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列舰要被淘汰难道不可以改成信息化的战列舰吗

其实战列舰被淘汰,并不是什么信息化的错,本质上还是一个攻防失衡的问题。
关于功防失衡,我们先举一个例子,再类比这个例子讲讲战列舰为什么会被淘汰,便于大家理解。
『前方超长文预警!!』一.从重骑兵的消亡看“攻防失衡”↑中世纪的欧洲,鳞甲、锁子甲甚至是板甲,是精锐步骑兵的主要防具。
一套板甲重达上百斤,但像
而重骑兵冲击时却可以凭借其巨大的动能用长矛穿刺,穿透大部分盔甲。
因此,重骑/步兵一直以其强大的功防属性,活跃在中世纪各国的战场上。
它,就是中世纪的战列舰。
↑而在火枪开始兴起,尤其是16世纪大型火绳枪成熟之后,板甲却渐渐走向了衰落——在16世纪,即便是最好的板甲也不一定能抵御最先进的火绳枪了。
即使不被击穿,巨大的冲击力也常会导致护板向内凹陷而出现人体的损伤,子弹与板甲撞击时发生的振动同样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伤害。
↑相对于火枪来说,板甲成本高,制作工时长。
最重要的是,训练出一个合格的贵族骑兵,你需要从小教他马术、剑术,投入大量成本进行长期的训练。
而即便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普通农民,你只要给他一杆火枪,告诉他怎么装填、瞄准、射击,再稍加训练,他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火枪手——因为子弹的威力并不会因为射手缺乏训练而下降,但重步/骑兵的战斗力和训练水平基本上是成正比的。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抗战时期的民兵,文盲率极高,更没有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但只要有一杆枪,一些子弹和手榴弹,就能打鬼子。
而且经过多年摸爬滚打的老兵游击队战斗力一般都不会差。
↑也正因如此,火绳枪、燧发枪在16-17世纪迅速普及,盔甲也走向了没落。
大英帝国打遍天下的龙虾兵,绝大部分步兵的防具就是布甲,骑兵最多也就是胸甲——反正连一百多斤的板甲都挡不住火枪,还不如放弃治疗,穿着只有几斤重的布甲,活动起来还更灵活轻便。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
盔甲再好,一枪撂倒。
曾经风光无限的重骑兵面对火枪对板甲压倒性的杀伤效能以及火枪部队白菜价的生产和训练成本,也只能黯然走下战争的舞台。
二.线性海战时期的霸主——强大的舷侧防护战列舰的没落,和重骑兵是极其类似的,也是因为攻防失衡导致其在战场上生存能力下降,最终遭到淘汰。
在飞机出现之前,战列舰的确是海上的霸主。
↑在铁甲舰和前无畏舰时代,战列舰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堡垒。
虽然当时战列舰的主炮射程一般只有不到10km,几分钟才能装填一轮。
更要命的是,在陀螺仪稳定尚未普及的19世纪末,在颠簸的海上打炮,几乎没有什么精度可言。

↑但这些笨拙的大口径舰炮,就是当时唯一能够击穿战列舰装甲的武器。
而在战列舰普遍装上技术更先进的表面渗碳装甲之后,击穿战列舰主装甲带更是成为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因此在1905年的日俄对马海战中,双方使用的实际上是爆破弹和燃烧弹,而不是穿甲弹——舰体核心结构用穿甲弹打不穿,就用爆破弹和燃烧弹攻击对方裸露的上层建筑吧。
反正把武器炸哑火了,把动力系统烧歇菜了,或者把对面的舰员都打光了,也可以让敌舰丧失作战能力。
↑鱼雷的确可以有效毁伤战列舰的水下部分,使其丧失动力甚至是进水沉没。
但是对于那些携带鱼雷准备贴身雷击的驱逐舰、鱼雷艇来说,战列舰主炮的射程优势是不能忽略的,密密麻麻的副炮群也不是吃素的。
而且驱逐舰近身暴打战列舰的情况其实可以通过系统布置护航舰艇和舰队阵型来避免。
↑而对于大口径火炮来说,一艘防护设计良好的战列舰直到二战后都还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1948年7月31日,老迈的内华达号战列舰作为靶舰被击沉。
衣阿华号战列舰带领着阿斯托利亚号、斯普林菲尔德号、帕萨迪纳号轻巡洋舰,向他们的前辈连连开火。
内华达号被命中至少17发406mm炮弹和数十发155mm以及更多的127mm炮弹,却依旧不沉。
最后,美军只得用鱼雷攻击机将这条不屈的战列舰送入海底。
在38760m的距离上,衣阿华级重1225kg的406mm加重穿甲弹能以57°的落角、473m/s击中目标的甲板水平装甲,这是它在实战中能发挥最佳杀伤效能的情况。
理论上,衣阿华的加重穿甲弹在上述情况中弹着时的动能为137,034,013(1.4亿)焦耳。
1.4亿焦耳如果换算成电能的话,大概是40度电,足够一台家用大1.5匹空调连续制冷将近12小时了。
这么多能量在炮弹击中目标的一瞬间被几乎全部释放,不可谓不可怕。
但即便是这么巨大的能量,内华达号的装甲和舰体结构也扛住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内华达号是经受过两枚核弹的“洗礼”的。

此前,在1946年7月1日上午9时,内华达号还参与了一次爆炸威力相同的Able空投核爆实验。
在挨了两枚核弹,又遭受了一番炮击之后,内华达号依旧屹立不沉。
而它不过是一条普通的一战后期水平的舰队战列舰,由此也可见战列舰强悍的防护力了。
*我在另一篇
三.来自天空的挑战——大舰巨炮的终章1.战列舰贫弱的甲板装甲这么厉害的战列舰,怎么就被淘汰了呢?
