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导弹危机中为什么苏联主动寻求妥协
我么知道,二战结束之后,自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为开始,世界被划分为了两个阵营,一个是以苏联(华约)为代表的共产主义阵营,一个则是以美国(北约)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
1947年秋天,美国记者李普曼出版了《冷战》(The Cold War)一书,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美苏冷战以1991年苏联解体为结束,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美苏彼此虽然没有直接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彼此进行军备竞赛,发展核武器甚至到了后来的“星球大战”,都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一直觉得,现在很多中国人的思维还停留在“冷战”之中)。
此外,美苏两国还支持和援助彼此阵营的其它国家,来进行间接的对抗。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其实就是两国以古巴为筹码进行的一场军事上的博弈,而且是第一次直接使用核武器进行的一场对抗。
古巴曾不被美国重视,但是卡斯特罗发动政变让美国开始感到汉怕话说美国虽然曾在朝鲜战争(我们叫“抗美援朝”)和越南战争中,扬言要使用核武器,但是,那只不过是口头上的威胁恐吓,真正开始布置核武器,甚至险些使用,其实是在古巴导弹危机中。
古巴这个国家处在加勒比海地区,北部距离美国佛罗里达州南端其实只有90英里。
开始的时候,古巴只是一个落后的小国,虽然离美国很近,但是并没有对它进行太多的
到了1952年,美国支持古巴的军人巴蒂斯塔发动政变,攫取了古巴的最高权力。
不知道为什么,美国在很多国家所支持的领导人,都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巴(包括中国的蒋介石,朝鲜的李承晚和越南的吴庭艳)。
这个巴蒂斯塔也是,上台之后,一味秉持独裁政策,弄得古巴民不聊生。
历史学家施莱辛格曾说,古巴已经完全沦为了美国的游乐场和妓院。
1953年7月26日,卡斯特罗发动兵变,推翻了巴蒂斯塔的领导政权。
此时,美苏两国都在积极争取全世界各个国家投入自己的怀抱。
因此,古巴未来到底属于哪个阵营,成为了美国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率先抛出橄榄枝,表示愿意提供经济援助。
但是,美国对古巴曾经的所作所为,遭到了古巴人民一直反对。
最后,古巴投入了共产主义阵营。
古巴革命影响了北美许多资本主义阵营国家,美国用雇佣兵入侵但遭大败古巴的变化让美国非常忧心,北美很多国家受到古巴的影响,开始出现共产主义游击队,旨在发动推翻本国政府。
美国担心,如果这一情况不能得到遏制,美国可能会被共产主义国家包围,于是美国纷纷对北美国家给予军事和经济的援助,这一援助甚至被称为“灭火行动”。
1961年肯尼迪上台,卡斯特罗的古巴政权成为心腹大患,打算入侵古巴一举解决卡斯特罗政权。
1961年4月17日,美国派出1400名雇佣兵在古巴猪湾登陆,打算诱发古巴反对势力发动暴动推翻卡斯特罗。
但是,美国失算了,卡斯特罗早有准备,用了两天便消灭了这群雇佣兵。
美国在这场摩擦中,吃了少有的大亏。
此时,苏联也开始行动起来了。
苏联担心美国会武力封锁或者占领古巴。
苏联于是决定,必须要让美国知道苏联人的厉害,决定开始往古巴运送导弹,从而威慑美国,甚至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直接用导弹攻击美国本土。
5月29日,苏联派出军事代表团抵达古巴首都哈瓦那,名义上是商谈农业合作,其真实目的是与卡斯特罗商量导弹部署。
卡斯特罗此时已完全进入苏联的怀抱,卡斯特罗虽然担心古巴成为两国的筹码,甚至会在古巴土地上展开战争。
但是,卡斯特罗从大局考虑,认为如果这样做对社会主义阵营有益,“我想我们会同意”。
最终,古巴政府同意了苏联的这一安排。
苏联开始运送导弹进入古巴,美苏两国战争一触即发9月初,苏联正式开始向古巴运送杀伤性武器,包括中程导弹、巡航导弹、能够携带核弹头的伊尔-28型战斗机和米格-21战斗机。
苏联人以为自己把导弹伪装上棕榈叶,美国就很难得知。
但苏联在运送的过程中,美国就已全部侦知。
肯尼迪立即召集国务院、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开会。
肯尼迪本想对古巴进行封锁,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认为,苏联运送的武器都是防御性质的,不必大惊小怪。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斯克韦尔·泰勒也说,如果衅自我开,美国很有可能会陷入被动的局面。
10月20日,肯尼迪发表电视讲话,告诉美国人民,苏联在古巴正在建设中程导弹发射基地,美国南方就在炮火覆盖范围之内。
赫鲁晓夫没想到,美国竟然如此快的得知了正在建设的基地,立即命令全军进入战备状态。
战争可谓是一触即发。
10月24日,美国封锁古巴海域。
这个时候,赫鲁晓夫有点开始认怂了,他知道,苏联此时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核武器力量与美国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赫鲁晓夫主动放出话来,解决古巴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两国首脑进行私人会谈。
美苏两国开始互相服软,不敢贸然开战美国当然也不敢开战,毕竟,那样的话,南部城市有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
