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宋高宗不杀并支持岳飞岳飞有能力直捣黄龙、抗金成功吗
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不仅仅是刻在岳飞的背上,而是刻在了岳飞心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为国家,岳飞倾尽了一生心血,眼看胜利在望,却不得不班师回朝,让人为之痛惜。
那以宋朝当时的实力,如果全力支持岳飞,能灭掉金国吗?
客观的说,“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想收复宋朝所有的土地,对金国形成稳定的防御姿态简单,但要彻底灭掉金国,有点难。
绍兴十年,诸路大捷,岳家军兵临城下,距开封只有45里,岳飞的谋略相当稳重,他的策略是先收复河南后,沿太行、沂蒙山脉及其中间的镇、定、高阳三关布防,恢复唐末宋初中原王朝对契丹的防御态势,下一步再考虑幽云十六州,再下一步才是关外。
这谋略,精细缜密,环环相扣,如果不是有着极高的军事智慧和对天下局势的透彻分析,是无法完成如此恢弘的布局的。
而至于历史上所谓的直捣黄龙,其实只是战略构想中可能出现的一环,敌军只要分兵直攻四川,那么岳飞就会一路向前,直取老巢,但同时考虑到敌军坚守不出的可能,岳飞承诺的是最晚在两年内取得胜利。
对于夺回宋朝原来的国土,各方面也已经准备妥当,在友军的协同下,兵力已达十几万,已经有了和金军硬碰的资本,尤其是岳家军大部分都是由身经百战的老兵组成,军事能力极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吸取了上次因粮草不足而失守的教训,这次在进军前夕,岳飞就上书皇帝开始粮草准备,保证军队在行进时有足够的粮草补给,让军队拥有持续的战斗力。
除了兵马和粮草的完备之外,军队的几番胜利,大有势如破竹之势,这也让各军士气高涨。
综上所述,在硬实力方面,宋朝的军队已经形成了对金军的强压之势。
而金军已经将妻小送出开封,随时准备撤退。
一旦收复了城池,接下来便是战后地区的管理和布防了。
岳飞每次作战,除了斩掉敌军首将之外,所俘获的兵士是全部放回,所以很多敌军也自愿为岳飞而战,作战时期也尽量不会破坏本地建筑,对古建筑的更是保护有加,战后对老百姓也是十分宽厚,所以岳飞在百姓中的形象是颇为正义,再加上部分城池原本就是宋朝所有,原居民大多还是宋人,而金人对宋朝百姓的压迫,早就使百姓怨声载道了,这时正需要一个良将来拯救他们,所以攻占城池之后,也较容易获得敌后义军和敌占区百姓的支持,这些支持对后期军队驻扎及布防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
想要灭金,幽云十六州是必争之地,进可攻,退可守。
从地形上分析,幽云十六州大部分是平原,骑兵可谓是所向披靡,步兵在此不仅速度慢,机动性差,没有险要地势关卡阻拦的情况下,可以说就是活靶子,宋军的军力确实与金国有抗衡之势,但马匹情况不容乐观,除了岳飞手下军队马匹情况还算够用,其他军队的马匹都较为吃紧,而幽云十六州正是产马重地,宋朝自己只有两淮地区能够产马,但产出的马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用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短时间拿下幽云十六州,还是操之过急,毕竟金国是骑在马背上的国家,没有足够马匹的情况下攻金,无异于以卵击石。
随着时间推进,在没有外患的情况下,金国的兵力增长速度势必没有繁荣的宋国快,假以时日,等宋国的骑兵发展起来,灭金还是有很大概率的。
但可惜的是,万事具备,就差一个不算英明神武、但不至于在后面捅刀子的皇帝,因此,岳飞最后连开封都没攻破,宋朝防御模式都没有展开,更别提最后的灭金了。
参考:
“假如宋高宗不杀并支持岳飞,岳飞有能力直捣黄龙、抗金成功吗?
”老爹认为:非常难,甚至可以说不可能。
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有
所以,在宋朝的时候,武将们虽然直接管理军队,但是制定作战方案、调动军队的权力,却是掌握在文臣的手中。
这是朝廷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制定的规定。
姑且不说宋高宗不可能支持岳飞,就算他支持岳飞,又能怎样呢?
