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李煜的经典名篇《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李煜这首只有27个字的《渔父(fǔ)·一棹春风一叶舟》,真要欣赏起来还真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下面襟亚就来谈谈为什么这么说。
先说说《渔夫》这个词牌。
《渔夫》中夫念作——fǔ。
在古汉语中夫(fǔ)是男子的美称,所以渔夫(fǔ)和渔夫(fū )不同,它不是粗糙的打鱼的男人,它是带有某种美好的人文色彩的——打鱼(钓鱼)的男人(咳咳!)。
词牌就是词牌,它首先得雅啊!我们现在知道《渔夫》这个词牌“雅了”,作者李煜呢?
——不用说肯定也雅了,毕竟用“亡国”的代价换取写作经验的人,他是NO.唯一!论雅,雅大了去了……那么《一棹春风一叶舟》的内容呢?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1.第一层解析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看到渔父驾着一叶轻舟,划着一支长桨,荡着春风,出没在波涛之中。
他弄好一根丝线,放下一只鱼钩,然后举起酒壶,望着渚上的烂漫春花,在碧波万顷之上心满意足地品着美酒,好一番得大自在!这首词的语言简白、朴素,犹如一幅简笔画,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清新、明朗的钓鱼画卷。
春风、小舟、丝线、钓钩、酒、波纹这些普通的意象构筑在一起,凝聚成一空间“春风得意”“洒脱自由”的意境。
这首小词,是不是像一幅画?
对,它本来就是一首题画词。
南唐画家卫贤有画《春江钓叟
李煜是个谨小慎微(也可以说怯懦)的人,为了打消哥哥的疑虑,他一直小心翼翼,埋首研究文学和艺术,以显示自己对于权力的淡然。
为了表明自己确实不热衷于权力,有时候还要“耍点手段”。
从这层意义上来看,李煜的《渔夫·一棹春风一叶舟》,又不简单地说明了他要把“逍遥自在”作为人生理想。
他是想要让他哥哥知道他的这个理想,然后明白自己对他没有威胁,从而打消对他的疑嫉。
也就是写这个,最终的目标是——求生!潜台词是:“哥,你看我不想当皇帝,我就是钓钓鱼、喝喝酒、看看花、瞅瞅景、作作词,我这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还是浪花、桃花、酒这些意象,只不过,这一首更急赤白咧地说出“快活如侬有几人”的大白话来(大概怕他哥听不明白)。
不过,对照这两首《渔夫》,高下立判。
显然第一首《一棹春风一叶舟》水平上更“可观”!“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四个“一”除了节奏明快,也渲染了一种出世的清高;
“花满渚,酒满瓯,”两个“满”和四个“一”两相对照,更显出对于“出世”状态的心满意足;
而末句“万顷波中得自由”则体现了这种快乐写意性的酣畅,比起“快活如侬有几人”写实性的笔法,更加耐人寻味!小结王国维说“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王鹏运说“莲峰居士(李煜)词,超逸绝伦,虚灵在骨”;
胡应麟说李煜词“清便宛转,词家王、孟”。
神秀、超逸、虚灵、词家王维孟浩然,他都担得起,他担不起的是——他作为帝王的职责和命运!于是,郭麐说:“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千古怅然皆化入:一江春水向东流……(音乐起)——end——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
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开宝八年(975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词、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后世流传的世人熟知的千古杰作有《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的诗词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被称为“千古词帝”。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首词是观卫贤之画《春江钓叟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短短几句描绘出一幅悠闲的垂钓
①棹(zhào):摇船的工具。
短的叫楫,长的叫棹。
②纶:钓鱼用的粗丝线。
③茧缕:丝线,这里指渔弦。
茧,茧丝。
④渚(zhǔ):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⑤盈:瓯(ōu):装酒的器具,即盅。
⑦顷:土地面积单位。
一百亩为一顷。
本词的首句“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即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不多一字而叙事清晰,“一棹春风”用笔巧妙而生动,木桨划动的哪里是水啊,明明划动的是春风,因一字而使开篇欣欣然也,一幅活灵活现的春江
而且这种写法又将春风与绿波融为一体,与结句的“万顷波中”作前后的照应,语言精巧,笔力深厚而奇绝。
首句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这样为接下来的抒情而奠定了伏笔,“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这样的抒情直接而切合人们的心境,读来舒畅甚至有心驰神往的冲动。
合情合理不牵强不生硬,又兼有文学的艺术之美。
“酒满瓯”这一句,足以看出钓叟的兴致之高,神情之爽。
虽“茧缕”虽“轻钩”但丝毫没影响到悠然自得的心情,钓而不求鱼,志不在鱼而在乐,这样立刻将画中的人物写得活灵活现神情饱满,由此自然地引出结句中的万顷波中“得自由”之高声的快乐之情。
“春风泛舟、茧缕轻钩”,既是写画意,但作者又以画境的空阔辽远为衬托、渲染,来表现乐而忘鱼的精神境界。
“花满渚”“酒盈瓯”乃实实在在的美景,但在这实写的美景里人们却能读出人的心情,“自由”二字,更增添了意趣盎然的感觉。
总之,这首词短而清丽,工而轻奢,虽连用四个“一”字但读来不觉有重叠之感,并还能给人一种一气呵成、悠然不断的感觉。
“一”与“万”相照,细与巨对应,小大对比巨细相对,工整而精妙。
此词题画抒怀,借景寓情,虽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却清丽不俗,此诗实属为题画诗词中的精品。
@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首词很有点张志和的味道,并不是我们熟悉的李煜的风格。
一、李后主的题画词在宋朝郭若虚的《
郭若虚《
工画人物、台阁。
初师尹继昭,后伏膺吴体。
张文懿家有《春江钓叟
其一曰:“阆苑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鳞,快活如侬有几人?
