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什么

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什么?
这个问题问的好,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或者说很多学书法的朋友都是不自觉的被坏习惯带进沟里了,最后迫不得已放弃。
咱们就把
学书法的忌讳1.忌选贴不精学习书法选贴是非常重要的,选贴如同拜师,现在很多人都凭感觉选贴,其实这是初学者的一大误区。
一本优秀的碑帖是古人集几十年艰辛用血汗凝成的艺术精华,一部好的字帖就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它可以一步一步将你引入书法艺术的殿堂。
一部不入流的字帖,可能会让你走很多弯路。
2.忌只注重形式一说到书法,书写首选“二王”,执笔必是“五指执笔法”,凡写毛笔字必须悬腕………这些都是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本质,是错误的做法。
二王虽然在书法制高点,但中国书法的殿堂何其群星璀璨,非独二王而已,所以盲目自闭也是学书法的大忌。
其实执笔习惯,悬腕与悬肘都是因
启功先生就曾说过:“笔不论钢与毛,腕不在低于高。
”只要适合自己的,有利于书法学习的,虽“与众不同”又有何妨。
3.忌不临帖临帖是学习前人书法的有效手段,它是通向创作自由的不可或缺的桥梁,只有在临帖这一阶段打下坚实基础,师古而不泥古,才是创作出好作品的关键。
4.忌取法不古初学书法必须从古学起,是否出色地学习传统,决定着你将来的书法根基,现在很多初学者贪功近利,急于求成,置传统于不顾,追求潮流。
5.忌三心二意许多朋友学书法只凭着一时冲动的热情,三分钟的热度,写了几笔就放弃了……书法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几年或几十年的艰苦练习,那些抄近路找捷径临摹易于掌握而书品不高的碑帖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在学习书法中,有两点需要明确,一是保证时间,二是提高效率,古今书法家但凡成就卓越着,都是集数十年之功而成,坚持是学习书法的唯一硬道理6.忌盲目苦练书法练习一定要弄清书法用笔、结构、章法的基本规则,临摹一定要讲质量,摹其形态,临其神韵,抓住细节。
如果不讲质量的一味苦脸,其实是在满头大汗的重复错误,一直重负到改正不了,最后只能误入歧途。
7.忌唯我独尊这就讲到一个心境的问题,学习书法除了临帖学技术,还是一个修心的过程,不要觉得自己很厉害,容不得别人提的一点意见,对其他的书法不屑一顾,大肆攻击。
8.忌急功近利学习书法和学习其他艺术一样,先天的感悟能力和后天的努力学习同等重要,民间有很多自学成才的高人,他们没有进过科班,但对艺术的敏感和理解会让你惊诧不已,相反,很多所谓科班出身者,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却不思进取,坐吃老本,弃艺术从商,终与艺术绝缘,可见,学习艺术要有痴迷而虔诚的热情,绝不要把它看成一种追逐金钱的手段。
书写中的忌讳 1.忌专用中锋或专用侧锋;
宜中锋侧锋并用,须特别留意的是,意在笔前,走笔方向明确,腕宜圆,笔宜方,八面出锋,细处用中锋,厚处用侧锋。
2.忌由快速产生的平拖、干笔、粗细均等;
宜行处皆留,留处皆行。
3.忌按笔过重,提笔发飘;
宜讲究提按:齐而不齐,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
要“提着笔向下按”,按着笔时也轻提。
4.忌用笔失控,送笔不及,力量不到;
细笔要有韧性,粗笔还要结实,既有铁划银钩的粗笔,又有行云流水的细笔。
5.忌单字中做“眼”,一字中不能多处主笔,互争则败;
宜讲究穿插避让,以自然的书写感把笔控锋。
6. 忌书眼过多,随处是眼等于无眼;
但也要考虑,中间一行是作品的重点。
一幅作品中,要有几个突出、精彩、有个性的字,此亦名“书眼”,大小字变化相间,轻重字参差错落,才能“放逸生奇”。
7.忌一字一蘸墨,笔均墨匀;
重新起笔宜用浓墨,浓墨字的笔画特别要交代清楚。
笔墨重的字不能面积相等,字的重轻要有过渡,无墨时也能看出字中有笔,最忌团状的模糊一片,使用涨墨犹须小心,不能一片狼籍,全无书卷气。
8.忌笔速过快,也忌笔速过慢;
快则失势,慢则僵板,宜墨干时速度略慢,湿时略快,粗时略慢,细时略快。
9.忌呆板或油滑;
行草要有楷意,间架稳固,楷书要用行法写,生动不滞。
