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员们为啥要戴顶戴、花翎

在古代,服饰是体现官员等级的重要部分。
众所周知,清朝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大一统政权,清朝的统治者在发展与建立这个政权的过程中,积极吸收汉族文化。
其中,将官员的品级或者人物的身份在服饰上体现出来就是其中之一。
清朝的官员家庭除了身上穿的袍子、补服、腰带等之外,头上戴的帽子也是重要标志之一。
官员或贵族的帽子上的帽顶就是顶戴。
花翎并不是所有官员都有,而是要为清庭立有功劳的人,通过皇帝的赏赐才允许佩戴的。
顶戴花翎说白了就是用以区别人物身份等级以及荣誉等。
众所周知,清朝的官帽分为两种。
一种是暖帽,每年的八月到第二年的三月统一佩戴。
圆形的,多用布、皮革.、缎等制成,颜色多为黑色。
另一种就是凉帽了,用藤、篾席等编成。
无论是凉帽还是暖帽,帽子最高处都有一个顶珠,多用宝珠制成,按材质和颜色区分官员品级外,贵族也按帽顶东珠的多少来区分爵位的高低。
在顶珠下有一翎管,一般都是白玉或者翡翠制成用以安插翎枝。
翎枝又分两种,一种是“蓝翎”,一种是“花翎”。
蓝翎是用鹖羽所做,花翎是用更珍贵的带有目晕的孔雀羽所做。
不同于蓝翎,花翎不是谁都可以佩戴的。
而是昭明等级威仪、嘉奖军功、恩赏功臣的。
通常,只有六品
花翎有单眼(眼就是孔雀羽上的圆斑)、双眼、三眼之分,眼多者为贵。
清朝历任统治者都三令五申,花翎不能簪越本分妄戴也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反则会受到十分严厉的惩罚。
简单介绍了什么是顶戴什么是花翎,接下来我们看一看都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佩戴顶戴花翎。
按清初例:一品用红宝石及单眼花翎;
二品用珊瑚及单眼花翎;
三品用蓝宝石及单眼花翎;
四品用青金石及单眼花翎;
五品用水晶及单眼花翎;
六品用砗磲及无眼蓝翎;
七品用素金及无眼蓝翎;
八品用阴文镂花金及无眼蓝翎;
九品用阳文镂花金及无眼蓝翎。
雍正时期用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
也就是说,通常六品及六品
而双眼花翎及三眼花翎都是为大清朝立有大功劳的人才有机会受皇帝赏赐的,其象征恩宠及身份的重要性要比黄马褂重要的多。
皇帝赏赐给臣下双眼或三眼花翎是身份慎重的,顺治到清末被赏赐三眼花翎的大臣也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同等七人,被赏双眼花翎的也才二十余人而已。
说完了朝官的顶戴花翎,我们再聊聊王亲贵族的顶戴花翎。
因为
东珠的多少表示爵位的高低,通常除皇帝外,东珠最多不允许超过十二颗。
皇帝帽顶饰22颗东珠及5颗白金珠无花翎;
皇太子帽顶饰12颗东珠(未成年9颗)无花翎;
摄政王帽顶饰11颗东珠无花翎;
亲王帽顶饰10颗(未成年8颗)东珠无花翎;
郡王帽顶饰9颗(未成年7颗)东珠无花翎;
贝勒帽顶饰8颗(未成年6颗)东珠无花翎;
贝子帽顶饰7颗(未成年5颗)东珠无花翎;
未授爵的皇子帽顶饰6颗(未成年4颗)东珠无花翎;
未授爵的皇孙帽顶饰5颗(未成年3颗)东珠无花翎;
镇国公帽顶饰4颗(未成年2颗)东珠佩戴三眼花翎(未成年无花翎);
辅国公帽顶饰3颗(未成年1颗)东珠佩戴双眼花翎(未成年无花翎)。
综上所述,清朝官员佩戴顶戴花翎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区分身份与官品。
只有达到了相应的级别才允许佩戴相应的顶戴花翎。

参考:

顶戴分多种色样,按官衔大小分为:红色、蓝色、白色、金色等。
花翎,一般是皇帝赏给对朝廷有功、有特殊贡献的人。
翎分蓝翎和花翎两种。
花翎是孔雀翎,它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
其中三眼地位最大。
因此,清代官员要戴顶戴、花翎,它是清朝官员服饰的统一规范,是清朝官员身份、等级的标志,是荣耀、地位、权力的象征。

