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华和金炳昶在相声界是什么辈分

他们都是沈阳曲艺团的专业相声演员,还上过央视春晚。
他二人不仅是搭档,而且拜的是同一个师父。
他俩的师父名叫杨海荃。
杨海荃的辈分很高。
他跟张寿臣、常连安、朱阔泉、马三立同辈。
张寿臣是常宝堃、刘宝瑞的师父。
常连安是高元钧的师父。
朱阔泉是侯宝林、孙风山、马志明的师父。
马三立是常宝华的师父。
换句话说,杨振华和金炳昶跟侯宝林、刘宝瑞、高元钧、马志明、常宝华同辈。
对于现在的年轻相声演员而言,他们都是师爷级的人物。
金炳昶是地道的北京人。
抗美援朝初期,他报名参军,随部队到了沈阳,但没入朝参战,留在了沈阳。
金炳昶于2013年去世,生前曾担任过沈阳曲协主席。
金炳昶收过几个徒弟,除了巩汉林的老婆金珠外,其他人都没啥名气。
杨振华是沈阳人,比金炳昶小五岁。
目前,他还健在。
杨振华也收过徒,但没一个能叫得响的。
更多精彩的文章和

参考:
毫无疑问,宝字辈艺人。
一、杨振华和金炳昶的相声谱系杨振华和金炳昶是师兄弟关系,两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拜师沈阳著名相声艺人,冯家门四大荃之一的杨海荃。
杨海荃的师父是东北冯家门第二代传人冯振声,冯振声的师父则是沈竹善,父亲是东北冯家门开创人冯昆治(也有冯昆志写法)。
沈竹善和冯昆治是师兄弟,两人都是近代相声祖师爷朱绍文的徒弟。
这么一来杨振华和金炳昶的相声谱系就明确了,朱绍文—沈竹善—冯振声—杨海荃—杨振华、金炳昶和王志涛等,其中冯振声是德字辈,杨海荃是寿字辈,杨振华和金炳昶当然是宝字辈相声艺人了,没一点儿毛病。
马三立曾在《马三立别传》中提到过冯家门相声,他说他和冯家门四大荃(冯大荃、常福荃、杨海荃和祝景荃)是平辈,他叫常福荃一声师哥。
马三立的弟媳于佑福和冯大荃也是同一个师父的。
二、杨振华和金炳昶的相声辈分争议何来?
关于杨振华和金炳昶以及他们的师弟王志涛的相声辈分问题,网络上曾经有三种争议声音,有的争议声音不大但很扯淡,有的声音则不小。
一种声音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当杨振华、金炳昶走红全国的时候,北京相声圈不愿意承认他们俩是宝字辈,就让他们和王志涛一起降了辈分变成文字辈。
这种说法可以说毫无根据也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
上世纪八十年代相声界关于辈分的问题虽然已经不是禁忌话题,但还是处于半隐晦阶段,不太合适公开议论。
比如姜昆在春晚上也只能喊马三立同志,毕竟整个社会的环境摆在那里,而且马季姜昆为代表的新时代相声势力也不提倡整天搞辈分之类的东西。
此外,相声辈分是既成事实,除非
据说张寿臣在马德禄和马桂元去世后还让年纪小的马三立降辈分呢,但你说归说,马三立不愿意自降辈分,你还能强制啊。
说句不好听的,你就算当皇上,你大爷还是你大爷,这是你否认不了的事实啊。
第二种声音则来自德云社,德云社第一版《德云家谱》中将杨海荃标注成自降一辈,这样王志涛的徒弟、杨振华金炳昶的徒侄、德云社的郑好就成了郭德纲的师弟,相应的杨振华金炳昶和王志涛也就成了文字辈艺人。
德云社的这个做法简直滑天下之大稽,笔者之前曾专门写文章驳斥过,关于杨海荃自降一辈的说法根本毫无根据,杨海荃比马三立大7岁,在东北冯家门属于四大荃之一,和小立本合作的相声还曾在全国闻名。
论年龄、资历以及知名度等各方面,杨海荃都没有自降一辈的理由。
再说了,杨海荃在1968年去世,那时候郭德纲和郑好都没出生呢,杨振华在八十年代成名后和侯宝林一直是师兄弟相称,难道杨海荃托梦给郭德纲和郑好说要自降辈分?
有人说是王志涛叮嘱徒弟郑好到了德云社要降辈分,以便和同事相处。
这也不符合逻辑,郑好你愿意降辈分就自己降,别扯杨海荃,说句不好听的,你拜你们班主为干爹都没人拦着,干嘛非要拉上自己的师爷跟着丢人现眼。
石敬瑭愿意给耶律德光当干儿子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他可没拉着自己爷爷一起给别人下跪吧。
至于有人说郑好和郭德纲是结拜关系,他喊郭德纲一声哥,那在相声界是可以的而且有先例,不过笔者还是那句话,你结拜是你
第三种声音则是来自网络上一些纯粹的空子,他们把马桂元的徒弟冯宝华当成杨海荃的师父乱排一气,从郑好和郭德纲是平辈为起点往上硬推,最后不仅推错了人,还推错了辈分,把马三立的哥哥马桂元推成和父亲马德禄一样的德字辈,这是什么行为?
这是欺师灭祖啊!粉圈的世界总是充满了神奇的扯淡。
综上,杨振华金炳昶是我国相声界首屈一指的讽刺相声代表,其相声作品讽刺现实之辛辣、抨击丑恶之大胆在相声史上也无人出其右,他们的辈分不是个别团队和粉圈想改就能改的。

