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多次反对宋江宋江为何不敢收拾他
鲁智深是强烈“反招安派”人士,宋江是极力主张“招安”者,二者的信念截然相反,因此鲁智深多次反对宋江。
但是,纵观水泊梁山众好汉,宋江对其他任何兄弟都能摆出一副主公的姿态,却唯独不敢怠慢鲁智深。
相反,其对鲁智深尊敬有加,一口一个“吾师”!相比之下,梁山泊真正的高人应该是公孙胜,但是,宋江对公孙胜却从未如此尊敬。
宋江当寨主前,尊称其为先生,当寨主后,只客气的叫一声“贤弟”!鲁智深敢跟宋江翻脸,宋江却不敢生气!我记得菊花大会时,宋江亲题一首“满江红”令乐和传唱。
当乐和唱至最后一句“原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时,台下的武松听罢大怒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众兄弟的心!”李逵听罢也随声附和,宋江便借故斩李逵,给武松一个下马威。
宋江这段演技着实不赖,喝斩李逵的同时,转头便潸然泪下,道出自己与李逵情分最重,李逵对他有救命之恩,差点把他杀了。
另一方面,宋江也想传达另一信息,李逵与我情分最重,我尚且可以斩他,表示自己对招安的态度坚决,想堵住其他兄弟的嘴。
哭完,宋江便质问武松“如何便冷了众兄弟的心?
”还未及武松回应,却激怒了一旁的鲁智深,鲁智深便说“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
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鲁智深这句话相当有分量,言外之意,你要是再用这种方式商量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散伙了。
放眼水泊梁山,有谁敢这么说?
除了鲁智深以外,即便宋江的亲密基友吴用,恐怕都不敢说这样的话。
但鲁智深就说了,不仅说了,宋江还不敢生气,宋江的其他心腹兄弟也不敢多嘴?
充分的显示了鲁智深在梁山泊的身份地位之独特。
那么?
宋江为何不敢迁怒鲁智深呢?
最主要还是实力问题!说白了,鲁智深当日说出“散伙”,绝不是表面上说说气话。
若当日宋江继续强硬,鲁智深立马就得散伙,而且,梁山泊派系复杂,只要鲁智深一句话,不光二龙山兄弟,几乎一小半的梁山兄弟都会站队到鲁智深一方。
因此,宋江听鲁智深这么说,立马转个弯表示“别无他意”,这也算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落得众皆欢喜。
哪些人会支持鲁智深:首先是二龙山的兄弟,杨志、武松、张青夫妇、施恩、曹正;
然后是少华山兄弟史进、朱武、陈达、杨春;
再就是桃花山的李忠、周通,这两人对宋江是没有好感的;
还有晁盖的心腹刘唐、三阮、白胜、杜迁、宋万、朱贵、朱贵的弟弟朱富、被坑骗的李云,以及鲁智深兄弟之情的林冲;
还有就是公孙胜,在宋江上梁山泊的同时,公孙胜立马选择隐退,哪有那么巧的事?
公孙胜隐退的原因,是因为他跟宋江的信念不同。
既然公孙胜不支持,徒弟樊瑞与项充、李衮自然也不会支持。
而登州派孙立等人一贯被宋江打压,因此孙立、孙新、顾大嫂、乐和、邹渊、邹润、解珍、解宝也不会支持宋江;
扈三娘全家被设计杀害,只不过在委曲求全;
李应从来就没想过跟宋江,杜兴也一样;
杨雄、石秀虽得宋江救了性命,宋江的核心团队却并未容纳二人,相反,更多时候是作为鲁智深的部下。
当然,时迁的站队也是一样。
由此可见,鲁智深一旦反目,可以号召小半的梁山兄弟,梁山泊会被内战扯的稀碎。
宋江的招安大计必定落空。
所以,任何时候,宋江都不敢迁怒鲁智深,只能客客气气的稳住鲁智深的情绪。
参考:
鲁智深多次反对宋江,原因有两个:一是宋江带领梁山弟兄走招安路线他不满;
二是宋江排坐位时,将二龙山的弟兄靠后,他不满。
