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才发现:有没有退休金家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你怎么看

去年,我回我曾插队十年多的盱眙仇集,得知我的老队长几年前喝药死了,我震惊不已!老队长死时76岁,他老伴早逝,一个女儿嫁在邻村,0五年我曾去过他家,他仍住在我插队时的四合院内,前后各三间中一院子的旧时农家,只是土墙草顶,多年未修,墙缝插的进一只拳头。
那天他执意留我吃饭,说是请别人打电话喊女儿带菜回来烧饭。
我揭开他的锅盖,锅里半锅锈水。
我问他平时靠什么生活,他说,还能动,在山上刨点药材,并指着院里晾晒的一摊树根说,这是他平时在山上刨的。
我问他能有多少收入,他说没算过,我执意叫他算,他大约回忆起近几次卖药材的状况说,一个月大概五,六十块。
还说,只在山沿转转,高的地方爬不动了。
这时,我才注意到,老队长行动己大不如前。
约好的饭局,老乡叫孩子来喊我吃饭,我给了老队长一条红南京香烟就跟那孩子走了。
在老乡那里聊了村里其他人的情况,也知道老队长的一些近况,承包的两亩田租给别人种了,每年四,五百块收入,自己刨点药材,勉强过活,只是身体不太好,担水劈柴类的重活已干不动了,只能喊別人帮忙,一人过,是有困难。
这是我见老队长的最后一次,为此我后悔了数年。
去时,我身上应该带钱的,我后悔那天为什么不丢几千元给老队长,我还有这个能力,为什么那天没做?
及至后来听说老队长喝药走时,更是唏嘘良久,这是一个曾关心过我们十多年的人。
我五三年生,六八年插队,七八年回城,现已退休。
上班时,忙忙碌碌,退休了,往事如烟,对那段经历更是历历在目,宛若昨天。
记得刚去时,买计划米,那天大雪,我们挑了两桶米,在雪地里滑跌了一跤,米撒在雪地里,回来说道这事,老队长听后带上扫帚和簸箕,跑了几里路将米和雪全扫回来,说脏了也别浪费,喂鸡呀!六九年的春节前,老队长号召全队社员支持知青过好扎根年,每家都要给知青送糖馒,那天他和贫协组长,一人扛一个笆头,从山上到山下每家每户给我们讨,足足讨了两笆斗,我们队有十个村,座落在龙头岗水库四周,既便现在回去,走遍全队(现在叫村民组了)也须半天,按里程计,该有小十里路!队里有竹园,六九年春天,春笋出了,很嫩,我们掰了一大盆,被老队长发现,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他说,你们要吃笋子可用黄盆扣一棵壮的,长两天一样鲜嫩可吃,后来我们才逐步明白,竹子是队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八O年元旦时,我回生产队住了五天,算起来喝了十六顿酒,其中有一天早晨,我睡在老乡家被门外两人吵醒:一个说,我家烧好早饭了,小鸡也炖了。
一个说,不行!我昨天讲好的。
原来是为请我吃早饭,我既感慨又好笑,赶紧出门劝解,两位仍不相让,表示陪客都请了,不能让人回去!我只好答应做好饭的那位,"马上去!",再告诉昨天答应的那位,"十点半到!"。
我们那里待客,酒是必须的,家里冬季一般会有咸肉,再就是小鸡,蔬菜有自家菜园,也算方便。
每年秋后山芋干晒好后,村民见面的对话为:"二姐,你家酒换了吗?
"。
换酒,是生活必须,是将约盛七八十斤的酒坛放在拖拉机车斗里,上面堆满一车山芋干,开到一个叫涧溪的镇上,八斤山芋干兑一斤酒,算是备了年货。
等到年后村里见面的对话为:"二姐,你家的酒喝完吗?