”其二曰:“一棹春风一叶舟,一轮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有《望贤宫》、《滕王阁》、《盘车》、《水磨》等

初师尹继昭,后刻苦不倦,执学吴生。
长于楼观殿宇,盘车水磨,於时见称。
予尝於富商高氏家观贤画《盘车水磨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其二曰:“一棹春风一叶舟,一轮兰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两个故事的内容一样,南唐有个画家叫做卫贤,为内廷供奉,被称为唐五代第一能手。
刘道醇说自己在“文懿张公”家里看到卫贤的《春江钓叟
金索书是指李煜特殊风格的书法,又称为“金错刀书” 。
文懿张公,是指仁宗朝曾三次拜相的张士逊,谥号文懿。
二、两首《渔父词》乍看这两首词,不相识李煜的风格,李煜早期词更像宫体诗的风格,国破以后多了故国之思。
不过像这两首词的风格,与这两种都不同。
但是,我们知道了这是两首题画词以后,也就理解了。
诗人根据画面的意境填词,自然是这种淡泊、澄洁的隐逸情怀。
说到这里,不妨和张志和的《渔歌子》比较一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李煜《渔父词》为:阆苑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轮兰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三首词,写的都是渔父的隐逸生活。
估计当年卫贤作《春江钓叟
张志和作为一个远离官场之人,喜欢这种自由自在 。
作为一个时时刻刻受到北宋威胁的皇帝,李煜未尝不羡慕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
可惜,李煜生在帝王之家,而且他的哥哥不争气早死,让自己这个文学青年做了皇帝。
结束语李煜的时代,和宋徽宗时代极其相似。
宋徽宗培养了一批画家,李璟李煜父子当年也培养了一批画家,如顾闳中、董源、周文矩、徐熙、赵干、卫贤等都是开宗的绘画大师。
李煜时代的这些画家,在中国画由唐朝人物画趋向北宋山水画的转折时期,作出了承上启下的重大贡献。
卫贤的《春江钓叟
虽然画没有传下来,幸运的是这两首词传了下来,让我们知道了一段佳话。
@老街味道
参考:
南唐后主李煜(937年―978年),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在位十四年,宋太祖赵匡胤率军攻克金陵,李煜无奈投降宋朝,被俘虏至汴京(今开封)。
李煜精通音律,善于绘画,诗词水平很高,尤其是填词水平,词语平易近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因一篇《虞美人》,引起宋朝不满,赐死在汴京,享年41岁。
和《虞美人》创作风格不同的《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是早期李煜的词作,写山水田园,一份恬淡的归隐生活,似乎看出李煜早期也是向往农耕女织的归隐生活,道出自己没有政治野心的心理描写。
整篇词里透露出消极的人生态度,全没有要成为君主的豪情。
后来被俘,诗词多怀念醉生梦死的帝王生活,检讨过往,流露出万分的不舍和纠结,与这首词的风格迥异。
原词欣赏: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五代)李煜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作品赏析:全词单调二十七个字,五句四平韵,押词林正韵十二部“ou”平声韵。
用渔歌子词谱检测,“茧”、“满”平仄有误,“茧”字处,应用平声字;
“满”字处应用仄声字。
字面直译:一只长棹船橹在春风里摇动着一叶小舟,一根纤细的蚕丝钓鱼线一只轻质的钓鱼钩。
各种鲜花开满在江心的一个小孤岛上,美酒盛满了瓯状的酒碗,在这万顷碧波中享受着大自然的自由,快活成了神仙。

参考:
谢沈公子邀。
先看词吧: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李煜还有一首《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这两首词题的是同一幅画《春江钓叟
我在网上搜了很多春江钓叟
我们仔细看这首词。
其实乍一读就能读出格律来,我们熟知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和这首的格律是一样的。
《渔父》也就是《渔歌子》。
渔父来自楚辞: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从这里可看出,渔父是一个高人,是一个隐士,是一个真正的清醒者。
李煜在看到春江钓叟
于是眼前一切的一切,都变成那与世隔绝的一条江,江上有舟,舟上有桨,桨边有风,风中有人,人的手中有钓竿,钓丝如蚕茧一般轻而细,末端小小的鱼钩沉浸在江水里。
江上有渚,渚上有花。
舟中有碗,碗中有酒。
这样的生活美好不美好?
