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白电视机说出你们关于它的深刻记忆

关于黑白电视,说出你们关于它的深刻记忆?
答:这个问题,我们这代人最有发言权,因为我们买过黑白电视,看过黑白电视。
电视机,现在家家有,一家不只有一台,有的各个房间都有;
现在电视是彩色的、超薄型的、大屏幕,而且还是挂在墙上的;
现在电视和网络连在一起,还和手机连在一起,电视节目任意选,爱看什么就看什么。

我记得1985年,我们街道上就是一家买了个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那时经常演武打片,我们吃过晚饭,经常去他家看电视,因为他家离我家不远,只有三、四十米,不光我们去他家看,还有很多邻居家也去他家看电视,那时他家的大炕上坐满了人,屋子地上的凳子上也坐满了人,看到晚十点钟,就各自回家睡觉了。
1987年,我家也买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因为我们对电器不懂,还专门找了个在五金上班的好友给挑了一台,因为这个电视机,还专门为它买了个电视柜,把电视放在电视柜上。
买回来之后,那时没有网络,随电视有天线设备,有天线架子,自己从家里又找了两根长竹竿,并且将两根竹竿连接起来,立起来必须超过房顶,再将天线架子绑在竹竿上,将天线这头连接电视。
刚买回来那天晚上,在房根下竖起竹竿,顺好天线,就插电看电视,刚开始屏幕上光闪雪花,没有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世界运动会,那是1988年第24届“汉城”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
我们屋子挤满了人,(因为邻居家也没有买电视呢,他们一家人也来看运动会开幕式)小小的电视频幕,那开幕式上的人头串动,那奥运会的歌那么响亮,我记得清清楚楚。
在1990年播出50集的连续剧“渴望”,中央一台每晚八点正是播出 ,每天两集,当天的晚十点还重播一次。
我们被剧中人物、剧情所感动,一集一集挨着看,一集也没有落下,有时还看重播,50集全看完了。
随后有播出了“霍元甲”“水浒传”等长篇电视连续剧。
……这个黑白电视,一直跟了我们16年,这16年中一次也没有坏过;
还是到了2003年儿子结婚,儿媳家陪嫁了个彩色大电视,这才使我家的黑白电视下了岗。
这台黑白电视跟了我们16年,我们一家人对它都有着深刻记忆。

参考:
提起黑白电视机,就想到小的时候,村里边哪一家买了电视机,很多人一到晚上就到他家里去看电视,可以这样说,满屋子挤满了人,有的甚至把电视放在堂屋,大门口,人坐在院坝看,因为有人人太多了,屋子里边没办法住这么多人。


是不是有满满的回忆?
可能现在很多年轻的无法想象,但当时一个黑白电视机是700元。
700元钱不是你想买就买。
当时700元都很难找,很难找。
一个鸡蛋几分钱?
不像现在这样可以打工,一个月是几千块,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那个时候没有地方打工,家里没有钱。
都是天天在家里种地。
年朝黄土背朝天这样天天干农活,一年庄稼收了不够半年吃,所以不像现在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怎么买就怎么买?
想吃什么就买什么,那个时候很多东西没有,有钱都买不到,关键是没有钱。
有黑白电视机那个时候,有的东西还要用票才能买得到,例如,粮票,布票,盐票,煤油票,煤油票就是晚上照明用。
喊的叫煤油灯,当时还没有电灯。
我们那里电灯线拉好,有的都没有照,没有钱拿不起钱。
照不起电灯。
电费一个月一块钱。
两块钱三块钱都拿不起。
有的都是点煤油灯,年龄小的不知道这些,说来大家都不相信。
80年代,很多地方都是。
都没有招点人,都很少。
在农村。
90年代才慢慢开始造电灯。
所以黑白电视在。
所以黑白电视在80年代后90年初才有。
彩色电视都是后来才有的。
当时的彩色电视机是21寸,2100块。
不像现在这样,很大很大不像现在这样尺寸多,想都不敢想,不像现在这样,超薄超轻,随便买。
所以回忆当时那个时代,有欢声笑语,也有很多无奈。
所以生长在这个时代的人真的很幸福,我们要珍惜这好美好的生活。