和重骑/步兵被火枪淘汰类似,一战以来的航空力量也有了革命性的发展,导致攻防失衡。
因此,战列舰面临的挑战并非来自海上或者水下,而是空中。
↑大口径舰炮的攻击方式主要还是直射,即攻击敌舰舷侧垂直装甲。
即便击中水平甲板装甲,也有较大的落角,侵彻力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削弱。
因此为了防御大口径火炮攻击,战列舰舷侧垂直装甲的防护水平一般都很好,而甲板的水平装甲一般相对贫弱。
↑一般来说,战列舰甲板所需的防护面积大于舷侧,也就是说在相同防护水平下,甲板装甲的重量也大于舷侧装甲。
垂直布置的装甲对舰体结构有支撑加强作用(可以类比为房屋里的墙壁和柱子),但水平布置的装甲不仅不能承重,还会增加舰体结构的负担(可以类比为天花板)。
而且,水平装甲过重会导致舰体重心过高,稳定性不足。
且总重过大的装甲也会给动力系统带来压力,影响战舰的机动性。

2.崛起的航空力量——上打下不费蜡↑为了击中战列舰这样的移动目标,20世纪30、40年代的航空兵一般采取俯冲轰炸的办法,即从高空朝目标大角度俯冲投弹。
机头朝下的飞行姿态便于飞行员瞄准目标。
而飞机高速俯冲也给炸弹积累了可观的能量,使其拥有了贯穿战列舰水平装甲、毁伤其内部核心部件的能力。
↑当然在面对固定舰船目标的时候,高空的水平轰炸机也可以通过投掷重磅炸弹,用炸弹的质量和较高的投放高度积累能量,穿透战舰的水平装甲。
因为对战列舰俯冲轰炸的战例一般发生在战况复杂的外海,具体的数据难以收集调查。
我们就拿两个战舰在固定状态下遭到水平轰炸的例子来看一看,新兴航空力量能对战列舰造成何等威胁。
珍珠港的哀鸣——亚利桑那号战列舰↑1941年12月7日上午,珍珠港突袭。
大约8:06时,日军99舰爆久须美机组的投弹手近藤大尉在3200m的高空对亚利桑那号战列舰投弹,26秒后炸弹击中目标。
这枚由长门级战列舰410mm炮弹改装的800公斤炸弹击穿了亚利桑那号127mm厚的前甲板,进入舰体深处。
炸弹首先引爆了水上飞机弹射器的黑火药库,随后诱爆了主炮塔的无烟火药库。
亚利桑那号发生了巨大的爆炸,随后倾覆沉没。
全舰1358名官兵中,1177人阵亡。
理论上,这颗炸弹的重力势能只有约2500万焦耳,只有衣阿华406mm穿甲弹1.4亿焦耳动能的1/6不到。
这还是在忽略空气阻力计算的情况下,实际数值应该只有不到2000万焦耳。
要知道,亚利桑那号是前文写到内华达号的改进型,理论上的防护性能至少不会弱于内华达号。
以内华达号作为靶船时的表现来看,亚利桑那号也应当是极难击沉的一艘舰艇。
但它在新兴的航空力量面前,却显得那么脆弱。
陨落的北海女王——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在1941年5月27日围剿俾斯麦号的行动中,英军数艘战列舰、巡洋舰向俾斯麦号倾泻了2000多发炮弹,其中约400发命中俾斯麦(一说是700余发),但仅仅只有几发击穿了主装甲。
俾斯麦号虽然上层建筑被打得千疮百孔、多处起火,武器和动力系统全毁,但舰体结构没有大碍,没有沉没。
最后,英军用鱼雷才把俾斯麦号送入海底。
(也有说法是德舰官兵自沉军舰)↑而在击沉俾斯麦级二号舰提尔皮茨号的时候,英国人使用了重达5443kg的“高脚杯”炸弹。
其中内装2359kg的铝末混合-D1 炸药。
为了攻击提尔皮茨号,还特别在炸弹头部安装了一个厚达100mm的实心钢锥。
高脚杯炸弹若从5500米高空投下,到达地面时速度超过1210km/h(336m/s),可穿透 5 m厚的混凝土层,产生直径 30 米、深 24 米的弹坑。
理论上,其弹着时的动能高达307,246,464焦耳(3亿焦耳),是衣阿华406mm穿甲弹的两倍多。
↑1944年9月15日英国空军617 中队和 9 中队的空袭行动中,中队长泰特所在机组投下的一枚高脚杯炸弹击中了提尔皮茨号。
高脚杯击穿了提尔皮茨号的水平装甲进入舰体,在艏柱后部靠近水平龙骨处爆炸,将右舷炸出了一个 9.7 米宽、14.6 米长的大洞。
损伤部位大量进水,舰首吃水增加了 2.4 米,几乎没入水中。
↑1944年11月12日晨9时许,617 中队和 9 中队再次出击。
这次行动中提尔皮茨号先后被命中三枚高脚杯炸弹,分别击中主炮塔、锅炉舱、弹药库。