为了让你更好理解,我们将南宋朝廷比方成一个团队,宋高宗就是领导者。
这个团队有两类职能分工:武将和文臣。
现在武将们觉得要打,但是文臣们却认为打不了。
你别忘了,在宋朝是崇文抑武,武将的地位不如文臣。
一个没有共同目标的团队,是做不好任何事的。
一心求和的文臣,是不会允许武将收复失地的。
再加上,南宋的时候,奸臣贪官较多,敛财现象十分严重。
这点从岳飞经常用自己的俸禄贴补军费,可以从侧面验证。
南宋的军事实力远不如金的军事实力。
金犹以骑兵最为突出,而南宋多为步兵。
金是游牧民族,非常擅于骑马作战。
北宋的灭亡和南宋初期,对金作战屡战屡败,造成南宋军队士气低落。
说白了,就是被打得有心理阴影了。
即便你收复失地了,你守得住吗?
真的很难,平原作战骑兵占优势。
金多为游牧民族,擅长骑射,一定会卷土重来的。
2.金外部原因我们总结下,南宋时期的金,对比南宋,都要哪些优势:金的目标一致:灭掉南宋,统一中国。
更多的是为了抢夺财物。
金的军事实力远远大于南宋。
游牧民族作战勇猛,精通骑射。
南宋多是步兵且中原一带多为平原。
如果南宋北上抗金,势必要在平原作战,那么金的骑兵一定占据优势。
金都是游牧民族,崇尚武力,几乎人人都能骑马射箭。
跟南宋是恰恰相反。
灭掉北宋后,金的军队士气高涨。
3.岳飞
为什么这么说,有
你身居高位,又这么的清廉,什么都不要,你想要什么?
要我的皇位吗?
岳飞这样,一定会遭到宋高宗的猜疑。
也会遭受同朝为官的其他武将文臣的一致抵触。
你刚正清廉,那我们成什么了?
你什么都不要,怎么这么清高?
党同伐异,就是这么个道理。
岳飞一心报国,但是太多直率了。
到了后面岳飞很难收复失地,表现得极为愤恨,称病3个月,回家养病,不肯复职。
这样的举动,不会引起宋高宗的猜疑吗?
君臣之间,一旦有了猜疑,就会产生各种问题。
所以,老爹觉得即便宋高宗支持岳飞抗金,也难以收复失地,抗金成功。
参考:
可能不够。
当时宋朝有好几路抗金军马,有韩世忠,岳飞等领军将领。
其中数岳飞抗金军马最盛,打击金兵也最努力。
但岳飞抗击金兵,直捣黄龙的目标并没有得到宋高宗赵构的支持,因此,其他几路军马没有同岳飞一起联手抗金,这样,就削弱了岳飞抗金的势力。
岳飞纵有其想,光其一部同金兵作战,势单力薄,打败金兵,直达黄龙的设想也就无法实现了。
参考:
根据当时形势分析,金军败象已定,金兀术有些力不从心,国内权力之争正让他烦心,以前南征,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初见岳家军顽强抵抗,就有些出乎预料,又求胜心切,已经乱了方寸,基本上把胜算寄托在秦桧身上。
金军的优势一是善骑,马背上的民族,宋军清一色步兵,短兵相接肯定吃亏。
二是金兵残忍,杀人如麻,从不怜惜生命,所到之处,不留活命,给宋军造成了恐惧症。
三是金兵本游牧民族,能征善战,坐不解履,睡不更衣,又远离故乡,一心求胜,所以,金军协同作战能力强。
宋军之前接触过金军的都有些害怕,骑兵那排山倒海的气势,疾如闪电的速度,手起刀落的果敢,让宋军望而生畏,所谓退如潮水就是因此而形成的。
万事有个极限,当岳家军与金军踫了两下,每次都取胜,金军的神话在宋军中开始淡化,加上宋军亲眼看到金军的残忍,阶级仇,民族恨让宋军万众一心,消灭金军成了宋人一个声音。
骑兵有骑兵的优势,但他入侵大宋江山,非他们草原可比,大宋广阔的土地地形复杂,山重水复,只要避开广阔的平原,将金军诱入山区,骑兵的优势便成了劣势。
