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之战国军不可谓不英勇为何还是以失败告终

蒋军某一个师的“英勇”,也架不住高层指挥的愚蠢,在研究塔山阻击战的时候,你必须弄懂一个历史事实:东北野战军完全攻克锦州实际只用了八天时间,其中对城垣的总攻仅用了31个小时,到1948年10月15日黄昏,战斗已经胜利结束,换句话说,留给“东进兵团”解围的时间,只有不到一周时间的窗口期。
东野以25万大军完成对锦州的包围后,林彪于10月8日下达了在塔山构筑阻击阵地的命令,东野主力则于10月9日上午开始,对锦州外围据点和要点进行扫荡。
而蒋军“东进兵团”对塔山的进攻,却是在10月10日拂晓开始的,整体上的战术动作,就比东北野战军慢了半拍,其有效作战时间,就是10月10日天亮到10月15日下午。
林彪揍范汉杰甚急,蒋军援锦兵团为何还拖拖拉拉呢?
因为东进兵团是老蒋从葫芦岛、华北和山东三个地方拼凑起来的:原在葫芦岛的第54军(土木系部队,同时指挥一个暂编师),华北的第62军、第92军一部、独立第95师,山东调来的第39军。
其中来的最快的第62军是从塘沽登船海运葫芦岛的,到达葫芦岛外海的时间是10月9日的下午。
那一天风浪特别大,林伟俦第62军的士兵集体晕船,吐得稀里哗啦,当天肯定不能投入战斗了。
一、蒋军“东进兵团”总兵力不占优势。
这个拼凑起来的所谓“东进兵团”,是以侯镜如第十七兵团司令部,临时指挥该兵团的第92军一个师,以及第54军(四个师)、第62军(三个师)、第39军(二个师)、华北剿总直辖之独立第95师编成,共计四个军十一个师的番号,考虑到蒋军普遍的缺额问题,兵力不到10万人。
而林彪派到塔山一线实施阻击作战的,是由程子华统一指挥的东野4纵、11纵和两个热河独立师,共计八个师的兵力,虽然独立师人数略少,但是东野主力纵队的各师普遍超过12000人,所以塔山一线我军的兵力至少在8万人
如果再考虑战斗意志和单兵素质,双方总体战斗力在伯仲之间,蒋军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同时别忘记了,林彪还把锦州战役的总预备队第1纵队,也摆在了塔山和锦州之间的高桥镇,1纵当时有一个师加强到了沈阳方向,所以在高桥的是纵队司令部加两个师,也有近30000人马。
如果塔山防线出现可能的崩溃局面,第1纵队随时可以顶上去,蒋军还是要吃瘪,这是军事常识。
换句话说,为了对付蒋军的东进兵团,林彪共有11万大军的应对部署,是有双保险的,反而具备微弱优势。
一直到锦州被攻克,第1纵队这个总预备队也没有动,充分说明,无论是对锦州城区的总攻,还是在塔山的阻击作战,各部兵力基本够用,数字在那摆着,双方的单兵素质在那摆着,没什么好争论的。
二、蒋军运用的是“添油战术”。
由于东进兵团的另外三个军以及独95师,是分批到达葫芦岛的,所以蒋军理论上的四个军十一个师,并未第一时间全部投入战斗,而是形成了兵家大忌之“添油战术”。
本来兵力就不占什么优势,然后还逐次增加兵力,光靠独95师一个单位拼命有个鸟用?
第一天,10月10日,主要是第54军和第62军实施攻击,两个军想突破东野两个纵队的防线?
