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出土过哪些让人震惊的文物
一、1988年,洛阳一处工地上,有人突然惊呼:“外星人!”众人连忙围上去观看,:“长了翅膀,还抱着信号器?
从哪个星球来的?
”“让开!”工头走了过来。
他拨开众人,凑上前一看,自己也呆住了。
地上摆着一个怪模怪样的金属小人,大约15厘米高。
这个小人造型非常奇特,有着高过头顶的大耳朵,深目高鼻,肩后竟然还长了一对翅膀,怪不得大家都说这是外星人。
小人跪坐在地,双手合抱一前方后圆筒形器,很有点现代气息。
筒形器应该是一个插物架。
可是插物架中到底插的是什么,无从考证,只能凭大家的想象和猜测了。
身长翅膀的羽人,最早出现于《山海经》。
《山海经》中记录了一个海外的国家“羽民国”,羽民国的人都长着长长的嘴巴,身上长着翅膀,能够飞,但是飞不远。
经过专家鉴定,青铜器羽人是汉代文物。
汉代也是羽人出现最多的一个朝代,除了青铜器,汉代墓室壁画中也盛行羽人形象。
这是因为汉代道教盛行,修仙文化深入人心,汉朝人对于羽化登仙格外痴迷。
他们认为,如若能够成仙,必然能够进入一个神奇的仙界,不仅仅能够过着悠闲快乐的生活,还能长生不老。
魏晋时期后,随着佛教传入,飞天、飞仙等佛教形象代替了羽人。
这种带着翅膀的可爱精灵,就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二、1992年,上海博物馆马馆长花了100万港币,从香港购买了14个青铜编钟。
许多人质疑:“马馆长花了大价钱买的是假货。
”这套编钟从造型、花纹、铭文字体上来看,都是典型的西周器物。
可是编钟上的铭文却是器物成型后,才刻录上去的。
以前,考古界普遍共识,西周因为没有出现过铁器,没有可以在青铜上刻字的更硬的金属。
所以西周青铜器是应该采用铸铭的方式来刻录铭文的。
铸铭就是在模具上刻好字,然后高温将青铜融化,浇注到模具上。
融化的青铜冷却凝固,去掉模具后,青铜器上就会显示出铭文。
而这时候的铭文常常是凸形字,也叫做“阳刻文”。
因此,很多人认为马馆长买到了假货,不少人暗中议论,充满了质疑和讽刺。
正当马馆长倍感压力时,考古专家邹衡看到编钟之后,立即就认定这是山西晋南西周晋侯苏墓中被盗墓贼盗走的编钟。
因为邹衡亲自参加了晋侯苏墓的保护性挖掘。
当时墓中出土了两件青铜编钟,略大些的编钟上铭文写着:“年无疆,子子孙孙”,略小些的那件则写着“永保兹钟”。
邹衡知道这一定是一套编钟的最后两件,前面不知道有多少编钟被盗出去了。
而上海博物馆的这套编钟无论风格、外形、结构,与那两件编钟都是一套,并且恰恰少了两件。
最关键的是,这套编钟中最后一个上的铭文为:“…降余多福,稣其邁(萬)“,恰好和山西出土的大号编钟上的“年无疆,子子孙孙”连成了一句话。
这就表明,马馆长从香港抢救回来的这套编钟就是山西晋侯苏墓中的器物。
晋侯苏编钟比大名鼎鼎的曾侯乙编钟简陋得多,音律也差。
但是它的出现早了几百年,而且它具有几个非凡的特点,使得晋侯苏编钟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
首先,这套编钟改写了铭文刻录的历史。
通过它的铭文刻录方式,可以推测在距今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可能已经出现了像铁一样坚硬的工具。
这个发现改变了我国的冶金史。
其次,从纪事编年上来说,晋侯苏编钟为研究西周历法提供了可贵的记录。
铭文上记有7个干支历日和5个记时词语,通过这些日期和时间的记录,对以往学术界对历法的讨论进行了证实和勘误。
另外,用16只编钟刻录一篇完整的铭文也属罕见。
敲响这套失而复得的珍贵编钟,听到古人的音乐之美,也体会到考古工作者的艰辛不易。
三、1986年,河南贾湖遗址中挖出了3只细长的骨头,上面竟然有七个圆孔。
专家们不敢相信,面面相觑,这是.....什么?
