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是你去了北京才知道的事情
2.不是买房就能上户口,北京户口跟你有没有房子无关。
2011年后,车牌摇号超难,感觉比买房还难。
3.高学历的人,名校的人,有才华的人真多。
清华北大北航,中科院,艺术院校等等,反正就是人才济济啊,我刚来北京谈的第一个女朋友,她是当年的高考全省文科第19名,后来还认识过北大女生,中国音乐学院的女生,北京电影学院的女生,民族大学舞蹈专业的女生,中央美术学院的女生等等。
然后我客户老板中,也是清北c9等名校学霸老板好几个,给我技术兼职合作过的也有中科院的百人计划老师,北航的人工智能老师等,在北京的大学同班同学,也是北大清华硕博毕业,有在清华已经当了正教授,有莆田系老板天使投资的基因药物公司。
反正我觉得除了在北京,我真的不能认识这么多有才华的人,但是他们在北京只是普通人,因为这样的人在北京很多,当然,我比他们还普通。
4.谈恋爱容易,结婚难。
我在北京也是拖到了36岁才结婚,相亲无数,优秀的女生确实也见过不少,学霸,美女,才女,上过电视的等等,反正就是结婚蛮难的,所以在北京大龄男性女性都很多。
5.喜欢谈思想。
我去小城市出差,或者在深圳等,大家就是做事,聊工作。
但是北京的客户,同学,朋友中,甚至出租车司机,小职员,大部分喜欢不带目的性的探讨思想,能够把历史古今,人性,心理,时局等等分析得貌似都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6.基础设施差,比如海淀别看房均价10万,马路牙子好多都是没捯饬利索了。
没啥高楼,没啥都市感,房子矮,旧,小区绿植都不咋地,跟南方没法比,反正,你看这街景,跟首都,寸土寸金完全不搭。
7.交警处罚松,遇到查驾驶证了,没带,报个身份证号就行了,经常闯黄灯,甚至有时候闯了红灯好像也没有被罚,全国感觉就没有北京这么松的城市。
8.北方人更容易建立信任感,感觉在我家乡,普遍信任感建立的成本要高。
9.北京人排外,咋说呢,少部分排外,大部分不排外,而且还是包容性很强的。
感觉收入越低的老城区的北京人越排外,新一代年轻北京人不排外。
10.大部分人收入并不高(相对于这个高房价来说),以我在北京这十几年看来,所谓的高工资员工还是很少,买房的基本上因为买得早,很多换房的,或者富二代,或者掏空父母钱包,反正,北京2000多万人,我认为收入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高,但是确实比一般的城市同岗位收入高一倍
11.北京除了房价高,生活物价低。
我父母在北京跟我一起住了几年,他们天天逛菜市场,出去走走,说,大部分蔬菜,肉类,水果,都比我们家乡便宜,交通也便宜。
所以北京实际上有房的话,在这里生活其实成本不高。
12.三甲医院多,这两年身体不如年轻了,感觉114预约,三甲医院一大把,专家号也容易预约到,特别是我患过一种很难治的病,就一次治愈,我家乡的亲戚也得了这病,当地好几年看了无数医生和偏方,受苦受累勉强治愈了。
13.气候环境,冬天空气干燥,对于南方人的我,十几年了,还是容易流鼻血。
雾霾并不那么严重,蓝天还是蛮多的,几乎没有沙尘暴,不缺水(估计牺牲河北,现在南水北调吧),到处都是公园小湖泊河流。
每年一次柳絮横飞,很难受。
参考:
我来北京三年多了,现在想想刚来北京那些事,有的感觉挺有意思的。
我来北京之前对北京知之甚少,刚来那会去超市买菜,称完之后去收银台结帐,收银员逐一扫码,扫到海带片时正过来倒过去看两遍,然后问我;“您要了吗?
“我说,\"我要了。
\"她又问:“您说要了在哪呢?