于是,双方开始展开谈判。
赫鲁晓夫也比较不厚道,他告诉美国,说我们运送导弹,是应古巴的要求。
我们可以撤走导弹,但是你们也不要入侵古巴,颠覆古巴政权,此外,你们也要拆除安在土耳其,针对苏联本土的导弹,作为回报,我们也不会入侵土耳其。
本来事情在往好的方面发展,但是就在此时,美国一架侦察机在古巴被击落。
气氛又开始紧张起来,美国开始怀疑苏联是不是在拖延时间以将导弹部署完毕。
虽然美国有这样的担心,但是肯尼迪也不敢贸然开战了,天知道苏联的导弹有多少,能力有多大,部署的情况如何。
于是,美国也主动伸出橄榄枝,答应在四五个月之内主动撤出土耳其的导弹。
此时,苏联也害怕美国会入侵古巴。
毕竟苏联曾声明,美国如果胆敢入侵古巴,自己必将开战。
那样,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就要爆发。
苏联根本不是美国的对手。
于是,苏联听到美国的想法,也松了一口气。
赫鲁晓夫赶紧主动说,我们将先行撤出古巴的导弹,以此表现诚意。
就这样,两国的谈判喀什往好的方向转化。
卡斯特罗最郁闷,自己成为了美苏两国的筹码最郁闷的是卡斯特罗。
古巴已经完全成了两国谈判的筹码,没人
两国不停的谈判,苏联却没有知会卡斯特罗。
卡斯特罗气得“破口大骂”,“狂怒之下打碎了一面镜子”。
但是卡斯特罗也无能为力,不过,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古巴与苏联的关系就开始紧张起立。
最后,美国宣布我们将在1963年4月1日前撤出意大利和土耳其的远程导弹。
随后,苏联也开始撤出古巴导弹。
11月11日,9艘苏联船只运载42枚导弹撤出古巴,并通过美国检查。
古巴导弹危机就此落下帷幕。
随后,美苏两国都声称自己是这场危机中的胜利者。
但事实上,由于当时两国对对方信息了解比较滞后,再加上彼此的臆想,使得误会越来越深。
中国人认为苏联服软,是与当时中国的态度有关两国都不敢主动挑起战争,美国是害怕本土被袭击,苏联则害怕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自己无力对抗美国。
古巴导弹危机过后,苏联加速了核武器的研究。
同时,也与美国和英国签订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规范了核武器的研制和使用。
至于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会首先认输,是因为和我们当时的宣传有关。
1960年,中苏分裂,中国开始把苏联称之为“修正主义”国家。
1963年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曾想请中国给予舆论支持,但是中国立即发表声明批判苏联,认为苏联不应该主动在美国后院(即古巴)采取冒险行动,但既然采取了,就不应该在压力下退却,前者是“冒险主义”,后者是“投降主义”!由此,很多中国人才认为,古巴导弹危机中,是苏联先认怂的。
参考:
因为苏联的实力比美国弱,而且赫鲁晓夫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
见好就收,绝对是当时苏联最正确的选择。
冷战期间,美苏谁都不想打仗。
因为双方都明白一个道理——开战即死。
只要开战,世界瞬间毁灭,包括美苏自己。
所以,开战是不可能的,美苏之间只能玩玩战略威慑的把戏。
何为战略威慑呢?
就是所谓的见着出招。
不管你搞什么,我一定要有回应,就拿当年的萨德事件来说,韩国同意部署萨德系统,中国抗议无果,只得搞出能把萨德干穿的新式“真理”出来威慑。
我也不跟你打,我就是给你露露底,让你有自知之明,让你明白手里捏着的那堆玩意就是破铜烂铁而已。
而古巴弹道危机这一事件,就跟萨德事件是一样性质的事件。
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核弹,从而威胁到苏联的腹地。
苏联吃了大亏,当然是要报复的了。
可是要怎么报复呢?
当时苏联拥有的核运载工具大约只是美国的五分之一,而且还多是中短程导弹。
这些中短程导弹对付欧洲、北约国家还可以,想打到美国,是不现实的。
并且,苏联的海军也远远落后美军。
苏联当时没有航母,甚至没有大型导弹舰,即便是常规的海上对抗,苏联当时也够呛。
所以也就是说,就美军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导弹威胁苏联腹地这件事来说,苏联根本没办法还招。
不过,瞌睡了有人送枕头。
1961年的“猪湾事件”,给了苏联还招的机会。
1961年4月17日,在中情局的协助下,逃亡美国的古巴人在古巴西南海岸猪湾,向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政府发动入侵。
后被古巴革命政府镇压。
这一事件发生后,美古关系一落千丈。
古巴为了自保,只得对抗美国。
而苏联就在此时搭上了古巴的线,援助古巴,并把中程导弹送到古巴,继而威胁美国本土。
也就是说,所谓的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在古巴部署核导弹,其目的就是为了和美国讨价还价,逼美军撤走部署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核弹头。
并不是要跟美国开打。
但是苏联人的想法,美国人并不知道。
当美国知道苏联悄悄在古巴部署导弹后,第一反应就是苏联要打自己,美国必须要反击,即便是开打也在所不惜!1962年10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就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件事发表电视讲话,他宣布美国进入警戒状态,督促苏联立即撤走部署在古巴导弹。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也是要脸的人,美国让他撤走导弹,难道他就要撤?
他不要脸了?
