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慈安、慈禧不和咸丰葬在一起而另起陵墓

和很多皇帝在生前就为自己建造陵墓不同的是,咸丰皇帝的定陵在其生前并没有建造,咸丰一朝受内忧外患影响,焦头烂额的咸丰皇帝始终没有精力和心思来给自己建造陵墓,后来埋葬咸丰皇帝的定陵也是在咸丰帝驾崩后同治帝即位,两宫皇太后主政时期营建。
同治四年,定陵竣工,咸丰皇帝与原配嫡妻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合葬于定陵,定陵地宫中葬入咸丰皇帝和孝德显皇后之后就已经封闭了,并且地宫之内也没有预留下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百年之后停放棺椁的位置,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实际上也是两宫皇太后的的意思,两宫皇太后实际上表示在百年之后不与咸丰皇帝合葬的意愿。
此时的两位皇太后才满三十岁,身体状况良好,所以也并没有急于为自己修建陵墓。
咸丰皇帝定陵的布局和构成:咸丰帝去世后被葬于清东陵的定陵,和很多皇陵不一样的是,咸丰的定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定陵,这里葬着咸丰皇帝和他的原配妻子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定陵在同治元年开始营建,同治四年是竣工,随后咸丰皇帝和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被葬入定陵,第二部分是两宫皇太后的陵寝,因为两宫太后的陵寝位于咸丰帝定陵之东,所以被统称为定东陵,定东陵由分为葬着慈安太后的普祥峪定东陵和葬着慈禧太后的普陀峪定东陵。
两宫皇太后的陵寝始建于同治十二年,前后历时六年时间,于光绪五年落成,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于光绪七年去世后被葬入了普祥峪定东陵。
此后光绪二十一年时,慈禧太后又将自己的万年吉地普陀峪定东陵重修了一次,此次大修历时十三年多,直到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太后去世时才停止;
定陵的第三部分就是定陵妃园寝,这里葬着丽妃、祺妃、四春娘娘等咸丰帝的十五位嫔妃。
所以东太后慈安并没有与咸丰帝同穴合葬,而是和慈禧太后一样,修建了属于自己的单独的陵寝。
与咸丰帝合葬的结发妻子孝德显皇后:人们普遍认为咸丰皇帝的原配妻子是慈安皇太后,实则并非如此,慈安太后是咸丰二年通过选秀入宫的,初入宫时,她只是咸丰皇帝的贞嫔,后来由于深受咸丰皇帝宠爱,她在八个月内就由嫔位升至皇后。
而在此之前,咸丰皇帝的原配结发妻子已经去世,所以皇后慈安和懿贵妃慈禧,实际上是没有见过咸丰帝的这位原配妻子的,她姓萨克达氏,是道光皇帝在咸丰帝做皇子时为其挑选的妻子,萨克达氏出身官宦人家,是满洲名门望族,所以为人非常有修养,咸丰帝对其非常宠爱,夫妇二人感情非常融洽,但是天不作美,萨克达氏在婚后三年既去世了,年仅十九岁,萨克达氏去世后几个月,道光帝便驾崩了,二十岁的咸丰皇帝即位登基,萨克达氏被追封为孝德皇后,后来咸丰帝的定陵完工后,萨克达氏被咸丰帝葬在了自己的地宫内,成为了唯一一位和他合葬的人。
慈安去世时咸丰皇帝已经入葬二十余年,并且在咸丰皇帝地宫内,也并未留下任何位置,所以慈安只能单独下葬,并未与咸丰帝合葬。
埋葬两宫皇太后的定东陵:咸丰帝去世后,两宫太后共同垂帘听政,此时慈安太后作为咸丰皇帝曾经的中宫皇后,她提出了两宫太后百年之后的归宿,即不与咸丰帝合葬,而是单独修建陵寝,这在清朝也并非首创的先例,之前的康熙帝祖母孝庄文皇后和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都是单独修建陵寝。
慈安太后既然单独修建了陵寝,作为妾室出身的慈禧太后自然没有理由与咸丰帝合葬,于是两宫太后在咸丰帝的定陵东边分别修建了自己单独的陵寝,慈安太后的陵寝为普祥峪定东陵,慈禧太后的陵寝为普陀峪定东陵。
