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国和日本都犯了致命的错误德国打了苏联日本动了美国你觉得呢

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的确都犯了致命的错误,而且这种错误使德国和日本最终战败;
从表面上看,德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错误地进攻了拥有广袤领土和严寒气候的苏联;
从实质上说,德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战略企
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实力大幅度衰退的德国已不可能从苏联全身而退。
从表面上看,日本之所以战败是因为从偷袭珍珠港开始进攻了工业实力世界第一的美国;
从实质上说,日本之所以战败是因为征服世界的狂妄野心战胜不了世界的现实。
武汉会战后的日本也已不可能从侵华战争的泥潭中拔腿而走。
二战中德国和日本犯的最致命的错误是妄
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德国所犯的致命错误。
德国攻打苏联的确是其战败的重要错误之一,但并不是其战败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致命错误。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德国攻打苏联并不是必须的,巴巴罗萨计划只会使德国陷入英美的战略企
英国一直希望自己的绥靖政策能够换来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因为这符合资本主义的利益。
当1941年希特勒开始进攻苏联就意味着在战争中损失巨大的英国不仅得到了喘息之机,还多了一个共同战斗的盟友。
英国和苏联的抱团取暖进一步提升了英国和苏联战胜的信心。
第二,德军攻打苏联是偏离了德国的战略意
希特勒在演讲中承诺要解决经济危机,承诺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要夺取新的“生存空间”。
但这个目标在德军发动绕过马其诺防线的法国之战并占领了西欧之后就已经基本实现了,继续进攻苏联的行动与其说是主体资源不如说是意识形态的刺激。
第三,德军的考虑不周使闪电战打成了持久战,消耗了德国大量的资源与实力。
德军之所以能够占领西欧是因为闪电战让西欧各国在没有反应之前就被一击致命,而苏联224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却使闪电战变成了不可能。
在德军失去了闪电战这一杀手锏之后,其实际军事力量就退回了真实的状态;
德军的力量与苏联军队并没有形成不可逾越的巨大代差。
莫斯科战役、基辅战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战役都证明了这一点。

第四,德国在二战中的最致命错误是德国进攻苏联激活了苏联强大的重工业体系,使德国陷入了对苏战争的泥潭。
战争实际上是直接的重工业的较量,哪个国家的重工业强大哪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就强大。
1937年的苏联重工业位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超过了1937年之前的世界第二工业强国德国。
就算德国工业在质量上更胜苏联一筹,但苏联重工业在数量上却超过了德国。
事实证明,苏联的数量战胜了德国的质量。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德国之所以能够征服西欧是因为国家实力与战略企
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一下日本所犯的致命错误。
日本进攻美国的确是其战败的重要错误之一,但并不是其战败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致命错误。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日本在偷袭珍珠港之前就已经陷入了侵华战争的泥潭而消耗了大量国力。
大规模的战争最忌讳的一点就是多线作战,日本在侵华的同时进攻美国就是犯了多线作战的错误。
多线作战必然会使得日本的战争计划的变数增加,从而加大了失败的可能性;
多线作战必然也会使得日本的作战计划顾此失彼,而漏洞百出的计划是不可能指导战争走向胜利的。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以及长沙会战都是日本最终战败的前奏。
第二,日本执行南下战略进攻美国是为了获得东南亚的资源以进行持续性的战争,但掠夺性的以战养战并不能使战争走向胜利。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狂妄的宣称要“三个月灭亡中国”,这固然显示了当时日本最近军事力量的强大,但也进一步暴露出了日本资源短缺的事实。
作为一个处于地震带上的资源贫乏的国家,日本实际上是没有战胜中国的先天条件的,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宣示了日本必然战败的命运。
在没有战胜中国的条件下日本就进攻美国的行为完全是自取灭亡。
第三,日本进攻美国显示了其战略目光上的短浅,战术上的成功并不能弥补战略上的失败。
美国的综合国力是完全超过苏联的,日本的北上战略战胜不了苏联,自然南下战略也就战胜不了美国;
诺门罕战役让日本恐惧苏联,中途岛海战也会让日本恐惧美国。
日本的北上战略是不可取的,日本的南下战略同样是不可取的,但没有正确的战略怎么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日本的战略错误使日本的最终战败不可避免。
南京大屠杀和731部队的人体实验和细菌战也都是日本战略上的失败的注释。

