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的孙子马抗去亚美尼亚领导独立战争是真的吗

在欧亚交界的高加索南部,有一个面积不足3万平方公里的内陆国家,它就是亚美尼亚。
这个西亚小国和土耳其、伊朗、阿塞拜疆等国比邻,原本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在苏联解体后,再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传说在其境内居然生活着三国名将马超的后代,这是真的吗?
为什么马超的后代会跑到距离中国6500公里外的亚美尼亚生活呢?
(马超剧照)这事还得从马超说起。
众所周知,马超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五虎大将之一,不但武艺高强,智勇双全,而且在演义中还是一位美男子,长得一表人才,面如冠玉,身长八尺。
公元前211年,曹操欲借道凉州攻取汉中张鲁,马超认为这是曹操的假道灭虢之计,遂联合韩遂等人,起10万联军阻击曹军,将曹操逼入绝境,几乎要了他的老命。
后来曹操听从贾诩的计谋,离间马超、韩遂二人,使两人相互猜疑对方,终于在潼关将马超击败。
心狠手辣的曹操随后屠杀了马超整个家族200多人。
也许就在这次血腥屠杀中,仍有少数马超后人侥幸逃脱。
那么,这些逃脱的马超后人最终到了哪里呢?
据《亚美尼亚史》的记载,大约在公元3世纪,当时的波斯萨珊王朝的君主阿尔达希尔一世,接待了一位身份不明的流浪者。
该人自称马抗,带着一小队精兵和随行人员,来自遥远的中国。
他的父亲是一位中国的君主,名叫“阿尔博克”,自己获罪被追杀,不得已带着心腹护卫一路向东逃亡,来到了波斯,希望阿尔达希尔一世能收留他。
阿尔达希尔一世很欣赏这位来自中国的落难者,不但答应了马抗的要求,将他留在了波斯,还雇佣了他带来的护卫精兵,让他们为波斯王朝效力。
马抗对波斯君主忠心耿耿,为他立下赫赫战功。
波斯君主也因此将其中一个名叫达隆的地方分封给马抗,以表彰他的功劳。
(阿尔达希尔一世)可是好景不长,不久后,中国方面的追兵顺藤摸瓜追到了波斯,觐见阿尔达希尔一世,强硬地要求他交出马抗及其家眷。
否则,两国将兵戎相见。
这让阿尔达希尔十分为难,他既不想得罪中国,不想和这个大国争战,也不想失去马抗这位得力干将。
最后,阿尔达希尔听取了手下人的建议,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以流放的方式,让马抗投奔波斯的一个属国——亚美尼亚,亚美尼亚国王赐马抗姓马米科尼扬。
没想到,马抗及其族人在亚美尼亚成为了英雄,在争取亚美尼亚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原来,在公元450年,波斯王朝为了加强对亚美尼亚的统治,强制亚美尼亚人放弃基督教,信奉拜火教。
这激起了亚美尼亚人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揭竿而起,反对波斯人的残酷统治。
但遭到波斯当局的血腥镇压,各地的反抗都纷纷以失败告终。
公元451年,亚美尼亚爆发了全国性的反抗运动。
领导这次运动的,恰好就是马抗的后代瓦尔丹•马米科尼扬。
波斯当局和瓦尔丹进行了数场激战,各有胜负,最后不得不在一个名叫阿瓦赖尔的地方,进行了最终的决战。
在决战动员会上,瓦尔丹对即将踏上战场的士兵说:“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
悟道而生,是为永生。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亚美尼亚家喻户晓的名言。
虽然起义还是以失败告终了,但这场席卷全亚美尼亚的斗争,还是让波斯当局感到了害怕,不得不放弃了强迫亚美尼亚人信奉拜火教的企
(瓦安•马米科尼扬领导的斗争)公元482年,一场争取民族自治的斗争,又在马抗后代瓦安•马米科尼扬的领导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这次起义,迫使波斯走上谈判桌签署了合约,承认了亚美尼亚的自治地位和宗教自由。
于是,马抗的后代成为了亚美尼亚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在现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市的一个广场上,依然矗立着瓦尔丹•马米科尼扬的塑像。
那么,《亚美尼亚史》中记载的上述内容,是否属实呢?
从时间上来讲,马超的后裔逃亡波斯这一事件,发生公元3世纪,正好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也正是蜀国亡国之际,似乎在时间上较为吻合。
而且马超具有西域血统,历来和西域各国有着紧密的接触和联系,他的部队“不善弓弩”,其本人上阵杀敌时,也喜欢西域的铠甲。
如果他的部族中有侥幸出逃者,选择波斯避难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过,在中国的史籍中,对马超后代的逃亡、追杀,以及为此差点引发的战争等,没有丝毫的记载。
而且马抗自称是君主的后代,这也和史实不符。
那么,有没有可能马抗根本就不是马超的后代,而是刘禅的后代呢?
毕竟刘禅才是君王。
如果是这样,那么就有可能让魏晋如鲠在喉,势必穷追到底,夺其性命。
虽然刘禅后代的去向,中国的史籍中没有逃亡的记录,但在国外的史书中,却有出逃西域的记载。
不过,有一点也没法说通,那就是如果马抗是刘禅的后代,应该姓刘而非姓马。
当然了,最有可能的是,马抗既不是马超的后代,也不是刘禅的后代,只是当时西域的某一个小国君主的后代,《亚美尼亚史》的作者搞错了,没有分清马抗究竟是来自哪个国家。
这恐怕会成为一个千古之谜,没法解开了。
(参考资料:《亚美尼亚史》《三国志》)
参考:
马抗的传说近年来,网上流传这样的一种说法:马超的族人马抗,在目睹马超被曹操击败的现实后,知道马超斗不过曹操,于是为求自保,马抗带着一部分族人逃到西域,之后辗转抵达波斯,求波斯国王收留。
有说法认为凉州的军阀——诸如董卓、马超等人,其实是汉化的羌人,而羌人和西域各国来往甚多,因此马家的名声,波斯国王也素有耳闻,于是决定收留马抗。
关于马超家族在羌人群体的影响力,《三国演义》里面曾提过,刘备死后,曹魏皇帝曹丕趁着蜀汉政局不稳的机会,纠集五路军队攻打蜀汉。
诸葛亮派遣马超去应对羌人,理由是在羌人眼里,马家如同神灵一样的存在。
果然羌人闻听马超出战,便开始消极起来。
这个故事,可以视为马超在羌人中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波斯国王收容马抗一行不久,中原皇帝也派去使臣去和波斯国王交涉,要求波斯国王遣返马抗等人。
波斯国王不愿意和中原天子交恶,于是打发马抗前往波斯的附属国亚美尼亚。
马抗家族到了亚美尼亚后,在亚美尼亚繁衍生息,到西历五世纪,波斯加大了对亚美尼亚的压迫,于是马抗的后人(已经使用了亚美尼亚姓氏马米科尼扬)带领亚美尼亚人起来反抗波斯人的压迫,经过数十年的奋斗、努力,最终,亚美尼亚获得了独立地位。
那么,这个传说是真的吗?