光绪七年,四十五岁的东太后慈安暴崩于钟粹宫,慈安太后去世后,葬于自己生前选好的普祥峪定东陵。
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孙殿英在洗劫东陵诸帝陵寝时,慈安太后的陵寝也未能幸免,慈安太后墓室内的珍宝虽然不及慈禧太后陵中那样丰富,但是同样也陪葬了大量珍宝,这些珍宝都被孙殿英及其部下洗劫一空,因为慈安太后不及慈禧太后那样出名,名声也比慈禧太后好,所以关于她的陵墓被盗的事情,知道的人并不多,历史上记载的也相对较少。
相比慈安太后的普祥峪定东陵而言,慈禧太后的普陀峪定东陵就要奢华很多了,慈禧太后的普陀峪定东陵在光绪五年时与慈安太后的普祥峪定东陵同时竣工,但是十六年后的光绪二十一年,慈禧太后对自己的陵寝不满意,因此开始了又一次大修,这次所谓的大修实际上根重建几乎没什么区别,重建后的普陀峪定东陵于1908年10月18日完工,非常巧合的是,4天之后慈禧太后便去世了。
重建的慈禧陵不仅在规制上超过了慈安陵,其在奢华程度上也全面碾压了作为中宫皇后出身的慈安陵。
两宫皇太后不与咸丰皇帝合葬的原因说白了就是不够格,自古以来后妃陪葬就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即:卑不动尊。
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虽然贵为同光年间的最高执政者,但是其身份一个是由嫔妃升至皇后的继后,一位之前只是咸丰皇帝的贵妃,尤其是在慈安太后表态不与咸丰帝合葬之后,慈禧太后也无法再提出与咸丰皇帝合葬了,虽然这是一种很尊贵的礼制,但是实际上慈禧太后更希望为自己独自修建一座陵寝。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参考:
谁说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与咸丰帝不是合葬?
中国古代的合葬分为两种,一种叫同茔同穴、一种叫同茔异穴,并不是只有葬在一个墓坑或地宫之中才叫合葬。
同茔同穴我们就不去多说了,下面主要说一说这个同茔异穴。
所谓同茔异穴,顾名思义就去同一个坟茔、不同的墓穴。
其实,现而今很多公墓中的夫妻合葬墓也是这样一种形制。
同一座墓、同一块墓碑,但墓碑下面摆放骨灰盒的地方却是人为分隔开来的两个龛位,这就是典型的同茔异穴合葬墓。
古代帝王、贵族之家的这种同茔异穴合葬通常表现为同一个大的墓园之内有两个不同的封土堆,不同的封土堆下面则是两个不同的墓穴。
比如汉高祖刘邦与吕后合葬的长陵,在长陵陵区的范围内,竖立着两个巨大的封土堆,一个封土堆下面是刘邦的墓穴、另一个封土堆下面则是吕后的墓穴。
但二者之间是存在一定距离的、而且距离不近,显然不是埋在一个同“墓坑”里,但这样的墓依然叫做合葬墓!▲汉长陵卫星
从定东陵与定陵的名字上也能看得出,定东陵只是定陵的“附属”!换句话说,无论是慈安太后的普祥峪定东陵还是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都属于广义上定陵的陵区范围。
同样是同一陵区内的不同墓穴,依然属于同茔异穴形制。
所以,虽然咸丰帝与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分葬三处,但他们仍然属于合葬。
▲清定陵与定东陵位置示意
清朝的帝王葬制是这样的,皇帝入葬地宫之后,地宫入口便全部关闭,之后便不再打开。
当然,像孙殿英那样炸开的除外。
只有在皇帝下葬之前去世的皇后、皇贵妃(雍正元年之后),才能入葬帝陵地宫,死于皇帝入葬之后的皇后(包括庶出皇帝的生母)都只能另建后陵。
所以,无论是崇庆太后、恭慈太后还是慈禧太后、慈安太后,都是另建的后陵。
▲普祥峪定东陵、菩陀峪定东陵形制当然,有两位皇太后例外,即仁寿太后(雍正帝的生母)、隆裕太后(光绪帝的皇后),她们去世时,康熙帝的景陵、光绪帝的崇陵还没有彻底完工、皇帝也还没有正式入葬帝陵地宫,地宫大门依然是敞开的,所以他们去世之后虽然皇帝丈夫已经死了,但还是被葬入了帝陵的地宫之中,没有再另建后陵。
不过,隆裕太后即便没有死在光绪帝入葬崇陵地宫之前,恐怕也很难有能力再另建后陵了。
连崇陵的部分工程项目都是由北洋政府负担的,您认为北洋政府还会愿意花钱给隆裕太后再修一个后陵吗?