事实上,鲁智深、武松、杨志三人都可与排位第六的林冲较量,既然他们都能与林冲效量,那么对付李应、朱仝就不在话下了,而竟宋江将李应排第十一,朱仝排第十二,鲁智深排第十三,武松排第十四,杨志排第十七,这就有些不公了,怪不得鲁智深有情绪。
不过,鲁智深反对宋江,都是反对他走招安路线,没有提及过坐位不公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排除他没有这方面的情绪。
鲁智深反对宋江,但宋江不敢收拾他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鲁智深曾是二龙山山寨之主,有身份,有影响力;
二是鲁智深带领二龙山团队六人投奔梁山,为梁山壮大了力量,是有功劳的。
事实上,后来这七人都是梁山骨干力量,就是施恩、曹正他们都很厉害。
三是鲁智深武艺高强,同时还有六人拥护,尤其是武松,堪称他的铁杆,所以,鲁智深这
基于上述原因,宋江是不敢收拾鲁智深的。
尽管鲁智深反对他,他也只能反复做工作,和面团。
(
在最早时我曾说过,梁山排名前二十的人相当于公司核心管理层,作为董事长的宋江,谁能进,谁不能进,其实早就想明白了。
可以说排名前二十的人,都是宋江可以控制的人,除了鲁智深。
卢俊义就是个摆设,也不敢瞎造次;
林冲是山魂,除了当“怨妇”和杀高俅,人生已经没追求;
秦明、呼延灼、董平、索超等之流,又返回体制的刚需......剩下的一干人等,则都是宋江的心腹了。
武二郎虽然脾气不好,但是因为当日在柴进庄上,如今面对宋江还是好面子的。
排名前二十名里的好汉,唯独这位鲁提辖根本不受宋江的控制,甚至可以说让宋江心里都害怕。
第一,鲁智深看待问题始终是保持客观的态度,不受人左右;
第二,鲁智深为人豪爽,考虑问题都是先为他人着想,这也致使他在江湖有着较高的影响力;
第三,也是宋江最怕的一点,鲁智深本人从来不认为梁山是一个多么大的事业,大不了就散伙,没有什么的。
水浒全书中可以说鲁智深几乎没有污点,让人看不过去的也就只有骂李忠“不爽利”,在五台山不让其他和尚吃饭......正是因为他人性的光芒,让上述中第三点更加可怕,相对宋江来说。
事实上,走一个智深和尚对梁山是没有多大的影响的,但是凡事有个开头,有了先河,后边您就看吧,根本不好收拾,更何况鲁智深这巨大的影响力。
如今现代的企业和人事管理,道理其实是很通的。
我们说回来,哪次鲁智深把宋江给吓一跳?
没错,就是招安大会。
鲁智深这样说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䄌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在此之前,武松率先反对的,连着两句“天天招安”说破大天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宋江根本没放在心上,但是上述鲁智深的话语却让宋江后背发凉。
是的,从鲁智深的这番话中,可得知其中有两个核心,一方面是鲁智深已看透了朝廷的实质,招安到头来是无意义的,另一个意思是,招安没有什么意义,不如大家都散伙吧!而宋江能容得下鲁智深,并且让他坐梁山步军头把交椅,也是两点原因:其一,二龙山老大,为了平衡派系得罪不起(过去我曾深度描述过梁山七大派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看);
其二,出家人的身份,鲁智深虽不满,但绝不是阴谋家,下山只为渡劫。
因此,宋江面对鲁智深,既尊敬又害怕。
不要说水泊梁山的前二十把交椅,即便是整个108将,最让宋江害怕的也莫过于他。
写到这里,我想起四个字来描绘鲁提辖:无欲则刚。
相信这个道理在今天仍适用,不得不赞叹《水浒传》的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刀墓手札”工作室专业解水浒,
鲁智深也直言,若是要招安,洒家便告辞了,日后大家散伙(各去寻趁)。
花和尚活捉方腊后,拒绝宋江好意,不愿受朝廷封赏……等等情节难道不是鲁智深反对宋江,宋江却不敢收拾他吗?
