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反秦义军的天下共主是楚怀王而不是周天子
记得《朱柏庐治家格言》里有句话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意思是说,祖宗虽然世代久远,但祭祀时也要恭恭敬敬、诚心诚意。
说是这么说,但有几人能做到呢?
自己家的祖宗尚且如此,人家的祖宗谁会惦记呢?
周王朝已经灭亡很久了,他自己的子孙恐怕早就忘记,谁还会想着他呢?
01周王朝彻底灭亡,周天子已经被遗忘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大周朝,开创了八百年辉煌的基业。
但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特别是统治阶级内部对于土地和政权的争夺,导致国人发生了暴动,动摇了西周统治基础。
同时,周幽王宠幸褒姒,也就是烽火戏诸侯的那朵奇葩,就把申后废掉,立褒姒为后,同时废掉太子宜臼,改立褒姒所生的伯服。
申后和废太子宜臼就逃到了申国。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杀掉了周幽王。
随后,申、鲁、许等诸侯国,在公元前770年,立废太子宜臼为国王,是为周平王,京都从宗周迁到了洛邑(洛阳),史称东周。
周平王东迁之后,管辖范围大为减少,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国中的威望大不如以前。
据《左传》记载,在春秋时期共有140多个诸侯国,诸侯之间相互攻伐和兼并,周天子由于失去了权威,已经无力掌控这个局势。
面对外族的入侵,周天子虽然还是天下的共主,但已经无力承担起抵御的责任,经常求助于一些强大的诸侯。
在这种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以霸主自居,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号令天下诸侯。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了子带之乱。
周襄王被迫离开京都,在晋文公的援救下才得以复国。
前632年,周襄王被迫,与晋文公于河阳践土会盟。
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周赧王时,国势益弱,以致分裂为东周国和西周国,彼此还相互攻杀。
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国被秦国所灭,周赧王病逝,西周国覆灭。
七年后,东周国也被秦国所灭。
东周共传二十五王,历时515年,至此,周王朝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就连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也不存在了。
02秦末农民起义与秦朝的灭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最后灭掉齐国,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强大的秦王朝帝国。
此时,周王朝已经不存在三十多年,虽然还没有从臣民的记忆中完全消失,但已经毫无影响力了,远远不如秦国后期灭掉的赵、韩、魏、燕、楚、齐等战国七雄。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兴土木,徭役、赋税沉重,严刑酷法,民不聊生,困苦不堪。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终于导致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起义军假借已被赐死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原抵抗秦朝的楚国名将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起来反秦。
各地纷纷响应,起义军声势浩大,发展很快。
陈胜自立为王后,被起义军奉为共主。
公元前208年,陈胜被杀死。
此时,原六国贵族先后复国,以及在起义中发展起来的军事力量,纷纷自立为王。
其中以项羽、刘邦领导的两支力量最为强大。
当初,项羽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
陈胜被杀后,项梁召集部下议事,居巢人范增前来告诉项梁,如果不立楚国后人而自立,一定不会长久。
项梁采纳了范增的意见,在民间找到了楚怀王之孙熊心,仍立为楚怀王。
项梁兵败被杀后,项羽掌管了项梁的军队。
项羽联合刘邦等反秦义军,最终消灭了秦朝。
项羽在得到楚怀王的同意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了刘邦等十八位诸侯王。
此时,天下诸侯共尊楚怀王为共主。
不久后,项羽杀死了义帝楚怀王。
诸侯王之间又开始了混战,最后刘邦战胜项羽,得到了天下。
因此,反秦义军之所以没有拥立周天子为共主,是因为周天子退出历史舞台已经久远,在民间已经失去了号召力,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而楚怀王被拥为共主是因为项羽的势力最为强大,刘邦初期也是加入了项梁的反秦大军。
当初关东六国也以灭国的贵族后裔为旗号,纷纷起兵反秦,但由于他们的势力都没有项羽势力大,也就不能号令天下。
其实,楚怀王也仅仅是一个傀儡,被利用的一个工具。
在项羽分封诸侯王后,就把他杀掉了。
楚怀王没法掌控项羽,更没有能力号令天下。
天下诸侯也并没有把楚怀王真正作为共主尊奉,一切还得靠实力。
没有实力做基础,被推举上高位,反而不是好事。
刘邦以替义帝报仇的名义,讨伐项羽也就是个幌子,收买人心而已,并没有把楚怀王真正作为共主。
参考:
天下反秦义军的共主并不是楚怀王,从来也不是,更不会是周天子了,周天子无论是势力还是地盘,都已经消失殆尽了。
自从周平王迁都开始,成为西周与东周的分界线,周平王由于担心西戎的威胁,将都城从镐京(今西安)迁到了洛邑(今洛阳),从此东周就以洛阳为都城,夹在一片诸侯国中生存。
东周自从迁都后,就开始陷入了衰弱,到了后期,东周甚至不如一个小诸侯国,公元前425年,东周又分裂为东周公国和西周公国,这个时候的东周已经差不多名存实亡。
公元前256年,周赧王病逝,不久,秦国灭亡西周公国,公元前249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率军灭亡东周公国,周朝正式灭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大一统的秦朝。
秦朝存在仅仅15年就灭亡了,就在秦始皇去世的第二年,秦二世胡亥即位的当年,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就拉开了秦朝灭亡的序幕,由于陈胜、吴广是首义,又是第一个在秦朝末年建立政权的势力,因此在反秦起义之初,陈胜被奉为天下反秦的义军的共主。
为什么是陈胜被奉为天下反秦义军的首领和共主,而不是其他人呢?
