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二战初期势如破竹为什么没打了2年情况就急转直下

应该是山本五十六和当时的日本首相近卫文磨说的,如果和美国开战,联合舰队将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里驰骋疆场,战无不胜。
但是以后••••••,山本就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山本五十六做过日本驻美海军武官,对于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除了上边的一年半以外,还有一句,美国工厂的烟囱比日本的树都多,这怎么打仗?
旧日本海军一直是在准备对美作战,当然美国人也没闲着,在美国制定的彩色计划中的橙色计划中,就是准备对日作战。
日本的计划是利用太平洋的距离,在美国海军长途跋涉开赴西太平洋的时候,在沿途不断发动骚扰攻击,不断消耗美国海军的实力,等到美国海军快到西太平洋的时候,在日本本土以逸待劳的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出击,再来一次对马海战。
后来这个计划被简化称为九段击,但是没有那么简单,而且比较复杂的。
而美军的计划则是针锋相对,美海军计划一旦美日开战,首先要守住一些从美国西海岸到菲律宾的一些岛屿作为前进基地,包括菲律宾,关岛等地区,美国海军从夏威夷出发在沿途这些基地的掩护下,到达菲律宾以后,在对日作战。
而后来的战争过程大体上还是按照美军的设计计划进行的,不过战争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当年的计划。
日本的两个王牌飞行员,左边的是板井三郎,右边的是西泽广义。
在板井三郎的回忆录里边,介绍了当时他们受到的严格训练,并且也提到在战前被淘汰的日军飞行员中,其实虽然没有他们那么强,但是要比战争中补充上来的那些飞行员要好得多。
日本的零战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称雄一时,前几年,日本还有一部电影叫永远的零。
旧日本海军在确定了主要的敌人和作战模式以后,就开始全力备战,在通过超强度的训练后,日军训练出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而且这支舰队的的水兵素质极高,特别是日军的海军航空兵,可以说是当时超一流的海军航空兵,在当时可以认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航空兵。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包括后来日本陆军航空兵击沉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后,海战空战化已经成为了现实,在以后的海战中,海战的主要力量已经从战列舰变成了航空母舰,而航空母舰的战斗力来源就是飞机,组成飞机的战斗力有两个要素一个是飞机,还有就是飞行员。
在二战初期,这两个方面,日本都占有优势,当时日本海航的零战和陆航的中岛战斗机对盟国在亚洲的战斗机都有优势,而日本当时的飞行员更是超一流的。
在美军的新式飞机诸如海盗还有恶妇投入使用以后,日军在飞机性能上的优势变成了劣势,但是凭借着飞行员的优秀,零式和恶妇还有海盗都是能够一战的。
但是日军的这些优秀飞行员经过珊瑚海,中途岛,瓜岛几场大的海战中的消耗,到了瓜岛战役后期就已经被消耗殆尽了。
美国的航母下饺子。
虽说是护航航母居多,但是30多艘埃塞克斯级重型舰队航母无论是质还是量都要超过日本航母。
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后,全力转入战争状态,但是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这期间中途岛,瓜岛几场战役美军也是打的十分艰难,好在这些战役的规模不大,这样就为美国进入战争状态赢得了时间,当美国完全转入战争状态以后,巨大的生产能力开始转化为战场上的优势。
下边的是P-38闪电,就是P-38后来要了山本五十六的命,除了飞机,美国的飞行员受到的训练要比日本新飞行员严格的多,受训时间长达一年七个月,这些飞行员可能不如开始那些超一流的日本飞行员,但是要比后来日本补充的飞行员要强得多。
但是日本海军准备的是一场短期战争,无论是偷袭珍珠港还是占领东南亚,最终都是希望能够迫使美国承认日本的势力范围,从而结束战争,为了这个目的,日本几乎是把所有的精兵集中在一线,包括那些超一流的飞行员。