今人视角的误差在中国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晋朝皇帝司马衷听说国内很多百姓饿死,于是大为惊讶,居然反问大臣:这些人怎么这么傻?
没粮食吃可以吃肉嘛!于是有了“何不食肉糜”这个成语。
并且很多人将这个故事视为一个笑话,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笑话,很多人在思考一些历史的问题时,都会用现代人的视角,用来思考古代事件的可能性——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夏朝在埃及,以及马抗影响亚美尼亚。
西历十二世纪,金朝灭亡辽朝。
辽朝宗室耶律大石逃亡西域,在中亚建立西辽帝国。
按照当代人的观念,中亚距离入主中原的金朝地理上并不遥远。
但是,即便这样,耶律大石准备东征金朝的时候,还因为道路遥远,而不得不放弃东征打算;
西辽建立之初,金朝皇帝还曾派人出使西夏,询问西夏皇帝李乾顺:耶律大石在什么地方?
而李乾顺对于耶律大石的具体位置,也说不出所以然。
可以说,至少在十二世纪,中亚对于金朝、西夏来说,依旧是宛如天边的远方。
同样,马抗逃到西域后,中原皇帝未必会知道马抗去了哪个国家,更不会万里迢迢派人去波斯,就为了一个叛将而和波斯人交涉。
因此这个细节基本上可以判定为虚构。
马米科尼扬的来历根据国外史料,对于亚美尼亚的独立确实立下汗马功劳。
但是,马米科尼扬自称自己来自“西徐亚”(位于今伊朗境内)。
而并非来自凉州。
因此,可以判定:马抗家族领导亚美尼亚独立战争,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参考:
先梳理一下马抗和马超的关系,东晋史学家孙盛在《蜀世谱》中说马岱的父亲叫马翼,马翼是马腾的兄长,由于马超是马腾的儿子,所以马岱和马超是堂兄弟。
另外《蜀世谱》中还记载了“岱弟抗,随翼西入,或至西海。
”这个记载就是说马岱还有个弟弟叫马抗,也就是马超的平辈族弟,不是孙子!即使真有马氏一族抵达亚美尼亚,那也是马岱他们那一脉。
马岱在历史上好像就是马超的跟班,但他做过一件轰动的大事,即奉杨仪之命斩杀了魏延。
蜀后期人才匮乏,马岱也拜为平北将军、陈仓候,很明显是要做北伐主将的人选。
但除了公元235年被魏国牛金击退的北伐记载外,马岱几乎是消失在视野中的。
但就其下落,应该与马超相仿,终老于蜀,不会再有出走行为。
“父翼入许为北军中候,后还凉州,凉州乱,将亲族数十西入。
”——《蜀世谱》如果《蜀世谱》记载为实(很多观点认为其中记载属于杜撰),马翼在曹操控制天子的时候任北军中候,然后返回凉州,大概是在公元196年以后。
前文说到的西海,在魏晋时期指的是里海,里海西岸就是亚美尼亚所在的位置。
在马翼西入之前,只有班超抵达过这里,而且是从永平十六年(73年)开始,至永元九年(97年)结束,前后历经26年,沿途大小战役上百场,可以说是动用了大量财力、军力。
马翼率领亲族数十人抵达里海是如何做到的,这个问题就很值得推敲。
马氏家族(马米科尼扬家族)在亚美尼亚的风云事迹并非空穴来风,因为亚美尼亚的诸多史料里都提到了从中国迁移过去的马氏家族。
最早提出该家族来自“中国”(Chenk)的是五世纪成书的《亚美尼亚人史》,称该族群祖先叫“马姆贡”(Mamgon),本出帝胄,因兄弟相争被迫出走至此。
马氏祖先到达的是萨珊王朝,也就是波斯第二帝国(224年-651年),到达的时间为萨珊朝太祖阿尔达希尔一世草创之际。
这个时期属于安息帝国被萨珊王朝取代的历史进程,政局也相对不稳定。
据史料记载,马氏祖先本来想前往的目的地是安息朝特拉达特统治的亚美尼亚地区(此时已经是萨珊王朝属国)。
但随着萨珊王朝对亚美尼亚的渗透统治,宗教问题日趋严重(波斯人的拜火教与亚美尼亚的基督教冲突),所以亚美尼亚人民开始了反抗波斯运动,并逐渐发展成民族自治运动。
马米科尼扬家族就是在这场民族自治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部史料《亚美尼亚史略》中记载马氏祖先为“马米克”(Mamik)和“科纳克”(Konak)两兄弟,抵达亚美尼亚时间为安息王朝末年的阿尔达万时期。
当时还有中国使臣(通缉捉拿马氏兄弟)抵达亚美尼亚,印证了兄弟两人都是中国豪门望族之勇士。
其实这两部史料的记载都指向了“中国”(描述为平原大国,盛产丝绸),马米科尼扬家族的来源如果是中国,同时期西逃的马翼父子确实有重大可能性,但这只是时间上的吻合。
两部史料所提及的身份虽出入很大,但都说明马氏祖先的身份尊贵,这个似乎与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也能对应。
有了这两条重要“证据”,加上马腾在曹魏“犯事儿”,一家二百余口被诛灭;
马氏拥有羌胡血统,马翼率族人西逃也就顺理成章,后来中国还派来了使臣通缉捉拿,这些都能关联上。
但回到前文提出的一个问题,那就是马翼数十人是如何通过西域诸国抵达亚美尼亚的?
他们的羌胡血统有可能成为西行路上的保护伞,但班超曾经持节西行都有不买账的,仍然要通过军队“开路”,何况马翼父子当时还是个落魄军阀呢?
再将时间往后推移,东晋僧人法显西行时,尚不涉足中亚都经历险阻,犹如渡劫一般,一路的异教徒百般刁难。
又何况马翼父子是要穿越中亚、东欧,地理条件尚且不论,古高加索人种的野蛮、基督教徒的排外、哪个是好应付的呢?
