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曾扶持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后来李渊称帝后杨侑的结局如何
唐朝宣布杨侑是暴病而死,但真实情况应该是被李渊害死的。
公元617年5月,李渊趁天下大乱,隋炀帝杨广避祸于扬州,不在关中之际,在晋阳(山西太原)起兵。
起兵之后,李渊为了有别于其它义军,他就打出了“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旗号,以清昏君,扶保隋室的名义,率军杀向了长安。
当时隋炀帝远在扬州,关中群龙无首。
并且中原的瓦岗军和王世充激战方酣,两方均无暇西顾。
因此李渊就在没人跟他竞争的情况下,仅仅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杀进了长安城。
李渊进长安后,第一时间拥立杨广之孙杨侑为皇帝(杨侑是杨广之孙,不是儿子),改年号为“义宁”。
遥尊远在扬州的隋炀帝为太上皇。
其后,李渊胁迫杨侑下旨,让他赐予自己加九锡,在宫内行走等诸多特权,并且他还让杨侑以皇帝的名义确认李建成、李世民的兵权,彻底控制了关中和隋朝中枢。
做完这一切架空隋朝中枢的工作后,李渊不再出招。
他决定等一等,看看隋炀帝会怎么反扑自己。
当时,李渊的控制的地盘并不大,仅关中和河东一隅之地。
而隋朝仍有实力,杨广的麾下也有一些精锐,他并非不可以杀回去,夺回自己的皇位。
但是,杨广却心灰意冷,感觉大势已去,他不做任何反击工作,每日只是在扬州喝的昏昏欲睡,不管不问。
几个月后,情势愈演愈烈,杨广见天下已然大乱,就彻底心灰意冷,下旨南迁,打算迁都南京,割据江南。
按当时他的想法,天下他是夺不回来了,但他退居江南,做个偏安一隅的南朝皇帝还是可以的。
然而,由于杨广身边的禁卫军将士全部都是关中子弟,没去过江南,不像杨广对江南那么有感情。
所以当杨广下令迁都南京,打算彻底避居江南时,禁卫军的积压已久的怒火就伴随着兵变,彻底爆发了。
禁卫军发动兵变后,一致推举宇文化及为首领。
并在宇文化及的指示下,杀入皇宫将杨广绞死。
杨广死后,宇文化及仿效李渊,他也立了一个傀儡皇帝杨浩(杨广的侄子),并利用杨浩跟李渊和杨侑打对台戏。
声称杨侑就是傀儡,他要杀回长安,清君侧,废傀儡,扶保大隋基业千秋万载。
然而,宇文化及杀掉杨广,不仅没有恶心到李渊,反而让李渊做梦都要笑醒了。
因为,李渊立杨侑为帝,本来就只是想让杨侑过渡一下。
待他羽翼丰满,他自然会取杨侑而代之。
而宇文化及的行为,无疑是如助推器一般的效果,让李渊篡位的时间大大缩短。
并且李渊还有了篡位的借口。
什么借口呢?
就是替隋炀帝报仇。
公元618年6月,李渊让人杨侑写了一封禅位诏书,并逼杨侑在禅位大典上亲自念出。
这份禅位诏书写的很有意思,大致归纳下来有三点中心思想:第一点是杨家造孽,我杨侑无脸面对大隋父老百姓,决定退位让贤;
第二点是杨广被奸臣宇文化及所杀,杨侑希望能人志士为爷爷报仇;
第三点是李渊是个英明神武的人,禅位给他能给爷爷杨广报仇雪恨;
很显然,这么有逻辑性的诏书,不可能是当时只有十几岁的杨侑写的,李渊弄了这么个禅位文书,目的就是既要让杨侑把位置让给他,还要标榜自己是为隋炀帝报仇,是合法皇帝。
可以说是既抢了皇帝宝座,还不忘给自己脸上贴金。
李渊登基后,封杨侑为国公,并将其软禁在长安城内。
当时,他是不敢杀杨侑的。
毕竟宇文化及那个老贼还没死。
并且,几乎是同时,割据东都的王世充也立了一个傀儡皇帝杨侗跟李渊打对台戏。
李渊当时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他不能动杨侑身上一根汗毛。
不过,宇文化及只会吹牛,不会实干。
他率领禁卫军离开扬州后,还没走到河南,就被瓦岗军狠狠的揍了一顿,死伤惨重。
其后,跟随宇文化及的禁卫军将士纷纷开始逃离,十万大军瞬间跑掉了八万。
宇文化及望着仅存的两万残兵败将,他是心灰意冷。
为了在临死前圆一圆自己梦寐以求的皇帝梦,他便毒杀了傀儡皇帝杨浩,僣皇帝位于魏县,国号许。
此后,宇文化及如亡命徒一般,以继位的魏县为根据地,向四面八方扩张。
不过他的这些扩张都失败了。
最后,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所部击败,并被窦建德活捉,死在了窦建德的刀下。
宇文化及的下场,如同催命符一般,让杨侑活着的价值大打折扣。
此时,他生死不仅已不由他自己决定,能决定他命运的人,只是远在洛阳的杨侗。
为什么是杨侗呢?