有几个原因:1、陈胜是第一个起义的人,不仅有象征意义,还有很大的政治意义,第一个起事的人,就是首领,就是共主。
2、陈胜的势力在当时所有的反秦义军中是最大的,陈胜、吴广一起义,势力如燎原之火迅速席卷了整个天下,陈胜的势力迅速成为天下最大的反秦武将,势力大就能威慑天下所有的义军,陈胜就是共主。
3、陈胜建立的政权是张楚政权,打出的旗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以秦国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举行起义,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原来楚国民众的支持,众多支持也让陈胜成为共主。
4、原来六国复僻的势力,有一些原本就是陈胜的部下,比如武臣自称赵王、韩广自称燕王,武臣与韩广都是陈胜原来的部下,被派出攻打赵地和燕地,结果就自立为王了,原来就出自陈胜,陈胜也就是共主了。
但是陈胜起义仅仅六个月后被自已的车夫杀死,起义失败,天下反秦义军失去共主,这个时间段,天下反秦义军基本上是各自为战,也有不同的势力争着立自已的首领为王,但在这个乱世下,想让人奉为共主,靠的就是武力与民心。
陈胜被杀之后,天下反秦义军以楚地的项梁军发展得最好,势力也最大,因此项梁有成为天下共主的希望,很简单,弱肉强食,谁强谁就当王,但是项梁并没有自已称王,而是找出了原来楚国国君的后裔熊心,拥立熊心为楚怀王,把楚怀王作为自已的国君,以便在反秦战争中能够拉拢楚人的民心,让势力进一步扩大。
如果有人挑战项梁所立的楚怀王,项梁还是会消灭这些人的,陈胜的部下秦嘉拥立了原楚国贵族景驹为楚王,以便与项梁争老大,结果被项梁所杀,然后一步一步,项梁成为楚地的老大。
楚怀王虽然名为国君,实际上是项梁所立的傀儡,项梁立楚怀王,也不是为了忠心楚国,而是为了创业打天下拉拢人心方便,所以这个时候,天下的共主实际上是项梁。
但是项梁在反秦战争中,由于骄傲轻敌,被章邯杀死,项梁死后,楚怀王一度想夺权,但是最终被项羽所阻止,项羽杀了楚怀王任命的上将军宋义,自已做了上将军,并掌握了兵权。
在巨鹿之战,项羽凭借天才般的军事才能击败了秦军主力,各诸侯国见秦军主力失败后,一拥而上,将秦军主力消灭,此战过后,秦国已无力反抗,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自从巨鹿之战后,项羽的
项羽不仅完全操纵了楚怀王,而且还以诸侯名义分封楚王,
如果项羽不是天下共主,那他给诸侯分封也不会有人服他,更不会让他来封,凭什么啊?
就凭项羽的势力强大,谁不服就杀谁的白色恐怖,最终让项羽成为天下共主,随后不久,项羽还杀了傀儡楚怀王。
楚怀王从被立为楚王开始,一直就是个傀儡,先是受到项梁控制,之后又是项羽控制,又怎么可能是天下共主呢?
而此时的周天子早就消亡几十年了,更不可能是周天子。
参考:
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大家都拥戴楚王的后人熊心为“天下共主”,并且还尊称他为“义帝”。
这一点,虽然最早是由项梁、项羽提议的,但是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照理说,作为“天下共主”,最合适的人,应该是周天子的后人。
当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各地六国后人纷纷起来,各自称王,宣布恢复之前的国家。
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认为,当初是秦国灭掉了他们的国家,现在他们做的,就是恢复先前被灭掉的国家。
(楚怀王熊心)既然要恢复之前的国家,那么,要找一个“天下共主”的话,就应该找周天子的后人。
为什么却找楚国的后人呢?
让楚国的后人来当“天下共主”,为什么其它六国诸侯们不反对呢?
我认为这件事非常复杂,而且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来把这个过程理一理。
一、熊心最早并不是被立为“天下共主”,而是被立为“王”。
熊心确实是楚国国君的后人。
但是楚国灭亡以后,他已经沦为一个牧羊人。
当时他之所以出山,是因为项梁在起兵以后,范增告诉项梁,虽然你是项燕之后(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已经为项燕做了一波宣传了),但是论号召力,还很不够。
最好的办法,就是立楚王,尤其是立楚怀王的后代为王。
一来他是楚王,号召力更强,二来直接就叫他“楚怀王”,让大家一下就想起来那段悲惨的让人同情的历史。
项梁自己则称为武信君。
从这里可以看出,熊心被立为“楚怀王”,只是项梁发动起义的需要。
项梁当时也没有想过要天下人承认熊心是“天下共主”。
而且应该说,大家也不认可熊心是“天下共主”。
(项羽剧照)二、熊心被升格为“义帝”,是项羽有私心的结果。
项梁把熊心找来,让他当楚怀王,果然号召力大增。
当时楚国的子弟,也云集在项梁身边,项梁的队伍变得十分庞大。
不过,后来秦朝派出章邯镇压农民军,最终章邯在消灭了陈胜吴广以后,又把项梁给打死了。
章邯打死项梁以后,激起了楚国士兵的怒火。
所以项羽带着楚国士兵,破釜沉舟,在巨鹿之战中,一战灭掉章邯,同时也惊住了六国其他诸侯。
所有的诸侯都对项羽刮目相看。
当然还不是刮目相看,而是都拜倒在项羽面前,大气都不敢出。
在巨鹿大战之前,当时熊心和大家约定,谁要是先攻下咸阳,就封谁为王。
当时项羽希望熊心派他去进攻咸阳,但是熊心不同意,派了刘邦去。
熊心之所以这样做,也是看出项羽这
结果刘邦虽然把咸阳给攻下来了,却不敢称王。
因为项羽经过巨鹿之战后,变得无比强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对熊心很不满。
因为他实际上才是灭亡秦朝的那个最重要的人,而刘邦却捡了个便宜。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项羽为了自己能当王,就升格熊心为“义帝”。
熊心因为被升格了,因此才有一点“天下共主”的味道。
不过也不是大家都认可的那种“共主”。
(刘邦剧照)三、大家认可熊心为“天下共主”,是为了反抗项羽。
项羽把熊心升格为“义帝”以后,他当然就可以称王了。
他本来是应该称“楚王”,但是觉得这个“楚王”不过瘾,因此称为“楚霸王”。
不过,也许是项羽自身也有些保留,或者是其他别的什么原因,因此在“楚霸王”的基础上,又加了个“西”字,叫做“西楚霸王”。
当了“西楚霸王”以后,项羽觉得他可以对天下进行分封。
于是就封了十八路诸侯。
有一些人,比如齐王这样的诸侯,本来是自称的,而且本身就是齐国的后代,他也重新给人家封一次。
对刘邦,则把他迁徙到边远的汉中,封他为汉王。
而这些,都让被分封的人,大都不满意。
有人可能会说,项羽为什么不直接称帝呢?
