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的真正创始人是谁
中国古代的军队,大致可分为官方军队和民间军队两大类,它们都是在很早前就出现了。
民间军队,曾经多数是以创始人、主将的名字来命名的,如“岳家军”、“戚家军”、“杨家将”、“呼家将”,等等。
只有从曾国藩创立“湘军”开始,才有了以地方来命名的军队,后来就有了什么“淮军”、“川军”、“桂军”、“粤军”、“晋军”、“东北军”、“西北军”、“北洋军阀”、“直系”、“奉系”、“皖系”、“鲁系”等等。
狭义的“湘军”,就是由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而创立,先为小规模团练、继为大规模正规军的晚清湖南地方部队,且以湘乡、双峰、衡阳等地子弟居多。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以后,清朝正规部队八旗军绿营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
广义的“湘军”,还应包括该部在晚清民国时期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的湖南军队,其中有从晚清到民国的湖湘各地各种军阀势力、辛亥元勋、爱国将领,有国民党、共产党、小股独立的湖湘官兵等(甚至还有土匪)。
直到何键下台,蒋介石才把湘军改造为半中央军。
到1949年,半中央化的湘军全部被人民解放军所消灭,湘军的历史方至此终结。
但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还通俗地把湖南的作家称为“文学湘军”、湖南卫视和经视的崛起称为“电视湘军”,以及“民歌湘军”、“体育湘军”、“出版湘军”、“足球湘军”等等。
简单地说,湖南湘乡(今双峰)的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始者和统帅。
他将湖南各地团练整合成为湘军,形成书生加山农的独特体制,成为清政府与太平天国起义军作战的主要军事力量。
满清政府虽然对地方汉族武装不信任,但不得不倚重于湘军。
曾国藩同时又借助安徽本土力量发展淮军,并培养了淮军首领李鸿章。
湘军虽然消灭了太平天国,还参与了清廷与各地其他起义军的作战,挽救了清王朝,但是兵权落入汉族,改变了当时清朝的政治格局,甚至还深远地影响到了整个晚清民国时期的中国。
那么,“湘军”这个名字最早是谁提出来的呢?
唐浩明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上卷”第六章《衡州练勇》第一节“王錱挂出‘湘军总营务局’,遭到曾国藩的指责”里说,当时(应该是在1853年9月前后)曾国藩在衡州(今衡阳)古城的湘、蒸二水交汇处昔日吴三桂的演武坪操练他的部队,其中主要的带兵训练将官之一王錱(?
——1857,字璞山,谥壮武,湖南湘乡人,罗泽南的弟子),擅长书法,年轻气盛,刚开始就在练兵的指挥所祠堂大门旁贴一长条红纸,大书“钦命团练大臣曾统辖湖南湘军总营务局”字样,却遭到行事非常谨慎的曾国藩的批评,认为他太过张扬跋扈,会引起朝廷不满的,故不敢用“湘军”,而只准用“湘勇”。
曾国藩还有一番分析:“……我们办的是团练,不是军队,怎能自称‘湘军’?
这不是在公告大众,要在绿营之外另建军队吗?
罗山和你们在湘乡练的勇,人家也只称‘湘勇’。
今后,我们这批团丁可自称‘湘勇’,一来湖南简称‘湘’,二来也可以纪念湘乡练勇的开创之初,但决不能自称‘湘军’。
璞山,你有没有想过,这改‘勇’为‘军’,将会授人以柄啊!” “湘勇”和“湘军”,一字之差,乍看似乎区别不大,有咬文嚼字的老学究之嫌;
但经曾国藩这么一深入分析,便发现问题确实严重。
“勇”者,不过是一小批人马,朝廷不会担心、有意见;
“军”者,那就是一支大部队了,朝廷当然会紧张、警惕的。
足见曾国藩的谨慎、清醒,及对文字细节的明智、洞见。
但这事说明,“湘军”一名的由来,最先就是由王錱提出来的。
据小说《曾国藩》“中卷”第四章《大变之中》第四节“王闿运纵谈谋国大计,曾国藩以茶代墨,连书‘狂妄,狂妄,狂妄’”,其中提到曾国藩与太平军在安庆激战获得胜利、咸丰皇帝驾崩以后(应该是在1861年9月以后),从热河(今承德)避暑山庄传来上谕,朝廷除了嘉奖和升职曾国藩、曾国荃等人以外,还一改过去成例,直呼“湘勇”为“湘军”。
曾国藩自然非常欣喜,今后咱们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叫“湘军”了。
至此,“湘军”一名遂正式面世。
参考:
湖南宝庆府新宁县人江忠源。
他举人出身,1844年出山,比左宗棠早了8年,而且做上安徽巡抚,地位与后来的胡林翼相当。
江忠源的部队叫楚军,因为楚代表文化,湖南人打仗最看重文化含量。
江忠源于湘军有首创之功,曾国藩有团聚天下湘军之义,湘军的顶峰、集大成者,在左宗棠。
曾国藩是政治家、文学家、文化大师,严格说来,作为军事家他在及格分