所以在肯尼迪表态的第二天,10月23日,赫鲁晓夫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不撤!1962年10月24日,针对赫鲁晓夫的回应,美国对古巴进行了全方位封锁。
你不撤,我就封死古巴。
到时候,整个古巴,连同苏联运到古巴的导弹,我给你们直接一勺烩。
面对美国的强力回应,赫鲁晓夫没服软。
因为他还不知道美国的底线在哪里。
所以在10月25日,赫鲁晓夫命令苏联运输船和潜艇继续前进,突破美军的包围圈。
10月27日,美国认为不能再等,就对苏联核潜艇进行攻击。
美军的科尼号驱逐舰向潜伏在海底的苏军潜艇投掷了五颗训练用深水炸弹,以逼迫其上浮。
(这艘被逼上浮的潜艇艇长在上浮前以为核战争爆发了,竟然要发射核鱼雷进行报复,所幸的是,核鱼雷最后并没有发射)双方正式撕破脸皮,大有开打之势。
白天的针锋相对,让肯尼迪和赫鲁晓夫晚上都没有睡着觉。
肯尼迪认为这个事情不能再拖,否则就真有可能爆发战争了。
于是,他就在1962年10月27日晚上,以他弟弟罗伯特肯尼迪的名义,紧急召见苏联大使,并向苏联大使口头传达了他的意思:美国可以撤走部署在意大利和土耳其的核弹,但迫于军方和执行委员会的压力,总统不能出具书面出具文件,但总统保证将实现这一点。
而如果赫鲁晓夫执意要书面保证或因此而拖延的话,总统将难以压制军方,局面将有失控的可能性。
肯尼迪的保证正是赫鲁晓夫需要的结果,所以他在权衡利弊后,当天晚上就同意了肯尼迪的意见。
10月28日早上,赫鲁晓夫正式发表讲话,同意撤回导弹。
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宣告结束。
不过,赫鲁晓夫也不是傻子,肯尼迪只是口头保证,没有任何书面承诺。
所以,赫鲁晓夫在宣布撤出导弹后,在古巴仍然留了一批核弹做后手。
按他的设想,美国耍赖,他就来第二次古巴导弹危机。
最终,美国在1963年撤走了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
苏联也撤走了部署在古巴的核武器。
大家各退一步,表面上,似乎美国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但实际上苏联并没有输什么。
以当时苏联实力而论,它能逼迫美国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导弹,已经是当时的极限挑战了。
另外,由于撤走导弹,美苏在事后为了安抚土耳其和古巴的情绪,都对自己的小弟给予了大量的补偿。
这个结果无疑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参考:
古巴导弹危机是上世纪美苏两个大国冷战时期直接对抗的巅峰,将人类世界拖入了核大战的边缘,对后来世界的格局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开始前先谈一谈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背景以及原因。
二战胜利后,少了法西斯这个共同的敌人,因为根本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的关系极速恶化,冷战开始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局面。
二战结束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实力不断增强,明显的表现是:中国取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力量,断送了美国近距离遏制苏联和新中国发展的意
就时任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而言,自他上台后,对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失败连连,苏联的经济有倒退的痕迹,使得内部的危机加深,他的地位也受到了影响,比较有名的事件是:1957年6月18日,时任苏共中央主席团主席的马林科夫联合其他中央领导成员联手要求赫鲁晓夫辞职,幸好赫鲁晓夫在时任国防部长朱可夫的支持下,召开了苏共中央全会,大多数与会代表不赞同他辞职, 他这才保住自己的位置。
赫鲁晓夫的对内政策很烂,而对外的政策更烂,有人指责,“他失去了中国、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苏联军队还从奥地利撤了出来。
他的反斯大林主义的政治倾向动摇了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政治关系,罗马尼亚开始摆脱苏联的约束。
”同时,那些非苏联集团国家的共产党,由于国际国内的种种原因,也开始失去作为苏联代理人的作用。
而美国为了遏制苏联扩张,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雷神”与“丘比特”导弹,目标直指苏联本土。
这些事情都加深了赫鲁晓夫的统治危机,他必须有所作为,才能巩固他的地位,最好的方法无疑是找美国的麻烦,转移国内的注意力,这个时候古巴送上门来了。
卡斯特罗领导的军队推翻了由美国扶持的巴蒂斯塔政权,在古巴建立了新生政权,由于古巴和美国地理位置的原因,卡斯特罗刚开始也很重视和美国的关系。
政权建立不久,他就访问美国,谁知他一到美国由于亲苏就被时任副总统尼克松狠狠的羞辱了一顿。
卡斯特罗一怒之下对美国发了狠,肯尼迪为了逼卡斯特罗就范,对古巴实施经济制裁,这一行为让古巴彻底倒向了社会主义阵营。
卡斯特罗主动找到苏联,赫鲁晓夫以为古巴提供援助的条件换得了可以在古巴布置导弹的许可,到了1962年10月份,苏联悄悄地将包括导弹在内的大量军事设备和军事人员运到了古巴。
危机开始,人类差点走向核战10月14日,美国人通过U-2侦察机掌握了苏联在古巴建筑6个中程导弹基地的证据。
肯尼迪得知后,在对话苏联的同时立刻开展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刚开始赫鲁晓夫的态度还很强硬,并向古巴增援。
刚开始美国的军事力量准备:(1) 从海上力量来看,美国短时间内就在加勒比海集结了 3 艘航母,并且还在调集其他地方的航母,还调集了 12 艘驱逐舰和巡洋舰、9 艘护卫舰;
(2) 从空中力量来看,美国在东南沿海部署了 183 架截击机,全部处于战备状态,其中 72 架的预警时间仅为 15 分钟,还有 22 架预警时间仅仅只有 5 分钟时间;
(3)从战略后备来看,仅在佛罗里达的各个基地,就大规模集结了 850 架飞机,在很短时间内已集结了 5 个师的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兵力;
美国还不断调兵遣将,在得克萨斯州组建了特种部队,开拔佛罗里达州前线;
同时,原来就驻守佛罗里达的陆军师,也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只待命令下达,即可随时攻入古巴。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让双发都意想不到的事情让危机的爆发可能到达了巅峰。
苏联蹊跷地发射了一枚萨姆导弹,击中了美国两架 U-2 飞机中的一架,导致机毁人亡。
美国军方怒不可遏,一致要求肯尼迪攻占古巴,对苏联开战,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肯尼迪面对突发事件,采取了进一步行动,同时写信给赫鲁晓夫,要请他撤走在古巴的导弹,并承诺美国也会撤走在土耳其的导弹。
