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说鲁迅的后人与周作人的后人来往甚少这是为什么
主要是曾经闹得一塌糊涂。
鲁迅兄弟三人,鲁迅周树人,老二周作人,老三周建人。
鲁迅咱不敢随便评价,但老二老三人品都不怎么样。
老二周作人大家都知道了,虽然是留日的教授,却做了汉奸。
虽然只是文化汉奸,没有什么恶行,但就知识分子的根骨来说,这是不能接受的。
老三周建人也不怎么样。
他的文化水平最低,同两个哥哥不能相比,只是在大学旁听过。
周建人本来娶了二嫂,也就是周作人老婆的妹妹,日本女人羽太芳子。
然而,周建人对羽太芳子比较无情,1921年去上海工作,当时老婆已经怀孕,1922年生下幼子丰三。
然而,最迟在1925年,周建人就在上海同绍兴的学生王蕴如同居,后来生育3个孩子。
对于北京的羽太芳子和孩子,他不闻不问。
周作人夫妻对此不满,认为弟弟不应该抛妻弃子,只顾小妾一家,双方矛盾激化。
由于幼子丰三始终帮助母亲,认为父亲无情,周建人对这个儿子很不满。
当时双方闹得一塌糊涂,最终导致周建人幼子丰三在1941年自杀:倪墨炎君的《中国的叛徒与隐士:周作人》中亦已否定了此说。
我以为,丰三的自杀很可能是家庭纠纷造成的。
父亲与母亲脱离关系,又声明不承认儿子,这对他无疑是重大的打击。
丰三当时十九岁,正是又懂事又不甚懂事的年龄里,经受不住家庭变故的打击。
由此,周作人和周建人彻底闹翻,其实严格来说是周建人妻子的孩子,同周建人以及妾一家彻底闹翻。
之后很多年,周建人和日本妻子的3个孩子,都不同父亲走动。
即便周建人成为浙江省省长,他们也只是普通职工,也没有设法恢复关系。
那么,周作人后代为什么同周树人后代也不走动?
主要就是当年的纠纷。
今天大家都知道,鲁迅兄弟因这个纠纷决裂,双方甚至动手打架,被几个在场朋友都听到看到。
当时周作人夫妻很强势,当着朋友面驱赶鲁迅,甚至用东西砸他,鲁迅也用东西回砸。
后来一个朋友说,周作人夫妻狂怒的原因是,认为周作人的日本妻子被鲁迅调戏过,而不是偷看洗澡。
这事无法知道真假,但至少周作人是相信的,才同一直非常亲密的哥哥鲁迅决裂。
在当年甚至今天社会,哥哥调戏弟媳也是大事,不但涉嫌违法犯罪,更是道德败坏的表现。
自然,这事未必是真的,但实际上鲁迅和周作人由此彻底决裂,后代也没有再走动。
总之,站在一般角度来看,周家只有三兄弟,互相关系却闹到如此地步,甚至搞出人命,也属于太夸张了。
参考:
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因为“鲁迅偷看羽太信子洗澡”事件,让鲁迅和周作人兄弟决裂,这导致了两家之后再没有了往来。
那鲁迅到底有没有偷看弟弟的老婆洗澡呢?
这其实是件罗门生,当时的情景已经没有人能还原,那真是信都信其有,不信者恒不信。
鲁迅先生信的人说,鲁迅作为一个正常的42岁男人,对女人有着强烈的兴趣其实很正常,不然他为什么后来还与许广平热恋并结婚了呢?
当然也有可能一开始不是有意要看只是无意中看到了,后来一发不可收拾,才会上瘾。
毕竟,羽太年轻,身体肯定要比朱安好。
不信的也有不信的理由: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哪能会干偷看这下三烂的事?
是啊关系到鲁迅的名声的事情,都不能相信,这一定是羽太信子这个坏女人搞出来的幺蛾子。
1923年8月鲁迅搬出了他花了2500大洋买的八道湾的故居,从此再也没有与周作人一家见过一次面。
鲁迅故居二、因为父辈的关系,鲁迅与周作人的子女没有了往来很正常,包括周建人的子女与周作人的子女也没有往来。
我们都知道,好关系、坏关系都是有遗传的,大人的不和,自然也会影响到后代子女。
因为鲁迅和周作人没有了往来,周海婴和周作人的儿子周丰一、女儿周静子没有了往来,与周建人前妻羽太芳子生的周鞠子、周丰二也没有联系。
周作人,是不是很像日本人呢?
