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三朝元老窦婴平定过七王之乱为何最终死于非命
天下如棋,你我皆是其中之子——刚日读史。
笔者研究历史越久,越觉得有些事冥冥之中已经被注定了的,被啥注定呢?
不是命运,不是迷信,而是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注定了每
历史上每
自周朝王室利用血缘关系确定了分封制,分封天下后,以为天下都是姬姓血脉,可以统治万世而不倒,却不知几百年后的东周,天下各地姬姓王室血脉淡薄,又由于主家王室衰弱不堪,对天下的控制力形同虚设。
因此,东周后期的春秋战国的社会动荡,就是姬姓分封制的崩溃。
(周朝分封)姬姓分封制的崩溃,引发了先哲们的思考,于是一个代替分封制的中央集权制,由商鞅带给了秦国,笔者需要指出,集权制必定会出现,不管是商鞅、李鞅、还是张鞅,它必定在某
恰巧,商鞅给秦国注入了新秩序,而这个新秩序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证明是真的无比有效,但是它又有副作用,军功制封死了社会民众上升的天花板,在南征岭南,北筑长城后,再无战事之时,就是军功制崩之日。
因此,秦朝二世而亡。
底层出身的刘邦很鸡贼,也很幸运的做了大汉国的开国皇帝,他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觉得中央集权制是天下灭亡的元凶,在没有更好的制度代替时,他又重拾了项羽定下的周朝分封制基调——把刘姓血脉封为王,以驻守各地。
项羽是封异姓为王,他封刘氏为王,与周朝的姬姓血脉分封一模一样。
恶果不用等到几百年后,就在刘邦死后几十年,即发生了七国之乱。
叛乱总有人要去平息的,在平叛之中,窦婴脱颖而出,他是窦太后堂兄的儿子,背景又雄厚,很快就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令无数游士宾客纷纷争相归附。
咱们先来跳回社会发展规律上,当刘邦定下的刘姓分封制,因七国之乱被打得粉碎时,就会被当权者丢弃,而汉景帝寿命不长,没有时间弄个新制度出来,接班的汉武帝,却有时间又有精力去折腾,于是中央集权制被他重新捡起。
注意,这个中央集权是历史大势所趋,是必定会出现的,不管当皇帝的人是不是汉武帝,它必定出现,等到它再次崩溃后,又会出现类似的分封制——西晋时的八王之乱就是一个最好的验证。
所以,咱们一眼就看出汉武帝推行中央集权时,窦婴的死,正是因为他在阻碍汉武帝的中央集权行动,才会被历史大势碾压而死,这是他致死的根本原因!好了,得出了根本他致死的原因,现在推本逐末,看看他做了哪些阻碍历史大势的事吧。
(剧照)窦婴,西汉初期的观津人(今河北武邑县东二十五里观津村),系皇族外戚,他姑姑是窦太后,汉文帝时起,窦婴就是吴国国相,后来因为有病被免职了。
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他被汉景帝封为大将军,与太尉周亚夫一起带兵平叛。
名将周亚夫压阵,轻而易举就平定了叛乱,回朝论功行赏时,窦婴被封为魏其侯。
从此,他与条侯周亚夫权倾朝野,威风凛凛,朝议时,无人敢与他俩争锋。
因此,吸引大量游士宾客争相归附窦婴门下。
“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
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史记》养士之风,古已有之,盛行于春秋战国,尤其是战国后期的四大公子最有名——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这四大公子广招宾客,蓄养奇人异士无数,秦国集权制度摧毁了这种养士的土壤,但是接任的大汉初期,政治宽松,社会稳定,养士之风又开始出现,窦婴就是其中的代表。
秦始皇时期,法家韩非子就提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指出社会上读书人可以利用文字、作品操弄舆论,制造社会混乱,违法乱纪;
同时练习武艺的民间侠客,总是好勇斗狠,经常用暴力触犯法律。
很明显,窦婴门下养的就是侠客之类的人,不但他养的士,就连他这种养士行为,都是对汉武帝中央集权行为的阻碍。
这是他的死因之一。
汉武帝集权路上,就把这些民间的侠客一一剪除,《史记》上有记载,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尤其是郭解,更是汉武帝亲自点名要干掉的侠客。
有朋友说,窦婴死因大概分为三点:1,他自身性格原因。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窦婴失去在宫中的最强支援力量,更加被汉武帝疏远,同为皇族外戚的田蚡却接过他的影响力,如日中天,大量宾客、官员纷纷脱离窦婴而转投田蚡门下,在此消彼长的际遇下,窦婴心态不够平衡而被杀,这个观点最早是史家大佬司马迁提出的,如下:“武安(田蚡)之贵在日月之际。
然魏其(窦婴)诚不知时变,灌夫无术而不逊,两人相翼,乃成祸乱。
”——(《史记》司马迁)大佬司马迁还提出了有灌夫的原因在内。
2,灌夫的拖累。
灌夫这个家伙,是个猪队友,酒品差,喜欢饮酒又容易酒后发疯,本来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立功做了官的,并且做过淮阳太守,后来因为犯法被罢了官,但他与魏其候窦婴有相同的养士爱好。
公元前131年,灌夫在田蚡的喜宴上,强行劝酒不成,使酒骂座,令田蚡大怒,随即把灌夫杀了,并诛灭全族。
其间,窦婴并无眼力劲,还一个劲的给好友灌夫求情,惹得田蚡的姐姐王太后大怒,一气之下,连窦婴也被拉去菜市场砍了头。
“劾灌夫骂坐不敬,系居室,遂桉其前事,遣吏分曹逐捕灌氏之属,皆得弃市罪……或闻上无意杀魏其,魏其复食,治病,议定不死矣。
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
”——《史记》(田蚡要杀灌夫)3,田蚡的陷害田蚡生性阴险,又曾与窦婴有过冲突,因此借灌夫之事,牵连上窦婴,把其杀死。
笔者想说,这三个观点都没问题,都是对的,但属于微观原因。
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时代,权力最大的是皇帝,处置大臣时,只有皇帝有决断权,那么窦婴之所以会死,是在汉武帝的允许下发生的,所以根本原因除了三个上述的微观原因外,最主要的宏观原因是他阻碍了汉武帝的中央集权行动,再宏观一点说,就是他违背了历史规律而被杀。
而阻碍汉武帝中央集权行动的,不止是灌夫、窦婴,就连田蚡也是,他也爱好养士,也是个集权阻碍,如果他不是得病早死,肯定也要被汉武帝干掉。
“上自魏其时,不直武安,特为太后故耳。
及闻淮南王金事,曰:“使武安侯在者,族矣!””——《史记》(汉武大帝剧照)只要顺着历史规律去摸,汉武帝集权的动作去找,就会发现窦婴死于集权路上的微观原因是不止三点的,还有第四点他的外戚身份,也是致死原因之一。
汉武帝时期,外戚势力茂盛,严重阻碍了他的集权行为,早期有窦太后外戚势力,代表人是窦婴;
窦婴被除后,到王太后外戚势力,代表人是田蚡;
田蚡死后又到卫皇后卫子夫家族,代表人物是卫青、霍去病。
从历史可以看到汉武帝对外戚势力是先用再杀原则,(卫氏一族是汉武帝借巫蛊之祸铲除的)都是为了集权。
天下权力规则,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希特勒高度集权制的第三帝国,被分权制国家打败,又重新被洗牌成分权制国家,就是此道理,掌握此中道理,可通过去,明未来。
文:梁生
参考:
在中国历史上,太监干政外戚揽权常常被作为政治文化上的贬义说法来理解,但是,并非所有的太监都是阴险恶毒之人,比如“三保太监”郑和就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
也并非所有的外戚都是佞臣贼子,比如窦婴就是一个对汉王朝有重大贡献的人。
窦婴是历史上很典型的外戚功臣因朝中的政治斗争而冤死的事例。
窦婴(?
