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韩信会如何对付像司马懿这种只守不攻的战术
韩信虽然厉害,可是遇到司马懿也没办法,只能饮恨而回。
和演义中诸葛亮北伐时面对的最大敌手是司马懿不同,历史上直到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司马懿才第一次和他在战场上相遇。
此前诸葛亮的主要对手其实是曹真。
而司马懿在面对诸葛亮时表现不佳,连吃败仗,屡战屡败,被打了一个灰头土脸,损失惨重,连名将张郃都搭了进去。
好在不久蜀军粮草不继,主动退兵,司马懿才避免了更糟糕的结果。
所以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尽管魏国国力远强于蜀汉,司马懿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但是还是采取了坚守不战的战术,避免和蜀军交战,在五丈原和蜀军对峙,坐等蜀军粮食耗尽主动退兵。
应该说司马懿这一手还是挺有用的,最后坚持到了诸葛亮旧病复发,死在军中,蜀军主动撤退。
司马懿成功逼退了蜀军。
现在网上有些人人认为诸葛亮不擅长出奇制胜,所以面对司马懿这种战术无法破解,要是换成韩信就能击败司马懿,这种想法有点想当然了。
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有“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的说法。
确实,因为蜀汉国力有限,为了避免一战失败损失过大,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诸葛亮在历次北伐时都比较谨慎,不愿意使用比较冒险的战术。
不过这不意味着诸葛亮真的只会正面强攻。
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他就是故意散布消息,说要从斜谷道出兵,又命赵云、邓芝驻军箕谷虚张声势,吸引魏军的主力,自己则带兵乘虚攻打陇右,连取南安、天水、安定三郡。
所以诸葛亮的“奇谋为短”只是不愿意冒险,不是不会出奇制胜。
诸葛亮对司马懿没办法,主要还是因为对手本身能力比较强,难以出奇。
司马懿虽然在面对诸葛亮时表现不佳,但是他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有名的军事家之一。
在他带兵打仗时,只要对手不是诸葛亮,表现还是非常出色的。
比如说孟达在上庸造反时,司马懿得到密报以后,一面写信安抚孟达,一面率军从宛城出发,八日内行军一千二百里赶到上庸,打了孟达一个出其不意,轻松平乱。
还有在征讨公孙渊的辽东之战时,司马懿也是克服了路途遥远的困难,在兵力少于对方的情况获得了全胜。
所以司马懿的军事能力也是非常出色,自然不是那么容易欺骗。
在五丈原之战时,诸葛亮也曾经送女人服侍羞辱司马懿,但是司马懿都不为所动,坚守不战。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魏明帝曹叡也是一个做事稳重的人。
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祁山以后,尽管此时蜀军主力在陇右已经基本可以确认。
但是曹叡还是只命张郃率偏师先去陇右,而让曹真先击退在箕谷的赵云,再率主力前往陇右,避免意外发生。
还有在司马懿和诸葛亮对峙时,很多人笑司马懿“畏蜀如虎”,曹叡却人为司马懿坚守不战之策稳重,坚定地支持这一战略,还派出卫尉辛毗执节节制司马懿出兵作战。
很明显,想通过曹叡逼迫司马懿出兵作战也不可能实现。
韩信在他的军旅生涯中,确实多次成功地调动对手,让对方落入自己的圈套。
像井陉之战,韩信就成功诱敌决战,出奇制胜击败了对方。
不过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对手是陈余。
如果赵军统帅换成李左车,主力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以偏师袭扰韩信的粮道,那么估计韩信要兵败收场。
五丈原之战司马懿既然抱定决心死守,绝不出战。
甚至蜀军后撤以后,司马懿也不贸然追击。
加上还有曹叡的支持,面对这种情况,韩信显然也是无计可施。
,难以取胜。
参考:
对于司马懿的龟缩战术,韩信真的有一百种方法治他,首先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和韩信不是一个等级,韩信轻轻松松秒杀司马懿。
其二,韩信用兵胆子比较大,对于司马懿的的防守,韩信正好可以实行奇兵战术,在加上正面进攻,必可征服司马懿。
其三,司马懿其人多疑,可以运用反间计,将司马懿调回,乘机收复关中,则中原可定。
总之,韩信有好多方法可以吊打司马懿,只可惜,两人没有碰在一块,否则,管叫司马懿哭爹喊娘的,从此不敢再出来带兵打仗。
司马懿此人脸皮太厚,是个老阴货,对付这种无耻的人,只能用更无耻的手段,比如说绑架他儿子,妻儿等,让其不得不就犯,可惜诸葛亮太正派,假如韩信对上,才不管你三七二十一呢?