实际上这是一个过程,因为当时熊心还在。
所以后来,项羽为了最终独霸天下,因此派人把熊心给杀掉了。
当项羽杀掉义帝熊心以后。
首先刘邦跳了出来,说熊心是“天下共主”,被项羽弑君,因此发誓要攻打项羽。
接着齐国等国家也跳出来,不服项羽,说项羽弑君,杀掉“天下共主”。
然后各地诸侯也都纷纷跳出来,不服项羽,说他弑君杀掉“天下共主”,都纷纷反抗项羽。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
实际上,熊心之所以成为“天下共主”,首先是因为有项羽的分封。
项羽都是大家的领导了,而熊心又是项羽的领导,他当然就是“天下共主”了。
其次,这也是各地诸侯为了反抗项羽,所找的一个理由而已。
(参考资料:《史记》等)
参考:
秦末起义时,“周”,还并不是一个遥远的传说。
前256年时,周王朝的九鼎归秦,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前249年,东周国灭亡,周室才退出历史舞台。
周,不过比关东诸国早灭亡20多年。
对于一个当了800年天下共主的王朝来说,这20多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到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时,历史不过才过去40多年。
然而,秦末起义时,人们纷纷翻出旧时代的符号为旗帜来反秦,甚至连秦始皇的儿子扶苏之名都被陈胜拉出来反秦了。
曾做了800年天下共主的“周”,却无人提及,仿佛已经被忘却得干干净净了。
这是为何呢?
早已对人心没有任何号召力的“周”比之失去实权,被人心淡忘才是最可怕的。
春秋时,“周室”虽已衰微,但仍然有相当号召力。
当时的齐桓公、晋文公,还要以“尊王”为号召,凝聚人心,成就霸业。
这是因为:周室号召天下的基础,是分封制+宗法制,以此为基础,即便周室实力衰微,但他仍然是天下共主。
然而,春秋末年开始,这些基础都不复存在了。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其余诸侯国也都推行了变法。
由此,新兴贵族,逐渐取代旧贵族,成为列国的统治力量。
对于六国贵族们来说,其特权、地位,悉数来自诸侯王,而不再是早已衰落的周室。
如此,周室在贵族中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失去了仅有的号召力。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在周室的体系中,大部分民众连“国人”的身份都没有,而“礼不下庶人”,甚至连周礼都将他们排除在外。
他们没有获得周室赋予的土地、法律身份,甚至连为周室当兵的资格都没有。
相反,正是在列国变法中,他们获得了土地,获得了国人身份。
他们从来不是周的“国人”,而是楚、齐、韩、赵的“国人”!因此,周室虽统治了天下这么多年,但无论是在贵族中,还是在民众中,都已经失去了所有号召力。
身份认同人们的身份认同,是自己的诸侯国身份。
战国时代,他们被动员起来,世代为自己所在诸侯国而战,早已形成了自己的身份认同。
在普通民众中,直到唐宋时期,人们仍以“燕人”、“赵人”、“楚人”、“齐人”自称。
而对于旧贵族们来说,他们的权势、地位、财富,都与诸侯国关系紧密。
六国的旗号,是恢复其一切利益的合法基础。
因此,组织反秦斗争时,各地义士多打出恢复六国的旗号。
楚国灭亡时,楚人就发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
韩地,张良“家僚三百人”,家境富庶,但弟弟死了都不出钱安葬,拿出所有的钱财来组织刺杀秦始皇,“为韩报仇”。
魏地的张耳、陈余等人,也为反秦而奔波各地···当然,需要强调的是:有号召力的,是义军对各诸侯国的“身份认同”,而并非对故国君主的忠诚。
所以,后来六国“复国”时,旧贵族们认可的赵王、燕王,不是旧赵王、燕王后裔,甚至不是本国人(赵王武臣是楚人,燕王韩广是赵人)。
所以,战国时的诸侯王之后,并不意味着他能天然成为“复国”后的诸侯王。
同样,战国时代,楚虽曾多次为合纵国“盟主”,但这些与楚怀王熊心成为“共主”基本没有什么关系。
既然如此,为何楚怀王又成了反秦的名义“共主”呢?