和9月15日那次空袭的那枚高脚杯一样,这三枚高脚杯都击穿了提尔皮茨号的水平装甲,在舰体深处爆炸,每一击都是致命伤。
最终提尔皮茨号弹药库殉爆,在几分钟内就倾覆沉没,舰上1700名官兵有1100多人当场阵亡。
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的舰体几乎是完全相同的。
前者遭到数百枚大口径舰炮炮弹轰击,最核心的舰体结构却没有遭到致命损伤。
而后者仅仅遭到一枚重磅炸弹命中就重伤瘫痪,又三枚炸弹命中后就已彻底无力回天。
从亚利桑那号和提尔皮茨号的战例中,我们更能看到战列舰在飞机面前的脆弱。
就如板甲面对火枪一样,根本就防不住。
攻防失衡之下,战列舰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直线下降。
3.防空防空,十防九空↑飞机相对于战舰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速度。
即便是有史以来最快的战列舰,开足马力也就是33节(61km/h)航速。
而二战初期的螺旋桨飞机一般都能达到350km/h的速度,战争后期较为先进的型号极速甚至能突破700km/h。
↑我们以二战防空水平最好的美帝为例:假设一队飞机以400km/h向一艘美军战列舰冲来,在10km左右大口径的127mm防空炮开火;
到5km距离时目标进入中口径的40mm防空炮的射程;
当目标逼近到2km以内时,射程最短的20mm机炮才能开火。
400km/h,也就是每分钟能飞6.67km。
换言之,一架400km/h的飞机只需要不到一分半钟就能穿过美军战列舰的三层防空火力网,投下致命的炸弹或者鱼雷。
而其中127mm炮只有45秒的射击窗口(大概能打出4-6轮炮弹),40mm炮只有不到30秒时间射击。
等到飞机进入20mm炮射程的时候,情况就可以用电光火石来形容了——即便目标不俯冲加速,20mm炮最多也只有十来秒的射击窗口。
所以如果以大数量机群攻击战列舰(特别是落单的战列舰)的话,后者是极难招架的。
看来军迷圈里的那句名言:“防空防空,十防九空”,至少放在二战的海上战场,的确是恰如其分的。
↑上面的动
由于战况复杂,且日机借助云层掩护突然俯冲,加之目标来自射击盲区较大的舰首方向,当时舰上大小防空武器的射击窗口可能只有短短几秒,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的拦截。
4.飞机+鱼雷=勾镰枪——雪上加霜对于一条战舰来说,无论受到多大的损害,只要动力系统还能运作,舰体浮力尚存,就还有返航维修、来日再战的可能。
但一旦战舰丧失了机动能力,就成为了不能动弹的活靶子,唯有死路一条。
↑日德兰海战中,德军塞德里茨号战列巡洋舰被命中8枚15英寸炮弹、6枚13.5英寸炮弹、8枚12英寸炮弹和一条鱼雷(她自己的主炮只有11英寸口径)。
塞舰的上层建筑几乎被夷平,五座主炮塔全毁,舰首进水5300吨(其自身满载排水量一共才28500吨),但她的动力系统一息尚存。
于是幸存的官兵凭借着超人的战斗精神和熟练的操作,硬是把千疮百孔的战舰开回了港口。
塞德里茨号能够幸存返航的关键,就是动力系统尚能运转。
很不幸,鱼雷机就是专门给战列舰断腿的。
而战列舰面对大批飞机的群攻,几乎没有全身而退的可能。
↑1941年5月26日,从英国皇家方舟号航母上起飞的的剑鱼鱼雷攻击机率先发现了俾斯麦号。
没有护航舰只的俾斯麦号被三枚鱼雷击中,导致动力系统损毁严重,方向舵角被卡死在左15度。
这也就意味着俾斯麦号只能在原地兜圈,丧失了至关重要的机动性,被追赶上来的英国海空军围殴致死。
如果俾斯麦号没有被鱼雷击中丧失机动能力,她完全可以凭借其高航速率先突入广阔的大西洋,使英国人再难搜索到她的踪迹;
或是高速回撤到德占法国的港口,暂避风头。
↑而且,瘫痪俾斯麦号的剑鱼也不是什么先进的飞机。
不过是最大时速仅有200km/h左右、机动和防护性能都极为不佳的双翼飞机。
自然,在面对更先进的飞机时,缓慢笨重的战列舰无异于一个活靶子。
在二战后,反舰导弹和喷气式飞机的发展更是让战列舰没了后路。
四.难道就不能改装吗——战列舰被淘汰的历史必然性↑和海上的霸主战列舰一样,陆地上的坦克也同样遭到“坦克是否已经无用”、“坦克应被淘汰”的质疑。
但百年以来,战列舰早早退出了历史舞台,坦克却腐而不朽、垂而不死。