惬意不惬意?
只是因为有人有舟有风有水有花有酒有钓竿吗?
不,是因为有自由。
这种自由的感觉让我想起一
他有一艘船,这艘船就停在大海上,他赤着脚躺在甲板上,喝着他珍藏的美酒,留意着船舷边的钓竿,听美丽的女孩子们说话。
这世上还能有什么比这船上随波逐流更令人舒服的呢?
这种舒服,皇位也换不来的。
悲剧的是,李煜正是皇帝,他向往羡慕这样的生活,可他却无法拥有。
所以在另一首词中,他才会感慨:快活如侬能几人。
他看着那副画,把自己当成了那画上的渔父,像我这样快活的有几
-------丸-------文:祁门小谢
参考:
李煜一生,留下了大约四十首词,其中最受后人推崇的,是他亡国以后那些沉痛哀婉的词,其实,李煜早期也有很多经典的词。
李煜的经典名篇《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就是他亡国之前写的一首词,这首词写出了李煜追求闲适、向往自由、隐逸遁世的思想情趣,词中意境悠远闲淡,令人无限向往。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是一首题画词,是李煜观卫贤《春江钓叟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棹,读(zhào),是摇船的工具,这里借指小船。
茧缕(lǚ):丝线,这里指渔弦。
画中,春风轻拂,渔父驾着一叶轻舟,他拿起一纶渔弦,放下鱼钩,自在的钓鱼。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渚(zhǔ),指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瓯(ōu):装酒的器具,即盅,一种平底深碗。
江中的小洲,长满了鲜花,舟上的酒盅,盛满了美酒。
在这万顷碧波中,渔夫过得逍遥自在。
李煜的这首词,是题画诗词中的精品,虽未见《春江钓叟
词的的画境,是一种天地万物融合一体的境界,首句“一棹春风”,棹是船桨,划的应该是江水,李煜却写“一棹春风”,仿佛小舟是在春风中摇荡。
当然,这是词人省略的手法,因为看到棹我们自己就会想到江水,没必再写水,补上春风,就是用极简的词语,表达更丰富的内容。
这样的词语组合,春风与江水仿佛融为一体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更美妙的诗词意境。
词的前两句,用了四个“一”,强调了个体,但却不孤独,接着用了两个“满”,最后用了一个“万”,由个体延伸到世界,创造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意境,渔父在这样和谐美好的世界中,获得了个体心灵的自由。
大凡圣雄之主,无不有与天地相斗的豪情,有与秦皇汉武相比的雄心,而李煜在这首词中,表现出的却是天地万物的和谐统一,追求的是

参考:
驾一叶扁舟,划一支长桨,迎着春风,出没于波涛之中,渔父时而举起钓丝,时而放下钓钩,他对着沙洲上的春花,举起美酒,一饮而尽!这是何等潇洒,何等自在!这便是李煜《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中所描写的意境。
这首词,其实是题画词,原画为《春江钓叟
在词史上,最早写《渔父》的并非李煜,而是唐人张志和,在他笔下,描绘了渔父逍遥自在的生活,李煜这里,也有其遗风,全词悠扬轻快,读之令人心情畅快。
原词如下:渔父五代·李煜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首二句点明钓叟身在水面上,词人用句十分生动传神,仿佛让我们感受到,木桨划过的不仅仅只有水,还有春风,一个“棹”字,便将整个静止的画面写活了,春风、绿波、小舟,融为一体,精巧凝练,煞是可爱。
另外,词人重点强调“轻钩”,说明并无鱼儿上钩,大有一种愿者上钩的态度。
于是,画面中的人物,仿佛变得更加饱满和潇洒了,这就为接下来的抒情铆足了味道。
如果说前面两句是在写画意,那么后面三句,便转到了空阔辽远、悠闲自得的抒情中,“花满渚”、“酒盈瓯”,是在写景,更是在写心情,一切都以“自由”二字为本,都是突出了自由的难得和欢乐,清丽不俗,可爱非常。
其实除了这首词之外,同样为《春江钓叟