因为从理论上说,杨广的直系子孙可以继承皇帝位的就他们两个。
杨侑和杨侗分别被李渊和王世充控制,双方是敌对关系,他们谁先干掉皇帝,就会把自己陷入政治被动,因此李渊不仅不杀杨侑,还要格外的优待他。
但是,只要王世充主动杀掉了杨侗,而且杀的没有遮掩,那么李渊继续留下杨侑来显示自己宽容仁德的意义不大了。
然而,真的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公元619年5月,杨侗被急着要当皇帝的王世充毒杀。
此举让杨侑没有活着的必要了。
两个月后,杨侑暴病而亡。
死的时间节点可谓是“合情合理”……
参考:
杨侑是隋炀帝的孙子,他是元德太子杨昭的儿子。
杨昭是隋炀帝的长子,也是隋炀帝重点培养的接班人,也许真的是大隋气数已尽,杨昭先于隋炀帝而亡。
去世时只有23岁,可能和明仁宗差不多是因为过度肥胖而死。
在杨昭去世不到一个月,隋炀帝杨广就将他的三个儿子封为亲王,显然隋炀帝将重心移到了这三个孙子身上。
事实上杨昭在生前备受好评,不但受到他爷爷杨坚的喜欢,同样受到父亲的喜欢,他生的三个儿子:燕王杨倓、越王杨侗、代王杨侑每一个都很不错。
最受隋炀帝宠爱的自然是杨昭的长子杨倓,隋炀帝将其带在身边。
在江都之变时,他察觉宇文化及的阴谋,联合梁公萧钜、千牛宇文皛等,欲进宫告诉隋炀帝杨广,可惜被宫中卫士所拦,没有见成,后来在江都之乱中被杀。
杨侑也不是一个弱者,十分聪明,他代表隋王朝镇守长安,后在615年拜为太原郡守,617年李渊正式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
杨侑还在李渊之前。
杨侑是韦妃所生。
当李渊带兵攻入长安之后,杨侑就被李渊所控制,虽然能力不错,手中无兵,自然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杨侑被立为皇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李渊自己则由唐公变成唐王,并且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 事、尚书令、大丞相,这种节奏和曹操让汉献帝对他的封赏差不多。
大凡野心家都是这样的路数,杨侑也是一个聪明人,自然知道李渊接下来要干什么了。
军国机务,事无大小,文武设官,位无贵贱,宪章赏罚,咸归相府——《隋书·帝纪·卷五》接着李渊就又进一步,要了一个特权,这是刘邦给萧何的特权,也就是“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这样的特权,汉献帝也给了曹操,不同的是刘邦是主动给萧何,而李渊、曹操是逼着杨侑,汉献帝给的。
李渊的儿子李建成被立为唐国世子,敦煌公也就是李世民被改封为秦公,李元吉被封为齐公。
所以李世民的秦王和李元吉的齐王实际上就是从杨侑当皇帝开始的,只不过最后李渊当了皇帝,他们由公升为王。
接着李渊的待遇又一次升格:诏唐王备九锡之礼, 加玺绂、远游冠、绿綟绶,位在诸侯王上。
——《隋书·帝纪·卷五》这种待遇和汉献帝给曹操的差不多。
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所以以后读史时看到这些情况,就知道离夺位之差一步之遥了。
曹操就在这一步之遥停止了,李渊则继续走下去。
接着杨侑禅让给李渊,被降为酅国公。
别看这一过程很漫长,实际上只有177天,换句话就是李渊借着杨侑搭一个过桥而已。
所以不要认为李渊是一个无能之辈,他用177天走完曹操十几年的路,其野心和速度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没有人骂李渊,因为大唐在历史上一直是强大的存在。
