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唐伯虎是一个怎样的人
穿越千年的时空,历史人物的形象总是那么的扑朔迷离。
相比于民间传说里那些绘声绘色的人物形象而言,正史中的历史人物形象除了趣味性不足以外,其命运和结局也比人们口耳相传的要令人唏嘘许多。
著名的大才子唐伯虎,苏州府吴县人,本名叫唐寅,也许是由于他是家中长子的缘故,他的字取为伯虎。
在他十二岁的那年,他结识了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祝允明,又叫祝枝山。
十四岁那年小唐寅又认识了另一位后来的著名文人文征明,并且得到了其父亲南京太仆寺卿文林的欣赏。
这三人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大才子,甚至是“江南四大才子”,在中国的文化史和艺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影视作品中的江南四大才子有关唐伯虎们的风流韵事已经被各种民间传说、影视作品描摹的太多太多,在这里无须赘述。
但历史上真正的唐伯虎,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失意者。
唐寅早年的唐伯虎也是个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即使娶妻生子也不以为意。
然而在他二十四五岁的时候,父母妻儿全部在一年内离开了他。
这对年轻的唐伯虎的打击有多么大可想而知。
他把自己的才气丢到一边,成天只知道和狐朋狗友一起饮酒以派遣心中的苦闷。
好朋友祝枝山看不下去了,规劝唐伯虎要好好读书。
于是唐伯虎闭门不出,安心读圣贤书。
而他的聪明才智也是举世公认的,具体的表现就是他沉心读书只一年多就高中解元(乡试第一,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高考状元了)。
不仅如此,主考官还非常赏识他的文章,回京的时候还把他的文章带给了翰林学士程敏政,程学士也觉得这个年轻人的文笔非常棒,心里就记住了“唐寅”这个名字。
祝枝山第二年的会试如期到来,而主考官正是程敏政。
这对于唐寅来说本来应该是一件好事,没想到这
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唐寅和他的南直隶同乡、江阴的徐经一起前往北京,二人也成为了朋友。
而这个徐经家里非常有钱,有钱到直接拿钱贿赂程敏政家里的家僮,把考题偷了出来。
只是手段不太高明,这件事败露了。
徐经科场舞弊的罪过有多大不用我多说,总之砍头掉脑袋也不为过。
而由于唐寅和徐经朝夕相伴,言官们就连带着他也参了一本,把他也送进诏狱了。
最后虽然无法证明唐寅作弊了,但本着“宁可错杀三千不能放过一个”的精神,本来至少可以做个七八品官的唐寅被贬为小吏。
这对自恃清高的唐寅无异奇耻大辱,他拒绝了小吏的任命,收拾东西回家,从此生活变得更加放浪形骸。
本以为此生都会纵情于山水和女色中的他在四十五岁那年受到了一位阔气王爷
唐寅不是怀才不遇吗?
为什么有王爷
宁王朱宸濠逃离宁王幕府的唐伯虎从此对生活彻底地失去了信心,科举这条路已经堵死了,而走私人路线进入王府又是这样一个结局,所有亲人又都阴阳两隔,那么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值得他留念的呢?
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建了一座小房子,天天就和朋友们在此通宵达旦地豪饮,直到他五十四岁那年与世长辞。
唐寅的山水画唐伯虎的山水、人物、花鸟都极具特点,其书法也别具一格。
他的存世的艺术作品随便拿出一幅都是无价之宝,而在各大拍卖行一次次的展销中,在人们对他的作品的一次次惊呼中,有谁还记得这位看起来风流倜傥的天才,内心有多少辛酸。
参考:
唐伯虎为大众所熟知,这里面应该有周星驰的功劳,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唐伯虎才华横溢,机智过人,风流洒脱,可是很多男人心目中的偶像。