宋军是在本土打卫国战争,得民心,就算在平原,宋军打人民战争,动员民工挖壕沟,挖陷阱,拉绊马索,打绊马桩,让金兵寸步难行。
宋与金相比具有人口优势,兵员丰富,只要朝庭支持,动员群众坚闭清野,让金军所到之处无一粒粮,无一滴水,削弱其战斗力。
大宋江山有南北之分,北方居民与金军生活习俗相近,也有善骑的民族,岳飞已经联络北方部族联合抗金,那是一只生力军。
作用非同一般。
古代战争除了武器不一样,战术不一样,其战略思想与今人没太大区别,比如岳飞大胜金军,金军边退便会向宋军投降,接受宋军开出的条件,送还二圣(此时二圣早已归西),赔钱赔粮,向宋朝称臣。
直捣黄龙未必可能,
参考:
直捣黄龙迎接二圣回朝,是岳飞招来杀身之祸!当时岳飞很猛,十二万大军是让金军不可小觑的力量!战斗力空前高涨!平心而论,在湖北一带作战牵制金兵或者可以将金兵杀的片甲不留收腹失地,达到王师北上中原日之境界是可能的,要直捣黄龙金兵老巢走出宋朝版
二是可以夺回一部分失地,但在深入金军国都后,因后方兵员粮食等补给无法跟上,导致双方形成拉锯战,最后只能无功而返。
不存在岳飞灭亡金国的情况。
我们今天去议论这件事的是与非,大都是受千百年来的一些小说演义及民间流传所感染,带着极强烈的倾向性去评论当中的是非曲直,所以自然而然地将“褒岳贬秦”作为正确的观点。
将岳飞的死因与高宗的私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其实这里却是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
既认为岳飞肯定能一举击败金国,只因高宗因
这样一来,岳飞自然成为千古英雄,而高宗和秦桧也就成了历史罪人。
可是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假如岳飞根本就不具备击败金国的能力,再继续北进,等待他的注定就是失败,而在此形势下,只有议和才是双方都认为是最好的选择,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一味攻击宋高宗的撤军决定呢!至于那个臭名昭著漏洞百出的“迎回二圣”论,至今仍有一些人捧为至宝,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来,说树上有10支鸟,一枪打下1支鸟,问树上还剩几支鸟?
凡是脑子进水的基本都答剩9支。
那么“二圣还朝”也是一个同上面相似的题目。
问,如果迎回“二圣”,会出现什么情况?
相信凡脑子让门挤坏了的都会有同一答案:宋高宗让位呗!可是真能这样吗,智者的答案肯定不是这样的。
道理同前面那个题是一样的。
因为如果岳飞真正灭亡了金国,迎回了“二圣”,那么宋高宗还有必要担心他的位置让给他人吗!“二圣”作为前朝的亡国之君,有胆量从灭亡了金国,一雪前耻并成为中兴之主,功高盖世,权力地位达到极限的中兴之主宋高宗的手中把皇帝夺回去吗!这个可能恐怕连鬼都不相信吧。
从未有任何史料(包括岳飞后人比较有倾向性的传记)说过岳飞能够灭掉金国,取得最后胜利。
从当时两国的国力看,也丝毫看不出宋朝已具备压倒性的优势,我们有什么充分的理由认为岳飞肯定能灭亡金国呢,如果达不到这一结果,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说三道四指责宋高宗的撤军决定呢!