▲仁寿太后乌雅氏(画像)▲隆裕太后叶赫那拉氏最后顺带说一下昭圣太后的昭西陵,这是一座非常有意思的后陵。
虽然位于遵化的清东陵大范围内,担它却不是清东陵的组成部分,也不从属于清东陵的任何一座帝陵!它叫昭西陵,顾名思义就是昭陵的后陵,而清昭陵在哪里呢?
沈阳!换句话说,这座昭西陵虽然位于遵化,但它却属于沈阳清昭陵的组成部分。
虽然相隔着六百公里,但昭圣太后与清太宗皇太极依然属于“合葬”。
意不意外?
可事实就是如此,没有谁规定夫妻合葬就必须是埋在同一个墓坑里……▲清昭西陵(遵化)全景▲清昭陵(沈阳)全景
参考:
慈安、慈禧即使贵为皇太后,也必须遵守祖制,清代的葬制规定:“卑不扰尊”即皇帝的陵墓地宫一旦封了“龙口”(墓道),任何人不得侵扰!但是,在皇帝之前去世的皇后是允许与其合葬的。
两宫皇太后是不敢另起陵墓的,她们的墓都是定陵范围,根据方向分成定东‬陵‬和‬定‬西‬陵‬,‬这个是有‬严格规定的,‬不‬能‬乱‬了‬规‬矩‬。
‬‬青冢 白骨 死共穴咸丰皇帝在清代各帝中,还是很出名的,今天的人们,凡是提到咸丰皇帝,首先是想到《火烧圆明园》,立即又联想到那位兰贵人;
不错,这是一位著名的“战乱皇帝、“卖国天子”。
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帝病逝于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享年31岁。
十月份,咸丰帝的梓宫运回京师。
同治小皇帝登基后的第一年即同治元年(1862)九月初九重阳节那天移柩暂庴清东陵西峰口外的隆福寺。
一直到了同治四年九月才葬入定陵地宫。
其实定陵最先修建于咸丰九年(1859)三月,应该还没有完工,同治即位后又修了四年,一共花了七年时间,才葬入定陵地宫。
同时葬入地宫的是孝德显皇后,她生前没有这个称号,因为她没有当上皇后,还没有来得及看到她那其貌不扬的丈夫当皇帝,她就因病撒手人寰。
孝德皇后为萨克达氏(满清望族)滿洲镶黄旗人,父亲是高级官员。
当咸丰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因为道光皇帝最喜欢的就是奕伫(应是讠旁),所以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也就是咸丰皇帝十六岁那年,就册封了萨克达氏为奕伫的嫡福晋,也许是“红颜薄命”,仅仅一年后即道光二十八年(1848)病故了。
不过,在道光三十年正月咸丰皇帝即位后,诏追封为皇后;
同治四年九月与“文宗”(此处删去二十五个谥字)共为一穴。
‬利旧利废修建的东陵咸丰帝的父亲是道光皇帝,因为他的宝华峪陵寝排水不畅,积水严重,道光皇帝心头不安逸,沉脸如水,下诏全部折除,在河北易县的清西陵龙泉峪重新选址,于是东迁西葬,所谓的“兆葬之制”被打破。
不过却剩余了很大数量的原材旧料,这个浪费有点大,咸丰帝为自己的父皇做了善后工作,他在修建定陵时,把这些料全部用上。
