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如果希特勒提前两个月攻打苏联能在冬季前攻下莫斯科吗
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没有寒潮提前到来,希特勒拿下莫斯科是必然的结果。
在已知的历史,莫斯科保卫战苏联已经都对失败默许,只是寒潮给了苏联时机,德国的落实装备难以启动,攻击力也难以发动,所以才止兵僵持!德军有近半的伤亡是由恶劣的天气造成,通常说希特勒没有预料到寒流,事实上此时德国的军工和后勤保障体系也达不到完整的供应。
德国在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即便攻克莫斯科,也未必能够坚持住苏联反攻,最终还是只能维持当时的战线!苏联庞大的国土,虽然在丢失最繁华的欧洲区域后,国力会有所下降,但英美等国家的帮助,能够弥补这样的损失。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就是在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得到来自盟军的支援,而最终实现了反击胜利,为整个二战的胜利赢得转机!
参考:
1941年1月8日,是小胡子同学第一次小范围暴露对苏动手的野心,这是他在“鹰巢”举行的绝密军事会议上宣布,地点在贝西特斯加登的山间别墅。
此前德军彻底解决了法国问题、无限期搁置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无奈放弃了假道西班牙夺取直布罗陀要塞的作战计划,一句话,德军在西线暂时无事可干了。
(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注意重点,此时距离未来德国全面进攻苏联的6月22日已经只有五个月多一点时间了,希特勒冒险下定两线作战的决心,其理由正如他在此次会议上所说:“如果美国和俄国参加对德战争,情况将变得非常复杂,因此,必须一开始就消除出现这种威胁的任何可能性,解除了俄国的威胁,我们就可以无限期对英国进行战争,日本人也能松一口气”!大部分的德军高级军官们,是直到这一天,才知道要对苏开战了。
那么《巴巴罗萨计划》是从几时开始拟定的呢?
1940年12月初,希特勒要求陆军总参谋部秘密提交对苏作战计划,12月5日拿到原名“奥托计划”的草案(草案一年前有所准备),经过四小时会议后批准了这个计划的要旨。
12月18日,希特勒以第21号秘密指令的方式下定了最后决心:“德国武装部队必须在结束对英国战争以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败苏俄,准备工作必须在1941年5月15日前完成,并防止进攻意
(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负责作战计划细节拟定的当然是陆军总参谋部,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和副参谋长保卢斯领衔执行,他们对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元帅负责,因为第21号指令只有九
这是一项繁重的任务,需要把三个集团军群几百万军队的出发地、路线和目标一一确定,需要落实陆空协同和辎重补给,落实铁路公路运输计划,甚至包括补充兵源的分配等等。
经过德国参谋军官精密严谨的工作,《巴巴罗萨计划》的行动细节于1941年2月初完成,2月3日在柏林举行的长达六小时的军事会议上,哈尔德详细阐述了总参谋部的计划书,同时预估苏军兵力在165个师左右(后来证明都是胡说八道),因此德国陆军将出动不低于此数的部队,以质量取胜,拟定进攻发起时间为5月15日,预计用“大约六个星期击垮俄国”。
(陆军副参谋长保卢斯)希特勒“基本”同意并且大为兴奋,当场大喊:“当巴巴罗萨开始时,全世界将会大惊失色,难置一言”!并且立刻要求哈尔德把作战地
也就是说,巴巴罗萨计划完全成形、不需要作任何实质性修改的时间是这一天,再次注意,此时距离拟定开战日还有三个月零12天,德国巨大的军事机器才开始正式向东转向。
为了实施这一计划,德军需要把正在西线休整的绝大部分主力东调,其中陆军第一期要在苏德交界集结3206000人的部队,然而到1941年2月,德军仅仅先期在罗马尼亚部署完680000人的部队。
换言之,德军还需要横贯欧洲大陆朝波兰和东普鲁士调来252万大军,其中包括几千辆坦克装甲车、几万门大炮,如此庞大的调动还需要在不惊动苏联人的夜里进行,这需要耗费多少时间?