他是非常崇拜日本文化的人周建人在三兄弟中学问最差,但他后来却当了浙江省的省长但是因为鲁迅与周建人关系良好,所以周海婴与周建人与后来的夫人所生的女儿周晔、周瑾、周蕖走动频繁。
三、两家解放后的政治地位已经天差地别,一般情况下谁都不会再主动联系。
解放后,许广平担任了政务院副秘书长,人大常委,政协常委等重要的领导职务,周海婴也自以鲁迅的代表而到处走动。
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周建人也担任了高教部副部长、浙江省省长、人大副委员长等重要领导职务,他们两家是门当户对,所以两家走动密切。
相反,因为抗日期间周作人了出任了伪职当了大汉奸,所以周作人的子女都是普通群众,他们之间已经没有共同的语言了。
周作人被押往法庭出庭周作人的儿子周丰一,在北京
不过周作人自己死时,周海婴却没有出席他的这个二叔的葬礼。
参考:
因为是价值观人生观不同了,从鲁迅和周作人二兄弟开始,阶级性已经没有超越了兄弟之间的感情!
参考:
亲兄弟都不来往,后人来往干什么!关系鲁迅的后人、周作人的后人,这些堂兄弟们是否来往,我并没有读到过史料。
但是先人的往来,我倒是多少知道一些。
鲁迅和周作人本来是好兄弟,在1923年,因为某个不可知的原因,兄弟失和,弄到动手打架的程度。
鲁迅带着老母亲鲁太夫人与妻子朱安搬走。
1926年,鲁迅离开北京,辗转广州、厦门,然后在上海定居下来,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十年。
在此期间,他与许广平结婚(其实很难说是结婚,说同居更适合一些),并于1929年生下唯一的儿子周海婴。
周海婴在上海长大。
周作人在北京定居。
直到解放以前,这对叔侄都没有见过面,更不用说堂兄弟了。
解放以后,许广平与周海婴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家属,周作人却是汉奸。
许广平对周作人也相当不满,认为他是恶劣小人。
在母亲的影响下,周海婴恐怕也不会对这位嫡亲二叔有好感。
不过,鲁迅的另一位弟弟,周建人,倒是和鲁迅保持来往。
我小时候还学过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就是周建人的女儿周晔所著。
行文之间,可以看出两家人的亲密。
参考: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周作人的哥哥,两家的后人,老死不相来往,简单的说是源于父辈的恩怨,传闻中:周作人听信了媳妇的枕边风,说了哥哥鲁迅“闻窗偷窥”的坏话,周作人大怒争吵,迫使鲁迅搬家,后来,周作人又亲自登门送去一封绝交信,鲁迅上门解释,兄弟二人还大打出手,于是在也没有往来。
其实,除这个传闻,鲁迅先生和弟弟周作人在文学,政治上的见解,观点和立场分歧明显不同,兄弟二人也严重的不合。
鲁迅先生逝世弟弟家里无一人前来吊唁,后人从此以后也再无来往了。
参考:
这说明两人的理论学问教育均存在重大问题,没有包容性,做为亲戚都不能够团结,更何况团结全国人民进行革命进步,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要注意克服和扬弃他们那种睚眦必报、针锋相对,零容忍的缺点,学习他的革命性。
参考: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外人如何评论?
参考:
先说答案,鲁迅的后人与周作人的后人来往甚少,主要是因为鲁迅和周作人曾经反目成仇。
而且是彻底决裂的反目。
在中国文化史上,鲁迅和周作人可以说是业内的文化翘楚,文学大拿,是当时众多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导师。
并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周作人的名气,是比鲁迅还要响亮的。
两人都曾经留学日本,鲁迅有不少日本朋友(藤野先生,内山完造等),兄弟二人的关系一直很好,鲁迅更是以兄长的身份处处关爱弟弟,影响弟弟,然而周作人是娶了个日本媳妇——羽太信子,这个羽太信子,就是导致兄弟反目的最主要原因。
鲁迅母亲鲁瑞曾对人说:“这样要好的弟兄都忽然不和,弄得不能在一幢房子里住下去,这真出于我意料之外。
我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道理来。
我只记得:你们大先生对二太太当家,是有意见的,因为她排场太大,用钱没有计划,常常弄得家里入不敷出,要向别人去借,是不好的。
”他对于作人的事,比自己的还要重要,不惜牺牲自己的名利统统来让给他。
作人的妻羽太信子是有歇斯底里症的。
她对于鲁迅,外貌恭顺,内怀忮忌。
作人则心地糊涂,轻听妇人之言,不加体察。
周建人后来回忆说:鲁迅在教育部的薪金每月三百元,还有稿费、讲课费等收入,周作人也差不多。
这比当年一般职员的收入,已高出十多倍,然而月月亏空,嚷着钱不够用。
在绍兴,是由我母亲当家,到北京后,就由周作人之妻当家。
日本妇女素有温顺节俭的美称,却不料周作人碰到的却真是个例外。
她并非出身富家,可是气派极阔,挥金如土。
家中有管家齐坤,还有王鹤拓及烧饭司务、东洋车夫、打杂采购的男仆数人,还有李妈、小李妈等收拾房间、洗衣、看孩子等女仆二三人。
鲁迅也曾经抱怨过,说:
所以,作为大家长的鲁迅,对于一个挥金如土的弟媳,是颇有微词的,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些不愉快,言谈举止之中,就会流露出不满。
羽太信子也是个喜欢耳边风的女人,经常在周作人旁边说大伯哥的坏话,此时,文人的固执死心眼性格,就显现出来了,周作人也开始对大哥不满,终于有一天,羽太信子说鲁迅偷看她洗澡,大吵大闹,周作人也是文人习气,不堪其辱,于是和兄长鲁迅大打出手,甚至以烛台掷之。
后来,周作人写信给哥哥,言称:鲁迅先生云云,至此,兄弟二人彻底反目,鲁迅搬家离去。
至于后来,鲁迅死后,身覆民族魂,成了我们国家,成了人民的脊梁象征,而周作人,抗日结束后,被判汉奸罪入狱,所以,二人不同的政治人生,也让各自后代拥有了不同的人生。
所以,他们的后代不联系,一是因为上辈的恩怨,二是因为当下的阶层。
各位看官,你们认为呢?
