心声渴望。

参考:
落花 唐代: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诗人当时的境况不佳,心情郁闷,诗文里流露出来的是幽恨与怨愤。
高阁上,曲终人散去。
小园里,风吹花落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
斜阳在花雨中西下。
心痛怜惜这花雨,不忍将它扫去。
苦苦盼望着,盼来了春天,却又匆匆归去。
赏花的情意也随着春天的归去消失了,春去花谢,我却泪湿衣裳。
飘零的落花的结局,早已注定。
梦想碎灭后的看花人啊,只落得泪垂沾衣、低回凄凉的惨况。
春来春去,这是极尽绚烂后的落寞。
几多花开,几多花败,衣衫泪透,红尘看破,一切都是轮回之道而已。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落花》这首诗是李商隐在22岁时,为母服丧,赋闲期间的触景生情之作!译成现在意思是:日暮,楼上的游客开始离去,园子里的花瓣随晚风飘飞。
夕阳下花瓣翩跹曼舞,纷纷飘向曲折的远方小径,像是在送别斜阳投下的薄薄余光。
面对凋零的花朵,我肝肠寸断,真不忍心扫去。
我盼望留在枝头的春花能永立枝头;
但,我知道它依旧要凋谢,此情此景面,令我落泪沾衣,哀伤不已。
李商隐这首诗含蓄蕴藉,耐人咀嚼;
首联远观落花飘舞的情状,展现诗情画意;
随后直接胸臆,放飞情感:春花不能永驻,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花开花落自当其时,只能任其自然;
最后,回归自身,体现出自己忧伤哀怨、悲天悯人的情怀。
全诗是借落花之景抒发伤春之情,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自然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伤,看似写落花,实际上描绘自己抑郁忧愁的情愫,属伤春悲秋的典范作品!
参考:
李商隐是大唐诗坛上最后一颗闪亮的星星,这个最有才情、最为深情的男人,却一生充满坎坷与无奈。
一首诗词都离不开诗人的创作背景,因此只有结合诗词本身和创作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这首诗词的意境和意思。
《落花》的创作背景在中唐后期,以牛僧儒和李德裕为首的牛、李党争日益尖锐。
他们为了争名夺利相互倾轧,这场持续了近四十年的两党之争,也让李商隐成为了争斗之下的牺牲品。
牛党里,有个核心人物叫令狐楚,他是一位骈文大家。
由于当时晚唐创作的主流是骈文,而李商隐擅长的却是古文。
正在他心灰意冷之即,偶然结识了这名伯乐。
令狐楚不但教他写标准的骈文,还出钱资助他参加科考,这让李商隐心怀感恩,与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也成为了挚友。
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进士登科,也得到了王茂元的赏识。
当时王茂元和李德裕的关系很好,也算是李党的人。
在一次宴会上,李商隐与王茂元的小女儿王晏媄一见钟情,很快他就做了王家的乘龙快婿。
就这样,李商隐与牛李两党都扯上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此牛党的人看不起他,李党的人信不过他,两方势利都对他极力排斥,可想而知他的仕途有多坎坷。
从此,纵然李商隐是盖世才子胸怀大志,却依然郁郁不得志,一生穷愁潦倒。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下了这首诗,现在我们依然能从在这首诗中读出那种幽恨与怨愤。
《落花》这首诗的意思和评价落花[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高阁上的游客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也随风纷纷乱飞。
花开花落本是一种很平常的自然现象,但作者却说花儿是因为客人离开了才纷纷“乱飞”,这样一来无疑赋予了花儿的“情感”与“灵性”。
其实地上早已有落花,只是客人在时,自己未加留意,直到人去楼空,这才注意到满地的落花。
这种将自然现象与内心情绪相结合,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寥。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陌:道路;
曲陌,就是弯曲的道路;
迢递,远。
落花乱飞,沿着弯弯曲曲的小园小路,像在送着落日的斜晖。
“落花”和“斜晖”都是伤感的象征,此时整首诗的画面都笼罩在一片悲凉的氛围之中,更透露出了作者内心浓浓的伤感之情。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柔肠欲断,不忍将落花扫去,望眼欲穿地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断肠人”与“落花”碰撞,倍觉伤情。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沾衣:眼泪的意思。
我的心思都留给春天了,但我得到的,却只是(因你离去后)我的眼泪。
结语李商隐的这首《落花》,虽简单明了,但他以物喻己,怜花怜己,将咏物与身世之慨结合,读后却让人愁肠百断,回味悠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