早就运用各种手段了呢?
韩信用兵善奇谋,子午谷诸葛亮不敢用,韩信肯定敢用,分兵一战可成,顺利拿下关中,则一统天下就指日可待了,虽然说子午谷用兵有风险,然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用兵本就是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而且,我相信韩信会让子午谷顺利通过得了。
我总感觉诸葛亮当年一直打西安有点失策,应该从陇南、城都出兵,走定西或是过羌地,把金城兰州、西宁等地方拿下,甚至控制整个西域,然后再回过来,进攻西安,不是更好吗?
还没有后顾之忧。
如果是韩信的话,有可能反其道而行之,可能来个出其不意呢!如果拿下兰州甚至西域直接攻西安还不顺利的话,可以分一部分兵力在天水和魏兵对峙,从兰州分兵一部分东出宁夏,将宁夏纳入囊中,再进而将陕北拿下,我想到时候曹魏的压力就大了吧!他们就防不胜防,也防不住了。
则西安可得,天下可得啊!而不是一味的在天水哪里徘徊,白白浪费精力啊!总之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对上韩信,司马懿必败无疑,两者军事实力不是一个等级的,是老虎和狼的对战,所以胜负显而易见了。
参考:
不要胡说八道了,要根据国情时代来说。
如果同处三国,韩信在蜀汉,就是诸葛亮的位置,那不用说了。
蜀王昏庸无能,内部矛盾多多,就韩信那情商,会不会搞内政和外交,只会带兵有啥用?
没有后勤,你能兵出几次川蜀?
司马懿又不是傻子,他背后是中原最富裕的九个州,一样能熬死韩信。
所以,在三国,韩信一点赢的机会都没有。
但是在秦末,楚汉之争中,司马懿随便放在任何阵营,绝对打不过韩信。
首先,刘邦还是很牛逼的,手下更是能人无数,比如萧何搞后勤就厉害了,每次刘邦被项羽摩擦时,都是靠萧何在大后方送兵送钱送粮食,使得刘邦满血复活。
韩信没了后顾之忧,才能安心发挥他带兵打仗的优势。
吊打司马懿自然不在话下。
参考:
韩信是秦末汉初著名的军事家,被后人称为“兵仙”,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兵仙称号是怎么来的?