交笔时,起讫分明,每笔都要交代清楚,点画与牵丝严格分开,不使笔势有背自然。
【结语】无论初学书法还是写书法的过程中,都要端正的学习态度,掌握好基本功,打好基础循序渐近,别被这些坏习惯带进沟里,别被这些坏习惯拉低了自己书法的档次。


具体情况下面我们分别说明。
临摹不系统不临古帖,自己瞎写。
或者是今天看到李某某的一幅大字觉得很好,回家就照猫画虎写一通;
明天看到赵某某的几个字写的不错,回家又练一通;
大后天又看到张某的行草书不错,回家就跟着人家又开始写了起来。
心里没有一个清晰的归化,我先学谁的,再学谁的,是临摹今人的还是古人的,心中没有一点谱,太随意了。
不会选帖,人云亦云。
很多人不懂临帖一定要去学习古人的法帖,而是看网上谁出名就去学习谁的字帖。
或者是对一个名家缺乏了解,不懂该选哪本字帖,例如赵孟頫的楷书字帖很多,代表作有《胆巴碑》、《妙严寺记》、《三门记》等,那么要学赵字就要学他最成熟的代表作,这样一来《胆巴碑》和《妙严寺记》就优于《三门记》。
不懂临摹,只临不摹。
很多初学书法的都看不上“摹”,“摹”就是把比较透明的纸覆盖在字帖上,描着写。
但很多人觉得“摹”有点太LOW,所以只是临帖。
其实如果把“摹”和“临”学习的时候结合起来练习,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急于求成,只是抄帖。
很多人学习书法临帖好像是在完成任务一样,觉得我对照着写一遍就算是临完了。
其实这只是抄帖,不能算是临帖。
临帖的时候,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过关,一个字直到临的逼真了才算完成,再临下一个,而不是从头到尾抄一遍,也不管写的像不像。
过于求稳,不求上进。
有的人练书法,听到人说“书无百日功”,于是就认为学习书法要“慢慢来”,于是就不着急不着慌的慢慢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其实每天临帖的时候临一遍要总结一次,写一字要进一步,不断否定自己,不断前进,打破那种“慢慢来”的思想。
树立一种“日日有所进,字字有所进”的信念,才能用较少的时间换取较大的进步和收获。
临帖不读帖临帖不读帖,到老一场空。
古人学习书法的时候,一般都是先把先贤的字帖张挂于墙壁间,先看。
观察琢磨它的用笔、结构、取势、章法等等。
古往今来历代书法家都很重视读帖。
学会了读帖,就等于得到了开启书法之门的钥匙。
宋朝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三入神,则下笔随人意。
”清代书法家包世臣提出:“先能察,后能拟。
察进一分,拟近一分,终身不复止。
”读帖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我们在临帖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读帖、理解、摹仿,再读帖、理解、摹仿…… 从心理学角度看,在人的感觉器官中,视觉器官所得到的形象是比较具体、确定、深刻的。
因而充分运用视觉的作用,对于学习书法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们在读帖的时候,虽然手中无笔,但眼和心中却在挥毫。
同时也告诉我们,在临帖之前要对帖有一个清晰而周详的了解,在思想上要对字帖先“临”上几遍,在脑海里留下印象,再来临摹,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底,下笔不慌。
忽视书法史和理论的学习学习书法,不是仅仅就临摹个字帖那么简单,要让自己拥有点书法文化,这种书法文化的熏陶可以放大你的视野,提升你的格局。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我们学习一些书法史的知识和古代一些名家的书法理论。
通过学习书法史使人能够从历史的高度考察书法的演进与流变,同时了解各代各家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当今发展的动态,广收博取,避免偏狭与盲目。
例如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对书史就有深湛的造诣,故能通古察今,卓然成家。
我们在欣赏沙孟海的书法时,就能发现黄山谷的笔法、王铎的墨法、黄道周的结体与吴昌硕的气势,加之篆隶意味与章草情态,使他的书法内涵丰富,气势磅礴。
书法理论对书法的实践起指导性作用,理论上不去,书艺亦难臻佳境。