(制定巴罗萨计划)当苏联方面对德军大规模东调提出质疑时,里宾特洛夫的答复是德军正在进行新老部队的换防和复员工作,为了避免穿帮,德军只能在白天运送需要在东线储备的军火物资,甚至还要假模假样从波兰向德国运回一些士兵,只有到了晚上真正的军列才能东来。
空军的前进机场不足,也需要秘密修建,所有这些工作德国人早已经精确计算过:必须要90天时间!兵棋推演的结果就是,从希特勒下定开战决心、到德军总参谋部拟好作战计划、再到完成军队和物资的调运,德国人即便马不停蹄也只能在1941年4月底完成所有战争准备,5月15日的进攻发起日也是经过认真测算的,任何专业军官和参谋人员都明白“兵贵神速”的道理,但凡能够提前,德国人肯定不会延后。
所以,关于德军提前两个月发动进攻的命题根本不成立,因为希特勒是战争狂人却不是外星人!(希特勒与哈尔德)同时还有两大因素干扰着战争爆发日和对莫斯科的攻取,其一是英国远征军进入希腊和南斯拉夫的倒戈,迫使希特勒不得不动用大量装甲部队首先搞掂巴尔干半岛,当李斯特元帅的部队取得胜利时已经是4月30日,军队需要调回,坦克需要大修,并且在5月份还出现了赫斯出走英国的事件,焦头烂额的希特勒摆平所有这些意外后,只能宣布进攻日期延至6月22日。
其二是在巴巴罗萨计划中,希特勒力主对乌克兰的打击要优先于莫斯科,甚至列宁格勒的占领也优于莫斯科,作为最高统帅他具备战役实施的决定权,所以才有了从中央集团军群分兵,参加列宁格勒攻取战和基辅围歼战。
(希特勒在鹰巢)从军事角度看,苏军100多万兵力的西南方面军如果不被歼灭,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根本得不到保证,哪个司令官也不敢冒险直取莫斯科,因此说,德军将领战后对希特勒的指责都是“马后炮”和甩锅行为,即便没有巴尔干战役的拖延,德军也进不了莫斯科。
1941年6月14日,《巴巴罗萨计划》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召开,一周后苏德战争爆发。
参考:
也没用的。
其实打仗就像下棋一样,要全力占据战场的主动权。
所以一定要牢牢掌握这个主动权,用尽一切方法,攻击敌人的弱点,将敌人尽快打垮。
所以,各国不惜代价争取战场主动权。
古代战争由于通讯不发达,有个特殊现象。
即便是成吉思汗、刘邦、凯撒这些皇帝,作战如果亲自指挥,都必须赶到前线。
为啥?
因为就是要把握战机,以掌握战场主动权。
战争是瞬息万变的,往往重大的形式变化只在一二个小时内发生。
比如项羽以3万骑兵击溃刘邦56万大军,只是一个上午的事情。
说了这么多废话,我们看看希特勒提前2个月攻打苏联,能够打下莫斯科吗?
答案是不能!莫斯科会战的胜负,根本上在于德国的实力不足以击溃莫斯科地区的苏军。
德军的兵力为180万人,当时莫斯科的苏军为120万,德军是占优势的。
然而,12月,苏军猛增到270万人。
正常来说,进攻一方即便有战斗力的优势,兵力也要是敌人的1.5到2倍,才能有一定把握。
现在,苏军反而比德军多出90万人,后者想要获得决定胜利是很困难的。
然而,最后反攻阶段,苏军又有30万人的援军,总兵力为300万,而德军为180万。
就实力对比来说,德军想要胜利几乎不可能。
自然,苏军损失也是很惨重的,到12月共损失133万,包括51万人战死。
如果在加上反攻阶段损失的37万人,也就是损失高达170多万。
然而,德军损失也非常惨重约有60万人。
但关键是,苏军伤亡虽然惨重,仍然能够迅速弥补损失。
相反,德军等于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作战力量,又长驱直入在苏联腹地,想要迅速恢复很困难。
可以说,冬季只是有加成作用,却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提前进攻苏联,莫斯科会战这样打也一样要失败。
再退一步说,莫斯科会战胜利却不能摧毁苏军主力,打赢了一样也是没用。
参考:
其实德军进攻莫斯科最大的阻碍不是冬季严寒,而是雨季造成的道路泥泞。
提早两个月进攻苏联的话,那么德军的装甲集群很可能因为道路泥泞而寸步难行。
莫斯科战役是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军遭到的第一次惨败。
这一战打破了德军闪电战的神话,还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可以说意义重大。
现在网上很多人认为德军进攻莫斯科失败,是因为当年冬季特别寒冷,最低是温度达到了零下40多度。
德军缺乏冬季装备,不少士兵冻伤,连坦克、装甲车都无法开动,着才导致了失败。
所以他们认为如果德国能早一点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提早一两个月对苏联发起进攻,那么就可以在冬季之前攻占莫斯科,取得战争的胜利。
