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是怎么断定诸葛亮一天吃一斤米活不长了
因司马懿知道孔明军中凡打军人四十军棍棒者事,诸葛亮必须亲自过问,成都大小事都快马信使转给诸葛亮裁决处理。
日日月月年年,诸葛亮精力精神有限,掏空身体健康,休息睡眠少,饮食又不佳,長期如此,自然终将累死,命不久矣!
参考:
罗贯中说的[捂脸]
参考:
一斤米提供的热量是1735千卡,一个成年人不从事体力劳动仅维持人体必要的体温和新陈代谢所需要的热量是2400千卡,那么诸葛亮只吃一斤米基本属于算日子送命了
参考:
心理语言战而已……
参考:
绝对的心理揣测!但绝对不是因为诸葛亮一天吃得太少,才这样猜测,而是有其他原因的。
对于诸葛亮的才能,司马懿早就做到了知己知彼,所以在其死后,曾说过一句话:“(诸葛亮)天下奇才也!”从这一句话中就可以听出来,一个对对手了解如此清晰,又敢于面对现实的人,其本身的心理自我承受能力极大,与此同时,这样的人必然心细如发。
虽说诸葛亮也同样细致入微,但显然有失大格局,军中一应事务事必躬亲,这本身就是一种放不开手脚的表现。
司马懿呢?
刚好从这一点看出了诸葛亮的弱点。
所以,当诸葛亮派使者去向司马懿请战的时候,他根本就没与使者聊什么战事,而是竟说家长里短的闲话:“诸葛公起居饮食如何,一顿能吃多少米?
”这话怎么听都觉得婆婆妈妈,但却深藏着司马懿的细微心态。
人是铁,饭是钢,一
想想那些梁山好汉们,个个牛气冲天,力大无比,为什么?
就因为动辄一顿两三斤牛肉,几斤白酒,十数碗米饭。
对于古人来说,饭是一
在《清代名人轶事》中有一个例子,康熙时期的刑部尚书徐乾学,每天上早朝前都要大吃一顿:50个馒头,50个鸡蛋,50只烤黄雀,10壶小酒。
但是,这些东西吃下去之后,徐乾学是一天不吃东西也没问题了,因为“竟日不饥”。
这大概就是吃得多的好处,一次将一天的饭都吃下去了。
而诸葛亮吃多少呢?
使者说:”三四升“。
这是一个什么数字?
其实可以换算一下,按今天的重量单位来说,西汉时期一升为小升,约为今天的120毫升左右。
那时边疆的战士每月的口粮就是“三石三斗三升粟”,平均一下就可以看出来,一天的量也不过一斤半的样子。
到明朝的时候,一升的量可以换算今天900毫升左右,大概也就是一斤米。
而明朝的一次资料显示:普通人家普通含量,就是每人“日食一升”。
很明显,这个数量与诸葛亮的日食量没多少出入。
但这个数量明显不多,也就是说,诸葛亮吃的饭确实不够一个成年男子在军中食用的。
但司马懿肯定不会单纯看这一点,毕竟,每
从当时的那个态度来看,诸葛亮显然精力旺盛。
这也就表明,他并不会因为饿而消耗过多体力。
“打二十军棍
吃的不多,睡眠不足,事必躬亲,这就是一种蝴蝶效应,他的身体会支撑不住了。
想想上班族,如果经常加班,哪怕吃得再多,依旧会在精力上大打折扣。
那些过劳死,意外猝死,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司马懿正是从这里看出了端倪:诸葛亮命不久矣。
说白了,诸葛亮在司马懿眼中就是个权微操心多的人物,就如同他对自己弟弟司马孚讲的那样:“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看吧,这就是司马懿,他虽然在政治、军事上可能比诸葛亮弱一点,但论心理能力,那是绝对更精绝一些。
因为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往往不如一个诡谲多谋之人多思多虑。
所谓心似比干多一窍,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