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了拦阻索的福特级是怎样实现舰载机回收的

福特号航母进行的舰载机着舰测试,一架超级大黄蜂完成阻拦着舰,福特号的拦阻索清晰可见。
福特号作为美国全新一代核动力超级航母使用了很多新技术,比如革命性的电磁弹射器、新一代核反应堆、双波段雷达、先进弹药升降机、一体化甲板补给站等,在至关重要的舰载机回收装置上,福特级也采用了全新设计的先进阻拦装置(AAG)。
美国在之前尼米兹级航母上使用的是MK7-3型液压阻拦装置,舰载机在钩住甲板上的阻拦索后,阻拦索通过在甲板下的一系列钢缆和齿轮通过一套液压装置减速、实现能量释放,上
我国001、002型航母也是采用液压阻拦装置。
液压阻拦装置虽然能够满足舰载机阻拦着舰,但是也有一些缺点,比如阻拦着舰的过程中载荷较大,对舰载机的结构强度和飞行员的身体承受力都是比较大的考验。
辽宁舰歼15钩住阻拦索瞬间,战机从200公里/小时的速度瞬间将为0,巨大的冲击力使得飞行员猛烈前扑,对颈椎伤害很大。
据我国歼15飞行员介绍,着舰瞬间视网膜剧烈充血容易造成灰视,甚至视网膜脱落,因此,我国舰载机飞行员每天着舰次数不超过3次。
除了对飞行员身体的伤害,如此巨大的冲击力还加剧了舰载机的结构寿命损耗。
为了解决液压阻拦装置的这些缺陷,美国为福特级航母研制了全新的先进阻拦装置(AAG)用于取代传统的液压阻拦装置。

这重阻拦装置无疑较液压阻拦装置更好,大大降低了对舰载机结构寿命的损耗和对飞行员身体的伤害。
但是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福特号先进阻拦装置在装舰后也出现了故障率偏高的现象,而福特号上电磁弹射器、先进升降机等装置也遭受了同样的问题,使得原本计划2017年服役的航母预计2024年才能形成作战能力,可见在武器研发中大量采用新技术带来的巨大风险。

参考:
福特级什么时候抛弃拦阻索降落了?
这已经不是一战了时代的小型螺旋桨舰载机,那时候没有拦阻索降落完全没有问题,现在美国航母上F18降落重量估计在20吨左右,E-2D降落重量估计也在20吨左右,这样的飞机降落如果没有拦阻索直接就掉进海里了!美国的最新航母“福特”级并不是抛弃拦阻索,而是重新采用了一套“先进拦阻索系统”,比传统的液压拦阻索系统体积更小,更耐用,效率更高,而且应用了计算机控制!
在2014年2月,美国国防部评估,“先进拦阻系统”开始测试以来,失败比率达到预期的248倍,面临技术难题比之电磁弹射技术和双波段雷达都还多,主要问题是软件控制不合理,需要吸收飞机降落冲击力量70%的液压折流器强度不足,另外设计成本严重超标!美国最初预定了4套“先进拦阻系统”进行试验,预算是4.76亿美元,但是到2014年已经达到10亿美元左右了,而成本还在不断的升高,到“福特”号服役采购的成本已经达到了15亿美元。
虽然严重超出美国预期,但是这种先进技术,美国国会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并且现在已经投入使用!
阀门等机械来调整拦阻力。
在飞机勾住拦阻索时,系统才会将拦阻索的受力传导至计算机,有电脑来控制电动机给予拦阻索适当的拉力,是拦阻索受力更均衡。

别小看这个伤害,某位军事专家透露,舰载机飞行员每天只能起降3次,主要就是考虑到降落过程对飞行员的伤害,再多这个伤害很可能就是不可逆的了!而有了先进拦阻索后,未来飞行员每天出动可以增加到4~5次!另外相比传统的钢缆系统的大型液压缓冲机,先进拦阻系统的电机和液压涡轮无论是重量,还是体积都大幅度降低,至于可靠性和维护还需要等待时间的检验。
因此,对于美国最新航母福特级,我们不能只看到他采用了电磁弹射系统,他还有很多其他的黑科技,比如这套先进拦阻系统,正式因为有了这么多的黑科技累加,才感觉那么的高大上,才将他的造价提高到了惊人的130亿美元,但也正式因为这么多黑科技,造成福特级服役以来并不稳定,因此才会刚服役就又进工厂维修,现在据说又试航了,不知道这次能否正常交付给海军了!