参考:
岳飞会成功。
因为岳飞的做法和其他人不同,他是派人联络北方的义军,获得民众的支持。
如果他光是依靠军队,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后来的宋孝宗派张浚北伐之所以失败,就是他只依靠军队。
岳飞联络义军的做法,对金兵的打击很大。
因为金兵中女真人很少,大部分是汉人,即所谓的河北签军。
这些人对金有异心,但他们也都是河北子弟,不能不为家乡父老考虑,只能为金卖命。
岳飞的做法就是争取河北民众的支持,以瓦解金军。
岳飞在朱仙镇这几仗,消灭的金兵并不多,但这些都是正宗的女真人。
而金兵中的河北签军要么跑了,要么投降宋军了,要么就根本征召不过来,金兀术不感叹“签军不至”吗。
参考:
岳飞北伐的时候,金国上层已经开始了腐化,简而言之就是那股战斗力已经开始衰退,所以岳飞才能一战大败金军。
其实当时韩世忠等将领都打的不错,至少不是之前这种一溃千里了,这就说明南宋多年经营已经有了起色。
如此大好时机,不说直捣黄龙,最起码还是可以光复旧都。
再不济也能将金人打回到黄河以北。
可是赵构被金军打怕了,早年曾经受到过金军兵锋恐吓的他,基本上都是能和谈绝对不打,即便是让他称臣他也愿意。
赵构不懂的是游牧民族的腐化速度有多快,一直活在了女真过万不可敌的恐惧之中,殊不知女真早已不复当年勇。
回顾历史上数次游牧民族崛起,其一开始都是锐不可当,因为他们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如此。
那个时候他们往往都是勇猛不畏生死,互相之间的信任也是非同一般,而利益分配也是相对简单,所以他们高效而野蛮的进行着征战。
可是当打下一片江山之后,这些马背上的人,很快便会在这种安逸之中失去拼杀血性,进而不敢凶猛在前,因为他有了既得利益。
就如八旗子弟入关之初何等凶猛,然而等到康熙平定吴三桂时,八旗子弟就已经战斗力大打折扣,此后平定台湾和葛尔丹,都是用的绿营兵。
所以说当时的赵构,确实是一个极其没有国家意识,一味的想着保住自己的皇位。
认定岳飞终究会威胁到他,尤其是岳飞想迎回二帝。
只可惜岳飞将帅之才,最后不明不白的死在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上,何其可悲可叹!而今日摸黑岳飞者比比皆是,甚至有一些专家还为秦桧摇旗呐喊,真可谓是人心不古、世道昏暗!
参考:
支持也是分档次的,要看怎么个支持法。
如果阿构只是让岳飞接着以之前的条件干之前的活,那么不好意思,“臣妾做不到”。
要是金人那么好打,你当岳飞真不敢“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吗?
两宋之交那些有成就的将帅都是有点骄横的,没见岳飞之前因为没拿到淮西军指挥权,就甩脸色给皇帝看吗?
要是他觉得自己一支孤军能够包打天下,他早就直接渡河北上了。
但是不行啊,绍兴十一年(1140)的金兵最多是有些腐化苗头,大部分精兵猛将还在,战斗力还是有的。
也就是平均战斗力不及岳家军最精锐部分(所以输掉硬碰硬的郾城之战),可金兵有数量优势啊(相对岳家军而言,一国敌一镇),而岳家军满打满算不过十万,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背嵬军。
至于南宋其他军队,虽然也不乏有战斗力的部队,但你觉得他们真会积极配合岳飞吗——凭什么我给你打下手啊!你岳飞有那个“人格魅力”吗?
除非说赵构肯任命岳飞为最高统帅,任由岳飞按岳家军模式重组全国军队(大概率还得打一场内战收拾一个刺头)。
这样的话,在岳飞统一规划部署下,宋军步步为营,肯定是可以打败金兵的——郾城大捷证明,只要汉军抛却重弓轻枪陋习,敢于“刺刀见红”肉搏,无论“铁浮屠”还是“拐子马”都没啥可怕!不过打败可以,收复汉唐故地甚至饮马辽东也有可能,但要直捣黄龙(大致在今吉林省农安县),这要看后勤撑不撑得住。
不然即便勉强到位,也不能持久。
关键问题是,这么玩会不会把岳武穆变成魏武帝呢?