不过这个说法存在很大的问题。
在德军进攻阶段莫斯科附近的天气并不算冷,甚至可以说非常理想。
莫斯科战役是在1941年9月打响,到1942年1月结束。
其中德军进攻阶段是在9月到12月4日,12月5日苏军转入了反攻。
因此实际上德军的进攻是在12月4日前就已经遭到了失败。
如果考虑到11月27日德军大部攻势事实上已经停止,那么德军进攻失败的日子还要更早一些。
而根据现有的天气记录来看,在12月4日以前,莫斯科附近的天气并不寒冷。
大部分时候最低温度都没有超过零下10度。
按照莫斯科所处纬度来说,这个温度并不算低,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比较暖和。
实际上温度开始显著下降,是发生在苏军开始反击之时。
这时候德军已经转入了防御,因此降温对于德军没能顺利攻克莫斯科影响并不大,最多也就是影响了他们的防御能力而已。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苏联的基建比较差,很多道路并不像西欧那样是水泥路,而只是压实的土路,在雨雪天就会泥泞不堪,不要说汽车、马车会陷入泥浆之中难以行动,就连坦克的机动也会大受影响,甚至可能陷入烂泥之中无法动弹。
这样不仅物资难以运到前线,部队的进攻也大受影响。
而天气转冷以后,地面就会冻结实,有利于各种车辆和坦克通行。
所以在10月和11月,对于德军来说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天气,既不是很冷,但是地面又冻上了,不会泥泞,最适合进攻。
所以德军进攻莫斯科失败,并非天气造成,主要还是因为战线太长,导致后勤补给跟不上,影响了德军的战斗力,加上苏军已经逐步适应了德军的攻击方式,可以有效进行防御造成的。
如果德国提早两个月发动巴巴罗萨计划,绝对是一个灾难。
正如前面所说,对德军来说最大的麻烦其实是大规模降雨对道路的影响,并非寒冷。
而在苏联欧洲部分,每年春季转暖融化的雪水会让道路变成大泥潭。
一直要到天气慢慢变热,雪水的影响逐步过去,交通情况才会有所好转。
德国在最初制定巴巴罗萨计划时,把开战日期订在了5月15日。
后来改在6月22日,很重要一个因素就是不希望自己陷入泥潭之中。
如果真的把开战时间提早两个月,在4月22日就发起对苏联的攻势。
此时正好是开春不久,道路状况最糟糕的时候。
根据后来春醒行动的教训,德军不要说汽车,就是坦克都得变潜艇,只能依靠步兵进攻。
这么一来德军就将失去其闪电战的快速优势,开战以后推进速度大为减慢,给苏军提供更多的准备时间,可以从容应对德军的攻势。
这样德国开局可能还没历史上好,能不能打到莫斯科都是问题,别说攻克莫斯科了,所以提早开战并非一个好选择。
参考:
这个问题很值得探索,津城沐雨来回答。
二战时,希特勒军队已经打到莫斯科城外,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但是,就在此关键时刻,莫斯科地区气温陡降,莫斯科的冬天比往年更加寒冷。
结果,本就没有经历过如此寒冷的德军,事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突如其来的寒冬,让德军很多坦克打不着火,不少大炮也被寒冬冻住无法开炮,士兵也因寒冷冻伤减员,德军的进攻被迫停止。
寒冬延缓了德军攻势,苏联得到喘息的机会,迅速抽调西伯利亚和远东耐寒的精锐军队赶往前线,重新调整部署,稳住阵脚。
来年春天,天气转暖,但此时苏联已经有了还手之力,重兵集结,打响莫斯科反击战,已经强弩之末的德军被迫撤退,之后再也没有能力重新进攻莫斯科,苏联转守为攻,德军节节败退,并最终被反法西斯同盟彻底打败。
寒冬保住了莫斯科,保住了苏联,如果德军提前两个月攻打苏联,能在冬季到来前打败苏联攻占莫斯科吗?
以当时情况来看,完全可以,再有两个月,德军完全可以攻占苏联,因为当时的苏联还没有稳住阵脚,军队还没有就位,难以有效制止德军凌厉的攻势。
但是,如果直接推到苏德战争爆发前,不是以结果来推论,而是重新洗牌,德军不一定会如此顺利。
德军为什么一推再推,直到六月份才发动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进攻?
就是因为德军还没有就位,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如果提前两个月发动进攻,各方面因素都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到时候德军不一定会攻到莫斯科。
所以,如果再给德军两个月,德军大概率会打败苏联攻占莫斯科;
如果德军提前两个月发动进攻,由于诸多变动因素,不一定能在冬季前攻占莫斯科,甚至还不如这次进攻的更远。
你们觉得呢?