楚是大多数诸侯“复国”的基本力量陈胜吴广起义后,陈地“三老”认为陈胜“复楚社稷”,推陈胜为王。
当时,秦嘉扶植楚王后裔景驹为楚王,被项梁攻灭。
项梁,是楚大将之后,志在复楚。
连他都支持陈胜,反对楚王后裔景驹为楚王,足见,楚人皆以陈胜的“张楚”是恢复楚国。
而陈胜的力量,是恢复大部分诸侯的基础力量。
陈胜派武臣、张耳、陈余攻略赵地,后来武臣作了赵王。
武臣派韩广攻燕地,韩广作了燕王。
陈胜派周市攻略魏地,后来周市为魏相,扶植魏贵族魏咎作了魏王。
虽然一些诸侯复国本非陈胜所愿,但最终,这些诸侯,都是在得到陈胜许可的情况下成功复国的。
后来,陈胜兵败后,项梁扶植了楚怀王。
项梁应张良之请,派人寻到韩王成,恢复了韩国。
不仅如此,一些诸侯国“复国”后得以坚持住,也有赖于楚。
比如,魏国复国后,魏咎兵败而死,几乎再次灭国,项梁借兵给魏豹,是魏国支撑了下来。
可以说,除了齐国是由旧贵族田氏自己复国外,其余各国,无不是以楚的力量为基础复国的。
因此, 秦末起义中,楚的地位从一开始就是极为特殊的,是事实上的“盟主”。
实力确保的地位然而,仅靠“有恩”就能获取“共主”地位的想法无疑是幼稚的。
列国恢复后,各有各的利益,他们未必继续追随你。
章邯进攻陈胜时,其余诸侯坐观成败,使陈胜最终败亡。
时为楚将的刘邦留雍齿据丰时,魏来挖墙角,使雍齿据丰投魏。
可以说,诸侯一旦复国,与楚就恢复到了竞争关系。
尽管楚怀王仍然拥有盟主一般的地位,但当时的他,仍然没有“共主”名分。
使楚地位得以稳固的,是项羽。
巨鹿之战时,诸侯作壁上观,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使其令诸侯惊骇。
巨鹿之战后,诸侯“膝行而前”,接受项羽的指挥,使楚将项羽成为反秦义军的总指挥。
这时候,楚已成为事实上的反秦领导者。
尴尬尴尬的是:楚怀王获得“共主”名分的时候,正是其被架空的时候。
项羽率领诸侯联军入关后,压服了先入关的刘邦。
旋即,项羽请示怀王,希望自己为王。
然而,楚怀王的答复是“如约”。
项羽大怒,与诸侯军众将商议:灭秦,都是我们干的,楚怀王没有什么战功!我们不如尊楚怀王为“义帝”,自行分封!于是,楚怀王成了“义帝”,正式成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然而,这位“义帝”,事实上已经被架空,失去了几乎所有的权力。
而其他“复国”的诸侯王们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项羽和众将将天下分为十八个诸侯,与之共同作战,关系紧密的军功将领们得到了好地方,而旧王后裔却只分到了相对小且贫瘠的地方。
很快,义帝被项羽所杀,而那些旧王后裔也悉数被军功诸侯王们消灭。
刘邦举起为“义帝”复仇的名义讨伐项羽,但始终也不过是“口号”而已,没有再寻找楚王后裔为帝王。
无论是“义帝”还是诸侯王,都是反秦的旗帜而已,反秦的事业成功后,他们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秦一统天下后,无论是周天子还是六国,都已经成了“过去式”。
然而,在世人心中,六国还有一定的号召力,而周室连号召力都已不具备了。
因此,反秦义士们搬出六国的旗号,以之为反秦的旗帜。
楚在反秦中的特殊贡献和实力上的绝对优势,使楚成了反秦军的“共主”。
然而,“过去式”始终是“过去式”。
无论是复国的诸侯王还是“义帝”,都只是一面旗帜,而缺乏实际基础。
因此,“义帝”、恢复的诸侯国,在时代的浪潮前毫无还手之力,在完成其短暂的历史使命后迅速消失了。
参考:
春秋时期的周室,早就已经名存实亡。
秦统一诸侯之后做了很多统一思想的事。
周室在人民的心中的地位早已经不复存在。
而楚国是秦统一六国之前的大国,有800年的历史,有自己的民族思想民族情怀。
很多的心里还把自己当成是楚人,而非秦国人,在思想上人民希望楚国能够赶走秦国这个侵略者。
其他国家第一次农民起义是楚国人陈胜吴广领导的,刘邦项羽也是楚国人。
所以在起义初期楚国人需要有一个领导,有一个精神领袖。
需要站在正义的一方,就是说造反需要有一个正当的理由。
所以为了推翻秦朝的统治,必须有一个有威望的有正中血统的人作为精神领袖,出来主持大局。
这也是当时范增的建议,所以项家找到了流落民间的楚怀王的孙子为天下共主(也称为楚怀王,寓意和其祖父一样)。
为什么天下人能承认这么一个共主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反对秦朝统治的义军中楚君最为强大。
项羽自然不用多说,西楚霸王武功天下第一。
他说过他的失败非战之罪,其实是他的觉悟不够。
其次,首个攻入汉中的也是楚人(汉高祖刘邦)。
还有一点是天下尊楚怀王共主的原因。
那是在项羽杀了楚怀王之后,刘邦为了争夺天下树起的大旗(为楚怀王报仇,说项羽
在这个过程中汉高祖刘邦不断以项羽大逆不道为理由,拉拢天下其他诸侯反对项羽。
由于刘邦的觉悟明显比项羽的高很多,所以最终成功的搞定项羽;
夺得了天下。
所以这个时候天下就只知道楚怀王的为天下共主,而且是被项羽杀的,然后刘邦正义的消灭了项羽;
至于周室那已经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又有多少人在乎呢。
小蚂蚁
参考:
当时谁做反秦义军的天下共主,不是看谁名气大,不是看谁出身高,而是看谁实力强。
最早的时候,陈胜是义军的共主。
为什么是他呢?
因为他实力强,手下十几万部众。
并且,陈胜当时不仅自己创业了,他还支持自己的部将武臣和魏国贵族魏咎也创业了。
武臣得到陈胜的支持,攻掠赵地,在赵地建国称王,自称为赵王;
魏咎得到陈胜的支持,在魏地称王。
另外,武臣还有一个部将叫韩广,他在武臣支持下,安抚燕地,结果就成了燕王。
昔日关东共有六个大国,赵、魏、燕三国都是在在陈胜支持下复国的,陈胜成为当时反秦义军的共主,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不过,影响越大,责任也越大。
当章邯率秦军反扑义军后,陈胜自然而然的也遭到了章邯的重点关照。
大约支撑了几个月后,陈胜不敌章邯,结果他这个天下共主就被干掉了。
陈胜死后,魏国的魏王咎成为章邯第二个重点
在支撑了五个月后,最终也败给了章邯。
魏国被剿灭的同时,章邯还击杀了前来支援的齐王田儋。
魏咎、田儋死后,楚国的项梁北上,他拥立楚怀王,宣布楚国复国。
但是三个月后,他也败于了章邯。
项梁死后,章邯的第四个目标选择了河北的赵国,引发了后来著名的巨鹿之战。
(当时赵王已经换人了)从
因为大家的实力都差不多,谁也不服谁。
楚怀王后来能成为天下共主,主要是后来项羽和刘邦的优异表现。
巨鹿之战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
秦将章邯和王离攻赵,楚怀王出于唇亡齿寒道理,再加上他也想靠救援赵国,树立楚国的威信。
于是他就遣宋义、项羽救赵,同时又遣刘邦攻关中,两路并进。
决定出兵之前,楚怀王可能没想到项羽、刘邦会凭此次出征,一举把秦国给灭了,使他白捡一个天下共主的名号。
所以综上所述:不是天下人拥立了楚怀王为共主,而是楚国在反秦战争中,楚怀王依靠项羽和刘邦的战功,自抬身价,凭实力坐到了天下共主的位置。
换而言之,就是项羽太能打了,刘邦实力也不弱。
大家买他们两个的面子,顺带着就买了楚怀王的面子。
如果说,在巨鹿之战打败章邯、王离的人不是项羽,而是赵王的部将张耳、陈余;
攻入关中的人不是刘邦,而是魏王或是齐王。
那么赵王或魏王就应该是天下共主了,享受被遵奉为义帝的待遇。
最后再来说周天子的问题。
为什么秦末各路义军都没有搭理周天子呢?