这是笛子还是哨子?
作为笛子,它没有笛孔,也没有贴笛膜的地方。
作为哨子,何必要开出七个孔呢?
一位著名古乐器专家请了乐队的长笛手进行吹奏,长笛手手持细骨,轻轻一吹,便发出婉转清凉的声音,沉默了八千年的细骨带来了远古的声音。
这下再无争议,这根细骨就是一件乐器,专家们称之为“骨笛”。
距今8000年前的古人,就已经使用七个音阶了,这是改变中国音乐史的大事,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在这个骨笛出土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乌尔古墓所出土的那只笛子,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笛子类乐器。
骨笛出土后,这顶第一的桂冠就换了主人。
河南贾湖骨笛才是笛子的鼻祖,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吹奏类乐器。
骨笛长度20多厘米,管径长度1.1厘米左右。
经过鸟类学家鉴定,这是鹤、鹰等大型飞禽的尺骨。
在远古时代,要在这样坚硬的鹤骨上雕刻开孔,是难度相当大的事情。
因此鹤骨的形态还保持原状,两边翘,中间凹陷,线条自然优美。
笛子雕刻完成后,要经过半年的烟气熏染,使外观呈现出雅致的暗红色之后,才能够取下带在身边,古人之潇洒儒雅,通过这个美轮美奂的骨笛可见一斑。
河南贾湖遗址中骨笛的出现,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5000年。
在距今8000多年的远古时代,中华文明的萌芽正在悄然兴起。
四、1965年,一位专家正在清理一座楚国墓地。
没想到手被一柄剑划了个大口子,血流不止。
这柄2000多年前的剑还能这么锋利?
这把千年不锈的稀世名剑吸引了所有在场人员的眼光,原来这就是传说中赫赫有名的“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一直是逆境翻盘,励志的奋斗楷模。
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卧薪尝胆”就是来自于越王勾践的故事。
“吴王金戈越王剑”,是东周时期最为精美的兵器。
这柄在湖北江陵发现的青铜剑,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剑身上布满了黑色菱形暗格花纹,靠近剑柄的剑身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勾)浅(践)自作用剑”。
吴越所铸的青铜剑被称为天下至宝,庄子曾经说过:“夫有干吴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
”连庄子都不舍得使用这样的宝贝,可见珍贵之极。
而这柄出土的青铜剑,虽然经过2000多年的岁月磨砺。
其剑锋之锐利,剑身之精美,铸剑技术之精湛,仍然让见者都为之赞叹。
参考:
感谢
没想到4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开始了吃面条了,由于地震,盛有面条的一只碗倒扣在地上,被泥石流掩埋,恰巧形成了密闭空间,从而才使这碗面条保存至今。
东汉的牙刷谁说古人不刷牙的,历史资料记载,东汉《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中就提到了牙刷的这个概念,只不过在元朝才正式有“牙刷”一词,那时的牙刷外观和我们今天的牙刷外观基本一样。
外国在1780年才发明出牙刷,要知道,在他们没发明出牙刷之前,他们都是用布擦牙齿,以达到清洁效果。
考古发现,在1000年前的辽墓出土了两支骨质牙刷柄,比欧洲早了600多年。
明宣宗行乐
战国水晶杯水晶杯,战国时期器具,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出土。
收藏于浙江杭州博物馆。
青铜“安卓君”话不多说了,直接看
东汉桑乐画像砖画像砖是用在墓室中构成壁画,或者用在宫室建筑上的砖块。
而其中的这一块画像砖真是让人尽毁三观。
好吧!你没有看错,砖上描绘的就是你想的那个事,未满18岁的请自觉捂眼。
小编想说:东汉时代的人就这么开放了?