杨侑退位之后并没有像前面那些禅让的皇帝一样被立即杀掉,而是被幽禁在长安。
到了第二年杨侑才去世,时年15岁。
15岁去世这个怎么也会让人猜想这中间会发生点什么,不过似乎《隋书》并没有提到是什么原因,参考李世民对史书的更改习惯,这本由魏征主编的纪传体史书《隋书》中间是否隐藏点什么,我们就不得而知,有人就猜测可能是被毒杀。
杨侑死后由以族子杨行基袭封酅国公爵位,谥号为恭,即恭皇帝。
恭皇帝一般表示自己的位置是被人抢了。
比如后周恭帝柴宗训的位置被赵匡胤抢了,晋恭帝司马德文的位置被刘裕抢了,宋恭帝赵㬎是投降了元朝。
参考:
杨侑,即隋恭帝,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母亲韦妃,隋朝第三位皇帝。
众所周知,杨广谋夺了皇位之后,以暴治天下,致使民不聊生,有识之士纷纷揭竿而起。
公元617年5月,唐国公李渊从山西太原起兵反隋,同年11月就攻入隋朝首都大兴,并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为何李渊不直接称帝,而立了杨侑这个傀儡呢?
这是因为:一是杨广尚在,恐背负谋反的罪名,引起兵变;
二是诸多大事尚未处理妥当,称帝时机不成熟。
公元618年3月,杨广死于江都兵变,李渊随即与5月自行称帝,改国号为唐。
据史料记载,杨侑自幼聪明,气度不凡。
然国运不济,12岁被李渊拥立为傀儡皇帝,13岁就被废,降为酅国公,闲居长安,在位仅仅170余天。
15岁,杨侑病死,谥号“恭皇帝”,葬于庄陵。
至于杨侑被害死一说,我认为,史料记载不够充分,或者说,证据不足,我们不好妄加评论!
参考:
杨侑死了,在李渊称帝后的第二年,只有15岁,死因却是病死的。
你们信吗?
我保持怀疑。
作为杨广的孙子,太子杨昭的儿子,杨侑在史书上有“性聪敏,有气度”的评价,也就是说,如果有可能,杨侑会成为一代明君,就像他的曾祖父杨坚。
但一切都让残酷的现实打乱。
杨广征高丽时,杨侑不过十岁出头,但却被爷爷认命留守长安,可见杨广对他给予的厚望。
大业二年(公元616年),杨广巡幸晋阳,杨侑随其前往,被封为太原太守,在这里,他应该见到了同在山西,将来要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人:李渊。
辈分上讲,杨侑应该叫李渊一声爷爷(杨广与李渊是表兄弟关系,母亲是亲姐妹,皆是独孤氏),杨侑对这个爷爷并没有什么好感,隐约感到他目光中的阴冷。
好在时间并不长,第二年,杨侑便回到了京师,,接替他的人,正是李渊。
爷爷杨广又出门了,这次去的江都,他被任命镇守京师。
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太原的李渊起兵,十一月便攻入隋朝大兴,这一次见面,李渊已经撕去了所有伪装,眼神里已经充满杀气,但时机并未成熟,杨侑还有用。
李渊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杨侑为新皇帝,当然,是个傀儡。
618年,杨广死于江都兵变,李渊也再也不用装了,时机成了,他逼杨侑将皇位禅让给自己。
但杨侑的噩梦还没有结束,他在619年便死了,死因是生病,虽然古人因病英年早逝的人很多,但似乎有些太巧合了,答案也许不言而喻。
曾经遥尊杨广为太上皇的李渊,不久就被亲儿子李世民兵变架空,也成了太上皇。
参考:
一般称隋与秦一样,二世而亡,但其实隋还有杨侑等三代帝王,杨侑的结局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之际,末代君王的一个缩影 -- 禅位之后,被新君或降或废为王、公,不明不白,默默死去。