因为时代早就变了,战国中后期,各国相继称王,诸侯与周天子平起平坐,这实际上就已经是否认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
各国称王之前,只有周天子是王,大家都是公爵、侯爵、伯爵(楚国例外),周天子还有一个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身份。
但是各国诸侯称王之后,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周天子是王,齐王也是王,赵王也是王,大家地位一样了,周天子还牛什么牛?
事实上在战国后期,周朝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了,当时人的概念就是“
陈胜吴广起义后,赵国人响应,于是赵国就复国了,这时候没人还记得周天子;
魏国人随后也响应,于是魏国也复国了,魏国人也一样不记得还有个周天子。
燕国、韩国、楚国、齐国人复国时的心态也都一样,想的是复自己的国,而不是周朝。
至于周朝复国的任务,那就交给当年周天子的直属臣民负责了。
而众所周知的是,周天子地盘小,周王室在洛阳巴掌大的地盘,合共也就几万人,这么一点实力,能起义成功?
总而言之,秦末那个环境,义军的天下共主由谁来做,主要取决于实力。
楚国势大,陈胜吴广也好,项梁、项羽、刘邦也罢,他们都是楚国人。
在秦末农民起义的前期,楚国人是反秦的先锋军。
在后期,楚国人又是绝对实力最强的。
楚怀王成为天下共主,也是必然的了。
其实,所谓的秦末农民战争,就只要把它看作是六国余孽复辟战争就好了。
周天子在战国后期,除了在他自己的地盘以内还有影响力,在六国已无影响力。
秦末起义时,自然没人理会他了。
参考: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兵反秦,各地纷纷响应,一时间天下反秦,而陈胜更是自称楚王,建立了所谓的张楚政权,但陈胜很快就在战争中遇害。
虽然陈胜死了,但陈胜撒下的反秦的种子已经在各地生根发芽,因此各地反秦的步伐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有燎原之势。
尤其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项梁也在会稽起兵,隐隐成为继陈胜之后号召力和实力最强的一直反秦力量。
也因此,项梁曾在陈胜死后召集各路将领共商反秦大计,正是在这个时候,范增给项梁出了一个主意:“陈胜败固当。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
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势不长。
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後也。
”项梁听了范增的建议,在民间寻找楚怀王的后代,结果将楚怀王的一个孙子熊心给找了出来,重新将其立为楚怀王,在熊心的领导下,反秦的队伍越来越大,最终将灭了秦朝。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里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项梁要让楚怀王来做这个起义的领导,颇有点天下共主的意思,来壮大力量,而不是选择让周天子的后代来承担这个责任呢毕竟周天子做了八百年的天下共主呢?
而且后世王朝很多人在怀念周朝,那是不是秦末的时候人们也怀念周天子呢?
这很显然是不可能的,倒不是说周朝灭亡的早,实际上周朝真正灭亡是在公元前256年,而陈胜、吴广反秦是在公元前209年,这其中其实相隔的时间并不算是很长,堪堪半个世纪而已,倘若周天子真的很有号召力,不至于这么短的时间就失去了威信。
问题就出在这里,实际上早在周朝灭亡之前,周天子就已经失去号召力了,周天子真正拥有号召力是在西周时期,当时周天子确实是真正的天下共主,各个诸侯国拱卫这西周。
但西周末年,西周逐渐衰落,而周幽王又不小心招来申国和缯国以及犬戎的合力围击而丧了命。
周平王好不容易在几个诸侯王的帮助下复了国,周王朝的军队大为缩减,再加上周平王东迁,失去了很多的土地,自此之后,礼崩乐坏,周天子式微,而诸侯逐渐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
春秋时期,诸侯们对周天子还有一定程度的尊重,还能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来号召天下的诸侯们。
而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威信进一步下降,他的存在已经不再被战国七雄所忌惮,东周的灭亡也只是时间而已,之所以大家不去动周天子,不过是不想落人口实,被其他诸侯国出师有名而已,而到了战国末期,实力强劲的秦昭襄王已经觉得周天子是时候消失了,于是东周就没了。
如果说,春秋时期,让周天子出来说个话,还能有个诸侯听,但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的话语权甚至比不上一个小的诸侯了,而且并不是一个诸侯不将周天子看作天下共主,是所有的诸侯都不再将周天子看作天下共主。
既然有这样的情况存在,项梁又怎么傻到会想到继续让周天子的后代也就是新的周天子来做天下共主呢?