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1470—1523),字伯虎(唐寅),号“桃花庵住”,他博学多才,人生坎坷,是著名的画家,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刻苦好学,天分又高,16岁中秀才,29岁获得“解元”(类似现在高考,全省第一名),此时的唐伯虎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一场科场舞弊案牵涉到唐伯虎,虽然查无实据,但是唐伯虎还是受到的惩罚,因此入狱,而且此生不得为官,这对一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是个致命的打击,从此唐伯虎饮酒度日,放浪形骸,思想消极,从他的号六如居士(如幻,如梦,如影,如露,如电,如泡),我们可以看出唐伯虎的消极和颓废。
唐伯虎的艺术成就很高,他工书法,通诗赋,还能作曲(高考第一名不是吹的),他最大的才华表现在绘画上,他的笔下有不同韵味的山水画,有精巧细致的仕女,有写意的花鸟,山水画代表作有《春山伴侣
唐伯虎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是对自己最好评价,一次科场案,毁了一生。
总结唐伯虎的一生,少年得志,飞来横祸,消极颓废,画画一绝。
参考:
答: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是一个悲剧人物。
造成唐伯虎悲剧的,既有其本人的交友不慎的一方面原因,也有其运气不好,无端卷入宦海风波的不幸因素。
唐伯虎,是苏州府出了名的才子,诗、画、文,皆一时之绝,自小有神童之誉。
明清科考分乡试、会试、殿试三个等级。
唐伯虎在第一级考试乡试中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第一名,是为解元,故世称其为唐解元。
主考官梁储爱才,还朝后,把唐伯虎的出示给当时的文坛泰斗程敏政观看,相与叹赏。
程敏政少年时也是个神童,人们喜欢把他比作东汉神童孔融和唐朝神童李泌。
他在十岁时,就以“神童”之名荐举入朝,在翰林院读书。
在成化二年的会试中,程敏政中一甲二名进士,为同榜三百五十余人中年纪最少者。
程敏政读唐伯虎的文章,惺惺相惜,招唐伯虎到门下。
这两件事连在一起,可以说,唐伯虎既是少年得志,又得贵人赏识,前路应该好走。
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程敏政其实是个灾星。
程敏政平日自负学识过人,眼高过顶,目空一切,在朝廷里的人际关系并不好。
很多人看他不爽,早就想搞他了。
还有,程敏政任詹事府事礼部右侍郎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曾在弘治乙卯南闱中录取有一个名叫徐经举人,和徐经有了师生名分。
这样,唐伯虎上京参加会试时,在程敏政的家里结识了徐经。
程敏政、唐伯虎、徐经三人,既是师生关系,则在备考期间,唐伯虎、徐经日日练习作文章时,程敏政免不了从中加予指点、评论。
好死不死,明孝宗突然委任程敏政和同为文坛巨匠、时为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担任该年会试主考官。
好死不死,徐经是个奢豪多金的富家子弟,做事张扬,喜欢显摆。
又好死不死,唐伯虎在苏州时,有一个朋友,名叫都穆,也来京师来参加这一年的会试。
话说,考试结束,徐经和唐伯虎都自我感觉良好。
唐伯虎倒没有什么,徐经却洋洋自得,尽管尚未出榜,他却显摆出一副必定金榜题名的作派,让人带来了家里豢养的戏班,天天演大戏,吹吹打打,夺尽天下士子的风头。
俗话说,宁愿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得罪了小人,会死得很惨。
唐伯虎的朋友都穆是个十足的小人,一直以来,他对唐伯虎都是心怀嫉恨,看唐伯虎和徐经搞在一起,又看徐经如此得意忘形,更是妒火中烧。
当他知道唐伯虎、徐经和主考官程敏政是师生关系,就认定程敏政“鬻题”,事先把考题告知唐、徐二人,让他们在考前演练背熟,所以有恃无恐,势必高中。
前面说了,程敏政在朝中本来树敌就多,礼部尚书傅翰更是早就想整倒他进而取代他的位置了,另外如工科都给事中林廷玉、给事中尚衡、监察御使王绥、户科给事中华昶等等,也都视程敏政为眼中钉、肉中刺。
华昶在一个马姓侍郎的邸寓里偶遇都穆,听了都穆的猜测,不由分说,把猜测说成事实,捅了上去。
于是,历史上著名的“己未春闱案”出笼了。