光天化日之下,当着路人和孩子的面就.....值得一提的是这块“不太正经”的砖是国家一级文物。
裸人铜方奁裸人铜方奁,年代是西周,出土地点在山东莒县。
容器呈长方形,直壁稍内收,顶部有两扇可对开的小盖,每盖一纽,分别为男、女裸体人,呈面对面跽坐状。
腹下部铸有六
专注于解密历史,分享历史趣闻,尽在李哥讲史,喜欢的朋友,可以加
那么让西方哑口无言的笛子,又有什么神奇之处?
它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传奇?
发现笛子为何意义重大?
要解答这几个问题,我们先得从笛子被发现时说起!这只笛子叫做“贾湖骨笛”,出土于贾湖遗址,这个遗址发现纯属偶然,在上世纪60年代,一个考古专家到田野考古,在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发现了许多别致的陶片,后来当地村民因为建设和发展,陆续在当地发现了一些陶壶、石铲等文物,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考古专家对贾湖村进行了大范围的勘探,确认这里存在新石器文化遗址,试挖了50平方米后,就出土了大量的陶、石等十多件文物,并且还发现窖穴和墓葬等十多座。
此后贾湖村成了一个重要的新石器文化研究基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2013年,贾湖村共进行了大型的考古发掘八次,其中出土的文物之多,量之大,年代之久远,也是世界瞩目的。
在贾湖遗址发掘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发现了27支大小不一的骨笛,其中让世界
骨笛出土后,曾一度让考古和历史专家疑惑?
那么专家疑惑什么呢?
1986年4月中午,考古人员开始清理编号m278号古墓时,负责清理的考古人员发现有两个管状物体,长约20厘米,物体表面排列着7个小圆孔。
其中一个坏了,一个完好无损。
这两个条管子一样的古物,目测是由动物骨管制成的。
管子通体为土黄色,打磨得晶莹亮洁。
当时的考古专家,因为不知道这是何物,只是猜测可能是一件乐器。
可是在场的都是考古专业,懂音乐的人很少。
就先将管子清理和保存起来。
骨笛渐渐差点被人遗忘,幸运的是当年中国乐协在河南召开会议,云集了许多各地的音乐家、其中还包括对音乐的历史有研究的专家。
机会难得,负责考古研究的专家张居中带着疑惑,想去找专家鉴定,哨子,笛、箫?
究竟不是乐器?
张居中先生本来是有点疑惑:如果是哨子,制作上骨管可比哨子复杂得多、特别也完美得多,如果是管类的乐器的话,怎么演奏?
他携带着这根管子来到去到了会场,希望找到一些对音乐史有研究的专家鉴定。
可是经过几个专家的研究,觉得这只是一根普通的哨子,演奏不了音乐。
并且按照音乐的常理分类,西方认为只有能演奏一系列音符器具,才能称为是乐器,显然这个哨子却不能。
当时听了这些专家讲解,张居忠确实有点失望。
不过,在后来的发掘中,又继续出土了,数条这样的管子,甚至还出现了8个孔的。
相隔一年后,这类的骨管出现了27根。
其中十余根是保存完整,没有任何破损。
经张居忠自己就拿起来研究,觉得这管子肯定是乐器,并且可以演奏,但是却苦于自己不懂音乐。
后来,贾湖遗址考古研究结束后,张居忠仍然对这些骨笛念念不忘。
他就约了几位考古专家一起,把最具代表性的骨笛之一,找到了其他的专家进行鉴定。
他们找到了萧兴华先生。
当时在研究音乐的萧兴华教授,看到这根完美的骨管时吓了一跳。
他认为骨管虽然没有气孔,但是仍然算是一种管乐器。
因为在河南民间的吹奏器竹筹,就是用管端演奏的。
为了想知道,管子演奏音乐的效果,萧兴华带着张居中,立刻驱车找到了刘文金。
刘文金当时是一个乐团的团长,他找来一个笛子演奏家,演奏家尝试了几次,终于掌握了演奏的技巧,演奏出了简单的几个音阶,管子可以吹奏所有的音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了!1987年秋冬,黄翔鹏先生和萧兴华教授,得知贾湖骨笛可以演奏后,组织了几位国内顶尖音乐专家来到河南,开始了对贾湖骨笛的音质研究。
他们在保存完整的几支骨笛中,选出一件保存最完整的七孔骨笛进行演奏,音乐家们用这种骨笛演奏河北民歌《小白菜》。
一只距今接近8000年的骨笛,竟然还可以演奏出动听的民歌,这件事一下子就震惊了中外的音乐界,为什么世界各国的音乐家和考古学家会如此震撼?