其实关于马翼西逃的记载,很多人是否定《蜀世谱》可信性的,这只是一方面,另外“或至西海”是否指里海呢?
青海湖的别称也是西海,里海的“西海”之称主要源于《后汉书》,也就是关于“大秦国”(罗马帝国)。
从史料来说,东晋史学家借鉴《后汉书》的记载确实是有理论依据,但就逻辑而言,马翼逃入青海湖一带已经安全了,何必还要再行万里?
而关于亚美尼亚的史料记载,我觉得就是马米科尼扬家族的政治宣传而已,在那个时代(安息王朝还属于奴隶制社会),贵族身份是参与政治的必要条件。
源于别国王室的政治宣传最难以推翻,因为太难以找到依据。
所以马抗在亚美尼亚的风云事迹到底属实否,还需要考古认证,光是有限的文献资料还不足

参考:
首先,马抗不是马超的孙子,而是马超的堂兄弟,马抗的父亲马冀是马超父亲马腾的哥哥,所以马抗实际上与马超是平辈关系。
其次,不是马抗去了亚美尼亚还领导了独立战争,做这件事情的是马抗的子孙。
不过马抗携家带口去了亚美尼亚,以及后代领导民族独立战争这件事倒有可能是真的,在中国以及亚美尼亚的典籍里都有相关的记载,特别是《亚美尼亚史记》里的记载十分详细。
马抗生活在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期,东晋人孙盛生活的时期离马抗不远,因此他在《蜀世谱》中的记载可信度较高,书中是这样记载的:“马超从弟岱,字伯瞻,腾兄翼之子也。
父翼入许为北军中候,后还凉州,凉州乱,将亲族数十西入。
岱弟抗,随翼西入,或至西海。
”这段话前面说的是说明了马抗与马超、、马岱之间的关系,后面则告诉我们马抗后来确实是往西边逃亡了,而这里的“西海”实际上就是今天的里海。
里海在哪儿?
看看世界地
《亚美尼亚史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马米尼科扬家族大约在220年代来到亚美尼亚,到了公元4世纪初,马米尼科扬家族开始在这一带兴起,他们逐渐成为这一地区的总督。
后来,马米尼科扬家族带领亚美尼亚人民反抗波斯人,其中的杰出代表瓦尔丹马米科尼扬,曾经带领6万士兵对抗波斯30万大兵,打败了波斯人对亚美尼亚人宗教渗透的计划,取得了民族独立,被称为民族英雄。
随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亚美尼亚自治总督,都出自马米科尼扬家族。
亚美尼亚至今还有瓦尔丹马米科尼扬勋章,还给他建立了骑马舞刀的铜像,以此几年这位来自中国的民族英雄。
而在亚美尼亚的民间传说中,对马抗及其家族的事迹更多、更生动、更形象。
据说米科尼扬家族的祖先来自中国,其始祖即为马抗,马抗为躲避追杀,带领族人先逃亡到波斯。
当时波斯处于苏珊王朝,国王阿尔达希尔一世十分喜欢马抗,本想把马抗留在波斯,可是随后追杀马抗的中国皇帝放话给他,要他叫出马抗,否则兵戎相见。
阿尔达希尔一世不想得罪来自东方的大国,却又不愿意就这么失去一员猛将,于是就让马抗逃到波斯的属国亚美尼亚去,也算是曲线救人。
就这样,马抗一行历经坎坷,来到了亚美尼亚,国王特尔达特二世收留了马抗,马抗及其家族于是就在亚美尼亚定居下来。
一开始,马抗及其家族作为外来的流亡人员,地位并不显赫,后来为亚美尼亚立下赫赫战功,被国王赐姓马米科尼扬,还将达隆省分封给马抗,马氏家族就转变为马米科尼扬家族,成为当地十分重要的一个家族。
波斯苏珊王朝国王阿尔达希尔一世在位的时间大概在公元226—241年左右,在时间上来推算,这与马氏家族被曹操诛杀、灭族,马抗出逃的时间相差不多。
此外,在《亚美尼亚史记》中,还专门对马米科尼扬家族(也就是马抗家族)有介绍。
其中有一处是这样描述的,一位亚美尼亚国王告诉自己的王子,马米科尼扬与亚美尼亚王室一样值得尊敬,他们的祖先抛弃了自己土地的王权,来投奔我们的祖先”。
第二处是马米科尼扬家族的成员告诉亚美尼亚国王,马米科尼扬并不是亚美尼亚王室的附庸,二者的地位平等。
(马米科尼扬家族)是来自东方的国王的后人,他们为了逃避战乱栖息留在亚美尼亚。
所以,东汉末年马抗带领家族向西部逃亡,经过波斯最终在亚美尼亚落脚居住,并逐渐与当地人融合,成为马米科尼扬家族。
经过家族几代人的努力,马米科尼扬家族成为了亚美尼亚的举足轻重的家族,并领导了亚美尼亚人的民族独立战争。
公元七世纪之后,波斯国灭亡,阿拉伯和拜占庭等帝国兴起,亚美尼亚作为一个小国,只能在这些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随着国家的衰弱,马米科尼扬家族也慢慢走向了衰落。
但不管怎么样,马米科尼扬家族,也就是马抗家族,的的确确影响了亚美尼亚的历史进程,这一点不容抹杀。

参考: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亚美尼亚史里有这段记载,而且时间和曹操屠杀马超家族的时间基本符合,再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不由得不让人相信啊。
马抗是马岱的弟弟,马超兵败后和马岱二人逃往汉中,而留在凉州的马氏其余族人则遭到了曹操的屠杀,为求一线生机,马岱之父马翼和弟弟马抗向西一路辗转到了波斯。
说到波斯,波斯和中国最早在公元前两百年多年就有所往来,汉朝时无论是政府和民间的交往都非常频繁,尤其是丝绸之路打通后,波斯更是成了罗马和汉朝的中转站。
魏晋时期,波斯人也多次向中原王朝派遣使者。
而马抗作为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世守陇西,不可能不知道波斯的存在,而且和波斯的交集可能要比中原王朝还要多,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马翼会带着后人往波斯逃跑了。
但是没过多长时间,曹魏得知了马抗的去向,便向波斯王讨要马抗,波斯王既不想得罪中原王朝,也不想放弃马抗,于是就把马抗送王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原先也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但是在公元1世纪的时候被罗马和波斯帝国瓜分,当时亚美尼亚是波斯的藩属国,宗主国送人过来,亚美尼亚肯定是热情