第四,日本在二战中的最致命错误是征服全世界的想法战胜不了现实世界力量的综合。
不说综合国力,美国的工业实力就是日本的10倍
现实世界各国的力量超过了日本制定战略过程中想象出来的世界各国的力量,处于征服想象中的日本怎么能不失败?
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是注定的。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日本前期的战争胜利完全是军事冒险的侥幸,日本最终的战败表明了战争野心和战争现实的梦碎。
日本和德国在二战中所犯的共同的致命错误是有限资本的无限扩张。
事实证明,有限资本控制下的战争扩张必然也是有限的。
一战和二战实际上都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都是实际上的资本的扩张行为导致的;
表面上看一战和二战是政府在为人民争夺利益,实际上战争都是在为资本家争夺利益。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权基本上是由垄断资本家幕后操控的;
所以一战和二战的战争行为实际上是各国垄断资本家的利益争夺的冲突。
资本的冲突当然不能是无限的,无限的冲突只能导致资本的损失,这是不符合资本家利益的,因此日本和德国的战争扩张行为必然有限制。
等待资本家资本的无限扩张在实际上损害了各国人民的利益,战争中战死的士兵是各国的下层人民,战争中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低;
这表明维护资本家利益的资本扩张与人民的意愿是相反的。
政府的最大职责是发展健康平衡的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战争只能发展畸形的经济,只能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
所以,二战中的德国和日本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是战争不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错误才是最致命的错误。