因为古代音乐考古史是相对冷门,在当时中国考古找到最早的,也就是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笛,可是陶笛只能奏音阶不多。
贾湖骨笛却能演奏七个音阶。
可见,贾湖骨笛比西安半坡陶笛要更先进。
同时在西方音乐考古史上,欧洲宣称考古发现了三万年前的穿孔骨,可是按照音乐的分类,因为只能发出音,不能演奏音列,所以不算是乐器。
而贾湖骨笛在年份和音阶上,早于美索不达米亚出土的古笛,甚至比号称古埃及的笛子,都要早上了2000多年,后别世界考古界,和音乐界,不得不公认为,世界笛子的鼻祖,也是至今世界出土时间最早、保存最好,数量最大,至今依然能够演奏的乐器。
并且在后来的研究中,众多专家还有人惊人的发现,原来当时的骨笛的制作者,竟然还掌握了纠正声音本领!在其中的一根骨笛中,就不但出现了七个完整的演奏孔,甚至还有三个地方,是打算开口的痕迹。
在旁边还有一个小孔,应该是制作过程中留下的,鉴定后,考古学家推测应该是校准用途,用了调整过和判断声音的校正。
这让专家非常疑惑?
几千年前的人们,在没有任何调音器材,怎么能做出如此准确音阶的骨笛呢?
他们掌握了什么技术或者仪器?在众多出土的骨笛中,其中四根骨笛,画上了计算开口距离的尺度。
由此可见,但是人们已经掌握了,管子开口的距离。
并且在笛子制作完成后,还用其他的的方法来调整单个孔的音差。
这种的笛子的制作方法和过程,完全和现在民族管乐器的制作方法是一脉相承。
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高水平的音乐知识。
那么贾湖遗址是怎么掌握这门知识的,现在对于考古专家来说依然是个迷,特别是骨笛制作的材质,可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腐朽,中外的考古专家都觉得扑朔迷离,令人惊叹!那么这支骨笛,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呢?
为了鉴定骨笛的性质,专家经过了专业的仪器,找来了对这方面的专家,通过骨笛两端,确认了是丹顶鹤的尺骨,在生产过程中锯断两端再经过精心的加工而成。
经鉴定,贾湖骨笛的位置是在,丹顶鹤鸟翼前臂的一部分。
专家也说,在中国古代,哪怕是现在,依然保留有利用用鸟尺骨做笛子的传统制作方法。
那么为什么选用的是丹顶鹤?
经过考古专家和一种动物学家的推断,当时这一带存因为环境适合,是但丹顶鹤的栖息地,或许是人们在狩猎的时候,发现了丹顶鹤的骨骼外坚中空,偶然的机会贾湖先民,发现了它是骨笛的绝佳制作材质。
并且在中国古代,古人将丹顶鹤描绘为,传统吉祥的飞禽,并且还出现在各种
古人在数千年来,对丹顶鹤的赞誉,恰好和贾湖遗址的先民使用骨笛一致,它们使人们对遥远的古代笛声产生了一种向往,在当时的蓝天白云下骨笛音乐,到底有多动听,又是吹奏什么样的曲子呢?
那么骨笛出土的有何重大意义?
改变了什么?