参考: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福特级抛弃了阻拦索?
您这真就搞错了,哪阻拦索还在,只是拉着阻拦索的装置变了。
具体的就是,过去用的液压拉阻拦索,现在是用水力涡轮和感应电机来拉。
好了,小编把这事重新给您说道说道。
首先咱讲一下这福特级这上边的技术咋样,毕竟这航母搁到世界上,都是相当先进的航母,这里边集成了很多先进技术,这套阻拦装置就是其中之一。
然后再把
您要是有兴趣,就听小编给您说道说道。
福特级航母福特级算是美国海军最新一代的核动力航母,第一艘是在2017年的七月二十二号开始正式服役。
您要是单从外观是去看福特级航母,他和现役的尼米兹级没多大区别,甚至于他们的数据,排水量啦,飞行甲板上的布局啦等等不能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但也差不了多少。
那么这福特级他到底先进到了哪里了?
他的变化是在细节上,您比方说,电磁弹射系统,更加先进的阻拦装置,双波段雷达,当然还有那舰岛的尺寸小了点,位置靠后了。
就这,美国人还仔仔细细的研究了十九年,这也就算了,光把第一艘福特级给造出来就花了十二年。
您看这年限,就知道美国人在福特级航母上那是下了大功夫的,就这,根据公布出来的资料显示,美国人在航母上动用了十三项关键性的技术。
一瞅到这里,估计有人就要来一个语气词——哇!表达一下感慨!其实可乐的在后边,这十三项关键性的技术,因为在开发的时候对难度估计不足,又要为了保证工期的精度,所以这其中的六项还没等到成熟,就被装了上去。
造成的结果就是,第一艘舰交出去的时候,拖延了快两年的时间,以至于到了服役的时候,这福特级的造价已经攀升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字,足足一百二十九亿美元,超出预算二十四个亿。
至于二号舰——肯尼迪号,他的成本也同样超出了二十三亿。
当然您以为首舰,拖延了快两年的时间,他们的技术为什么就没有搞定呢?
这些技术没有搞定的技术又有那些呢?
比方说,
所以这福特级就算是服役了,按照美国的审计部门表述,这东西在以后的四年里头,你就别指望靠他形成战斗力了。
其实看到这里,大家伙心里都明白,啥先进技术用的时候,还不得磨合磨合,然后才能使用,只不过这一次美国人太着急了,技术还没磨合成熟,就拿出来了,结果出了纰漏了,有点操之过急。
说真格的,小编也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美国人着急啥呀着急,看把他急的着急上火的,好像有人撵着他跑似的。
咱家航母出来其实也没多久的,中国人重来不和别人比的,那都是别人逼着非要和他比的。
哎!这话说的有点绕口了,不说也罢,接下来咱就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先说说这电磁弹射系统,然后再说说这阻拦系统的事,毕竟这是一套装备。
电磁弹射系统,可以说是福特级区别尼米兹的最大特点。
您都不知道,在2004年的时候美国海军就给当时通用的原子公司下发了研发任务。
结果到了2016年的时候,这东西仍然没有达到实战要求,按照人家官方的话说,就是重大失效间隔仍然远低于实战要求。
这用词有点专业,不用接受也能看明白,好了咱接着说。
电磁弹射的难度确实挺大的,美国人在2014年才搞定了陆上测试,比他们的合同上写的日期晚了三年,而预算也相应的拔高了八亿多美元。
一套电磁弹射的单价(包含四个电磁弹射器),也从最初的预想三亿一千七百七十七万美元,也上涨到了七亿四千二百十六万美元,这翻了一倍都不止啊!要不说美国人有钱啊!那么这东西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首先是这弹射器的重量和体积超标了,一开始美国海军的要求体重不能超过二百二十五吨,这体积能不能超过四百二十五立方米。
毕竟航母也是船,搁到海上再大他也是寸土寸金的。
结果呢?
他造出来的重量达到了六百三十吨,体积暴增到了一千零六十一点四立方米,这就翻了一两倍。
翻了就翻了,美国海军也捏着鼻子认了,你技术指标上去了,他也成啊,结果呢?