我说,这些情节都是瞎编,鲁智深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人,施耐庵笔下的花和尚被完全的歪曲,甚至是丑化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水浒传”到底有没有“菊花之会”的故事读书首先得搞清楚版本,尤其是《水浒传》,不知其版本,就必定要误读、曲解。
我之所以写作《水浒传》、“水浒传”,说的就是这部小说的版本问题。
施耐庵的原著(当然也被篡改过)只有七十回,或者七十回半书,梁山大聚义之后,就不是施耐庵写的了。
现在的通行本大多是一百二十回本,从市面上的实体书,以及网络上的电子书来看,现在的“水浒传”版本可谓不伦不类。
我举三种版本来讲一讲现在通行本“水浒传”为何不伦不类。
其一,以容与堂本为前七十回,以袁无涯的百二十回中的征田虎、王庆插入容与堂百回本,就成了现在十分通行的“水浒传”了。
所以,征田虎、王庆这十几回书没有“致语(诗词赞颂)”。
这是因为,袁无涯的百二十回书是全部“削去致语”的。
当然,其中还有“移王婆事”。
其二,这个版本也与袁无涯有关,是金圣叹斩掉后面的故事,保留梁山大聚义前的七十回(含楔子共七十一回)。
为了使《水浒传》读来显得完整,金圣叹又补写了一段“梁山泊英雄惊恶梦”。
金圣叹腰斩袁无涯的本子,却谎称他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贯华堂古本。
于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水浒传》就以金圣叹的腰斩本通行。
而后面的续书则以《征四寇》为书名,单独刊行。
其三,最为奇葩的版本,则是以金圣叹的贯华堂本做前七十回,加上容与堂本、袁无涯本凑成一百二十回。
这部书篡改回目,把武松、李逵、鲁智深反对宋江招安的“菊花之会”拉倒另外一回,搞出了这样一个回目“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公明慷慨话宿愿”。
这回书不仅回目拙劣,还让梁山好汉再排了一回座次。
仅从版本问题来看,“菊花之会”肯定就不是施耐庵的原著,武松、李逵、鲁智深反对宋江招安,以及鲁智深多次反对宋江,宋江却不敢收拾花和尚,就是续书作假,欺骗读者的。
“菊花之会”疑似续书中的续书回到“水浒传”的文本,只要稍微读一读原文,就会发现,“菊花之会”这段故事前言不搭后语,纯属胡编乱造。
武松是《水浒传》中第一个提出招安的人,因为武二郎杀人太多,做了行者后忽然觉悟,说自己要赎清罪孽,只有祈求老天的庇佑,得到朝廷招安。
为何到了“菊花之会”上却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招安呢?
这是不搭前言。
原本是故意污蔑宋江,不料却让好汉武二郎躺枪。
顶天立地的打虎英雄,变成了出尔反尔的小人。
鲁智深说要招安就告辞散伙,不料,宋江真的招安了,鲁智深还不是紧跟其后招安了?
不仅招安了,花和尚还立了不小的功劳,擒获了方腊。
难道鲁智深也是一个说话不算数的小人?
鲁智深绝对不是小人,谁又能说花和尚是说话不算数,自己打脸的宵小呢?
因而,我高度质疑“菊花之会”并非“水浒传”中就有,而是后来的后来补写上去的。
这一点,除了故事上下不搭界而外,《全宋词》从旁也做了证。
《全宋词》是唐圭璋先生编纂的,这部书于1939年完成,1940年出版,书中收录了宋江的两首词,却偏偏没有“菊花之会”上乐和唱的《满江红·喜遇重阳》。
前七十回中,宋江在浔阳楼题写的《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续书中留给李师师的《念奴娇·天南地北》都被收录进去了。
这就说明,《满江红·喜遇重阳》这首词在1939年之前没有进入“水浒传”。
所以,我高度怀疑,“菊花之会”这段故事是1940年之后补写的。
假如是补写的,最有可能是什么时候补写的呢?
我心中似乎有数,此处不说了。
既然如此,又何来鲁智深反对宋江一说?
假如去掉“菊花之会”这个不伦不类的故事,即便是续书“水浒传(实则《征四寇》)”,故事的逻辑性就比较完整了,上下也都能从文本上勉强说得通了。
“菊花之会”故事没有,鲁智深第一次反对宋江算是被否决了。
但是,鲁智深为何在擒获了方腊后,再一次“反对宋江”呢?
续书歪曲了施耐庵的原著精神续书说,鲁智深不愿意接受朝廷封赏,十分冷淡的怼了宋江。
走到浙江时就坐化了,以实际行动反对了宋江。
于是,鲁智深得了正果。
这么写纯属胡说八道,鲁智深的正果怎么会是这样的呢?
为了照应鲁智深的如此正果,后来的续书作者又窜回到前面的续书中,编造了一段“五台宋江山参禅”的故事。
为何说这段故事是后来的续书作者编造的呢?
原本,“水浒传”是没有佂辽这个故事的,或者说,佂辽的故事是最后才被写进续书的。
既然原“水浒传”没有佂辽的故事,又何来宋江五台山参禅,又何来智真长老自己打脸,否决自己的偈子,让鲁智深“圆寂”呢?