例如明代董其昌的书论《画禅室随笔》中他谈论到用笔:“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
”谈论到用墨:“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礱肥,肥则大恶道矣。
”论神采:“欲造极处,使精神不可磨没,所谓神品,以吾神所著故也。
”他的理论见解与他清相秀骨空灵淡远的书风互为表里、浑为一体。

从这三个练习书法最忌讳的点出发,我们一一进行探讨,最重要的还是要给出解决的办法。
练习书法,总的来说一是练字,二是练心。
但是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总会走一些弯路,而这些弯路又恰恰是练习书法最为忌讳的。
第一个忌讳:抄帖“抄帖”的意思就是拿到一本字帖,不顾内容,不顾字体特点,不分析其笔法,不研究其结构,在临帖的时候不顾“十字一遍不如一字十遍”的临帖原则,从头至尾开始抄写字帖上的内容,自认为提高的办法就是一遍又一遍地抄写。
殊不知,书法学习是最讲究方法的,而泛泛地抄帖恰恰是书法学习中的大忌讳,这样抄帖的方式,无论把字帖抄写多少遍,都只能是收效甚微。
解决抄帖的办法:解决抄帖最好的办法就是改抄帖为临帖,并且是精临。
〈孙过庭《书谱》强调临帖要“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孙过庭在《书谱》中对于临帖的要求是:“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既要认真观察,又要写得像,我的看法是临帖首先要仔细观察,进而要大胆落笔,然后是认真对比。
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蕴章先生说过:“练习书法要学会举一三反,这个‘三’是个泛指,也就是说可以‘反百’‘反千’,只要真正学好了二三十个字,就能把其他字写好。
”这是田蕴章先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强调精临的重要作用,我们常常会有这种感觉:写字时写了一大篇,却发现还是第一个字写得好,为什么呢?
没有反复对比,就没有进步,这也更进一步说明精准临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田蕴章书法〉当代学欧大家孟繁禧说过:“在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这块碑帖中,有1200余字,我只临摹其中的200余字,其他的字尽量不看或者不临。
”这说明精临确实是一个事半功倍的临帖的办法,所以练习书法切忌不要抄帖,而是要精临。
〈孟繁禧书法〉第二个忌讳:频繁更换字帖很多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由于意志不坚定或者审美意识没有形成,总是会出现今天学欧,明天学柳,后天又学颜体了,一个月之后又该赵体了。
这样频繁地更换字帖,就好比是“猴子搬包谷”也是“丢了西瓜捡芝麻”,最终一无所获,白白浪费了时间,这毫无疑问是练习书法的一个大忌讳。
解决频繁更换字帖的办法:殊不知,如果能认真临习,一本贴足矣!而如果朝三暮四,虽百本也无益。
赵孟頫就说过:“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临之,便可名世。
”古人仅仅得到几行字,心无旁骛地临习,就能达到名世的地步,这就说明学习书法选择一家一帖,就要忠于一家一帖。
赵孟頫一辈子取法乎上,追随王羲之书法,终于成为了“前后五百年无出其右”的元代书坛盟主。
就是因为赵孟頫一门心思地学习王羲之,并不左顾右盼,才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英章,六十多年来学习欧体笔耕不辍,临池无间,他甚至刻了一枚印章写到“欧赵书奴”,表明他楷书学欧阳询,行书学赵孟頫的决心不改。
〈田英章书法〉启功先生乃当代书法宗师,它一生也是紧跟柳公权和赵孟頫书法,才能专心致志,成为一代书法巨匠。
〈启功书法〉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学习书法频繁更换字帖是大忌讳,认准一本字帖就要一以贯之,殊不知,每一家,每一本古人优秀的法帖都是一座座金山玉海,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书法营养在里面,又何须频繁更换呢?
