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一代“小生泰斗”田春鸟有怎样的从艺之路

话说2017年初春,料峭春寒还未退去,河北梆子小生泰斗田春鸟早早来到练功房开始了他忙碌的新一年,早已退休的他这一次要陪着票友彩唱《陈三两》,当观众看到八十一岁的田春鸟还能满宫满调的演唱,掌声和泪水瞬间淹没了整个舞台。
“十来年不演了,从2008年在中国大戏院那是最后收场、陪了七八班,初创是张淑敏、第二是张惠云,都是梅花奖,你是最后一个”。
太激动、太记忆犹新了,因为八十岁了(当时)、说实在的,困难真是不少,真是挑战,因为自己是爱学习,自己订着几份报纸,自己也看《挑战不可能》,那自己真受鼓舞。
为什么敢上呢,也来源于文化自信,因为几十年来自己没离开舞台、一直接着地气。
不管是城市、乡村、工矿、社区、学校,自己都去参与、都去传河北梆子,所以久久为功,老是接着地气、老在舞台上给各层各界观众演唱,他负担都不重,所以为什么说田春鸟为什么这么年轻呢,他自己说、老唱河北梆子。
你唱你给观众送欢乐,你就得自个儿、你得保护好自个儿的嗓子、身体,你没有身体、没有嗓子,唱不了了、你怎么服务是吧。
八十一岁彩唱登台,在河北梆子史上算是个奇迹,但对田春鸟来说这份奇迹背后是他风风雨雨七十年的从艺之路。
他是抗日战争生的,1937年生的,这个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土地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成,这时候敲锣打鼓庆祝建国,唱着“解放军的天是明朗的天”,那时候自己痴迷、酷爱痴迷河北梆子。
1952年正式从农村业余剧团考入的省河北梆子剧院,当时的河北梆子剧院是两个京梆,可以说是京梆两个剧种一个单位,它叫河北省实验剧院,这里边有梆子团和京剧团,自己考入的梆子团,这个团的前身是军区、冀中军区培新剧社,它的前身是自己考入的那是那会儿省会在保定,自己1959年你看自己1952年正式参加专业剧团,1952、1953、1954、1955、1956、1957、1958、1959,8年,第八年头上进京拜师学艺。
上北京是1959年,由文化局的路一局长亲自率队带着他们去进北京,先汇报演出、后拜师,那是大概是四月份,把他们河北梆子剧院、那会儿演员都年轻,张淑敏、齐花坦、张志远、王书琪丶自己、王瑞楼、杨玉华,好多好多,拜了二十几位京剧名家,名家最有名的就是梅兰芳、马连良、谭富英、姜妙香。
自己当时拜的是姜妙香先生,姜妙香先生恩师他这个品德、为人,人们给恩师称是“姜圣人”,他人品艺德太好了,自己拜的他,后来又拜还有江世玉、茹富华,学《奇双会》;跟荀慧生先生是学《红娘》,因为自己遗憾的是没拜叶盛兰、非常遗憾,本来是1959年也说好了,当时是文化局,文化局的艺术处的李泽言处长给叶盛兰先生说好了,后来自己才得知,在北京没拜成、后来是到天津,因为老先生们去讲课,到天津也没拜成、为什么呢,当时1957年叶盛兰先生精神负担很重,直到我(他)们1976年拍电影的时候,自己去看见老先生,老先生就拄上拐棍,他说咱没时间聊、你要争气。
但是虽然没拜了叶盛兰先生,但是他给我们上课,他的表演气质、眼神、分寸火候,那是非常叫人惊讶。
后来自己专门弥补自己叫叶少兰先生给自己辅导《小宴》,这是八十年代、他亲自给自己辅导。
自己不是1952年参加的从农村业余剧团考入的省级专业剧团嘛,恰巧自己幸运,1953年中央组织抗美援朝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这个慰问团由贺龙元帅率队,这个第三届慰问团是从全国选拔的优秀剧种、优秀剧目这样组成的,我们有幸我们这《拾玉镯》幸好被选上了,那么跟着贺龙元帅到朝鲜去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三个多月,这三个多月哪都去慰问,不管是朝鲜的首都,别管是下边的师、连,甚至站岗的坑道、厨房,我(他)们都去慰问了。
这三个多月演出慰问,听英雄报告,受了很大的教育。
这个教育可是非常深刻,受的什么教育呢,就是通过报告英雄们的英雄事迹,受了一次生动的难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这个教育在自己后来的艺术道路上,只要是遇到困难、遇到挫折麻烦,自己就想那些战斗英雄们、牺牲的战斗英雄们,因为赴朝去演《拾玉镯》得到好评,从那也奠定了自己艺术人生、要从事一辈子走小生这个路。
以前自己在农村、在刚到剧团的时候,是演的老生戏,像什么这个《秦琼观阵》、《乌玉带》,后来觉着河北梆子剧团小生稀缺、只有一个女的,叫李月楼的小生,她忙不过来,老一辈的多了,她陪不过来,看着自己长得也不错,又有嗓子、扮相挺好,叫自己改小生,从那改的小生。
在河北梆子史上,既没有出名的男小生,也没有小生专属唱腔的前提下田春鸟迎难而上,为梆子小生艺术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被业内外誉为“河北梆子小生泰斗”。
现在人们说是田派,自己觉着还不够,自己只是因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你过去历史上它就是特绕,没有禁看的那些小生,自己在这里边、而且还坚持路走得比较长、比较长远、比较受
自己的调门是河北梆子的,但是表演的发声方法有很大变化,变化一个是自己吸收了恩师姜妙香的虎音膛音、叶盛兰先生的龙凤音,它的技巧性高了,再后来就吸收八十年代、自己记得是1986年我们到上海去演出,去拜访林俊卿博士,这个林俊卿博士发明了一种从意大利美声唱法和国内的好多学问的总结出来的叫“咽音练声法”,自己通过去拜访他,他给我们亲自示范,后来自己又听他的讲课录音的练声法,自己把他的比较科学的咽音发声法运用到河北梆子小生里边来了。
自己这里边既吸收了这个老生的苍劲、浑厚,又吸收了旦角委婉细腻的声腔,你比如说自己举一个例子,现代戏,现代戏《智取威虎山》,杨子荣、那难难度很大,比如“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这比京剧一点也不逊色,因为调门也高、它更有气势、慷慨激昂。
你下一句就吸收借鉴了京剧和昆曲的“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像这里的唱腔、这韵味,自己就吸收了京剧和昆曲的,那委婉的时候它就跟老的传统河北梆子不一样了,所以自己的贡献自己就觉着在梆子很贫乏,既没有专用唱腔、又没有多少著名的演员的前提下,自己探索、执着追求,也可以说有点贡献,把小生这个行当起码现在有专用唱腔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