参考:
二战中德国和日本都犯了致命的错误,德国打了苏联,日本动了美国,你觉得呢?
这个问题如果当时德意日轴心国能看到后路和结果的话,就不会发动二战了。
关键是当时的战场环境和世界格局给了德意日发动战争的条件。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德国不该进攻苏联,日本不该招惹美国,而要从整个战争环境来考虑和分析。
一方面,一战后的世界秩序一盘散沙,为轴心国抱团发动战争创造了条件。
从历史上看,落后就要挨打,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在指责战争给人类带来重大伤亡和灾难的同时,也要考虑为什么会让扩张野心和发动战争有生长的土壤,要知道任何战争都不可能一点迹象没有,都是由其理由和背景的。
拿希特勒德国发动二战来讲,完全是希特勒
因为在他上台以前,从一战战败到经济大萧条,德国一直处在一个对战败不服气和英法强加给德国战争赔款等高压政策之下,德国从上到下都有一种求战愿望,从一定程度上讲,希特勒发动二战就是借助了民众的这股怨气,是一战的继续。
而且,在德国不断扩军备战重新崛起的道路上,英法除了把德国当作赚取高额战争赔款的加工厂外,对希特勒的一系列违背《凡尔赛条约》做法,采取的是绥靖和睁只眼闭只眼办法,客观上就怂恿了德国的崛起。
所以,直到德国闪击波兰,英法才缓过神来,但已经晚了。
是英法不知道德国在准备打仗吗?
也不是,因为1936年希特勒单方面撕毁《凡尔赛条约》将十万陆军扩充到三十万、五十万时,英法心里清楚得很,只是张伯伦等认为德国再怎么扩军,也不会强大到对英法动手,因为在他们眼里,英法的军事力量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
而对日本来说,其对外扩张行为虽不像德国那么张扬,但更疯狂和一意孤行,自甲午战争以后,日本的军事力量就在亚洲有了一席之地。
由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强烈地感到本国资源有限,在丰臣秀吉等扩张派理论指导下,对外扩张领土就成了基本国策,但日本几乎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才慢慢向东亚渗透,先朝鲜半岛、膨湖列岛等,后占领东北。
当欧洲战场爆发一战时,日本实际上在亚洲也与沙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1904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胜出,从此东北势力范围划归日本关东军,从这时起,日本军国主义野心开始膨胀,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的侵华意
所以,从这个层面分析发现,德意日发动二战是有其背景和深层次原因的。
如果英法保持高度警惕,对苏联的十月革命不另眼相待,希特勒就没有崛起的机会;
如果亚洲各国不存在军阀割剧发生内战,日本也就没有可趁之机。
1936年,希特勒在撕毁《凡尔赛条约》扩军备战的同时,德意日开始组建反共联盟,1940年又正式成立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军事同盟,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只是英法苏等国没有引起重视罢了。
另一方面,二战爆发后,德国不惹苏联、日本不惹美国,轴心国就能打赢吗?
实际上,提出这个观点是个伪命题,因为德国也好日本也好,发动战争的目的,主要的还是为了有碗饭吃,因为他们国土面积太小,资源太缺乏了。
在研究二战时期的军事斗争时,有些人习惯于将主观意愿加在猜想和臆断之中,认为德国不进攻苏联,斯大林肯定也要进攻德国;
而在亚太战场也一样,由于日本在亚洲和东南亚侵占到了美国在这些地区的利益,所以,美国迟早是要对日本动手的。
实际上,这里面有很多客观条件制约,如果不是轴心国野心太大,苏联和美国怎么可能要打击他们呢?
先拿苏联来讲,自斯大林接过指挥棒以后,他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建设新生政权和如何当好东方阵营老大哥的行动上。
对苏军来说,1938年经过了体制改革,一大批高级指挥员遭到打击,苏军缺乏对外打仗的条件,而且按苏联当时的建国方略,斯大林也是想尽快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就算是与周边邻国有一些边境领土争端,也达不到发动战争来解决,所以,与日本关东军的两次边境交战,以及苏芬战争都是在二战一触即发的状态下展开的,斯大林顶多算是混水摸鱼罢了。
所以,当德军进攻苏联时,苏军并没准备好,因为苏联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没有发动战争的可能,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是为了缓解与德国的紧张关系,同时也是防备英法祸水东移;
在西伯利亚部署重兵,也是怕日本关东军有北上企
此时,苏联真正的准备是防御性质的,并没有对外发动战争的理由和条件,这一点,从朱可夫回忆录中能看出一二。
再看美国对二战的态度。
日本不在珍珠港招惹美军太平洋舰队,美国是否就会袖手旁观?
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
因为轴心国体系建立以后,英美就已经成为了一体,何况英美抛弃了意识形态分歧,英美苏中成为同盟国最主要力量,只要是挑战任何同盟国的利益,就是在与美国作对,这一点恐怕德意日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德意日轴心国在二战的失败,并不在该不该招惹苏联和美国的问题,本身就不该对外扩张发动战争。
退一步讲,如果德国在闪击波兰和法国投降以后就及时收手,英美会坐视德国成为欧洲霸主吗?
肯定不会。
如果日本占领东北亚以后,不再向内陆和东南亚扩张的话,美国能坐视不管吗?
肯定也不会。
因为内战问题解决后,日军根本就没有在亚洲大陆存在的土壤。
从上面分析看出,德意日轴心国在二战的失败是输在自不量力和综合国力不济上面,与打不打苏联和美国没有关系。
而就战争进程来看,德军闪击苏联和日本偷袭珍珠港,只是加速了轴心国灭亡的速度,即使没有上述行动,美苏也会通过其它途径参与到战争之中,轴心国同样会遭到失败。