杨侑,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其兄为杨倓与杨侗。
其父杨昭早亡,薨于607年,其时离隋亡尚有十年时间。
隋炀帝这
一方面兴修大运河,联通南北;
西征吐谷浑,开通西域;
又三征高句丽,扩土拓边;
另一方面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天下虚耗,称为暴政,导致隋末天下大乱,陷国家社稷风雨飘摇之中。
616年,北方山东、河北已经义军四起、狼烟遍地,隋炀帝出巡江都,今扬州,杨侑留镇长安。
617年十一月,李渊攻入长安立杨侑为帝,侑时年十三,尊杨广为太上皇。
杨侑与李渊之前应该相识,杨侑曾隋炀帝到过太原,还曾经担任太原太守,而李渊也曾为太原留守。
李渊此次篡位行事非常着急,十一月壬戌立杨侑为帝,刚过两天,十一月甲子就让杨侑进封自己为唐王,为禅位作准备。
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杀杨广及杨倓,立杨侑皇叔杨浩为帝。
于此同时,隋东都留守官员拥立杨侗为帝。
一时之间,大隋朝有了三个杨姓皇帝。
既然杨广被杀,618年五月,李渊也迫不及待让杨侑行禅让,自己做了唐朝的开国皇帝,降杨侑为酅(音西)国公。
618年九月,宇文化及杀杨浩,自立为帝;
619年,王世充在东都逼迫杨侗禅位,后杨侗于六月被缢杀。
随着大隋各个皇帝先后死去,杨侑失去了价值,反而有可能成为别有用心之人的起兵借口,619年八月,杨侑崩。
杨侑一个十五岁少年,没病没灾,就这么“知趣”的死了。
由于【隋书】是唐魏征等编撰,新旧唐书这部分相关材料又多半来自隋书,为尊者隐,【隋书】不可能直笔本朝开国皇帝杀了杨侑,但自南朝刘裕代晋开始,禅位之君都难得善终,很难相信杨侑是特殊的一个。
隋唐以前,主要几次朝代更替,末代之君德处境是愈来愈艰险:王莽篡汉,孺子婴被立为皇太子,王莽为摄皇帝,居摄践祚,三年后王莽正式篡位,废孺子婴为安定公,但允许立汉祖之宗庙,世代祭祀。
新莽灭亡后,第二年,刘婴被乱兵所杀。
曹魏代东汉,汉献帝被曹丕降为山阴公,也可行汉正朔,仍用天子礼乐,关键献帝比曹丕活得还长,刘协逝于公元234年,其时曹丕已崩了8年。
晋代魏,魏元帝被司马炎降封陈留王,死于三十七年后,也得善终。
宋代晋,晋恭帝司马德文被刘裕废为零陵王,当年九月被刘裕派人以枕杀。
隋代北周,北周静帝宇文阐被文帝降封为介国公,当年死去,年仅九岁。
如前文所讲,刘裕之后,禅位之君再难得善终,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萧道成代宋建齐后将刘宋皇室宗亲杀光,也算是天道轮回。
鼎革之际,皇族总是难以身免,从杨广、杨浩、杨倓、杨侗到杨侑,这一长串名字已经作了相应的诠释。
生在帝王之家,如果不能奋发
参考:
隋末杨广昏庸无道,天下大乱,各路反王并起。
杨广第三次游江都时,北边已经被起义军占领。
杨广见回不到长安,索性就在江都另起炉灶,希望划江而治。
这时李渊也在太原起兵,攻入长安,捉住了长安留守的代王杨侑。
杨侑是杨广的孙子,是原太子杨昭的第三个儿子。
由于杨昭死的早,杨广就将杨昭的大儿子带在身边,当皇太孙培养。
让杨昭的二儿子杨桐留守洛阳,三儿子杨侑留守长安。
李渊拿住了杨侑后,将杨侑立为皇上,追封杨广为太上皇。
这样既可以笼络人心,自己也没有篡位的嫌疑。
这边杨广在江都过的也不甚舒坦,每天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
杨广常常指着自己的脑袋,对萧皇后说,“这大好头颅,不知将来被谁所砍?