两次弹射的间隔,美国海军的要求是四十五秒,而造出来之后显示,却达到了七十五秒。
战场上那叫争分夺秒,一秒钟都能决定战斗的结果,不得不说这就有点尴尬了。
您以为这就完事了吗?
更加离谱的在后头呢?
美国海军要求平均无故障间隔在四千一百六十六次,而实际效果呢?
只有四百次。
其实最开始交出答案的时候,才二百四十次,不管改进前还是改进后,都远远没有达到美国海军的要求。
您就说了,到了这点上,为了提高这电磁弹射器的可靠性,美国人还是要走一段长长的路。
说道这里,小编就不得不说一下咱家的电磁弹射,好东西啊!也不知道装到国产核动力航母上,会是一个啥样的光景。
弯道超车不容易啊!接着咱在说说这阻拦装置。
这套先进的阻拦装置,美国海军依然交给了通用公司进行研发。
合同上显示,这套装置是在2003年签订的,到了2015年三月份的时候,美国海军过来一检查,直摇头,缺陷大大的。
于是就因为这套阻拦装置,硬生生的让相关的测试工作给推迟了两年的时间。
到了2016年的时候,美国海军憋不住了,又来检查了,结果得出结论这套阻拦装置,平均无故障间隔是二十五次,而美国海军的要求是好几千次,这连个零头都不到。
就这,美国海军要是想来这么四套,这个价格从原来四亿七千六百万美元,已经暴增到了十四亿美元,好吧,您可以说基本上找到了福特单价暴增的一个原因了。
最终,美国海军也没辙,还是把这东西装到了福特级航母上了,而这套阻拦装置,说是进行了陆地阻拦试验,其实进行的试验很少。
一说这里,您其实就明白了,试验这东西一旦少了,你就没法看到他存在的技术破绽,毕竟就算是反复试验之后的东西,真要到了实际应用的时候,毛病也不会少。
这也是为什么,各种军事装备就算是通过了检验,也不会大量的采购,而是先拿到一批,在部队里头用实际情况对他进行一番考验,当把暴露出来的问题都修复的差不多了,这才会大规模的采购。
说道这里之后,很多人的心里不免会产生一个疑问,美国人的技术不是挺好的吗?
咋就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呢?
这其实有一些人为因素,美国人有点急功近利了。
咋回事呢?
一开头美国海军打算分三步来实现这十三项的技术革新,也就是说新技术要分三个批次在福特号上实现,当三步走完之后,这十三项技术才能在落地。
结果在2002年的时候,美国国防部长有一个口号,要军事转型,他认为第一批航母仅仅实现了部分新技术,这可不成,他要求这十三项技术要一步到位。
就这么一个主意,这就让美国的福特级出了纰漏了。
根据小编知道的情况,在2020年的时候,美国人又对这航母进行了一次评估,评估显示的结果就是,系统或存在不明问题。
说道这里,小编还是要说上一句,虽然福特级的航母毛病多多,任何一款新型的武器,从出现到成熟还是要面对一个个不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遭受质疑,还要对他进行完善。
当初F—35出来的是同样如此,但你还得承认,作为第四代战机他还是很优秀的。
所以有时候看着美国人这事做的有点乐,但咱也不能轻视了美国人的技术,毕竟这都多少年了,美国人在航母技术上一直就占据着优势。
好了,接下来咱就聊上一聊阻拦索装置。
话说常规飞机起降,您要是在陆地上进行的话,没有一千米的距离,休想把飞机停下来。
回头您看看航母,从飞机开始接触到甲板,到完全停下来才一百米出个头而已,所以您想要让飞机自然而然的停下来,别想了,只能依靠阻拦装置对飞机进行回收。
说道这里,小编想说一个小知识,你知道最开始的阻拦装置是啥样的?