渔父五代·李煜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开篇两句,仍然是用语言表现画境,浪花、千里雪、桃花、一队春,写阳光明媚,浪花可爱,桃李生机无限,透着别样的俏皮,带我们进入到了一个明媚绚丽的画境之中。
词人的表现力无疑是令人佩服的,短短两句,便将我们带入画中的景色中。
而画中的人物,更加让人觉得潇洒快活:渔父趁着春水高涨,驾驶着一叶扁舟,顺水而下,好风轻推,好浪轻打,浪花如雪般可爱,岸边如脂般红艳,渔父看到这种景色,内心畅快无比,于是拿出怀中酒壶,咕嘟咕嘟喝上几口,无比畅快!渔父潇洒淡泊的生活和人生境界,让人羡慕,“一壶酒”写出精神状态;
“一竿纶”点明职业和身份;
“快活如侬有几人”,写出渔父的快乐。
他摆脱世俗的羁绊,避开名利的枷锁,自在逍遥,如何能不令人羡慕?

参考:
好玩的国学的回答,既好玩,又有技术含量!李煜心理揭秘!他为什么喜欢写渔父词?
一代词宗南帝李煜,最大的悲剧是不该做皇帝!他就应该做个风流浪子,做个天才的画家,做个天才的书法家,做个情意绵绵的文艺青年,哪怕是做个在江南的烟雨中,做个自在的渔父,钓一竿风月,享一世繁华!但是,他万般无奈地做了皇帝,在宋朝虎狼环伺下,提心吊胆苟延残喘了十几年,最终没有逃脱阶下囚的命运,最终在美丽的七夕,在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生日,被赵光义的牵机毒药毒死!权力是男人的春药,但是权力是李煜的毒药。
李煜其实是不想当皇帝的,他是一个文艺细胞爆棚但全无机心的文艺青年,他的心中装着爱情,装着山水,装着艺术,但是没有权力的欲望。
因为,权力的反面可能就是杀身之祸。
他的哥哥是个权力欲望爆棚的人,据说为了争夺王位,先是毒死了自己的叔叔,然后又准备对自己的弟弟李煜下手!李煜饱读诗书,当然知道在权力的争斗中,自己不是哥哥的对手,也知道三国时期曹丕对弟弟曹植的手段,何况自己的哥哥比曹丕更加心狠手辣呢!怎么办?
只有装!装什么?
装的看透世事,装的无意功名,装的像陶渊明,装的像纯粹的隐士!而中国文化中,最像隐士的,就是渔父了!东汉的严子陵,和光武帝是同学,但是人家就是看透了世事,不沾染一点的权力。
埋名江海,羊裘垂钓,乐隐绝仕。
范蠡就更加牛逼了,灭吴之后,带着美女西施漫游五湖烟海之间,成了真正的渔父,成了真正的隐士!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放弃权力,超脱旷达、恬淡自适,这样才是最让别人放心的形象。
所以,中国文化中,歌颂那种逍遥自在的渔父生活的诗词特别多,特别是唐朝渔父张志和。
在他的五首《渔父词》中,广为世人传颂的佳句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中所极力表现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高远、冲淡、悠然的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正是一个高洁的隐士所拥有的超于常人的精神风貌。
可见,在唐代,“渔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怡情山水、遁迹江湖的隐士的典型。
所以,李煜写了一系列的渔父词,一方面可能是出于自己真心喜爱这种生活,另一方面其实是为了保命,就是为了告诉自己那整天想着弄死自己的太子哥哥,你就饶了我,我干脆去做渔父去了,不和你争夺皇位了!所以有了这一首题画词。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词很简单,你只要闭上眼睛,想象那种在烟波浩渺的江湖之上,喝着小酒悠然垂钓的意象就行了,你就能获得一种逍遥的潇洒的天地无边风月为你开放的审美体验!李煜写了这个还不算,觉得还不足以表明自己打算隐居的志向,干脆再写一首渔父词,那一首比这一首更加美丽!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李煜说,江上千里浪花翻滚如雪,岸上一排排的桃花竞相怒放,春意正浓。
身边一壶美酒,手中一支钓竿,世上这样自由快乐的人有几个?
