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奇诺防线的弊端为什么法国人没有发现
因为法国二战时期没有拿破仑这样的军事家,所以看不马奇诺防线的弊端。
参考:
作为业余军事爱好者,就站在业余的角度来回答问题,不足之处,
正面防御是固然重要。
但也不至于“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上。
2、人家几何学学得不够“通透”——(不太恰当的比喻吧)两点之间,直线是距离最短的。
此理固然重要,但恰恰忽略了咱兵法上的计策“声东击西”,、正面硬刚不如迂回包抄的道理,想必他们(法国老爷们)不是不懂,就是固步自封的心态—虚荣心、轻敌心甚至自我标榜的“骑士精神”在作祟罢了。
3、看问题,只注重主观层面,而忽略了客观因素。
法国的北面、北部偏西方向,正好是“西欧低地”的“橙国”和“多语国”。
他俩的军力如何,对比之下差距应该是明显(退步)的。
“只抓大而放小”,是法国投降的战略防御层面的首要失误。
其二,国内高层(政军两界)的军事思想滞后(依旧停留在一战时期的阵地堑壕战)、军事装备的陈旧、指挥体系的“盲目”,是导致其溃败的另一因素。
4、“盟友不铁”,也是客观原因之一。
荷比两国的抵抗势微、英国对德的“绥靖政策”(二战前夕和初期,英国张伯伦为首的盟友,对时局抱有的“谨慎乐观”态度),以及东边的斯大林与希特勒之间的“暧昧关系”等一系列客观态势,也是造成“麻痹思想”的根源。
凡此种种,没有永恒的强者,也无永远的弱者。
一二战时的日耳曼,它的军事思想、素质和军力、兵器装备等等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败就败在思想付诸实践,过于理想化、自信,忽略了过程中的“变数”。
参考:
不是我们无能,是敌人太狡猾!
参考:
发现者不掌权,掌权者不发现或不愿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