参考:
顶戴花翎和朝服一样是清朝表明官员品级等第的标志,不能乱戴僭越也不能随意不戴。
影视剧里官员犯了错没有被剥去官服,而被当场拔去顶戴花翎,那是相当严重的惩罚,事实也如此。
所谓顶戴就是官帽顶部镶嵌的宝石,一般有三层,上层是宝石,中层宝珠,下层金属底座。
清朝的官分九品十八级,顶戴的材质随着官级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红宝石,珊瑚,蓝宝石,青金石,水晶或金属等,品质从优至次。
另分朝冠用(礼服)和吉服冠用(常服),只是后者只有下面两层。
花翎是孔雀翎,只是翎子中的一种,还有天鹅毛的蓝翎,朝廷的高官显贵,王,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凡五品
孔雀翎按佩戴人的功劳地位分单眼,双眼,三眼,所谓“眼”就是孔雀翎上似眼状的圈,一个圈就称一个眼。
当然以三眼最为尊贵,贝子,贝勒,郡王,亲王戴三眼花翎,公侯级别戴双眼花翎,并且在最初宗室成员花翎也不是随便就能戴的,还得经过一系列文武考试。
清代官员似乎特别钟情于花翎,皇帝将赐花翎作为对官僚的恩赏手段,而官员也会因功而乞翎。
清初的施琅在平定台湾时立下大功,康熙已经封其世袭的靖海侯,但施琅却情愿不要侯位,上疏乞赐花翎,在外的将军那时还没有先例戴花翎的,但是康熙破例恩准。
清末李鸿章独臂擎天,两宫赐他三眼花翎,极显其贵,后因朝鲜战事不利,又被光绪拔去花翎。
这李中堂花翎的一赏一拔,虽然似过了一次过山车,但当时清末戴花翎已经满街走,身价大跌了。
因捐纳大开,清末用钱就能买到花翎,国家爵位名器成了交易买卖商品,随着武昌炮声,它也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桶。
(一家之言,

参考: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人类吃饱穿暖后开始追求“美”!金钱鼠尾的发型关外苦寒之地冬天要戴皮帽子~帽子要有装饰帽结子辫帘子这就是顶戴花翎的前身!进关后毕竟很长时间暑热又增加了斗笠型的红缨凉帽!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要提现官员将领的高低贵贱用三色宝石和铜顶子纹饰的帽顶珠区别级高低用孔雀翎毛鹖尾蓝翎区别高级官员和低级干部!参考中原文化在马蹄袖四开气袍子外罩上了文禽武兽的补服纱褂脖子上挂上了带佛头念记的朝珠!这是一个游牧民族的进化包装!
参考:
顶戴花翎的来源:顶戴花翎据说最早起源于清太宗皇太极的崇德初年。
然而清朝在关外的时候对顶戴花翎并没有做严格的规定。
后来清军入关后,在顺治二年,雍正五年,雍正八年对顶戴花翎做了明确的规定;
原制度(第一制度)一品朝冠饰红宝石及单眼花翎二品朝冠饰珊瑚及单眼花翎三品朝冠饰蓝宝石及单眼花翎四品朝冠饰青金石及单眼花翎五品朝冠饰水晶及单眼花翎六品朝冠饰砗磲及无眼蓝翎七品朝冠饰素金及无眼蓝翎八品朝冠饰阴纹缕花金及无眼蓝翎九品朝冠饰阳纹镂花金及无眼蓝翎无官品者朝冠饰及无眼蓝翎(无顶珠)修定制度(第二制度)雍正八年(1730年),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六品或以上):一品朝冠饰红色透明玻璃及单眼花翎二品朝冠饰红色不透明玻璃及单眼花翎三品朝冠饰蓝色透明玻璃及单眼花翎四品朝冠饰蓝色不透明玻璃及单眼花翎五品朝冠饰白色透明玻璃及单眼花翎六品朝冠饰白色不透明玻璃及无眼蓝翎七品朝冠饰素金及无眼蓝翎八品朝冠饰阴纹缕花金及无眼蓝翎九品朝冠饰阳纹镂花金及无眼蓝翎无官品者朝冠饰无眼蓝翎(无顶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