”可见杨广心中也明白,自己没几天好活的了。
果然,宇文化及策划政变,杨广想喝毒酒自杀未果。
宇文化及夺过杨广手中的酒杯,命令士兵将杨广勒死。
李渊听说杨广死了,自己那张虚情假意的脸,也就可以撕下来了。
没多久,李渊就逼着杨侑将皇位禅让给李渊。
李渊登基后,没多久,就将杨侑杀死。
参考:
其实在李渊攻入长安城时,杨侑就知道自己之后的结局了。
当时杨侑身边亲信侍从树倒猢狲散,只剩姚思廉一人了,李渊攻入长安城后姚思廉为了保住代王杨侑只能陪着李渊演了一把“匡扶帝室”的好戏了。
李渊入城后按照自己的剧本走,恭恭敬敬的把杨侑从东宫接到了大兴宫,自己则住进了东宫,以示所谓的君臣之别,好安抚民心。
李渊自己也知道自己称帝的时机还不成熟,因为隋炀帝杨广还活着,还在江都,只要杨广还活着一天,李渊必须“匡扶帝室”,否则就变成了篡位谋反的逆臣贼子。
后在大业十四年,李渊有了和董卓,曹操一样的待遇。
因为隋恭帝杨侑下诏:李渊可以“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这个时候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杨侑已经被架空了,而李渊“挟天子以令诸侯”离帝位又近了一步。
公元618年,这一年奇异的,发生了匪夷所思的一件事!因为这一年有着不下二十个年号!举几个例子:1.隋炀帝杨广的大业十四年。
2.隋恭帝杨侑的义宁二年。
3.唐高祖李渊的武德元年。
4.越王杨侗也被王世充等人拥立为帝,称皇泰元年。
5.陇西的秦帝薛举称秦兴二年。
等等...终于李渊等的时机到了,杨广被宇文化及等一行人所杀。
李渊仰头大哭:吾北面事主,因关山阻隔而不能救,但实在不敢忘却悲哀啊!到此时,戏也该结束了,后面李渊就自然而然的坐上了帝位。
(杨侑将皇位禅让给李渊,自己则回到了代王府)后改此年为武德元年,大唐王朝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至于
但时间也不久,在次年也就是李渊称帝第二年便病逝了,那时候他15岁,奇怪吧才15岁就生病死了!当然也有遇害一说,但真真假假谁又知道呢。
(
为了起兵的口号,也为了称帝的名正言顺,李渊一定要立一个隋王室子孙做傀儡,不幸杨侑就是被选定的人隋末,李渊在太原起兵了,可能他极其反对隋炀帝杨广的暴政,也可能他想借此机会大展宏
他起兵的旗号是“尊崇隋朝,反对炀帝”,虽然现在看这个口号有点荒诞,但皇室的面子还是要给全的。
在攻破长安不久后,为了让“皇位”来得更合理,李渊扶持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登上了帝位,虽然他也很想上皇位上坐一坐,但是名不正言不顺。
更何况这时候的隋炀帝还在江都好好活着。
此时的李渊,已经入关到达长安,凭借关中天险与儿子李世明的英勇善战,他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四周的敌人虽然很多,已经没有人能真正威胁得到他了。
这时候,李渊称帝的唯一阻碍只有“礼法”。
☞杨侑剧照李渊的扶持只是权宜之计,保住基业的手段之一就是“斩草除根”李渊不得已将皇位“借”给了杨侑,顺便封了隋炀帝为“太上皇”。
最后即使他迫使杨侑禅位,也表达他对隋朝的尊重,也让他的名正言顺。
一年后,杨侑死了,起因不明。
在位182天,享年15岁。
他必须死,如若不死冤冤相报无法了,李氏家族的皇位会不安稳,隋朝的老臣无法安宁。
☞李渊剧照综上所述末代皇帝摆脱不了傀儡的命运,也摆脱不了国破身死的结局。
如秦最后一个皇帝,子婴在位46天,项羽入咸阳后,被杀;
西汉汉最后一个皇帝孺子婴是王莽的傀儡;
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刘协是曹操的傀儡等等……
当时的李渊称帝的时机并不成熟,作为杨坚的外甥,杨广的表哥(李渊的母亲和杨坚的老婆是姊妹),李渊得位并不正,所以李渊必须堵住大臣们和天下人的嘴,这个时候扶持杨侑为帝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一来可以博名声,二来可以堵住大家的嘴。
同时,这个时候称帝也会成为众矢之的,因为当时已经天下大乱,大有群雄并起之势,如果贸然称帝,必然死于非命。
杨侑(
这样看来,杨侑并不是李渊理想型的傀儡,为了以防万一,杨侑必须神秘去世。
所以杨侑的结局在这场博弈中是很明显的。
《隋书·卷五·帝纪第五》:性聪敏,有气度。
大业三年,立为陈王。
后数载,徙为代王,邑万户。
及炀帝亲征辽东,令于京师总留事。
十一年,从幸晋阳,拜太原太守。
寻镇京师。
李渊(
《隋书·卷五·帝纪第五》:武德二年夏五月崩,时年十五。
也就是说,仅仅过了一年,杨侑就死了,而他死的时候才十五岁,按道理来说,十五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也不可能突然就病死,所以结论只有一个,杨侑的死是李渊一手策划的。
原因很简单:把一切可能扼杀于摇篮之中。
参考:
答: 李渊称帝之后,杨侑退位,改封酅国公,第二年就病逝,享年十五岁。
这位杨侑小同学怎么都想不到。
自己做了一把皇帝的瘾,没多久还是逃不出“病死”的漩涡。
事情要从李渊起兵反隋开始说起。
大业十三年,作为太原留守的李渊,被自己的儿子李世民摆了一道,在酒席之中将自己喝个大醉,然后被安排和隋炀帝的两个妃子睡了一晚上。
这下子,你都把皇帝给绿了,不造反还要等死吗?