但是这时德国得到的情报显示,苏联已经把自己的兵力都作了突前布置。
大部分军队都已经投放到西线欧洲边境,这就给德国人看到可以聚歼苏联军队的机会,德国的计划是在自己后勤保障没问题的苏联边境地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然后长驱直入苏联空虚的后方,那么原本不足以保障的后勤供给,亦得以松缓,成为有可能完成的任务。
历史事实也是这样,德国发起巴巴罗莎行动后,凭借着先进的战略战术,攻击到莫斯科城下时,也确实完成了对苏联红军纸面部队的聚歼,理论上这时苏联已经没有多少像样的部队了,只是德国人不知道苏联还有影子部队这么一招,前面派往西线的主力部队一损失,留在后方的影子部队架子立即开始征兵扩充。
而德军在对苏战争最大的失误,就是不但自己瞎分兵导致兵力不足,而且一直左右摇摆,自己也弄不清重点到底放在南线抢下石油产区,还是北线去攻破莫斯科城获取政治胜利,这种纠结在斯大林格勒表现的特别明显,明明已经可以吃下斯大林格勒了,自己把攻城部队抽掉走去支援南线,发现两头都不像段时间可以结束的,又掉回来试
所以希特勒最后没打下莫斯科,根本原因不在于他晚了两个月进攻苏联,而在于他进攻苏联的目的性自己没分出重点,一个是下巴库抢石油,一个是破莫斯科城,希特勒坚持破莫斯科城其实可能对破城还有一点误解,就是大概他以为攻破莫斯科城,苏联就算灭国了,这一观念,即使在四十年代,其实也已经显得落伍的古典主义了些,要知道东方疲敝的中国,英法联军破过北京城,八国联军破过北京城,不久前日本也刚破了南京城,以疲敝之中国,元首西狩,一样在疲敝的坚持着,何来都城一破即告国灭之说?
所以德军攻进苏联后,北线不以消灭苏联有生力量的围城,实际上毫无实际意义,老实说即使攻破莫斯科,也依旧不具备什么实际意义,提前拿破仑攻过来,俄国人可是自己就一把火烧了莫斯科的,斯大林肯守着不退,已经相当有进步了。
参考:
苏德战争中,莫斯科战役是三大战役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战,因为它关乎苏联人的信心、勇气。
在历史当中,德国在莫斯科战争中失败了,莫斯科战役开始时间是在1941年9月30日,起初是苏联的防御阶段。
在12月5日后,苏联开始反攻,到1942年1月,德军彻底败了。
不得不说,德军能败在莫斯科,和天气也有一定关系,毕竟,那一年莫斯科的冬天异常的寒冷。
问题来了,假如希特勒提前两个月发动对苏联的战争,能不能在冬季来临之前拿下莫斯科?
也很难。
原因如下。
如果德军提前两月进攻,准备工作不足,时间还有点早苏德战争开始于1941年6月22日,三个月后的九月底,德军打到了莫斯科外围州县。
如果提前两个月,那就是4月22日。
四月的天气,北方刚刚化冻不久,这个时期,行军打仗稍微不方便一些。
纯粹的步兵还可以,但是带着大量的装甲辎重前行,道路非常不易。
正因为天气的原因,当年拿破仑攻打俄国时间定到了5月之后,一百多年后的希特勒攻打苏联把时间定到了6月份。
不过,希特勒的时间定的有点晚,如果再早一个月,可能对德国更为有利一些。
想来如此,实际上,二战期间的德国无法提前战斗,哪怕一个月也不行,准备工作还不到位。
希特勒从1940年的12月份确定计划后,就开始安排人做准备工作了。
直到来年五六月份,才准备到位。
如果希特勒提前两个月就开拔打仗,那么会因为准备不足,导致失败。
就算德国提前两月进攻,补给艰难的问题依然解决不了德军最大的软肋,就是大本营离苏联太远,补给供应太难。
就算德国提前两月进攻苏联,假设沿途战役也很顺利,那么七月底就到莫斯科了。
七八月,是俄罗斯夏天的雨季,打仗是不容易的,补给也不容易。
九月之后到十月之间,天气尚好,在此期间,德军就要想法设法拿下苏联了,否则到了当年的10月,又是莫斯科不多见的秋雨绵绵,战役的开展还是不利,特别是在道路泥泞的情况下,补给运送更为艰难。
所以,留给德军的时间只有九月到十月。
一两个月,德军能把苏军打惨吗?