第三个忌讳:不能持之以恒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三分钟热度”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能持之以恒的情况。
刚开始学习书法往往信心十足,好奇感和新鲜感都比较高,然而在一遍遍一天天的反复临摹学习中,逐渐感到了枯燥乏味,所以就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也容易出现兴致来了一写几个小时,兴致没了便十天半月都不动笔,这样的一曝十寒是不能在书法学习上有所成就的,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书无百日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解决不能持之以恒的办法:首先要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学习书法只能是步步为营,进步在于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写字时要调节心态,调整周围环境,以达到善书,乐书的境地。
苏子美说:“窗明几净,笔墨纸砚皆极精良,此亦是人生一大乐事。
”这说的便是在书写前要调节心态和调整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学习书法中获得快乐,也才能持之以恒地学习下去。
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英章先生每天的书写时间都在十六个小时,这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而他却坚持了二十年,所以他如今的下笔举重若轻皆来源于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
这些都是我们学习书法的榜样,学习他们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一点点向他们老齐。
〈田英章书法〉书法分为两个面,一是技法,二是气韵。
内在气韵需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学识,而技法则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所以说,书法既是学出来的,又是练出来的。
通过
并根据这三个忌讳都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书法学习者和困惑者有帮助。
感谢
把各家经典字帖都买回来,一本一本挨个临遍。
曾经有人问我,欧阳询的字帖临完了,下一步该临哪一家的。
我不知道他的这个‘临完了’是什么意思。
便问他是临的哪一本,结果他把临写的
基本上都一个样,没有多大区别。
欧阳询的作品虽然同是欧阳询的劲疾风格,但每部作品都各具神态,在形态上是有差别的。
一本字帖,要反复的把每个字临摹。
对每个点画的起止收放临写到位,才能体会到用笔的方法。
如果是一溜烟的临帖,不管是否写好,发现错误也不进行纠正,功夫化了不少,收效却不见。
还有一类学习者,兴趣上来一天几个小时的写,没兴趣时几天也懒得动一下笔。
一曝十寒,也是学习书法的大岂。
书法贵在持之以恒,专精一体。
频繁的换帖,一本字帖稍有一点眉目,又换其他字帖。
要知道,书法风格的不同,是因为用笔方法不同而形成的。
一换字帖,前面的所学就等于白学了,而后面的又要从零开始。
不断的扔,不断的开始,精妙的东西一样没学到,多年用功,仅得皮毛而已。

参考:

贪多嚼不烂,人不要贪心。
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动脑多过动手。
提问者问得是练习书法的最大忌讳,当然说的忌讳不会怪力乱神,也不是各种仪式感的东西。
真真实实和书法相关的事情。
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动脑多过动手,每次说到书法,必须要拿出书圣王羲之画像。
注意:提问的题目是已经练习书法了,已经练习书法了。
已经开始练习书法,非常的重要,因为现在科技发达,有不少讨论书法的人,很少练字,甚至不练字。
如果你已经开始练字,并且每天每周都有一个固定的时间,那么千万不能看太多书论、新闻和书法自媒体。
书法说到底是写字,写字是肌肉记忆,需要持续的练习。
持之以恒的练习非常的重要,遇到了瓶颈期,也不要停下练习。
三思而后行,问题是如果你写字的时候,其实是行书草书,还需要停下来思考这个笔画怎么写,拿肯定写不好。
王羲之微醺有点醉意的状态下,写下《兰亭集序》。
字好大家都知道,《兰亭集序》这篇文章也是千古美文。
王羲之在写得时候,他只会思考这篇文章怎么写,不会思考。
开篇写了第一个“永”,“永字八法\"的规则写等等。
练习书法当然要思考,但是你的手一定要练到条件反射。
肌肉记忆,不是靠脑子可以想出来的,需要真真实实的肌肉酸痛加强记忆,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
一人有感有些人可能因为惰性,想要偷下懒,毕竟练习书法是苦中有乐的事情,还是比较辛苦的。
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停下来,多想想多看看多听听。
千万不能停下练习,多看看你原来临过的帖和原帖,思考太多听太多意见会影响你的判断。
这边好就要学,那边好也要学,贪多嚼不烂,能够做到一步才是一步。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
如有补充,

参考:
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学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宁静致远;
让人延年益寿、精神焕发、广见博识。
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什么呢?