参考:
杨振华和金炳昶二位先生,是相声界的世外高人。
如果要评相声界的扫地僧,更是非杨振华先生莫属。
说起相声,很多人的目光只集中在京津两地。
其实,东北也是相声重镇。
上世纪二十年代,相声艺人冯昆志举家搬迁到哈尔滨,由此,他也成为了东北相声的奠基人。
他的长子冯振声,后来成为冯家相声的代表人物,他收了徒弟杨海荃,即日后东北“四大荃”之一。
杨海荃也是德字辈的艺人,和张寿臣,郭荣启,马三立是一个辈分。
而杨海荃又收下了几位厉害的徒弟,其中就包括杨振华,金炳昶和王志涛。
这三位都是如假包换的“宝字辈”的相声艺人。
他们和侯宝林,刘宝瑞,马志明是一个辈分。
其中,王志涛的“柳活”极好,他有两个徒弟名气不错,一位是著名演员范伟,另一位就是德云社的演员郑好。
王志涛先生去世,郭德纲和于谦还曾经专程前去悼念。
杨振华和金炳昶二位的艺术水平,更是能秒杀京津两地的众多表演艺术家。
而杨振华先生,更是天才型相声演员。
无论创作表演,都达到了相声界的天花板级。

只是这些演员长期处于关外,极少受到媒体的重视。
因此,很多观众对他们并不熟悉。
1985年评选的“十大笑星”,有九位是北京演员,唯一一位黑龙江的师胜杰,还是凭借北京的平台,才获得的知名度。
就算130公里外的天津,都没有一
杨振华的相声,以讽刺为主。
从他作品中塑造的“狠处长,砍主任,搂书记,捞科长”这些“光辉形象”就能看出,杨先生相声批判的力度极大。
高峰时期的杨振华,创作表演了《假大空》,《油水大》,《动物世界》,《下棋》,《一封家书》等经典作品。
杨振华在东北更有“人民的代言人”的美称。
历史上,还没有哪位相声演员,能享有如此殊荣。
杨振华是“说学逗唱”全能型演员,他创作表演的相声,表现手法新颖,包袱设置精巧,笑料密集,信息量极大。
他的相声深受观众喜爱,作品中的金句总是层出不穷:“全厂来大干,挣了几十万,买个乌龟壳,坐个王八蛋。
””我第一吃了你的车,第二吃了你的马,第三吃了你的炮。
我作为一名检察官,犯下如此罪行,真是追悔莫及。
““只要路线对了头,没有皮猴,可以有皮猴。
”“路子广,关系多,每个部门都有人儿,能一条龙地走后门儿。
”虽然杨振华,金炳昶二位先生在相声领域内,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但人无完人,他们二位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后继无人。
杨振华先生一共有15个徒弟,都没有太大的名气,有的甚至早已离开相声舞台。
金炳昶先生除了有一个徒弟,是巩汉林的媳妇金珠以外,其余的在相声界也都默默无闻。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参考:
杨振华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非常著名且有优秀作品推出,而且仅能在收音机听到。
杨振华作品多数是自己创作,并且颇具讽刺幽默,跟王志超合作(捧哏),一个”撇局长”得罪了某文化局领导,一个”大裤衩子”得罪了某干部,至今年代久远,他相声的名字都忘了,只记得假大空、”结婚随礼”写假账那个、某国家竞选总统那个,计划生育”题材的大毛、二毛……九毛那个、下象棋小段有两个,等等好多。
杨振华当过警察,后来到曲艺界,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相声个体户,第一个吉他弹唱说相声。
有一年春节专题在广播电台讲座相声的基本功和技巧。
我跟哈尔滨的冯大荃有过交流,后来这位老艺术家颇有些落魄,他曾说,杨振华是中国相声界最好的相声演员。