直到今天,仍是各国陆军当之无愧的主战装备。
↑纵观千年来的武器发展史,当作战理念大体不变时,一件武器被淘汰往往不是因为它有多差,而只是因为有更好的选择。
无论反坦克武器发展到了如何先进的程度,只要人类不能摆脱地面战争的战争形式,军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就仍然需要一款能够较好平衡火力、机动、防护三大属性的机动兵器作为主战装备。
在今天的装备体系中,这个攻防速三者俱佳的角色就是坦克。
那么无论有多强大的反坦克武器问世,无论坦克看起来有多不堪一击,它在整个装备体系中的地位都是无可替代的。
↑而由于航母在二战中的出色表现,海军的作战理论发生了近乎是颠覆性的改变:大洋海战的形式由争夺纯粹的制海权,变为了首先争夺目标海域上的制空权。
即由航空母舰负责放出飞机进行索敌、打击,而其他舰只基本只负责舰队防卫圈内的防空、反潜和一些火力打击任务。
↑换言之,非航母水面作战舰艇的作战任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西方海军的驱护舰来说,舰对舰火力被放到了次位,而以航母为中心的防空、反潜职能则被放到了第一位。
本质上,这些都偏重于防御属性而非是进攻属性。
↑而且,面对反舰导弹压倒性的火力,现代舰船也不再会身披重甲。
而是选择干扰、拦截等软手段来避免自己被导弹击中。
↑上面说的所有这些,重防空/反潜,轻装甲,与战列舰重甲强炮的属性都是南辕北辙的。
↑再者,今天驱逐舰上装备的64-128单元垂发在可预见的未来,火力已经足够。
在可预见的未来,也没有哪国海军会需要那种搭载数百枚导弹的大型武库舰。
↑如果把战列舰缩小吨位,去掉厚重的装甲和硕大的主炮,再装上现代的索敌、通讯、武器等全套系统,的确是可以符合今天的作战需求。
但这样的一艘军舰,就是妥妥的驱逐舰了,全然没了战列舰重甲巨炮的味道。
↑一款武器装备,只要能在特定的战技术背景下,高效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就是一款合格的武器装备。
如果它已经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那它就需要随着实际需求的变化改变自身的特征和形态,或是被形态不同、更加符合作战需求的武器淘汰。
比如一款反坦克导弹或是坦克炮,只要能在正常交战距离上击中并有效击穿同时期敌方坦克的主装甲,那它就是一款合格的反坦克武器。
我们不能奢求它们击落超音速飞机,或是炸毁一艘大型水面舰只。
一件武器只有以正确的使用方法,在正确的环境下,攻击正确的目标,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战效能。
↑这样看来,战列舰不能胜任今天的海战需求,又有更适宜的替代产品,其被淘汰就是必然的。
如果一定要保留战列舰这一舰种,对战列舰的整体设计进行伤筋动骨的大改,只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1.战列舰依旧不能胜任当下的作战任务;
2.战列舰成为了与原来有本质区别的另一舰种。
总之,战列舰们大舰巨炮的风姿,注定已经是一去不返的了。

参考:
战列舰是一种吨位大装甲厚,火炮口径大,射程远,以防护为主的海军大型水面舰艇。
战列舰一般有四五万吨。
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逆天的达到了七万多吨。
战列舰主要是用来夺取制海权的。
想想一人多高,半米粗,一吨多重的炮弹往你所处的位置砸过来,那个感觉让人毛骨悚然。
在一战的时候战列舰是一种无敌的存在,当时各国的空军还不具备击沉大型战舰的武器和方法,所以一战的时候大海就是战列舰的天下。
但是战列舰的功能太单一。
攻击方式只有火炮一种。
二战前空军和海军攻击手段的发展非常迅速,空中打击可以很轻松的把战列舰击沉,装备鱼雷的小型舰艇也可以击沉战列舰。
加上航母潜艇的出现,彻底使大舰巨炮失去了市场。
二战后导弹雷达的出现让空军的打击能力成倍增长,战列舰脆弱的防空和高昂的造价,在生存都成问题的前提下,注定只能被淘汰。
即使加装了导弹雷达进行信息化改造,花费也太高了。