骨笛的发现能够震撼中外的音乐界,其意义可不仅限于对音乐史,还改写人类重要文明史,将人类的音乐历史推进2000多年。
而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摆脱生存困境后的精神需要。
它的直接表现就是对“礼乐”的尊重。
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突出特点是就是重视礼乐制度,同时不断地成熟和完善礼乐文化。
贾湖骨笛的发现,用实物证明了中国先民已经在八千多年前,就对“礼乐”进行了探索和开启,意义重大在于也证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相比其他三大文明古国,或者西方西考古发现的其他文明,骨笛给中国文文化有添加了重要的砝码。
但是这些骨笛,至今还留下的一连串的未解之谜?
多年来,考古学家和音乐界对贾湖骨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
专家们仍然提出了许多惊人的谜团1.贾湖古堤遗址距今9000年,属新石器时代。
骨笛上的还找到了1毫米的小孔。
当时在石器时代,古人用什么样的工具加工制作的?
2.几千年前中华先民,是如何掌握高超的音乐知识水平?
先民们,是如何掌握鹤类的肢骨,并且在不规则管子上,找到准确的音高排列,贾湖人通过生何种办法计算位置,现在都是专家们研究课题3.有如此高度文明的贾湖人,为什么要迁徙?
小结:贾湖骨笛对于中华文明不只是简单的一种乐器,他是被国内和国外专家们公认为世界最早的吹奏乐器。
经过实验表明,贾湖骨笛能演奏传统的五声和七声调式音乐,能演奏变调丰富的少数民族外国音乐。
它的发掘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个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它的发现堪称中国古代音乐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世界音乐文明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更是中国考古史上的最伟大奇迹之一。
参考:
在我的家乡湖北省云梦县及邻近的随州市,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都出土震惊世界的珍贵文物。
今天先说云梦县出土的云梦秦简。
云梦秦简是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县城睡虎地秦墓群中出土发现的,共计1155枚当时震惊了世界。
这些竹简长23、1厘米,宽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隶,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箸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
在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节目中,撒贝宁就是云梦秦简的护宝人。
云梦秦简现藏于云梦祥山博物馆,它的出土发现不仅填补了秦代法律文书记载的空白,对考证现有古文献真伪有着积极作用,在研究秦汉法律制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再说随州市出土的曾侯乙编钟。
它是一九七八年在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发现的。
曾侯乙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的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
曾侯乙编钟共65件分为三层八组,上层三组为钮钟19件,中间三组为南钟33件,分短枚、无枚、长枚三式,下层为两组大型长枚甫钟,是中国出土最大的青铜编钟。