“我愣了一下指着海带说:\"这不是吗。
\"心想,问这个真奇怪。
收银员突然笑起来\"您是外地人吧,
北京话并不是全普遍话,把称东西叫做“要\",我们说称一下,北京话说要一下。
千差万别,难怪我听不懂。
对北京人来说,我算南方人,我们买菜一般从数量上和品种上都不会太多,最多买够二三天吃的就行了,买多了吃不完也不新鲜了。
但是我看北京的土著买起菜来真是够夸张的,买起菜一次至少十几样,而且数量还多,至少都二斤
”听了他们的回答又大吃一惊,心想,北京人真能吃。
还有就是对北京人为了吃排队那个耐心真是让人佩服,我到北京的第一个元宵节,儿媳想吃“锦芳”汤圆,那是正月十四,我去崇文门附近的锦芳汤圆店,本以为很轻松买了就走,谁知到那一看,那排队的长龙长的吓人,共有两个队,每个队都是神龙不见尾,我找了半天,人群左拐右拐,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队尾,每个队至少有七八百人,心想,这得排到什么时候,就给儿子打电话说排队的人实在太多了,儿子说,即然来了,排个把小时不就买到了,因此我就耐下心排队买汤圆,大冬天的,外面很冷,人在露天排队脚都冻麻了。
早晨8点去的,等买到汤圆已是下午一点。
比我从合肥乘高铁到北京时间还要长,真让我无语。
我说这些,只是沧海一粟,还有很多很多的不同,只是到了北京后才知道的。
参考:
先说一件很重要的事:遇见爽朗利索的北京女孩,甭废话,赶紧追!这是我初来北京也好,在北京工作生活也罢,在北京混了N多年之后,发至内心的一个感受啊!
第一次馄饨端上来的时候,还跟人餐馆大姐说您弄错了,我要的是馄饨。
第一次咸豆腐脑端上来的时候,彻底惊呆,作为一个吃惯了豆腐脑加糖的南方人,只好绕着咸酱擓,往后适应了很久才习惯。
冬天真特么舒服。
大学宿舍暖气足,冬天再也不用咬着后槽牙钻进被窝,再也不用死活赖着不想出被窝。
北京人真不排外,大爷大妈都很热心肠。
但凡客客气气地问路,别直愣愣的跟个傻子似的,大爷大妈都会给你指准了。
黄昏时分大街上,走不了几步就能听见喇叭声——“晚报”。
现在都互联网了,没这景了;
但“糖炒栗子”犹存。
地铁和公交,问一声“您下吗?
”、“下车吗?
”,宽松时前面会给你让道,拥挤时前面会跟你移形换位。
直到今天还是这个画风。
让座比例很高。
学生肯定是公交地铁坐的多,见过很多让座的,自己也让过很多次。
那时候还真没见过倚老卖老逼人让座的。
北京蔬菜最好吃的是大白菜,没有之一。
只有大白菜能完胜南方白菜,其余蔬菜全败。
遇见爽朗利索的北京女孩,有点想追。
在北京上了五年大学,这是慢慢熟悉了北京之后知道的事:北京话是西直门不是西直门儿。
学校在西直门附近,北京同学表示受不了你说“西直门儿”,北京话不是啥都尾缀儿话音。
类似故宫、长城、十三陵之类的景点,不是北京人都去过。
北京同学埋怨说:大爷的!你们去十三陵怎么没叫我?
我他妈也没去过!北京的高校实在是太多了。
海淀那片,流水线一般,送走了多少大学生的青春?
不分东南西北的,问路麻烦。
北京街道横平竖直,大爷大妈回答问路的,大概率上都会说方向不怎么说左右。
睡觉脖子弄僵了,北京话叫落(Lao)枕。
北京孩子不见得比你聪明,但也不见得没你勤奋。
目标锁定后,比如过雅思,比如想出国,一样十分勤奋。
春天的杨絮真的很烦人。
漫天飘杨絮的时候,街上有很多蒙着纱巾骑自行车的女士。
秋天真的美到爆,就是短了点。
秋天的北京真不用找什么景点,很多大马路都十分漂亮,你钻进绿化好一点的小区都美的不要不要的。
大学校园更不例外。
冬天沙尘暴很烦人。
出门一趟嘴里都是沙土,牙碜。
好在这些年越来越少了。
低调的北京同学,可能会吓你一跳。
比如直到毕业季要忙乎找工作了,我们才知道某女生是清华大学校长的千金,可以直接去读研;
某同学是高干子弟,可以直接去北京最好的大设计院上班。
夏天瓜摊、大排档;
以及围一块下棋的,膀爷真心多。
这个真的很北京。
即便是文文静静的北京女生,跟你混熟了,不管你有没有大爷,也会经常或喜或怒地问候你大爷。
爽朗利索的北京女孩,说话比很多爷们都来劲。
面的司机比现在的出租车司机挣得多。
现在的出租车司机都说,不仅仅是早先的面的,连夏利那一拨都比现在挣得多。
胡同里的老房子,冬天会用蜂窝煤采暖。
现在拆改的差不多了。
胡同里真能遇见这款大爷大妈——我们老辈是正儿八经的旗人!大清国早就灭亡了知道么?