参考: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我们不要读死书,要通过读书学会分析问题,批判的吸收书本知识。
直捣黄龙如同孙中山先生想把新疆伊犁作为首都,即使在民国刚形式建立,民国账上不过百元,立足都很难,军阀割据,对外则列强虎视中国,以
金建立时国土面积远大于宋,刚灭辽及北宋,战争是要实实在在打仗及物资消耗,不是大跃进,不是靠
我想之所以有人会有这种想法,是基于满江红这首词。
满江红是一首表达军人志向的词。
岳飞写满江红说法,是侮辱岳飞。
如果是岳飞所写,他就不是一个忠臣,如果是一个情商正常的人,相信都不会在词中将靖康难说为靖康耻。
靖康是钦宗的年号,徽钦二帝被抓叫蒙难,叫耻是说徽钦二帝责任造成国家蒙难,事实虽如此,但从伦理道德来说,皇帝是自己的君父,是自己的父亲,在父亲有难时,作为一个儿子公开指责皇帝,就忽略了自己作为臣子应该承担的责任,就不是皇家的忠臣,与岳飞的忠相违背,而应从皇帝受难角度说靖康之难。
还有十二道金牌之说更为荒唐,朝廷为什么连续发十二道金牌。
说害怕在开封打败金军后就可以直捣黄龙,迎回二帝,简直是痴人说梦。
开封离黄龙府相差数千公里,只一个后勤补给就无法解决。
难道可以雇佣美国飞虎队,用B52扔两颗原子弹,进行斩首行动;
同时请以色列雇佣军用飞机空降突袭;
难道救出昏庸无能,又荒淫无耻的钦宗,赵构就没有办法控制局面了。
实际情况,金刚灭北宋、辽,处于历史上的强盛时期,难道这样的金是豆腐,不堪一击。
金牌是圣旨,一道金牌不听,就是违抗军令,就是要杀头的。
难道说朝廷有先见之明,岳飞会不听命令,自行其是;
还是因为岳家军一贯不听命令,预见岳家军会违抗军令。
还有朝廷是不是无知到跟说十二道金牌这样的人一样,不知道如果逼急了,会逼出兵变。
少年只知猴王勇,中年方悟
后知后觉者会为历史所放弃。
说赵构是昏君的,其人本身不智,见识浅薄。
赵构宋史定论中兴之主,附宋史评价与后,岳飞是赵构的一员爱国将领,南宋赖以立国是赵构手下有多员能征善战的爱国将领,如果说是岳飞一己之功,无疑痴人说梦。
宋代历史记载出于各自记载目的,记录者主观性东西很多,一件事情多个记录往往自相矛盾,根据单一历史记录看问题,很多是错误的,历史需要综合的看,也需要将自己设身为当事人去客观的分析。
南宋为什么要议和?
为韬光养晦,为延续宋争取时间。
古时打仗不管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文明决定性的因素是后勤补给。
直捣黄龙是可笑的,仅凭传说中的十万之师战场绵延数千公里,战场需要巨大的后勤补给下,即使粮草够,后勤运输所需要的押运粮草人员,运送人员送数千公里,宋根本无力支持。
古今多少战争,比如赵括的纸上谈兵,比如年羹尧西北用兵都是疲于粮草,又如日本侵华因战线过长被拖死,粮草是真功夫,不是血一涌就行的。
宋当时为抗金入不敷出,财政80%用于军费,南宋的宫殿不过十多间房子,比不过一个大户人家,钟相杨幺起义因为抗金民不聊生,江淮多流民,如果硬着头皮,南宋面临灭国。
靖康耻因为徽宗经过长达一百多年的盛世,没有危机感荒淫无耻所致,他将祖宗的江山丢掉,他罪有应得,没有什么好说的,不过也跟其他朝代三代以后皇帝不知生死一样没有特殊。
如果讲可耻,金的灭亡更可耻,宋蒙灭金时皇帝一天死俩,皇族被灭族,妇女当然逃不过靖康耻。
蒙古捕鱼儿海之战也来了一个靖康耻。
至于赵构二十四史定论中兴之主,详见附件,赵构韬光养晦,让宋立稳脚跟,重新站了起来,赵构作为宋史结论中兴之主功不可没。
岳飞忠心能战不假,但赵构是皇帝,岳飞同他不在一个层面上。
赵构要考虑的是全局,有人把他定义为最大的投降派,这样的分析实在水平很差,难道二十四史史学家的水平还不如他,赵构难道比慈禧还厉害,慈禧是将整个中华拱手送人,送土地数百万平方公里,送金钱数十亿两白银,还是不懂算术。
其实也简单,自己没有能做到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没有高层经历,为体现自己存在 ,只能胡乱分析。
至于徽宗早已死亡,钦宗根本不是赵构的威胁,钦宗让国家灭亡,即使回来臣子们也根本不会听他的,特别是赵构朝无论大臣还是将军大多赵构提拔,而且赵构的才能是很突出的,根本不是赵构威胁。
反而赵构希望接回钦宗 ,方便管理钦宗,而不是将钦宗放在金人之手,金人可以随时利用钦宗(利用钦宗另立国家,破坏赵构政权的正统性)来牵制赵构。