不管程敏政事先是否把考题告知唐、徐二人,反正他们三人的师生关系属实,而程敏政是主考官,唐、徐二人是考生,难逃瓜田李下之嫌。
案情几经起落,真相难求,明孝宗最后以程敏政不知避嫌疑为由,勒令其致仕;
转而斥责徐经、唐寅抱侥幸之心求进,下令将之黜充吏役。
华昶言事不察实,降职到南京任太仆寺主簿。
现在,一般人认为,唐伯虎是此案的最大受害者。
因为,唐伯虎遭此打击,从此绝于仕途,妻离子散,生活潦倒,落魄沉沦,悲惨地度过了一生。
实际上,最惨的还是程敏政。
结案后,程敏政从狱中出来,不过四天,便因愤恚病死。
而徐经也没好到哪儿去,一直为“黜充吏役”翻案奔走,35岁时客死途中。
曾是江南鼎甲的梧塍徐氏,也因这场变故,渐渐衰落。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晚明大旅行家、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就是徐经的曾孙。
参考:
明代的江南,特别是风景秀美的苏州,物产丰富,商业繁盛,人文荟萃,素有膏腴之地的美称。
苏州也叫吴中,该地自古文风昌盛,文学艺术人才辈出,其中明代的“吴中四杰” ——唐寅( 伯虎)、文璧(征明)、祝允明(枝山)、徐祯卿(昌谷)均是才气纵横、不媚流俗、名噪天下的大才子。
“四杰”中祝允明(枝山)年龄最大,寿数最长的是文征明,最年少也最短命的是徐祯卿,最具才气、最多情、也最洒脱不羁的是唐寅。
这几位才子有个共同点,都非常反感官场腐败堕落的习气,厌恶程朱理学对人性的束缚,提倡独立思考,向往自由与个性解放,这样的人注定科场失意。
但这几个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人,却在琴、棋、书、画、诗、文方面取得了绝高的艺术成就, 称得上一代衣冠风流人物。
唐寅,字伯虎,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
他自幼聪慧颖悟,才气逼人,文章写的酣畅流利、曲折起伏,性格又很外向,有些不服管束、放荡不羁。
他是家族中第一个不愿经商而想读书做官的子弟。
唐伯虎在20余岁时参加应天府(南京)乡试,不仅中了举,而且摘得第一名——解元。
公元1476年,唐伯虎进京参加了会试 。
主考官程敏政对他早有耳闻,也很欣赏他的才华,曾经私下鼓励他放下包袱考出好成绩,却因此遭到嫉恨他的小人诬告其贿买考官作弊,这在彼时可是重罪,因此他被以科场舞弊案同谋的罪名逮捕下狱。
好在后来他被洗脱嫌疑,这桩遭人栽赃诬陷的冤案被澄清 ,他人虽被放了出来,却被贬为钱塘宗藩周王府小吏,且永不准升迁为官。
在此期间,他得知暗中诬告自己的人,竟是同乡、同窗、同年的发小都元敬。
震惊加激愤,让他心绪难平。
痛恨官场倾轧,人情淡薄,人性诡谲凶险的唐伯虎,索性辞职回家,天天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游山玩水、饮酒狎妓、吟诗作画,端的是无拘无束,逍遥自在。
唐伯虎表面潇洒,内心却苦闷异常,“科场舞弊”冤案对他打击颇大。
回乡后,他满肚子冤屈无处倾述,只好寄情于山水诗酒中,在恣情纵欲中麻醉自己。
据传他花了大半年时间出门游历,去过好几个省,回来后以卖画为生,彻底断了通过科举博取功名并光宗耀祖的念头。
当时的苏州,文人雅士云集,富商巨贾扎堆,是江南第一等花团锦簇之地。
不少附庸风雅的巨商与有文化的官员都喜欢收藏书画,唐伯虎的画不落俗套,他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尤其是他笔下的仕女,人物生动、设色淡雅、勾勒准确,堪称一绝。
时人将沈周、文征明、唐伯虎、仇英四位大画家誉为“明四家” 。
唐伯虎在明朝画坛之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唐伯虎的画作销路不错,他也颇为自得,曾特意写下一首打油诗表明心迹: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明廷宗藩宁王朱宸濠仰慕唐伯虎高才,出重金礼聘他到南昌幕府效力,他在宁王府里干了半年,宁王待他还算礼遇。
后来,他察觉到宁王暗中养军备战、
他离开南昌宁王府之后,果然爆发了明史上著名的“宸濠之乱”。
文武兼具的大儒王阳明率兵平叛,事态很快平息。
因唐寅涉案不深,被王阳明赦免 。
他靠自己的机警侥幸躲过一劫。
唐伯虎的诗,常常流露出对世态炎凉、人心险恶的感慨,以及对科举、八股文、权势、名利的不屑与嘲讽。