参考:
提问中描述二战德国的致命错误,是打了苏联无疑是一语中的,但日本的致命错误可绝不仅仅是动了美国!他犯的最命错误是要蚂蚁吞象,首先就掏空了自己绝大部分国力,甲午战争使日本在膨胀的野心支使下,犯下了这个更致命的错误。
二战德国打苏联,的确是个致命的错误,但至少在战争狂人希特勒的意识中,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多少还有一点儿以攻为守的战略意
横扫欧洲的纳粹德军把英法联军赶过了英吉利海峡,在对大不列颠一年多的作战中,希特勒一直都在担心自己的背后,强大的数量始终都是德国的巨大威胁,加上对苏联但体制、意识形态不共戴天的仇视,对苏联资源的渴望需求,趁苏联大清洗运动未结束之机,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说实话,德国犯这种错误还情有可原。
但是对东方的军国主义日本来说,他们跑到夏威夷珍珠港去戳美国的屁股,当然是犯了个自不量力的致命错误,给自己遭来了亡国之灾。
然而它那个不量之力却可大可小,可弱可强。
如果它不是在此10年前发动9.18事变,挑起了二战之首战,再于8年后发动进攻苏联的诺门罕战役,与这两大邻居和睦相处交流经济需求,至少不会掏空它的国力资源,反而会大大增强它的综合国力。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去戳了美国的屁股,最多也只能被打掉,大洋作战的实力,至少不会亡国。
历史没有如果,当年军国主义的日本,基于其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的狂胜,自信爆棚到要蚂蚁吞大象,企
当然由于八路军115师的平型关抗战大捷,激发了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心,使它3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毫无悬念的变成狗屁,而是在3年后变成两国的战略相持,形成了毛主席定论的持久战,两国拚成了资源消耗战,在此期间这个狂妄的蚂蚁还对苏联挑起了诺门罕之战,从此,日本与这两大国之间,不仅没有互相合作对国力增强的支撑作用,反而只有战争和准备战争的庞大消耗,迫使日本冒险在1941年12月7日,发动了虎!虎!虎!的珍珠港偷袭。
当然日本之所以有点儿虎,冒险去戳美国的虎屁股屁股,发动太平洋战争,就是因为对华战争的巨大资源消耗,已经使其无力再战。
而其主要战场对手之一,然而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已经从最初的不足3万人,发展到抗日胜利后的近百万人正规部队,还有200万左右的地方武装。
仅仅这支力量就超过了侵华日军的总数,这日军的后方建立了近1亿人口的广大抗日根据地,始终牵制着侵华日军总数的60%兵力,与更大规模的蒋系国军互相配合,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消灭了200万左右的侵华日军,实际战场兵力仅剩150多万。
而且直到日本投降,其在中国东北部署防御苏联进攻的部队还有七八十万,假设没有他的侵华战争,把这以四五百万兵力都投入到对美军的战场上,好像美军连马里亚纳群岛以北的任何战略要点都拿不下来,美军对日本本土的轰炸就无从谈起,美国何以彻底赢得太平洋战争?
正是由于中国战场对日本的强大牵制消耗作用,成为美国制造了赢得战争的机遇和巨大的战场优势,才塑造了美国这个二战的英雄。

参考:
二战是人类史上最大的全球战争。
德丶日都先发制人,而且战功显赫。
单纯从战争看,德日参谋部都很优秀,德国一夜扳到苏联,日本摧毁珍珠港。
德国已横扫欧洲和非洲,只要拿下莫斯科,德国预定半个世界。
日本不甘人后,也想拿下中国丶再把美国打趴下,也可预定半个世界。
也许胜利来得太快,两个帝国太得意忘形,根本没有协作后续之意,只顾自己疯狂掠地。
在苏美英法再拉个弱大国,结成同盟国,在法国贝当政府很快认输投降之后,中国已成抗战四巨头之一,更是要拖住日本一半
德国莫斯科大败,同盟国予以反攻。
日本中国不定,美国奇迹换血,同盟国实施反扑。
德日两大侵略者在全球人民反攻下,失败是无可避免。
苏联几乎摧毁了德国,而美国先扔原子弹摧毁日本两座城市,在日投降后放过摧毁日本,保留天皇,把他攥在手中,日后竟成了围攻俄中的桥头堡。