“兵仙”二字出自明朝散文家茅坤所撰写的一本书:《史记钞》: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
予故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
李白,诗仙也;
屈原,辞赋仙也;
刘阮,酒仙也;
而韩信,兵仙也,然哉!《史记钞》是一本点评司马迁所著《史记》中人物、事件、观点的书籍,茅坤在此书中称韩信是古代兵家中最厉害的人,称韩信为“兵仙“,至此兵仙二字开始流传。
兵仙韩信韩信的身上一直有一层神秘的色彩,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韩信之前名不见经传,是一个没有出身、没有经验还要靠四处乞讨才能生活的人,在那个贵族政治占主层的秦末汉初,这样的人根本没有人看得起,但是韩信一出手领兵就开始出手不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
韩信的故事放在今天,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一下子打破了世界纪录一样让人震惊,如果韩信之前取得过成绩,出身名门世家,取得这样的成绩也许别人不会震惊,但是一个默默无闻一出手就战无不胜,这种巨大的落差,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极其少见,这就是韩信的神秘之处。
韩信的成功有三大原因:一、韩信的独特的军事能力。
韩信的军事能力就在于对于谋略出神入化地运用,针对不同的对手,韩信有不同的谋略, 而且楚汉战争四年打下来,韩信也没有用过相同的谋略。
韩信作战韩信破魏用的是声东击西之计,明面派兵与魏军在蒲坂对峙,私下另派出一支部队从阳夏渡过黄河,袭击魏国都城安邑,俘虏魏王豹。
韩信破赵用的是背水一战+拔旗易帜之计,明面上韩信亲率主力在河边列阵,吸引魏军主力对战,私下另派2000轻骑兵埋伏在魏军营垒边,等魏军主力与韩信作战时,2000轻骑兵夺取魏军营垒,全部插上汉军旗帜,然后前后夹击魏军,一举击破魏军。
韩信破齐用的是出其不料之计,郦食其作为说客已经说服了齐王田广投靠刘邦,然后韩信趁此齐国毫无防备之际出兵攻打齐国,齐国大败,此战牺牲了郦食其的性命。
韩信背水一战破赵韩信破龙且用的是半渡而击的计谋,先派人潍水上游用沙袋截断了水流,然后韩信派出主力与龙且作战,佯装败退,从水流很浅的潍水逃走,龙且率军追击,韩信算好时间,派人在上游拿掉堵水的沙袋,然后潍水淹没了龙且的军队,龙且当场被灌婴部下所杀。
这就是韩信的谋略,韩信也因此被称为谋战派代表人物,从韩信的谋略能看出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谋略都是以欺骗别人来掩饰自己的真实目的,敌人上当了,必败无疑,如果敌人识破了谋略不上当的话,韩信就无法取胜,就只能另用谋略或者形成对峙。
二、刘邦给予独特的平台。
韩信的成功是建立在刘邦所给予的平台之上,没有平台,韩信根本无法成功,在当时的天下,唯有刘邦能重用韩信,包括项羽在内的其他任何诸侯,都没有重用韩信的可能。
刘邦给予韩信的平台刘邦在彭城之战后听取张良的建议,给予韩信独立的兵权,这也是韩信发挥才能的基础,刘邦不仅仅提供兵权这么简单,还有一系列的支持,比如萧何在后方提供足够的兵员和粮食,再比如刘邦给韩信派出了曹参、灌婴、傅宽、柴武、丁复、丁礼、吕马童、孔聚、陈贺等等优秀的将领,跟随韩信一起作战,这都是支持。
韩信如果没有刘邦的平台,将一无是处,他无法凭借
三、韩信的对手不强。
韩信首次独立率军作战就是破魏之战,对手是魏王豹,对赵国和代国作战,对手是陈馀,还有代相夏说,对齐国作战,对手是齐王田广,然后还有龙且,垓下之战韩信的对手是项羽,但垓下之战并非韩信独立率军作战的,韩信只是前锋,况且垓下之战汉军完全靠实力碾压项羽的。