—公元前131年)字王孙,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氏的侄子。
窦婴虽也有靠姑姑窦皇后而上位的便利,但他却是很有能力的。
吴、楚七国之乱时,他被景帝任命为大将军,他镇守荥阳,监督齐、赵两路军队之,为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作出重要贡献,他因此而被封为魏其侯。
在汉武帝主政初期,他被任命为丞相,为武帝朝初期推行“独尊儒术”,吸收儒生人才入朝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可是,他却因为与后来成为丞相的田蚡在朝中的斗争,因为平息七国之乱的功臣灌夫申诉报不平而被逮捕下狱,且由于王太后的干政,最后蒙冤被处死,他的亲族也被灭了。
窦婴(剧照)第一,窦婴平七国之乱,建功封侯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从文帝朝起,他便是皇亲国戚了。
窦婴从年轻时起就喜欢结交宾客,是一个活跃、豁达和好交往的人。
汉文帝时,窦婴曾任吴国国相,后来,因生病而离职。
汉景帝刚即位时,他入朝担任詹事,掌皇后、太子家中之事。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但是他很有主见,敢坚持自己的正确看法,所以,他并不那么受窦太后的喜欢。
比如,在汉景帝和窦太后的面前,窦婴的一次很直率的举动就惹得窦太后很不高兴。
当时,窦太后的儿子、梁孝王刘武入宫,汉景帝亲切地以兄弟的身份设宴招待他的这位弟弟,兄弟两喝得酒兴正浓时,汉景帝一激动,便很亲切地对梁王刘武说:“待朕死之后便将帝位传给梁王。
”窦太后听了非常高兴,因为窦太后特别疼爱他的儿子梁王刘武。
可是,窦婴一管敢于阐述自己正确的看法,他认为景帝酒后之言非常不妥,他恭敬地端起一杯酒,敬汉景帝喝酒,并说:“天下乃高祖打下,帝位应由父传子,此乃汉朝之规制,陛下轻言传位于梁王,不妥!”(参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太后对景帝说要传位给梁王,正为这事高兴着,而经窦婴一说,她非常气愤,她因此而憎恨窦婴。
窦婴也感到这次冒犯了太后了,同时,他也感到他当詹事这样的小官意思,于是,便借口生病,提出辞职,窦太后更生了气,她开除窦婴进出宫门的名籍,并且不允许他节日进宫朝见。
窦婴从此不招窦太后喜欢。
窦婴(剧照)可是,后来景帝朝出现一件惊天地的大事,不仅让窦婴有机会再次入朝,而且还让他当上了大将,并被封为魏其侯。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出现了吴、楚等七国之乱,吴王刘濞在广陵(今江苏扬州)起兵,他自己领兵二十余万,而且还兼领楚国之兵。
刘濞在淮南的东阳置粮仓,并派遣间谍和游军深入肴渑地区侦察朝廷军队的动向。
吴楚联军随后渡过淮水,向西进发,成了诸侯王反叛的主力军。
胶西诸侯国的叛军也积极响应,攻齐王将闾据守的临淄,而赵国却约匈奴联兵进犯汉地。
一时让景帝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汉景帝遇到了危机,诸侯王不可信任了,他在朝中皇族成员和窦姓家族中找能力能的人出来帮政,结果发现,只有窦婴是既贤又能之人,于是,景帝召见窦婴。
窦婴入宫觐见时,得知景帝让他上朝,他借口有病,婉言推辞了。
窦太后知道后心里清楚,窦婴是在怪她,她心里有些愧疚。
汉景帝对窦婴表示,现在天下危急,大难将至,劝窦婴不可推辞。
窦婴不敢抗旨。
于是,景帝任命窦婴为大将军,赏赐给一批黄金。
为了平乱,窦婴向景帝提出了两项建议:一是让闲居在家的袁盎、栾布有名贤士入朝为官,景帝照准了。
他还下旨将黄金放在入朝的走廊里上,让刚任用的官员酌情自己取,结果,没有人取走黄金;
二是奏请景帝召见曾在吴国当过丞相的袁盎,武帝也准了。
结果,袁盎向景帝建议,吴楚等诸侯王造反,目的是“清君侧”,只要杀了提出削藩的晁错,就可以让七国之乱平息。
窦婴也赞同以晁错的死来换取七国罢兵。
在危急之际,武帝虽然有些舍不得让他的信任的近臣晁错去死,但已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准了袁盎的建议,下旨腰斩了晁错。
可怜的晁错,忠心报国,竭力主张削藩,却死在了削藩的政策推行中。
事不宜迟,景帝开始采取平叛行动,首先,他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将军领大军前去抗击吴楚联军,派老将郦寄领兵去抗击赵国,派栾布带兵去抗击齐地诸叛国;
其次,他令大将军窦婴率兵驻屯荥阳,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