"。
那时,有酒的人家已不多了。
去年去时,我到老书记家着望他,老书记是那时大队副书记,分管文教,我插队时在大队民办学校当过四年老师,老书记算是我的领导,去年时他已93岁,除行动不便外,头脑清淅,身体还不错,那时的大队民办学校,有八九个班,复设式,十四个老师十三个民办,全归他管,他是集分管领导,校长,总务,校工于一身的人,学生家长不愿给孩子上学,这工作一般由他带上我去上门动员,知青上门,家长总有层怕的意思,应下了家里再有困难都会克服。
我大约教初一时,班上有同学的妹妹无人带,老书记同意大带小在班上上课,那学生上课时背上背着小孩,课间举手,我问为何,答"俺妹尿了!",我会让他到办公室里换尿布。
老书记在民校收编后退休了,待遇是在学校那段工作一年折一百元,算来他共工作十来年,退休后每月约一千块的退休工资,自已跟儿子生活,算是老有所依。
聊到队里的老农民,他也颇多感慨,说,河东老弟兄四个都喝走的,我震惊了。
河东,是我们队的一个村子的別称,它位于水库溢洪道的东面,因地偏高,老李家就建房在此处,四个儿子在此分户,算来老弟兄四个都比我大,若到现在年龄应在八十上下。
我问其故,老书记告诉我,有自知病将不起的,有儿媳不孝的,有儿子意外先去的,复而不杂,农村锁事而已,只是那药得简事,几块钱的事,镇上多处有卖,随手可得。
这四位都是我插队时的玩伴,那老三更是每天吃完晚饭就到我们知青家,打牌是好手。
我想了几天,终于明白,一个字,穷!我一直呼吁农民老了,当有退休养老的政策,可避开那些空喊"不交不得"的口号,就按现在的叫法,叫"老农补贴",现在有,只要提高的幅度大一些,千元
老工人不是有吗,很大一部分老工人也未交,我岳母今年88岁,她从未交过,现在每月也有三千多!年轻时未交,是因为没有政策!那老弟兄四个,有政策让交吗?
城市赶在有政策之前退休的,叫"视同",农民为何不可"视同"?
交的,按金额计,领完了还领的,叫"托底",农民为何没有"托底"?
都说我们是世界第二经济体了,难道这种差别还要带到下个世纪?
我插过队,扒过河,交过公粮,缴过农业税,到别的公社植过树造过林,也修过公路。
我扒过的河叫淮河入江水道,三个月,每天每人一立方任务,干不完时点气灯夜里突击,报酬是生产队记工分!若按现在高速公路收费还贷规定,当年的负担河工工分的农民是否可在淮河上拉根绳向过往船只收费养老?
现在那青山绿水是当年植树的农民劳动所为,他们是否也拉上围墙收费养老?
平衡再分配是政策的事,农民洗脚上田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大事,我们城市扩张卖了大批农民的地,征地补偿机制缺乏宏观思维,只是补足了被拆迁的人就完事大吉了,要从立足农村与城市整体平衡,缩小城乡差别的角度出发,将城市建设的土拍收入定比划一部分补充农业人口养老,则老农可无忧了。

参考:
去年的事。
我们小区一个72岁的老头,从22楼跳楼自杀了,还是早上保安发现的,惨不忍睹。
老头老伴死了半年了,儿子和儿媳在江西打工,剩下老头和孙子孙女一起在家过日子。
在持家这方面,老头可不行,饭也做不好,家务也做不好,又没有退休金没有积蓄,花钱得跟儿子要,儿子给钱又不应时,经常跟邻居借3块5块的买馍吃。
孙子孙女也很嫌弃这个又没钱又不中用的爷爷,一天夜里老头回家忘拿钥匙了,孙子孙女却不给开门,老头想了半夜,就从楼道窗户跳了下去找老伴儿去了。
老头自杀的原因,第一是没钱,第二是不中用。
原来撑起一个家的一直是老伴儿在操劳,老伴儿累死了,他活着也难。
我老家一位近门的大爷,有退休金两千多。
每天早上起床儿媳妇就先给端上四个荷包蛋,大爷吃饱了就出去遛弯儿,啥也不操心,工资本都交给儿子和儿媳了。
他儿媳跟邻居们说把老头儿给伺候好比养圈猪都强!听着难听,却是实话。