一直到公元五世纪,被波斯控制的亚美尼亚地区因为宗教问题爆发了两次反对波斯帝国的起义,其领袖就是马抗后代。
守仁君认为这件事八成不假,波斯和中原王朝的交流是有悠久的历史的,而中国古代落败贵族逃往其他国家的也是大有人在,而且时间上也基本吻合。
更关键的是人家亚美尼亚历史书上还记录这件事了。

参考:
根据《亚美尼亚史》记载,确有此事。
三国名将马超的后人。
马超是与张飞连夜大战百余来回合不分胜负的名将,乃蜀国五虎将之一。
在公元211年时,曹操欲借道马超的地盘凉州去进攻汉中的张鲁,但是马超认为曹操有借道灭虢之阴谋,于是决定联合韩遂等人,组织了10万联军伏击曹军,将曹操打得大败。
后来,贾诩向曹操献计,让马超和韩遂二人不和,孤立马超,最终在潼关将马超击败。
随即曹操采取血腥报复,屠戮马超家族200余人。
但是,有马超的后人侥幸逃过了这次劫难,他们一直向西北亚逃亡。
而据《亚美尼亚斯史》记载说,也是在大约公元三世纪,西亚的波斯萨珊王朝君主阿尔达希尔一世,接待了一小队身份不明的流亡人员,为首的一人自称马抗。
马抗向国王解释说,他是中国君主的儿子,由于受到冤枉而被追杀,才不得已带着心腹护卫,一路向西逃亡来到贵国,希望国王能够收留。
看着马抗那副勇猛的样子,爱惜将才的国王阿尔达希尔一世欣然答应了马抗的请求,于是将他们留在了当地,以报效波斯王朝。
由于马抗忠心耿耿,为波斯立下了不少功劳,于是阿尔达希尔一世决定让他驻扎在一个叫达隆的地方,并让他管辖当地。
但是几年后,有中国方面的人来到了波斯。
他们听说波斯国王收留庇护了他们的罪犯,要求交出马抗等人,否则就会踏平波斯。
阿尔达希尔担心引发大战,但又不想让马抗被他们带回去而遭到杀害。
于是决定将马抗流放到波斯的一个属国亚美尼亚去,为安全起见,亚美尼亚当地的首领叫马抗改姓为马米科尼扬。
公元450年左右,波斯王朝为了加强对亚美尼亚的统治,强迫他们放弃基督教而信奉拜火教。
这引起了亚美尼亚人的强烈反抗,但这些反抗都遭到了镇压。
不久,亚美尼亚人爆发了全国性的反抗运动。
马抗的后代瓦尔丹·马米科尼扬领导亚美尼亚人与波斯当局进行了多次反抗战争。
最终在一个名叫阿瓦奈尔的地方进行了大决战。
战前,瓦尔丹对参战士兵鼓励说:“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后来这句话流传于亚美尼亚世世代代。
虽然反抗战争,最后以失败告终,但这场席卷全亚美尼亚的战争还是让后来的波斯当局放弃了强迫亚美尼亚信奉拜火教的政策。
到了公元482年,亚美尼亚人掀起了一场争取民族独立自治的斗争,当地人在马抗后代瓦安·马米科尼扬的领导下,展开了多次起义。
最终迫使波斯当局承认亚美尼亚的自治地位和宗教自由。
从此,马抗的后代成为了领导亚美尼亚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英雄。
至今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市的广场上,依然矗立有瓦尔丹马米科尼扬的塑像。
所以,马抗及其族人在亚美尼亚的英雄事迹流传至今。
结语:马超的后代逃亡波斯的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三世纪的三国时期,跟《亚美尼亚斯史》所记载的时间基本吻合,而马超的后代侥幸出逃,并且逃亡波斯也是不无可能。
但是马抗称自己为君主的儿子,而马超只是一个投靠刘备的大将,这似乎与史实不符,不过也有可能马抗是想抬高自己的身价,而故意说自己是君子的儿子,或者说出现了语言差错等原故。

亚美尼亚古国著名历史学家摩西著作有《亚美尼亚史记》一书,书中有提到:公元二世纪时,中国有大批侨民移居亚美尼亚,主要定居在库尔德地区一带。
这些中国侨民中,有一个“马米科尼扬家族”。
该家族的人自称(注意,是自称)始祖名叫马姆贡(Мамгон, Mamgon)。
说马姆贡的父亲是中国的一位帝王,名叫阿波格。
马姆贡性格很拗,抗父命不遵,戴罪出走波斯。
马姆贡的父亲派特使驾临波斯,扬声恫吓,说波斯人如果不交出马姆贡,就将发兵铲平波斯。
波斯萨珊王朝的君主阿尔达希尔一世既不想交出马姆贡,也不想因马姆贡招致灭顶之灾,就破财消灾,烧香送神,礼送马姆贡出境——马姆贡遂投奔波斯属国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离中国非常遥远,国王蒂里达特斯二世自认为安全得很,大大方方地收留了马姆贡。
马姆贡后来为亚美尼亚立下了很多战功,获得亚美蒂里达特斯二世分封达隆省,即亚美尼亚的马氏家族从此兴旺发达。
就因为波斯萨珊王朝的君主阿尔达希尔一世在位时间为公元226年至240年,亚美尼亚国王蒂里达特斯二世在位时间为公元217年至238年,即阿尔达希尔一世礼送马姆贡出境,蒂里达特斯二世坦然接盘,时间上对得上,有人就认为这则记录是真实可靠的。
而中国当代史学家苏仲翔又认为,这个时间正值中国的三国时期,孙盛在《蜀世谱》有记载:马超在西凉与曹操对抗失败后,马超与堂弟马岱等人仓皇向南逃入了汉中;
马岱的父亲马翼和弟弟马抗则率亲族数十口,向西逃匿到了里海。
于是,他自动自觉地对号入座,断言:《亚美尼亚史记》中的“马姆贡”,就是马岱的弟弟马抗!但是,马姆贡的事迹和马抗的相关记载其实是对不上号的。
《亚美尼亚史记》说马姆贡的父亲是中国的一位帝王,名叫阿波格。
马抗的父亲并非中国帝王,而且也不叫阿波格,叫马翼。
对此,史学家苏仲翔有非常狡黠的解释。
他说,之所以叫“阿波格”而不叫马翼,那是采用了冒名方式。
而且,“阿波格”,就是“伏波幺”的字音演变。
“伏波”是谁呢?
那不就是东汉初年的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吗?
而马超、马抗,可不都是马援的后裔?