胡同的名字真的很随意甚至不上台面,但这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
有不少为了好听,都谐着音给改了。
有那么一帮北京人爱吹牛,都是这个格式——我们邻居老二媳妇大舅子的亲妹夫,是XX长。
反正吹高兴了再拐几个弯,都是中南海里有人的节奏。
有那么一帮北京人很低调,掉人堆里都瞅不见,但其实NB到爆。
北京自己的食物都很一般,但全国什么菜你想吃在北京都不难。
那些年外乡菜在北京跟走马灯似的换着流行,比如河南的红焖羊肉、锡盟的羊蝎子火锅、湖北的九头鸟等等。
豆汁挺好喝。
反正我曾被北京同事拿这个暗算,毫无反应,甘之如饴。
他们只好悻悻地说这个豆汁不正宗。
炸酱面真心好吃,但每一个自己会做的北京人,都觉得自己的酱最绝。
当然遇见更胜一筹真心好吃的,也会讨问人家的秘诀。
北京人会告诉你,你普通话说的很不错了,但一听就知道不是北京人。
直到今天,外地人会说老非你北京人吧?
北京人会说细听你不是北京人。
如果不去老胡同里问,祖上三代都是北京人的,还真不多。
胡同串子不算少,但爷爷也是胡同串子的,不多。
王府井不是北京人的王府井。
那里更像是外地游客的天下。
说中国摇滚发端于北京军队大院,是有一定道理的。
只要你努力,北京总会给你机会。
这个不是鸡汤,是自己那些年的切身经历。
遇见爽朗利索的北京女孩,甭废话,赶紧追!然后我就在北京安家落户了,算是正儿八经地混北京。
我儿子的北京话,肯定比老非强。
老非不是北京人,但拿到了北京户口。
儿子出生在北京,多少比老非要京片子点吧?
肯定会教育他不许骂人,但你大爷的,NB、SB这三个除外,估计拦也拦不住,这小子迟早得会。
夺回古都风貌,真的是一个很LOW的提法。
夺不回来的,现代主义无坚不摧。
北京有钱人很多,穷人也不少。
为了挣钱努力的人更多。
在北京别以貌取人。
穿的没的可能比你有钱多了,也可能比你的官职或军衔高。
玩音乐的、影视的、艺术的等等,基本上只有在北京成名了,才算真的成名了。
外地也有爆款但基本算是个案,毕竟帝都才是天朝的文化中心。
你让娘娘腔周立波当年过长江试试?
地方台的节目,有不少都是在北京录制的。
没办法,资源高度密集于此。
北京不少威名赫赫的大衙门口,可能就在不起眼的街道上。
这个很正常,就算故宫也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格局的一环,屁股后面就是菜市场。
北京周边可以自驾玩的地方,真心多!老非喜欢旅行,有假往外跑,日常周末几乎扫遍了北京周边。
北京平常生活的消费并不高。
去超市看看,只要你不是顿顿大龙虾啥的招呼。
房价真心贵。
学区房贵还不是首要的,关键是破的让你简直不堪出手。
可怜天下父母心,拿两套舒适的房子换一套又破又挤的学区房,几乎只有中国父母做得到。
现在不少繁华的地方,以前真的可能是荒地或农田。
北京城市摊大饼的速度太快了。
朝阳是有钱,但从匹配度上讲,教育资源是全北京最差的。
北京能看见西山时候的蓝天,真的美到爆!即便对北京爱恨交加,你也会坚决地在北京生老病死!老非无论是从故乡返回,还是出国周游返回,落地北京的瞬间就知道自己是无比热爱北京的。
这就是北京的魅力所在,来时已过少年,但这里囊括了自己的青春、过往、及未来。
遇见爽朗利索的北京女孩,甭废话,赶紧追!呃……
以前的味道,如
(
)
参考:
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
在别的地方当个处长、局长就很了不起了,到了北京才知道机关里局处长一大堆,在万寿路的一个小区里住的部级领导就有五六百,在马路上跑的挂京A8、京OA、京AG6以及白色军牌的黑色红旗里的人物更是连各地的省长都想巴结却巴结不上的大官。
在别处部队当个上校就前呼后拥了,你到国防大学来看看,一堆将军一样出早操练队列。
参考:
来北京发现的事有很多。
1.办事效率高。
在北京办事,只要条件满足了,办事效率非常高,特别是我迁户口的时候,二趟办完,第一趟是需要什么条件,准备好再去,一次搞定,担心的人情,难为等情况完全没有出现。
2.土著好人多。
那时,我在北京工作不稳定,换房频繁,绝大多数房东对我都照顾有加,拖延房租,请房东帮搬家,都有过,我也养成习惯,过年回来送特产给他们。
3.政府暖心。
在北京多年,忙于生存,有一天街道打电话给我,现在保险政策变了,去人才办一个吧,为老了做准备。
当时我差点儿哭出来,不像我的某些亲人,打电话只和我要钱。
总之,来北京,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参考:
我说说自己的感受,看看大家有共鸣没有。
第一,不到北京你不知道工作难找。
以前凭借着自己是县城里的状元,到北京找个工作那还不容易。
来到北京以后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在老家是没有工作可找,在北京是合适的工作难找。