退休金越多越好,儿女看在钱的面子上更盼老人好好活着。
人最惨的事儿就是又老又没钱,孩子有本事孝顺还行,遇上孩子没本事的也就死路一条了。

参考:
我老公的爷爷,今年88岁,每月退休金4000块,这在农村来说,相当滋润了,自己又不怎么花钱。
前几天身体还好,自己可以种菜,一
今年身体不好了,自己不能做饭,在我家旁边的小房子住,我婆婆给送饭,他说什么都不去我家里吃饭,说怕人嫌弃,快过年的时候,我婶婶说她给送饭,结果送了一段时间,老爷子不让送了,不喜欢吃,说做的不好吃,他家没什么菜,一家人都很懒,吃的用的都矜持了点。
这不,又让我婆婆给送饭,谁家送饭,老爷子一个月给一千块钱,都抢着送,无奈老爷子挑着吃,做得不好吃就不用送了,拒绝,就是这么任性。
去年过年,爷爷的四个儿女,一家给分了一万块钱,前几天又说自己手里还有七万块钱,自己身体不好,怕哪天就不在了,又想着一家再分一万。
偶尔生病住院,谁去照顾,都按着天数支付钱的,平时儿女们也都经常登门来看他,拎点水果啊牛肉啊什么的。
我想过,已经快九十的人了,每天身上挂着导尿管,毕竟不像年轻时候那么利落,假如没有这么多的退休金,恐怕就不是这个境况,都是敬而远之吧!虽然每个月退休金不少,伙食也要求质量,但是从不浪费,长征年代生人,一路走来,都知道生活不易,要珍惜。
有没有退休金,肯定不一样,自己心情不一样,家人的态度也不一样这是一定的,人要尊重现实。

参考:
人老了之后,有退休金和没有退休金,家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我邻居王叔和王婶,年轻时候总吵架,为啥呢?
原因都出在王叔身上。
王叔年轻时候学的是瓦工,他有许多师兄弟。
王叔年纪大了之后,他又带了几个徒弟,所以,围在王叔身边的不是给他叫师父,就是叫他大师兄。
一发工资,王叔就带着师兄弟和徒弟下馆子喝酒去了,一周最少去一次饭店,王叔的工资有一半都贡献给饭店了。
王婶对王叔喝酒下馆子很生气,她认为王叔不顾家,看着王叔把钱都扔到饭馆里,王婶很心疼,她在外面一直打零工,赚来的钱维持家用。
王叔喝醉酒回来,王婶更不爱搭理他,要不是因为两人生了两个儿女,王婶就跟王叔离婚了。
看着两个还没有成年的孩子,王婶只好忍气吞声,继续和王叔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
有一次,王叔下饭馆喝醉酒,回来的时候,在门口摔倒了,就睡着了。
当时是隆冬季节,东北的冬天那是嘎嘎冷,幸亏王婶半夜担心王叔,想开门出去迎迎王叔,没想到一开门,王婶就看见王叔趴在雪地里,都快冻成冰棍了,王婶急忙把王叔连拖带拽地弄到屋里,用雪把王叔的身体搓热,但王叔还是冻瘫痪了,半边身体动不了。
第二天,王婶就和两个孩子把王叔送到医院救治,总算是把王叔的身体治好了,王叔又成好人一个了。
但家里王婶辛辛苦苦积攒的一点存款,也因为给王叔看病,都花光了。
王婶当年下岗之后,一直在外面打零工,本来想用那笔存款买社保的,可是王叔得病,存款都花光了。
一晃,王婶快60岁了,在外面打零工已经很吃力,回到家也吃不上热乎饭,王叔没在家,王叔又请师兄弟和徒弟们喝酒去了。
这时候,王叔已经60多岁,他不干瓦工活了,开始拿退休工资。
很多年前,王叔听从他师父的劝告,早早地买了社保,他退休后,能开3000多元工资。
不过,3000多元工资,有一半又捐给了饭店。
每次,王叔满身酒味地回家,王婶都没鼻子没脸地骂王叔,王叔倒也不生气,回房闷头睡觉了。
王婶越来越烦王叔出去喝酒,这时候她的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王婶就想和王叔离婚。
王婶的女儿就对王婶说,你真要跟我爸离婚了,你自己没有退休工资,怎么活呀?
跟我家一起过,还是跟我弟弟一家过?
