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坛历史上在陆春龄的人生当中他有什么难忘的记忆和事情
陆春龄老师,我国有名笛子表演艺术家、作曲家、一代笛王、我们南方笛派的一个代表人物、著名笛子演奏家、有“江南笛王”之美誉,被誉为笛界“一代宗师”、一代民乐大师。
全世界都有我的笛声,但我只是沧海一粟。
——陆春龄当时96岁的笛子演奏家依然活跃在台前幕后,他的笛声脆亮、他的言语诚恳,他是中国民族乐坛上的奇人。
陆春龄,1921年生人,当代中国笛子演奏大师、南方笛派代表人物之一、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经他整理的《鹧鸪飞》、《小放牛》、《欢乐歌》及创作的《今昔》等乐曲已成为了经典作品,音乐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无锡也是他常来讲学和采风的民乐之乡。
他耳聪目明,没错、有点衰退。
但是他说话中气特别足,中气嘛因为也可能因为吹笛子。
他来无锡数不清了吧,无锡他来了很多次,新朋友、老朋友,新老师、老老师。
他的学生满天下了吧,学生很多啊,的确,他的学生他自己也数不清了。
陆春龄出生在上海一户清贫人家,他与笛子结缘纯属偶然,从小跟家门口的皮匠师傅学吹笛子,13岁时就登上了电台演播室,青少年时期开过汽车、踏过三轮,是笛子排遣了胸中的积郁。
新中国成立后,陆春龄的专长有了用武之地,凭着这支笛子、先后八次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陆春龄的这支“魔笛”飞遍了世界。
自己基本上首先是业余,一九五二年上海民族乐团建团。
谁介绍他进去的、当时怎么进的这个团里,那个时候就是自己跟一个叫许光毅、还有一个叫凌律,一个是弹琵琶的、许光毅是拉二胡的,自己是吹笛子的,吹弹拉。
一个文化局的局领导夏白同志、还有孟波,他们组成一个五人小组、领导小组,自己也是其中一个,组织上海民族乐团。
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出国演出了,那是从一九五四年,一九五四年他到印度、缅甸,一九五五年到印度尼西亚,一九五六年到东欧几个国家,所以自己呢这个时候环境条件算是比较好,上海人讲起来、运气高。
演出的曲目,自己创作的第一个曲目叫《今昔》。
《今昔》自己写的,自己创作的曲目比较多。
像《今昔》啊、《喜报》啊、《奔驰在草原上》啊、《江南春》啊,那么江南丝竹呢作为基础,自己是国家级的江南丝竹的传承人。
他的《喜报》就是在那时候、他深入到安徽山东去的时候,工厂里面的一种蓬勃的生产、热烈的欢庆。
陆老他还做了很多整理工作、把江南丝竹都整理起来了。
整理的包括外国的包括中国的,《鹧鸪飞》呢有两个,一个是赵老师浙江的赵松庭,一个是自己的,这个也是中国第一批的金唱片奖。
这个《鹧鸪飞》当时整理难吗、整理起来有困难吗,《鹧鸪飞》呢开始李白不是讲了有句诗吗,“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自己的《鹧鸪飞》呢,自己是写那个鹧鸪的形象,鹧鸪是一种很漂亮的鸟,实际上它飞不高,自己到上海
他是希望他的《鹧鸪飞》更丰富一点,过去的鹧鸪不能飞,前面设障后面阻路都要捉很辛苦很困难、给人家捉了,但是自己是要描写它越飞越高,忽高忽远忽近忽低,这个描写鹧鸪的起伏、飞翔,感觉自由、就向往着(的)未来,现在是千百个鹧鸪都在一起飞了,不管在大陆不管在海峡两岸,不管是世界各国都吹《鹧鸪飞》了,吹的人多了,不是自己一
他在家最喜欢吹哪首啊,在他自己创作的过程中啊,他所吹的曲子是比较多的、他的保留的曲目,他因为深入到工厂丶农村、矿山、海港、渔场为工农兵演出,这个是他最大的愿望。
他上海音乐学院他一九五四年就去了,应该说绝大多数百分之九十多都是他的学生。
一个俞逊发大家知道,他从十二岁就在自己家里,自己给他上课,上课家里买点菜、买点鱼、肉请学生吃,过去什么拿个红包、没有这个,大家像自己小孩一样,亲亲切切、关心,后来也成名了。
不仅是音乐学院,在上海的歌舞团啦、杂技团啦、舞蹈学校啦都有他的学生。
他当时在忙些什么,当时现在他一个是也创作一些小节目;一个呢首先身体要好,自己本来还练过剑,太极拳、纯阳剑,自己练过两种剑,但是拳自己打不来。
吹笛练气、练气健身,那么练剑呢也可以帮助你吐故纳新,自己就是因为能够练剑能够吹笛,所以自己的身体能够像当时的今天这样。
他当时外面请他的一些演出或者是讲座啊讲一些笛子的事情多吗,讲啊、自己不仅讲,自己还唱歌呢,他唱是唱“夕阳未必逊晨曦,昂首飞鬃奋老蹄,春蚕萦绕千千缕,愿为人民吐尽丝。
”这个唱的呢,自己是唱心,“夕阳未必逊晨曦,昂首飞鬃奋老蹄,春蚕萦绕千千缕,愿为人民吐尽丝。
”有人说吹笛就是运气,气从何来,从丹田、从精神、从人生的经历和感悟中得来。
陆春龄是位民间艺术大师,岁月在见证质朴真诚的表达是最有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