可是,景帝杀了晁错,却没有能换来叛军撤军,吴王刘濞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优势,已有成为“东帝”的势力,于是,他拒诏不罢兵。
在吴楚联军西向进攻洛阳的路上,有景帝的弟弟刘武的封地梁国横亘于其中。
吴楚联军破梁军于梁国南面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围攻梁都。
此时,刘濞以为周亚夫会率汉军来救梁国。
可是,周亚夫却不救梁国,而是以轻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口岸(在今江苏洪泽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截断了吴楚联军的粮道,使吴楚联军因缺粮而陷入困境。
周亚夫还根据吴楚军队多是步兵利于险地作战,而汉军多是车骑利于平地作战的特点,选择在淮北平地与吴楚联军对阵,吴楚联军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而梁军又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吴楚联军无法越过。
结果,吴楚联军至下邑(今安徽砀山境)向周亚夫挑战,周亚夫领兵出击,吴楚联军溃败,周亚夫派精兵追击,吴王刘濞带着千余人逃走,退至长江以南的丹徒(今江苏镇江)。
汉军派人策动刘濞军中的东越人倒戈,策动成功,东越人杀了刘濞。
楚王刘戊也因兵败而自杀。
吴楚之乱持续三个月便被朝廷的军队击溃了。
窦婴因出谋划策有功,且镇守荥阳,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保证了周亚夫能顺利击败吴楚联军,因而有战功,汉景帝赐封窦婴为魏其侯。
此时,在朝中,条侯周亚夫和魏其侯窦婴的地位最高,其他列侯皆不敢与他们俩平起平坐。
窦婴成了景帝最信任的大臣。
第二,窦婴曾贵为太子太傅、丞相,却崇尚儒学,得罪太皇太后而被免职汉景帝四年(前153年),刘荣被立为太子,景帝认为窦婴博学又忠贤,便令其为太子的太傅。
可惜,汉景帝七年(前150年),刘荣的太子之位被废了。
对此,窦婴曾多次为刘荣辩护,但都没有能说服汉景帝改变主意。
窦婴觉得对不起刘荣,于是,他再一次推说有病,到了蓝田县南山隐居,不上朝了。
几个月过去了,他还不想上朝,他的宾客、辩士都劝他尽快入朝,但都没有说服他。
此时,有一个梁地人叫高遂的,去劝说窦婴,他对窦婴说:“给您富贵的乃是皇上,使您成为朝廷亲贵的是太后,您任太子太傅,太子被废黜,您力争而不能成功,又没能殉职。
而您却托病隐居,拥抱歌姬美女,闲居而不参与朝会。
请您深思,您此举是否要张扬皇帝的过失?
倘若皇上和太后要加害于您,不只是您会遭祸,连您的妻子儿女皆会被杀。
”(参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婴仔细一想,感到高遂说的有理,于是,他便结束隐居,上朝去了,在朝中见到汉景,表现的很谦恭。
可是,景帝虽然很信任窦婴,但他深知窦婴是不适合于当丞相的。
当桃侯刘舍被免去丞相职务时,窦太后多次推荐窦婴任丞相。
可是,汉景帝对太后说:“太后别误解,并非儿子吝啬一丞相之位,不让魏其侯任相,而是魏其侯此人骄傲自满,处事草率,自以为是,不堪大用,不适合任丞相之职。
”(参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终于,景帝任建陵侯卫绾为丞相。
之后,魏其侯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对手,这人成了他的克星,这就是武安侯田蚡。
田蚡是汉景帝皇后王娡的同母弟弟。
这是一个能屈能伸、不择手段,一旦得志便张狂霸道的阴险政客。
窦婴已是大将军时,田蚡还只是个郎官,当时,他田蚡常来往于魏其侯家中,表现得极为卑微,侍候陪饮,跪拜得如孙辈一般恭敬。
可是,在景帝晚年,在王皇后的庇护下,田蚡当上了太中大夫,他能言善辩,善于观言察色,精于巴结奉承;
他研读《盘盂》(记铭言或功绩的书),深谙官场交际之道,所以,王皇后认为他很有才能。
田蚡(剧照)田蚡的机会来了,汉景帝后三年(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继位,当时刘彻还年少,王娡成了皇太后,她临朝称制,对田蚡非常重视,他多次采用田蚡的宾客的计谋,搞了不少全国性的镇压或安抚的大动作,以此来打击异己,并收买人心。
田蚡被封为武安侯。
建元元年(年140年),丞相卫绾因病免职,汉武帝拿不定注意,不知道该让谁来当丞相和太尉,其最重要人选就是田蚡和窦婴。
田蚡当然很想当丞相。
此时,深谙纵横之道的门客籍福劝田蚡说:“魏其侯居显贵之位已很久,天下有才之人皆归附于他,今您刚发迹,岂能与魏其侯相比?