凭此,我也十分质疑,鲁智深浙江坐化也是后来的续书瞎编的。
这其中,我讲一个细节,以此便可轻松的驳倒假智真长老的伪偈子。
书中说,宋江带着鲁智深到了五台山,见了智真长老。
鲁智深一出现,智真劈头盖脸就讥讽挖苦道: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 易。
……吾弟子此物何处得来?
无义钱财,决不敢受。
这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鲁达剃度时,智真长老赐法号“智深”,施耐庵写得很明白,他们是师兄弟关系。
因而,在前七十回书中,智真长老从来就是把花和尚叫“智深”,怎么这个智真一开口就把智深叫“徒弟”、“吾弟子”了。
更为可笑的是,花和尚竟然拿一包金银取好智真,智真还十分大义凛然,痛斥鲁智深取了“不义之财”。
智真长老当初给鲁达赐法号“智深”有两重含义,第一重含义是道明此人的正果。
第二重含义,则是表述施耐庵《水浒传》原著精神。
鲁智深原本是道家的“妖魔”,入了佛门,佛家当然要礼遇于他,因而,智真长老便高抬了道家妖魔(实则上应天星),是对道家的尊重。
这是《水浒传》大主题下的小主题,反映的是施耐庵“佛道合一”的宗教思想。
宋江对鲁智深的态度,与智真长老恰好相反,以道家“天魁星”约束鲁智深,又以“佛道合一”的精神,礼遇花和尚。
宋江原本也是受到佛家庇佑的,朱仝义释宋公明这段故事中,宋江就是躲在三世佛供床下的地窨子里的。
如此,鲁智深还能反对宋江吗?
宋江又为何要收拾花和尚呢?
佛道两家在《水浒传》中有极深的渊源,是相互劝诫,相互救应的关系。
施耐庵以“佛道合一”的诸多故事,揭露宋真宗的疯狂崇道、宋徽宗的“崇道抑佛”,更是揭露宋真宗
因为,智真长老与赵员外的故事中,隐藏着赵匡胤得襄阳老僧资助、指引,从而开创大宋“太平天下”的故事。
续书根本就没有读懂《水浒传》,胡编乱造,说两大佛教弟子反对道家“天魁星”,严重亵渎了《水浒传》原著精神。
鲁智深绝对接受了朝廷的封赏智真长老预言鲁智深的正果,说了一句十分关键的话:“此人上应天星,正果非凡,汝 等皆不及他”。
原来,花和尚是道家星君下界,必定是要追随天魁星的,天魁星就是宋江。
因而,智真长老说鲁智深的正果要超过五台山所有僧众,与智真长老齐平,所以,花和尚的法号就与智真同辈了。
续书作者看懂了这一点吗?
智真长老的这个预言,是以“遇林而起、遇山而富。
遇州而迁,遇江而止”做保障的,是鲁智深实现正果的“路线
其中,“遇山而富”不单是指哪座山,而是所有的山。
而“二龙山”则是一个大节点。
“二龙”指的就是两个皇帝,这座山上有一座宝珠寺,就是皇家大寺院。
鲁智深等于是做了皇家大寺院的住持长老。
从东京大相国寺的故事看,鲁智深必定要受到宋徽宗、宋钦宗的封赏,做大相国寺的住持长老。
这是鲁智深的佛门正果,是不是超过了五台山自智真长老
林冲还曾预言自己“京国显英雄”,鲁智深“遇林而起”,除了佛门正果外,花和尚还有道家“正果”,此人必定要在大相国寺参与东京保卫战,抗击金兵。
在东京保卫战之前,鲁智深先是追随两个种氏经略相公攻打幽州,在宋江的麾下,到“北地”与杨志、武松等梁山好汉携手抗击金兵。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段故事中,小种经略相公就预言,日后,老种经略相公边上要用到这
而杨志在历史记载中,就先后在种师道、种师中手下做先锋敢死队队长,攻打幽州、抗击金兵。
花和尚的抗金故事,在“宋公明夜打曾头市”的故事中早就预写,不必多言。
宋江是道家“妖魔”大聚义的总召集人,当然的寨主,鲁智深的道家正果就是在“天魁星”的率领下完成的。
如此,鲁智深还会反对宋江吗?
宋江又怎么会收拾这样一个“保境安民”的抗金英雄呢?
结语:梁山究竟谁要招安《水浒传》在洪太尉放走妖魔时,说过一句话:“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道家“妖魔”出世,就是要反对宋徽宗的,宋江怎么可能祈求宋徽宗招安呢?