即使是美国也负担不起。
在加上战列舰体积太大,和航母差不多大小,即使装上的防空导弹雷达等各种防护武器装备,在当下各种反舰导弹盛行的情况下,只能沦为活靶子。
即便是配备上和航母差不多的护航编队,花费不会比航母少,作战效果又不如航母。
被淘汰就很正常了。
二战后战列舰被航母淘汰了,各国都不再建造战列舰,在舰队中服役的战列舰也退出了现役,只有美国保留了几艘。
著名的衣阿华级战列舰被用来做博物馆。

参考:
这件事还真有人干过。
世界第一军事大国美丽坚合众国在二战结束之后剩了很多战列舰,虽然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拥有航空母舰最多的国家,但是仍然没有放弃对战列舰的偏爱,于是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人对战列舰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工作,而这艘被美国军方反复改造的战列舰就是爱荷华级战列舰的3号舰密苏里号战列舰。
这艘军舰是美国海军建成的最后一艘战列舰,也是二战结束之后最后一艘退役的战列舰,同时也因为在日本签订投降协议的时候被指派为受降舰,从而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战列舰之一!(日军在军舰上投降)1955年2月26号,密苏里号战列舰退出现役,但是在1984年夏天,随着美国海军舰艇计划的启动,这艘已经退出现役30年的战列舰再次被启用,并且经过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工作。
对密苏里号战列舰的改造工作体现了作为世界第一军事大国美利坚合众国在军事作战系统方面对战略舰的最前端的应用和实验,同时也给其他国家表演了一下战列舰已经不符合现代战争的使用需求。
在现代化的改造过程中,密苏里号战列舰拆除了20毫米、40毫米高射炮和4座127毫米炮。
(军舰上的高射炮)然后对这艘战列舰进行了最先进的武器的升级工作,安装了鱼叉反舰导弹系统、战斧巡航导弹发射系统,以及用于防御敌方反舰导弹和敌机攻击的近岸密集阵防御系统。
此外,密苏里号战列舰还更换了新的雷达系统和火控系统,以增强攻击和防御能力。
1987年,密苏里号战列舰还装备了40毫米榴弹发射器,25毫米自动加农炮,用来为波斯湾地区的科威特油轮进行护航,这些小口径的武器主要是来对付伊朗在波斯湾地区的小型作战舰艇,还是够用的。
在海湾战争期间,密苏里号战列舰还担任了对地支援的任务,其中大口径火炮表演的对敌陆地阵地的轰击,产生了极其惊人的视觉效果。
(两个鱼叉导弹发射器和一个密集阵 )但是,海湾战争结束后不久,美军即宣告这艘战列舰永久退出美国海军序列。
因为,事实证明战列舰即使是经过了现代化的改造,仍然形同鸡肋,在战场上难以起到主导作用。
所以,1992年3月31号把该艘战列舰退出现役,并在1998年被捐赠作为博物馆舰。
至于为什么在现代化改造之后,战列舰的战力已经大幅度提高的时候美国人用起来还是非常不顺手,主要有
首先,大口径舰炮缺少合适的作战应用场景。

战列舰主要的作战武器是装备的大口径舰炮,密苏里号战列舰主火炮是9门406毫米口径舰炮,可以发射大约1.3吨重的高爆弹和穿甲弹。
(406炮的炮弹)但是,大口径舰炮存在着非常多的缺点。
第1个缺点,射程近。
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406毫米口径舰炮最大射程只有43公里。
所以,当他用舰炮在攻击对方的时候,对方完全可以依靠反舰导弹进行相应的反击,一旦美军没有取得绝对的制空权,那么密苏里号战列舰就有被击沉的风险。
第2个缺点,射速慢。
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大口径火炮射速通常为两分钟一发,对于现代主力战舰来说,所装备的对空对地和反舰导弹可以做到每秒钟一发。
第3个缺点,速度慢。
通常情况下密苏里号战舰主炮发射的初速度大约为760米每秒,也就是刚刚超过2马赫的速度。
现代战舰所装备的反舰导弹的飞行速度通常可以达到3~4马赫的飞行速度,东风-17弹道导弹的飞行速度甚至可以达到10马赫。