韩信的对手陈馀魏王豹、陈馀、夏说、田广、龙且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力不强,龙且倒是骁勇善战,但是缺少谋略,也可以说是有勇无谋,所以这些人全部被韩信欺骗,或者中了韩信的计谋,被韩信打败。
如果把韩信放在三国会是什么水平?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跟秦末汉初的天下局势是完全不同的,秦末汉初是整个天下群起而反秦,然后所有势力全部跑出来,秦朝很快就灭亡了,相当于群雄争夺一片混乱的天下,就连陈胜、吴广、刘邦这样的平民百姓也有资格出来争夺天下,这在三国是不可想象的。
而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东汉并没有直接灭亡,只是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力,地方相当于割据一方,大多数争夺天下的群雄都有官方背景,要么直接就是东汉的地方官,比如刘表、刘璋,要么有士族背景和实力,比如袁绍、曹操。
三国人物秦末汉初的谋士非常少,要么主将自己兼职,要么干脆没有,刘邦这么大一个集团,能称得上谋士的就只有张良和陈平二人,而项羽手下能称得上谋士的就只有范增一人而已,大多数时间的战争就靠主将的能力来指挥,比如项羽、韩信,基本上不需要谋士。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谋士非常多,主将打仗一般带着谋士,由谋士出谋,主将决策,比如曹操手下有五大著名谋士,分别是荀彧、程昱、郭嘉、贾诩、荀攸,刘备手下都有法正、庞统、诸葛亮样的谋士,孙权手下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样既能当主将,又能当谋士的人。
韩信在三国的军事水平相当于周瑜、司马懿、邓艾等人。
能够独当一面,又有军事谋略,三国之所以没有呈现秦末汉初那样一边倒的战争,是因为局势不同,韩信能在秦末汉初运用一系列谋略打败对手,有一个原因就是对手弱,未能识破韩信的谋略,如果当时韩信的对手是李左车这样能懂谋略的将领,韩信对战赵国很难取胜。
李左车《史记 淮阴侯列传》: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
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
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
这是韩信在俘虏李左车后说的一段话,大意是: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了,在秦国而秦国却能称霸,这并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愚蠢,而到了秦国就聪明了,而在于国君任用不任用他,采纳不采纳他的意见。
如果真的让成安君(陈馀)采纳了你的计谋,像我韩信也早被生擒了。
因为没采纳您的计谋,所以我才能够侍奉您啊。
这话固然有韩信恭维李左车的话,但同时也说明了一个事实,陈馀没有听李左车的话,才会失败,否则韩信很难取胜,无法从井陉行军,要么绕道井陉从北方或者南方攻击赵国,要么双方形成对峙。
背水一战简略
在战争中,一般谋略强于骁勇,韩信打败龙且,与曹操打败马超有着类似的经历,龙且与马超都是有勇无谋,不能识破韩信与曹操的谋略,尤其是马超,一个离间计就让骁勇善战的马超输了,无法对抗曹操,所以谋略只有在敌人无法识破的使用才有效果。
如果双方谋略水平半斤八两的水平,就形成对峙了,比如诸葛亮北伐对阵司马懿就是这样,两人的军事水平算起来诸葛亮略高,谋略水平相当,当司马懿在卤城之战被诸葛亮打败之后,就再也不敢与诸葛亮正面对抗了,而是采取了消极对峙的战略,凭你诸葛亮挑衅,就是不出战,所以诸葛亮拿司马懿没有办法,北伐就形成了对峙。
诸葛亮与司马懿谋略水平半斤八两如果是韩信对战司马懿,也是同样的结果,甚至不如诸葛亮,诸葛亮可是全能型人才,政治、军事、治国、治军样样精通,而韩信是偏科生,军事才能较高,其他才能非常普通,打仗拼的是综合能力,还包括背后的国力。