肯定没戏,当天下午,罗奇带着独立第95师才姗姗来迟;
第二天,10月11日,独立95师仍然没有投入战斗,还是林伟俦和阙汉骞在督战,指挥第54军和第62军继续攻击,战场小有进展,但是这两个军伤亡惨重精疲力竭。
也是在这一天下午,侯镜如带着兵团部和92军第21师到了,蒋军此时在塔山正面已经有了九个师,乱哄哄开始研究第二天的进攻部署。
结果“总统府战地视察官”罗奇非要休战一天,理由是要带独95师军官团认真看看地形,在如此关键的时刻,罗奇居然浪费了一整天时间,搞笑担当。
第三天,10月12日,蒋军没有发动任何进攻,东野阻击部队趁机加固工事补充弹药,第54军和第62军之前两天的猛攻,算是白瞎了。
第四天,10月13日,以独95师为主实施突击,然而第54军和第82军已经使不上多大劲了(阙汉骞和林伟俦肯定也是不爽),最终的结果,是东野4纵伤亡不小,而独95师损失更大。
第五天,10月14日,最危险的一天,当天上午10时,东野对锦州城垣发起总攻,范汉杰拼命求援,老蒋严令突破,侯镜如等人只好玩命了,这一天双方的伤亡都非常惨重,独95师每个团剩下的可战之兵也就一个多营。
但是在英勇的东野部队面前,蒋军虽一度攻入塔山阵地,最后还是被反冲锋打了出来。
第六天,10月15日,罗奇心疼自己的老部队,建议再“休息一天”,等候从烟台来的第39军全部登陆,然后再加上前一天夜里到来的战车部队,于10月16日重新发起猛烈攻击。
结果当天上午,一个从锦州逃出来的副团长就到了第8师的阵地上,报告说解放军已攻进城区,范汉杰快完蛋了。
到这个时候,侯镜如等人需要考虑的,已经不是如何援助锦州的问题,而是东野主力一旦解放锦州,马上会掉头寻歼东进兵团了。
所以从这天开始,蒋军对塔山的攻击仅仅是象征性的,每天以小部队实施骚扰,因为大规模的进攻毫无意义了。
第七天,10月16日,空军报告锦州城区已无战斗迹象,意味着范汉杰全军覆灭,塔山这边那还攻什么攻了。
二、蒋军频繁更换战场指挥官。
正是由于东进兵团各部队分批到来,所以战场指挥官也一变再变,攻击部署和战术运用不能贯彻始终,也是蒋军增援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一拨由第54军军长阙汉骞指挥,一并指挥林伟俦的第62军,拢共打了两天,付出巨大伤亡后,也发现出东野在塔山正面防御非常严密,若想突破,应该选择4纵和11纵的接合部。
第二拨“罗千岁”到来后,为了让独95师独占功劳,否决了阙汉骞从山地实施突破的建议,再次从塔山正面发动进攻,直接把独95师打残了,黄埔一期的罗奇是代表老蒋来的,两个黄埔四期的军长毫无办法。
再然后是侯镜如接管指挥权,前党员本来就很消级,再加上罗奇捣乱,侯司令官其实没起多大作用。
第三拨是老蒋看见侯镜如不努力,又把“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陈铁弄到葫芦岛指挥,几天以后又换上刚刚赶来的杜聿明。
一次战役四易主官,各有各的算盘,各敲各的锣,且第39军几乎没有真正参战,如此混乱的战役组织,怎么可能取胜?
三、陆海空火力优势不足。
除了总兵力不占什么优势外,蒋军赖以维持进攻的陆海空兵器优势,也发挥的非常糟糕。
地面炮火稍有优势,然而各部队是分批到来,炮兵未能形成绝对优势,在平坦地带进攻最有利的武器是坦克,结果华北调来的战车部队,迟至10月14日夜间才抵达,这些“水牛”起到的作用太晚了。
而北平机场起飞助战的飞机,更是不咋卖力气,比如10月14日战斗最激烈的这一天,蒋系空军6点30分才派来两架飞机,拢共投下两枚500磅炸弹,对你没看错,就是两枚。
其中一枚投到塔山村后面的高地斜坡上,一枚准确命中河滩西岸的蒋军出发阵地,当场炸死炸伤第62军连长
第二次实施空中打击时,还是两架B24轰炸机,扔完几颗炸弹就走了,真正协助作战的只有三架战斗机,主要实施低空扫射,但是总体而言,蒋系空军的支援力度很小。
还算有些威胁的,是停泊在海上的重庆号军舰,舰炮口径大威力足,但是要注意,其一是重炮弹数量有限,其二是距离太远,射击精度很差。
老蒋于10月16日再次飞到葫芦岛督战,基本是没啥意义了,此时锦州已告全部解放,东进兵团自侯镜如
林彪本来也是打算攻克锦州后,挥师南下消灭所谓的“东进兵团”,只因廖耀湘首鼠两端,才改变了原定计划,东野主力北上黑山、大虎山一线。
因此,真正的“塔山阻击战”到1948年10月16日已经落幕,蒋军东进兵团需要研究的,是如何逃出东北的问题了,而在这六天的战斗中,蒋军还抽空“休息”了两天,如此低靡的战斗意志和极差的战役组织,怎么可能不失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