宋徽宗时期,梁山真正要招安的人是晁盖,他是佛教的四大护法天王之一的托塔天王,也就是北方多闻天王。
晁盖也主张“替天行道”,后来,施耐庵又以大名府的“北方多闻天王”李成作为晁盖的替身,投入到抗金之战。
晁宋二头领一同替天行道,但在梁山上却是一个要招安,一个要造宋徽宗的反。
晁盖才是梁山上积极主张招安的人,鲁智深怎么可能以“招安”反对宋江?
参考:
鲁智深很有慧根,如同其名,智深。
这智,倒并不在于谋略,而在于慧根。
正因此,凡事他有自己的定盘星,不会人云亦云,他自己的那一套,刚而直,正而达,让反对他的人无从下口,更何谈收拾?
这一点,宋江作为梁山的大BOSS,自然看得分明,不会做出逆违人心的事来。
第一,鲁智深的刚,在于无欲无求,这是自在的境界,全篇无他人可比。
“刚”,不只是出众的武艺,这一点鲁智深本身是具备的。
刚,还在于公道的人心,鲁智深更是如同完人。
他走上梁山,严格意义上不是被逼的,是他自己坚持担当,按自身的行事逻辑,而走上了这条路。
他一贯地帮助别人,全心全意地救素昧平生的女子金翠莲,抱打不平地救桃花山下的员外之女,忠诚友谊地救野猪林中蒙难的林冲,一切都是为别人,没有想到自己的险境。
本身他是朝廷基层武官,吃用有度,何必多管闲事?
但是,他的慧根正在于此,天生就有一付菩萨心肠。
所以五台山的方丈很有眼光,从强悍的鲁达身上,看到了慧根,赐名智深。
对于这样无欲无求、全心度人的鲁智深,宋江怎么收拾?
宋江本身无才无艺,全凭呼保义及时雨的好名声,他不可能为了收拾鲁智深这样的完人,就毁自己的名声,所以,宋江没有必要收拾鲁智深。
第二,鲁智深的刚,有强大的实力支撑,这是威慑的力量,梁山其他山头势力无法相比。
二龙山势力在梁山是很强劲的。
江湖名声,谁能盖过鲁达和武松?
朝廷官员,杨志也是将门之后;
李忠,史进,朱武,杨春等,也是不弱的存在,都是鲁智深一同上山的兄弟;
原梁山的顶梁柱林冲,鲁智深对他有救命之恩。
在鲁智深的身上,慧根聚合成强大的因缘,他的团队实力相当强悍。
某种程度上说,宋江可以从鲁智深那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是啊,你宋江能笼络人心,鲁智深则似乎更加厉害,都不要笼络,自有英雄义气相投,自成一体。
你宋江手无缚鸡之力,杀个婆惜还要婆婆妈妈地造出一大堆事,鲁智深是真正的武功加身,并全无私念,天生的佛性处世,你宋江与如此一个大慧根、大佛性的人相争,实在是自找没趣。
第三,鲁智深的刚,在于不留余地的洒脱,这是大智若愚的能量,你较真就败了。
鲁智深讲话是大胆而无拘的。
所以招安时节,他敢站出来反对,同时还有武松的加盟。
武松毕竟与宋江有结义之缘,还要给宋江一些面子。
鲁智深讲起来,可是全无遮拦。
他直接说,朝廷昏暗,就好像我的衣服染了色,还能洗白吗?
招安没有前途,还不如散伙。
这是赤裸裸的对抗。
宋江此前一口一个吾师,从来不会直呼鲁智深之名,尊崇有加。
到了这节骨眼上,也是发不得火。
倒是那跟班小弟李逵凑上来,说不如杀了宋朝皇帝,让公明哥哥来当。
好了,这下宋江有了发火的理由,冲着李逵一顿嚷嚷,甚至要砍下他的黑头,以起到杀鸡吓猴的作用。
但是,鲁智深并不惧怕这些,小小的恐吓,就像个孩子玩游戏,鲁智深是全然看不入眼的。
所以,宋江会不会收拾鲁智深,只不过是后人好奇,提出来的虚拟问题而已,宋江本人恐怕不敢想,更不会实施。
从内心上说,宋江不想收拾。
本质上,鲁智深是受人敬仰的,宋江本人同样如此。
何必得罪如此一个完人般的智深,引来恶评呢?
好名声是宋江的立身之本,他得珍惜。
反对招安的人本来就不少,可不能让火烧大,得缓
从策略上说,宋江不会收拾,鲁智深讲得很明白,如果真的招安,洒家就走人。
后来不还是没走吗?