便是皇上命您为丞相,您亦应让位于魏其侯,若魏其侯任丞相,您定能当太尉。
太尉与丞相地位同等尊贵,而您让出相位,必能博个好名声。
”(参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田蚡是个很有谋略的人,他觉得籍福的建议很有道理,于是,他先说服王太后,而后让王太后替他把不想当丞相的信息传达给汉武帝。
汉武帝正拿不定的主意让谁当宰相,听王太后一说,他便任命窦婴为丞相,让田蚡当了太尉。
籍福是个为多人服务的门客,他离开田蚡之后,立即跑去找窦婴,祝贺窦婴当丞相。
他善于地提醒窦婴:“您天性爽直,爱憎分明,今有贤者赞誉您,您才能当上丞相,而您素来痛恨不贤之人,而不贤者很多,他们必会暗中毁谤您。
而若您能容纳贤者与不贤者,必能长久任相,否则,您必因受毁谤失去丞相之职。
”(参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可惜,窦婴不听籍福的劝告,最后招来了祸害。
说来也怪,窦婴与田蚡虽然性格、为人大为不相同,但他们两人有一点是非常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爱崇尚儒家学说。
当时,武帝正积极地推行董仲舒关于“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建议,此外,并开始招来一些儒生入朝为官。
此时,窦婴和田蚡也支持汉武帝的革新政策,他们推荐赵绾当了御史大夫,推荐王臧担任郎中令。
而赵绾向武帝建议,把鲁国大儒申培迎到长安,这申培是一位经学家,是西汉今文《诗》学中“鲁诗学”的开创者,武帝任命申培为太中大夫,参与研究有关兴建明堂的事,此外,厘定天子出巡规章,以及改变历法及服装颜色等。
赵绾等书生意气,敢作敢为,他们还检举谴责窦氏家族和皇族成员中品德不正之人,要求开除他们的族籍。
赵绾的建议和汉武帝的行动使诸外戚、列侯难以忍受,而赵绾是魏其侯推荐的,于是,侯门中很多人开始毁谤魏其侯,有的就告到太皇太后窦氏那里去。
窦太后经历“文景之治”,长期崇尚黄老之学,而此时汉武帝正独尊儒术,排斥黄老学说,这让窦氏很难接受。
窦太后听说窦婴、田蚡、赵绾、王臧等人正大力推崇儒家学说,贬低道家,并以坚持儒家德行为由检举到列侯家族了,窦氏忍耐不了了。
她年纪大,经历多,资格老、影响力仍在,她准备行动了。
建元二年(前139年),御史大夫赵绾大胆地劝汉武帝摆脱太皇太后的控制,于是,他建议汉武帝今后不必把朝中政事禀奏给太皇太后。
窦氏得知赵绾的建议后,勃然大怒,这促使她立即行动。
窦太后与王夫人(剧照)太皇太后窦氏逼迫汉武帝按她的旨意行事,于是,赵绾、王臧儒生官员被罢了职并逐出都城,可是,因而受其牵连,窦婴和田蚡也分别被罢免了丞相和太尉之职。
依窦氏之意,武帝任命柏至侯许昌当了丞相,任武强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
于是,窦婴、田蚡从此以列侯身份闲居于家中。
田蚡因为有他的姐姐王太后的帮助,仍然受到汉武帝的宠信,仍可参与议政,而朝中官吏皆知田蚡的能量,都依附于田蚡。
而魏其侯却孤零零的,没有朝臣来登门了。
建元六年(前135年),太皇太后窦氏去世,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因为对窦氏的丧事办得不好,皆被免官,田蚡被任命为丞相,大司农韩安国被任命为御史大夫。
天下郡守和诸侯王都依附于田蚡了。
田蚡开始狂妄、霸权、盛气凌人。
第三,与田蚡朝中角逐,窦婴最终落败蒙冤被斩杀失势的窦婴和豪爽的灌夫成了交情极深的挚友,而田蚡却成了窦婴和灌夫的可恨对手。
窦太后去世后,窦婴逐渐被汉武帝疏远,他失去了权势,而趋势逐利的大臣们也不再依附于他,甚至连宾客也都离他而去,甚至有些朝臣还他表现出懈怠傲慢。
此时,而只有灌夫依然他很好,窦婴常常向灌夫倾诉孤独和苦闷心情。
灌夫(剧照)灌夫属于比较豪爽直率的将军,他与窦婴在性格上比较合拍,同时,他也通过窦婴去结交列侯,提高声望,而窦婴却想借助于灌夫的力量来惩罚那些对他不敬的小人,两人交往越来越密切,彼此情投意合,渐渐成了交情深厚的挚友。
相反,田蚡自从当上了丞相,越来越不把朝臣放在眼里,当然,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田蚡有时也会装着说漂亮的话。
有一次,灌夫在服丧期内遇到了田蚡,田蚡假意表示,他想和灌夫一起去拜访魏其侯,只是,灌夫在服丧期间,不太方便。
灌夫说:“您肯屈屈尊访魏其侯,灌夫即便在服丧时,也当奉陪!让灌夫先告知魏其侯,备好酒宴,恭候您光临。
”田蚡应允。
于是,灌夫告知了窦婴,窦婴让他夫人吩咐下人做好准备,非常认真地清扫府邸,布置帷帐,准备酒宴。
第二天,从早晨等到中午,灌夫不见田蚡影子。
窦婴对灌夫表示,可能丞相忘了来访的事了。
灌夫很生气,他丧服在身,还应了田蚡之约,而田蚡却不来了。
于是,他亲自驾车去接田蚡。
到了田蚡家,丞相府的人说田丞相还在休息,灌夫闯进去,让人叫醒田蚡,对田蚡说:“灌夫昨日蒙您答应,同去拜访魏其侯,魏其侯家早已备好酒食,一直等着丞相,而丞相竟还在睡觉,这是为何?
”田蚡故作惊讶地表示道歉,说他昨日喝醉了,忘了昨天约定了。
其实,田蚡只是随意说的,他根本没想去魏府。
在灌夫的要求下,田蚡才慢吞吞地跟着灌夫走。
在魏府,灌夫喝多了,起身舞剑,舞毕,很礼貌地请田蚡喝酒,而田蚡很傲慢,根本就不起身回礼,他还讽刺灌夫,窦婴知道田蚡是故意激怒灌夫,便扶灌夫去休息,窦婴忍住气,替灌夫向田蚡表示歉意。
这一次,田蚡让灌夫在心里埋下了怨恨。
田蚡权力越大越是目空一切,后来竟欺压到窦婴头上了。
田蚡见窦婴在朝中大势已去,于是,他开始欺压他,他派门客籍福去向魏其侯索取在城南的田地,窦婴大为恼火,他对籍福表示,他虽然被皇帝弃而不用,但依然显贵,田蚡如何能仗势硬夺他的田地呢?
他向籍福表示拒绝。
灌夫知道此事后,极为生气,大骂籍福,籍福不想让魏、田两人结仇,便编了好话向田蚡表示歉意,他对田蚡说,魏其侯年事已高,将不久于人世,让田蚡等等再说。
而田蚡得知窦婴和灌夫是因愤怒而不肯让出田地的,他很非常生气,认为当时魏其侯的儿子杀人,是他施救的,现在魏其侯竟舍不得几顷田地,还有,灌夫凭什么干预呢?