韩信攻打魏国、代国、赵国、齐国这样的小国,背后可有刘邦这个强大的靠山,刘邦当时有稳定的大后方,控制区面积与人口都是最强的,如果韩信在诸葛亮的位置,只能以蜀汉的弱小实力对抗司马懿的话,没有取胜的机会,因为韩信用谋略,凭司马懿的能力,不可能识别不了,当谋略失去作用,就只能靠实力拼国力,韩信还是赢不了。
司马懿打仗也是看对手能力下手的,比如像孟达这样的对手,司马懿以欺骗忽悠+兵贵神速轻松打败孟达,一面写信欺骗孟达,一面8天急行军1200里,出其不意到达新城攻击孟达,孟达无法识破司马懿的谋略,只能败亡。
韩信的谋略无法欺骗司马懿但是司马懿对战诸葛亮就完全不一样了,司马懿所有谋略都不敢在诸葛亮面前玩,因为对手能识别,所以司马懿只能老老实实拒不出战,跟诸葛亮玩消耗战,拼国力,诸葛亮怎么刺激、挑衅司马懿,司马懿就是不出战,宁愿背负畏蜀如畏虎的评价也不出战,诸葛亮同样欺骗不了司马懿,这就是高手的过招。
所以,你把韩信放在诸葛亮的位置上,同样无法打败司马懿,韩信能在秦末战无不胜,到了三国来就真不一定能战无不胜了,三国比秦末晚了四百余年,那些军事谋略大家都在学,谁也不比谁懂得多,韩信在秦末玩的那一套,到三国大家都心知肚明,很难被欺骗,除非两人实力相差比较大,韩信对战刘璋、刘表、袁绍、袁术这样的将领有可能战无不胜,对战司马懿、周瑜、诸葛亮、邓艾这样的将领绝无可能取胜。
参考:
韩信使残酷的战争变成了战争艺术。
韩信一场仗打了下来,要是没有打出个成语、典故来,那就算是韩信打输了。
魏延每次跟随诸葛亮出征时,做梦都想着单独领兵。
魏延把这称之为“如韩信故事”。
如果魏延不是自觉其才堪比韩信,那就是魏延是韩信的头号粉丝。
司马懿这
男子汉大丈夫,说不出就不出,你能咋滴。
只要我坚守不出,谁也拿我没有办法。
你从我这儿过不去,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碰到这么个主儿,谁不头疼啊!激怒一个男人最好的方法,就是骂他不是个男人。
很多女人无理取闹的时候,男人们都是尽力地克制着自己。
但当她们说出“不是个男人”之后,瞬间就挨揍了。
诸葛亮要不是被逼得实在没有办法,也不会采取这个方法去激怒司马懿。
不过诸葛亮也不会直接去骂司马懿“不是个男人”,毕竟采取这种方法,拉低了诸葛亮的层次。
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
诸葛亮也是能动手尽量别吵吵,直接派人送给司马懿女人的衣服首饰。
这一手便显出了诸葛亮计策的精妙。
司马懿是什么人大家都清楚,岂是派
阵前骂战都是常用的手段,大家也就听而不闻了。
你在那儿顶着太阳骂上半天,人家躲在营里该干嘛干嘛。
最后你灰溜溜地往回走,他们还在后面笑话你。
但是就摆在眼前实物和远远传来的空洞话语,对于一
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的忍耐力,但也知道大多数人的忍耐力都并不怎么样。
激怒不了司马懿,能激怒其他将领也行。
只要有其他将领忍耐不住了,率兵出来和蜀军作战,诸葛亮的这个目的也就达到了。
司马懿也知道其中的轻重,很多将领都安耐不住了。
司马懿之所以能够抵御诸葛亮这么多年,也不仅是凭着坚守不出。
没有点儿真本事儿,也坚守不了这么久。
司马懿装作被激怒了,就给皇帝上表请求出战。
魏明帝曹睿也是和司马懿心领神会,就派辛毗持节去制止司马懿出战。
曹睿和司马懿唱了一出双簧,就把诸葛亮的这个计给破了。
这其实也客观反映出了,在当时恐怕是谁也突破不了司马懿这道防线了。
韩信被后人称之为“兵仙”,从这个绰号就能看出韩信的作战风格。
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作品便处处透着一股灵气。
韩信的作战风格就是那一股子灵气。
对于韩信来说,面对面死磕不是他的风格。
韩信绝对不会出现在与司马懿正面作战的战场上。
侧翼攻击才是韩信的主场。
二战时期法国的马奇诺防线,被誉为是不可逾越的防线。