毕竟,都是有案底的人,离开了梁山,离开了这么多弟兄,那也好不到哪里去,宋江的策略就是,你的底牌我看牢了,不必收拾。
从实力上说,宋江不肯收拾。
收拾鲁智深的后果,就是实力的较量。
真把智深赶下山去,是可以做到的,甚至都不必赶,智深自己权衡之下,也会带少量团队下山,甚至都不会火并,因为火并不符合宋江和鲁智深的身份。
但梁山为一体的,分崩离析换来的招安,就是失败的招安,人心更加不稳,宋江是有大想法的人,想要一个为全体兄弟谋得好前程的美名,他不会半途而废。
说到底,宋江此人还是有独到之处的。
他作为朝廷基层小吏,本质上有跪的潜质,对于朝廷从没有真正地反过。
即便在浔阳楼上题诗,说什么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那不过是酒后的咧咧,凌云之志,也就是接受招安,为朝廷效力而已,其绝对没有彻底的革命性。
当然,鲁智深也没有,鲁智深是自由洒脱的人,谈不上彻底的革命。
所以,凡是革命意志不彻底的,都会有共同的语言,这是求同存异的过程。
宋江把招安干成了,还真是下了一番忍的功夫。
他能忍所有的人,当然包括鲁智深,忍到最后,终于换来了招安的成功。
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从漫长的演变中看梁山,就如同长河中的水花,微不足道。
招安与不招安,都不会改变什么,只不过是,108人的命运,会因为招安而走上别样的路,但108人的命运,太小太小了。
所以,宋江的所谓大业,也就是一群蝼蚁在箩框里爬行,而那个命运之神,正站在箩框之外,饶有兴趣地看着这群蝼蚁之戏。
那么,收拾还是不收拾鲁智深,真的这么重要吗?
不重要。
宋江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为了招安大业,也算是费尽心血了,但注定一无所成。
一部水浒传,让我们看到了一群草莽汉子在命运中挣扎的曲折历程,我们可以赞美其中的忠孝节义,其中的伟岸人格,其中的天道人心,但不必纠结于其中的微小细节。
参考:
鲁智深是《水浒传》全书最接近于没有污点的男人,广受读者喜爱,对于宋江梁山势力他是个特殊的存在。
早在三山聚义上梁山之前,鲁智深就说过“我只见今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明日也有人 说宋三郎好。
可惜洒家不曾相会。
众人说他的名字,聒的洒家耳朵也聋了,想必 其人是个真男子,以致天下闻名。
”可见鲁智深对宋江的印象仅仅鉴于别人的描述,而别人的价值观未必与鲁智深相同,所以宋江的一些作为让鲁智深深感失望。
对于招安问题可以说是矛盾所在,鲁智深言“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䄌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相比于武松李逵,更多了些深思熟虑,堪有大哥风范。
当时宋江发表招安言论为何只批李逵,不批鲁智深,一来是李逵态度恶劣,并非探讨,而鲁智深是正经讨论。
二来就是鲁智深带上梁山的兄弟们自然是感情上自然优先倾向鲁智深,悍然翻脸对宋江不利。
宋江的核心行为是扩大梁山规模,目的是增加影响力赚取政治资本,和朝廷谈条件。
收拾鲁智深显然不好。
而且有鲁智深这样想法的人还有一些,并非是
况且事情还是处于宋江的可控范围内,完全不需要暴力或者翻脸解决问题。
宋江半真半假,吴用阴谋心机,二人双簧演出,实在是众兄弟所不及。
鲁智深除了这里同宋江的分歧,其实还是立很多功劳,若要除他,宋江可以说是统领的威信全无,失去民心,这就是个赔本的买卖。
宋江称鲁智深“吾师”就是放低姿态,笼络人心是表现,同对卢俊义的态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宋江其人,手无缚鸡之力。
上马不能冲锋陷阵,下马不能出谋划策的。
为什么能有如此的号召能力呢?
因为宋江是政治家。
是政治家就有野心,宋江有心野,有证据可寻。
浔阳楼题反诗,诗中的,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要想在社会有一席之地,他就得另想出路。
结交天下英雄,凡是有头有脸的,有难的他都出资帮助,他做的非常成功,人未出户已经名满天下。
山东及时雨,宋公明。
在说鲁智深;
为人耿直,对朋友义胆忠心。
林冲发配,他不辞辛苦,暗地护送,在野猪林救了林冲。
但是,脾气暴躁,做事不计后果。
为一个不相识唱曲的,三拳打死郑关西,然后跑路了。
在梁山宋江为什么安排鲁智深当步军头领?