第二,北京大的超出自己的想像。
30元打车费,在我们市区几乎是你想去哪就去哪,在北京才走了一点点。
第三,北京楼房林立,想着总会有一间房是属于自己的。
来到北京后,才发现自己想多了。
现在税后月工资一万二,望着高楼大厦不禁感叹:自己一个年的工资连个卫生间都买不到。
有人会说为什么不早点买,2000年前望京的房才两千多一平米。
可是那个时候,我的月工资才八百多一点,还是买不起。
第四,来到北京以后,发现生活在北京的北京人很少。
以前在没有导航软件的时候,问路是个头疼的问题。
向路人询问去某地怎么走,往往是十
以前大街小巷都有北京的大爷大妈热情的为你指路,现在十
就说这么多了,大家一起说一说,有什么是你们来北京以后才知道的事。
参考:
我第一次去北京出差,因找不到地方跟一大爷问路,大爷却对我理都不理,出租车师傅的话让我长了教训,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北京人是比较讲究“礼儿”的。
我在工作之前从来没去过北京,那里作为首都,我当然一直都是很向往的,特别是想带着家人一起去天安门看一次升国旗,虽然这个愿望到现在都没实现。
我在来山东之前,主要生活在四川和广东,北方的城市一个也没去过,接触到的北方人也比较少,所以那时我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川普和广东式普通话与标准的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别。
认识老婆后,因为她从小就是说的标准普通话,这时我才发现我的普通话真是很差,特别是平舌和翘舌、鼻音和边音、前音和后音这三个方面。
大概大多数南方人也比较难分清吧。
另外,南方人在说话时不怎么注意用“你”和“您”(
也从这时开始,我开始
也因为这,我那时对北京人有一种天生的“好感”,就好像以前学英语时对英语国家的外国人有“好感”是一个道理。
言归正传,这件事情大概是在十一年前,那是因为公事需要出差去北京。
下了飞机后我就打了一辆出租车直奔目的地,因为那时手机导航还不盛行,我只能把手写的地址给出租车师傅。
出租车师傅一通奔袭,到了目的地的大致位置,但具体位置他也不清楚,我们就开着车在那附近转悠寻找,但转了两圈后还是没找到。
在路过一个大概有些年份的小道时,有一个旧小区,小区大门旁边有一个小卖部,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夏季保安服的大爷坐在那里,路边还有几个小贩在卖水果。
那条道很窄,大爷坐的地方与我们车的地方只隔一两米,因为我坐副驾驶,他正好在车的右边,所以出租车师傅就把车停下,让我问一下那个大爷看他知不知道。
我打开车窗,把头探了出去,大爷朝我们看了过来。
虽然我没去过北京,但知道北京人都习惯用“您”,所以我很注意,礼貌地问道:“您好,大爷,请问您知道...在哪里吗?
”大爷看着我不说话,我以为他没听清楚,又问了一遍:“您好,请问一下...在哪里吗?
”谁知大爷直接把头转到一边看别的地方不理我,像是没听到一样。
我很纳闷,又叫了几声:“您好?
您好?
”大爷又看了我一眼,好像不高兴的样子,还是不说话,扭头就进到大门里面去了。
这时我确认他肯定是听见我说的话了,但他的反应让我很迷惑,正纳闷着,出租车师傅拍了我肩膀一下,摇了摇头说:“算了,他可能是觉得你问他时没有下车。
”我这才明白那大爷为什么不理我,尴尬地说:“哦,北京还有这讲究呢。
”出租车师傅说:“也不是,有的人讲究,有的人没这事。
”我们只能往前走,没走多远,遇到一个中年人,我这一次长了教训,特意下车去问的。
听中年人的口音好像就是北京人,他很热情地给我指了路。
但我不熟悉北京环境,他描绘了半天我也没听明白,只好麻烦他再给出租车师傅说一下,他也没有不耐烦,最后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很快找到了地方。
后来我才反应过来我好像没跟那中年人用“您”,也没跟出租车司机称呼“您”,但也没注意到他们有什么不悦,大概如出租车师傅说的那样,有的人讲究,有的人不讲究吧。
那位大爷的事我也没再跟别人确认过究竟是不是所有北京人都有这个讲究,但心里一直记着这事,也算是长了教训,以后多注意一些,别自找难堪。
后来去北京的次数多了,我也会遇到需要问路的时候,但我一般都找年轻人问路,尽量不找年龄大的人问,就怕哪里没注意无意冒犯到他们。
后来跟北京人接触多了,我也有过一段时间模仿他们说话,特别是那个“儿”化音,但回到我工作的城市后总觉得有些刻意,就像当初学广东腔那样故意会拖几句“得啦”这样的语气词一样。
但这时我发现北京人说话与标准的普通话是有区别的,卷舌很重,方言、土话也很多,我一听他们说话就能听出来是北京人。