各种对比后,发现德军很难把苏军打惨。
就算德国提前两月进攻,在人数差距很大的情况下,战胜苏联很艰难。
二战时期,苏联早就不是一战后那个苏联,人家已经成为了工业大国,每年造的飞机大炮等各种武器,比德国的数量还要多。
而苏联的人口也要比德国多不少。
可以说,苏联无论是枪炮,还是兵源,都比德国充足,德国拿什么快速战胜?
也许,德国会在某一个战役上获胜,但在朱可夫等将军的调度下,就算是天气一直良好,德军想把莫斯科完全打下来也非常不容易。
关键的是,苏联人战斗意志非常强,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教育和发动百姓的能力非常出众。
斯大林在莫斯科保卫战前的动员,就让无数苏联青年前仆后继地去为祖国奋斗。
苏德战争初期,虽然苏联没少打败仗,但投降的人数还不算多。
你再看看苏德战争后期,德军投降的队伍比比皆是,就连希特勒培养的党卫军,有80%
装备不少,兵源不少,战斗意志还强的苏联军队,面对德国远道而来,补给线还偏长地情况,在最后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是合情合理。
何况,朱可夫等人的战争素养,并不弱于德国各级将领。
因此,就算 希特勒提前两个月突然攻击苏联,也很难战胜苏联。
参考:
如果希特勒提前启动巴巴罗萨计划,也无法改变苏德战争的结果,也就是说,无论希特勒发动战争迟早,都注定要失败。
因为苏联的战斗力远远比德国想象的要强,苏德之间的差距是硬实力的差距,而苏联人的抵抗力也远远比德国人想象的顽强的多。
可是如果仅仅从莫斯科局部战争来考虑,如果希特勒进攻苏联计划提前两个月,德军则有一定的可能拿下莫斯科,取得莫斯科战役胜利。
历史不会假设,但我们可以先看看,莫斯科战役,德军为什么失败。
有人说德军即使提前两个月攻打莫斯科,这次战役德军也不可能取胜,理由是德军兵力不足,攻打莫斯科的时候,投入兵力不足达不到起码的要求。
德军攻打莫斯科的时候一共投入兵力是100万,而苏军则是倾巢出动,把远东地区的兵力都调来了,投入的总兵力是125万。
到战役后期,德军的兵力达到了180万,而苏军则达到了惊人的三百万!按照军事学上防御战定律,进攻方通常至少要比防守方兵力多两倍,才能稳操胜券,攻下城池。
可是那是说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而德军战斗力比苏军要强大许多倍,装备也比苏军先进,所以苏德战争期间,德军每战都是以少打多,而且在苏德战争前期,德军几乎是每战必胜。
所以说,莫斯科战役,德军兵力少是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莫斯科战役,德军失败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天气。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前期打得非常顺手,根据\"台风\"计划,德军第2装甲集群在布良斯克方向,用两个装甲集群发动进攻。
在他们掩护下,德军第2集团军突破了苏联红军第50集团军的防线,在1941年9月下旬夺取布良斯克。
10月3日,德军一鼓作气拿下奥廖尔。
德军乘胜追击在莫斯科以西的维亚济马跟苏军相遇,苏联西方面军难以抵挡德军攻势。
德军10月7日德军抵达维亚济马,在一周内全歼苏联红军维亚济马集团23日,德军继续进攻,又围歼了苏联红军布良斯克集团,苏军在此战中有67.3万人缴枪投降。
就在德军厉兵秣马打算向前推进的时候,莫斯科地区雨雪交加,道路开始变得泥泞不堪,德军很多的战车陷入了泥泞之中,不得不在原地打转。
这带来一个灾难性的后果——德军的机动力严重受限,德军的后勤能力开始不足。
二战纳粹的杀手锏是什么,闪击战。
德军在战争中的骨干是什么,装甲集群。
不信你看看苏德战争史,德军的装甲集群出现在哪里,苏军的噩梦就出现在哪里。
尽管坦克的速度不会减慢多少,但战车不能跟上,步兵更不能跟上,装甲集群也不敢孤军深入,进攻节奏就慢了许多。
可以说正是雨雪造成的泥泞道路减缓了德军前进的步伐,德军机动性强的优势全部消失,不能发挥。
虽然说受天气影响的不只是德军,但是苏军动用了大量的战马和普通的马来运送战略物资,更重要的是,苏军可以利用现成的苏联铁路网,后勤基本没有压力。
而接下来的情况更糟,莫斯科冬季到了,德军官兵受不了当地的异常严寒。
德军补给不足,冬季御寒服装和白色伪装服都无法运到,缺乏冬季条件下作战的准备。
坦克和其它车辆都因为低温而不能动弹。
而苏联红军则是在严寒中长大的,根本就不在乎寒冷,士气高涨。
他们在源源不断的援助下,不仅有着足够的冬季作战装备,而且他们的枪炮都套上了保暖套,涂上了防冻润滑油;同时还有足够的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用来防寒。
总之莫斯科战役中,对德军不利的因素,严寒是比较重要的一条。
那么,如果德军提前两个月进攻莫斯科,有没有可能获胜呢?