要知道鲁智深大哥,林冲在梁山没人能敌的,给了林冲的面子,林冲能不以死报答吗?
还有武松,那在江湖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
在梁山鲁智深的团队实力相当雄厚的。
至于鲁智深也不是反对宋江,他就是发牢骚,没有政治目的。
作为一个政治家怎能跟他一般见识呢?
参考:
对李逵这样的好汉来说,离开宋江其实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意味着自己的生活可能会瞬间失去保障,或者说,自己的生活水准会瞬间因为宋江的离开而大打折扣比如石将军石勇。
其实就是个烂赌鬼。
事实上招安对这样的人,最有利。
因为他们一下子就取得了官方认可的身份。
虽然谈不上“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但一个烂赌鬼跟了大哥就可以当官,其实就已经实现了“阶层跨越”了。
再比如一枝花蔡庆和他兄弟,就是刽子手。
这样的人,砍了再多脑袋,也不能升职的。
但是跟了宋江之后,居然就当官了。
其实这些人,比起像秦明、呼延灼这样打算通过招安——立功——升官这条道路“弯道超车”的人,更在意宋江的感受。
但鲁智深不是。
在小说五十八回,鲁智深是这么说的: 我只见今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明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可惜洒家不曾相会。
众人说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聋了,想必其人是个真男子,以至天下闻名。
前番和花知寨在清风山时,洒家有心要去和他厮会。
及至酒家去时,又听得说道去了; 以此无缘,不得相 见 ” 所以鲁智深对宋江的看法,其实是纯粹“客观”的,也就是发自内心,好汉对好汉的欣赏,从上帝视角看,一个成佛的人和一个做官的人,大家各自混各自的领域。
换句话说,梁山大聚义,无非是两个彼此目标不同的人,走到了一个点上而已。
所以鲁智深离开宋江,照样可以成佛;
宋江离开鲁智深,该招安接着招安。
这时候,谁能收拾的了谁呢?
何况,鲁智深做事,何曾需要宋江批准同意?
换句话说,宋江对这样的人,根本就没一点办法,只能忍。
参考:
不是不敢,而是敬畏。
鲁智深岂是李逵这样的小跟班可比,他有独立的人格、洞察世情的慧心。
宋江还是很尊重鲁智深的,对于他的反对招安,更多的只有无奈。
且宋江为了笼络人心,不可能收拾鲁智深,而李逵是自己的死忠,平时要不时调教他,恩威并施的手段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众人也淸楚二人关系,故宋江要斩李逵,众人必定求情告免。
宋江深谙此道,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对待不同的人反对招安有不同的态度。
参考:
对鲁智深只能安抚不能硬来,这是宋江的聪明之处,他看鲁智深看得很透,不愧是老谋深算的权术高手。
梁山一百单八将是一个既矛盾又统一的整体,宋江作为梁山之主最大的任务就是大搞平衡战术,把梁山好汉这个团体捏合成一个有战斗力的整体。
虽然鲁智深在招安这件事上一直跟宋江唱反调,但宋江依然对他保持着心平气和的态度,不能不像李逵那样可以随意处置,原因有
宋江如果强行收拾他,只会起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负面效果。
会动摇宋江本人在梁山的统治地位,宋江之所以在梁山有如此多的支持者就是因为宋江善于示弱,不动权势不摆架子,以老大哥的形象示人,以柔克刚是宋江的成功秘诀。
如果他强行动了鲁智深会让人觉得宋江很虚伪,之前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良好形象会彻底崩塌,败人品的事儿宋江是不会干的。
第二、宋江有愧于鲁智深。
鲁智深对发展壮大梁山的过程中是有着巨大贡献的。
要知道鲁智深可是率领三山人马全部加盟梁山,毫不保留,全员入伙。
要说谁对壮大梁山力量贡献最大非鲁智深莫属。
鲁智深为梁山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在梁山大排名的时候宋江由于出于私心刻意提拔自己的心腹,只把鲁智深排到了第十三位,所以宋江从心里觉得对不住鲁智深。
第三、鲁智深在梁山根基很深,势力很大,他手下的小弟不在少数,尤其像武松、杨志这种绝顶高手都是鲁智深一个战壕里的弟兄,当年就是鲁智深、杨志、武松哥仨一起在二龙山当山大王,他们三人的强强组合也被称为梁山最不敢惹的三人组。
这么说并不夸张,鲁智深、杨志、武松都是个顶个的高手,无论马上步下还真没有谁有资格跟他们仨一较高下。
除了杨志和武松是鲁智深的死党外,豹子头林冲还是鲁智深的结义兄弟,当年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的时候就是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林冲的性命并不远千里护送他到沧州地界,两
林冲自己又有一批好友,比如他的徒弟曹正还有前晁盖系的好汉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等。
关键时刻这批好汉也会坚定站在鲁智深这边的。
另外少华山的寨主九纹龙史进也是鲁智深的好友,跟史进一起占山为王的兄弟神机军师朱武和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自然也就是鲁智深的好友了。
桃花山的打虎将李忠和小霸王周通也是鲁智深的小弟。
另外像母夜叉孙二娘、菜园子张青、金眼彪施恩都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朋友,也都是原二龙山的头领。
如此说来,鲁智深在梁山的势力可以说是盘根错节,非常庞大。
宋江如果强行收拾鲁智深无异于是在玩火,搞不好会引火烧身,梁山决裂内讧是显而易见的。
宋江无论如何是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的,因此他能做的就是忍字当头,一切以招安大业为重,鲁智深尽管反对招安最终不也是跟着宋江一起招安了吗?