但命运是悲剧啊,李煜不想做皇上,但上天偏偏让他做了,还是个亡国的末代皇帝!人生何其荒谬?
但是人生要是不荒缪?
哪里来悲欢离合?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此!
参考: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具体分析《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第二部分在总结对《渔父》分析的基础上谈对作品的欣赏方法。
一、解题:《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怎样欣赏李煜的经典名篇《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这个问题其实包含着2个预设:1、《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是李煜写的;
2、《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是李煜的经典名篇(注意重点短语\"经典名篇\")。
那么这2个预设是否靠谱呢?
第1个预设:李煜和他的父亲李璟两人都是有名的帝王词人,两人词作汇刻成《南唐二主词》,后人对李煜的词作多次进行增补。
需要说明的是,李煜的词作有不少是存疑的。
[footnoteRef:1]比如他的名篇--进入我们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的--《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又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就有人怀疑作者不是李煜,而是后蜀末代皇帝孟昶。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就是《南唐二主词》补录的词作。
[footnoteRef:2] [1: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78页注释\"[23]明刻本《南唐二主词》,收李煜词33首,王国维等人又辑补十多首。
但无论原本或补本,都杂有他人之作。
被学术界确认为李煜词的不过37首左右。
\"] [2: 根据《南唐二主词》(南唐李璟、李煜著,田松青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导读\"部分第10页,\"本书所收的词正文的文字和次序皆
]这首词能被补录是偶然,北宋一个叫刘道醇的人去别人家里玩,恰好看到一幅画,画上就题着这首词—他的《五代名畫補遺》记载:\"卫贤,京兆人,仕南唐……予尝于富商髙氏家观贤画《盘车水磨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其二曰:'一棹春风一叶舟,一轮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
万顷波中得自由。
'\"[footnoteRef:3]刘道醇的记载,便是这首词被补录为李煜词的依据。
(《五代名畫補遺》里的这段话有不少人引用,比如北宋末年的等) [3: 北宋刘道醇《五代名畫補遺》,不分卷,宋刻本,\"予嘗於富商髙氏家觀賢□□□水磨圖\"以及\"一壺酒,一竿身,□□如儂有幾人\"处有缺,分别从《佩文齋書畫譜100卷·卷四十九畫家傳五·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以及《畫史會要5卷·卷一·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补全。
]文本阅读,再结合刘道醇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此词是一首题画词,状渔父之画而表隐逸之感,\"自由\"二字便是李煜所追求的了。
这似乎和我们认识的耽于享乐而亡国的帝王形象有一点冲突。
其实,李煜25岁登上皇位之前,被兄长怀疑。
他这位兄长为了皇位甚至杀了叔父。
李煜在兄长的猜疑中,如履薄冰,借卫贤的画作,写隐逸词,表明自己对皇位并无觊觎之心。
第2个预设:\"经典名篇\"这个词不是每首词都当得起的。
事实上,李煜的词作几乎每篇都称得上佳作。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的特色在于极写享乐无尽之状,描写感觉的不断转换;
《捣练子·深院静》洗净铅华却构思缜密,是白描词中的一大佳作;
《清平乐·别来春半》铺写实事却用笔空灵,尤工于体物言情……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称得上是经典名篇吗?
凭什么呢?