……不管苏仲翔如何强词夺理,说马姆贡就是马抗,非常牵强、非常生硬,难以服众。
好吧,退一万步说,就算马姆贡是马抗,但马抗和马岱一样,都只是马超的族弟,说不上是马超的后人,即马超孙子之说是无法成立的。
只有一种可能,亚美尼亚这个自称来自中国的“马氏”家族,乃是新疆地区游牧民族的后裔,只因读音问题,被好事者附会成了马超。

参考:
中国后裔成为亚美尼亚民族英雄的说法,见诸于权威史书,但其细节,尚存疑问。
《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的记载中,他们参与了波斯、罗马、亚美尼亚的“三国演义”。
《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中,曾记载了马姓中国后裔与亚美尼亚的联系。
在第六章中国部分的介绍中,写道:蜀汉投降后,蜀军的残余势力,在一位蜀汉王子的率领下向西流窜,进入波斯境内。
在波斯的历史上称之为马姆哥。
波斯的沙普尔一世对他们的到来表示
数年后,晋帝国皇帝司马炎,派人前往波斯,要求沙普尔一世交出马姆哥及其家眷,否则晋帝国就用武力解决。
由于面临与罗马的战争,沙普尔希望能同晋帝国维持良好的关系,他告诉司马炎:那些人已被送到“地球边缘的死亡地带”,很快就将死去。
在第六章的西南亚部分的描述中,这个“地球边缘的死亡地带”就是亚美尼亚。
带有神秘色彩的中国蜀汉王朝流亡王子马姆哥为波斯驻亚美尼亚的地方总督。
这些中国骑兵部队镇压了亚美尼亚贵族的叛乱···随后,在罗马的支持下,亚美尼亚王子试
马姆哥发现自己得不到波斯的支持,就转而与亚美尼亚王子联手,驱赶了波斯势力。
对《世界军事历史全书》的疑问:大方向正确,细节常有纰漏《世界军事历史全书》的作者杜派,是世界军事史学界的权威。
他治学严谨,为确定谁先发明弓箭,以及《孙子兵法》的成书时间,他曾3次专访中国(当时中美尚未建交,这样的交流不易)。
但是,从石器时代到冷战时期的全球军事历史,信息量巨大,出现纰漏,在所难免。
比如,他在描写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时写道:“三个封建割据国家之间无休止的争夺,使边境和地区一些少数民族趁虚而入,不断袭击、侵犯中国的发达地区。
中国开始进入一个长期的无政府状态的混乱时期。
这个时期国无宁日,差不多维持了四个世纪”。
显然,他对汉末到隋朝建立的这段四百年史的大体是把握的,不过,三国时期,少数民族趁虚而入的说法是不客观的。
可见,这部著作大方向把握到位,但细节处多有“逻辑串联”、“抓大放小”,难免纰漏。
因此,对于他的这些记载,我相信,有中国后裔进入波斯,在亚美尼亚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细节处,如他们是否是蜀汉王子等,并不严谨。
《亚美尼亚史》的记载:基本可信另一部记载马家在亚美尼亚历史的,是五世纪时,亚美尼亚“史学之父”莫里谢夫的《亚美尼亚史》。
他记载,三世纪时,一位叫马抗的人进入波斯。
马抗自称,他是一位国王的儿子,因为遭到中国皇帝追杀,来到亚美尼亚。
随后,中国皇帝也曾派特使前来要人,波斯君主不愿得罪中国,就让马抗去了亚美尼亚。
该家族后来为亚美尼亚独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415年,阿瓦雷尔战役,该家族的瓦尔丹,英勇奋战,不幸战死。
但是,亚美尼亚的反抗精神使波斯人畏惧,最终,波斯,同意停止对亚美尼亚基督教的迫害,亚美尼亚保住了自己的权利。
在今天亚美尼亚首都的一个广场,依然塑立着瓦尔丹.马米科尼扬(马抗家族后人)的雕像!这段历史,基本可信。
因为,莫里谢夫与决定亚美尼亚命运的阿瓦雷尔战役相去不过几十年,而马米科尼扬又是该战役主角之一,对这种人物的身世,他是必须慎重记载的!身世猜想:存疑网上盛传孙盛《蜀世谱》的一段记载:马岱的父亲马翼,在许昌做了北军中尉,后来逃回了西凉。
马岱的弟弟马抗,跟着他父亲马翼一起跑到了里海。
对于这个说法,本人尚未察到原始出处。
本人虽无缘亲见《蜀世谱》,但裴松之注释《三国志》时,常引用《蜀世谱》,但在马超这一节,未见引用。
相反,裴反而明确写了马腾为质期间,授予马休、马铁的官职,却对这个北军中尉马翼只字未提。
即或马家当时确实有人逃到了波斯,到司马炎之时,马腾之乱也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何况马家仇人是曹操,关司马什么事?
)司马炎又怎么会为此专门威胁波斯呢?