定陵的墓道、地宫是需要大批大石料的,它们都来自房山县,都是优质的青白料,在二百四十件这种石料中,旧料占了1/4,小青石料占1/5。
利用了宝华裕的各种旧砖共计有六十余万匹,把这个些旧料运到定陵,光运费就花了4945万两白银。
新旧料合起来用,加上工钱,共计用了3134547万两白银。
如此巨大的支出,所谓使用旧料节约,不过是欺世盗名。
‬死了仍然争东西(定东陵)其实定陵最有名的还是定东陵。
因为在定陵之东,埋葬着咸丰帝两个著名的皇后,就是现在称之为东太后的慈安和西太后慈禧。
犹如她们生前一样,两太后各人都单独有陵一一普祥峪的定东陵位于西边,它是慈安的陵墓,普陀定东陵位于东边,是慈禧的陵墓。
两陵齐头并列,中间仅有一条马槽沟隔着。
同治皇帝在对待两宫皇太后的问题上,唯一的做法就是“一碗水端平。
”同时动工兴建,同时峻工,历时六年,所用白银,慈安陵用了226.5万两银子,慈禧陵用了227万两银子。
两座太后的地位基本都差不多,按理说东宫慈安皇太后应该葬在东边,西宫慈禧皇太后应该葬在西边,但是好强心极强的慈禧用心计赢了慈安,西太后葬在东边,东太后葬在西边,因为古代是以东方位为尊。
东西方位己定,今天来到定东陵,如果联想到这件事,相信游客会感慨良久!结束语定陵是清朝第十世皇帝文宗显皇帝咸丰的陵墓,地名是平安峪。
埋葬两宫皇后的定东陵座落于定陵之东。
都是定陵的规制之内。
如果两宫皇太后想另起陵墓的话,肯定是“名不正则言不顺!”即使豪横如慈禧者,也断断不敢!
参考:
之所以慈安和慈禧不与咸丰葬在一起,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咸丰是死在她们前面,按照清朝祖制,死于皇帝入葬前的皇后与皇帝合葬,而死于皇帝入葬后的皇后,则单独为其建陵,也就是卑不扰尊,地位低的不能打扰地位高的,不能为了合葬再将皇帝已经封闭的地宫打开,清朝单独建陵的皇后还有几位。
所以,按照这个制度,慈安和慈禧只能单独建陵。
慈安与慈禧为什么分别建陵 既然按照祖制,慈安和慈禧不能与咸丰合葬,要单独建陵,那么,原则上应该是两人只修一个陵寝就行了,也就是说慈安和慈禧可以合葬,但是,最后她们却违反祖制,各自单独修建了一个陵寝。
其实对于慈安和慈禧的陵寝,当时朝中的王公大臣也给出了几套方案:一种是只建一座皇后陵和一座地宫,在地宫里奉安两位皇太后;
或者是只建一个陵,地宫分东西两室,将两位太后分开奉安在各自的梓宫。
另外一种就是仿照道光皇帝孝静成皇后的慕东陵,将定陵的妃园陵寝升为皇后陵,在里边建两座宝顶,分葬两位皇太后。
第三种方案是仿照康熙景陵妃园规制,单独建一座皇后陵,建两座方城、明楼、宝城、地宫,分别安葬两位皇太后。
对于
这些王公大臣见慈禧不高兴,就对方案进行了修改,经过多次修改后,他们也摸清了慈禧不满意的原因,按照慈安和慈禧的地位,慈安是咸丰的皇后,而慈禧只是妃位,即便现在两人都是皇太后,而慈安是母后皇太后,慈禧则是圣母皇太后,按照嫡庶有别的规矩,慈禧的地位始终是在慈安之下的。
如果慈禧和慈安同陵安葬,那么慈安一定是在主位,慈禧则只能屈尊次位,慈禧是一个性格强硬的女人,她怎么甘心死后还屈居于慈安之下呢?