简直粗糙到了极致,一条麻绳,两头系在几个重一点的沙袋上,就这么绷直了,布置在降落平台上。
没想到吧,当然就布置这么一根,肯定是不成的,往往需要布置十几根或者二十几根这样的麻绳才成。
过去把这套装置叫做重力阻拦装置。
但这东西有时候也不起作用,您比方说在1926年的时候,有一个叫格利的上尉驾驶一架飞机要降落。
结果他这尾钩没有钩住阻拦索,飞机没有停下来,一头就扎进了甲板上停靠的飞机,最终导致十二架飞机受损。
后来舰长想了一个法子,用木头架子和缆绳在飞行甲板前边弄了一道网,用来阻止类似这位格利上尉出现的情况,因为没有钩住阻拦索撞到其他飞机,这东西叫阻拦网。
阻拦索和阻拦网,这就构成了航母回收飞机的最基本部件,现如今航母上还在用。
好了,咱接着说阻拦索装置。
咋说呢?
过去确实好应付,毕竟过去的飞机,几块木头板子加点蒙皮,塞进去一个发动机,飞机就能起飞了,重量没多少,速度也不快,阻拦装置粗糙一点,弄俩沙袋几条麻绳也管用。
可随着飞机的体重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这点东西显然就有点吃力了。
后来人们就开始研究摩擦刹车式阻拦装置、液力式阻拦装置以及液压式阻拦装置等。
现如今液压式阻拦装置,是如今航母使用的最主要的一种阻拦装置,毕竟发展了这么长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技术很成熟。
您比方说MK7阻拦装置,目前最新型号的这种阻拦装置,可以回收速度达到一小时一百三十公里,体重达到二十三吨的飞机,用个一百零四米的甲板,管够飞机回收的了。
听着挺厉害的,他其实主要部件就是一个柱塞,一个液压缸,加上一个蓄压器。
飞机尾钩钩住阻拦索,阻拦索带动柱塞,把液压缸里头的液体往蓄压器里头挤,最终让这蓄压器内部的压力不断变大,这股子力量大到最后就把飞机给拽停了。
当然小编说的很简单,但要实际操作,没点真功夫真干不了。
现如今航母上一般是三到四根这样的阻拦索,您比方说尼米兹航母上就三根,其他大多数都四根。
一般情况下,第一根基本上没有用,能把飞机拦下来的都在第二和第三根上。
就这套MK7装置,在十二分钟之内,能回收二十架飞机,挺厉害的。
但飞机这东西总是在不断的进步,不管是体积还是体重,玩了命的往上飙,尤其是第五代战机,您这体格基本上都是在三十吨上下忽悠。
所以目前为止,这种液压式阻拦装置必定和他们的老祖宗那麻绳一样,被无情的淘汰。
那么后来美国人就设计了一种更加先进的阻拦装置。
这就是水利涡轮和感应电机阻拦装置,官方叫做电磁阻拦装置。
那么他先进在哪里了呢?
首先他有一个缓冲器,当飞机落到甲板上,最先工作的就是他。
这个时间点上,飞机可以说是砸在甲板上的,那么他的冲击力是最大的,当尾钩挂到阻拦索上,必然会在瞬间就会将阻拦索的拉力拉到最大。
而缓冲器的作用就是减缓这一冲击力,让他尽可能的减小。
那么缓冲器的效果出来之后,后边就是水轮机和摩擦制动装置和感应电动机一套就全上了,全力回收飞机。
这套装置不说他有多先进,技术怎么样怎么样,首先第一个优点他的操作员减少很多,有四
相对于MK7少用了四十一
您从这方面讲,就能看出这套先进装置的自动化程度相当的高的装置。
美国人不仅想把这套装置装到福特级航母上,就连老一辈的尼米兹都想换装这套装置。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

参考:
GeraId.R.Fσrd-cⅠass.aⅰrcraft.carriers/杰拉尔德.R.福特级航母是美國建造的当今世界最大吨位的、最先進技术的水面作战舰艇……(CⅤN-78“福特”级航母2017年7月22日服役)“福特”级航母除了排水量最大、该舰最大的技术亮奌首次来用“电磁彈射”和“新技术舰载机囬收系统”!(2019年10月29日“福特”级二号舰CⅤN-79下水、洗礼仪将于12年7日举行)“福特”级先進技术的“舰载机囬收系统”并不是抛弃了“阻拦索”、而是采用“电磁阻拦系统”技术。
(甲板下的系统)。
(传统航母舰载机回收“阻拦索”系统庞大、结构复杂、回收能力有限、维护保养费时费力……)(”福特“级航母“阻拦索”仍然存在、只是由Advanced.Aircraft.Recσvery.System“电磁阻拦系统”代替了庞大复杂、笨重的“液压阻拦系统”…(“福特”级新型“电磁阻拦系统”可承受更大吨位舰载机的降落冲击力、在囬收糸统工作的同时依靠电磁阻力二次发电、补充航母蓄电糸统、整套糸统结构简单、重量轻回收能力大幅提升、效率更高……)(F-18“大黄蜂”舰载机在“福特”级航母测试“电磁阻拦系统”……)(“福特”级阻拦索仍然保留、改变的只是“回收系统设备”糸统技术)“福特”级航母多项先进技术的应用、为特大型航空母舰树立了技术标杆和发展朝流!