(1)在空中,60 架 B-52 战机紧急受命升空待命,这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机,而是包含 52 架携带 196 枚核导弹的轰炸机。
(2) 在海上,7 艘“北极星”潜艇处于 15 分钟内的紧急战备状态。
(3) 在地上,804 架飞机和 44 枚导弹处于待命攻击状态,并且另外172枚导弹、携带2858件核武器的1200架飞机,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
此外,还有 271 架 B-52 轰炸机和 340 架 B-47 轰炸机,携带着 1634 枚核武器,136 枚“大力神”和“宇宙神”洲际弹道导弹,也处于紧急待命发射。
此时赫鲁晓夫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收到肯尼迪的来信之后,他立刻召开会议,讨论给肯尼迪的回信。
回信的最后内容还没有看完时,赫鲁晓夫就火急火燎地广播信中的内容,同意如果美国撤回布置在土耳其的导弹,苏联就立刻撤走布置在古巴的导弹。
此时十分忧虑的肯尼迪收到回信消息后,十分高兴,并称赞赫鲁晓夫是一位有风度的政治家,至此历时13天的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苏联认怂的根本原因:苏联的军事力量不及美国。
当时苏联在全球的势力若然有所扩张,但是就军事力量仍然不及美国,苏联当时无论核力量与导弹力量,都还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于劣势地位,美国当时有约 5000 枚原子弹和氢弹,而苏联尚只有区区 300 枚。
当时苏联大约只有 50~75 枚洲际弹道导弹,而美国大约有 200~250 枚,苏联当时只有战略轰炸机约 200 架,而美国约有 600 架,此外,对于重要的二次反击力量来说,美国还有 144 枚潜射导弹。
倘若赫鲁晓夫执意对美国开战,那么美国也能够在最快时间对苏联展开大规模的报复行动。
当时美国在土耳其和意大利布置有大量的导弹,而且还有北约集团的支持;在亚洲美国在夏威夷、日本等国有大量的军事力量,随时可以飞临苏联本土作战。
而苏联能够唯一一个军事力量能够打到美国本土的点就是古巴,前面说过美国为了防止被先发制人采取了大量的措施,例如,飞机已经在古巴上空装好导弹等,准备随时作战了,因此苏联在古巴能不能打出第一拳还很难说。
这些原因迫使赫鲁晓夫妥协,苏联认怂。
资料来源:《极限施压与极限博弈 ——苏美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行动逻辑、历史遗产及启示》谢剑南。
参考:
当年苏联和美国在世界霸权争夺中还处于劣势,特别是核武器的数量上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处于绝对的下风,一旦核战爆发,苏联没有任何取胜的希望;
而且美国已经做好了核战准备,面对古巴被封锁,没有远洋能力的苏联海军没有任何办法,苏联也没有做好核战的准备。
还有双方都不愿意来一场毁天灭地的核战,这才是最主要的!1962年8月,美国就发现了古巴的导弹阵地,但是没人认为那是核弹阵地,知道10月中旬,两架U2再次侦查并由专家们甄别出来那是核导弹阵地,肯尼迪立马意识到美国的重大危机降临了!美国国会迅速提出6中方案进行讨论,其中很大一部分议员提出外交解决危机,被肯尼迪当机立断否决,因为他认为外交途径其实就是拖延时间,就会有更多的导弹阵地完工,这样的危机越早解决越好!还有比较极端的议员提出用轰炸机摧毁苏联的导弹阵地,这个方案遭受大多数人反对,理由只有一个,一旦轰炸就没有挽回余地,世界极可能爆发核大战,而美国空军根本没有一次性摧毁古巴所有核导弹阵地能力,而且苏联还部署了战略轰炸机可以携带核弹头轰炸美国本土,而美国的初步估算将造成至少1000万美国人丧生,这个结果显然不是美国的最优解决方案!经过国会5天的讨论和准备I,美国总统肯尼迪最后拍板,要让苏联明白美国鼻息一切核战的决心,并做着核战的准备!美军的方案时出动海空军对古巴进行全面封锁,逼迫苏联撤出古巴导弹,以结束古巴核弹带给美国的威胁!美国调动了68个空中中队和8艘航母,90艘军舰组成庞大舰队对古巴海域进行全面隔离(封锁),美国陆军开始集结,组成二战以来最大的登陆部队,随时准备登陆管作战,美国的导弹部队、分布在全世界军事基地也进入战备状态,摆出一副要决战苏联和古巴的姿态,剑拔弩张的要与苏联打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争!而苏联在古巴部署战略核力量的原因,主要目的是给美国一些教训和恢复核平衡,美国之前在土耳其部署了导弹,这也是苏联的家门口。
正当苏联寻求以什么方法来恢复核平衡的时候,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就投怀送抱来了,而且这位古巴领导人对部署核弹这个问题相当的支持,这样苏联在美国后院不但有了立足之地,也恢复了与美国之间的核平衡关系,还能保护古巴,仿制美国颠覆社会主义的古巴政权!但是没想到美国人的反应是如此巨大并且争锋相对,肯尼迪摆出了不惜与苏联来一场核大战的姿态,这是赫鲁晓夫万万没有想到的!而在1962年苏联虽然进步很大,但是实力上和美国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核武器数量上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一旦爆发核战对苏联是非常不利的。
而且美国显然已经做好了核战的准备,而苏联没有,苏联派出的运输船和潜艇都没有突破美国的防御圈,甚至岁苏联潜艇使用了深水炸弹。
赫鲁晓夫只能一面指示军队不能使用核武;
另一方面给美国总统写信提出了撤出古巴导弹的交换条件:(1)美国和盟友不能入侵古巴;
(2)美国同时撤出土耳其和意大利等国的核导弹!赫鲁晓夫的信让肯尼迪看到了希望,因为赫鲁晓夫信中“充满着避免核战争的激情”,这让美国松了一口气。
但是紧随着美国国会收到了苏联外交部的一封信,这封信与赫鲁晓夫的态度完全不同,美国明显感觉到赫鲁晓夫与苏联其他领导意见不合,这是相当危险的。
最后最后肯尼迪灵机一动,只回复了赫鲁晓夫的来信,并对赫鲁晓夫进行暗示。
赫鲁晓夫也是老油条了,在第二天就用广播直接回复了美国,同意撤出古巴导弹!至此古巴导弹危机在赫鲁晓夫妥协下,终于结束了,人类送了一口气,这是人类离核大战最近的一次大危机!其实细想这也基本是实力所然,苏联的核弹数量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真打起来虽然双方都会损失巨大,但是显然苏联损失会更大一些,显然赫鲁晓夫是有进行评估的!如果当年苏联不撤出古巴导弹,那么不会解除对加勒比海域的海空大封锁。
尽管美国和苏联,肯尼迪和赫鲁晓夫都不愿意爆发核大战,但是战争充满了偶然,比如一战就是一场莫名其妙的偶然战争,所以往往一个误会、或者一个细节不对就一触即发,而地球遍地蘑菇云的威力是无法想象的!至今美国官方普遍承认,在古巴的几个发射场已处于发射状态,而且苏联在古巴还部署了战略轰炸机,这些都已经随时待命了!美国任何直接的军事打击行动都将可能让苏联造成误判,一旦苏联核导弹发射后果不堪设想!美国已经讨论了空中打击和入侵的时间表,一旦开打就没有挽回的余地,这场危机恐怕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冷汗,这不得不感谢赫鲁晓夫,虽然他认怂了!