在后世的眼光看来,“巴巴罗萨”计划似乎是一个疯狂的,不可能完成的计划,实则不然。
事实上,巴巴罗萨计划的成功率在纸面上看是不低的。
而德军在莫斯科城下折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严格按照巴巴罗萨计划来执行。
在希特勒的规划中,德军应该兵分三路,快速击败苏军。
巴巴罗萨计划本来预定的时间是1941年5月初,而最终执行确实在6月下旬。
这接近两个月的时差,最终影响了整个战争的走向。
按照本来的计划,从5月份开战,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将快速击败白俄罗斯方向的苏军,拿下列宁格勒。
中央集团军群会击败苏军西方面军,直捣莫斯科。
南方集团军群会围歼乌克兰方面军,在年末攻下斯大林格勒。
按照原计划,1941年年末,德军就应该攻下包括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莫斯科等所有大城市。
这之后无论苏联是否投降,都不会再影响大局了。
但巴巴罗萨计划为什么没有顺利完成呢?
因为南方集团军群出了问题。
德军在南方并没有顺利包围乌克兰方面军,而是让乌克兰方面军缓过了第一阶段的暴击,进入了防御工事。
最终不得不调集中央集团军群南下,和南方集团军群一起艰难吃掉了苏军乌克兰方面军。
而这个阶段,恰恰是苏联补充回血的重要阶段。
如果德军能够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的话,在苏军补充好新兵之前,德军就应该兵临莫斯科了。
所以,巴巴罗萨计划的失败关键就在两点:1:中央集团军群去支援了南方集团军群,耽误了两个月。
2:支援南方集团军群以后,中央集团军群靠近莫斯科时已经进入深秋,气候此时对德军不利。
所以,如果巴巴罗萨计划按照原计划提前两个月执行的话,德军抵达莫斯科时最晚也就是初秋。
要知道,苏军在苏德战争初期的战斗力是很差的。
而仅有的常备军又在德军的第一波打击下消耗殆尽。
在初秋的时候,在苏联道路泥泞之前,后勤充足的德军在莫斯科与苏军决战,那就真的是胜负难料了。
参考:
二战:如果希特勒提前两个月攻打苏联,能在冬季前攻下莫斯科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苏军根本没想到德军进攻速度会那么快,也没有时间做防御准备,但德军要付出巨大的损失。
首先,巴巴罗萨计划做了周密部署,因两件事延误了进攻莫斯科的时间。
1940年德军占领西欧低地国家和法国以后,因海狮计划占领英伦三岛落空,希特勒就把目标放在进攻苏联上面。
12月18日,希特勒发布第21号作战指令,即巴巴罗萨行动计划,要求进攻苏联的三个集团军群,务必于1941年5月15日前作好进攻准备。
但是,1941年春天,因意大利出兵巴尔干半岛,引起南斯拉夫和希腊顽强抵抗,德军不得不履行轴心国义务暂缓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平息巴尔干半岛事件以后,于6月22日才发动了闪击苏联的军事行动。
这件事虽然对巴巴罗萨计划有影响,但根据当时战场情况分析,苏联春季的泥泞道路和战场环境对德军的机械化进军也有影响,这第一件事影响了德军总体进攻时间,也耽误了占领莫斯科的时间。
第二件事对进攻莫斯科影响最大,那就是1941年8月21日,希特勒暂停进攻莫斯科的计划,命令中央集团军群的两支装甲部队分别增援南北两路进攻德军,他的目的是想先占领列宁格勒和围歼基辅突出部的苏军主力后,再集中兵力进攻莫斯科。
这被认为是导致莫斯科战役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从这个层面讲,按照反推的原则来判断,如果德军在1941年7到8月间如期进攻莫斯科,苏军确实没有足够的力量防御,德军拿下莫斯科的胜算还是十拿九稳的。
其次,提前两个月进攻苏联,德军在冬季到来之前拿下莫斯科有七成的把握。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苏军和斯大林对德军的进攻准备得不充分。
之所以说不充分而不是没有准备,是因为1940年苏军以德军为假想敌进行了首长机关战役演习,在西部5个边境军区部署了大量的部队。
一方面,德国闪击苏联,苏军对闪击战的打击能力估计不足。
本质上来讲,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的整体战争潜力是要大于德国的,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武器装备数量,包括战场环境对苏联都要有利一些,苏军的差距仅仅是对闪击战的认识,以及对德军以装甲坦克为主要进攻力量的防御准备不足上面。