显然,对于这个中国家族的身世,亚美尼亚人、美国人的记载在细节处都是难以考究的:至少,这位将军绝不是什么王子,更不是什么蜀汉流亡王子。
我认为:确有这么一位中国将军在亚美尼亚发光发热,但他本人未必是马超家族的成员。
汉末时期的凉州,羌汉混杂、军阀混战,有军事实力的军阀不可胜数,这种情况下,有人向西寻找发展机会,不足为奇。
晋武帝即位后,凉州大乱,羌族叛乱令朝廷十分头疼。
这种情况下,朝廷咨询在波斯的羌族强势人物,应该是比追究遥远的“马腾余党”或“追杀流亡王子”更靠谱的可能。
因此,我认为:确有来自中国的将领在外发光发热,不过,未必就一定要是马超的亲戚。

参考:
首先需要纠正一个错误,马抗并不是马超的孙子而是马超的堂兄弟,马抗和马岱则是亲兄弟,他们的祖父都是马平,《三国演义》中错将马平写成了马肃。
晋朝著名史学家孙盛曾在其编纂的《蜀世谱》中有过这样一段记载,“岱弟抗,随翼西入,或至西海。
”根据《蜀世谱》记载,马超兵败后逃入汉中,凉州地区也持续动乱,留在西凉的马抗等人随父马翼向西迁移到达了里海附近,西海是中国古代对里海的称呼,而亚美尼亚正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
历史上并没有记录马岱、马抗的生卒年月,但是根据马岱留在历史上的一些记录可以推算出马抗的“西入”时间大概是公元215年之后。
在亚美尼亚的历史上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大家族马米科尼扬家族,根据《亚美尼亚史略》的推测,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创始人来自于遥远的东方,很可能是三国时期的马抗,而《亚美尼亚史略》的作者莫夫谢斯·霍列纳齐是亚美尼亚著名的史学家,大约生活在公元五世纪,据马抗“西入”也就不到二百年的时间,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而且根据中国历史记载,马抗家族带有羌胡血统,与中亚和西方各国关系良好,马超所统帅的军队也是“不尚弓弩”而是使用西方军队的长标枪等武器,按照这个逻辑推算,马抗等人为了逃避战乱选择避祸中亚或者西方是比较符合逻辑的。
其实在亚美尼亚,马米科尼扬家族的人也认为自己的祖先是来自于中国,在家族的历史上还出现过一个大英雄瓦尔丹·马米可尼扬。
公元451年他率领亚美尼亚人奋起反抗波斯人的统治,虽然瓦尔丹·马米可尼扬战死,亚美尼亚人也遭到了惨败,但是却鼓舞了亚美尼亚人的斗争精神,瓦尔丹·马米科尼扬说:“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
悟道而生,是为永生。
”这句话后来成了亚美尼亚人家喻户晓的名言。

参考:
在欧、亚两洲交界的高加索南部有一个面积不足3万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的内陆国家亚美尼亚。
这个西亚小国和土耳其、伊朗、阿塞拜疆等国比邻。
亚美尼亚这个弹丸小国在平时并不是一个为人
如今亚美尼亚的国土面积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35位。
这比我国海南岛的面积还要小。
亚美尼亚的人口比我国的西藏自治区还略少一些。
然而历史上亚美尼亚的疆域曾一度远远超出今天的范围,同时亚美尼亚人和犹太人一样也是一个在亡国多年之后成功重新复国的神奇民族。
亚美尼亚人的祖先生活在南高加索和安纳托利亚高原东北部的亚美尼亚高原。
公元前860年乌拉尔
乌拉尔
公元前7世纪乌拉尔
公元前6世纪亚美尼亚成为了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臣属国。
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大帝所灭。
亚历山大在远征波斯之时并未经过亚美尼亚的疆域,因此在波斯灭亡后高加索地区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
这就为亚美尼亚人提供了一个独立建国的机会。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三个部将分别瓜分了帝国的领土:安提柯占据着欧洲部分,塞琉古占据着亚洲部分,托勒密占据着埃及地区。
占据亚洲地区的塞琉古王朝忙于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征战,所以无暇过多顾及亚美尼亚。
公元前198年塞琉古帝国被罗马击败后亚美尼亚索性在名义上也不再向塞琉古称臣进贡。
此后亚美尼亚高原分化出了小亚美尼亚和大亚美尼亚。
小亚美尼亚是受希腊化影响较大的地区,在不同的时期分别处于塞琉古王朝、本都王朝或卡帕多西亚的控制之下;
大亚美尼亚大多数时候保持独立,与小亚美尼亚存在一定文化差异。
公元前95年亚美尼亚史上最伟大的国王提格兰大帝统一了大小亚美尼亚,又先后征服了科马吉尼、叙利亚北部、西里西亚和腓尼基等大片土地。
亚美尼亚成为了当时西亚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疆域从里海、地中海一带一直绵延到埃及。
然而亚美尼亚的辉煌并没延续太久:公元元年前后亚美尼亚阿尔塔什斯王朝在东面的安息帝国和西面的罗马帝国夹击之下分崩离析。
据《亚美尼亚史》记载:大约在公元3世纪当时的波斯萨珊王朝的君主阿尔达希尔一世接待了一群身份不明的流浪者。
这群流浪者的领头人自称来自中国、名叫马抗。
马抗说自己的父亲是中国的一位君主,后来在战乱中被人推翻了统治,于是马抗只好带着心腹护卫一路向西逃到了波斯。
阿尔达希尔一世收留了这群自称来自中国的流浪者,然而不久以后中国方面的追兵就来到了波斯。
这时中国在改朝换代后正在追剿马抗这些前朝余孽。
中国士兵要求波斯方面交出这些前朝余孽。
阿尔达希尔一世既不愿得罪中国,也不想失去马抗这位得力干将,所以他最终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阿尔达希尔以流放的名义把马抗打发到当时还是波斯属国的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国王给马抗取了一个亚美尼亚姓氏马米科尼扬。
公元301年亚美尼亚国王梯里达底三世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从而使亚美尼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单一宗教国家。
公元450年波斯王朝为了加强对亚美尼亚的统治就强迫亚美尼亚人放弃基督教转而改信拜火教。
这激起了亚美尼亚人的反抗,但这些反抗在波斯当局的血腥镇压下普遍以失败告终。
公元451年亚美尼亚爆发了全国性的反抗运动。
领导这次反抗运动的正好就是马抗的后代瓦尔丹•马米科尼扬。
波斯当局和瓦尔丹进行了数场激战各有胜负,最后双方在一个名叫阿瓦赖尔的地方进行了最终的决战。
瓦尔丹在决战动员会上对即将踏上战场的士兵说:“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
悟道而生,是为永生”。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亚美尼亚家喻户晓的名言。
尽管这次起义还是以失败告终了,但这场席卷全亚美尼亚的斗争还是让波斯当局感到了害怕,因此放弃了强迫亚美尼亚人信奉拜火教的企
公元482年一场争取民族自治的斗争又在马抗后代瓦安•马米科尼扬的领导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这次起义迫使波斯承认了亚美尼亚的自治地位和宗教自由。
如今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市的一个广场上依然矗立着瓦尔丹•马米科尼扬的塑像。
在此之后的千余年间亚美尼亚一直被周边强国不断侵占。
