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闯关东的山东人口音都变成东北腔但大连却保持着烟台话
胶东半岛的方言本身就是胶辽官话,胶是指胶东半岛,辽当然是指辽东半岛,大连处于辽东半岛,明朝时期特别是戚继光抗倭期间辽东隶属登州管辖,无论民间还是官方往来频繁,胶东话自然为官话广泛使用于两地,也是由于辽东归胶东管辖大批胶东人移民到辽东,有的是家族迁移,也有整个村落迁移,同时大批胶东官兵也因为屯兵原因扎根于辽东,从海路闯关东的胶东人第一落脚点也是大连抚顺周边,导致大连人大部分祖籍胶东,这种迁移一直持续到解放后,两边气候地理位置的相似性加上血脉、文化、风俗、饮食的相似导致语言的传承。
参考:
大连保持烟台话原因可能是因为大连这个地方外来烟台人众多,没有被潜移默化。
我们都知道当年闯关东这事,很多山东人为了能活下去冒着生命危险去东北。
这部分人到了东北以后为了活下来就到处找生存的地方,只要哪里能活,哪里有土地,哪里可以摸金,就到哪里,当时东北很大,土地多,各自去安家了,长时间之后就和本土东北人融合了,形成了东北口音。
要是大部分人能在一起,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山东人聚集到一块,那山东人即使到了东北也会一直说山东话,主要还是分散到了各个地方。
自然东北话成了主流。
参考:
因为大连的东北人比较集中,就像南方的客家人一样,保留了山东的口音。
在辽宁北部西丰昌
而吉林则没有,因为山东人到吉林黑龙江就分散不集中了,他的山东口音显得很另类,但本人并不该变,一直到老都说山东话,但他的下一代就被当地同化了。
参考:
那时的大连街坊邻里几乎都说山东腔,所以受东北话影响很小,后来推广普通话。
大连现在是普通话、山东话、土著和和东北话混合腔。
参考:
不光是大连,丹东也是,这种话叫海蛎子话,从丹东开始,东港,庄河,大连,到旅顺,丹东最轻,一点点加重,旅顺最重。
参考:
首先更正一下,大连方言与烟台方言并不一致,就算大连本地不同区域语言也有差异,当然,外人听不出来也正常,这不能怪你。
关于为什么大连北面的闯关东者语言逐渐被当地同化,而大连这边多多少少保留了山东语音,其实太简单了,大连这边离山东近,闯关东者留下的多,形成了以闯关东者为主体的群体,所以很大程度保留了原来的生活习俗和语言特点。
其他地区闯关东者少,行不成群体,慢慢的就被当地同化了。
这个特点具有普遍性,全国通用。
参考:
因为是大连的地理位置所觉定的,我们知道当年闯关东的有两个路径,一个是从三海关出关进入东北,然后北上。
一般山东北部的居多。
一个是从渤海湾乘船到大连。
胶东半岛居多。
当大量胶东人从大连登陆后,一部分人继续北上,山东人的小团体就越来越分散。
然后和当地人相融合口音就变了。
而留在大连的山东人居多,日常接触也多和同乡亲属接触。
语言的氛围基本没有变。
所以口音也就保留下来。
打个比方。
参考:
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断,所谓闯关东是关内人向东北方向一省一省向前递进的,离山东越远如黑龙江省,受当地土著特别是满族的风俗习惯,口头语言影响而习惯成自然,普通话的成份就多一些。
因为普通话要比山东的方言土语好听不知多少倍,而且容易听懂,这就有个入乡随俗的因素在里边了。
另外,发现这个比例是这样的,当山东人占少数的区域,普通话说的就比较好一点儿。
如哈尔滨、牡丹江宁安海林一带。
当山东人占多数的区域,甚至一个村屯都是山东人,这里的山东话几乎没有改变,如有个叫兴十四村的,就是例证。
但据我所知,凡是在哈尔滨、牡丹江一带的山东人,所生的下一代,不管有意识和无意识,都自然而然的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因此,这些山东人的后代,有时竟然笑话自己的前辈说山东的方言土语。
据说这就叫水土。
参考:
山东移民占比小的地方,山东话就被当地话同化,山东移民占比高且远多于当地人的地方,当地话就被山东话同化。
大连一带当年多数居民是山东移民,其中胶东半岛过去的是绝大多数,因此大连话就变得非常近似胶东口音的山东话。
参考:
一座山隔成了两种口音。
长白山延脉山丘把大连丹东等地与北面城市分割,古旧时交通不便,海路闯关东的山东烟台籍比例高,所以保持的烟台话比较多(古时大连到沈阳需坐船盘锦上岸走陆路)
参考:
五湖四海的中国人聚在一起,肯定统一于普通话!闯关东的中原人,虽然有很多山东人,但也有很多河北人、河南人、山西人,流放宁古塔的更有全国各地的人。
让他们都学山东话,肯定不现实,既学不会,也不愿学,只能由各种方言最大的“公约数”官话来一统江湖了。
所以,东北话实际上是一种有点地域特点的官话。
其实,凡是国人五方杂处的地方,肯定通用普通话,其他方言都没有这个能力。
比如:大型国企、深圳特区、海外工地、军队大院、建设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