这一点,也是苏军在战争打响后接连败退的原因之一,因为苏军还停留在一战后期的以步兵为主导的陆地作战样式上,苏联与英法联军一样,仍然在使用传统的作战方法来应对德军的装甲快速进攻,这是以鸡蛋碰石头,损失巨大是避免不了的。
另一方面,1941年7、8月份德军拿下莫斯科有七成的把握。
提出这个判断是基于苏军在近一个多月的防御作战中,仍然没有找到阻击闪击战的方式方法。
8月中旬左右,苏德战争基本是以德军为主导,主动权掌握在德军手中。
此时,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包围圈正在形成,南线苏军由于西线苏军的溃败,巴甫洛夫等高级将领受到惩处等影响,在作战指挥方面显得畏手畏脚,客观上讲,基辅突出部的被困苏军不敢放手作战也是有一定责任的。
因此,从这个层面讲,在北线南线都对德军有利的情况下,而中线古德里安指挥的两个装甲集群已经拿下莫斯科西部门户斯摩棱斯克,兵锋直指莫斯科。
而此时斯大林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在莫斯科进行防御。
可以说这个机会是千载难逢时不再来,也是包克和古德里安等高级将领不同意希特勒暂停进攻的重要依据。
所以说,此时占领莫斯科,德军有七成的把握。
第三,提前进攻莫斯科,德军能达成战役目标,但损失巨大。
不可否认的是,莫斯科毕竟是苏联的首都和指挥中枢,苏军和斯大林不可能一点准备都没有,虽然防御德军的闪击战有难度,但边阻击边撤退的情况下,仍然会给德军带来巨大损失。
前面说了,1940年苏军进行了首长机关演习,参加演习的红蓝方指挥员朱可夫和巴甫洛夫都对增强苏军装甲打击力量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虽然斯大林最终将德军可能的进攻重点方向放在了南线乌克兰地区,但对莫斯科的防御还是有所准备的,起码新式武器T34坦克和喀秋莎火箭炮都是在莫斯科方向首先投入使用的,而且原准备组建20个机械化军的目标,已经有9个做为了战略预备队。
如果德军集中精力围歼基辅苏军,势必会给自己进攻莫斯科带来侧翼危险,作为苏军的精锐,西南方面军的80万红军一定会迂回北上,即使德军占领了莫斯科,苏军也会破釜沉舟,不把德军打残也要打个半死,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从上面分析看出,一些人认为希特勒暂缓进攻莫斯科犯了苏德战争中最大的失误,但这是从纯军事角度和战场环境来说的。
实际上,苏德战争打响以后,德军统帅部就发现有个难题不好解决,那就是装甲部队跑得太快,步兵和后勤补给跟不上来,在战场上出现了德军的装甲部队深入到了苏军的纵深几百公里,而德军的后续部队还深陷泥泞中不能自拔,资源缺乏和补给不足的难道,也是造成希特勒暂缓进攻莫斯科的原因之一。
参考:
莫斯科保卫战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战役,苏联能够打赢莫斯科保卫战,一方面是因为苏联士兵在莫斯科保卫战时期勇敢作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苏联进入了冬季,德国士兵不适应寒冷的季节,没有准备好足够的过冬衣服。
假如德国提前两个月发动莫斯科保卫战,那么德国就能够在温暖的季节完成决战,苏联打赢莫斯科的保卫战的可能性将会大幅度降低。
而且德国如果提前两个月发动攻击,苏联进行动员的时间也会变短,德国攻到莫斯科城下的时间最少提前两个月
其实希特勒在最初的时候,一直打算从春季就发动对苏联的进攻,在冬季结束之前结束战争。
然而德国的盟友意大利却四处惹祸,导致了德国不得不替意大利擦屁股,将进攻苏联的时间延迟了两个月。
在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的时候,很多德国军官就不看好意大利,一战时期意大利已经坑过一次德国,但是希特勒还是没长记性,仍然跟意大利成为了盟友。
在德国攻占法国之后,不甘寂寞的墨索里尼发动了对希腊的入侵,意大利军队对付埃塞俄比亚的非洲土著都吃力,更不要说对阵希腊的正规军了。
结果意大利被希腊打的屁滚尿流,不仅没有占领希腊,还丢失了一大片殖民地。
墨索里尼打不过希腊,只能找希特勒求帮忙,德国和希腊的关系本来不错,但是为了避免希腊打垮意大利,德国只能帮助意大利去打希腊。