曾侯乙编钟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它的发现摒弃了所谓\"中国的七声音阶是从欧洲传来的\"说法,它比欧洲十二平均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近200O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参考:
下面这一桌饭菜不是栋子家请客完杯盘狼藉的照片,实际上这是一桌近一千年之久的饭菜。
这张餐桌出土于辽代张文藻夫妻合葬墓,大约在1094年入土,满满的酒菜摆在张氏夫妇棺前快一千年了。
我们可以看到,桌子上有盘有碗,有酒有杯,筷子碟子,丰盛满满,尤其是那把绿釉鸡腿瓶里的橘红色液体,据说是千年前的葡萄酒,打开墓葬时仍然香气扑鼻。
最瞩目的是照片正中央的那碗食物,看起来好像是紫不溜秋的葡萄,其实是板栗,不知道还能不能吃。
其实,考古学家挖掘出不少古代的食物,明清、唐宋,甚至是秦汉、史前的,都有出土。
如著名的面条,是考古人员在2002年于青海喇家遗址的20号房址地面发现的,当时是被陶碗盖在下面,极大可能是小米面的。
青海喇家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因为一场地震,引起了大洪水,瞬间摧毁了这里的一切。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当青海喇家居民做好“面条”准备吃饭时,洪水奔涌而来,冲垮了房屋,打翻了面条,埋葬了一切。
下面这几个干肉是烤羊排,不过是公元前800年左右(春秋早期)的烤羊排,出土于新疆且末扎滚鲁克墓葬。
有烤羊排,也会有干鱼。
下面这个黑乎乎的鲫鱼干出土于湖北荆州夏家台战国楚墓,距今大约有2400年了。
说起出土的食物,怎么能少的了那罐著名的藕汤呢,出土于湖南马王堆西汉墓,是2000多年前辛追老夫人的陪葬品。
辛追老夫人可能是个“吃货”,也可能她那化成泥的丈夫或儿子是个“吃货”,墓葬里出土了好多瓜果蔬菜。
如看不出样子的梨子:还有点样子的大枣:极度萎缩的杨梅:不过要说出土最多食物,且保存最好,必须离不开新疆,下面这几碟子都是文物,有核桃、葡萄、酸梅、月饼、馄饨等。
离近点儿看,下面这一串类似于葡萄干的东西,是一千多年前的葡萄,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
这三个饺子来自唐朝,皮薄馅大,只知道是小麦面的皮儿,馅料就不清楚了,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339号墓。
这两个像个土坷垃的文物,其实是馄饨,同样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
这个就不用说了,看这圆圆的形状、模子印出的花纹,不就是个月饼吗?
不,准确来说,它是唐朝的月饼……其实啊,栋子最好奇的,是墓葬出土的酒,如2003年出土于西安一座西汉古墓里的青绿色米酒。
都说“窖藏”,这窖藏了千年的酒,不知道滋味如何。
不过,看到酒青绿色的颜色,栋子也不敢下嘴呀。
参考:
青铜器篇:“作册般铜鼋”,商代晚期曾有网友精准的描述这件青铜器为“龟心四箭”。
这件文物的造型确实有点奇特。
2003年国家博物馆从民间征集而来,据传是一位河南老农在河边钓鱼时所获。
经过数位专家鉴定,这是一件商朝晚期的文物。
“鼋”是鳖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在这件鼋体上插着4支青铜箭,背甲中部有铭文4行32字。
铭文的大致意思是:一天,一位商王来到了洹水,发现了一只鼋,商王朝着这只鼋连射4箭,箭无虚发,箭箭射在了这只鼋的身上。
这位商王很高兴,就将这只鼋赏赐给了“作册般”,“作册般”因此作了这件具有纪念意义的“青铜鼋”,并在鼋背刻上了相应的32字铭文。
亚长墓“青铜手”,商代这件形状很像是手的青铜器于2000年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54号墓出土,墓主人为一名35岁的成年男性,身份是“亚长”。
这件青铜手为右手,手背上有兽面纹及一个眼型纹饰。
目前来说,这件文物的用途尚不明确。
王莽时期,卡尺。
这件文物因为外形与现代“游标卡尺”极像,被调侃为王莽“穿越”的实证。
“云纹铜五柱器”,西周也有家用路由器?