参考:
苏联的综合实力本身就和美国不是一个量级的,在关键时候强人政治也只能认怂了。
冷战期间,美国在工业、钢产量、GDP等等经济指数上常年是苏联的几倍,即使两国激烈对抗,美国也能游刃有余。
二战期间,苏联和欧亚大陆一片废墟,在战后艰难恢复和发展,而美国借助战争,GDP翻了一番还多,工业产能得到了急剧的提升,综合实力大大加强,战后借助军事和金融霸权,一统西方资本主义世界。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等方式,把那些破败的盟国的经济都给恢复了起来,包括日本、韩国、西欧等国的经济都在战后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经济强国。
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除了法国戴高乐不太搞的定,其他西方国家均在美国的绝对掌控之中。
而苏联,战后经济一塌糊涂,好不容易恢复了起来,后来和中东欧的一帮小伙伴搞了个经互会,实质上冷战期间,这些盟友几乎就沦为苏联的政治和经济附庸,经济得不到有效发展,还经常被苏联剪羊毛。
而在政治上,苏联对盟友的欺压就有点过了头,入侵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交恶,控制东欧诸国的内政外交……苏联的小伙伴们对这个老大哥可是敢怒不敢言,结果苏联刚一解体,小伙伴们统统奔向西方。
美苏博弈上,美国能打的牌太多了。
美国的经济、军事触角遍及全球,盟友不仅比苏联多几倍,经济也更好,“忠诚度”也更强,联合国的话语权高于苏联,把持世界经济秩序,经济、金融手段繁多,随便搞点花样,苏联就很受伤,尤其是在苏联核心的石油价格上,若不是苏联和他的小伙伴整的是比较封闭的经济圈,苏联估计也撑不到1990年代。
古巴导弹危机,归根结底还是双方的一次实力较量,一次战术博弈,苏联最终还是怂了。
事情的起因也很简单,美国人不顾苏联的面子,跑到土耳其部署导弹,赫鲁晓夫自然不满,就想把导弹部署到古巴,直接在美国后院、美国的下腹部对其造成威胁。
美洲向来是美国人的后院,美国人也只喜欢和苏联在亚欧大陆上进行博弈,眼瞅着苏联导弹跑到自己家门口,自然是雷霆大怒。
肯尼迪虽然年轻,但在这事儿上也牛气冲天,直接把古巴围的跟铁桶一般,搞封锁,要求苏联撤导弹,不然就开打吧。
那几天,美苏双方的领导人们自然是紧张的睡不着觉,全世界的人们也跟着度过了惊恐的一分一秒。
在千钧一发之刻,苏联人抛下了古巴,和美国妥协了,美国人也卖了苏联一个面子,撤出了土耳其的导弹,但从此古巴就被封锁+制裁几十年,成了美苏争霸的牺牲品。
而此次危机中,苏联除了实力欠缺,更要命的是海军实力太菜,根本不足以去捍卫古巴,去阻止美国的舰队。
二战后,美国海军就一直是全球最强悍的海军力量,从航母战斗群到核潜艇,震慑世界各大洋。
而此时的苏联不光没有航母,连大型舰艇都很缺乏,在运送导弹到古巴的路途中,苏联也仅仅派出了四艘潜艇护航。
而美国为了应对此时,竟然出动了8艘航母,2艘巡洋舰,118艘驱逐舰和13艘潜艇,还有大批的舰载机随时待命,而这仅仅是美国大西洋海军的大部分兵力。
在这个情况下,苏联即使派出所有的舰队力量去古巴水域,那也只是去送人头的。
最终,赫鲁晓夫还算理智了,做了理性的判断。
参考:
对于曾经差点儿把人类送入“核毁灭”的“古巴导弹危机”,因为美国人掌握着世界话语权,人们对苏联当时的表现很不满。
即使是支持苏联的人也说:赫鲁晓夫在这次事件前是冒险主义,在事件结束时是投降主义。
可以说,因为苏联对美国存在激进和缓和两种势力,赫鲁晓夫怎么决定结果都是错的。
强硬的话世界毁灭(许多人说什么经济不如美国,基本属于忘记核导弹的性质,这也是赫鲁晓夫选择后退的原因),不强硬的话他毁灭。
赫鲁晓夫拿着皮鞋咆哮联合国大会(1)赫鲁晓夫为什么向古巴运送导弹其实,赫鲁晓夫在这次事件中的所作所为其实和今天的普京类似,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非冒险。
也即在美国压力下,必须要有所反应,否则战略空间将受到很大压力。
普京之所以发动克里米亚战争、进兵叙利亚就是这个原因,前者直接造成对俄罗斯的制裁、后者使俄美之间的战争摩擦成为一种必然。
然而,赫鲁晓夫不是普京,普京也不是赫鲁晓夫,表象一样但结果会不一样。
赫鲁晓夫的背后有很多制衡因素,既然彻底激怒美国、正向美国威胁了苏联的国家安全一样威胁了美国的国家安全,那么,内部必须统一,但赫鲁晓夫没有做到。
普京则更聪明,他不会选择过分激怒美国的方式,而内部非常统一。
肯尼迪经过“导弹危机”也开始和苏联妥协,但结果也是这样(2)美国威胁了苏联的国家安全核心正如赫鲁晓夫所说“美国已经用它自己的轰炸机基地和导弹包围了苏联!我们知道那些布署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美国导弹,是对准我们的,更不要说那些布署在西德的了。
我们性命攸关的工业中心,直接受到装载原子弹的飞机和带有核弹头的导弹的威胁。
”赫鲁晓夫要送古巴导弹就是为了回击美国的做法。
但因为内部不统一,勃列日涅夫、克格勃、政府、军方都有强硬派和和平派两大观点,而赫鲁晓夫当“导弹危机”发生后,他选择哪一边都失去了政权。
两年后,趁着他在度假期间,军方和克格勃发动了政变将其推翻。
参考:
这是因为苏联认怂有个前提就是美国不会步步紧逼、得寸进尺。
美国也确实在苏联认怂后没有步步紧逼、得寸进尺。
这是因为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其实美苏双方都知道,开战就是两国的末日,双方互扔核武器,最后两国一起毁灭,甚至连带全人类一起毁灭,所以双方都不会真的想和对方开战,只是相互秀一下肌肉,在公开的情况下不输面子就行了。
当然,苏联认怂除了美国不会步步紧逼、得寸进尺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苏联的目的达到了,既然达到了目的,有必要跟美国同归于尽吗?