德国军队出现之后,希腊军队很快就败下阵来,最终希腊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
在攻占希腊期间,德国调动了大量的部队,前后耽误了两个多月时间。
等到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苏联已经在边境上聚集了不少部队。
而且巴巴罗萨计划实施的时候已经快要进入夏季,等到德国攻击到莫斯科城下的时候,刚好又赶上了苏联漫长寒冷的冬季。
假如没有意大利四处惹祸,莫斯科保卫战肯定会提前两个月,德国很可能能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参考:
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你这提前两个月很多东西都不确定。
首先希特勒能否准备这么多的军队,毕竟当时很多军队以及武器装备,都是从西边的大西洋沿岸拉过来的这些东西,你不花个两个月时间去运输一下,你还真对不起这装备的重量!每周当时的纳粹德国都有将近数个团的武器装备,以及人员沿着德国人的铁路线一路开到了东线。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
这就要提到他去德国一开始的诱导战术,他一开始提出了海狮计划,海狮计划是用来进攻英国人的作战计划,也就是用来迷惑前苏联发动巴巴罗萨计划的一个前提!在当时希特勒进攻的前一段时间,前苏联压根儿就没反击,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前苏联当局认为此时纳粹德国最好去进攻英国,消耗纳粹德国的实力,而如果贸然对德国发动进攻,很有可能将德国人全部的怒火集中于自己的身上,也就是说海狮计划的存在让当时德国人可以免掉很多的烦恼!如果你提前两个月,还是计划不能够顺利的进行掩护,而自己的兵力还都在大西洋沿岸,不可能短时间之内运到东县来,那你这个准备是不充足的!能被时间不充足这还只是一个小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前苏联做好了准备挖起了战壕以及设置层层防线等着你突,你的这些装甲车是真想打上去!就当时德国坦克的那个性能而言,只要前苏联做足的准备,就算不派人过去防守,光那路都能够让这些坦克车直接坏在路上!所以提前两个月这个很多东西就不能够按照两个月之后的事情来计算好,咱们就算按照你这个说法,德国人提前实施了海狮计划,并且提前将军被运用到了东线战场,做足了所有的准备,按照德国人的攻击的计划准备开始进攻!俗话说的好,装备决定战争,而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我不是说德国人一定会失败,这种事后诸葛亮的事情咱们绝对不要多说,说了暴露你智商!我们必须要说到的一件事情就是希特勒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谁投了?
他一开始认为巴巴罗萨计划就是一场突击战,只需要踹两脚,前苏联这破破烂烂的房子就没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
即便是提前两个月,我相信希特勒肯定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需要担心,南线战场打完了行,列宁格勒还没打起来,赶紧让南线的部队去支援北线的不对,把列宁格勒打下来,再去打莫斯科!或者军队权限需要休整,这个时候哥临床到西头拉到办公室说我只需要靠空军部队把莫斯科给炸平了,莫斯科就直接投降了,希特勒这个时候相信谁?
战争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说实话就按照原先的剧本,其实德国人是铁定输吗?
绝对不是德国人也有赢的机会,可是就是因为前线的骚操作,最后导致整个战场形势向着德国人不能控制的方向发展,最后被逼到决一死战!决一死战的最后就是在漫长的消耗战情况之下比的谁的忍耐力更强,无疑问,拥有更加广袤土地,拥有更多资源来源的前苏联更胜一筹,以至于他最后的血腥消耗战里面,前苏联通过惨烈的消耗把德国人给直接好赢了!所以说这样的题目呢,准确来讲没什么意义!真要去说!只能够说战场不稳定,形势太多了,很难去预测,然后把自己所有的理由巴拉巴拉给说出来,最后结论根本就说不出来!你真要去评判谁到底说的比较好,那你就看理由吧!有一个东西你得注意了,有些事后诸葛亮的那些干脆直接毙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