因此宋江对鲁智深的容忍其实是一手高招。
自古成大器者都是能屈能伸、不动声色的高人,宋江就是这类高人。
参考:
鲁智深反对宋江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因此在梁山上以鲁智深,武松,史进等为首的一伙人,很不受集团首领宋江的待见,鲁智深凭着自己我行我素的一贯作风 ,在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中,也只有他不把宋江放在眼里,敢于出来叫板与之抗衡。
鲁智深看事正邪分明,性格刚烈,武艺高强,是个有血有肉的正义汉子,在梁山官职步军统领,对朋友以义字当先,除恶扬善,杀富济贫,敢做敢当,名声很好,鲁智深也被后人誉为梁山兄弟中一等一的英雄。
鲁智深为人耿直,早年因抱打不平被罢免官职,遁入空门后耐不住寂寞,后又占山为王成为二龙山的老大。
入伙水泊梁山后,跟随宋江等好汉挑起替天行道大旗,专杀贪官污吏为民除害。
那么外表彪悍内心善良的鲁智深为何多次反对宋江,而宋江却又不敢对付他呢?
其实宋江不是不敢对付鲁智深,宋江这
而鲁智深,武松等人是坚决反对朝廷诏安,反应最强烈的就是花和尚鲁智深 。
宋江对这个花和尚也是无可奈何,原因就是鲁智深曾经也是一山之主,独霸二龙山多年。
如今为了替天行道,随众兄弟来到了梁山之上,轮资质轮辈分,轮武力,鲁智深都得排在前几位,而鲁智深仅仅做了一个步军统领。
因此宋江对这
另外鲁智深也有自己的小团伙,其中包括武松,周通,杨志,李忠,史进,朱武,杨春等人。
真要闹翻了那也不好收场啊,所以宋江对鲁智深只能劝服不敢硬来。
就诏安这个大事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那日宋江把梁山好汉们召集到了聚义厅迎接朝廷诏安圣旨的时候,李逵是第一个跳出来拒绝诏安,但是后来却被宋江几句话压服住了。
大家都知道李逵是宋江身边的人,对宋江那是忠贞不二。
他也就是脾气暴躁点,根本起不了什么气候。
所以宋江对他根本不屑一顾,但是鲁智深则不同,鲁智深当官的出身,做过提辖,虽然给人印象很彪悍,但是心里有数,对朝廷也是失去信心,根本不想在为那个腐败的大宋效力,因此鲁智深站起来坚决反对宋江接受诏安。
后来在武松等人的劝阻下,鲁智深无奈也就只好少数服从多数默认了。
当时宋江提出诏安计划时,梁山兄弟几乎有一半人是反对朝廷诏安的,后来大家以义气为重,尊敬大哥宋江的意愿,作为梁山的大寨主宋江又坚决要诏安,兄弟们无奈也就只好随着宋江归顺了朝廷。
鲁智深内心虽然不愿诏安,但是介于老大宋江的面子,为了梁山兄弟不起纷争,也就只好顺其自然了。
鲁智深是个非常现实的人,决定人活一生吃好喝好就足矣了,至于什么宏
虽然鲁智深在梁山上排不上统领位置,但是人们在读水浒传这部历史名著的时候,鲁智深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那是数一数二的,他的故事也被后人们争相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