于是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普通话的标准很复杂,只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用词还是有区别的,就目前我听到最标准的“普通话”好像是河北人。
北京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传承下来很多的“礼数”这个很正常,各个地方也有各个地方不同的讲究和习惯,特别是年龄比较大的人可能更在意一些。
所以多了解一些当地的文化习俗,别无意间冒犯了当地的文化。
这也给我提了个醒,比如我之前在外企工作了很长时间,打交道的都是欧美人,我们称呼上级或老板都直接叫名字,勾肩搭背没大没小很正常,但这如果用在国企里面是肯定不行的。
再比如我们现在可以直接称呼我们老板为“老板”或“老大”,但在有的公司那是断然不可能的,有的老板甚至还不喜欢别人称呼他为“...总”,而更喜欢称呼他为“总裁或董事长”。
特别在“您”和“你”这方面,南方人很多都不讲究,但在很多北方,对上级或长辈,如果不使用“您”的话,那可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的。
参考:
我们到了后第一次见识到了啥叫地下室,北风那个吹啊……呼呼的。
第一次看见了好多人共用一个厕所🚾,卫生间排队,衣服也挂满了。
最主要的是大家的早上和晚上的洗漱时间是不定的,我们这些北漂们都为了生活而奔走宿舍里是没有阳光的,窗户只能透过一丝丝光线,晚上的时候宿舍里面是阴冷🥶的,烫烫脚才能感觉一丝的暖意,躺在床上,只漏出头发在外面。
要盖上2床被子才能暖和,那时咱都没想到用电褥子。
想想那个时候,很傻很天真,不过一点也不后悔,经历过,努力过,年轻过经历了这些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参考:
很多人对北京有各种误解,没来过的人会想,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皇城根底下老百姓是不是很瞧不起外地人,其实真不是这样的,讲讲亲身经历:记得应该是2016年一天,去物美超市买东西,刚到门口就看到一个50岁左右的大妈在大喊大叫。
她拽着一个瘦弱的小伙子胳膊不放,小伙子支支吾吾而且脸特别红。
听了一会儿就知道了,小伙子只有19岁,是刚来的工作人员,大妈出门时候防盗门响了,服务生要求看一下包。
大妈当场发作,操着一口某地口音大骂,“你想干哈,就没见过你这样的服务员!咋地,对我们北京人有意见不是?
”后来她又说被气的晕,让经理出来带她去医院检查。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买菜的大爷大妈围了过来,其中一位操着老北京口音60多岁大妈很激动的说,我们北京就没你这样的人,人家检查一下怎么了?
说着她又拉起小胡子胳膊给大家看并且说“看,胳膊都被捏青了,必须得带小伙子去检查,人家父母不会心疼孩子吗……”又有一位大叔跟着说,你丫的,还是北京人?
北京人不像你这样不讲理,遇到事情不能好好说话解决吗,难为一个小伙子算啥本事!后来更多大爷大妈你一言我一嘴的,记不清说什么了,再后来一名管事人模样的男的来了,他把大妈和小伙子带到办公室之。
小伙子临走时候,还有大爷大妈一直鼓劲儿,小伙子别怕啊,有啥事好好说,我们都给你撑着……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在北京生活了这么多年,很少发现北京人排外,尤其是街头巷尾的大爷大妈,一个个热情着呢,我感觉北京人最讲究个理儿。
参考:
我表哥花500万在北京买了一套80平米的房子,现在一家三口都居住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没来北京之前我对这里充满了渴望,但去了北京才发现自己被现实打败了。
2014年,我拖着重重的行李来到了北京,那时我发誓一定要留在北京,可6年过去了,我发现自己根本融入不到这座城市,没房没车,没有归属感;
北京这座城市充满了魅力,它有着全国最好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就业机会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只要你足够努力,就有可能在这立足,可现实比想象要残酷得多。
北京房价太高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没去北京之前我以为北京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人人生活得都光鲜亮丽,直到我去了北京才发现跟我想的不一样,这里也有很多破旧的楼和城中村,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人,就算是“北京人”也依然在为生活而奔波。