压根就不会为自己增加力量。
而楚怀王就不一样了,楚怀王能被尊为天下共主是有好几方面的原因的。
首先当时站起来反秦的大部分力量都是楚人,他们在楚地上聚集然后反对秦朝的统治,自然让楚王的后代做天下共主是最能捕获人心的,最能为项梁积聚力量,团结大部分的反秦力量为自己所用。
其次,当初秦朝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时候,楚国的反抗是最为激烈的,战国大部分的时期了,本来就是楚国的疆域最大,百姓的爱国之心更为强烈,因此,当初秦灭楚的时候曾遭遇了激烈的反抗,无奈大势所趋,楚国已经没有力量与秦国对抗,最终还是被秦灭了。
但即便被秦灭了,但楚人始终记得秦灭楚的仇恨,所以楚南公会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句话是否是事后诸葛亮,我们不得而知,但也可以看出来,楚人对秦朝是有刻骨的仇恨的。
所以我们看到秦末反秦的大部分将领,都来自于曾经的楚国,从这一方面来说,立楚王的后代为天下共主是最能收买人心的。
再次,这就要牵扯到曾经的楚王楚怀王了。
楚怀王是一个政治上很天真的人,他和春秋时期的宋襄公有点相似,就是有点不合时宜。
当初宋襄公在和楚成王的泓水之战中,面对自称蛮夷的楚国,宋襄公坚持所谓的战争礼义,不在楚军渡河的时候攻击他们,也不在楚军未摆开阵式的时候攻击楚军,以至于错失良机,导致大败,宋襄公更是在战争中受了伤,半年后病死。
而楚怀王同样也是不合时宜的,在早就已经充满了阴谋诡计的战国时代,居然相信张仪的话,和齐国彻底断交也得到秦国送出的六百里商於之地,结果等到楚怀王派使者去秦国办这件事的时候,张仪只答应给六里地。
按理说被张仪骗成这样,楚怀王应该不会再相信他了。
然后并不是,等到楚怀王终于得到了张仪并将他关在了狱中之后,张仪与郑袖间接取得了联系,郑袖说服楚怀王放了张仪。
结果张仪趁机又说服楚怀王和秦国结盟,楚怀王愉快的同意了。
这件事看似影响很小,实际上正是因为张仪这一搞,楚怀王亲齐又背齐,亲秦又背秦再亲秦,可谓三心二意,齐国也攻打楚国,秦国也来攻打楚国,搞得楚国损失了很多的土地。
这还不算,后来秦昭襄王攻下楚国八座城池,约楚怀王在武关会盟,很多人认为这是秦昭襄王给楚怀王下的套,因此劝他不能去,但楚怀王因为惧怕秦昭襄王,也是存了侥幸心理认为秦王不能把他怎么样。
结果他一去不回,被秦昭襄王扣在了秦王,秦昭襄王试
当然,楚怀王虽然看似成为了天下共主,实际上也只是受制于项氏,楚怀王最终被项羽所杀。
参考:
谁的拳头硬,谁就可以当老大,反秦战争中最开始陈胜拳头最硬,因此陈胜是盟主;
陈胜死后,项家势力最大,项家作为一个小贵族,有点不上了台面,故将楚怀王搬出来装点台面。
楚怀王其实就是一个傀儡,他身后的项氏家族才是真正的天下共主,击败秦军的也是项家军。
周天子早就没有了,更何况战国时代的周天子就只是一个傀儡,反秦需要实力玩家,不需要周天子这样的过河泥菩萨。
天下共主只是名义上的,谁当这个共主,谁就会招来秦军的重点关照,因此项家推出的楚怀王当天下共主。
秦军当年横扫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的赫赫武功深深威慑着六国贵族,很多六国贵族都是经历过灭国之战的,他们对秦军的恐惧深入骨髓。
秦始皇崩后两年,一无所有的陈胜率先发难,一时天下反秦汹汹,陈胜很快聚兵百万,占地千里,然后分出各路军队四处掠地,他自己则开始享乐成果。
陈胜分出去掠地的军队名义上是归陈胜节制的,事实上很多出去后就不再听陈胜命令了。
楚国的项家是自己起兵反秦的,但是他们仍然尊陈胜为盟主。
秦朝派章邯武装了骊山刑徒军,数数约七十万人,出关后第一个要击灭的人就是陈胜。
秦朝刑徒军大多数都是军旅世家子弟,或者穷恶极恶的犯人,他们短时间内完成训练,作战能力远远超过陈胜的乌合之众。
很快章邯击败陈胜的百万大军,陈胜本人在逃亡途中被亲信斩首献秦。
陈胜死后,项燕成为起义军首领,章邯又率军击项燕,多次激战后项燕战败身死。
陈胜、项燕死后,赵国成为最强大的一支起义军,章邯又北上击赵,还请长城军团南下助战。
项羽确实是一位战神,他残暴好杀,战力惊人,诛杀宋义后,他率三万楚军冲击长城兵团,将秦军阵形打乱,五万长城兵团战士全部战死。
章邯由于内受赵高胁迫,外受楚军战力影响,最终选择了率军投降项羽;
如果章邯跟王离合作得好,以二十五之众击项羽三万人,当无战败之危。
项羽战胜秦军主力后,成为义军首领,率军入关灭秦,分封十八路诸侯,自封西楚霸王,并很快弑杀天下共主楚怀王。
参考:
周与秦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合二为一”关系,世人都认为秦灭了东西两周,实际上《史记》记载还留下了疑窦:秦人虽然灭了两周,且迁去了九鼎,但同时保留了周祀。
某种意义上,秦是一个加强版的周,因此东方六国反秦不能以周天子为旗号。
秦、周的历史渊源:殷商的臣子秦灭周,也可以看成殷商后裔的复仇。
秦本纪说到,嬴姓人在商朝是非常显赫的,他们在西戎地区为商朝戍边;
商朝灭亡后,又为周天子养马,周孝王封为领主,封邑在秦,称为嬴秦。
这个时候的爵位可能只是“子”爵。
因为按照周人的分封法则,夷狄最高爵位就是子爵(除了像倗伯这样的特殊盟友),正式称谓应该叫【秦子嬴氏】,后来又升为“西垂大夫”,周平王东迁时才封为侯伯,可以裂土为君;
这时候的秦人也是唯一一个雪中送炭的人,故而得此。
秦国强大以后,献公时期,周太史儋说:周秦在殷商时是同一国,后来分开,五百年以后再次复合,复合之后17年出霸王。
周太史在当时是学问和智慧极高的人,在各诸侯国都是上宾,这些人精通占卜,往往不会说错,例如周太史说齐国会“五世其昌”,八世之后被取代,结果发生了田氏代齐。
太史儋为什么会说周秦原为一国呢?