第4个缺点,需要的人太多了。
密苏里号战列舰主炮炮塔通常需要85~110人来操作,这几乎等同于一艘护卫舰的全部船员,这不符合当今世界武器系统操作尽可能减少人员的原则。
(406炮塔的剖面
鱼叉反舰导弹最大射程可以达到38.7公里,和406毫米口径主炮的炮弹射程相当;
战斧巡航导弹射程可以达到1700公里,是密苏里号战列舰主炮射程的大约40倍。
同时,经过了现代化改造之后,无论是反舰导弹发射系统,还是巡航对地导弹发射系统,都不比同时期任何一款其他战舰落后,可以说这个时候密苏里号战列舰是一款结合了现代作战系统的混血儿。
(改造后的密苏里号)但是,却没有达到博采众长的目标,反而更凸显了战列舰在现代战争中的弱势。
首先,密苏里号战列舰没能变成一个武器库。
在拆除了大量的中小口径炮之后,虽然让密苏里号战列舰装备了现代导弹系统,但是所装备的数量却和他庞大的体型非常不相称。
密苏里号战列舰所装备的战斧巡航导弹发射系统和鱼叉反舰导弹发射系统总共只装备了48枚导弹,分别为32枚战斧巡航导弹,16枚鱼叉反舰导弹。
(战斧装甲发射器单元)作为1艘排水量达到6万吨级别的巨型战舰,他的导弹装备数量竟然低于美军在1980年代推出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虽然排水量仅相当于密苏里号的1/6,在当时所使用的垂直发射系统共可以装备90枚导弹用来作战,几乎等同于密苏里号战列舰装备数量的两倍。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其次,主炮变得可有可无。
虽然密苏里号战列舰装备的导弹数量远不如一艘万吨级的驱逐舰,但是作为主要打击力量的406毫米主炮却显得毫无意义。
406毫米主炮的射程在这个距离几乎等同于和对手近身肉搏,将自己置于极度的危险之内,所以除非像海湾战争完全取得了对对手的战略优势,否则任何一个美军舰长都会首先选择在上千公里之外使用战斧巡航导弹进行对地攻击。
所以,威力强大的主炮在正常情况下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
(密苏里号发射主炮)最后,在美军的作战体系中已经没有战列舰的位置。
美军在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就已经确立了以航空母舰作为作战核心的海上作战体系。
所以,在大规模的海战中美国海军其他作战舰艇的任务就是确保航空母舰的安全,为航母编织一道纵深上千公里的安全区。
显然,密苏里号战列舰在这样的一个作战体系背景下找不到自己的合适的位置。
在小规模的战斗中,美军也通常使用现代战舰所搭载的导弹进行远程攻击,尽量避免和对手近身肉搏。
至于其他各国海军更没有对战列舰的需求。
虽然世界有200多个国家,但这200多个国家里绝大多数海军都非常弱小,没有能力保有一艘几万吨级的超级巨舰。
对大国海军来说,他们的作战体系和美军是亦步亦趋,基本上都是摸着美军过河,未来各国海军的作战方式也会和美国海军作战方式极为类同。
所以,美国海军没有对战列舰的需求,其他各国海军同样也没有。
即使在未来海军作战模式得到了一个重大的改变,也一定会像过去几十年一样像的是更强的机动性、更远的射程、更精准的打击能力这个方向发展,显然庞大笨重的战列舰和这样的发展背景是背道而驰的。

参考:
那你要搞清楚战列舰的套路跟现代海战的套路就知道为什么战列舰淘汰了,战列舰的套路是炮大甲厚,走的是能打抗揍的套路,其是战列舰的名字你要搞清楚你都知道为什么它被淘汰了,就是列队对轰的意思,在火炮战舰时代,战舰的火炮交战距离有限,火炮弹药装药作为最重要的交战物理性能指标,往往决定了压倒性的物理能量投递能力,在加上射程,而这两种指标跟炮口径都是正比关系,结果战列舰的火炮口径自然越来越大,而为了对抗相似口径火炮轰击的毁伤,战列舰大多加装相同火炮口径侵彻力相对应厚度

参考:
1980年代初美苏争霸进入到最后一个高峰期,当时美国的里根政府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和海军600艘战舰计划,要在外太空(SDI计划)和海洋两个方面向苏联施压,因为太空计划和海军都是花钱太多的地方,美国想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压垮苏联!海军600艘计划当中就有一项是改装当时还在服役的4艘“衣阿华级”战列舰,