参考:
事情都是可以一分为二来看的。
二战中德国打了苏联,日本打了美国,的确都无可避免的加速了德国和日本的战争失败。
这自然可以看做是致命的战略失误,但反过头来说,假如当时德国不入侵苏联,日本也不去招惹美国,那么二战的结果会改写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有可能会改变二战的战争进程,但并不会改变德国和日本最终失败的命运。
原因很简单,即便德国不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不发动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苏联仍然会参战,唯一不同的是苏联在万事俱备之后,会主动对德国宣战,到时候德国只能输的更惨。
德国在横扫欧洲之时,苏联也没闲着,既参与了瓜分波兰,也打响了苏芬战争,还一举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苏联的这些动作既是斯大林野心勃勃的表现,也是苏联为了与德国争夺欧洲而做的铺垫,这就是说苏德之间必有一战,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因此即便德国不主动打苏联,苏联也会主动攻打德国的,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苏德战争早晚都会爆发,因此德国入侵苏联在战略上是明智的,只是输在了战役上而已。
太平洋战争同样如此。
日本偷袭珍珠港等于捅了马蜂窝,以至于有人认为一手策划了珍珠港事件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才是打败日本的最大功臣,当然这是调侃之言,日本与德国的情况类似,即便没有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美国也不会继续放纵日本对东北亚和东南亚的疯狂掠夺的。
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已经开始封锁对日本战略物资的出口,日本为了获取维持战争的战略资源,必然会侵犯美国的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别无选择,只能用强大的联合舰队来下赌注,太平洋战争的输赢关乎日本的国运,日本必须要赌,只是赌输了罢了。
因此说无论德国还是日本,都已经预料到了苏联和美国早晚会参战,只不过他们自己把时间提前了而已,也就等于自己成了自己的催命鬼,自作自受。

参考:
要他灭亡,先让他疯狂。
德国和日本作为二战的轴心国,野心膨胀,想要统治世界。
于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选择了错误的对象。
德国与苏联开战还情有可原,己经打到了莫斯科附近,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
却不料,苏联有战略纵深,请君入瓮,进行了全面的反击。
德军偏又遇到了糟糕的天气,后勤补给困难,坦克瘫痪在冰天雪地里,失去了战斗力,只好束手就擒。
苏军攻克柏林,转败为胜。
日本与美国开战则是自不量力,轰炸珍珠港带来了厄运,美国只得应战。
由此,太平洋战争爆发,在美国的凌历攻势下,日本节节败退。
但日本仍负隅顽强,却不料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无奈只得选择投降。
这也是德日两国的必然结果。