参考:
具体情况不了解
参考:
鲁迅与周作人关系破裂,他们后人也不来往了。
鲁迅与周作人是亲兄弟,从他的日记能看出来他们经常一起游玩,一起去书店和参加讲座,在北京的时候还住在一起住。
鲁迅和周作人最后决裂了,鲁迅和周树人不仅是同胞兄弟,而且在写作翻译方面长期合作,志趣相近,关系不比寻常。
矛盾出在羽田信子身上,她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的妻子,是他在日本留学时候认识的,由于周作人对日本文化的向往,想学日本文化,娶了羽田信子为老婆。
当时国内正中日交战,周作人丝毫不顾及。
虽然羽田信子出身低微,但她嫁给周作人后生活方式,并没有穷苦人,崇尚勤俭,的好品质,她为人自私刻薄,生性铺张浪费,好搬弄是非,加之平时情绪不稳定,脾气非常差。
后来鲁迅和周作人一家到北京之后,一家子共同打理生活,非常不当的让羽田信子,给他们家当家管账,当家。
家里所有的花销都靠鲁迅先生和弟弟周作人,他们赚钱养家。
鲁迅收入里有教育部工作,加上出版报刊费和大学演讲费的收入每月大概400块大洋,加上弟弟他们一共是600块大洋。
按说他们收入很高了,全部交给予羽田信子打理。
羽田信子,管理家务后,鲁迅经济拮据的没办法,夜里写文章时没钱买烟和点心,他自奉甚俭,自己挣钱别人花,花钱别人又不心疼,过于大手大脚而且理直气壮,他劝过周作人但他怕老婆,做不了夫人的主。
羽田信子挥霍无度,家里拥人很多,用的东西也选日本货,孩子感冒发烧要去医院检查,菜不合口就倒掉重做,几年下来花光了鲁迅多年的积蓄,鲁迅说了羽田信子一顿,羽田信子怀恨在心,一言不合就挑唆周作人,先把弟弟周建人弄出去,然后把鲁迅都排挤出去,鲁迅后来单独出去搬离了八道湾胡同。
他一直想找机会弟弟周作人合好,但是没能如愿。
临死前鲁迅匿名,告诫周作人不要参与政治,但在妻子羽田信子说他是日本人,日本兵打进来城没事,他们留在北京在汪伪政权任职,日本战败之后他差点被当做汉奸处死,恰好胡适与俞平伯等他的朋友帮助下判了十年有期徒刑。
参考:
1923年7月19日,鲁迅的二弟周作人单方面宣布与鲁迅绝交。
两个星期后,鲁迅搬出自己购买、装修的八道湾宅子,大病一场。
次年六月,鲁迅回到八道湾,收拾未及带走的书籍和杂物。
周作人和老婆信子看到鲁迅回来了,信子打电话搬救兵,也不知道是想喊人来壮胆还是怎么的,周作人则用一本书砸向鲁迅。
鲁迅一概不理,只是收拾。
不过两
过了一会儿,信子的外援到了,还没来得及张嘴,鲁迅就从容告辞,说这是家事,不需他人费心。
至此,鲁迅和周作人彻底决裂。
有人说兄弟失和确实和周作人的女人羽太信子有关。
因为信子这
鲁迅与周作人每月600块大洋,交给这个內当家的,挥霍无度,还得让鲁迅不断向好友借钱。
最后,因鲁迅不能满足其花销,以至于兄弟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