至于赵构与岳飞关系:我们所知道的岳飞来源于他的孙子岳珂,为岳飞平反所写金陀粹编系列,宋史照抄金陀粹编系列。
为什么岳珂所写可信度不高,岳珂是宋代有名的大贪官,借岳飞之名横征暴敛,鱼肉百姓,从平反角度扩大其辞,从贪腐角度也会扩大言论,以利用岳飞这一英明敛财。
详见附件。
岳飞是一个被神化了的爱国将领,很多时过犹不及。
抗金通常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韩世忠黄天荡抗金,其二吴玠稳定川陕,其三张俊、韩世忠、岳飞、刘琦均有建树,不是岳飞一己之力。
岳飞之死与张宪有很大关系。
赵构收兵后处死岳飞,是岳飞没有处理好实实在在交出军权事宜,造成留恋军权的事实。
中兴其他将领都交出军权后,岳飞将张宪岳云留下执掌军权,皇帝要收权,自己要主动将自己的亲信调离军队,否则还是自己的人掌握军队,等于告诉皇帝留恋军权,何况是将军权交给向来不听朝廷的张宪,是张宪骄兵悍将害了岳飞。
宋孝宗即位,按惯例大赦天下,将岳飞赦免。
孝宗为体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用北伐来稳定自己的统治,为政治需要,赦免岳飞。
岳飞没有经岳飞孙子岳珂加工过的形象肯定是好的。
岳珂这一南宋有名的大贪官,出于为岳飞平反记,所写资料拔高很多,可信度不高。
岳飞
1、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三徐鹿卿传:”会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诎于初。
又置贪刻吏,开告讦之门,以罔民而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载“。
徐鹿卿简介:嘉定十六年(1223年)廷试进士,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
及卒,谥清正。
2、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四袁甫传:”岳珂以知兵财召,甫奏珂总饷二十年,焚林竭泽,珂竟从外补”。
袁甫简介:少承家学,又从学于杨简。
宋嘉定七年(1214)进士第一(状元),甫所至兴利除害;
在朝靡切权贵,抗论不阿。
卒,谥正肃。
3、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杜杲传:调江山丞,两浙转运使朱在辟监崇明镇,崇明改隶淮东总领,与总领岳珂议不合,慨然引去。
珂出文书一卷,曰:\"举状也。
\"杲曰:\"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
\"珂怒,杲曰:\"可劾者文林,不可强者杜杲。
\"珂竟以负芦钱劾,朝廷察芦无亏,三劾皆寝“。
作为岳珂下属的杜杲,无法满足上司时任淮东总领(财赋)兼制置使的岳珂的贪欲。
岳珂竟以杜杲向崇明百姓征收的“芦”课不足为由,诬陷杜杲。
杜杲简介:南宋战功显 赫的抗金抗元爱国将领,有文才。
荫补入仕。
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金军攻打滁州(今安徽滁县)等地,杜杲时任江淮置司幕僚,率军前往救援,州城得以保全。
淳佑二年(1242年),蒙古军大举南侵,杜杲应诏为官,。
。
。
在真州大败元军。
淳佑八年(1248年)病故,享年75岁。
朝廷赠开府仪同三司。
4、清代史学名家全祖望对其评价:岳珂、杨绍云、郑定、蔡廙之在四总,借天子之法令,吮百姓之膏血,外事苞苴,内实囊橐,何居乎,倦翁而亦预此列也,。
。
。
然则珂直掊克忮深之小人,得无有愧于乃祖乎。
按宋史其他大臣记录,岳珂在南宋是
所以他的文章可信度太差。
岳飞忠心能战,为平反记过多的采用民间传闻,民间普遍同情、寄望死者导致神化严重,比如关羽、项羽都已经神化。
如同现在的抗日神剧,有一定事实,却能手雷炸飞机,适得其反。
明清政治需要,需要忠心的战将为皇帝服务,加剧神化。
人还是要韬光养晦,不能不懂装懂。
即使岳飞的后人有岳飞这一忠心能将为骄傲,也只是先人,偶尔讲一下,满足一下虚荣心无可非议,但还是自己要在社会有一席之地,为英雄岳飞争光,而不是借名以体现自己的存在,满足自己在社会的缺失感,否则只能有辱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