参考:
杨振华金炳昶这对黄金组合现在不怎么有蔓儿了,毕竟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在杨振华金炳昶最辉煌的时候,其堪称国内相声商演第一人,他的《假大空》等经典作品至今也让人回味无穷。
当时79年文艺界掀起一股“打破大锅饭”“文艺团体自食其力”的精神,杨振华先生是第一批响应号召的,当时杨先生跳出体制,成立了自己的相声演出队。
而杨先生原单位看到他不吃公粮,不但不予以支持,反而各种围追堵截,阻止杨振华下海商演。
原因很简单,杨先生是当时曲艺团最红的一位,他走了不是简单省一碗饭的事情,而是带走了一大半票仓。
于是顶着多方压力的杨振华开启了自己的下海之路,短短一年时间,杨先生在23个城市商演,既有万人体育馆的火爆盛况,也有下基层慰问送温暖,可以说每天都忙个不停。
当时杨先生的团队不但没要国家一分钱,还向国家上交了几万元。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八十年代初的几万元是什么概念,那时候有一个名词叫“万元户”,那就是所有人毕生奋斗的小目标,杨先生的相声团队一年上交了好几个小目标,他的商业价值可以说远胜现在粉丝经济簇拥的德云社。
但杨先生越是做的风生水起,对于背后使绊子的同行来说,就越要努力把他的火弄熄灭。
原单位对全国演出公司发通知,封杀杨振华,结果杨先生的演出团队解散。
之后他加盟过北京曲艺团,黑龙江曲艺团,但都被原单位围追堵截,一直到他回到原籍,一度默默无闻为止。
等到杨振华先生再次复出,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杨先生只在重要的传统节日才会亮相舞台,在2021年春节,85岁高龄的杨振华先生在鼎泰茶社一人演了四十分钟,可谓是老当益壮,对舞台热情不减。
杨振华先生对相声的热爱也是由始至终,去年他在小剧场抨击了低俗相声,认为用这种相声吸引观众的演员是不负责任的。
虽然杨振华先生并没有指名点姓,但以低俗为荣的德云社粉丝还是对杨振华先生进行了恶毒的诅咒跟谩骂,把三俗受众的素质秀了一地。
而杨振华跟搭档金炳昶的师承,这在相声界基本没什么争议,即使有一些非议,那也是针对整个东北冯家班的质疑。
杨振华金炳昶是亲师兄弟,师承东北四大荃之一的杨海荃,杨海荃师承冯振声,冯振声是冯昆治之子,北京相声泰斗高闻元高徒。
按照这一支捋下来,杨振华金炳昶都是宝字辈。
张三禄——阿彦涛——高闻元——冯振声——杨海荃——杨振华金炳昶在郭德纲编撰的德云家谱上,写着杨海荃“自降一辈”的标注,这种说法不知道从何而来,杨海荃先生1968年就病逝了,也不知道这降辈的说辞是怎么传到孙子辈耳朵里的。
总而言之,这个所谓的降辈,杨振华先生应该是不承认的。
所以这个所谓的降辈,大概率就是某班主害怕公司太多大辈自己招呼不过来,所以强行让郑好师爷降辈,那样就可以跟郑好称兄道弟,维系自己大辈班主的荣耀。
但郑好怎么跟大班主论那是郑好的事情,人家杨海荃先生可没授权徒孙给自己降辈,相声界也没这理儿。
综上,杨振华金炳昶宝字辈艺人,没毛病~
参考:
老二位都是宝字辈,师爷是东北相声门的鼻祖冯振生,属于德字辈!师傅是东北四大荃之一的杨海荃,是寿字辈!他俩和王志涛都是同门师兄弟,属于宝字辈!二人成名于文革刚结束那段时期,那段时期曲艺界在经过几十年打压后,呈现井喷的形式,出现一大批讽刺四人帮的好作品!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先拔头筹,相声有姜昆《如此照相》,常宝华常贵田《帽子工厂》,马季《舞台风雷》,王志涛的《特殊生活》,最具讽刺意义就是杨振华,金炳昶的《假大空》,几十年后听来,仍然让人乐不可支,但令人奇怪的是那一批老先生传统段子功力都非同凡响,但不怎么说传统段子,全是新段子!代表作有,《假大空》,《动物世界》,,保险不保险,《下棋》,太多了,讽刺性至今无人出其左右
参考:
杨振华和金炳昶是准大师。
他的新相声绝对不次于马季、姜昆!他们的相声小段堪称独树一帜。
如《下象棋》系列,《拉滋之歌》等。
另外老先生年轻时真的是与时俱进,他们的“人工双管电子琴”和“吉他弹唱相声”俱是开相声之先河!杨振华老先生还是现代“商演”的鼻祖,比一些大咖早了几十年!不过整不来北京的相声户口。
生不逢时啊!
参考: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马季姜昆侯耀文,就是杨振华金炳昶比较有名了。
主要是杨振华金炳昶会跟时代,跟热点,他们俩最出名的就是《下象棋》这段相声,和当时大火的电影“追捕”结合在一起,利用了追捕的桥段。
杨振华金炳旭说到他们的辈分,先看看他们的师傅。
杨振华和金炳昶是师兄弟关系,两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拜师沈阳著名相声艺人,冯家门四大荃之一的杨海荃。
而杨海荃的师父则是东北冯家门第二代传人冯振声,再往上,冯振声的师父是沈竹善,父亲是东北冯家门开创人冯昆治(也有冯昆志写法)。
沈竹善和冯昆治是师兄弟,两人都是近代相声祖师爷朱绍文的徒弟。
只看杨振华、金炳昶的师傅,“杨海荃”,他是寿字辈的。
按照相声行当的排列,依次为:德寿宝文明。
八德包括马三立的父亲马德禄、周德山、裕德隆等八位前辈。
寿字辈的有:马三立,于佑福,张寿臣等,杨海荃也是寿字辈。
再往下排,就是宝字辈了,侯宝林、于宝林、郭全宝。
那杨振华、金炳昶也是宝字辈了。
这个辈分真是太高了,估计现在在世的老相声演员,杨振华应该是最高的了。
最后上一段他们的相声:我先吃了你的车,后吃了你的马,又吃了你的炮。
作为一个检察官,我竟然犯下如此罪行。
因此,我决定结束你的生命!祝杨先生长寿吧!

参考:
二位的辈分我不太清楚感觉他们的辈分应该很高吧,他们的相声我非常喜欢,几十年前的“下象棋,大裤衩子等等,”至今难忘想起来都会笑,我认为他们和候宝林马季都是齐名的,那种幽默的语言,恰到好处的“包袱”都是来自骨子里,来自生活中,让人看着自然,听着舒服,既有内涵又不失品味,让人百听不厌,不像现在的相声要么耍贫嘴,要么出洋相一点品味都没有。

参考: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相声界群雄四起,杨振华金炳昶在东北最具有代表性,他们的相声流传至今令人难忘,可称为一代大师。

参考:
我看相声演员出不出名靠师傅,那时候杨振华如果有个侯宝林那样的大师或者在国家一级的曲艺团做靠山早就全国闻名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