参考:
专注历史的中国小贱,与你分享。
德国:时不予我,为之奈何德国打苏联,并非致命错误,而是无奈为之。
当时的欧洲局势有点“三国鼎立”的意思,即:德、英、苏。
德国的首选进攻目标一开始是英国,并非苏联。
英国的海军力量强于德国,德国想扭转劣势,就必须拿下制空权。
可惜,希特勒命不好,软弱的张伯伦下台,他的对手是硬骨头丘吉尔。
在“不列颠空战”中,德国一败涂地,失去制空权是其一;
其二,丘吉尔上台后,凭借自己的
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利于德国,在强行发动渡海战役,唯有失败。
拿不下英国怎么办呢?
德国将目光锁定到了苏联,当时的苏联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有其下三点让德国不得不对苏联垂涎三尺。
其一、大清洗运动自废武功。
1934年开始的大清洗运动,让苏联失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人才。
特别是在军界,五个元帅死了三个,连
不禁让我想起,我国南北朝时期刘宋名将檀道济,被污谋反,临死前大呼:乃坏汝万里长城!大清洗运动,对苏联也意味着“自毁长城”!其二、1930年,苏联大举进攻芬兰,骄傲轻敌,抱着三个星期解决战斗的天真想法开战。
结果被芬兰啪啪啪打脸,一场强弱分明的战争,苏联尽然前后投入约54万兵力,才勉强拿下芬兰。
就像当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一样,苏联用一场胜利换来耻辱,在国际上被他国暗自取笑,就连苏联内部都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这一仗,也让德国人看清了苏联的实力,就是个虚胖子。
其三、苏联潜在的巨大自然资源和工业实力,就像小巷子里花枝招展的女子,不断对着你抛媚眼,德国恰似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一看这架势恨不得扑上去,尽情享受。
当时的苏联,给德国人的感觉就是:挑着金子走在夜路的富人,还赶走了保镖,无疑于一只拔了毛的白斩鸡,鲜嫩可口。
最终,德国决定进攻苏联,一开始确实在意料之中,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可惜,人类孱弱的身躯还是败给了大自然,时也,命也。
日本:弃帅才而不用日本将枪口转向美国,是一个极其错误的战略,错到极致。
石原莞尔,近代日本第一兵家,对中国来说,他是一个最可怕的敌人,倘若他执掌日本陆军,那中国的未来,真的不好说。
石原是个恐怖天才,他的恐怖在于对整个战争未来的局势了如指掌,我简单概括一下,有其下四点,其中前三点拿准中国的七寸。
1、占据东北后,不应继续扩大战果,而应该将东北建设成自给自足,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购房合同基地。
东北的经营,是为了最终决战做准备,而最终决战直指美国!日军占据东北,英美也持默许态度,这样可以遏制苏联在远东的渗透。
如果南下攻打东南亚,则动了英美的奶酪,将会置日本以极被动地位。
2、自甲午海战后,日本国内过于高估自身实力,而忽视了中国的潜在力量。
一个辉煌几千年的文明国度,幅员辽阔,一旦发动全面战争,日本将会陷入持久战的不利局面。
3、当今之势,日本当经营好东北,不可进一步扩大战果,刺激中国,应和老蒋搞好关系,坐视两虎相争。
如有可能,两方势力都可暗中资助,让其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之中。
4、在石原莞尔所著的《战争史大观》一书中,探讨了“原子核裂变能量武器”在未来军事战争中的可行性,这种武器也就是原子弹。
“使用这种能量的破坏力可能使战争在一瞬间就决出胜负…………这种武器的突然出现也有可能”真是天才级的军事战略家,幸好石原人缘不行,为人也怪癖,很多超前的军事思想为当时所不容。
石原莞尔在早期受到过短暂的重用后,即被束之高阁。
犬养毅,是极力推崇石原战略思想,并拥有实权的人,还好在1932年“5.15事件”中,被极端军官刺杀而亡。
从此以后,日本的战略步伐在错误的道路上策马奔腾。
一个“时不予我”,一个“弃帅才而不用”,时也,命也。

参考:

日本打美国,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感觉这是致命的错误。
但是放在当时的环境来看,希特勒与东条英机的战略选择,并不算是瞎指挥,也是有着自己的战略考量的。
再打败法国之后,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但是德国面对局势依旧不容乐观。
美国和苏联两大巨头一东一西包夹着德国,英国也还没有放弃抵抗。
德国虽然是取得了一些优势,但前路依旧是异常凶险,一不小心大好局面就会被翻转。
如此情况下,德国就必须要继续扩军增强自己的实力。
但德国继续增强军力,有一个绕不开的难题,那就是自然资源的供给跟不上。
由于没有足够的铁矿石冶炼钢铁,德国不得不将原本用于建造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钢铁,用来建造坦克和装甲车。
而处于德军食物链末端的德国海军,为了顾全大局,不得不将主力舰项目下马,转而去建造吨位小的潜艇。
石油和燃油的短缺更加严重。
德国稳定的石油来源只有罗马尼亚,可罗马尼亚的油田是个小油田,开采量并不是很大,并不能满足德国发展的需求油料供应了陆军部队,空军飞机就无法起飞作战,海军舰艇就无法远洋作战。
1941年,日本侵华战争打到第四个年头,身陷中国战场的日本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可以说已经尽显疲态。
同时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严重侵犯了欧美等国的在华利益,英美等国开始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这一举措对资源匮乏的日本非常致命。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的资源非常匮乏。
生产、生活、打仗。