只有两位太后各自建陵,慈禧才能在形式上与慈安太后平起平坐,享有一样的待遇。
所以,当王公大臣提出了为两位皇太后各修一座陵寝的意见后,这一次慈禧终于同意了。
慈安和慈禧陵寝的修建过程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丰皇帝病死于承德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
咸丰皇帝的定陵始建于咸丰九年(1859年)四月十三日,同治五年(1866年)十二月,才全部完工,用了七年时间。
同治四年(1865年)九月二十二日,咸丰和他的第一位皇后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合葬在咸丰的在清东陵的定陵地宫。
既然咸丰皇帝的地宫已经封闭,慈安和慈禧就需要另外建陵,其实对于两位太后建陵的事情,早在同治元年就已经提上了日程。
虽然慈安和慈禧不能与咸丰合葬,但她们的陵寝还是只能在咸丰定陵的附近修建。
同治元年(1862年),恭亲王奕䜣就派人到定陵附近为两位太后选择万年吉地,并且选定了成子峪、普陀山、松树沟三处地点供两宫皇太后选择。
但由于当时清政府战事连绵,再加上忙于修建咸丰的定陵,两宫皇太后修建陵寝的事就暂时搁置了。
到了同治五年(1866年),两宫太后再次派人到定陵附近查勘,初步选定普陀山和平顶山两处地点。
第二年,慈安和慈禧再次派恭亲王奕䜣前去实地复勘,发现两处地点均有较深的水坑,就将情况报给两宫太后定夺。
直到同治十二年(1873年),慈安和慈禧决定亲自前往查看,以便确定万年吉地的最终地点。
同治十二年(1873年)三月初九,慈安和慈禧在同治的陪同下亲自到普陀山和平顶山查看,见到两处都是地势雄秀,山川环抱,就非常满意。
回去以后,同治皇帝奉两宫懿旨,用硃笔将平顶山改为“普祥峪”,将普陀山改为“普陀峪”。
同治十二年(1873年)三月十九日,两宫皇太后发出谕旨,确定普祥峪和普陀峪为两宫太后的万年吉地,并任命惇亲王奕誴等人为慈安普祥峪的承修大臣,醇亲王奕譞等人为慈禧普陀峪的承修大臣,由于慈安和慈禧的陵寝只能在咸丰定陵附近修建,所以在地形上选择余地不多,存在着不少的缺陷,这些只能采取人工的办法进行补救。
同治十二年(1873年)八月二十日,两座陵寝同时动工,到光绪五年(1880年)六月,两座陵寝同时完工,共用时六年。
修建完成的两座陵寝东西并排,慈禧的陵在东,慈安陵在西,两座陵寝除了一些细小的部位稍有区别外,其他的基本上是一样的。
据初步统计,慈安的陵寝花费白银二百六十六万余两,慈禧陵花费二百二十七万余两,也就是说,慈安陵比慈禧的陵多花了三十九万多两白银。
但是,慈禧的陵寝在光绪五年(1880年)修建后,她是在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才安葬的,这期间经过十多年的风吹日晒,曾经出现过一些质量问题,一些大臣为了讨好慈禧,就不断对慈禧陵寝进行修缮,而且将其就行了提升,说是修缮,实际上变成了重修。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慈禧再次下令将普陀峪陵寝的方城、明楼、宝城、隆恩殿、东西配殿、东西燎炉全部拆除重建,这次重修,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才算完工,用时近十三年之久,经过这次大修后,慈禧陵寝成为了清代陵寝中最为奢侈的陵寝。
在慈安和慈禧陵寝修建过程中,工地上就不断发生各种问题,有偷工减料的,也有工匠酗酒闹事的还有赌博打架寻衅滋事的,甚至发生过罢工和抢劫事件,为了保障陵寝的顺利修建,清政府多次增派绿营兵驻守弹压、督促工匠施工。
然而,令慈禧没有想到的是,在她死后仅二十年,她费尽心机修建的豪华陵寝,就被人炸毁盗掘一空,看来这定东陵从修建之日起,就没有消停过。

参考:
古代讲究帝后同葬,为什么慈禧要单独建造陵墓呢?