至此,田蚡与灌夫、窦婴结仇了。
接下来,田蚡向汉武帝报告,说灌夫住在颍川,横行霸道,百姓深受其苦,请求汉武帝查办。
汉武帝表示,这是丞相职责范围的事,不必上奏。
而灌夫探知了田蚡以非法手段谋取暴利和受贿的事。
再后来,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儿做夫人,王太后下诏令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贺。
窦婴请灌夫同他一道去,灌夫认为他因喝酒多次得罪丞相,不去了。
窦婴认为暂时也和解,该去的。
于是,他们一同去庆贺。
宴席上,田蚡起身敬酒,宾客们都离席伏地表示不敢当;
过了一会儿,窦婴起身敬酒,却只有窦婴的老朋友起身回敬,其他的都坐在席上表示回应。
灌夫起身依次敬各位宾客,而当他敬武安侯田蚡时,田蚡坐在席上,不起身,表示喝多了,不能喝满杯了。
灌夫本来已经一肚子气,便表示,武安侯是贵人,此杯请喝了吧!田蚡不喝。
灌夫只好忍住气离开。
灌夫又去敬临汝侯灌贤,灌贤正在跟程不识说话,不起身回敬,这一下灌夫忍不住了,他朝着灌贤大发怒气,骂灌贤平时常常诋毁程不识,而今日灌夫这个长辈向窦贤这个晚辈敬酒,窦贤却假装着跟程不识交头接耳,不起身回敬。
田蚡从主人的身份站出来说话,他对灌夫说:“程将军和李将军都是东西两官的卫尉,你现在当众侮辱程将军,你难道不给你所尊敬的李将军留点余地吗?
”灌夫正在气头上,他气愤地回应:“今天你就是杀我的头,穿我的胸,我也不在乎,还顾什么程将军、李将军!”窦婴挥手示意让灌夫离开。
田蚡发火说:“都是我宠惯灌夫造成的错。
”于是,他命令武士扣留了灌夫。
籍福替灌夫道歉,并按着灌夫的脖子让他道歉。
灌夫越发火了,不肯道歉。
武安侯令武士们把灌夫捆放在客房中,叫来长史说:“今天请宗室宾客参加宴会,是按太后诏令办事。
”于是,他弹劾灌夫辱骂宾客,侮辱诏令,犯不敬之罪,把他囚禁在特别监狱里。
之后,又派人追查,追捕所有灌氏的分支亲属,皆判以杀头示众之罪。
窦婴很后悔带灌夫出席宴会,如今惹出乱子了,他出钱让宾客向田蚡求情,田蚡不答应。
最后,窦婴只好自己挺身而出救灌夫。
他的夫人劝他说灌将军得罪了丞相,和太后的人作对,是救不了的,窦婴说丢了爵位也要救,不能让灌夫独自去死。
于是,他上书给汉武帝,汉武帝召见他,他说了灌夫酒宴上喝醉的行为,认为灌夫不足以判死刑。
汉武帝表示赞同,赏赐窦婴一同进餐,让他明日到东朝去公开辩论此事。
窦婴、田蚡等都到了东朝,展开辩论,窦婴极力夸赞灌夫的长处,说他酗酒获罪乃误判;
而田蚡却以别的罪来诬陷灌夫。
强调灌夫骄横放纵,犯了大逆不道之罪;
窦婴转而攻击田蚡的各种短处。
田蚡辩解说,天下太平无事,他如今得皇上赏识,只是爱好音乐、狗马和田宅,只是喜欢歌伎艺人、巧匠等,不像魏其侯和灌夫那样,招集天下豪杰壮士,不分白天黑夜议论朝政,腹诽心谤深怀对朝廷的不满,他不明白魏其侯想干吗?
两人争辩不休,汉武帝问大臣的意见,御史大夫韩安国先是为灌夫说话,他认为,魏其侯说灌夫的父亲为国而死,灌夫手持戈戟冲入到强大的吴军中,身受创伤几十处,名声在全军数第一,他是天下的勇士,如果不是有特别大的罪恶,而只是因为喝了酒而引起口舌之争,是不值得援引其他的罪状来判处他死刑的。
他赞同魏其侯的话。
可是,之后韩安国又认为:丞相说灌夫同大奸巨猾结交,欺压平民百姓,积累家产数万万,横行颍川,凌辱侵犯皇族,这是所谓‘树枝比树干大,小腿比大腿粗’,其后果不是折断,就是分裂。
丞相的话也不错。
他希望汉武帝能自行圣裁。
主爵都尉汲黯认为窦婴说的是对的,内史郑起先也认为窦婴是对的,但后来又不敢坚持自己的意了。
汉武帝怒斥郑起说:“你平日多言魏其侯、武安侯之是非,而今天当廷辩论,你畏首畏尾,如车辕下之马驹,朕一并将你们杀了。
”于是,武帝起身罢朝,进入宫内侍俸王太后进餐去了。
王太后早已经派人在东朝上探听消息,当她得知廷辩的消息后,大发光火,不与武帝吃饭了,她:“哀家还活着,竟有人敢如此欺负我弟弟,若是哀家死了,便会割他如鱼肉。
皇帝怎能如石人一般,没有自己主张呢?今皇帝尚在,大臣随声附和,若是皇帝死了,这帮大臣还可信赖吗?