我们先从艺术手法上入手。
李煜词作多用口语和白描,宛如毛嫱、西施,即使粗服乱头也难掩国色,丽质天成,这样的评价用来品味该词正合适。
该词可以说展现了李煜擅长白描的特点。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四句诗通俗易懂,毫无赘词,却词中有画,画面感强。
李煜是工于填词,音乐造诣颇深,\"一棹春风一叶舟\"与\"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与\"酒盈瓯\",结构对称,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我们即使不能还原该词的配乐,也能感受到其中的音乐感。
其次,从思想感情入手。
\"万顷波中得自由\"可见李煜是在赞美、向往渔父那样的自由的隐逸生活。
隐逸之怀自古有之,然而在词作中并不多,不过,词牌名\"渔父\"(又名\"渔歌子\")所写的词一般都是以渔父之乐表达隐逸情怀的。
在李煜之前大概两百年的张志和,就已经写出了清新优美的《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又作《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斜风细雨不须归\"一句又足见其隐逸情怀之高—隐逸何须\"归\",正是大隐隐于市!相比之下,李煜的这首词格调不够高,其隐逸情怀显然不如张志和。
再从情感表现而言。
李煜的感情表露以极致著称。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里感官享乐畅汗淋漓,宴罢归去,还不忘于在马上赏夜色,读之令人心动。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捣练子·深院静》等亡国之后的词作里,凄凉悲怆、愁肠百回的情感表现更令人动容。
而此词中词人这种细腻的情感表现被冲淡了,不能说是他词作中感情得到极致表现的佳作。
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上分析该词是否经典是不够的。
李煜的《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是一首题画词,而且是现如今所知道的最早的题画词(彭国忠《唐五代北宋绘画与词》),因此对它的欣赏还要考虑到它作为题画词的首创性。
题画词是在题画诗的影响下形成的,它的写作受到画作里所展现的山水人物的限制。
可惜,《春江钓叟
《渔父》首句,\"一棹春风一叶舟\"有春风拂动,棹动舟行之感,赋予静止的画作以动感。
\"一纶茧缕一轻钩\",描写的是画作的细节,而在细节中可见渔父垂钓的悠然心境,这也是李煜在画作中主要感受到的\"画意\"。
\"花满渚\"三字里,人们似乎看到了满池的盈盈荷花,是全景;
\"酒盈瓯\"三字里暗含对渔父畅怀饮酒、恣意逍遥的羡慕,是特写。
\"万顷波中得自由\"又将画面宕开去,视野为之一大,把自己所向往的\"自由\"之意赋予了画作。
李煜的《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既有画面,又有画境,真可以说是词中有画、缘画生境、境外心音。
作为题画词,从首创性和艺术性而言,都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经典。
二、总结:欣赏一篇作品上文中,笔者已经对《渔父》进行了赏析。
但学无止境,仅仅知道怎么欣赏这一首词是不够的。
对于作品的欣赏,尤其是中国古代诗词,我们一般是秉承\"知人论世\"的方法,接着再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这种方法是非常普遍的,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就学会了。
但这样不够,还要联系文学史知识等。
下面进行简单说明:1、\"知人论世\"也就是作者生平经历,更进一步便是作品背景—《渔父》一词,是李煜帝王生涯之前的小心避祸举动。
2、艺术特色,各种修辞手法,在这里就不赘言了。
不过,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特色。
具体到李煜,他是擅长白描的,所以分析他的词作时,可以看看词中是否运用到了白描手法。
3、作品表现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有些作品以内容、思想取胜。
文学作品反映生活,譬如描写人民疾苦的作品,那些表露真情实感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一般是受到好评的。
4、从体裁上看。
对不同文体所进行的欣赏是不同的,对于同一文体之下的不同分支,赏析的方法也不同。
譬如,同是词,慢词的篇幅一般更大,所以可以使用铺叙手法,对景色进行充分描写,也可以对同一种感情反复吟咏—这其实也是著名词人柳永的长处,在此就不细说了。
而小令限于篇幅,就做不到这点。
但是小令也有小令的好处。
小令通常寥寥几笔就勾勒了一幅画面,白描的技巧可以得到体现,清新、淡然之作也就更多。
李煜的《渔父》,不仅是小令,而且是题画词,所以欣赏它的时候也要考虑题画词的特点(譬如画作对词人的局限,是否具有\"词中有画、缘画生境、境外心音\"的审美特征等)。
5、作品某一方面的首创性—对于文学发展史而言。
有些作品并不具有多高的艺术特色,但是在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所以欣赏的时候,就不能苛求其艺术特色的高超(比如当代文学史上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刘心武的《班主任》便是如此)。
对于李煜的《渔父》而言,作为最早的题画词,其意义可见一斑。
6、作品对于作家而言的独特性。
作家会有自己的主要风格,或者作品主要的表现领域,比如杜甫\"沉郁顿挫\",但他也有开怀的时刻,也会\"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在具体分析作品时候,可以判定是否符合作家的主调。
李煜词作多表现享乐、男女情爱或亡国悲情,《渔父》却写隐逸情怀,可以说是他作品里比较独特的一首。
作品的欣赏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说明了。

参考: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是南唐后主李煜观看了卫贤的画《春江钓叟
全文如下: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五代:李煜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此词首句不凡,寥寥十几个字中出现四个“一”字,是作者有意为之,不但不显重复,反而有一气呵成之感,体现出空阔悠然意境。
后面两个“满”字用得好,更能展现身处美景中的渔翁兴致很高。
“轻钩”说明没钓到鱼,按理讲,渔翁泛舟钓鱼,没钓到鱼该沮丧,可渔翁反而兴致不减,依然能斟满酒饮,说明他钓鱼而不求鱼,是作者志不在得鱼的缘故。
由此引出结句中的“得自由”之高声唱颂,进一步强化钓鱼老翁的快乐。
此词开篇就展现了一幅清新恬淡的画面。
春风泛舟、茧缕轻钓,画面优美。
后面的“花满渚,酒满瓯”看似写美景,实是写作者梦寐追求的“自由”,因此,这首词是也可以讲是作者借景抒情的词。
其实,这种恬淡闲适的生活,谁不向往呢?