但是在战争的时间拖长以后,这种精兵主义就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一方面是这些精兵的不断损失,还有就是日本培训新飞行员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无法和美国相比,而且美国的新式飞机投入使用以后,使美国方面无论在飞行员的水平还是飞机的性能都超过了日本,而日本则是正好相反,而当美国在航空兵力占有优势以后,太平洋海战的局势就向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了。
而这个时间差不多就是2年的时间。

参考:
看问题要踩到点上,这“两年”正是美军大型航空母舰的制造周期,以及举国经济转入战时体制所需要的时间。
以太平洋战场美国海军主力的“埃塞克斯级”航母为例,原计划的建造数量高达32艘,每艘制造周期正是20到24个月,由于实现了制造工艺改良和钢板、设备和舰载武器的标准化,其中几艘只用了14到16个月就下水了,美军至此才有夺回水面优势的可能。
(尼米兹将军)太平洋战争是现代海战的“开山”之战,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的广泛应用,取代了一战时期的巨舰大炮战术指导思想。
在1941年战争爆发时,美国海军只有七艘大型“舰队航母”,其中还有两艘在大西洋水域。
继珍珠港的战列舰损失惨重后,在1942年的历次海战中,胡蜂号、列克星敦号、大黄蜂号和约克城号等航母相继战沉,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区只能取守势。
哪怕是尼米兹赢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也不过是中止了日军战略进攻的主动权,想反攻还是硬件短缺,海军大型军舰的建造周期较长 ,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从1942年12月到1944年1月,八艘新型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编入太平洋舰队,与企业号、萨拉托加号等一起组成若干特混舰队,其他大中型舰艇也下饺子一般入役,日本人的好日子才算到头了。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这还不算,美国制造的大批轻型和“护航航空母舰”也在此期间纷纷入役,据统计整个二战期间美军的重型舰队航母达到24艘、轻型航母10艘,而“护航航空母舰”多达147艘,它们当中的大部分是二战爆发后开始建造的。
同样需要时间登场的还有主力舰载机,面对战争初期“零战”的肆虐,美国人紧急研制的F6F“地狱猫”战斗机也是在1943年9月份列装的。
到1943年年底,航母特混舰队和舰载机能够形成规模战斗力刚好是两年,F6F战机12272架的较高产量(其中两年内制造了11000架),让日军飞行员“谈猫色变”,使美国海军成功夺回了海战制空权。
跨越1942和1943年的瓜岛战役,不能算是反攻的开始,只能算是序幕,因为美军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尚未完全恢复。
(山本五十六)太平洋战争有它的特殊性,没有制海和制空权在手,再强大的陆军也毫无用武之地。
而一旦美国的国防工业在必要的时间内充分动员起来,则美国综合国力对日本的巨大优势就显露出来,当美国军舰、飞机、坦克和步兵轻重武器大量装备时,太平洋日军采用什么战略战术都是白搭,现代战争,就是综合国力的对决。
相反,日本的工业能力却无法在短时间内补充一年多的战损,热火朝天的生产也没戏,此消彼长,日本人从1943年底开始,不可避免的走下坡路了。
因为日本是用20年的时间才完成的赌注积累,对此山本五十六这个“赌徒”其实看得很清楚,他寄希望于重创太平洋舰队后,能让联合舰队保持半年左右的水面优势,掩护陆军抢占各重要岛屿,至于以后怎么办,其实他也不知道。
(零战和地狱猫比较)谈和?
被惹毛了打疼了的美国人怎么可能答应,而日本人最愚蠢的,是在海军实力由强变弱之后,试
把关东军、中国派遣军的大批精锐师团调往南洋,结果是在美军优势的海空封锁和火力打击下,纷纷被打成残废,要么玩板载冲锋自杀,要么钻进深山老林饿死。
没少发生几千名日本精锐陆军由于运输船被击沉,全部落水喂鱼的情况,美国陆军等于在海军帮助下不费一枪一弹就消灭了一个日军联队,而在中国战场,消灭一个步兵联队有多困难?