参考:
美国的福特号航母并没有抛弃拦阻索,只不过是放弃了之前美国航母一直使用的传统液压拦阻索,转而使用了专门为福特级设计的新拦阻系统。
这款拦阻索号称可以大幅降低拦阻系统的体积、重量和维护成本,可以承受更重的战机降落,而且施加的阻力更均匀。
换装新拦阻索后,福特级航母的拦阻索数量减小到了3道。
不过福特级航母服役后故障频发,而拦阻索故障也是其中之一,这也为福特级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美国海军福特号)拦阻索其实就是负责拉住降落的舰载机。
当飞机降落时,飞机的尾钩要钩住拦阻索(会布置多道拦阻索),然后拦阻索带动拦液压系统产生阻力,进而降低飞机的动能,帮助飞机停下来。
当然如果飞机没有钩住拦阻索,那只能复飞,重新降落了。
(舰载机降落时需要钩住航母尾部的拦阻索)福特级的拦阻系统与传统液压拦阻系统完全不同,它是以电机驱动,并且完全由电脑控制。
传统液压拦阻系统是以液压缸来吸收舰载机降落时的冲击力。
它在甲板下与液压缸活塞相连,飞机钩上拦阻索后,液压活塞会将液压油压入缓冲器和储能罐。
缓冲器提供助力,帮助飞机停下来,而储能罐则在飞机停下后驱动拦阻索复位。
可见传统液压拦阻系统需要液压部分和缓冲储能部分的机械连接才能实现拦阻。
机械传动则存在着灵活性不足、损耗比较大的问题,而且拦阻索的寿命也比较低,通常使用一百次左右就需要进行更换和保养。
(传统液压式拦阻系统示意
新拦阻索的运动以及各部分的配合都以电信号传输,速度快反应准,可以帮助舰载机平顺降落,保护战机和飞行员。
正是因为它性能出色,美国人才一改传统,在福特号上只布置了3道拦阻索。
(福特级航母采用的拦阻系统)不过,正因为新拦阻系统过于先进,所以它在技术上还有些不成熟。
虽然在陆地实验中的表现非常好,但是它的实际表现却很难让人满意。
2014年,美军内部报告显示这款拦阻系统的故障率比预期高了248倍,主要集中在液压部件强度不够、软件设计存在问题等方面。
另外,新系统的价格也一直在上涨,原本4亿多美金的拦阻索,如今已经涨到了15亿美金,弄得财大气粗的美国也渐渐有些吃不消。

参考:
▲液压阻拦系统航母虽大,但一物一陈不虚设,比如阻拦索,法国打造“戴高乐”时,自己没有向美购买,每条就是150万美金,物以稀为贵嘛。
150万并不是终身使用,平均拦阻100次即需更换,可见使用成本还是蛮高的。
因阻拦索断裂而发生的舰载机坠海事故,屡见不鲜,因此说阻拦索也有高科技。
世上拥有航母,会造航母的国家不少,能造阻拦索的,只有三个,那便是中美俄。
传统阻拦系统,对舰载机着舰重量具有严格限制,然而现在,舰载机设备越来越贵,不能说扔就扔,于是美国率先打造出“先进阻拦索”。
美国经过几十年使用,更进一步,在新型航母“福特”号上不再使用液压缓冲的方式,来阻拦着舰,而开始使用电动机对拦阻索实施控制,称为“先进阻拦索”。
交付以后遭遇重大技术故障,发生了很大问题。
新技术出点问题按说实属正常,只是问题太大,以致于至今解决遥遥无期想把它拆除,退回到液压阻拦的老路。
“福特”号的问题,并非一个两个,从动力到弹射,几乎使用新技术的关键系统,样样都面临着不可解的大问题,问题有点严重,现在即对着“先进阻拦索”正在坐腊。
噫,美国科技不是号称最强大吗?