方方面面所消耗的资源,绝大多数靠的都是进口。
一旦对外贸易被掐断,由于缺少资源日本社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将停摆。
比如,日本引以为傲的联合舰队所使用的燃油,就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石油供应被掐断,当库消耗完之后,没有油料的日本联合舰队最终只能沦为一堆停靠在港口里的废铁。
在这种局面之下,摆在德国和日本面前只有两条路可选。
1.向英美苏妥协,放弃自己在战争中取得的利益。
2.扩大战争,以战养战,将战争继续打下去;
最后要么赢者通吃,要么输的连裤子都得当掉。
显然,第一条路,是法西斯分子们不能接受的。
自己费了半天力气吃进嘴里的肉,就这轻易的吐出来,这是不可能的事。
那么只能选择第二条路了。
而且第二条路,好像还颇具可行性。
苏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刚刚经历了肃反的动荡致使军队战斗力低下。
而德国进攻苏联之前,德国军队的表现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1940年,德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欧洲,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相继战败。
德国装甲军团席卷欧洲,欧洲列强自顾不暇。
法国战败投降,英国收缩兵力,保卫本土。
西方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相当空虚。
只要能,毕其功于一役的解决美国太平洋舰队,日本吃下东南亚这块肥肉就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
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

参考:
说德国打了苏联、日本动了美国是他们的致命错误,其实是不准确的。
因为这是法西斯的侵略本性,蓄谋已久,迟早要发生的,可以这样说:德国因打了苏联而导致最终失败,日本因动了美国加速了败亡。
德国打了苏联而导致最终失败。
德国短时间内横扫西北欧,除了德军的强大,指挥员的高超战术,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国土太小,战略纵深不大,一旦战败就很难再有大的回旋余地,这也是德国闪击战能够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法国在当时实力也非常雄厚,坦克比德国还多,但是德国出其不意的打击,让法军猝不及防,前线败退后,纵深小,最终投降。
但是苏联就不同了,苏联国土辽阔,有着极其广阔的战略纵深,广阔的国土让苏联可以承受一败再败的损失。
德国对苏联同样运用突袭闪击战,但几百上千公里的纵深,就像深不见底的泥潭,德军纵横几百公里,但对苏联来说只是国土很小一部分。
广阔的国土为苏联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正所谓“以空间换时间”,漫长的补给线,没有尽头的国土,终于让德军疲于奔命,难以维持长期消耗,战争天平不断向苏联一方倾斜,并最终取得胜利。
没有苏联的消耗,德国很难失败这么快。
日本动了美国,加速了败亡。
日本的法西斯扩张本性决定了日美必有一战,日本动了美国后,激发了美国潜在的生产力,因美国本土远离日本,经济和生产没有被破坏,可以源源不断建造战争机器,而资源贫瘠的日本却没有办法保证战时补充。
但是日本真正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动了美国,而是动了中国。
中国同苏联一样,广阔的国土提供了战略纵深,最重要的是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当时的日本比中国强大,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武汉会等等,全都取胜了,日本占领了台湾、占领了东北、占领了南京、占领了武汉等广大中国领土,但是,日本最大的错误就是狼子野心,妄
日本比中国强大,可以取得某场战役的胜利,可以逼迫当时的政府割让土地,但是,要想彻底征服中国、让中国成为其殖民地,这是不可能的。
中国是东方的睡狮,你来挠痒痒懒得搭理你,但你要想杀了它,只会惊醒东方睡狮,睡狮一旦醒过来,任你豺狼虎豹都不惧你,不把你赶出领地誓不罢休。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的十四年抗战,终于取得胜利。
日本之败,就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决心,终于让日本列岛的疯狂者陷入中国人民的汪洋大海中。
结语。
德国因打了苏联注定了最终的失败,日本为因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陷入泥沼,对美开战加速了日本的灭亡。
明历史,知兴替,懂得失,