笔者从30多年的学书经历中,总结出了几个要点,归结如下:一,只重读帖,不重临摹。
二、读帖不够细,没有真正领悟古人的用笔。
三、临摹不刻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四、临摹不重视比对,往往“差之毫里,谬之千里”。
五、用笔不够丰富,表现在藏锋、露锋、侧锋、中锋、偏锋、回峰、大小、粗细、长短、正斜、俯仰、向背、浓淡、扁圆、枯涩等方面的处理。
六、行气不够贯通,点画的呼应不够生动。
七、楷书要行化,行草书要楷化,力求生动不呆板!八、楷书没学好,就急于学行草书,以致于点画、线条的力度不够,缺少神韵和质感!九、临摹的范本太多,一家没吃透,就临另一家,最后变得事倍功半!十、重用笔不重结字,或重结字不重用笔。
十一、字体不够规范,“闭门造字”。
更有甚者把丑书当成艺术,认为越是别人看不懂的字体,越是高水平的创作!十二、重实践不重理论,不向古人学习经验。
只有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才不致于偏离方向。
十三、不重视选笔。
练习书法一般选择尖、圆、健、挺的善琏湖笔,而且选用狼羊兼毫的毛笔最好!十四、只重视坐着写小字,不重视站着写大字!十五、行、草书连笔过多,“拖泥带水”,“画蛇添足”。
十六、墨色变化不够丰富,加水过多,或者中途蘸墨的次数太多。
十七、收笔过快,点画笔力没有送到位。
十八、只重视字内功夫,不重视字外功夫。
字内功夫指的就是书写的技法方面。
字外功夫指的是审美能力、道德修养、文学水平等等……综上所述,练习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需要锲而不舍的韧劲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耐得住寂寞,多向古人学习,才能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参考:
浅尝辄止!甚至在外形都处在似是而非的阶段就认为自己可以了,可以跻身高手行列了!书法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即使是各朝各代最著名的书法大家,对于学习王羲之的书法那都是终生的事业,可是!这些书法大家学习了一生王羲之书法,也没有一个敢说,谁把王羲之的笔法研究透彻了。
反观现在的书法人,动不动就是,王羲之的笔法,这样一学就通,那样一学就醍醐灌顶!你去看吧!他自己还处在蒙昧阶段呢!居然敢于四处兜售技艺。
教人入门还算可以!言过其实也能理解!蒙起眼睛漫天吹牛,真的是令人反感,又反胃。
王羲之的书法没有那么容易学的!我经历了无数次感觉自己学习王羲之差不多了,可是第二天醒来,觉得还是差多了!为什么王羲之是书圣呢?
不仅仅是唐太宗与虞世南的缘故!更多的是实力使然!大家可以试着临摹
粗略地有个外部形状,我可以告诉你三个字,差远了!