有人说:工资再高也比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在北京这座城市就完美地体现出来了,多年来北京的房价一直位于全国前三甲,现如今北京五环的房价已经达到了6万元/平米,朝阳在9万元/平米左右,最高的房价在15万元/每平米左右,就算离市区很远的密云,平谷房价也要3万元/平米,而北京周边燕郊也要2万元/平米,如果一个上班族想在北京买房子,按照年薪20万算,买一套80平米房子,也得不吃不喝25年才能完成;
我表哥买的房子在东四环,房子外观看起来好像老楼,但是里面装修得很精致,而且交通便利,小区周边生活设施配套齐全,表哥跟我说:他已经来北京十几年了,对这里的生活已经习惯了,为了弄一个学区房,每月要还25000元的房贷,能留在北京生活真的太不容易了。
不过,就算有钱想要在北京买房子也不容易,必须要连续缴纳60个月的社保,或者有连续五年的纳税证明,这也就是告诉你想要在北京生活,工作必须稳定。
北京租房贵,生活成本高没来北京之前,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住地下室,那时我刚到北京不久,正在找工作之际身上没什么钱,选择住了50块一天的地下室,在那种阴暗潮湿,没有阳光,仅有3平米的空间住了十天,我彻底地崩溃了,我白天出去找工作,晚上回地下室睡觉,醒来却不知是白天黑夜,然而当时像我一样的人却有千千万,有的甚至已经住了好几年;
后来,我从地下室搬到了城中村,我第一次感受到在大城市的怀抱下还有另一番“繁华的景象”,我在的这个村子有10万人,在那有各种各样的商铺,还有形形色色的人;
在那里一住就是三年,当时我和朋友合租了一间公寓,房租水电费加起来一个月1600元左右,虽然均摊后看起来钱不多,但是生活成本太高了;
我朋友仔细算了一下除了房租1000元,每天基本生活费最少要50元,加上交通,买衣服,聚会,请客,医疗等费用,一个月最少要4000元,根本就攒不下钱;
再后来,城中村大批量拆除,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热闹,没有了密集的房屋,很多“北漂人”要么选择去小区租楼房,要门选择回家,当时我还想在北京奋斗下去;
于是,我又搬到了小区,押一付三,平均每个月房租要1800元,后来随着工作的变动工资上涨,我再一次搬家了,换到租4500元每月的小区,我承认我飘了,我也希望有舒适的生活,毕竟人的欲望总是会不断上升的,压力越大动力越大,可我的内心是失落的,这么多年的北漂生涯我却一点归属感都没有。
如今,北京房租排在全国榜首,每平米平均租金112.5元/月/平米,想在北京奋斗租房是一个大问题,随便五环外一个房子就得2000元左右,如果地理位置好,离地铁近,那就得3000元起步,这样的房租压垮了很多追求梦想的人。
北京的工资和物价北京人月薪5000元照样过得很好,可对于一个北漂来说,一个月10000元只能“勉强活着”,这就是现实。
在最新的数据中显示,北京的月平均工资为11000元左右,位居榜首,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薪高达17.8万,也位居榜首,但是这仅仅是平均水平而已;
北京的最低工资标准是2300元,像服务员,售货员有3000-4000元月薪,而一般的公司,基本都是无责底薪4000-6000元,而能力强点的人,工资就会达到8000元
北京的交通1.北京是全国铁路,公路,航空的运输枢纽,从北京你去哪里都很方便;
2.北京有大兴国际机场,首都国际机场,南苑机场三个机场,其中南苑机场是军用机场,平时旅客不多,现在南苑机场已经暂停使用了;
3.在北京上班,最让人无奈的就是堵车了,尤其是在七八点早高峰的时候,一旦开车堵车,或者坐公交车堵车,那基本就会迟到了,所以最好的出行方式还是坐地铁。
4.在北京坐公交是按照里程收费的,上下车都要刷卡,否则扣全程的钱,北京地铁起步价3元,最高票价不封顶,超出100元交通费打8折;
5.北京1号线是横穿北京东西的一条大动脉,4号线是贯穿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同时也是最拥挤的线路,8号线是专门为奥运修建的地铁,10号线几乎贯穿了北京三环,全程近60公里,相当于北京的大动脉;
6.北京买车要摇号,普通人很难中签,如今一个京牌得卖十几万了;
7.北京一周有5天要限号,外地车牌要办理进京通行证,每年每车最多办理12次,每次的有效期为七天,其他车辆不限制办理次数,也就是每台车最多能在北京行驶84天,如果你没有京牌,又想在北京长期开车,买四辆车就好了;
除此之外,工作日早晚高峰的外地车牌禁止在五环主路,辅路及内道路行驶,而且外地牌照车停放超时也会受到处罚,所以外地车牌在北京开车那是相当“憋屈”。