王婶就说,我给别人做保姆去。
她女儿说,你出去做保姆,一个月也就挣一两千元,可你得受气挨累,在家你跟我爸过日子,是我爸受你气,你怎么骂我爸,我爸都受着。
王婶想想,这倒是实情。
王叔的儿女们决定开个家庭会议,王叔的女儿对王叔说,当年我妈存钱要买社保,可你喝醉酒倒在雪地里冻瘫了,是我妈把你拖进房间,才没让你冻死。
又是我妈把你送到医院救治,花光了所有存款,我妈因此才没有买成社保,现在我妈到了退休年龄,没有退休金。
女儿对王叔说,你的退休金,是不是应该给我妈一半?
王叔对女儿的提议没有反对。
王叔的儿子又对王叔说,以后老妈老爸生活费可以AA制,每
王叔对儿子的建议也没有反对。
王叔的儿子又对王婶说,老妈再免费给老爸洗洗涮涮,做一日三餐,行不行?
王婶一辈子给王叔洗洗涮涮,做一日三餐,当然不会说不行。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王叔现在的退休金大约3300元左右,每月退休金到手,他交给王婶1500元,算是给老伴开退休金。
剩下的1800元钱,王叔交给王婶1000元做生活费,他兜里揣着800元在外面和朋友交往。
王婶对王叔退休金的分配比较满意,从此,王婶不怎么埋怨王叔了,王叔呢,因为年纪大了,不像过去那么爱交朋友了,还因为他有个师弟一次喝多,喝出脑出血,过世了。
他想起以前喝多醉卧在雪地里,差点冻死,他有点后怕,酒量开始减少了,去饭店的次数也不像过去那么多了。
王叔如果没有退休金,王婶就跟他离婚了,不会跟他过到现在的。
真要是王婶跟王叔离婚了,王叔的日子不定过成啥模样啊。
又没有退休金,又没有老伴,王叔要么继续打工挣钱养活他自己,要么就是到儿女那里养老。
向儿女要钱花,那日子也不好过呀。
有退休金,老人的腰板就挺得直,心里踏实,说话有底气。
不过,如果有退休金,人品再好,那么,老伴就会死心塌地地跟你过日子的。

参考:
这个问题问的太现实了,的确就是这样子,你老了有退休金,儿女个个孝敬,显的很殷勤 ,问吃问喝问热问寒,特别是儿媳妇,把你当家里的宝贝来伺候,真是乖乖儿媳妇,利害分的清析,你一但舍不得贴钱,对不起哪一个个脸吊的有宽窄沒长短,你老了有几个臭钱,藏到腰包里,准备买棺材板,家里生活困难,盖房买車娶孙子媳妇,什么都要开销,可老父亲生耒就是个抠门家伙,不懂儿女的心理,死握着钱不放 ,把人都能急出病来了,不是老人不放心。
得式探真没钱了这伙王八蛋,还有孝心吗?
估计是心怀诡胎,清天转多云, 小狐狸精给鸡拜年 沒操好心吧,给你的钱打主意,早上打两个白水鸡蛋,中午问想吃什么可口饭菜,晚上问睡觉香甜不,我们工作太忙了,伺侯不到,多加谅解,这就是金钱的优势性,农村人老了没有退休金,儿女背地里说些什么话?