亚美尼亚民族的历史和犹太民族是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不过亚美尼亚人和犹太人也有不同之处:古代犹太人的国家灭亡之后犹太人是在世界各地辗转迁徙上千年之后才重新回到迦南故地复国。
相比之下亚美尼亚人在被异族统治的上千年时间里一直在斗争,在此期间亚美尼亚不断复国又不断被新的征服者重新征服。
公元680年占领亚美尼亚的阿拉伯人强迫亚美尼亚人改信伊斯兰教,然而阿拉伯人的目标最终因为亚美尼亚人的抵制而未能成功。
公元885年阿硕特一世重新建立了亚美尼亚王国巴格拉提德王朝,然而随后亚美尼亚又成为拜占庭帝国和塞尔柱土耳其帝国争夺的对象。
公元1220年以后亚美尼亚又被西征的蒙古人所征服。
1454年亚美尼亚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
1828年沙俄从土耳其手中夺取了亚美尼亚东部地区,而土耳其则继续统治着西亚美尼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境内的亚美尼亚人展开了大屠杀:1915年4月24日650名亚美尼亚知识分子与名流被逮捕处决。
5月底奥斯曼土耳其政府下令将东部亚美尼亚人“押运”到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沙漠地带,沿幼发拉底河建起25座集中营。
在这一过程中上百万亚美尼亚人开始亡命之旅,只有不足20%活着到达目的地。
根据当时来自包括中立国以及作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盟友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在内的目击者的记录:在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生活的近两百万亚美尼亚人中大约有100~150万人被土耳其人抢劫、强奸、杀害。
1918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被肢解。
土耳其占领下的西亚美尼亚独立出来,又在1920年11月29日与俄国统治下的东亚美尼亚组成了一个苏维埃国家。
1922年3月12日亚美尼亚人的苏维埃国家与格鲁吉亚人、阿塞拜疆人的苏维埃国家于合并为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922年12月30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加入苏联。
1936年苏联在重新进行民族识别工作后按民族自决原则将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重新分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个加盟共和国。
苏联解体后亚美尼亚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独立后的亚美尼亚大力宣传祖先争取民族自由的历史。
在这一过程中马米科尼扬家族被作为亚美尼亚人抗击外敌的民族英雄受到崇拜。
当然我们作为中国人可能最关心的还是马抗的来历。
近年来网上流传这样的一种说法:亚美尼亚人顶礼膜拜的马米科尼扬家族是马超的后人马抗。
这种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
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马抗和马超的关系。
东晋史学家孙盛在《蜀世谱》中说马岱的父亲叫马翼,马翼是马腾的兄长。
由于马超是马腾的儿子,所以马岱和马超是堂兄弟。
当年马氏族人早已被人几乎屠戮殆尽了。
马超投奔刘备时身边只有从弟马岱一人。
另外《蜀世谱》中还记载了“岱弟抗随翼西入或至西海”。
这个记载就是说马岱还有个弟弟叫马抗。
即使真有马氏一族抵达亚美尼亚,那也是马岱他们那一脉的,而不会是马超的直系后代。
我们姑且不论马抗和马超的关系,那么单说马氏一族到了亚美尼亚有没有可能呢?
如果从时间上来讲似乎的确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亚美尼亚史》中记载的马抗投奔波斯这件事发生在公元3世纪。
这时正好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所以在时间线上确实是较为吻合的。
另外《亚美尼亚史》中还曾提到:从公元二世纪时起就有大批的中国侨民移居亚美尼亚。
无论在正史《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中都提到过马氏一族对西凉羌人的巨大影响力。
当时羌人和西域各国来往甚多,因此马家的名声传入波斯国王耳中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马氏族人成为了亚美尼亚的民族英雄这种事在可能性上是成立的,但存在可能性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这么回事。
中国后裔成为亚美尼亚民族英雄的说法尽管见诸于《亚美尼亚史》这样的权威正史,但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亚美尼亚人对中国的认识其实是相当有限的。
因此即使是权威正史也难保不会有记载失真的地方。
马氏族人在亚美尼亚生息繁衍这件事在可能性上是成立,但《亚美尼亚史》中对这件事的细节记载还是存在明显的问题。
首先《亚美尼亚史》中的马抗自称是一位中国君主的后代,可中国历史上哪个王朝的皇族是姓马的?
这个细节明显是与史实不符的。
当然这种记载上的失真可能是有客观原因的:那时波斯人、亚美尼亚人尽管对中国有一定的了解,可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真正实地造访过中国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因此当时的波斯人、亚美尼亚人对中国情况其实是一知半解。
马抗有没有可能利用信息上的不对称往自个脸上贴金呢?
又或许马抗并没自称是中国君主的后代,而是对中国情况一知半解的波斯人、亚美尼亚人在翻译时出了问题呢?
又或者《亚美尼亚史》中的这位马抗根本就不是中国历史上马超的族人,而是西域某个游牧民族小国君主的后代。
对中国情况一知半解的《亚美尼亚史》作者因为没弄清这
另外如今的马米科尼扬家族也只是声称自己祖上来自西域,却从没说过自己和西凉马氏一族有什么关系。
所谓马米科尼扬家族是马超族人后代的说法其实是随着互联网普及以后一些网络自媒体结合《亚美尼亚史》、《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加上自己的一些发挥编造出来的。
其实就连马米科尼扬家族是不是像他们自己所声称的那样来自西域也是值得怀疑的。
在当时那个年代贵族身份是参与政治的必要条件。
源于别国王室的政治宣传是最难以推翻的,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太难以找到依据了。
不排除马米科尼扬家族宣称自己祖上出自西域王族只是一种政治宣传而已。
退一步讲即使马米科尼扬家族真是来自西域也不能确定他们就是西凉马氏一族的后代。
尽管马抗的风云事迹在《亚美尼亚史》有记载,可正如上文所说就是这种权威正史也存在明显的记载失真现象。
因此马抗在亚美尼亚的风云事迹到底属实与否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认证,光是靠目前有限的文献资料还不足
我们只能说这种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可是不是真就有这么一回事至少目前还说不清楚。

参考:
马超的孙子马抗真的去亚美尼亚领导独立战争了?