这是因为周人在殷商祖乙时期被册命为邠侯,武乙又迁徙周人到了岐山;
而秦人祖先费昌曾为商汤驾车,后裔被封在西戎之地,保西垂,应该也是侯伯之爵了。
周人与秦人不仅共同生活在一个区域里,也同为殷商的侯伯,关系可谓甚深。
《史记·周本纪》: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
”一个神秘预言 :秦灭周,但存其祀世人只知道秦灭周,却不知道秦先后灭了两周之后,又将两周合二为一,在阳人之地封了一个“周君”。
周赧王时,东西两周开始分治,天子在洛邑王城(又称谓西周君),东周公在巩县,时间在公元前321年。
五十年后的前256年,秦昭王攻破洛邑王城,天子赧王入秦献土投降,被安置在西周国的周公领地(其弟弟的公国),稍后,天子及其弟弟周公都死了,周民不愿臣服秦国、自行逃散。
这时秦人就把九鼎迁到咸阳,这时就没有周天子了。
为什么天子没有继承人呢?
这里是个很大的谜团,应该与秦人的干预有关;
也是个极为深刻的古代宪法理论问题(经学问题),值得思考。
没有周天子,但西周公却有继承人,被秦人迁到了惮狐。
惮狐这个的地方已经是秦国的郡县制天下,原文没有交代西周公在惮狐究竟是什么身份。
七年之后,秦庄襄王又灭了巩地的东周公国,这时候两个周公国都在秦国的郡县之内,周天子又没继承人,于是“周既不祀”。
《秦本纪》: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
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
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
《周本纪》:王赧时东西周分治。
王赧徙都西周。
……秦昭王怒,使将军摎攻西周。
西周君饹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
秦受其献,归其君於周。
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
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於狐。
後七岁,秦庄襄王灭东周。
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问题就来了。
“周既不祀”是什么意思?
另外,周本纪虽然这样说,但是秦本纪说的却不一样。
秦本纪说,秦庄襄王派吕不韦灭了东周国,用的词是“入”,“入”是所有侵略行为中性质最恶劣的一种,《春秋谷梁传》说“入,内弗受也”;
“入”比战、伐、围这类行为更恶劣,仅次于“灭”(公羊传),灭就是灭祀、毁灭其社稷,也就是俗称的亡国。
吕不韦“尽入其国”的行为充满了暴力、侮辱,发泄了仇恨,但是没有灭祀,相当于现代国际法的“占领”,例如美军对日本的占领,也没有灭掉天皇。
《秦本纪》原文说“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
为什么周本纪说“周既不祀”,秦本纪又“说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呢?
这里有一个盲点:秦人实际上是把两个周公国合二为一了,统称为周君,在西周公、东周公两人之中选了一
这个时候的周君,应该是跟商君、严君一样的彻侯(二十等爵最高一级),可以享有一定范围内的财赋权。
这就是说:秦人最终没有灭周,而是“灭其国、存其祀”。
换句话说,周的社稷仍然存在。
上文说的“周既不祀”,实际上是纪年的意思,例如“唯王十三祀”这类用法,就是说,公元前256年开始,天下就不再用周天子纪年体系了,因为没有周天子了,这个名号被取缔了,或者说:周天子这个概念在法理上湮灭了,最后被“秦皇帝”取代。
说到这里,答案就已经出来了:东方六国反秦,怎么能用“周天子”名义呢?
因为周天子虽然早就被取缔了,但周之社稷却还存在,就在阳人地。
周和秦等于是合为一体了,正如太史儋的预言一样:秦皇帝是周天子的加强版。
谁也没办法用周来反秦。
当时洞悉这个问题的思想家是范增,他认为应该用楚怀王来对抗秦皇帝,这叫做“以义制暴”,用一个义帝对抗一个暴帝。
但继承了这个谋略的人却不是项羽,而是刘邦,聪明的刘邦又转过来以义制暴,灭了“霸王”,成了第一个名副其实的正义皇帝。
(注意:“霸王出”正是太史儋的预言)
参考:
这个问题其实有一点瑕疵。
楚怀王在一定时期确实曾经被认为是天下共主,只不过未必是反秦的天下共主。
刘邦在征伐项羽的时候,曾经颁布诏令:“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不道!寡人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
”刘邦认为义帝是天下共主,至于其他非楚系的诸侯有没有把义帝当成是共主就不知道了。
我们需要把这个问题分成两部分来看,楚怀王被称为是天下共主?
为什么周天子不是天下共主?