如此挖疮补肉的后果是,在大陆战场兵力又显不足,也只好转入战略守势,这就叫顾头不顾腚。
(美国大兵缴获九九式机枪)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彻底夺取海空绝对优势是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美海军以15艘大型航空母舰为主的140余艘主力舰船,以及近900架战机(内含地狱猫427架)完败日本海军,其舰载机部队几乎全军覆灭,被美军飞行员称为“马里亚纳猎火鸡”之战,此时距离日军偷袭珍珠港正好两年半时间。
所以,日军在挑起战争的1941年底到次年初,确实横扫了东南亚,其“势如破竹”的原因在于海空优势和突然袭击的作战方式,以及美英“先欧后亚”的战略考量。
而当美国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成为“民主国家兵工厂”之后,大型舰船纷纷下水,重型装备源源不断送上前线,几百万军队被动员和武装起来开赴战场,战争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倒不是什么急转直下,而是量变到质变的必然过程。
老实说,资源匮乏的日本人能撑到1945年,其实已经是近乎奇迹了。
(麦克阿瑟和尼米兹两巨头)
参考:
经过初期的攻势作战,日军的战线已经延伸到惊人的长度,从地
这个巨大的突出部同时控制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原本是一个战略优势,日军可以发挥内线的优势集中力量对付某一方向的进攻,但是实际情况却并没有如日军所预想的那样发展。
日军的所谓内线优势只有在敌人较为弱小只能选择突出部中的一侧发动进攻的情况才能体现出巨大的战略优势。
一旦敌人强大到足以从多个方向上施加威胁时,日军的海上和空中力量不足以同时在多个战场上展开激战,而且还要守住漫长的外围防线的其余部分。
也就是说日军的扩张严重的超过了日军的承受范围,日军的力量都分散在了这漫长的防线上,等到盟军发起反攻时,日军已经无法占据兵力上的优势,尤其是空军力量的分散。
所以日军建立的“国防圈”反而让日军丧失了优势,主动权落入了盟军之手。
那么日军为何要将战线如此的深入呢?
按照日军原本的计划,之所以这么深入西太平洋就是为了切断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联系,即切断美国和英国的联系,使得美国的兵力和物资无法运往澳大利亚和印度,至少运输难度要大大增加。
这样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就被日军分割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战场,如此日军就可以各个击破。
但是日军最大的失误就是切断的不够彻底,日军没能将澳大利亚东面的群岛予以全部占领,这里是太平洋的船队通往澳大利亚进入印度洋的中转站,占领这里则意味着美国庞大的作战物资无法进入澳大利亚和印度,印度洋方向将无法发起大规模的反攻,日军这个突出部的右翼将大大安全,如此便能集中力量应付来自左翼西太平洋上美军的威胁。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日军所犯的一个巨大战略失误,那就是发起中途岛战役,这个中途岛的作用非常有限,充其量是作为东面的一个警戒基地,当然,如果日军下一步的进攻目标是夏威夷群岛,那么中途岛就非常重要了,这里将成为日军的前进基地。
但是如果日军不发起中途岛战役,而是转向西南太平洋上的那些群岛,从而彻底切断同样印度洋的航线会不会更加具有战略意义。
盟军同时在西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上发起了强大的反攻,使得日军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只能来回奔波应付,兵力上的分散使日军在哪一方向上也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
而盟军的工业和资源又超过日本太多,随着时间的延续,日军在数量上的劣势越来越大,自然也就失败的越来越快了。

参考:
日本问题还是由日本问题专家桥本来回答。
有一点必须明白“赢得战斗”不一定“赢得战争”。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最初2年就是这个最好的证明。
如日本海军与美国海军在二战初期进行过22次战斗,结果是日本10胜5平7败。
日本在战斗中是占有上风的。
但到了1944年后,日本海军与美国海军的战斗中一蹶不振。
理由很多笔者总结如下:首先日本最初两年的战斗力是基于对清国,俄罗斯的两次战斗以后,重新进行研讨,制定了新的战略思想,也就是“渐减游击”。
根据这个战略思想,日本发展长距离的攻击能力,如大量制造重巡洋舰,利用高速舰艇的夜战,海军航空兵的培养,重点制造强力战舰。
有了这些准备,日本海军还是一路顺利,屡屡打败美军。
但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就很难发挥出战斗力,日本海军内部的结构性弊端显现:1)日本产业基础的总动员能力不如美国,随着时间流逝,双方制造上的差距越来越大2)日本海军的后勤补给,情报,以及对潜作战轻视,长期作战很被动3)补充的作战人员训练补充,战斗力明显下降4)作战思想呆板,对航母作战的意义认识不足。
总之日本海军,日本陆军擅长局部战争,而当全面战争爆发时,日本就往往会错判形势,如果错的战术还可以挽回,但错的战略,往往很难挽回,这就是大和号的出现是日本思想的倒退。
日本陆军也是,要进攻印度的印帕尔作战时,日本参谋本部完全不考虑后勤供应,要求士兵就地解决,最终这次作战日本损失了空前的战斗力。

参考:
刚开始一帮愤青咋咋呼呼的要去打美国,两年后都被打死了。

参考:
为了和美军开战的问题,日本的当时的首相近卫文麿,曾经两次找当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咨询。
山本五十六的回答基本都是一样的。
1940年,山本五十六说,“如果非打不可的话,在开始的半年或一年中,可以奋战一番,并有信心争取打胜。
战争如果持续下去,以至拖到二年三年,那我就毫无办法了。
”1941年,山本五十六说,“如果说非让我打不可的话,那我就尽力闯它一年到一年半看,但时间再长,我就毫无把握了。
”这些回答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日本海军在战争初期可以对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一战,但是,如果战争时间延长的话,日本海军必败。