只有天地知道,求都干不了, 棺材瓤子早不去西天报到,正天百病缠身,头疼眼花啥都做不成,是个无用的人,还得儿女伺侯,拖了家里后腿日子艰难,两者对比,真是天地之别,一个是保护对像,恐怕你走的早,有利可

参考:
我有二个姨,我二姨比我小姨大四岁,我二姨结婚后,就把我二姨夫的堂弟介绍给我小姨了。
我二姨父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他的左手又软又细,什么重活都干不了,高中毕业后,我二姨父就留在他们村小学当了一名代课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块钱。
我小姨夫是我二姨夫的亲堂弟,他长得五大三粗的,高中都没读完,就跟着亲戚去城里的工地打工了。
他在工地上什么活都干过,后来因为他能干还会来事儿,很快就当上大工长。
那时候他一年赚的钱,都赶上我二姨夫好几年的代课工资了,所以那时候我小姨父特别牛,经常劝我二姨夫跟着他干,他说我二姨夫只要能帮他管管帐就行,他说保证让我二姨夫的工资比现在翻一倍。
但是我二姨夫一直没动心,我二姨夫说别看你眼前挣得多,但是老了以后就没有保障了。
我二姨夫的这个想法,被我小姨父嘲笑了好久,他认为只要手里有钱,就不用担心养老的问题。
几年后,我二姨夫赶上了好政策,从一名代课老师转正成有编制的老师了,工资也涨了不少,但还是没有我小姨父赚得多。
我二姨夫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虽然他家四个孩子都没考上大学,但是我二姨夫也没让他们直接出去打工,而是拿钱让他们都出去学了一门技术。
现在他家老大在镇上开了一家理发店,老三开了一家小吃部,老二跟着他老婆去了南方,因为女方家条件不错,还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所以就把我二表弟当成儿子一样看待了。
我小姨家只有二个儿子,二个儿子从小都学习不好,都是初中没毕业就不念书了。
但是他们也没像我小姨父那样去工地打工,一个去网吧当了网管,一个在饭店当服务生。
因为那时候我小姨父能赚钱,再加上他早就给儿子们在市里买好了楼房,所以他家两个儿子都结婚的很早,找的老婆也都长得挺好看的。
现在我二姨夫七十多了,每个月的退休金已经涨到四千多,所以他和我二姨的生活特别有保障。
他和我二姨夏天的时候就留在农村生活,俩人养点鸡种点菜,然后想吃啥就去集上买点啥,生活得有滋有味的。
等天刚一冷,我表哥表弟他们就都抢着来接我二姨和我二姨夫去他们家生活了,我二姨和我二姨父不想去都不行。
我二姨也会处理事情,不管去哪个孩子生活,他们老两口都不会白吃白喝儿女的,他们会每个月给孩子三千块钱的生活费,这些钱他们两个老人根本就花不了,所以他家的孩子们都挣着抢着想让父母去自己家生活。
我小姨父四十多岁的时候,出过一次事故,从脚手架上摔下来了,把脑袋摔了鸡蛋大的一个洞。
过了不到一个月,他拿着老板赔偿的八万多块钱回来了。
虽然身体上没留下什么残疾,但是脑袋上一直有鸡蛋那么大的地方是软的,因为里面已经没有骨头了。
现在我小姨和我小姨父过得不太好,因为我小姨父自从出事以后,就再也不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土地也都租出去了,一年的租金才一万多块钱,他们老两口就靠着这么点租金当零花钱呢。
好在在农村生活比较简单,不用买太多的东西,生活暂时还能过得去。
前几天,我二姨父拿钱给我小姨父家买了二车木头绊子,把他们家的仓房都给塞满了。
听我妈说,前段时间,我二姨和我二姨父回了一趟老家,还没进村,我二姨就看见我小姨和我小姨父正在大地里吃力用小推车往家拉玉米杆儿,因为路不好走,两
我二姨一看就受不了了,马上联系了卖木头绊子的商家,一车木头绊子才七百多块钱,足够烧一冬天的了。
可即使木绊子这么便宜,我小姨他们还是舍不得买。
其实过年的时候,我小姨他们就已经没有东西取暖了,那时候雪大,玉米杆都被冻在大地里了,所以我小姨一天只在做饭的时候烧一会儿炕,家里冷的窗台上都能冻冰。
她家二个儿子也都知道这件事,但是谁都没拿钱给父母买点木头绊子烧。