但德国却还是迅速地攻进了法国,其实只不过是绕开了马奇诺防线而已。
司马懿就是魏国的马奇诺防线,没有人能够突破他的这道防线。
但其它地方的防御,却并不全是像他的防御一样。
其它地方存在着突破口。
魏延便认为可以从夏侯楙那里突破。
但是诸葛亮一直认为魏延的这个建议太过冒险,并没有采纳魏延的这个计策。
这个方案没有得到实施,无法检验诸葛亮和魏延谁对谁错。
但是任何一个军事行动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作战方案,也要看负责具体行动的将领。
在战争中,侧翼攻击是最具创意的方式。
——克劳塞维兹韩信能把战争打成艺术,靠的就是创意。
以韩信的军事才能,其实也未必就以夏侯楙那里做为突破口,每
或许韩信还能发现更好的突破口也未可知。
总之,韩信如果碰到司马懿这样的将领,肯定会正面佯攻司马懿,然后另派奇兵进行侧翼突破。
以韩信的军事才能,突破的成功概率极大。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
如果喜欢敬请
韩信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时,面对的敌人主要是项羽分封在秦地的三个诸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此时刘邦的兵马已经达到了十几万人,在各诸侯中实力仅次于项羽,甚至比秦地的三个诸侯加起来还要强,何况对面还被一分为三。
这样韩信在出陈仓之后,首先面对的只有章邯一个对手,兵力至少有章邯的两倍
而且之前刘邦在秦地约法三章,很得民心,而章邯本是秦将却投降了项羽,项羽在秦地又犯下了很多罪行,因此章邯应该是得不到百姓支持,后勤就很难保证,这种情况下,章邯不能喝韩信拼消耗,只能出击,那肯定是很快就消灭了。
其他塞王和翟王同样情况。
唯一能够击败刘邦的项羽却因为杀义帝,给了很多诸侯或大将反叛的借口,项羽的力量被牵扯在齐地无法脱身。
相当于刘邦韩信是以强凌弱,闯出了汉中。
而且还有史料记载,当时的汉中水路运输比较方便,不存在运粮难得问题,是后来发生地震地形变化,水路不通,才造成了三国时期蜀国出川作战粮草补给困难。
而如果对手换成三国时期的司马懿,这个客观条件也要随之变化,不但是完全是强弱易位,而且粮草运输困难也存在了。
司马懿的兵力比韩信多,而且还坚守不出,韩信进攻是肯定打不赢的。
各种激怒司马懿的手段肯定也起不了作用。
如果韩信想迂回包抄,那会更加危险,因为出汉中的道路本就不好走,如果被切断后路,补给跟不上,雍凉兵马、长安兵马和司马懿的兵马三路夹击,估计会死无葬身之地。
司马懿并不是一个很保守的人,他在平定孟达千里奔袭快如闪电。
为什么对阵诸葛亮这么保守,那是因为确实打不过,既然坚守可以,为什么要去打败仗呢?
韩信能赢的唯一的可能就是司马懿没听过韩信,以为他是无名之人,司马懿和平定孟达一样主动出击,这样韩信才可能和诸葛亮一样在硬拼中打败司马懿。
但司马懿的抗打击能力很强,只击败一两次司马懿,也很难改变出不了汉中的局面。
参考:
司马懿只守不攻,韩信也不会有什么办法。
这个假设中,韩信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司马懿,还有司马懿背后的魏国。
没有刘邦、萧何、张良、陈平这样一群给力的队友,靠韩信一
论能力,司马懿不在韩信之下。
两人相差四百多年,韩信会的,司马懿会,韩信不会的,司马懿也会。
我这么说不是为了贬低韩信。
韩信为刘邦带兵,灭了各个诸侯国,最后垓下之围,灭项羽,帮刘邦建立汉朝。
韩信是那个时代军事上的巅峰,又为刘邦立下不世之功,被后世奉为“兵仙”。
韩信是后世兵家的榜样,也可以说是后世兵家的祖师爷,司马懿、诸葛亮等都算得上是他的徒子徒孙。
时代在发展,兵家也在不断地总结和进步,不可能会像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的武功传承一样,越传越弱了。