此词虽然语言清丽不俗,意境悠然,透露出作者追求闲适、向往自由归隐思想,被认为消极行为,但我认为这与作者当时处境有很大关系。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有五个哥哥。
起初,李璟所立的太子是哥哥李弘冀。
但是,豪门多恩怨,帝王家多争斗。
李煜尽管生的儒雅,喜书画爱诗词,但是,不能幸免这方面威胁,受到太子兄长的猜忌嫉恨,为了避祸,他不止一次表示自己想做隐士,没有这方面野心。
《南唐二主词全集》记载,“后主为情势所迫,沈潜避祸,隐遁世尘并写词表露自己的遁世之心,以释文献太子的疑嫉”,这首词是在这种情况下所写。
你想,在这种境况下,即使他想表达所谓积极思想,他能吗?
通过这些,越发感觉他向往画中渔翁“万顷波中得自由”的快乐惬意生活。
《南唐书·后主本纪》记载李煜:“后主为人仁惠,有慧性,雅善属文,工书画,知音律。
”看来李煜确实没打算做皇帝,没想过跟哥哥李弘冀争皇位,讽刺的是一心想做皇上的哥哥没等到做皇上的那一天,挂了,不想做皇上的李煜做了皇上,成为南唐后主。
南唐后主李煜,因为亡国降宋,被认为昏庸无能,他真的是这样吗?
赵光义曾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
”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
”李煜,也许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的艺术才华却卓绝非凡。
他工书画,擅诗词,精音律,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誉为“千古词帝”。
忽然想到与李煜爱好相似、同为“文艺皇帝”的宋徽宗赵佶,词功也是相当了得,那首被俘路上的泣血之作《宴山亭·北行见杏花》,依然能读出他内心百折千回、肝肠断绝的悲音。
这两位皇帝,真是同病相怜:“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参考:
李煜的《渔父》词概括说来:一生所求,唯自由而已。
解读李煜的《渔父》词,可以从古典诗词的意象“渔父”所具备的意义入手。
“渔父”之“父”,音同“甫”,指渔翁。
在漫长的文学演变中“渔父”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渔父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意义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最初的渔父意象:纯粹的隐士渔父主题可以溯源至庄子和屈原。
《庄子·渔父篇》中有传世文献中最早的“渔父”形象,他是一个典型的道家隐士。
在当时儒家思想显赫的时代背景下,庄子用渔父与孔子的遇会来讲道。
渔父眼中的孔子是“苦心劳形以危其真”,是现世中的苦行者,因此他不能脱离人世而思考道的大义。
《楚辞·渔父》中的渔父,他与屈原对话,在“清”与“浊”“醉”与“醒”之间探求一种处世态度,最后笑而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渔父的怡然轻笑与执迷困世的屈原构成对比。
王逸《楚辞章句》曰:“‘渔父’盖亦当时隐遁之士,或曰亦屈原之设词耳。
”道家以“扁舟沧浪叟”的道者,表现隐而避世的内涵。
后来的道家延续了庄子渔父意象的创作,只是渔父逐渐从“隐者”演变得更具神仙道气。
在这类词中,常以水喻红尘俗世、将舟则成为济道得道的工具。
如“水深舟运,物理昭彰”(张继先《满庭芳·闲里功夫》)、“仙舫小,人欲盼君家”(张继先《望江南·西源好》)。
其实“隐者”在儒家文化中也可找到对应。
孔子就讲“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
当然,儒家所提倡的“隐者”不是为追求道而抛弃世俗天下的“纯隐士”,而更是一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式的修行。
总的说来,初期的渔父形象比较纯粹,是一个隐世的老者形象。
他有“道”的感悟,明“清浊”之分,抛开俗事而沉浸于
禅师的渔父词:禅宗思想与隐逸意味的碰撞根据神田喜一郎《日本填词史话·填词的滥觞》中的考证,唐代释德诚(船子和尚)“最早用《渔父》词调作联章体,试用于禅文学中”,之后宋代许多禅师都以“渔父”为题,禅悦之风盛起。
尤其惠洪觉范禅师开创“文字禅”,而表达禅宗思想的需要就促成对渔父意象的延展。
禅词中将渔父比作修行之人、将江海比作凡尘苦海、将游鱼比作尘世人心,而把船棹作为修行的工具、把舟船视为智慧的法门,于是“勤棹”“理棹”“抛竿”“上竿”都有了禅意,这些禅意是过去的渔父诗歌中所没有的。
事实上,相比于道家、道教和早期的佛教强调是真实地去避世,那么禅宗更多的是在现世之中而不去脱离现世的一种修行的法门。
即便初庙堂之高,亦可以有宁静致远的心态,去探索人生的奥秘,这也是禅宗思想在当下依然能够被广泛认同的原因之一。
文人的渔父词:调和的隐逸文化。
渔父词真正成就比较高的当然还是出于“正规军”的笔下。
张志和的《渔父词》是比较早的有浓重隐逸文化的文人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父词》词中描写了一副桃花源般的人间仙境,让词中的渔父不愿离去。
到底是渔父被美景所吸引而不归,词人将这景色和自己连为一体,享受自然不愿返回人世呢?