小儿子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地里给父母拉回来一些玉米杆,但是没多长时间就烧没了。
等到天气刚一回暖,我小姨老两口就去地里往回拉别人家不要的玉米杆了,因为他们必须抓紧往回拉,要不然一开春,那些玉米杆就会被一把火烧掉了。
我小姨和我小姨父拉玉米杆用的车,就是超市往店里拉货用的那种不太大的二轮车,长不到二米,宽不到一米,所以一次也拉不了几捆玉米杆,两
我二姨告诉我妈,说我二姨父已经拍着胸脯和我小姨父打下包票了,说今后我小姨家取暖用的木头绊子他都包了,一年最少给他们买两车回来。
说实话,我不觉得我二姨家的孩子就一定比我小姨家的孩子孝顺。
我二姨家的孩子之所以什么都舍得给父母买,那是因为我二姨从来不让儿女往他们身上搭钱。
只要儿女给他们买东西了,我二姨都会以给孙子零花钱的方式还回去,并且每次都是只多不少。
而我小姨就不一样了,他们老两口除了土地的租金,再没有任何收入了。
这几年他们俩人还都住过院,住院的钱,都是二个儿子给拿的。
她家二个儿子过得都不太好,夫妻俩一个月的收入全加起来也就五千来块钱,还要供孩子上大学,自己的生活已经捉襟见肘了。
给父母的养老钱稍微多一点,自己家的生活就玩不转了。
其实很多时候,儿女们的不孝顺,代表的是一种无能为力。

参考:
我家3位老人,公公81岁,婆婆76岁,公婆住城里,都是跳出农门的大学生,时代原因婆婆退休金三千多,公公8000左右,公婆完全自己自足,不过我婆婆自己退休金一分钱不花的,全部花公公的。
作为小辈我们不会想着公婆的钱财,都是他们的。
公公很暖心,会在孙子生日,六一儿童节,过年给红包,我们接过来住几天的时候,也会给孙子们买零食。
我妈是杭州农村人,只有每个月村里一个什么保险有三百元收入,其他没有。
农村人没有退休养老金一说。
说起对于这个有没有退休金,家人的态度,并不影响我们对他们的孝顺,只不过长辈如果有退休金,养老金的话,作为晚辈,我们负担轻一点,但是如果真的没有,作为子女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
要说区别的话,可能父母的心里想法吧!我妈这辈子最大的心愿的话,就是希望能有养老金,不要多,每个月几百块也可以的,这样她感觉不会成为儿女负担,自己体面一点。
公婆也是,我们在乡下陪伴少一点,公公什么都自己来,说起来也是很内疚,很多时候子女平衡工作家庭老人孩子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他们的退休金都是自己安排。
生活圈子,老朋友什么都是在城里。
所以老年人,晚年,有收入来源是保障,是心理的体面。
不用伸手问子女要。
有身体健康,也是福气,自己的 更是儿女的福气。
这是我们家的情况。
再说说我的几位亲戚的情况,父母年纪60几岁差不多和我妈这样,退休工资两
所以讲到有没有退休金,家人的态度,一般来说肯定还是会不一样,但是多数家庭还是好的。
农村的话很多,像我妈妈这个年纪,但是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养老金,没有什么老保,但是在农村家庭里面,他们承担了很大的工作量,基本上家里洗衣服,做饭,带孩子,他们都是要做的,所以,即便是没有退休金,他们还是承担了家庭主妇的角色,奉献着自己的价值。
更多的还是在于父母长辈们自己心里的想法,很多长辈觉得自己还力所能及的时候,其实是心里非常愿意帮衬小辈的,这个就是咱们华夏父母的奉献精神。
农村里面没有退休金,子女不孝顺的也有的,不孝顺的不管父母有没有钱?
终究是良心不好的,父母如果有钱了,他们巴结一点,势利眼一点,这种人
像我妈,年前做了开颅手术,术后的并发症还是挺严重的,目前卧床不起,我们姐弟两
自己有一天也会变老,希望自己也有老来的这份体面,能够有收入,能够身体健康,不给子女带来麻烦,并且尽可能的帮衬他们一下,像我们的父母一样,永远一代为了下一代,这是一种来自于本能的家庭传承之爱。

参考:
人老了有退休金,有医保,自己有些积蓄生病或有事不用子女出钱,并且还能帮助孩子,这样的老人活着底气绝对是足的!有的老人没有退休金,生病指着孩子拿钱的确困难,有的大病只能选择无奈!