稍微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这样做,赫鲁晓夫也就自然不会了。
古巴导弹危机的起因说到古巴导弹危机,其实起因是1959年苏联发现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雷神和朱庇特导弹,这就等于在苏联的家门口安放了定时炸弹,美国随时可以对苏联展开打击甚至是核打击,而一旦美国首先对苏联事实打击,苏联第一时间要想还击美国还真的很难办,毕竟苏联隔美国太远,美国的导弹离苏联太近。
▲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导弹,就意味着在苏联的家门口放了炸弹而在当时,虽然国际上是美苏争霸时期,苏联采取了步步紧逼的战略,但在国力上苏联和美国相去甚远,尤其在核武器方面,美国的核武器数量是苏联的6倍,运载能力是苏联的5倍,一旦开战核战争,美国的优势本身就十分明显,而导弹直接安在了苏联家门口,苏联就更为被动,所以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是必须要拔掉家门口的钉子的。
这就好比你在睡觉的时候,有
当时只是赫鲁晓夫没有想到他的行动会被美国发现,当然如果在美国没有发现的情况下,苏联在古巴一旦安放成功,那么当苏联万一和美国发生了激烈冲突,爆发核战争,美国虽然可以第一时间在苏联家门口发射导弹,苏联也可以在美国家门口第一时间发射导弹,这就等于实现了战略上的一个平衡,使苏联在万一爆发的核战争中不至于过于被动。
当然,把导弹部署在古巴对苏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旦导弹被美国发现跟美国发生了冲突,冲突的第一时间也是在古巴发生而不是苏联。
PS:对于赫鲁晓夫来说他必须解决美国部署导弹的问题,在1957年的时候赫鲁晓夫刚经历了一场政变,在苏共中央会议上,以莫洛托夫为首的反对派对赫鲁晓夫上台以来的种种政策,并职责他在工作上的诸多失误之处,虽然赫鲁晓夫据理力争,但最终会议决定撤销赫鲁晓夫的一切职务,连接触他职务的文件都已经做好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赫鲁晓夫一方面采取了缓兵之计,稳定了莫洛托夫等人,另一方面紧急找到了他的铁杆盟友朱可夫,由朱可夫带兵进入莫斯科才稳定住了局势,使他在政变中最终获胜。
但获胜后的赫鲁晓夫也感到了自己在党内的威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对于美国导弹这个摆在家门口的问题是对他政治地位的巨大挑战。
这不仅仅是苏联的安全问题,也涉及到了他
对于当时的古巴来说,其革命在50年代取得了成功,美国也当然会觉得在家门口的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太过于碍眼,在古巴革命成功后也是千方百计地设法颠覆卡斯特罗政权,虽然卡斯特罗挫败了美国一次又一次颠覆政权的阴谋,但毕竟美国太强大,卡斯特罗时常感到如芒在背,美国要对付他有的是手段,他却没有对付美国的手段。
当他手上有了苏联的导弹后,他也有了对付美国的手段了。
因此当赫鲁晓夫和卡斯特罗都有在古巴安放导弹的需求的时候,苏联和古巴之间的合作便迅速达成,苏联将导弹成批地运往了古巴。
▲古巴导弹危机示意
其实早在1962年8月美国就发现了苏联有运送导弹到古巴的迹象,只是当时不能确定是核武器,直到当年的10月份,经过U2侦察机发回的照片,最终通过其发射架确定了苏联部署在古巴的就是核武器。
这个发现令美国顿时紧张了起来,对于美国来说这就好比古巴手上就拿着刀子站在美国的身边,随时可以给美国来上一刀,美国能不紧张么?
发现了苏联导弹后,对于美国总统肯尼迪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政治危机,毕竟是家门口的威胁,如不能解决他在民众中的声望就会大受影响,连任是肯定没戏的事情。
如果能解决的好,那么他的连任就不会有多少悬念了。
这对于肯尼迪来说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了他的政治前途。
于是肯尼迪立刻要求苏联撤出导弹,这个要求苏联自然是断然拒绝。
对于赫鲁晓夫来说,他要让美国撤出部署在苏联家门口的导弹的目的没有达到,岂能认怂?
如果这个时候认怂就不能让美国撤出导弹,目的没达到他还怎么继续当苏联的国家领导人?