”汉武帝道歉说:“皆是皇室外家,因而在朝上辩论,否则,用一狱吏足矣!”武帝令御史记述的灌夫罪行进行追查,发现事实与窦婴所说的多有不符,认为窦婴犯了欺君之罪,便令将其拘禁在都司空监狱里。
第四,遗诏之谜,窦婴的惨死半是蒙冤半是咎由自取 其实,汉景帝还在世时,窦婴曾接收过他临终前的诏书,诏书曰:“若魏其侯遇处境不利,可随机应变,将意见呈报皇帝。
”原本窦婴是不想说出景帝遗诏的,可是,他自己被拘禁,而灌夫已面临被定死罪灭全族的危急之际,窦婴就只能让其侄子上书,向皇帝奏报遗诏之事,希望武帝能再次召见他。
汉武帝接到遗诏之后,便令人在尚书府档案室查找另一份保留的遗诏,可是,却没有相同的景帝临终留下的遗诏。
而窦婴所报的诏书只封藏在窦婴家中,是由窦婴的家臣盖印加封。
汉朝规定,遗诏需一式两份,一份保留在档案室,如今却找不到,这等于魏其侯欺君,于是,魏其侯被该判斩首示众,他的家属也全被处死。
魏其侯是有大功与汉王朝的,他的死确实是有冤情的。
其实,凭魏其侯的性格和为人,他是不会也不敢伪造景帝的遗诏的,他手中的那一份遗诏一定是真的,而且,从景帝晚年对魏其侯的了解和信任来看,景帝给魏其侯留下那样的诏书是完全可能的,所以,诏书真实性是可信的。
但是,当时之所以没有能找到藏在档案室的诏书,最大的可能是田蚡早已知道诏书的事,他事先派人将档案室保存的那份诏书偷偷取走了。
当时田蚡是丞相,他派人进入档案室是职权范围内的事,要想从中取出一份诏书,这并非难事,而且田蚡是干得出来的。
田蚡偷了诏书,这是最大的可能。
还有一种可能,是太皇太后窦氏在世时毁了诏书。
遗诏是汉景帝给窦婴的杀手锏,意在辅佐年幼的汉武帝,以防皇权旁落,而窦太后崇信黄老,与汉武帝推崇儒术是不合拍的,窦氏一直对汉武帝不太喜欢,与窦婴也常常不和,于是,他为了能控制汉武帝,驾驭窦婴,毁了诏书是完全可能的。
窦老太太是政治老手,为了维护她的权力,毁诏书的事她是干得出来的。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王太后派亲信毁了诏书。
景帝去世后,王太后的势力逐渐膨胀,她是很有野心的人,她一直想学窦太后临朝称制,对于年少的刘彻(登基时十六岁)她一直想控制,后来,田蚡已经当上太尉,之后又当了丞相,在这两个时期,王太后在朝中的影响力很大,她想进入皇家档案馆毁了诏书是完全做得到的。
汉武帝(剧照)最后一种可能,是汉武帝将诏书毁了。
汉武帝是有雄心壮志,想有大作为的帝王,在他执掌皇权之后,他再也不想像年少时那样被人掌控了,若是有朝臣向汉武帝汇报关于遗诏的事,汉武帝一定会先看遗诏的内容,而景帝留下的遗诏既有利于窦婴辅佐武帝,但同时也让窦婴对武帝有所制约,于是,面对窦家与王家两股势力的争斗,武帝没有办法调和,他必须采取办法抑制甚至消除这两股势力,所以,他极有可能将遗诏备份销毁,借田蚡之手除掉了窦婴,消除窦氏的最后力量,因而,他以“欺君罔上”之罪处死了窦婴,并以此来满足他母亲王太后的要求。
窦婴是三朝元老,若有遗诏在手,要想消除他是比较困难的,而窦氏实力不存在了,王氏势力就比较好对付,毕竟王氏的根基较浅,后来,田蚡很快被汉武帝打压,郁郁而终,而王太后失去朝中田蚡的势力,便成了孤零零的宫中老女人,也就掀不起波澜。
看来,魏其侯的惨败是大局所致,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他也是很冤的。
其实,窦婴的死与他的个性和做事风格是有密切关系的,他率直、自傲,不愿迁就别人;
他屡次装病怠政,不尊重皇帝;
他不善于与朝臣搞好关系,大臣们对他也很冷淡;
之前他得罪了他的姑姑太皇太后,后来又得罪了王太后;
而且,他在汉武帝面前,也有一些傲气。
更严重的是,他后来与田蚡几乎是势不两立,他反对田蚡是明着来的,而田蚡对付他却是以阴毒的手段干的。
所有这些,导致了窦婴的惨败,所以,窦婴的死,部分原因也是他咎由自取。
司马迁分析说:“魏其、武安皆以外戚重,灌夫用一时决筴而名显。
魏其之举以吴楚,武安之贵在日月之际。
然魏其诚不知时变,灌夫无术而不逊,两人相翼,乃成祸乱。
武安负贵而好权,杯酒责望,陷彼两贤。
呜呼哀哉!迁怒及人,命亦不延。
众庶不载,竟被恶言。
呜呼哀哉!祸所从来矣!”(参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蔡东藩说得更清楚:“窦婴既免相职,正可退居林下,安享天年,乃犹溷迹都中,流连不去,果胡为者!且灌夫好酒使性,引与为友,益少损多,无端而亲田蚡,无端而忤田蚡,又无端而仇田蚡,卒至招尤取辱,同归于尽,天下之刚愎自用者,皆可作灌夫观!天下之游移无主者,亦何不可作窦婴观也?
田蚡不足责,窦婴、灌夫,其亦自贻伊戚乎!”(转引自《执国法王恢受诛,骂座客灌夫得罪》文献网[2014-02-04])司马迁和蔡东藩的分析都是很有道理的,窦婴之死,悲哉,亦惜哉!
参考:
这跟窦婴性格有关,也跟当时封建制度草菅人命有关,关键是窦婴和田玢发生争执,田玢获得同母异父的姐姐王娡皇太后支持。
窦婴有能力,人是好人,只是性格耿直,遇事喜欢争个高低,争个明白,结果在封建社会权力大于一切情况下被杀。
封建社会,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常常出现好人不长寿情况。
和稀泥、走钢丝绳、装糊涂、老好人还常常能保住性命长寿。
窦婴是窦太后堂侄。
窦太后窦猗房是汉文帝刘恒妻子,当年吕后时期,西汉朝廷选五名宫女去代国,其中有窦猗房,她还哭哭涕涕。
汉文帝死后,窦猗房成为太后,说的挺算,窦太后儿子汉景帝刘启基本尊重窦太后,只是汉景帝 刘启希望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儿子,窦太后则希望汉景帝死后皇位传给梁王刘武。
窦婴说天下是汉高祖刘邦打下来的,刘邦要求皇位父子间相传。
汉景帝皇位应该传儿子。
窦婴是窦家最有本事的人,窦太后本想重用窦婴,窦婴这么一说,得罪了窦太后,窦太后对窦婴十分不满,甚至取消他出入皇宫权力。
吴王刘濞发动七国之乱时期,窦婴以大将军身份参加平叛,事后窦婴和周亚夫获得了齐名。
田玢是王娡同母异父兄弟,品德不太好,但能言善变,早期对窦婴非常尊重。
等到王娡儿子刘彻当上皇帝,成为汉武帝,王娡成了皇太后。
王娡母亲臧儿是燕王臧荼的亲孙女,臧荼反叛被刘邦斩首,臧荼儿子或兄弟都逃到匈奴,臧儿沦为婴,罪犯后代甚至都不如普通人,臧儿嫁给王仲,王仲死后又嫁给一户田姓人家,臧儿这
汉武帝让窦婴当丞相,田玢当太尉,两
窦婴门前冷落,只有灌夫和窦婴关系如初,后来灌夫和田玢发生矛盾,灌夫犯死罪,窦婴拼出生命相救,和田玢发生争辩,王娡生气,要处理窦婴,后来又发现了窦婴伪造汉景帝诏书,最终,汉武帝处死了窦婴。
不久,田玢总梦见窦婴、灌夫害怕而亡。
事后来看窦婴人品不错,而田玢有收受贿赂、说话不当等不良的行为。
参考:
汉朝与其他朝代不同的地方在于从前汉到后汉一直摆脱不了外戚擅权的问题,也因此,汉朝朝堂内斗也大多围绕着一波又一波的外戚进行。
窦婴的死也正是汉武帝一朝初期外戚争权的结果。
1、窦婴其人。
窦婴是汉文帝皇后窦氏的侄儿。
窦婴这
有能力体现在他是平定汉文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功臣,因为有功,还被封为了魏其侯。
汉武帝刚继位的时候,还被任命为了丞相。
可以说是权势富贵集于一身。
有原则体现在帮理不帮亲。
窦太后非常宠爱小儿子梁孝王,屡屡表露出兄终弟及的想法,窦婴明确表示反对,认为这不符合礼法。
窦太后心想,你窦婴有今时今日的地位和荣耀全都是因我而得,如今却违逆我的意愿,竖子岂敢耶?