是17英寸的。
抹不去的满满回忆。

参考:
我们村是我第一个提回去,一台12吋木壳上海产芦笛牌黑白电视机。
当时是快到过年的月一间,找信号竖天线可是大费周折,从房前跑到房后,最终爬上屋后一株高大的麻栎树上,终于银屏晃出几抹黑影。
于是小弟妹妹在屋欢呼雀跃:四哥!有
大哥说:这看鬼,有跟无没区别!母亲挺失望:这带回来做么事?
过年都看不成!我灵机一动:家里有的是破废铝瓢铝盆子,于是又跑屋后爬上大树,解下天线来,把铝瓢缠系在天线前后四头,用铁丝老虎钳绑紧,把铝盆底用钉子锤几个小洞,绑在天线中间,然后爬上树重新竖起,这下我在树上都听到清晰的伴音。
大哥在屋里兴奋大叫:好了!就这个方向,绑紧别动!待我用铁丝钳子捆紧好天线,再回到屋里一看,
当晚家里人来如潮,坐椅板凳全用上,还有人挤站着。
那年的春节,好象没看到晚会,收的是潢川付店转播站的节目,播的是秦明刘雪华他们主演的电视剧,《几度夕阳红》。
虽是大冷天,只烧一盆火,但晚晚座无虚席,茶水得烧几大瓶,电视不完不会散场。
过后母亲说:我的妈耶,这真是天天闹死人,想早点睡都睡不成!那年月农村有电视是稀奇,其实城里已经开始玩彩电。
那芦笛12时小黑白,是我打工厂里的,老板买了台20吋的长虹彩电,才作价100元把我。
记得放假时走得匆忙,没发票证明,在进新华路长途客运站时,连人带货扣进了车站派出所,好说歹说,给厂里打电话,老板骑辆红摩托送张证明来,讲明原委,才得以脱身。
临走老板开玩笑说:巴妈日养的(武汉人的囗语),老子不来,你过年得蹬号子!那时电视机自行车什么的,都值钱,没发票证明,你别想带出武汉市,弄不好真的得进牢房。
出市走到岱家山检查站,武警又上车检查,司机喊:谁的电视机?
我忙答:是我的。
发票!发票!司机一叠声催。
我急忙把厂里开的证明递过去,武警看了证明再看看我,才下车示意车子通行。
一路上闯关过隘,才好不容易把电视机带回。
现在真好,无论从哪里带东西,只要你不怕麻烦,一路上无人过问,畅通无阻。
时代的前进,日新月异,也说明物质的丰富与人类生活的水平不同了。

参考:
我们家小时候农村的,我十岁左右才通上电,通电很久以后才买了黑白电视。
那时候电视只有中央和当地地方几个台,画面也不是特别清楚,有一些雪花。
每天晚上我们院子里的小孩一起挤在我们家里追《雪山飞狐》,追《我本善良》,还有《追妻三人行》,真是快乐的日子。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足球赛,是国外的两只球队,当时没有其它的节目我就只能看这个,因为喜欢白色,我就支持穿白色衣服的队。
后来毕业工作以后真的成了一名球迷。
[大笑]
参考:
新鲜!奇特!
参考:
一、黑白电视进入家庭的年代:1980年-1985年。
二、尺寸:9寸屏、12寸屏、14寸屏、18寸屏。
三、优点:对眼睛相对较好。
四、亮点:必须有室外天线,杆子要高一点,屏幕不清楚去室外转天线杆,也是一项不错的运动。
五、黑白屏幕和彩色屏幕过渡期:白色贴膜,三色片。
但是颜色看着特别假!
参考:
我家买黑白电视机的时候,村里还真没几家有电视。
村子不大400多户人家,基本上都以种地为生,我爸在粮食局上班有正式工作,到月能拿到现金,在村里就是很特殊的了。
有一天我爸用自行车,驮回来一个大纸箱子,我跟弟弟连忙跑过去看,我爸说是电视,那时候我们村好像就大队部有一台,还有村头老孟家有一台,每天晚上看的人太多,我们姐两个都挤不进去,这回可好了,我家自己也有电视了,把我弟弟乐的,跑外面告诉他小伙伴,这下都知道了,到了晚上我家一屋子都是人啊,里屋成不开,外屋还有,我记得当时电视里演的是射雕英雄传,新买的电视没人会调,都是雪花,根本看不清楚人,拉着电视上面的天线来回转,最后还有人给出主意,在天线上放个易拉罐,又后来几天在院子里,挨着窗户那里埋一棵大木头杆子,上面安装一个像飞机翅膀似的,说是天线,每天电视打开就出去
那时候我家天天特别热闹,谁家有好吃的,来看电视也都带过来,大家一起吃,觉的人吧,也都特别的单纯,没有现在的人想的这么复杂,现在想想那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参考:
这部黑白电视机是我在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负一层看到的。
屏幕旁边的扳动式的选台按钮,说明那个时代的电视机没有现在那么智能化,除去央视一台外,也就有几个可怜的地方频道,没多少选择。

参考:
黑白电视机留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当是电视剧渴望吧。
有同感的请点赞支持!
参考:
喜欢没有节目时屏幕上的雪花❄️
参考:
啥剧忘了,记得什么刀是金丝大环刀,反正就是嘿嘿哈哈滴打,有个同学说那个穿红衣服滴怎么怎么滴,其他人不知道说哪个,后来他使出一招,哦那个穿黑衣服滴,就是红衣服,结果去他家之后黑白电视不香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