参考:
其实无论是苏德战争还是太平洋战争,本质上都算不得什么“错误”,之所以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纯粹是因为日本和德国在战争计划执行中犯了一些错误,加之最后的战败罢了。
关于德国打了苏联,犯下“致命性错误”
1941年,纳粹德国的“钢铁洪流”击败了陆军强国法国,军工产能是1936年德国两倍的捷克斯洛伐克也被扶持起了纳粹控制下的傀儡政权,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前后也已经落入德军的控制之中,此时的德军已经达到军事的最巅峰。
但是,德国海军无力击败英国皇家海军从而执行登陆英国的“海狮计划”,加之对不列颠的空战不仅没有让英国屈服,反而被英国皇家空军成功空袭了柏林。
由此,德国与不列颠海峡对面的联合王国陷入了对峙之中,他需要转移战争目标,继续用战争来维持经济的运转。
这时的纳粹德国已经无法停下战争。
1、丘吉尔内阁拒绝与希特勒谈判,而德国也无法单方面宣布停战,因为如果英国不接受和平条约,继而会组织起来自自己殖民地的一支军队不断挑战德国的欧陆霸权。
2、战前发行的梅福票虽然以战争爆发为由拒绝偿还,但是纳粹德国的战争经济一直都是靠掠夺他国资源来维持正常运转的,通过虚假的战争债券募集资金,如果不发动战争,政府将面对无力偿还国债,导致信用破产的糟糕处境。
3、苏联也是德国的一个巨大威胁,他拥有资源丰富的白俄罗斯与乌克兰,同时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后实力也大为增强,虽然苏联在此时并没有撕毁协约的意
对于希特勒鼓吹的“生存空间”理论来说,苏联拥有德国维持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必备的各种资源:石油、煤矿、天然气、木材、铁矿等丰富资源。
在纳粹的种族优劣论的指引下,希特勒蔑视斯拉夫人,并且坚定的认为只有消灭斯拉夫人才能让德国真正崛起,所以,攻打苏联是基于纳粹的根本思想和德国的战略考量综合而来,就本身而言并没有差错。
日本打了美国,也不能理解为犯了“致命性错误”。
日本偷袭珍珠港看似是昏招,但其实已经是最优解了。
随着日本侵华的日益加深,他开始染指英美的东南亚殖民地,因为中国的战争让他的资源大量消耗在中国战场上,加之陆海军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已经剑拔弩张,如果不扩大战场到东南亚夺取维持日本经济和军事行动必须的橡胶和石油,不仅日本的军事系统将全面瘫痪,日本的经济也将会被中国的游击战争拖垮。
同时也为了让海陆军的矛盾暂时转移,日本不得不提前对美国发起战争。
珍珠港行动对于日本来说是战略意义极为重要的,日本海军希望能够一举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有生力量,从而在太平洋上击败英美军队,迫使美国议和退出西太平洋。
但没有想到的是,在珍珠港事变中,三艘美国主力航母碰巧都在维修或者例行调遣,并没有在珍珠港。
所以,日本的处境就变得有些被动,加之后来的中途岛战役被击毁了主力航母,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了。

参考:
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日本的珍珠港事件,都是改变二战历史进程的标志。
他们的行动给自己招致了两个强大的敌人,扩充了同盟国的实力。
在德日进攻苏美以前,同盟国的成员很有限。
二战爆发的时间是1939年9月1日,反对德国的同盟国包括法国、波兰和英国,以及英国统辖的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在内的自治领。
虽然在当时中国已经遭到日本的侵略,但还不是同盟国的成员。
更不用说美国,虽然立场上站在同盟国这边,但表面上保持了中立的姿态。
至于苏联,则是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维持中立,并趁机侵夺了波兰的领土。
然而,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日本的珍珠港事件,改变了这一切的形势。
苏联和美国的加入,扭转了整个二战的局面。
苏联拥有非常多的人口——在那个时代,人多就是一种资源,这就是足以抗衡轴心国的强大底气。
美国拥有财力和科技还有强大的海军,这些是足以使得日本胆寒的硬件。
随着苏联和美国的卷入,德国和日本逐渐选入被动的局面,最终战败。
因此,二战中德国和日本对苏联、美国的进攻,确实是致命的错误。
但必须要强调的是,这种致命的错误也是他们注定会犯下的,因为战争已经到了要波及美苏的时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