当然没有,可以说关于马超后代迁居去亚美尼亚的故事附会的成分很大,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史料里并没有真正可信的相关记载。
但至于亚美尼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英雄家族是否来自于中国则是另外一个问题,这种说法的产生完全和中国无关,而且有很长的历史,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亚美尼亚的刘家看到这个小标题,肯定有许多朋友觉得不伦不类。
确实如此,但为了最快的让朋友们对于马米科尼扬家族在亚美尼亚历史上的地位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桃花石杂谈觉得可以做一个这样的类比。
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可以说是在由刘氏家族建立的汉朝时期真正成型的,这也是汉族被称为“汉”族最主要的原因。
当然,即使在历史上没有出现过汉朝这个朝代,中国中原地区出现一个统一民族也是大概率的事情,但它的名称恐怕就不会叫“汉族”了。
(早期的亚美尼亚王国)与之类似的是,对于亚美尼亚来说,如果没有马米科尼扬这个家族,可能现在的世界上就不会有亚美尼亚这样一个民族存在。
虽然亚美尼亚王国的出现要远远早于马米克尼扬家族出现在历史记载之中,但最早的亚美尼亚王国其实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一个总督辖地,它在文化上和波斯非常接近,也信仰波斯的国教拜火教,所以相对于波斯,独立性并不是那么强。
但在公元301年,在亚美尼亚阿萨希德王朝时期,亚美尼亚地区开始转信基督教,和仍然信仰拜火教的波斯地区差异开始显现。
但在文化上的差异却并不能改变亚美尼亚的政治处境,波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亚美尼亚。
在公元428年波斯甚至直接废黜了阿萨希德王朝的国王,在亚美尼亚任命了更加亲近自己的统治者,也就是马米科尼扬家族。
(描绘瓦尔坦南兹之战的古画)波斯人这样做,是因为马米科尼扬家族很早就和波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臣服于波斯人的家族。
在公元432年,波斯人将马米科尼扬家族的首领瓦尔坦·马米科尼扬召到了波斯帝国的首都泰西封。
之后波斯人强令瓦尔坦重新改信拜火教,试
瓦尔坦在当时顺从了波斯人,在公元450年他获准返回亚美尼亚之后,立即放弃了拜火教信仰,并带领亚美尼亚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叛乱。
虽然仅仅一年之后,他就在后来被称为瓦尔坦南兹之战的战役中阵亡,但在此之后,亚美尼亚人在他的侄子瓦罕·马米科尼扬的带领下,继续与波斯人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战争,最终在公元484年,迫使波斯人签订了《纳瓦萨克和约》,承认了亚美尼亚的自治权,使亚美尼亚作为一个国家幸存了下来,避免了被波斯人同化的命运。
(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街头的圣瓦尔坦塑像)在此之后,马米科尼扬家族作为亚美尼亚事实上的统治者,统治亚美尼亚长达200多年,这一时期也在很多时候被称为了亚美尼亚历史上的马米科尼扬王朝,率先带领亚美尼亚人反抗波斯人的瓦尔坦·马米科尼扬更是被神话成为了亚美尼亚民族的守护神。
因此,把马米科尼扬这个家族称可以为亚美尼亚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缔造者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马米科尼扬家族的身份谜团所以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马米科尼扬家族对亚美尼亚来说究竟有多重要,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说这个家族是从中国去的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的一点是,这种说法并不是中文互联网上独有的说法,所以并不是中文互联网上有人编造出来的谎言,它出现的时间其实非常非常早,而且并不是出现在中国,而是出现在亚美尼亚的土地上。
其实就在马米科尼扬王朝领导亚美尼亚人从波斯赢得自治的前后,也就是在公元五世纪,在亚美尼亚就有两位非常有名的史学家在自己的著作中说,马米科尼扬家族来自中国。
这两名史学家分别名叫摩夫西斯·克伦纳克西(Movses Khorenatsi)和帕夫斯托斯·布赞德(P’avstos Buzand)。
(亚美尼亚古画里描绘的史学家摩夫西斯)在前者的记述中,说马米科尼扬家族是两兄弟的后代,两人分别名叫马米(Mamik)和科纳(Konak),他们家族的姓氏也来自于这两兄弟的名字。
摩夫西斯说这两兄弟来自于东方的秦姆(Chem)国或秦克(Chenk)国,是其皇族成员。
后来这两兄弟因为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也就是秦姆(克)国皇帝秦巴克(Chenbakir)反目,在冲突中被击败,所以向西逃亡,来到了当时波斯的安息王朝。
后来秦姆国皇帝要求安息国王把这两兄弟送回秦姆国。
安息国王虽然承受了很大压力,但最终决定不把两兄弟送还,而是将他们流放到亚美尼亚地区。
最终两兄弟的后代在亚美尼亚繁衍生息,成为了马米科尼昂家族。
一些后世的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段记载中所提到的秦姆国或者秦克国就是中国,是China一词的另外一种写法,所以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先人就是来自中国。
而帕夫斯托斯的记述中也说,马米科尼扬家族是中国皇室的后代。
这种说法在近代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认可,比如公元18世纪英国知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认为马米科尼扬家族的祖先是一个名叫马姆哥(Mamgo)的人,他在自己的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记载:(马姆哥)在中华帝国的边缘地带驻扎了几年,当时中华帝国的疆域远至粟特地区(今阿富汗北部)。
因为招致了主子(皇帝)的不快,马姆哥和他的追随者一同撤向了阿姆河流域,向沙普尔一世(安息国王)请求庇护。
中国皇帝运用自己的至高权威要求遣返逃犯,但波斯国王以好客的规矩为由拒绝了这一要求,并保证会将马姆哥流放至西方极远之地,这样他勉强逃避了战祸……最终他选定亚美尼亚为流放地……在吉本的叙述中,马姆哥就是古代亚美尼亚史学家笔下的马米。
但与亚美尼亚传统史观不同的是,吉本并不认为马姆哥是中国皇室成员,而是臣服于中国皇帝的异族。
他认为马姆哥很可能是斯基泰人,也就是中国古籍里的塞种。
但在近代,许多史学家很快发现,无论是马米、科纳还是秦巴克,都和中国人的人名相差甚远。
但针对这种疑问,也有很多史学家很早就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除了继续认定秦巴克(Chembakir)中的Chem就是指China,也就是中国之外。
他们还考证说bakir对应的是波斯语中的bağpūr一词,它的意思就是“上天之子”。
所以秦巴克很有可能并不是一
所以马米科尼扬家族源自中国这种说法在国际学术界其实可以说是一种传统且正统的认识。
近代的新认识但这种说法在近代的亚美尼亚却越来越不受
同时随着近代历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亚美尼亚及其周边地区历史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也为马米科尼扬家族的来源提供了新的思路。
(亚美尼亚的塔伊克地区在
所以这种观点认为秦巴克这个名字里的秦(Chem)其实是指特伊克地区,而特伊克地区的统治者在历史上也曾经使用过“天之子”这个称号,所以和“巴克”这个词的波斯语含义似乎也能对得上。
当然这种观点也只是基于一些史料的分析推测,远非定论,所以关于马米科尼扬家族来自中国的传统看法也并没有被推翻或是否定。
而站在相对较为严肃的史学研究角度看,其实这种没有定论的状态对于许多远古的人物与家族渊源也可以说是一种常态。
毕竟时间久远,当时的史料通常又都比较匮乏,因此除非有极其具有突破性的考古发现,许多问题确实是很难在短时期内求得定论的。
但谈到这里,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做一个小结,即虽然中国古代的史料里对于马超家族是否有人西迁到亚美尼亚,并没有任何可信的记载,甚至可以说是网络上附会出来的伪议题,但亚美尼亚的马米科尼扬家族是否来自中国,却是一个比较严肃而且有很长渊源的历史问题,而且现在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