因此,之后就一直很厌恶窦婴,并且还不再允许窦婴出入宫禁。
窦婴也因此沉寂了下去。
一直到“七国之乱”爆发,窦婴才依靠自己的才能重新崛起。
再来就是窦婴本来是废太子的太傅,并且在汉景帝废掉太子后,屡次为废太子上书申辩,可以说是恪尽了一个太傅的职责。
然而,正因为恪尽职守,又得罪了后来被立为太子的汉武帝以及王皇后。
所以,窦婴可以说是三重的悲剧:一方面因为窦这个姓氏被划归到了窦太后外戚这一支,另一方面其本身又不得窦太后的喜爱,再一方面又因为旧主的缘故为武帝和王太后厌恶。
可以说是一个绝佳的活靶子。
2、太后和太皇太后的权力之争。
窦皇后一直活到了公元前135年,也就是她的孙儿汉武帝继位6年后,此时汉武帝已经21岁。
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是汉景帝第二任皇后,当年汉武帝之所以能从众兄弟中脱颖而出得到帝位至少有一部分靠的是窦太后的支持。
而窦太后之所以支持他,也是因为他娶了窦太后的外孙女儿陈阿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屋藏娇”典故的由来。
汉武帝继位后,还没有到亲政的年纪,所以政事都是由两位太后暗中把持。
此时王太后开始扶持自己这边外戚的势力。
主要是靠自己的两个异母弟弟,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其中又以田蚡能力更为出众,所以主要还是扶持田蚡。
经过两朝的经营(汉文帝和汉景帝),窦太后一支的外戚势力已经树大根深。
但是王太后本身并不是一个甘于平淡的人,她和她身后的家族对于权势极其热衷。
一山不容二虎,由此,两宫太后的之间就有些水火不容,权势斗争进行得如火如荼。
在班固的《汉书·窦田灌韩传》中记载着这样一段话:“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列侯莫敢与亢礼。
”在汉景帝一朝,每当朝堂上商议大事的时候,有魏其侯窦婴和条侯周亚夫在,其他的诸侯百官都不敢和他们用同等的礼节对待。
仅此一条,就可以窥见汉景帝时,窦氏外戚的权势之盛。
到了汉武帝时,皇帝尚幼,更是权势滔天。
当时就有天下的人才尽归于魏其侯窦婴门下的传言。
分别为窦氏外戚代表的窦婴,和以王氏外戚为代表的田蚡,在朝堂上开始了长期的对峙。
而因为窦婴不为窦太后喜爱,且又屡屡做出令窦太后不快的事,比如窦太后信奉黄老之说,而窦婴则公开提倡儒家学说,更是让窦太后不满,因此窦婴虽然是窦氏外戚的一员,窦太后却并不重用他。
当窦婴在与田蚡的权势之争中慢慢地处于劣势的时候,被窦太后免除了丞相的职位,离开了权势中心。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太皇太后窦氏去世。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外戚来说,也是“一朝后宫之主一朝臣”,窦氏的镇海神针没了,一场针对窦氏外戚的蓄谋已久的阴谋开始了。
起初是针对窦婴身边的人,友人灌夫仅仅因为对田蚡出言不逊就抓捕,即便窦婴全力搭救甚至不惜在朝堂上与田蚡撕破脸也无济于事,灌夫还是被判了族诛,其后,窦婴也以伪造汉景帝诏书的罪名被处死。
3、窦婴之必死与汉武帝一朝的外戚清洗。
汉武帝在位期间,其实多次对外戚进行清洗,从窦太皇太后扶持起来的窦氏外戚,到倚靠卫子夫皇后起来的卫氏外戚,最后甚至为了防范太后擅权外戚把持朝政的可能而把年幼太子的母亲杀死。
可以说是玩弄权术于鼓掌间。
窦婴的死一方面对于朝堂上已经有跋扈迹象的王太后一支的外戚有震慑作用,一方面也是拔除窦太皇太后在朝堂上的影响,可以说一举多得。
也可以把窦婴的一生看做是举汉一朝外戚的一个缩影罢。
参考:
权力之争的牺牲品罢了,谈不上可怜与不可怜,尽管和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不同,但政治斗争属于没有硝烟的战场,它才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最好代表,往往几个关键人物的决策,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窦婴这
实际上窦婴比窦太后高明,他和汉景帝保持一致,才能保住窦氏家族的利益,毕竟窦太后推崇“黄老之术”没问题,因为她是汉景帝刘启的母亲,而窦婴不是,窦氏外戚更不是,窦太后一旦驾鹤西游,恐怕窦氏就要遭遇灭顶之灾了。
汉景帝统治时期最大的危机“七王之乱”爆发后,窦婴和周亚夫通力合作,平定叛乱的同时
窦婴的军事指挥能力并不突出,但因为曾经担任过吴国国相,对于吴王刘濞这
人最恐惧的是面对未知,而对于窦婴来说,刘濞并不陌生,这位王爷早就野心勃勃,你削藩还是不削藩,他都是要造反的。
这也是窦婴做了一段时间吴国国相后,就以自己有病为由,申请辞官养病的原因所在。
到了汉武帝继位,窦氏已经日落西山,以王娡和田蚡为首的王氏外戚走上前台,窦婴的威望一落千丈,见风使舵者、别有用心者都聚拢到了田蚡身边,门庭若市的窦婴家,变得门可罗雀,无人问津了。
窦婴本来无所谓,因为他已处于半隐状态,权力这个东西是祸害。
但窦婴的好兄弟灌夫替窦婴出头,得罪了田蚡,事情越闹越大,最后发展到了窦婴和田蚡之间你死我活的较量。
田蚡背后是王娡,窦婴背后从表面上看是汉武帝,实际上他是孤立的,唯一的救命稻草是汉景帝的遗诏,但最后那份遗诏变成了伪诏,抖音被腰斩弃市,田蚡和王娡似乎成了最后的赢家。
但他们不过都是棋子,窦婴、田蚡、王娡都是他走上权力巅峰之路的障碍,窦婴不得不死,死得其所死的有价值。
一
参考:
窦婴是个有义气的人,在大是大非上是坚持原则的,总的来说是个好人,他死于非命,还是因为他太骄傲,放不下以前的地位和荣耀。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也就是窦漪房,汉文帝的皇后。
窦太后是个挺护短的人,但是对他这个侄子,她却是很讨厌。
主要是他确实太正直了,还什么都敢说。
汉景帝和梁王都是太后的儿子,有一次喝酒时,景帝说等我死后要把皇位传给梁王。
窦婴却说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应当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制度规定,陛下凭什么要擅自传给梁王。
从那以后太后就再也不愿意见这个亲戚了。
七国叛乱时,景帝没有可用之人,想起了窦婴,任命他为大将军,消灭叛乱后,被封为魏其侯。
宾客都争相投入魏其侯门下。
每次朝廷讨论军政大事,周亚夫和窦婴平起平坐。
这个时候是他人生的巅峰。
后来,窦太后去世,窦氏一族失去了依靠,权势衰弱。
宾客此时都不愿意再跟随他。
只有一
王皇后的弟弟田蚡当了丞相,灌夫在好几次聚会中跟田蚡闹了矛盾。
后来在田蚡娶妻时,再次胡说八道,惹怒田蚡,将他抓起来,准备处死。
窦婴宁可不要侯爵之位,也要救出灌夫。
东朝廷辩后,他被囚禁起来。
到这个时候应该消停才对,他却对汉武帝说有一份景帝的诏书,最后发现宫内没有副本,被判伪造诏书。
灌夫被处死之后,没过多久他也被处死了。
窦婴的死亡主要是他看不清局势和自己的位置,窦太后去世后,他已经失势,按说应该低调起来,他却放不下当时的地位,非得争个高低。
灌夫这件事本事件好事,但是他的义气和正直没有用对地方,最终将自己也搭了进去。
主要原因是,权力阶层的转换,他已经失去了地位。
参考: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窦太后在世窦家人呼风唤雨,汉武帝的妈妈王氏、汉武帝的舅舅田纷两家都不敢扎刺儿,在朝中能形成势力的就是老刘家和老窦家啦。
窦婴平定七国之乱对汉室有大功自不必说,有汉景帝和姑姑罩着也是高官厚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随着汉武帝即位,母壮子幼,不得不依靠刘家和田家,但是窦家的靠山窦太后去世前还能相安无事。
太皇太后窦氏去世后,制约皇太后和田纷的外部势力很容易被压制住了。
窦婴授人以柄得罪了王田,加上此时汉武帝认为还不到跟母亲舅舅翻脸,牺牲的只能是自己的窦姓远亲了。
不过,汉武帝也是借窦王田三家的争斗,为他和他的刘姓天下借力打力,强化中央集权。
参考:
窦婴西汉外戚重臣、三朝元老,在七王叛乱肘与名将周亚夫共同平定七王之乱功在当朝。
可惜这位元老重臣,最后还是卷入了西汉皇权斗争中,最后被以篡改遗诏、贪赃枉法、结党乱政的罪名被腰斩而死、还被灭了满门满,落得死于非命的悲惨结局。
参考:
1.使命结束了2.靠山倒了3.赶上了武帝集权的时代
参考:
窦婴(?
—公元前131年),西汉大臣,字王孙,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氏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
七国破,封魏其侯。
武帝初,任丞相。
窦婴乃以曾受景帝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为名,请求武帝再度召见。
但尚书很快就发现窦婴所受遗诏在宫中并无副本,于是以“伪造诏书罪”弹劾窦婴。
元光四年初,窦婴被处死。
窦婴是一个崇尚儒家学说的人,汉武帝为了有所作为而采纳了董仲舒尊儒的建议,汉武帝重用窦婴,因为在政治观念上是一致的。
窦婴有没有伪造过遗诏?
窦婴之死的根本原因 其实窦婴之死是汉武帝时期比较大的案子,这件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不过是灌夫酒后失德大骂田蚡,但是后果却很严重,灌夫被株族,窦婴被处死,第二年田蚡就暴毙了。
那么窦婴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不是想表明看到的那么简单呢?窦婴真的伪造了遗诏吗? 窦婴是非死不可的,因为他是一个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
汉武帝初当皇帝的时候,大部分的权力还是在窦太后手里的,可以说窦太后压制了汉武帝的帝权,所以当窦太后死后,汉武帝肯定要大量清除窦太后时期的官僚,而窦婴就是窦太后的侄子,是当时窦氏集团最核心的人物。
正是因为窦婴是窦氏集团的最核心的人物,汉武帝就借助了王太后的王氏外戚的势力压倒了窦氏,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过错不仅都到了王氏的身上,反而王氏还要感谢汉武帝的英明。
还有汉武帝肯定是不喜欢窦婴的,当时汉武帝刘彻还不是太子,窦婴是太子刘荣的太傅,关系可想而知。
窦婴曾劝李夫人和长公主搞好关系,不过最后王夫人和长公主联姻,长公主在窦太后面前经常吹耳旁风,最后在汉景帝和窦太后的压迫下刘荣自杀立,刘彻为太子。
历史上,窦婴在东廷辩论后本来是占上风的,但是因为王太后的原因,汉武帝最后让窦婴下狱了,窦婴便让家人将先帝的遗诏呈献给汉武帝后,可是汉武帝在尚书那里找不到存档,最后当然没有找到,窦婴因此背上矫诏的罪名,最终被腰斩。
现在史学界对此事有很多说法:一是窦婴确实伪造了遗诏,为了保命;而是汉景帝确实给了遗诏,但是被王太后和田蚡销毁了;三是汉武帝借窦、王之争,销毁了遗诏,瓦解窦氏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