所以硬着头皮也得继续上。
危机的不断升级苏联拒绝撤出导弹的消息传到美国,肯尼迪也是如芒在背,如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公众必然会质疑他的能力,为了能当好总统并某得连任,肯尼迪当时也得硬着头皮上了。
▲美国当时拍摄的苏联运送船只照片于是在10月22日的时候肯尼迪宣布正式封锁古巴,美军出动了8艘航母在内的近百艘各类舰艇将古巴团团包围,同时日夜不断地出动飞机在古巴海域附近巡逻,美苏之间在当时随时都有擦枪走火的可能。
于是赫鲁晓夫的强硬继续加码,在10月23日向外界表示苏联还会继续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便全面封锁了古巴,危机进一步升级。
虽然当时美苏的领导人都知道不能真的打核战争,只是吓唬对方,秀肌肉而已,但是事情到了这一步的时候很多事情也不是他们能控制得住的了。
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就差点真的引发了核战争。
当时苏联一艘携带核武器的潜艇被美军发现,于是美军向这艘潜艇投放了深水炸弹,把这艘潜艇逼到了要么发射核武器要么向美军投降的境地,而当时这艘潜艇的艇长萨维茨基是有发射核武器的权限的。
在美军深水炸弹不断投放的情况下,萨维茨基一度精神奔溃,有了发射核武器的打算,幸好在这个关键时刻,他被周边的同志们劝住了,最终这艘苏联潜艇浮上了水面,美军舰艇也不敢真的攻击这艘苏联潜艇,便将潜艇包围了起来,双方对峙了一个晚上,天亮后潜艇才返回了苏联。
当时来说,核战争几乎就要爆发!危机戛然而止从10月22日美国宣布正式封锁古巴到10月26日,赫鲁晓夫和肯尼迪都度过了漫长而难熬的5天,尤其对赫鲁晓夫来说,他其实比肯尼迪更着急。
一方面苏联实力确实不如美国,另一方面他也承担不起核战争的责任,一旦真的打起来就意味着苏联和美国同时毁灭。
在当时,擦枪走火的事情每天、每时、每分钟都在发生!▲肯尼迪与军方就危机事件进行讨论但赫鲁晓夫又不能真的表示认怂,于是他就耍了点聪明,向肯尼迪发去了两封信,一封信表示可以就古巴导弹危机进行和谈,第二封信则措辞强硬。
肯尼迪非常聪明,马上就明白了赫鲁晓夫的意思,于是只对第一封表示和谈的信进行了回复,表示也愿意就古巴导弹危机与苏联和谈。
于是有和谈需求的双方马上就事件进行了磋商,在磋商的时候赫鲁晓夫就透露出了美国在土耳其部署导弹的事情。
在当时的肯尼迪看来,真正的核战争随时可能爆发,一旦爆发肯尼迪也承担不起美国毁灭的责任,而土耳其部署的导弹对美国来说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能用撤走土耳其导弹换回苏联撤走古巴导弹的结果,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毕竟对于肯尼迪来说,他解决了古巴导弹危机,在民众中的声望必然大幅提升,下次连任就基本没悬念了,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放,于是便爽快地答应了赫鲁晓夫:只要愿意从古巴撤走导弹,美国就撤走土耳其的导弹。
▲讽刺赫鲁晓夫最终撤走导弹的漫画在得到了肯尼迪的许诺后,赫鲁晓夫马上就发表了公开讲话,表示苏联将撤走部署在古巴的所有导弹。
11月11日,苏联撤走了部署在古巴的导弹,到了11月20日美国也撤走了部署在古巴周边的部队,危机宣告解除。
当然赫鲁晓夫也留了一手,在古巴还存放了部分导弹,这也是为了防止将来要是肯尼迪不兑现,就来个二次古巴导弹危机,逼美国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
事件后续事件结束后,肯尼迪因为解决了古巴导弹危机在民众中的声望进一步提高,本来是非常有希望连任总统的,可惜在第二年也就是1963年11月22日遭遇刺杀身亡。
而赫鲁晓夫虽然表面上灰溜溜地撤走了古巴的导弹,但是他也解决了美军在土耳其部署的导弹问题,美国最终也撤走了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赫鲁晓夫的政治危机也暂时解除了。
但是到了1964年10月份,赫鲁晓夫遭到了以勃列日涅夫为代表的反对派的政变,在这场政变中赫鲁晓夫黯然下台,而他下台的一个重要“罪状”中,就有古巴导弹危机这一条,因为这场危机差点导致了苏联的毁灭,最后灰溜溜地撤走导弹,严重影响了苏联的国际形象。
赫鲁晓夫为了解除政治危机,发起了古巴导弹危机事件,最后也是因为该事件而下台,这也是莫大的讽刺了。
参考:
这个问题让苏联相当不爽:什么叫认怂,那是苏联的战略胜利好伐?
再说了,就算苏联认怂了,美国也怂了呀,毕竟大家都是相互的。
作为二战后最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事件,古巴导弹危机直到今天仍然令人心有余悸,作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最直接的碰撞,古巴导弹危机让世界感受到了核战争阴云下的毛骨悚然。
而这场令美苏两国剑拔弩张的核危机,最终以苏联核武器完全撤出古巴而告终。
看起来,苏联确实在美国面前怂得一批,那么,好歹也是超级大国,为何赫鲁晓夫就这么不抗事呢?
