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30000人的沙陀人为何能在中原地区建立4个王朝

据《新唐书》记载:公元808年,沙陀人不堪忍受吐蕃人的压迫,归附唐朝。
唐宪宗把他们安置在陕西定边一带。
在镇压黄巢造反时,沙陀人帮助唐朝镇压黄巢造反有功,唐朝赐李国昌为汉姓。
李国昌死后,他的儿子李克用统率沙陀骑兵割据北方。
在唐末,朱温据汴州为梁王;
李克用据太原。
唐灭,出现了“五代十国”。
后梁(朱温)、后唐(李存瑁)、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后周(郭威)。
应该说,他们都是沙陀人,只不过汉化的前后时间不同。
(李克用)最早说:沙陀是西突厥别部,原名处月。
其实沙陀是一个多民族的混合体,其族源起码包括突厥、回纥、粟特三个主要民族成份。
来源地也不同,中原的居住地也不同。
汉晋时期,河北远离长安和洛阳成为历史上的边区,胡化严重,大量的突厥、粟特、沙陀、回纥混居在这里,粟特人、突厥人在“安史之乱”被镇压下去以后逐步融入到沙陀人中去了。
胡化严重现象一直到明代洪武年间的大移民,这一状态才有所改变。
沙陀人与隋唐之前的鲜卑人一样,鲜卑人在东汉时进入中原,经过三国、魏晋、南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几百年在中原都汉化了。
赵匡胤祖籍在河北清苑县(宋称保州),祖宗数代都在河北藩镇任官。
据《宋史》记载:赵匡胤的曾祖父沙陀人赵珽是安禄山和史思明手下的大将,并且是河北三镇中最强的幽州(范阳)的将军。
“安史之乱”被镇压下去以后,赵匡胤的高祖赵眺在唐朝天宝年间曾任永清、文安、幽州三县令。
由于长期在中原地区生活,沙陀人用汉姓、汉字逐步汉化了。
进入中原的沙陀人不管在语言、服装还是文化方面汉化的非常彻底。
在唐朝末年,在外表上很难分辩清楚是沙陀人,只有他们自己人能分辩清楚。
到了宋初,沙陀人跟汉人可以说没有任何区别。
赵匡胤在后周做禁军殿前点检,这么大的权力给赵匡胤,如果不是沙陀人,是难以想象的。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祭拜祖庙,看到青铜器就一脚踢翻,说这是什么东西,我祖宗怎么会知道这些东西?
说明他无需汉人祭器,就是自己祖先不承认这些东西。
根本的原因是:后唐后汉的皇帝是沙陀人,赵匡胤的祖母和母亲是沙陀人,她们分别是后唐公主和后汉的公主。
所以他们都长期供奉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祠堂和排位。
两宋皇帝都御用羊肉,不登彘(猪)肉,这是祖宗的习俗。
(赵匡胤)总的来说,沙陀自鲜卑隋唐以来,又一个汉化的胡人,并且从五代到北宋,都是沙陀人,只不过历史遮遮掩掩,将前后汉化的沙陀人分成几段,最后将赵匡胤的胡人历史给遮盖了。
中国历史就是一个胡人汉化的结果,前有隋唐、中间是北宋,后面是明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