北京的美食1.北京人早餐以面食为主,一般会吃糖油饼,油条,肉火烧,炸糕,焦圈等,喜欢喝豆腐脑,羊汤,豆汁(我喝过一次,泔水味无法下咽);
午餐喜欢吃打卤面,炸酱面,春饼等,晚餐和河北,东北人这边的饮食相似,大白菜,土豆,大萝卜是他们的最爱;
2.北京随处可见都是美食,其中王府井美食街,南锣鼓巷,前门大街,簋街的特色小吃最多,桂花糕,爆肚,驴打滚,豆面酥糖受到了很多游客的喜欢,簋街小龙虾也到了年轻人的追捧;
3.北京有特色的炸灌肠,这是用淀粉做出来的,蘸着蒜汁吃又香又脆;
北京卤煮火烧是由大肠,肺,猪肚,火烧,炸豆腐干,火烧制成,是老北京人最喜欢的美食;
炒肝以猪肚肝脏,大肠并用淀粉勾芡而成,鲜香美味,我最喜欢的美食之一;
4.除此之外,北京还有糖葫芦,艾窝窝,老北京酸奶,糖耳朵,面茶,羊蝎子,老北京铜锅涮肉等特色美食;
而最能代表北京的特色美食就是北京烤鸭了,其中全聚德的挂炉烤鸭有果木的清香,香脆可口,便宜坊的焖炉烤鸭,外酥嫩;
不过,全聚德烤鸭人均消费200偏贵,便宜坊味道一般,建议去试试大董,四季福民,想吃便宜点的可以去大鸭梨。
北京的教育和医疗教育:北京有着全国最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小在北京上学的孩子,家长会对孩子全方面培养,除了学习,还用各种兴趣班和课外活动来丰富孩子,而小城市的家长只注重孩子学习,这样一对比差距就拉开了;
另外,北京是我国大学数量最多的城市,其中有26所211大学,8所985大学,清华,北大,人民大学都是众多学子向往的高校;
医疗:北京的医疗条件是全国最好的,光三级三甲公立医院就有110多家,全国一半的老中医都在北京问诊;
其中北京协和医院医资力量雄厚,排名全国第一,擅长妇科,外科,男科,专看疑难杂症,很有权威性;
积水潭医院擅长烧伤科,骨科;
同仁医院:擅长眼科,耳鼻喉科;
北京301医院:擅长脊柱外科,综合性非常强,医疗水平国内一流,但是在这些医院挂号相当难,我曾经帮亲戚挂号,几个月都挂不上,所以不是大病不建议来。
北京人的生活1.北京人不排外,我在北京呆了六年,没听说,也没遇到过北京人排外,排外的是那些所谓的新北京人,或者很少的老一辈人,北京人虽然有优越感,但我从来没遇见瞧不起人的;
2.北京人不都是“靠拆迁养着”的,在北京有很多人靠着拆迁致富了,有的能分十几套房子,可在北京也有很多北京土著依然在租房,他们也需要买房还贷款,这是他们的家乡,只能在这生存下去;
3.北京人平时非常讲究规矩,比如吃饭手扶碗,筷子不能敲碗盆,串门不空手,打听道要下车等,这些都是礼数;
4.北京人性格大大咧咧,豪爽洒脱,不自傲,好面子,对大多数外地人都很热情,外地人向老北京人问路,你要真找不到,那大爷大妈没准能直接带你去;
5.北京人爱好养鸟,遛狗,下棋,喝茶,平时喜欢盘个核桃,玩个手串,平时经常说“吃了吗您”“劳驾”“借光”“受累”,这些话让人听起来非常舒服,不过,他们说的有事您说话,大多数是客套话,千万别当真。
6.北京爷们太贫了,幽默感十足,天南地北什么都能侃,好交朋友,带人热情,爱吃好玩,有修养,有规矩,办事地道;
北京大妞对朋友仗义,真实,不喜欢装,办事讲究,不爱打扮,对待爱情比较随性,没有那么物质,只要看上你了,就会掏心窝对;
说来惭愧,我前女友就是北京人,在王府井上班,有车有房,家庭条件挺好,但是脾气有点大,你想让她对你百依百顺,甭想!7.北京大爷大妈非常喜欢早晚拉个小车去买菜,平时基本没啥事,跳个舞,练个太极,悠闲自在,这么多年,北京朝阳大妈也为娱乐圈做了不少贡献。
有什么事是到了北京才知道的事1.在北京找工作竞争压力大,学历高的人非常多,一个看似普通的行政人员可能都是211学历;
2.北京朝阳主要是传媒行业,海淀主要是科技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码农基本都聚集在西二旗;
3.在北京有房子,一个月2000块也能舒服地生活,没房子,一个月10000元也攒不住;
4.北京的黑中介太多,来北京租房的人千万要擦亮眼,宁可找大中介也不要找小中介;
5.北京人并不是400分就能上清华北大,也得考到660分
8.在北京一天只能安排两件事,因为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
和朋友约见面,最好要提前通知,不然下次就是半年以后了(原因:懒得动弹,没时间);
9.你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人,可能是大老板或者有很大的背景,你看起来穿着西装革履很牛的人,可能连房租都付不起,所以在认清自己的同时不要瞧不起任何人。
10.北京各大景点门票是全国最便宜的,大部分公园都是免费的,比如景山公园,中山公园;
11.北京出租车司机大多数是北京人,在办公室天天泡茶的多数是北京人;
12.北京很多看似高档的店并不贵,在网上用折扣的话,比小城市要便宜得多;