进入春秋时期,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实际权力,只剩下名义的权威。
到了战国之后,各个诸侯更不把周天子放在眼中,各个诸侯国有需要的时候才会把周天子拿出来用用,如果没有需要的话谁也不会把周天子当根葱。
进入战国之后,周天子的权威仅仅局限于都城附近。
周天子连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也难以维持。
周天子在战国中后期只是一个极小的诸侯国,天下共主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周天子也在秦朝统一的名单之列。
各个诸侯国先后称王,各个诸侯国内的百姓“自我意识”也开始逐渐崛起。
当时的各国老百姓心中早就已经没有周天子,各国百姓心中只有自己的母国。
老百姓效忠的是自己的母国,而不是那个虚无缥缈的周天子。
秦国灭东周的时候,其他国家几乎没有任何反应,也没有国家觉得秦国的行为是“犯上”之举。
屈原被称为是爱国诗人,但是屈原一直爱的都是他所在的楚国,而不是周国。
其余六国百姓,效忠的也都是自己的母国,对周天子也没有任何感情可言。
周天子这面大旗在战国后期已经失去了实际上的号召力,当然也无法利用周天子聚集力量完成反秦大业。
公元前256年,秦国大军开到了东周境内。
秦军几乎没有花费多大力气就灭掉东周。
东周灭亡的时间早于山东六国,秦国统一六国的时间为公元前221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为公元前209年。
农民起义爆发之时,距离东周灭亡已经长达47年。
古人结婚生子较早,47年足有两代人。
即使当时有些老百姓把周天子当成天下共主,这些人的年龄已经非常大,或者已经死亡。
他们的二代或者三代未必会记得当年的周天子。
综合
没有任何号召力的周天子自然不适合当天下共主。
我们再来解决一下为什么楚怀王被认为是天下共主。
其实楚怀王也不能说是天下共主,只是楚国系义军的共主。
楚怀王被尊为义帝之后,在名义上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衔。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之后,盘踞在江东的项梁、项羽叔侄两人在江东起兵,率领江东子弟兵渡江北上。
项梁渡江没有多久就传来了陈胜失败的消息,项梁便召集楚国境内的各支义军召开盟会,刘邦也是其中一员。
谋士范增认为:“陈胜败固当。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
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
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项梁在范增的建议下找来了楚王的后裔熊心,立为楚王,称号仍然为楚怀王。
项梁从拥立楚怀王中尝到了不少甜头。
此后项梁以楚怀王的名义招兵买马,所有楚国系义军统一到楚怀王的帐下,项梁成为楚国系义军名副其实的领导人。
刘邦和项羽都隶属于楚怀王,都是楚怀王的臣下。
当时反秦的军队并不只有楚国系一支,还有其他六国系义军。
比如齐国田氏兄弟、魏国的魏咎和魏豹兄弟,赵国的赵歇、燕国的臧荼等。
这些义军反秦之时打的也都是本国的旗帜,或者就地建国。
虽然有些义军是从陈胜义军中分离出来,但是他们和楚怀王并没有直接隶属关系。
这些义军和楚怀王一样,都是反秦势力,六国之后也效忠的是自己的母国而不是楚怀王的楚国。
所以秦朝灭亡之前的楚怀王并不是天下共主,而只是楚国系共主。
当时所有义军中实力最强的无疑是楚国系的项羽和刘邦。
楚怀王让刘邦和项羽(宋义)两人,一路西征灭亲,一路北上救赵,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最终刘邦率领的西征大军成功攻破咸阳,灭掉了秦朝。
项羽率领的救赵大军在巨鹿一带成功击溃了秦朝的五十万大军。
项羽击败秦军之后,威望和实力大增。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此时各路义军实际上已经臣服在项羽帐下,成为项羽的部将。
楚怀王又是项羽名义上的“主”,自然也就成为其他义军的“共主”。
项羽进入关中之后分封十八路诸侯。
天下诸侯皆由项羽分封,自然也就是臣服于项羽所在的楚国,楚怀王天下共主的名衔彻底坐实。
项羽分封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楚怀王,他把这个不听话的楚怀王尊为义帝。
天下十八路诸侯皆为王,而楚怀王被尊为“帝”。
项羽通过这样方式明确了义帝天下共主的地位,当然也明确了自己霸王的地位。
项羽虽然尊楚怀王为义帝,却在从骨子里瞧不上他。
项羽将义帝迁到偏远的郴州一带,义帝这个天下之主也没有当多久。
最后项羽又派英布暗杀了义帝。
参考:
这个世界,向来就是谁强大就认谁当老大的。
更何况秦末时期,早已没老姬家什么事了,六国的旧贵族们自然也不可能再把“周”的旗帜给抬出来。
首先,东周早在秦国横扫六国之前就已直接被秦国给灭了。
事实上,周天子到战国时期就完全只剩下象征意义了,其自身已没有半点实力可言。
东周内部最后的一次分封发生在公元前425年,即周考王15年,周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地,建立周公国,是为周桓公。
至此,周天子的土地就完全被分封完毕,而周朝也正式分裂成东周国和西周国,史称东西周分治。
这次分封后,周天子就连半点家底都没剩了,甚至连自己也得寄居在自己分封的西周公国之中。
因此,在战国后期,东方六国虽然都曾把周天子这面旗帜搬出来,以天子的名义牵头来对抗秦国。
但诸侯们这么做可不同于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行动,而单纯是为了联合抗秦找一面旗子罢了。
所以,大家自然都义不容辞的拿早已无权无势的周天子绑在自己的马车上,实际上就是拿周天子做挡箭牌。
这样一来,哪怕抗秦失败了,秦国首先要问罪,那也是先算到周天子的头上。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为了彻底打消东方六国结盟的旗号,于是发兵灭掉东周公,所谓“迁九鼎,占王畿,灭东周”。
至此,周朝延续八百多年的祭祀便彻底断绝,周朝灭亡。
也就是说,到秦末大起义运动时,周朝早已覆灭四十余年之久。
再说,东方六国旧贵族们的复辟势力起事的目的是要恢复周朝的分封制,是要复辟各诸侯国,是要自己当王侯,而不是要复辟周朝。
要知道,各诸侯复辟势力,他们起兵抗秦的目的,其实都是想让天下再次回到战国时期的状态,继续实行分封制,然后自己就能在各自的封地上当王侯了。
而这种思想在当时的义军之中是普遍存在,包括项羽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项羽才会在攻入关中后,不听别人的劝说,放着大好的关中不要,非得“衣锦还乡”回去江东当他的西楚霸王。
基于这层思想,包括项梁公项羽在内的秦末各路起义军首领们,他们都没必要也不可能再把周天子搬出来了。
最后,大家之所以共推楚怀王为天下义军的共主,其实主要是因为楚人乃是抗秦的主力。
楚南公在楚国灭亡时曾悲壮的说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事实上,在抗秦义军中,战斗力最强,战斗意志最坚定的,始终是楚人!当初打响反抗暴秦统治第一枪的陈胜吴广起义,就是以楚人为主的,所以陈胜的政权才会号“张楚”。
此后,在义军西征灭秦战争中,项羽和刘邦这两路大军,可都是楚军。
至于其他诸侯的军队,基本上都是在一旁打打酱油而已。
那些硬仗恶仗全部都是楚军来啃,比如决定性的巨鹿之战,就基本上是靠项羽所率的几万本部楚军以少胜多的击败秦朝大军的。
基于这点,其他打酱油的诸侯自然是没啥话语权的。
如此一来,推举天下共主,楚怀王也就成了唯一选择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本文作者:小贱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