他的画天然去雕凿,意境优美,一花一木一山一树一人一水,无不充满诗情雅意,意境非常幽美。
唐伯虎不光能诗善画,而且他的诗词文章早已声名鹊起,蜚声大明文坛。
史载唐寅工诗文,大多为题画、纪游、忧世伤生的感怀之作,借诗以抒发其孤愤之情和狂放之态。
唐伯虎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民间流传着“唐伯虎点秋香”的浪漫传说,也传颂着他和九娘、秋香、凌波等众多红粉知己闹出的一段段桃色绯闻,虽然未必真实,却也道出了他放浪形骸的大胆作风与敢爱敢恨的豪放性格。
唐伯虎终身未仕,因此正史对他的生平事迹着墨不多。
反而是民间对他的绝世才华与风流韵事津津乐道,有关他的传奇故事大多是被明代各类私家笔记(野史)收录其中。
唐伯虎天纵逸才,风流而不下流,虽然他整日流连在勾栏瓦肆间与粉头们打情骂俏,但他并非西门庆那类登徒子似的色中饿鬼 ,他更像北宋时被歌妓们崇敬的“白衣卿相”柳永。
或许这位吴中才子用游戏人间的放浪方式麻醉自己, 借以消极逃避这浑浊尘世的一种有意放纵罢了。
据说唐寅在苏州郊外盖了一座桃花庵,和挚友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常常在此聚会,他们诗酒唱和、眠花宿柳、形影不离,“吴中四杰”的大名从此不胫而走 ,妇孺皆知。
唐伯虎少年得志,却仕途不顺,他身世坎坷,几乎遍尝人世间所有的辛酸苦难,大半辈子以卖画为生,青壮年时沉溺于声色中难以自拔,乃至晚景凄凉,穷困潦倒。
嘉靖二年12月初2,一生落拓不羁的旷代逸才唐伯虎在一片凄风苦雨中走完了他54岁的人生路程。
原创作品
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与祝枝山等人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书画墨宝。
与影视剧中的光辉形象不同,唐伯虎并没有点秋香,也不是文武双全,玉树临风。
唐伯虎出身商人家庭,家境尚可,年轻时的唐伯虎读书认真,成绩很棒。
所以,年纪轻轻就中了应天府解元。
后来,作为未来国家的栋梁,当然要进京赶考,参加会试了。
但是,由于自己认识主考官,所以躺着也中枪的唐伯虎被诬陷为舞弊,就这样,唐伯虎一生与功名无缘了,不但取消了考试资格,还锒铛入狱,当然,他的感情生活也并没有那么精彩纷呈。
出狱后,唐伯虎投靠了宁王,在他手下做事。
但是,后来唐伯虎听说宁王要造反,这种事唐伯虎是不感兴趣的,于是和宁王说了拜拜就回家了。
从此,隐居山水之间,在家乡做了一个吟诗作画的悠闲才子。
参考:
历史上的唐伯虎特别倒霉,甚至穷的一日三餐都吃不上。
开宗明义,唐伯虎本名唐寅(yín) ,出生于明朝成化年间的苏州府吴县,是十里八乡公认的天才少年。
但唐寅所在的家族里,基本就没读过书的,所以大家肯定都猜到了,聪明的唐寅就被家人寄予了极大的厚望,想着他也能苦读圣贤书,继而考取功名,为家族光宗耀祖。
而过早的读书写字,也使少年唐寅心性很高,或者说是自命清高,一般的小孩儿他也看不上,这种心性一直持续到他长大,后来他通过创作略有小名后,出身官员世家的祝枝山十分仰慕他,还主动来拜访,可唐伯虎认为祝枝山家里当官,本身这
幸好祝枝山每天都来找唐伯虎,最终唐伯虎看出祝枝山是真心想跟自己交朋友,才终于放下天才少年的架子,主动和祝枝山交谈玩乐。
没过几年,刚满16岁的唐伯虎,以第一名考入苏州府,为“府学附生”,踏上了真正的求学之路。
《唐子畏墓志铭》: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
每天读书写字作画吟诗,这种无忧无虑而又满足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唐寅的25岁,由于父母姐妹的相继病逝,另外还包括爱妻难产而亡,连带着还没出生的儿子也早夭,唐寅受到人生最大的一次打击,整日借酒浇愁,喝的大醉酩酊,这个时候他最好的朋友文徵明,始终陪伴在身边。
所以我才说唐寅特别倒霉,25岁这一年,他眼睁睁看着亲人们相继离世,这种生离死别的滋味不好受,而唐寅却接连经历了五次之多,包括结发之妻,还有刚出生没两年的小儿子,如果再算上他儿时的好友刘秀才病逝,那就是经历了六次生离死别,不过正因为有朋友的鼓励,所以唐寅在26岁那一年从人生的低谷中走了出来。
29岁,唐伯虎中应天府乡试第一,成为应天府解元,风头一时无两,意气风发的唐伯虎志得意满,他距离天下读书人的终极愿望——状元,似乎越来越近了。