参考:
我家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我爸是公务员退休,退休金现在将近4000块钱。
他年轻时根本不懂得怎么合理安排钱财,根本就无任何积蓄,前十几年还经常去买那些所谓的“古董”。
去了一趟广州,一夜之间就被骗了26000元。
当时退休金也才3000块左右。
这笔“巨款”让他还了好几年才还清 。
我妈很反感,经常让他不要买,在他面前发脾气 ,经常说些很难听的话。
但是他还是执迷不悟 。
经常几千几百的让人骗去。
在生活省吃俭用,脑子里总做着“发财梦。
”这两年稍微好点了,因为身边的亲戚好多人的亲身经历都挺惨的,大伯生病每月医疗费高达2500元,舅父没钱又生病需要手术都是靠儿女接济。
大家把劝他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他每月主动交2000元让我妈保管。
虽然他不像别的人都懂得存下一点钱。
但他每月有退休金,而我妈没有,所以家里人感觉他现在就已经是家庭的支柱了。
妈妈对他的态度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唠唠叨叨,整天吵闹了。
别人都说他就是一个“钱袋子”。
每天一睁开眼都有100多块钱收入,让妈对他好点,他活得越长寿钱就越多。
妈妈没有退休金。
其实她年轻时曾经有机会可以买社保的,需要一次性交将近四万块钱,妈妈有点舍不得,爸爸当时也没钱。
没退休金就没安全感。
所以妈妈一直在忙碌,就像农村老人一样,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
幸亏她的身体还挺好的。
一个家庭没有点积蓄,总是感觉空落落的。
还是那句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参考:
我的妈妈和婆婆都已经七十岁,妈妈四个子女,没有退休金,婆婆三个子女,有退休金。
妈妈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但是她重男不轻女。
哥哥成家后,门户便由哥嫂担当,所有的人情往来都是哥哥花钱,哥哥建新房子时,很自然把一楼留给妈妈居住。
妈妈现在还能在自己的老房子种菜,养鸡,生活能自理,三个女儿逢年过节给的钱,够妈妈开支,还存下了一笔钱。
国家每月给农民补助,一年下来1700元,妈妈也几乎没有动用。
婆婆有退休金,相比很多没有退休金的同龄人,她多年前就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感。
她五十岁时就说,以后不靠子女,也不带孙。
婆婆勤俭会攒钱,但子女们会花钱,没有给父母养老的意识,小姑子把婆婆的积蓄拿去还债,前妯娌的儿子上大学的费用推给婆婆承担。
当然,婆婆还是比我妈妈更有钱,如果她的子女们不啃老,她会更舒心。
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要有养老保障,但我仍要告诉孩子,我养你小,你养我的老。
要让他有担当意识。

参考:
有无退休金,人老两重天!人到老年,有一份退休金,做到老有所养、经济独立,在子女面前,就有底气、有尊严、有存在感、有话语权!什么婆媳关系、与子女的关系等,都不叫事!李哥是自己的一位老同事,原来在一块工作,今年已经六十六岁。
退休六年多了,孙子已经开始上学。
但是,儿子一家三口人一直与李哥一块住,没有什么家长里短之事。
特别是儿媳,左一声爸,右一声妈,整天叫个不停。
按理来讲,孙子已经上学,儿子也有自己的小家,可就是住着不走。
儿子与儿媳对李哥讲,要等到孩子上完中学,再考虑分开住的问题。
儿子与儿媳之所以对李哥两口子如此好,原来根本原因就是与他们住在一块很省心。
其一,孩子由李哥他们带,现在接送孩子上学都是父母的事,吃饭问题不用考虑。
其二,李哥两口子,原来都在条管单位上班,退休后两口子退休金每月一万多元。
日常开支是李哥他们的,遇到儿子们有事,还经常三五千块地贴补他们。
正因为有一份可观的退休金,李哥一家人和和陸陸、其乐融融。
那些没有退休金的老人,就没有李哥那样潇洒自如了,子女对待老人的态度也根本就是两样。
自己老家的一位婶子,在叔父去世之后,由于没有退休金,生活没了依靠。
起初,在三个儿子家轮流居住,跟儿女们搅和在一块。
儿子们倒没什么,因为都是亲养的。
但是儿媳妇就不同了,三个儿媳妇都认为自己家养了个闲人,茶余饭后,难听的话一个比一个多,搞得婶子整天心堵。
由于婶子当时才六十多岁,为了避免儿子们家庭的矛盾,索性在县城找了一个单身退休职工,搭伙过日子。
搭伙过日子,说到底就是伺候人家。
这位新老伴已经七十多岁,除了每月给婶子五百元生活费外,其余啥也没有。
当中婶子生病住院,人家不管,直接被撵出家门。
最后,还是由儿子们接手,重新回归到原来轮流居住的无奈日子。
总之,经济权就是话语权,人到老年,要活得有底气、有尊严、有存在感,有一份养老金就是一份硬气。
即使没有养老金,在年轻时也一定要好好搬砖,为自己备足一份养老的钱。
保持足够的自渡能力,生活就不会沧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