他不但毕生亲自指挥的大小战役全部失败,而且亲自作出的战略规划也无一例可证其功。
湘军真正的军事实力派,是江忠源、王珍、左宗棠。
参考:
湘军的灵魂人物,非曾国藩莫属。
但湘军的创始人,却是他的弟子江忠源。
此人与曾国藩同为湖南人,32岁到北京会试时,与曾国藩相识,豪气侠义,不拘小节。
曾国藩曾对他有极高评价,称:此类人才,京城寥寥。
又称:此人必当立万世不朽功名,最终以节烈尚义的方式死去。
当时为1844年,清廷虽遭受了鸦片战争之败,但大体承平之世,故曾国藩此番言语,时人多不理解。
最早于1849的,江忠源开始在湖南新宁搞团练,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孔孟之道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手抓军事战法训练。
江忠源的团练接连镇压了当地数次民团暴乱,凭此获得浙江秀水知县一职。
1851年,因母亲去世回乡丁忧的江忠源,因湖南受长毛之乱,集500人的旧时团练,带兵出征广西。
部队越打越多,1852年已多至2000人,号称“楚勇”,实为湘军之雏形。
江忠源成名之仗为1852年的蓑衣渡大捷,斯役,南王冯云山兵败身亡。
杨秀清被迫放弃攻打长沙,绕道沿江而东下。
“蓑衣渡一役,为保全湖南首功”。
江忠源因此升为道员,后又任湖北按察使,并提议曾国藩早日组建水军。
后曾国藩组建湘军,从体制到训练,基本上是依江忠源之法。
可惜江忠源后来在庐州遇上了同样世不二出的石达开,最终城破兵败。
江忠源本有机会逃生,但他坚持要以身殉城,部下强行背他要逃,他痛咬部下脖子,掉落地上后,自趋池边,赴水自尽。
真正印了当年曾国藩那句话:以节烈尚义之法而死。
倘若江忠源不英年早逝,后来也应是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齐名的晚清汉人重臣。
参考:
湘军是一个以湖南各地团练为主整合而成的部队,它的起源就关系到本身各支团练的起源,而且有些支派后来又消失或者脱离了,所以本身并不好去追溯各支的起源时间和创办人。
首先,近现代湘军的构成主要是三个派系,“曾胡系”又叫“曾胡罗系”,“江刘系”,“王左系”,当然还有很多杂系,但存在感不如这三大派系。
清楚这个派系起源,就会清楚创办人了。
其次,派系之间是存在衍射关系的。
“王左系”是以王鑫、左宗棠为首。
前期是王鑫,王鑫战死之后余部归了左;
而王鑫,原来是罗泽南的弟子,是跟着罗泽南一起办团练的,这支主要是王鑫不服曾国藩管束,在罗泽南死后独立出去,归了左宗棠,所以这支的主要创办人还是罗泽南,包括具体练兵方法,编制等都是罗泽南的思想,几乎没啥争议吧。
“江刘系”是以江忠源为首,江忠源,是举人出身,办团练还在太平天国之前,当时目的是剿匪,镇压雷再浩起义,成功后升任浙江秀水县知县。
后来太平天国才起义,他再组建楚勇,到广西参战,并在蓑衣渡之战中击毙冯云山。
而罗泽南办团练还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后。
所以,办团练最早的是江忠源,几乎没有争议;
江忠源与曾国藩什么关系呢?
道光十七年参加乡试时,郭嵩焘与江忠源相识,他们是同榜举人。
道光二十四年,郭嵩焘把江忠源介绍给曾国藩,并拜曾国藩为师。
其实这个为师,也是攀附关系,并未直接隶属,留个后路而已,“江刘系”实际也一直相对独立,只是听从曾的调遣。
那最重要的“曾胡罗系”是怎么起源呢?
咸丰三年正月,曾国藩、郭嵩焘、曾国葆踏上了到长沙办团练的征途。
三
第二天早晨,就在他们准备赶往长沙时,又来了三
三人是罗泽南、刘蓉和王錱。
几天后一行人到了长沙省城,湖南巡抚张亮基十分高兴在巡抚衙门大摆筵席接风,首席军师左宗棠作陪,这就是湘军最早的架构了。
显然,“曾胡罗系”,最早的起源班底,大部分都是来自罗泽南部,而且曾到长沙后,练兵,招募,编制等问题都是委托罗泽南师徒等人,到后来胡林翼从贵州来支援也加入就全了。
所以,“曾胡罗系”最早起源于罗泽南部团练,创办人主要是罗泽南、王鑫、李续宾等人。
综上,如果把湘军主要看成是“曾胡罗系”的话,创始人无疑是罗泽南。
但如果是广义湘军,包含各个派系,那么最早的支系创始人是江忠源。
但他们都是以曾国藩为核心。
参考:
曾国藩本来是一个学问家,一直在京城做京官。
属于晚清时期重要的理学大师。
洪杨之乱后,回到家乡,组织湘勇,创立湘军。
他与弟弟和众多学生以及同僚一起,带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
所谓的咸同中兴,曾国藩居功最大。
曾国藩不但是湘军的创立者,也是中国近代军阀之祖。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后,解散湘勇。
而他的学生李鸿章却在淮军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以李鸿章为祖,而曾国藩创立湘军,实际又为淮军和北洋军阀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