第二个方案是进一步提高催着发射器数量,舰空和反舰、对陆攻击的导弹数量提高到200枚左右,再加上给406毫米主炮配备发射距离达100公里的次口径炮弹,这样就构成了30~1500公里的对陆上目标打击能力,
但这些方案均没有实施,原因就是费用太高了,至少要2~5亿美元才能完成,在1980年代初2~5亿美元可是一个巨大数字,而且改造完了之后后勤保障和维护要比原来增加很多,与其这样不如建一艘巡洋舰,1970年底末建造的DDG47“提康德罗加号”巡洋舰也才5.1亿美元,实在是不划算。
后来对4艘战列舰进行最低限度的升级,也就是增加了“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鱼叉”反舰导弹和“密集阵”近防炮,当然雷达、电子对抗装备也进行了升级,改造完成后“密苏里号”和“威斯康辛号”参加了海湾战争,第一阶段的“沙漠风暴”行动当中两艘战列舰首先发射“战斧”导弹打击伊拉克。
海湾战争结束之后,苏联也解体了,美军的600艘计划也没有完成,4艘战列舰再也没有参加其他战争直至退役,战列舰这个舰种也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等待拆除了“拉扎耶夫号”(伏龙芝号)核动力重型巡洋舰。
从海军发展的趋势来说,战列舰和重型巡洋舰已经不宜在发展了,因为它们不但造价太贵了,即便上单舰作战能力强悍,但并且没有数量优势也控制不了多大的海域面积,比如说:花上46亿美元建造一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虽然理论上的战斗力比“伯克ⅡA级”强大,但“伯克ⅡA”的造价17.4亿美元,一艘“朱姆沃尔特”等于三艘“伯克ⅡA”,一艘舰的战斗力和海域控制面积怎么可能比得上三艘舰?
所以说,大舰未必就是好,战列舰也是这样的就算是将它提高到21世纪的标准,它也打不过航空母舰战斗群,平面作战的装备不可能打过立体化作战的装备。

参考:
战列舰这玩意玩的就是“口径即正义,射程就是真理”,是当时大舰巨炮时代海战的主流战舰,但是随着航母和导弹的出现,以战列舰为主的海战理论的已经完全不适合现代化海战的战争形式了,在以前的战列舰时代,“火力对喷”的基础就是对战场的侦查以及对优势海域的占领,除了需要可以突破对方装甲防御的强大火力(战列舰之间拼的不就是口径和装甲么),也需要其他舰种(巡洋舰、驱逐舰等)之间的相互配合!但是到了后面航母的出现,就已经开始动摇战列舰海战霸主的地位了,因为在装备了大量舰载机的航母面前,战列舰对战场态势的感知和反应能力是远远不及的,不管是本身的侦查探测距离还是火力的投送能力,战列舰和航母的对比中完全落入了下风,航母具有更加远的侦查和打击范围,不管是人力观瞄还是雷达探测,战列舰的火力投送范围是已经被定死了的,毕竟依靠发射药来推动的弹丸,跟飞机、导弹比起来受到的限制太多了,不说今天的海上巨兽,就是以前流水线生产的“小薄皮”航母,也能在战列舰的打击范围之外把她送进海底!至于题目中说的信息化战列舰,信息化又怎样?
火炮上增程又怎样?
增程了就能比飞机的打击距离远么?
或者是想跟导弹比精度么?
好吧,为了提高战列舰的火力投送能力,把火炮换成导弹,那么,这样一来你考虑过效费比的问题么?
造一艘这样的战列舰,需要花费应该不会比航母便宜多少,但是其战斗力跟航母比起来又不知道差到哪里去,就比如现代化改装过的依阿华,不仅有巨炮,也有各种导弹,但是最终不也是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美国佬虽然钱多,但是也做不到一直养着这些“吃金巨兽”!因此,战列舰放到今天已经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优势了,所谓的信息化也不是不行,凭战列舰的防护能力,配上现代化打击能力,确实可以做到完虐今天的驱逐舰,但是你有没有考虑到战列舰的造价问题,造一艘战列舰我还不如直接搞一艘航母来得实在,或者造一艘战列舰的钱,用来多造几艘驱逐舰,产生的战斗力也是只强不弱,今天的海战中,完全没必要造一个效费比那么低的玩意出来!