这件文物当初定名时可难倒了一众考古学家,因为这件青铜器的造型太特别了,孤例!青铜器上也没有铭文,最终根据其造型、纹饰定名为“云纹铜五柱器”。
至于其用途,有学者认为可能与祈子有关,依据是“子”这个字的甲骨文。
1959年安徽屯溪出土,现为安徽博物院馆藏。
三星堆遗址出土轮形器,商朝乍看之下,很像是汽车方向盘。
很可能与古蜀时的“太阳崇拜”有关。
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其精美的造型,令人过目难忘。
大禾方鼎,1959年在湖南宁乡市出土,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曾侯乙尊盘,被称作是“难以复制的青铜器”,口沿处形如“方便面”一样的网状结构,让人忍不住对战国时代的青铜铸造工艺感到惊叹。
其它:濮阳蚌塑龙虎
“龙”的造型已经与秦汉时期的龙颇为接近,其原型颇令人费解。
“香瓜子”海昏侯墓。
虽然不是什么重要的文物,但这也是2000多年前的香瓜子了。
同一座墓葬,同样的土壤环境,海昏侯的尸骨已经所剩无几。
让人忍不住惊叹香瓜子竟然比人骨还耐腐蚀。
战国水晶杯,1990年10月下旬,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出土。
后面这个水晶杯被转交到了当时的考古学界南山北斗的大师苏秉琦手上,经过大师一番的鉴赏之后最终直接空口作出判断称,这就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战国水晶,代表着古代人们水晶工艺达到极高深境界的水晶杯,是世间难得的珍品,应当作为国宝保护起来。
当大师作出判断的时候,这个杯子的身份已经成为了一个无可改变的铁实,于是接下来这个战国水晶杯成为了国宝,保存展览在了杭州博物馆中,作为镇馆之宝为杭州博物馆招揽着全国各地的游客们。
说实话,当初我在第一次看到这个
但是后来经过我的仔细观察,发现这个玻璃杯上确实充满了历史岁月的痕迹,虽然光滑的跟正常的玻璃差不多,但是这却代表了2000多年前人们水晶加工工艺上的炉火纯青,满满的包含着古人的智慧以及鬼斧神工,不得不令人佩服。
这就是中国曾经出土过让人震惊的文物,战国水晶杯,它凭借着它跟现代极为接地气的外观赢得了人们的眼球,成为了一件让人们热议不止的特殊文物,在很久远的年代里,那些技艺高超的水晶工匠们就拥有着与现代一样的审美观,他们追求着完美的曲线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终于一点点的用沙子把一整块完整的水晶磨成了一个这么光滑精美的杯子,实在令人佩服,他们所拥有的精神正是现代中国人缺少的工匠精神。
参考:
这是一件迄今保存非常完好的商纣王的青铜器,让人震惊的是,这件青铜食器,很可能苏妲己用过,相信看过封神榜的朋友们都对这个千年狐狸精有所印象,但历史上这
而今天说的这件让人震惊的将近4000年前的出土文物就是来自于商纣王时期,它是一件做工精美的青铜食器,并且在其上还有铭文,铭文中明确标明铸造于商纣王二十二年,咱脑洞大开一下,很可能这一年妲己应该已经商纣王被收入囊中,那么也极有可能这件只能是大王级别使用的青铜器物被妲己用过。
穿越几千年的历史烟云,它竟然出现在我的眼前,想象下这种穿越般的感觉就十分美妙。
咱说了半天,下面马上就是重点,下面六张照片是笔者亲自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给大家拍摄的这件商纣王的青铜鼎,各位也上眼嘞。
参考:
什么样的文物是令人震惊的呢?
我查了一下震惊这个词的释义:因受到意外刺激而感到紧张、害怕或兴奋(这是万能的度娘给的解释)。
换成大白话说,有哪些出土文物让我们感到紧张、害怕或者兴奋。
“穿越”的文物看了很多答主都给了这方面的文物,这些文物的确很让人震惊,这里就给大家介绍几件“穿越界”的明星文物。
战国水晶杯这是“穿越界”的扛把子之一,如果不特意注释,很多人把他当成我们用的玻璃杯,但它是两千多年的用水晶制作的出来的。
云纹五柱器安徽博物院的这件路云纹五柱器,被观众戏称为“西周的路由器”。
新莽铜卡尺王莽的一些列新政,就已经让人很怀疑这位篡权者的“前卫”了。
这件“游标卡尺”的出土,又进一步佐证了大家的想法了。
这些造型奇特,并且与现在一些物品相似的文物,在视觉上给观众们造成了一定的刺激,让大家震惊。
数量众多的文物数量多,也会因其大家的震惊。
如果秦始皇兵马俑只出土一件兵马俑,肯定不会引起轰动,也不会入选世界N大奇迹之一。
同样的道理,如果海昏侯的墓葬中,只出土几块金饼,也不会赢得那么多的
兵马俑一锹挖出个“地下军队”,这怎么能不让人“震惊”呢?