后来的文人词多“渔父”“渔歌子”“渔家傲”“拨棹子”等为调,专以渔父为题填唱,这类词不外乎以归隐为词旨,以清逸为词风。
这类文人词又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以渔父为对象化的描写,二是化身为渔父的主体化描写。
前者如晏殊《渔家傲》:“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
”后者如陆游《渔父》:“云散后,月斜时,潮落舟横醉不知。
”苏轼《渔父》:“渔父饮,谁家去。
鱼蟹一时分付。
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
”文人创作的渔父词显然更加调和,而事实上,文人也不可能像道士和尚那样纯粹地避世;
相比于禅词中宽容的渔父主题,文人词中的渔父意象又脱去了教义色彩。
然而正是这种调和的隐逸文化,注定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因而产生更多更经典的渔父诗词。
要之,渔父意象的转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渔父”是比较纯粹的隐士形象,代表隐遁立场:放下所有现世追求完全回归自然。
而如隐士的生活方式,往往意味着闲适。
第二个阶段的“渔父”是修行者,其周遭的事物、行为皆被赋予了超脱的意象。
借助这些意象来阐释佛理,渔父词在隐逸中生出休闲,在休闲中生出智慧的洞见、生出参悟。
第三个阶段的“渔父”不再被道隐或者修行者的身份所局限,而更像是一种通透的人生哲学,参悟了得失,放下了执著。
无论身形如何,都可以有自由的心态;
无论意识清晰与否,醒醉之间均可悠然。
李煜的《渔父》词属于文人词中对象化的渔父词一类。
工笔画大师卫贤作好《春江钓叟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可以说营造了一种桃源般的环境。
这里的“浪花”指的是“阆苑”,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千重雪:别做“千里雪”。
桃李:即“桃花”,一队春:桃李盛开如同列队一样。
这两句中一个写雪景,一个写桃花盛开的场景,其实他的目的并不是写景的。
渔翁在冬雪中垂钓,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用法,大抵和下一句大片的桃花盛开作用是一样的,想渲染一种高远的境界。
渔父冬雪独钓本是凄苦场面,而在李煜看来却满是羡慕,“世上如侬有几人?
”之所以让李煜心生羡慕之情,是因为渔父尽管贫困,却只身自由无碍无障;
后主虽君,却身兼家国责任与愁怨。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随着春风,人也仿佛无拘无束,“茧缕轻钩”表明的是一种欲钓便钓,不问结果、不计得失的自由闲适。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将词人对自由的渴望推向极致。
“万顷波”比喻现实世界种种无可奈何的汹涌澎湃,可是就在这满是泥淖之地,李煜也在想象着“花满渚,酒满瓯”去“得自由”,这是他内心的真实心声。
有人说这首词写于亡国前,李煜因为避免长兄文献太子的猜忌而表露的与世无争的心态;
也有人认为《渔父》词写于亡国后,是李煜内心苦闷不得解的呼喊。
其实,不论是哪种情境,李煜均是束缚累累的。
李煜把“闲适”的生活态度和超凡的教义假借都摘出去,从而得到了“渔父”主题的真正指向——自由。
然而正是李煜这个最没有自由的人,却在《渔父》中创造出最大的自由审美体验。
诚如王国维所言“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之意。
”李煜《渔父》词中似乎唱出了世间所有人的苦闷与向往。
正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对于自由的渴望,像李煜这样错生帝王之家的词人来说尤为强烈。
而久在樊笼里的万千世人,也注定能够感知到《渔父》词中所传达自由的可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