没办法了,五月十五日选了 一个月圆之夜起兵造反。
唐军作战非常勇猛,一路上收编了不少的起义军,只用短短五个月的时间就攻入了隋朝都城大兴城。
可是呢隋炀帝并不在里面。
他到底在哪儿呢?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隋炀帝一直躲在江都。
不敢出门,因为他时刻感觉到一种末日降临的危机。
此时的李渊占领了大兴城。
可是呢隋朝皇帝还在,自己就不能立刻称帝。
怎么办?
智囊团们给出了一个绝佳的方案。
第一,先废了隋炀帝,遥尊为太上皇。
第二找一个宗室的孩子来做傀儡皇帝。
第三,暂时先不称帝,以免成为天下人的集火对象。
于是杨侑就进入了视线。
杨侑的条件太完美了。
第一他是已故太子杨昭的第三子,也就是隋炀帝的孙子。
第二杨侑当年年纪14岁,在当时已经进入了适婚的年纪,具有一定的处置能力但又很容易操控的阶段。
李渊表示非常满意。
于是呢一场登基的闹剧也就草草的在大兴城上演。
改国号“义宁”。
李渊自封为唐王。
事情发生了重大的变故。
大业十四年,义宁二年。
太上皇隋炀帝在江都被杀。
隋朝就算结束了。
既然隋朝已经成为前朝了,那么唐王登基称帝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果然,在接到被杀的消息后没有多久,杨侑就又配合演出了一场禅让的游戏,结束了77天的梦幻皇帝生涯。
被降为为酅国公。
如果靠着这个爵位吃到死,那也是不错的选择,可惜李渊并没有给这个机会。
很快的,杨侑病死的消息就传出来了。
对于病死,我相信稍微有一点政治头脑的人都不会相信,他真的是病死。
而这个锅自然就是李渊要背了。
既钟百六之期,躬践数终之运,讴歌有属,笙钟变响。
虽欲不遵尧、舜之迹,庸可得乎《北史》
参考:
根据历史记载,杨侑在李渊称帝的第二年病死了,年十五岁。
到底是怎么死的,其实大家都明白,没病没灾,养尊处优,怎么会说死就死了呢!首先,李渊称帝时,天下并不太平,北有突厥虎视眈眈,中原有窦建德、王世充割据势力,瓦岗寨李密等义军,南方宇文化及也称帝。
杨侑不死,就是身边的定时炸弹。
李渊虽是杨侑的表爷爷,但为了天下,皇家没亲情,他不死,李渊的皇帝就当得不踏实。
第二,杀杨㤢没后遗症。
既然称帝了,说明杨家的势力已摆平了,杀他,不影响朝政。
第三,李渊称帝一年多了,杨侑逐渐远离了人们视线。
杨侑身体好不好,一天吃几顿饭,生没生病也没人知道。
软禁杨侑的高守,全部是李渊的亲信。
想杨侑怎么死,杨侑就怎么死;
说杨侑怎么死,杨侑就怎么死。
国家灭亡了,杨侑作为皇帝,也没理由活在世上。
覆巢之下 ,复有完卵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