静夜史认为有
虽然在二战后一跃成为超级大国,建立了阵容强大的共产主义阵营,但苏联相比于成为超级大国的美国依然相形见绌。
这种国力上的巨大差距,使苏联在面对美国时一直都挺不直腰杆。
比如斯大林时期的1950年,面对联合国军的疯狂侵略,领袖终于艰难地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但前提是苏联必须为志愿军提供空中支援。
但由于美军误炸苏联园中机场的“干河事件”,使历经沧桑的斯大林吓破了胆,进而推翻了先前对共和国的一切承诺,志愿军就是在没有任何空中掩护的情况下跨过了鸭绿江。
赫鲁晓夫时代,虽然相比于斯大林时期国力大大增强,但同时期的美国发展更是一日千里,苏联与美国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具体到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是不远万里漂洋过海,而美国是真正的家门口作战。
加上苏联本身缺乏航母等一系列海上重器,这就更让苏联在和美国对抗的过程中无比气短。
所以,在美国偷偷撤走了部署在意大利和土耳其的朱比特导弹,并承诺不再武力颠覆古巴政权后,赫鲁晓夫只能见好就收。
2、苏联目的达成今天的很多人认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的打平,甚至苏联取胜,但现实情况是,苏联虽然达到了战略目的,但从全球战略的角度,并未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占据一丝便宜。
赫鲁晓夫之所以将核武器安放在美国后院,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于1958年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朱比特导弹。
由于欧洲是苏联扩张的主要方向,美国的目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因此,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是对美国的以牙还牙,本身就是一种自卫方式,因此对苏联而言,能够取得主动就已经是巨大胜利。
但实力差距摆在那里,尤其是美国航母舰队将古巴围的水泄不通,即便苏联在古巴的核武器全部子弹上膛,但一旦核战争开启,苏联必将是最先倒下的那一个。
所以苏联的最高要求也就是让美国撤走部署在意大利和土耳其的朱比特导弹。
而美国似乎比苏联更为精明,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美国低调撤走了位于意大利和土耳其的导弹,但仍然在土耳其保留了50枚B61重力炸弹,而苏联对此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随着美苏两国秘密达成各自撤除核武器的协议,美苏双方剑拔弩张的局势终于落下帷幕。
从实际效果来看,在综合国力远不及美国的情况下,赫鲁晓夫虽然首先让步,但达到了战略目标,也算是苏联对美国的一次重大胜利。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苏联也没有想到美国知道部署事件后反应会这么激烈,甚至还主动性扬言要对苏联采取军事行动。
但是表面归表面,美国并不想击沉苏联的军舰制造第三次世界大战,苏联也不希望会发生战争,所以最终苏联将运送导弹的军舰撤出了古巴海域,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其二:苏联并没有把足够可以对美国造成严重威胁的导弹全部运进古巴。
实际上只有当初预想的一半,这也是苏联看到美国激烈举措后打退堂鼓最主要的原因,因为仅仅凭借现在苏联手中的导弹,假如和美国发生核战争,根本不可能达成互相摧毁的效果。
然而美国是不知道这件事的,所以苏联就以把能“摧毁美国”美国的导弹撤出为条件,迫使美国也撤除了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弹道导弹。
苏联的这一手算盘可谓是打的非常好,即体面的撤出了核武器,又换的了美国也撤除核导弹的同样条件。
第三,我们可以看出。
在大国利益的争夺下,这些小国更多的是作为牺牲的棋子使用。
在苏联撤出古巴后,美国迅速通过了一系列制裁古巴的决定,并且凭借着美国在联合国的影响获得了国际上很多社会的认同,这使得经济发展本就较为缓慢的古巴如履冰霜。
而土耳其的导弹被撤出后,土耳其也被苏联狠狠地“惩治”了一顿,不仅压高粮食的价格。
还经常派遣核潜艇进去黑海出海口进行浮航,使得土耳其在一段时间内都非常胆战心惊。
而此次对抗的主角美国和苏联却实质上根本没有损失什么,确实也十分讽刺。
参考:
苏联在当时本身就是一种核讹诈!到处制造核威胁,比如,赫鲁晓夫就威胁英国要用八枚氢弹核平英国,法国呛声后便威胁法国要用九枚氢弹去核平法国。
然后这两国马上就禁声了,这让苏联很是得意!也继续将核讹诈进行到底!古巴导弹危机中,其实是苏联核讹诈的再一次升级!美国限于苏联核讹诈英法两国,在当时又没有反导系统,只能采取互相伤害的防御措施,比如,沿着柏林墙南下到土耳其,所有北约前线一律部署核武反击,既苏联若是敢核平欧洲,则美国必然反击灭苏联!这让苏联萌生核讹诈美国的想法!所以,苏联暗渡陈仓,把导弹运进古巴,为的是让美国不要多管闲事,本来也没打算把美国怎么样!但是美国却有自己的谋划,在当时,艾森豪威尔总统军人出身,作为二战最著名的军事指挥官,他知道这种威胁要趁苏联立足未稳之机赶紧拔除,比如,他提交给国会的议案就做出了损失八千万人口的预算!而一旦让苏联核武部署完毕,则美国全境在核武覆盖下,损失就不止这些了,而是整个美国拔除!这是美国的伐谋战略。
其次,美国开始付诸军事行动,他们派出了所有核潜艇,抵近苏联做好一损俱损的准备。
并派军舰封锁了古巴,让古巴断粮断物资。
再来伐交,美国并没有中断了同苏联的谈判与交流,他们同苏联谈判,以交换空间为代价,互相撤军。
比如,美军核武撤离东欧跟土耳其,苏联撤离古巴为条件!如此,苏联的目的也达到了,双方握手言和!
参考:
古巴导弹危机说明了话语权的重要性,这次危机明明是双方各退一步,但是在美国的大力宣传下,却变成了苏联认怂。
二战结束以后,美苏迅速进入了冷战,双方之间长期对立,关系紧张。
为了能获取对对方的优势,两国也是不遗余力,努力在对方边上拉拢盟友,部署军事力量,以争取先机。
1962年8月,美国侦察机就发现苏联开始在加勒比海国家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这无疑对美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此,美国在1962年10月22日公开宣布武装封锁古巴,并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之下,从古巴撤出弹道导弹。
美国在派出海军对古巴实行封锁的同时,还下令美军提高战备,为武装攻击古巴和苏联全面干涉做准备。
苏联开始拒绝了美国的要求,并表示会继续援助古巴。
因此美苏之间的关系急剧紧张,双方剑拔弩张,进入了冷战最危险的时刻。
不过毕竟美苏双方都无力承担全面核战争的威胁,因此最后都做出了让步:苏联同意在美国保证古巴安全的情况下,撤出在古巴的中程弹道导弹和轰炸机,而美国在此后不久,秘密的撤出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弹道导弹,作为缓和美苏关系的表示。
单纯从战术角度来说,美苏都从对方身边撤出了中程弹道导弹,应该是各有所得。
不过苏联从古巴撤出中程弹道导弹是公开进行了,美国甚至进行了电视转播。
而美国从土耳其撤出是秘密进行的,因此在外交上苏联的表现无疑给人感觉是怂了。
美国也是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宣传了一把自己,不过这也是当时美苏国力对比的现实,苏联只能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