但是,日本内阁只是采纳了山本五十六的初期必胜的理念,采取了赌博的方式,把日本拉入了失败的深渊。
山本五十六之所以会说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来自他对自己舰队的认知,还有他在美国任职时,对美国的考察。
他深知,美国和日本的实力差距,深知日本是不可能与美国长期对抗的。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初期,通过偷袭珍珠港,获得了战争初期的胜利,并借此,席卷东南亚,疯狂一时。
我认为有
而美国在开战的时候,还处于和平时期,在军事上处于劣势。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已经在中国战场上进行了长期的战争。
在战争中,它取得了实战经验,并拥有了一支由战争老兵组成的精锐军队,战斗力极强。
而且,日本的国内生活、工业都一直处在战争运转状态,完全适应战争的需要。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日本的影响不大。
而相对于日本,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不再有过战争。
完全处于一种和平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军队无论是在实战经验、训练、士气等方面,还是在装备、技战术上,都不如日本。
而美国的国内机制还是和平状态,要把它转到战争轨道上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训练新的军队,补充新的武器装备,这都需要时间。
而且,美国还有欧洲战区需要兼顾。
这样一来,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总实力是美国海军百分之七十的日本联合舰队,其实力反而超过了美太平洋舰队。
这是日本海军在战争初期取胜的最大的原因。
2、战术上的创新,在战争初期发挥了威力。
日本联合舰队在山本五十六的带领下,开始了在航空母舰应用方面的探索。
在大炮巨舰主义还在流行的情况下,已经开始把航空母舰的作用,从护航转向攻击的方向上。
在山本五十六的倡导下,日本的航空母舰战队成为了当时全世界最有攻击性的战队。
他以此为基础,空袭了珍珠港,摧毁了以战列舰为主的美国太平洋舰队。
使得美太平洋舰队在半年多时间不能动弹,给了日本在南洋的行动自由。
但是,好景不长。
正如山本五十六所预料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美国经济开始走上战争轨道。
美国强大的国力开始发挥他的作用。
大批的武器装备,大批的军队开始补充进美国陆海军。
随着日本的消耗,此消彼长,美国开始渐渐占了上风。
以海军为例,在开战之初,美日的实力对比如下(单位千吨):日本 美国 英国战列舰 357 534 433航空母舰 178 135 161巡洋舰 299 329 471驱逐舰 154 237 268潜艇 107 117 55合计 1095 1352 1388而海战的主战武器航空母舰,日本更是强过对方,开战的时候,日本拥有航空母舰8艘,美国6艘,英国7艘,日本还拥有著名的零式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和实战经验日本更是技高一筹。
但是,在战争中,美国的战争机器运转起来后,日本就无法和美国相比了。
在造舰方面,可以看下表,(单位艘)航空母舰 护航航空母舰 战列舰 重巡洋舰 轻巡洋舰日本 7 7 2 0 6美国 26 110 8 15 32仅仅从这一个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到,日本根本就没有取胜的可能。
日本能够打沉一艘美国的军舰,可是马上会有美国几艘、几十艘军舰补充进来。
最终,美国靠着强大的实力,压垮了日本。
日本最终被迫投降,宣告了失败。

参考:
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一、日本最开始之所以战无不胜,(一)是因为它的装备远胜于中国军队,常常一个大队(营)就能向中国军队一个团发起进攻,还常常能取胜。
(二)是因为日本老兵训练有数,枪法、拼刺、步炮协同战术均远胜于中国军队。
(三)是中国统帅部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对日防御策略。
经常只是“头通医头,脚痛医脚\",拆东墙补西墙。
(四)各地军阀还有为保存实力,避战畏敌的情绪。
最典型的是张学良,1931年九.一八竟不放一枪一弹,没有起码的守士有责的意识。
(五)全国还没有形成抗战联盟,抗战还没有完全成为全民意志。
(六)中国军队还没有完成全面整训。
(七)对抗日战争的进程还没有科学判断。
二、二年左右形势急转,日军一蹶不振,原因如下:(一)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联合抗战,大多数军阀也集结在全面抗战这面大旗下,全国人民抗战情绪高涨。
(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已经深入人心,小诸葛白崇禧将其概括为“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
\"事实上中国人就此找到了全面战胜日本的正确策略。
(三)随着日军占领地区的增加,日军战线越拉越长,兵力捉襟见肘,大量新兵的投入也大大降低了日军单兵素质。
(四)以地道战、地雷战、伏击战为代表的游击战有效地切断、影响了日军的战略物质供应,使日军疲于奔命。
日军逐渐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之中。
(五)正面战场,以七十四师为代表的国民党正规军与日军忘我殊死博斗,在大量消灭日军的同时,也沉重打击了日军的战斗意志。
(六)美国、苏联的大量援助,在改善中国军队的装备同时,也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日正义、得道多助、抗战必胜的信念。
(七)中国军队中薛岳、李宗仁、白宗禧、王耀武、林彪、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等抗日名将群体的诞生,像是给中国筑成了一道万里长城,成为鬼子的噩梦。
(八)珍珠舰事件后,美国和日军成了死敌,美国切断了对日原材料及军火供应,使资源贫乏的日军步履维艰。
望斧正!