13.北京美女最多的三个地方是国贸,三里屯,五道口,在这里有无数街拍的人,也有各种各样的豪车,这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向往;
14.在北京地铁里总是会有很多漂亮女孩让你扫码加联系方式,她们不是看上你了,而是想让你买她们的产品。
15.北京值得去的地方有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恭王府,鸟巢,水立方等景点,当然也可以去感受一下胡同文化;
16.全北京大约有30万韩国人,光望京就有20万人,每个望京社区基本都会有韩国人的身影;
17.北京有特色的“鬼市”,凌晨开张,天亮闭市,这里有几百个摊位,有很多老物件,也有很多假货,所以能不能淘到好物件看运气了,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感受“烟火气”;
18.北京是一座没有爱情的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让你没有精力谈恋爱,而物质和现实会打破了你的一切幻想;
据统计:北京适龄未婚女青年超过了80万,她们其实也想要爱情,但是北京优秀的人太多了,已经挑花眼了,感觉谁都配不上自己;
另一方面,在北京工作的女孩有很多女强人,她们从不被感情束缚,自身的优秀让无数男同胞退却,进而就耽误了自己,所以说北京的爱情真是奢侈品。
总的来说:北京是一座物欲横流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梦想的城市,很多“北漂”来北京都是为了拥有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开拓眼界的;
我表哥能留在北京是幸运的,但也是靠他拼搏努力得来的,我离开北京是被现实打败了,年薪35万的工资在北京活得很累,还不如回老家重启慢节奏生活;
如今,很多人都告别了北漂,那段“北漂经历”成了美好的回忆,同时也激励着自己继续前行。
你眼中的北京是个怎样的城市呢?
参考:
经常到外地出差、旅行,也常有朋友来北京玩儿,常被外地朋友问到一些问题,感觉很多人对北京的了解有误区。
作为北京土著,我来说说我知道的,常被外地朋友误会的一些问题。
你对北京的这些认识是错误的①北京人看不起外地人北京人看不起外地人,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误会。
北京是首都,是一个世界级的特大都市,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北京与国内、国际早就融会贯通。
作为国际大都市,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员,在北京学习、工作、旅游、办事儿。
北京无论从城市面积,人口数量都比之前的老北京大了许多,居民中解放初期的老北京,其实已经只占一小部分了,一半
但北京的一大优点就是包容,只要你在北京生活一段时间,不觉间你会被北京同化,溶入北京,成为北京人。
曾听朋友说过坊间流传一个段子:外地人在北京问路,给果被北京人指了个南辕北辙。
作为北京土著,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我所知道的北京人,决不能做出这种事儿来。
北京人好面儿,更好客,非常
如果有极个别人的做的不好,也不能代表绝大多数北京人。
但到是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北京城实在是太大了,特容易堵车,直线距离近,但堵车,给你指个绕远一点儿的道,可能你会更方便快捷的就到达目的地了,这很可能是一种误会。
②炸酱面不好吃,但北京人却爱吃很多外地朋友来北京,总想偿偿老北京的味道。
什么烤鸭呀,什么豆汁焦圈呀,什么老北京炸酱面呀。
结果往往感觉并不传说中的那么可口好吃。
坦率的说,这几样吃食,老北京也不是每
先说北京烤鸭,最有名的就是全聚德、便宜坊。
全聚德是挂炉烤鸭,便宜坊是焖炉烤鸭,各有特色,但百年老店,价格不菲,一般北京人也是偶尔才去一次。
但小馆子的烤鸭味道如何就参差不齐了,只能看您的运气了。
至于豆汁焦圈,到是一部分老北京的最爱。
豆汁那味道,不是所有北京人都能承受的,何况外地朋友,也就偿一偿罢了,一般都是一口豆汁就喷了。
很多外地朋友来北京,都会去吃一次老北京炸酱面,但基本上都会认为不好吃,甚至认为这怎么能成为那么多北京人的最爱?
实话实说,北京人很少在馆子里吃炸酱面,馆子里的炸酱面有些真的很难吃。
北京人喜欢的炸酱面是指自家做的面,自家手擀的面条,煮好后过凉水,配上多种时令菜码,蒜泥,醋,还有那关键的现吃现炸的酱,那味道绝了。
好了,就写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