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80后小时候喜欢听收音机的进来可否说说你小时候听过的电台节目
70后,80后小时候听收音机都很正常了。
有些60后也是听收音机长大的。
那个时候,每家都有七八个孩子,日子非常艰难。
没有新衣服穿,没有好吃的。
想吃饺子,猪肉得盼到过年。
小孩子没有玩具,男孩子只有用木头做的冰猴,去屯子大坑的冰面上,用鞭子抽着玩。
女孩子就会踢口袋,口袋是妈妈用零碎布缝的,装上谷糠或者沙子。
到外边去踢。
晚上,躺在被窝里,跟大人一起听评书。
那时,最出名的评书演员有刘兰芳,单田方和田连元。
刘兰芳讲的《岳飞传》《杨家将》最受
记得最爱听的广播剧是路遥的《人生》。
后来就有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
听完张海迪的广播剧后,我都一集一集的用笔写下来。
那时候记忆力好,每听完一集,几乎一字不落的写下来。
反复去看。
被她的精神所感动。
我后来自学写作,跟小时候听收音机有很大关系。
那些自强不息的人物,他们身残志坚的事迹,像刻在我的脑海一样。
让我受用一生。
参考:
总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收音机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这是现在任何电子产品都无法替代表!
参考:
小的时候听过《夜幕下的哈尔滨》,还有一个《穆斯林的葬礼》,基本上都是晚上8:30 开始播放 , 再一个就是《小喇叭 》因为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娱乐方式,听收音机是唯一的一个与外界接触的平台,还有是早上6:30的《新闻联播》 , 还有一个邢质斌和罗京的《 午间半小时 》那时候听收音机好呀,听收音机,还能学到知识,也不毁眼睛,而不像现在,我们与外界接触方式全都是手机,眼睛不停地盯在屏幕上对孩子来说,对眼睛肯定没有好处呀,所以说现在为啥小孩儿们戴眼镜多呀?
正因为电子产品的大量的出现 虽然说信息时代,但是孩子们的视力却一代代的在毁害着 ,影响着下一代的视力呀,这也是一个弊端 其实我们现在也挺怀念那个时候听收音机的,然后走到哪 都有小收音机,最早的时候是可大块儿的再慢慢的是小一点儿的,到后来越发展越先进了之后呢,也几乎跟五寸 手机的大小的尺寸啦
参考:
那时收音机就是获取信息,娱乐生活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渠道,当时刘兰芳讲的评书《岳飞传》在当时的哲盟台,还有白城台热播,这些台信在我们家里号不好时续时断,得不停的转动收音机的方向才能听到,那时我一放学就打开收音机拨这两个台听《岳飞传》听完上我二姐(表姐)家给他们去讲《岳飞传》。
这是30多年前的事了,后来电视淘汰了收音机,如今手机又淘汰了电视机,时代发展真快呀!
参考:
感谢您
我今年45岁了,说到听电台真是有很多的记忆。
小时候家里有一台带录音机的收音机,忘记是什么鸽牌的,机身特别长,其中收音机部分就有个二十多厘米,当时感觉体积蛮庞大的。
因为年龄小,父亲也不让我们多听,怕我和弟弟给弄坏。
但是每到放假,爸爸就会给我和弟弟把电台的频率调好,然后就去上班了。
我和弟弟把作业做完后,每到固定的时段我们就会打开收音机,来收听《小喇叭》。
每每听到小喇叭开始广播了这句开播语,当时的兴奋就想是吃了糖块一样。
听收音里的故事,陪伴我和弟弟渡过了多少个寒暑假,现在想起来都是满满幸福的回忆。
我想70后的朋友在看了我这篇短文章后,也一定会勾起儿时的回忆吧,有什么回忆我们一起来在评论区讨论。
参考:
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给我买了一个宝灯牌收音机,两节干电池可以用半年。
那个时候听收音机很少
最喜欢的栏目有中午的小说连播节目。
在收音机里听过袁阔成演播的《三国演义》,焦宝如播讲的《水浒》,还听过现在已经忘记了情节的许多广播剧《皖南事变》《义和团》《星星草》《黑骏马》……听这些节目的时候往往有代入感,有时候就把自己设想成广播剧中的主人公。
感叹于他们悲惨坎坷的命运,为他们的悲欢离合流下同情的眼泪。
不管听哪部节目听到结束的时候,把收音机关上,总有种惆怅若失的感觉。
听书听广播剧之外听的最多的就是每周一歌,从每周一歌这个节目里,我知道了许多当时的当红明星也知道了许多流传甚广的流行歌曲,并且自己也尝试着学着哼唱。
还有个栏目,印象也比较深,就是河北广播电台播出的《快乐的星期天》,记得那个主播的嗓子特别有魅力,叫严翔。
那应该是最早的电台综艺节目。
严翔也应该是早期的主播之一。
里边节目丰富,有唱歌,有相声小品。
收音机陪伴了我快乐的童年生活,收音机让我童年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收音机给我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
参考:
很小的时候喜欢守着收音机听评书《岳家小将》听得如痴如醉。
上大学时喜欢躺床上听《深夜情感热线》在别人的故事里感悟人生。
现在开车时会听听路况信息。
[呲牙]
参考:
我记得我家的收音机是美多牌的,那时就听小喇叭开始广播了,达滴达,还看过女跳水队员,挺有意思的。
家中还养一只猫,好好玩了。
参考:
70后电台工作人员来看热闹[呲牙]
参考:
家里第一台收音机是红灯牌,上海无线电二厂生产的。
那个年代,它还真是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
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孙敬修爷爷讲故事,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杨家将》,袁阔成《三国演义》,还有后来的广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要说,那个年代物质生活相对贫瘠,精神生活就更贫乏,可也正因为有了广为普及的收音机,这个小匣子给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六零后、七零后)打开了一扇“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时代记忆!感谢提问题的人,您让我们在被生活、工作反复蹂躏之余,突然被勾起了一些美好的回忆。
现在资讯很发达,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终端和载体随时随地了解信息,以至于收音机已经被大部分人抛弃。
这当然是时代的进步,可是,面对海量的信息,恐怕再难重现“飞龙旗、飞凤旗、飞虎旗、飞彪旗、飞豹旗……”这样深邃的时代印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