参考:
二战初期,日本在战场上出尽风头。
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有多强大,只是对手太弱。
在前期他们已做好了充足的战争准备,而面对的是军事实力并不强大的中国。
中国在当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军事实力与之差距太大,我们的部队5
但是日本的狂妄贯穿整个战争,让他们处处做出错误的判断。
在中国虽然侵占了很多领土,但他们的如意算盘是快速解决支那问题。
但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意志如此强大。
都知道日本是个弹丸小国,资源极度匮乏。
在中国以战养战,掠夺了很多资源,但同时他们的很多部队也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脱身。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想多点开花。
又把矛头指向亚洲其他国家,打得英法荷等殖民国也是毫无招架之力。
这让他们狂妄的自信又上升了不少。
1941年,日本联合舰队偷袭了珍珠港。
他们想的是挺美,以为美国的主要战场在欧洲,所以偷袭了珍珠港美国也能隐忍不发,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在日本狂妄至极,风光无限,占领了整个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很多重要岛屿,甚至差点登陆澳大利亚。
但是美梦没做多久,形势就急转而下。
首先战线拉的太长,供给很快就跟不上。
虽然日本很早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但毕竟只是个弹丸小国,规模太小,人口太少。
工业总产值不及德国的1/3,人口只有7000万,跟同盟国没法相比。
他们到处占领地盘。
兵力分散,很快就捉襟见肘,到最后连十几岁的孩子都拉上了战场。
其次,挑衅美国就相当于虎口拔牙。
美国的工业实力和经济实力,能全面碾压日本。
战争初期,美国是没有全力投入的。
在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后。
美国才全力开动了战争机器。
你打掉一个太平洋舰队,就有无数的舰队冒出来,这个工业实力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日本自不量力,很快被美国打得满地找牙。
借用袁腾飞的话讲,美国在业余时间就把日本给办了。
日本虽然有攒了几十年的老底子,但在美国现代化全立体式的攻击下,很快就被打的找不着北了。
第三。
狂妄的日本错误地估计了当时的形势。
战争初期,美英苏的重点确实都在欧洲战场。
主要对付德国,没腾出手来打日本,这让日本有点飘了。
他们的技术兵种确实强大,优质的飞行员,比美国的飞行员都好,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觉得他这点儿家底足够挑衅同盟国。
没想到美英苏三国主力齐聚亚洲时,很快他们的优质兵种消耗殆尽,后续根本无法补充。
等到在太平洋让美国打得晕头转向,在内地被中国抗衡的无法脱身,在东北被苏联揍得鬼哭狼嚎,在东南亚被英国虐的狗一般时,日本除了哭爹喊娘的投降,还能做什么?