参考:
1、二战时期,战列舰一般在6万吨,航母在3万吨左右。
一艘战列舰的钢铁等于2艘航母,所有其价格就比航母高很多。
2、战列舰建造时间长,航母则相反。
二战时期航母可以突击建造,美国就建造了大量的护航航母。
达到了150多艘。
战列舰则不行,美国二战也不过造了10艘左右的战列舰。
3、战列舰技术水平高、航母技术水平低。
战列舰无论是动力系统还是主炮,世界上只有6-7个国家能建造。
航母则多得多。
再就是战列舰运行成本高,大和级一次装满燃油需要6300吨,而且续航力只有几千公里。
4、在二战时期,航母技术水平低,战斗力强,所以二战后,战列舰被淘汰。

参考:
可以是可以,但是有一个国家已经证明了战列舰将其改装成为信息化!实际上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这个国家呢,就是美国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晚退役的战列舰当然就是美国的衣阿华级战略舰,说这个战列舰大家心里没数啊,我就说日本签署投降书的时候,当时不是在一艘军舰上面吗?
这艘军舰就是衣阿华级的三号舰密苏里号!这批战舰建造的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家知道这批战舰退役是什么时候吗?
没错,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那个时候,大家所能看到的高清的战列舰开炮的那个照片和视频大部分。
都是这几个老兄弟!四老兵为美国人的利益征战天下,当然,美国人是记在眼里的!同时,美国人也知道密苏里号参与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别墅的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所以呢,美国人也希望这几艘战舰能够在自己的手底下服役下去,但是随着信息化战争以及超视距空战这一系列新的理念崛起了战列舰。
越来越不符合时代!这倒不是说在现代战场之中战列舰已经没有任何作用,这一点恰恰相反,这两天竟然是存在自己的战略作用的,但是跟他的投入相比,所收获到的收入这完全不成正比!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当时美国人就已经对四老兵进行改造,其中一个重要改造就是信息化!战列舰身宽体盘个子大,上面能够带很多东西,所以想怎么改装就怎么改装,但是美国人发现改装信息化,将其变成一艘现代化的战舰,所需要的费用不亚于去重新建造一艘衣阿华战列舰!为什么很简单,现如今美国的滨海战斗舰,他的每艘战舰的价格都是天价,为什么这么高的价格,原因很简单,(今日
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服役的到这个世纪。
出的时候,当时美国人就发现,当这艘航空母舰做保养,一不算燃料以及上面的飞机,人工等等费用,你就等于在底下撒钱没跑一点儿,你撒一个100美元下去,每跑一点,撒一个没100美元下去!这种傻钱的方法,美国人自己都受不了,所以没办法,哪怕企业级航空母舰还能打个十年,哪怕自家确实也喜欢这一个开创之举!但是就是保不下来,国会老爷不肯批钱,这是大问题!战列舰的维护费用!这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有这钱我还不如造个两艘或者三艘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说到底就是一个效费比的问题!军队不是做慈善,军队比资源多,这是一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也看你的资源是不是用到恰到好处的地方。
把过多的资源投入到一个没有任何回报或者是回报收益很低的项目,你这是浪费!最后加上这个年龄上面的限制,美国人一批的把这家的意见全给退役了,连财大气粗的美国人自己都玩不起。
更何况是其他的国家,航空母舰或许还可以去追求一下这战列舰,那还是算了!
参考:
巡洋舰都淘汰了 !战列舰就更加要淘汰了啊 !现代战争都是驱逐舰 护卫舰 航空母舰 的天下啊 ! ! 😃 ! ! !
参考:
战列舰的核心武器是巨炮,因此才会为了承载重量巨大的炮塔将排水量搞那么大,但是现代战争条件下,大炮这种武器已经边缘化了,海上平台上的大炮更是几无用武之地,单舰一门轻量化的速射小炮就满足了需求,而对付坚固防御工事可以用空中精确制导武器,所以大口径舰炮实在没有必要,那么承载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也就没有存在必要了。

参考:
战列舰被淘汰的根本原因是作战效能差,大口径火炮为主战武器攻击距离太近,自身危险度高,用远程导弹或舰载机攻击要安全得多,实际上是航母和导弹的问世最终消灭了战列舰。
海上战列舰如果要恢复其实很难了,电磁炮也救不了场,但是外太空间战舰应该可以重新获得这个古老的名字,因为需要巨大的体积和吨位来容纳驱动装置和防御装置,再等五十年有机会见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