这源于康熙皇帝,当时他在安葬自己祖母孝庄太后的时候,曾经流传了一句话叫"卑不动尊",意思就是身份尊贵的人如果先死了,那么身份次等的人在去世之后是不能挪动身份尊贵的人的陵墓的,孝庄,孝惠,孝圣,孝和,去世都晚于夫君,都单独建了陵寝。
慈禧和慈安当时只是咸丰皇帝的后妃,所以只能另选陵址了。
咸丰皇帝入葬定陵时,只有原配孝德显皇后皇后萨克达氏已故,而继后孝贞显皇后(即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生母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仍然在世。
因此,只有萨克达氏葬入了定陵地宫。
一旦地宫封闭,之后去世的皇后(含原非皇后的皇太后)便不能再葬入地宫、扰动帝陵,只能在帝陵附近新建后陵,以相对帝陵位置命名,如泰东陵、定东陵等。
虽然是新建陵寝,但仍然属于帝陵系统,是帝陵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臣们商量之后想要把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的陵墓建在一起但是慈禧太后不同意,觉得和慈安太后葬在同一个陵墓当中,太窄了。
大臣们,又商量说再咸丰皇帝的陵墓旁边,再建造一座陵墓但是咸丰皇帝当时建陵的时候并没有把另外一个陵墓规划在内,如果再建一个陵墓的话,规划上还是有点窄。
所以慈禧太后还是不同意。
没有办法,大臣们只好为两个太后各自选择陵址。
慈禧并不是咸丰皇帝的正宫皇后,而是懿贵妃。
按照尊卑说法,慈禧陵墓的奢华程度应该不及当时的慈安太后,但是在外观上,慈禧的陵墓和慈安的陵墓都差不多,但是,陪葬品的奢华程度慈禧比慈安不止高了一星半点。
慈禧在同治皇帝还在位时已经开始选陵址,花费了七年时间,期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选定好了陵墓的地址。
刚开始的时候两个皇太后的陵墓规制完全是一样的,为了凸显慈安太后的地位尊贵,慈安太后的陵墓比慈禧太后多用39万白银。
在慈安太后死后,慈禧因不满比慈安太后低一头,另一方面又为了想让自己在另一个世界过得更好,便把自己的陵墓重新修缮,几乎是等于又重建了一回。
即便是与萨克达氏及慈安的尊卑关系,慈禧也不敢轻易僭越。
因此,在普祥峪定东陵的形制上慈禧丝毫不敢做文章,她最终能做的也仅仅是在菩陀峪定东陵的细节上精益求精、压过慈安一头。
但是,台面上的后陵形制,慈禧依然是不敢僭越的,包括慈禧自己的菩陀峪定东陵也依然是后陵形制。

参考:
这是清朝制度问题,中国自古就是尊卑之分,也就是卑不扰尊,尊可扰卑,也就是说,帝陵地宫只要皇帝葬入之后便正式封闭。
在皇帝入葬地宫之前去世的皇后或皇贵妃可以入葬帝陵地宫。
一旦地宫封闭,之后去世的皇后或皇贵妃便不能再葬入地宫扰动帝陵咸丰皇帝去世的早,咸丰去世的时候只有皇后萨克达氏已经去世,可以葬入咸丰皇帝的定陵与咸丰合葬,这个时候慈禧和慈安还在世,等她们去世的时候咸丰皇帝的定陵地宫已经封闭,按照卑不扰尊的祖制不能在打开地宫把她们葬入帝陵,所以慈禧和慈安只能在定陵附近另建后陵,后陵也属于定陵的一个体系,属于不同穴的合葬,不违背祖制