参考:
日本国小,资源贫乏。
尤其是铁和煤炭,国内吃紧,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一旦断了国外的供给,日本离经济脑瘫近在咫尺。
这是日本最致命的短板。
再者,日本正侵战着中国的大片区域,但,没有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反而被中国人打成了僵局。
中国人拖住了日本关东军数十万军队陷入了泥沼,动弹不得。
分散了日军兵力。
为了策应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轴心国瓜分世界的计划。
加之美国对于出口给日本的钢铁,煤,石油和橡胶等战争物资的限控加大,便对美国心怀不满。
于是,日本偷袭了美国夏威夷的军港。
这迫使美国对日宣战。
战争的机器一旦开始运转,它的力量是巨大的。
而且,美国的军工企业,在当时,非常驰名。
日本空军炸完珍珠港,它的陆军掉头扑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等东南亚诸国。
而美国的作战枪械源源不断地投运世界各处战场,也包括苏联。
俗话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日军所占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把胆小鬼都逼成了一匹斗狼。
小孩都绰起了刀枪。
成了万人公愤的对象,逮尔诛杀的恶魔。
国内资源不足,国外士兵又为虎作伥,频遭群殴。
恶性循环下来,日本还去哪找势如破竹的得意,保得住吃一顿饱饭已经就可以了。
以日本军队在世界各地所犯的累累罪行而言,日本要是不败,苍天不容!
参考:
文/源靖昱日本在二战各时期面对的敌人不同,国际政治也发生了转变,原本向日本出售钢铁、石油的国家也不再向其出售物资。
战争中后期,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形成,使日本在后期逐渐成为强弩之末,故而越到战争后期,日军战斗力越差。
首先我们来看日本各时期面对的敌人 :中国二战前期日本所面对的中国尚处于军阀混战的状态,国政不稳,且清政府垮台不久,民生凋敝,国立羸弱不堪,国家尚处于恢复经济民生的状态。
而日本自甲午战争以来,就已开始谋划吞并中国,战前分别占领台湾与朝鲜。
亚洲国家与日本能抗衡的大国仅剩中国,日本在战争前期又充分计划,直至太平洋战争前夕大量从美国购买钢铁石油等战争物资,加上以战养战,充分保障日军备给养充足。
反观中国,前期对战争准备不足,各路军阀难以统一号令,国力、科技皆大不如人,优质军械仅能靠购买,所以抗战初期遭日军碾压。
英国英国无论科技和工业体系,武器装备,兵员素质皆碾压日本,然而3万日军在东南亚却逼迫8万英军投降,其原因有二。
1939年欧洲战场爆发,德军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英国以欧洲为主战场,本土的危机使得英国对东方战场不够重视。
此外,英国以印度为底线(美国参与战争后,中国远征军协同英军与日军作战可证明此问题),日本未伤及英国在印度的利益,故而给了日本可乘之机,日军在东南亚的作战也显得势如破竹。
二战时的日本在亚洲横行霸道,但面对西方强国,仍是不堪一击的。
日军侵犯蒙古,苏联政府依据《苏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向日军开战,诺门罕战役爆发。
朱可夫率领苏军对日发起反击,战争打了不到一个月,日军死伤58000余人,苏军伤亡8000余人。
在苏联的逼迫下,日军在1939年9月15日与苏联签署了停火协议,同意尊重蒙古声称的边界。
1941年,由于日军公然违反日内瓦公约的暴行被国际社会持续揭露,美国终止了对日本贸易,石油、钢铁等物资随即不再向日本出售。
同年12月,日军不宣而战,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对日宣战。
中美英苏等国结成同盟,共同抗击轴心国。
在中国战场,日军深陷全民抗战的漩涡,逐渐被拖疲、拖垮。
在太平洋战场,美国的战争机器全速运转后,日军彻底被碾压,面对美军上千艘航母又焉能不败。
日本面对的是53个国家组成的同盟,面对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封锁,越到后期日本的形式越差。
一系列连锁反应进一步降低了日军的战斗力,所以到后期被吊打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再有就是日本这个国家的情况,它国土面积小,人口多,资源很少,战争本身就是一种消耗资源和损失人口的行为,所以自古以来日本这个国家就是惯用偷袭的手段,假如对手比你强你可以先发制人让敌人损失巨大,从而拉平双方的实力或者把敌人打得不如自己。
日本为了求战争胜利只能短时间爆发,必须打速战速决的战争。
而日本在战争中面对的都是世界上体量巨大的大型国家,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它一时偷袭占据的优势还不足以让这些大国伤筋动骨,我们国家的抗战,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太平洋战争,加上偷袭诺门坎和苏联打了一仗,战争接近尾声苏联又出兵进攻关东军,本身就不是耐力型选手居然要跑谁也没跑过的超长距离,它能维持多久,三板斧轮完了就不会别的了。
所以说日本在战争初期,靠着它这些年积累的家底,凭着偷袭的先发优势显得特别凶猛,然而北进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