司马懿作为三国时代的顶尖人物,能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足为奇。
司马懿也是以奇谋著称的,与韩信的路数相似。
司马懿用坚守的战术,是因为遇到了厉害的诸葛亮,硬钢打不赢,只能如此。
只要司马懿不动,就不会有破绽,诸葛亮就没有机会,剩下的就交给国力来决胜负了。
司马懿遇到跟他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时,就没有这么猥琐过,无论是孟达、公孙渊,还是曹爽,都是轻松搞定。
把韩信放在三国,就相当于让韩信跟他的徒孙较量,而且还是一群非常优秀的徒孙。
无论是司马懿,还是司马懿背后的魏国,都不会给韩信多少机会。
韩信能消灭一个个对手,帮刘邦打下江山,就是因为对手给了他机会,韩信巧妙地利用这些机会,施展奇谋,取得成功。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取关中项羽分封诸侯,成为西楚霸王,但是他选择衣锦还乡,将章邯、董翳、司马欣封在关中,监视刘邦。
章邯虽然是名将,他手下二十多万秦军投降项羽后被杀,虽然被封为雍王,实力肯定强不到哪里去。
而且在秦人恨之入骨,不得人心。
同时刚封好的东方各国也开始乱了起来,项羽出兵攻齐,但是杀戮太重,不得民心,齐地平了复叛,项羽虽然能打,却始终平不了齐地。
韩信便趁机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出汉中,很快就打下了关中,只有章邯在负隅顽抗。
这时项羽又中了张良之计,放弃了章邯,继续攻打齐国,给了刘邦在关中站稳脚跟的机会。
直到刘邦联合诸侯,凑出56万联军打下彭城,项羽才反应过来,原来刘邦要的不是关中,而是天下。
背水一战灭赵刘邦在彭城被项羽大败,各诸侯又倒向楚国。
刘邦便在正面与项羽僵持,周旋,韩信带兵从北方开辟战场,灭掉诸国。
韩信与张耳带几万人马攻赵。
赵王歇亲自率二十万大军驻守井陉。
广武君李左车认为韩信一路取胜,锐不可当。
但是打仗,最重要的是确保士兵吃饱肚子。
井陉口地形狭窄,运粮不方便。
韩信行军数百里,粮草一定跟不上。
李左车建议成安君陈馀给他三万奇兵,由他从小路去截断汉军粮草。
陈馀则深挖壕沟,高筑营垒防守。
从而让汉军进退无路,不战而败。
但是陈馀自恃正义之师,又仗着自己兵力是韩信的十倍,不屑用奇谋诡计,否定了李车左的建议。
韩信得知后,大胆地部署起来。
以背水一战的勇气结合上屋抽梯之计,大破赵军,斩杀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韩信擒获李左车后,亲自为他松绑,以师礼相待,然后向李左车请教攻燕、伐齐之事。
截杀龙且灭齐韩信攻齐,项羽派龙且率兵援齐,号称二十万。
有人向龙且献计:齐楚之兵战力不如汉军,不如深沟高壑,坚守不出。
已经沦陷的城池得知齐王还在,楚军来援,一定会反汉。
汉兵转战两千里,齐地都反汉,汉兵连吃的都没有,可以使他们不战而降。
但是龙且不把韩信放在眼里,认为汉军不战而降,自己没有功劳。
只有在战场上打败汉军,才能得到一半功劳。
龙且与韩信在潍水两岸对阵。
韩信连夜派人用沙袋截住潍水上游。
韩信率军过河进攻,龙且出迎,韩信诈败。
龙且以为韩信不行,率军渡江追击。
这时韩信命人掘开沙袋,上游河水冲了下来,龙且大半人马都没来得及过河。
韩信全力反击,杀龙且。
没过河的龙且军见随龙且过河的兵马被全歼,便四处逃散。
韩信率军过河追杀,俘虏楚军。
从韩信的故事中,可以看出,韩信的对手之所以会输,并非身边没有能人。
只是统兵之人观念有问题,要么不屑于用计,死用兵书,要么觉得不通过交战打胜,就不算立功。
放弃自己的优势,主动出击,给了韩信机会,韩信的奇谋才有用武之地。
司马懿很显然不是陈馀、龙且那样的人,曹叡的政治眼光更不是项羽能比的。
韩信是找不到什么机会的。
三国时期,李左车那样的人,一抓一大把,玩的就是谋。
诸葛亮不是无谋,只是都被司马懿、郭淮给识破了,司马懿也不是无谋,用了也会被诸葛亮识破,打又打不赢,还不如不动,针对诸葛亮的弱点耗下去。
高手之间的过招,哪有那么多的奇谋?