先进阻拦索,不是一度瞪大了多少人的眼睛,现在却大跌眼球,甚至坐困愁城莫可奈何,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传统阻拦索造价不菲,维护也相当费神这套先进的阻拦索,4套15亿美元,贵点倒是不害怕,美国海军每年军费2000亿美元,也许区区15亿不过九牛一毛,然而一艘航母的价格,现在裸舰就达到了150亿,也是蛮吓人的哟。
魂舞大漠现在听到的声音,美国嘛,呵呵,没有问题,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是吗?
那么请从所谓先进拦阻索开始如何?

参考:

传统的阻拦索是这样的结构阻拦索会带动有一套桨叶(水力涡轮)在一个水箱里搅动,搅动的时候,战斗机着落时携带的动能就会转化成水箱里面的热能。
这个技术后来被用在健身器材上了,这个东西就是水涡轮划船机只不过是做的小了,可以摆在家里健身应用。
而福特号的新型战斗机回收系统则舍弃了水箱。
将阻拦索上面的缆绳接在了有一个发电机上,让阻拦索带动发电机的磁芯旋转,这样,动能就转化为了电能,可以储存起来。
但从消耗舰载机机着落时候的动能的方式来讲其实都是殊途同归的。
没太大的不同。
这种东西在家里也有——仓鼠发电机:原理和福特号航母上用的阻拦索还是很像的吧?

参考:
某些福特号海试的画面却是看不到有拦阻所的痕迹,但这毕竟只是检测船体设备的海试而已,拦阻索应该是没有安装到位,它使用的舰载机F-35C无法在没有拦阻索的航母上正常降落。
使用常规起降舰载机的福特号,怎么可能舍弃拦阻索呢?
可能提问者记错了,真正舍弃拦阻索的是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或者美国的两栖攻击舰,这类航母和准航母都是用的垂直起降舰载机,起飞阶段不需要弹射器、降落阶段不需要拦阻索。
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没有设置斜角甲板,进一步说明它的舰载机在降落时不需要拦阻索,F-35B依靠矢量推力发动机,可以垂直降落在甲板上,自然不会有撞到停机区的风险,因此女王号航母连斜角甲板都省了,同时也没有拦阻索。
美国的福特号航母是不可能舍弃拦阻索的,它的舰载机暂定F-35C闪电II和F-18超级大黄蜂混合使用,这两款舰载机都没有垂直起降的能力,没有拦阻索就不可能完成降落。
拦阻系统就是一种暴力减速装置,舰载机的尾钩钩住拦阻索(一般的航母上有四道拦阻索、福特级航母只有三道)之后,拦阻索暴力的撕扯舰载机为其减速,在2秒多的时间内将时速200公里左右的舰载机,减速到0!考虑到有弹射器的美国航母,在舰载机起飞时会把舰载机加速到240公里每小时左右,飞行员着舰时飞机比较轻,他只需要保持200以内的速度就能在着舰失败的时候复飞,这是非常考验技术的工作。
在减速过程中,飞行员不但要承受巨大的惯性冲击,还有垂直方向的重摔折磨,因为舰载机被拦阻索拉住的瞬间,会重重的拍到甲板上,糟糕的减震系统不可能完全吸收垂直方向的顿挫力,飞行员的腰椎、脊椎、颈椎都会受到重创。
为了减轻对身体的伤害,舰载机飞行员必须严格训练,精准控制飞机的速度和姿态,以尽可能低的速度钩住拦阻索,减小这个过程中的冲击力,又考虑到复飞的需要,飞机着舰速度也不能太低,因此他们都不太喜欢拦阻着舰的降落方式。
(三个型号的F35中,舰载机C型的起落架最结实,这就说明它要承受的垂直压力更大,相应的飞行员所承受的负荷也就更大)除了着舰速度之外,舰载机着舰时的飞行高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的话尾钩钩不住拦阻索、太低的话容易撞到航母甲板。
当甲板上有4道拦阻索时,舰载机钩住第1道说明飞机飞的太低了,接近撞击航母的红线;
钩住第4道拦阻索说明飞的太高了,接近着舰失败的红线,只有钩住第2、第3道拦阻索才算技术精湛!绝对安全,这个概率大约70%。
福特号只有3道拦阻索,这说明钩住中间那道是最佳的高度姿态,就给飞行员犯错的空间更小。