海昏侯海昏侯墓葬是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墓葬之一,仅仅是黄金就有100多公斤,铜钱更是10几吨。
无论是谁,在它们面前,也不能保持淡定。
稀世罕见的文物物以稀为贵,不常见的文物也会引起大家的震惊。
这一类文物要不科技含量高,要不造型奇特,要不“惊悚恐怖”。
千年不腐的女尸湖南省博物馆有一件文物非常有名,大家的想看又不敢看,这就是西汉女尸——辛追夫人。
这就是中国墓葬史上的一个奇迹,能让一具尸体保存两千余年而不腐朽,足够“震惊”。
小河公主虽然称她为“公主”,但是在观众眼里,现在的她和美扯不上一毛钱关系,因为新疆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中国独特的木乃伊——干尸。
越王勾践剑古剑,中国出土过不少,但是能像越王勾践剑一样,历经千余年,依然锋利的却不多。
时光的岁月,貌似没有在这把剑上留下任何痕迹。
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之所以让人震惊,绝不仅仅是数量多,能够演奏现在交响乐才是这套编钟让人称绝的地方。
包含重要历史信息还有一类让人震惊的文物,就是一些包含重要历史信息的文物,如利簋,介绍了武王伐纣的历史。
除了
这么大的“聚会”场景,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所谓的“聚会”却不是烹羊宰牛且为乐,而是活人祭祀。
换言之,这件青铜器上的52
这件青铜器,名叫西汉古滇国杀人祭柱场面贮贝器,也就是
从它的名字便可看出,这场盛大的聚会仅仅是为了杀人祭祀。
储贝器,顾名思义,是用来储存贝壳的器物,而贝壳在古代滇国,也是货币。
所以这么个器物,搁现在就相当于存钱罐。
储贝器器高21厘米、口径24.5厘米、盖径31厘米。
从大小来看,实在跟大一号的电饭锅差不多。
如果不了解它的
从这个角度看,储贝器盖子上有两根柱子和两个鼓,以及密密麻麻遍及各处的人。
如果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其中一根柱子上还绑着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就是要被今天“祭祀”的人。
盖子的边缘,还有两
热闹的人群里,有人劈柴,有人烧火,有人架锅,有人挑水…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里,全然没人感受到那些被祭祀的人所面临的恐惧,当然了,他们的恐惧,也没人会在意。
毕竟,他们是献给神灵的礼物,不仅不应该感到恐惧,反而需要高兴才对,不然,神不高兴了责罚部落怎么办?
值得一提的人,柱子边上还有一个特殊的人,就是那个坐在肩與上的人,我们来看一下特写。
可以看出,肩與上坐着的特殊的人,乃是一名女子。
这名女子似乎是主祭人,相当于部落巫师。
主祭人两旁及后立者,应该是服侍她的随从。
根据史学家推测,杀人祭祀场景所祭祀的神应该是土地爷,即社神。
为啥会这么说呢?
古人往往会在城市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设立社,以祭祀社神。
祭祀社神的目的,则是祈祷风调雨顺、土地丰收。
储贝器盖子上的两根立柱,就是社柱。
如此一来,盖子上这番让人头皮发麻的杀人场景,被描绘在存放钱财的罐子上,也就不难理解了。
存钱罐是为了越来越多的钱,祭祀社神也是为了越来越多的粮食,两者相同的寓意,搁在同一器物也就豁然了。
然而,社神这种需要广泛、频繁祭祀的神灵,每次都需要相同的仪式的祈祷神灵庇佑,这背后,又是多少活生生的生命?
当然了,每个时代都有其固有的传统,当我们把这件储贝器上恐怖的铸件场景遗忘,这件青铜器的铸造技法,又岂能不让今人震惊古人的智慧?
参考:
居然没人回答,最震惊的难道不是马王堆出土的辛追夫人。
1972年在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辛追夫人,2000多年历史,出土时,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完整,毛发尚在,肌肉有弹性,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
2002年,在辛追出土30年后复原面相被绘制出来,是相当漂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