参考:
慈安和慈禧虽然是皇太后,但也要遵守先祖的规矩,清朝的丧葬制度是“卑不扰尊”,也就是说,一旦皇帝的墓穴被“龙口”(地道)封闭,就不允许外人打扰!不过,先于先帝而死的女皇可以与她同葬。
两位皇后也不敢再建自己的陵墓,因为他们的坟墓都在定陵,按照方位分为定西陵、定东陵,这是一条非常严格的规矩。
咸丰皇帝在清朝的皇帝中,名气很大,现在的人一说起咸丰皇帝,就会想起《火烧圆明园》,然后就会想起“战乱之君”和“卖国天子”。
咸丰皇帝咸丰十一年7月在热河行宫“烟波致欢堂”病逝,终年31岁。
十月,咸丰皇帝从故里迁往京城。
同治小皇帝即位后的头一年,也就是同治年九月九日,在东陵西峰上的隆福寺。
直到同治四年九月,定陵的地下宫殿被埋葬。
事实上,定陵是咸丰九年三月建成的,当时还未完工,同治继位后,再修四年,合共七年,埋葬于定陵。
孝德显皇后也被埋葬在了地下,她没有被封为皇后,所以在她还没有成为皇后之前,她的丈夫还没有成为皇帝,她就病逝了。
孝德皇后是满洲镶黄旗的萨克达氏,其父是一位高官。
咸丰皇帝尚为皇子之时,道光皇帝最宠爱的就是萨克达氏,于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咸丰皇帝十六岁,便将萨克达氏封为奕伫的直系福晋,或许是“红颜薄命”,一年后,道光二十八年,他就去世了。
然而,咸丰皇帝于道光三十年1月登基,诏追封为皇后,同治四年九月,“文宗”(此省略二十五个谥字)为一穴。
东陵由利旧利废建造咸丰帝之父道光年间,因其陵墓排水不良,积水过多,道光皇帝忧心忡忡,面色阴沉,下令将陵墓中的所有坟墓都毁掉,河北西陵龙泉峪,迁移到了西边,“兆葬之制”就此破灭。
咸丰皇帝为了处理父亲的后事,在定陵的时候,用了大量的材料。
定陵的墓道和地宫都是用大量的大石头,这些石头都是从房山县运来的,品质都很好,二百四十块石头里,有四分之一是老石头,五分之一是小青石。
宝华裕用了六十多万块旧砖,运到定陵,光是运输,就是四千四百五十万两。
算上新的材料和工钱,一共花了三十三万四千四百四十四万两。
这么多钱,用旧材料节省,简直是骗人的。
死了也要抢东西定陵最出名的地方,其实就是定东陵了。
定陵东侧,有两位咸丰皇帝的皇后,一个叫慈安,一个叫慈禧,一个叫东太后。
和他们在世时一样,两太后各自拥有一座陵墓,其中一座是普祥峪,一座是慈安,一座是普陀东陵,一座是慈禧的陵寝。
两座陵墓一字排开,只有一条壕沟。
对于两位皇后,同治皇帝只有一种“一视同仁”的态度。
六年间,慈安陵耗资226.5万两,慈禧陵227万两。
两位太后的身份大致相同,按照道理来说,慈安皇太后的东宫是东宫,西宫的慈禧皇后是西宫,不过慈禧这个倔强的女人用了阴谋诡计,把慈安给打败了。
东西的位置已经确定,今天的定东陵,游客们一定会唏嘘许久!结论定陵是清代第10代皇帝咸丰的陵寝,名为“太平峪”。
定东陵是两位皇后的葬地,位于定陵的东侧。
都在定陵之中。
如果两位太后想要再建一座陵墓,那就是“名不副实,口无遮拦!”就算是一向霸道的慈禧皇帝,也绝对不会这么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