此外,飞行员还要精准控制舰载机航向,毕竟拦阻索设置在斜角甲板的降落区,舰载机降落时的飞行方向,与航母接收舰载机时的航行方向有一个夹角,这就要求舰载机必须在非常恰当的时刻接近航母(接近点约120多米),太晚赶不上航母、太快又对不准降落区,这个过程繁琐但非常重要,飞行员需要严格根据塔台的指示行事,一般有12秒的时间完成,且80%的事故都在这一时期发生。
由于舰载机着舰过程对飞行员技术要求太高,相应的训练时间会非常长,美国舰载机飞行员需要经过至少3个阶段的训练才能单飞,其中第三阶段主要就是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训练,他们驾驶价值2000万美元的T-54苍鹰教练机反复练习着舰,这个过程漫长且昂贵。
(苍鹰教练机)因此,在设计福特号航母时,设计人员想简化这个过程,使用电动机驱动液压涡轮来提供阻力的新型拦阻系统诞生了,上文说过,舰载机着舰时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不同舰载机的重量也不一样,如果拦阻索的拉扯力度都一样的话明显不合适。
而电动机驱动液压涡轮可提供不同程度的阻力,当飞机速度较快、重量较重时阻力就大一点,反之就小一点。
(福特号确实非常智能)但不管怎么说,拦阻着舰对于常规起降的舰载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
福特级当然没有抛弃阻拦索,它搭载的是“先进降落阻拦系统”(Advanced arresting gear),其核心技术采用电磁方式提供拦截力,电脑系统能在拦截期间自动施力,不用像之前的拦截系统一样,需要根据不同重量的舰载机配置重物。

当舰载机降落时,机尾钩挂上阻拦索,后者利用滑轮阻尼器来减慢舰载机的速度,并将产生的动能转化为压缩空气,这能保障飞机平稳制动。
液压式阻拦索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灵活性,针对不同的机型,技师需要进行不同的配重操作。
“先进降落阻拦系统”主要是应用了电磁阻拦技术,它主要包括阻拦机和电脑控制系统。
阻拦机由水力涡轮、感应电机、旋转轴和机械制动机构组成。
整个系统能精确感知舰载机着舰时的受力情况,并给电动机发出施力指令,从而使整个过程更加平顺。
阻拦索是整个阻拦系统的关键,它使用轻质合成线缆,不仅能减低系统惯性,还能减少滑轮的尺寸。
当舰载机着舰时,机尾钩和阻拦索相接触,牵动阻拦索,带动换轮索,令旋转轴转动。
舰载机会带来很大的动能,此时阻拦系统的水力涡轮等装置开始发挥功效,吸收舰载机动能,实现舰载机安全着舰。
但是无论是电磁阻拦系统还是液压式阻拦系统,都是航母拦截舰载机的必备设备。

参考:
这个说法到底原因是哪里呢?
让人有点莫名其妙的,拦阻索是拦阻系统的一个关键部件,怎么可能抛弃呢?
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可以代替它的技术,现代固定翼舰载机着舰时依然还要使用它。
福特级抛弃拦阻索中不可能的,也没有任何证据提到它放弃了,在相关说明中,只是说他采用了所谓的先进拦阻系统,这个系统变化不是拦阻索取消了,而是整个系统当中的一次全面升级,主要是应有的技术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确切的说,计算机控制的电动机代替了传统的液压拦阻索系统,造成它的效率与功能进一步扩大,不是人们想象的,不要拦阻索了,这是完全是误解的。

参考:
福特级航母哪里抛弃拦阻索了?
明明就还是在舰尾有三道拦阻索,只不过由尼米兹级的液压拦阻索,变为了更加先进的水力涡轮拦阻索而已。
这套水力涡轮拦阻索由先进计算机控制,相较于之前的液压拦阻索受力更均匀,可有效降低飞行员在挂钩降落时所承受的G力。
只不过由于这套先进拦阻系统较为前卫,所以平均故障率高于30%,所以目前仍被美国海军嫌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