参考:
我认为练习书法有几点忌讳:一忌临贴不系统,二忌只临贴不读贴,三忌忽视书法史和书法理论的学习,四忌唯一家独尊,不去博采众长,锐意创新。
一忌临贴不系统。
学习书法,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习贴,也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
在一种字体中,选成就最高的那
一要逐字逐字反复的临和摹,直到与贴中字一样。
不要一个字没练好,就急着练下一个字;
不要练了几个字,自己就想自由发挥;
不要这天临摹这家的字帖,明天临摹那家的字帖。
临摹字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能沉下心来,系统地练习,直到完全掌握。
二忌临贴不读贴。
意在笔先。
意思是说,写一个字前,必须心里先有这个字的形状和神采。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练习者在临贴的时候多读贴,将贴上字的一笔一划、形状、神采记在心上。
临贴不读贴,只是瞎忙活。
三忌忽视书法史和书法理论的学习。
学习书法史,能从历史的高度搞清楚书法的演变与发展,同时了解各代各家所处的历史地位和当今书法发展的动态、趋势,便于博采众长,避免偏狭和盲目。
书法理论对书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使自己少走弯路,如果不用书法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书艺也难臻佳境。
四忌唯一家独尊,不去博采众长。
对别人的书法,临摹的再像,也是别人的,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必须在临摹一家的基础上寻求突破,而突破的最好办法,就是博采众长,锐意创新。
以多家之长,补一家之短,久而久之,一定能走出自己的书法之路。
其外,练习书法,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练一阵子,想不起来撂一边,这是练不好书法的,务必持之以恒。
本人才疏学浅,回答问题难免有不妥之处,请网友们批评指正。

参考:
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把书写当作了书法!!!书写是技术性的,技术性的要靠练习去完成;
在坚苦长期的练习中把技巧上升为技术。
有了坚实的书写技术就为书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能依靠坚实的基础写出心中的“情感”!一种自然而然的、发自内心的、也或是荡气回肠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在临习阶段、在书写阶段是不会有的,也不可能有。
如果万一有了这样的“情感(对汉字的感觉)”,那就要进入“书法艺术”领域了!从不会书写到会书写、从会书写到书法是倾心倾力的过程!千万不要把书写当作书法,不然全国会有十几亿“书法家”!所以,学书法最忌讳的是把“书写”当作了“书法”!
练习书法是一种爱好,但这种爱好,要爱的执着,要有时间上的保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给自己定一个计划,一天必须写多长时间,无论多忙都必须完成。
临帖时,选一种自己喜爱的碑帖,心无旁骛,专心临研,在一段时间内,要有系统性,要让帖中字,入脑入心,不能这个帖拿来写两天,那个帖拿来写两天,最终练成三不像。
坚持始终以帖为宗,不能开始按帖写,写上几个字,耐不住性子,信手写来,最后就会写出与帖无关的字!第二,临帖要读贴。
临帖时不光写,先要看,即平常所说的读帖,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每一笔的入笔、行笔、收笔,体会如何把每一笔的形态写的与帖一样,孙过庭《书谱》“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就是这个意思。
写一次看一遍,再写一次看一遍,直到与帖完全一致,一字一字过关,然后一句一句过关,一段一段过关,然后再通临!如此这般,坚持一段时间,一定有所小成!
参考:

如果是
二是根据
现在,新华书店里各种各样碑文、帖子应有尽有,可自由选择,但最好选正规出版社的为好。
另外,
三是练习书法是个功夫活啊!在掌握练写书法的技法后,最主要还是要自己坚持不懈,据说,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要学书法,王羲之领他看院子里几个大缸,要他写完这些大缸里水墨才能有成就。
虽然不知真否,但是,我体会是确实不容易啊!我学书法五年了,自己写的与临帖的字仍有很大差距,也可能是自己比较笨吧。
再一点就是学习书法,除了自己有些经济基础外,还要放平心态,不要想着出名或发财。
写的好点了,有了百姓的认可,可以在集市街道上或书画店挣点小钱吧;
善意玩笑吧。
但我的一个同事确实是这样做的。
总之,学习书法,能给自己带来成功(写的一幅字自己认为好)的喜悦和快乐!增长了自己的修养情操,并且有益于身体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祝福师友心想事成,马到功成!写的仅只是个人学习书法的一点体会,供参考,谢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