参考:
不要忘了,这时的司马懿已经60岁了。
当时辽东的环境,去过的人都知道。
司马懿八日灭孟达,也体现了他的用兵谋略。
至于司马懿对诸葛亮,不是不打,而是吃过教训后才改变的战术。
司马懿第一次同诸葛亮交手(这里指司马懿作为前线统帅)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
当时曹魏前线诸将,包括张郃都劝司马懿不要同诸葛亮硬来,紧闭大门,依城防守最好。
但司马懿不同意,毕竟身为当时名将,也是有一点傲气的——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曹魏还拿不下一个诸葛亮?
于是司马懿主动出击,非得教训下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溜着跑,司马懿不仅没拿下诸葛亮,还被对方割了军麦,最后更是损失了张郃。
曹魏战场死亡的大将,一个夏侯渊,一个张郃,全是在对蜀战争中。
第四次北伐,司马懿取得一场大败。
乃至于到了第五次北伐,他死活不出战,哪怕诸葛亮拿女人衣服取笑司马懿也无动于衷。
不是司马懿太怂,而是武侯更高明一些。
参考:
韩信表示:谁来都一样,也就是为我们多流传下来几场经典战役和成语而已!
参考:
卷面上有100分,韩信得了满分,因为卷面上只有100分,而诸葛亮得了70分,因为他的能力只能拿到这个分。
虽然两人不是处于同一时期,但韩信用兵能多多益善,攻无不克,反观诸葛亮,二次北伐搞成了笑话,这水平,怎么能破司马懿呢。
参考:
韩信号称兵仙,可见地位超然,非一般名将可以比的。
1.韩信打仗,总是让人意料不到,合呼兵法,但是又能超越兵法,不是一般人能学到的,韩信被贬淮阴侯居京城的时侯有一次去樊哙家里,樊哙都是跪迎跪送,樊哙是刘邦的亲信大将也是其妹夫,如果不是对韩信特别佩服,根本不会做出这样的奉迎来。
2.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峙,是有多方原因的,决定的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诸葛亮知道蜀国后主没有像刘备一样的影响力,只有靠北伐这条主线把人心聚在一起,诸葛亮一死,蜀国放弃北伐,只是慢慢在等死。
3.司马懿更是老奸巨猾,他对峙的原因就是养寇自重,君不见凡是灭蜀的功臣基本都没有好下场的,只有根诸葛亮耗着,他就能把军权抓在手里,有军权才能不断的培育心腹,如果司马懿主动出击,即使一次失利,但是靠魏国的国力,打败诸葛亮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司马懿估计会早死好几年了,根本没有后面的事了。
4.韩信打仗很少考虑政治因素,因为韩信不是政治家,韩信打仗的目的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怎么做才能赢。
5.如果司马懿只守不攻,让韩信进攻的话,大概率司马懿会死的特别惨。
6.章邯守废丘,被韩信以水灌城,章邯战死。
打仗的时候守城是最下策,因为城是死的,一旦粮道水源被断,不战自溃。
7.长平之战中,廉颇被换,最大的原因也是守势时间长,太浪费粮饷,守不了太久时间就会被命令出击,这样韩信还是可以打败司马懿的。
8.如果司马懿将在外不奉令,可以挖地道和攻城器械强势攻城,不过这样笨办法韩信是少用的,估计韩信会和后来的郭威打李守贞一样,造垒围困让守城的兵士慢慢崩溃。
9.历史上还没有那座城不能攻下来的,最好的防守是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