然而赴京赶考的路上,唐寅结识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正是名为徐经的富家子弟,两人甚至还八拜之交,成为结义兄弟,可是随后徐经带着唐寅到了京城,领着他去拜会社会各界名人与高官,却被人怀疑指摘他们二人有科举作弊之嫌,于是发生了“唐伯虎徐经作弊案”,再加上此案细节复杂,唐伯虎二人有理说不清,从此便被打入监牢,沦为了阶下囚,此时距离唐伯虎上一场人生大变故,仅过去了不到三年。
不得不说,唐伯虎真的特别倒霉,先是家中丧亲,接着被打入大牢,可想而知从小就被寄予厚望的唐伯虎,该有多么失落。
可是唐伯虎令人佩服的也在于此,在接连经受磨难之后,他仍然咬牙坚持,一定要跟命运对着干,绝对不服输。
于是出狱后的唐伯虎一路颠沛流离回到了老家苏州,但街上的人都听说了他牵涉的作弊案,人人对他指指点点,破口大骂,唐伯虎的第二任妻子此时也狠狠抛弃了他,本来唐伯虎还想靠着妻子的殷实家底成就一番事业,这下连最后的救命稻草也被拔断了。
从此,唐伯虎久居家中,但很快又振作起来,跑到苏州城的郊外,建了一座桃花坞,自号“桃花庵主”,终日苦学研读,静心创作。
后来在桃花坞时日一久,孤独的唐寅又开始喝醉了就睡,睡醒了就作画,再把画卖成酒钱来买酒,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钱。
然而很快,屡经磨难的唐寅非得就此籍籍无名,反而因为他在绘画上的惊人天赋,所卖出的画作竟就此传遍四海,一时间世人皆知苏州城出了一位大画家,于是天下名士纷纷前来拜见,甚至有人出高价,只是为求唐寅一幅画作。
这时的唐寅却只能暗自苦笑,即使名落孙山,即使曾沦为阶下囚,致使身败名裂,可依然挡不住他的天生才华,于是他刻了两枚印章,一枚“南京解元”,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自此名声传遍江南,很快,一生曲折的唐寅到了44岁,与此同时宁王广招天下名士英豪,唐伯虎也受到了
于是唐伯虎很巧的就“疯”了,整天大喊大闹,宁王以为唐伯虎真疯了,便一怒而下将其辞退。
本想凭借考取功名成就仕途的唐伯虎,到此终于看透红尘,他被辞退以后,再次回到苏州城,每天作画为乐,终成一代书画名家。
直到嘉靖二年的十二月二日,唐寅自书《诗翰册》。
那天很冷,而一生曲折的唐寅也就此病逝,终年54岁。
参考: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唐伯虎到底点没点秋香?
祖上家事又如何?
真的是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吗?
科场舞弊案又是怎么回事?
四大才子到底怎么样?
我们不妨通过这五大命题来一探唐伯虎的人生!将门之后唐伯虎?
(唐俭)唐伯虎号称“江南四大才子”,才华横溢,顶流知识分子,妥妥的文艺青年。
唐伯虎的祖上同样风光无限,南北朝时,唐伯虎的先祖上官至宰相刺史,十分拉风,隋唐之时又出现了一个叫唐俭的人。
唐俭听起来有点陌生,干的事儿可不小,跟随李世民太原启兵,征战天下和玄武门之变,为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这份功臣榜来头可不小,里面有不少我们的老熟人,如秦琼,尉迟恭,程咬金,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可以说含金量是相当的高!到了明朝,唐伯虎的家世虽然不如其先祖拉风,倒也不差。
1449 年,土木堡之变爆发, 20 万明军被蒙古击溃,明英宗被俘,唐伯虎的祖父也在这场战斗中丧生。
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
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关于唐伯虎的一个八卦,因为唐伯虎本名唐寅,伯虎是他的字,所以说他是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只能说对了一半。
唐伯虎生于 1470 年,这一年明朝中后期最有作为的皇帝明孝宗出生,1470 年确为寅年,但寅月寅日寅时就不靠谱了。
唐伯虎有一个弟弟唐申出生于申年,可见唐寅确实与他出生在寅年有关。
公元 1470 年,从十二生肖来看属于虎年,唐伯虎的字想必也与这一属相有关。
这么看来,唐爸唐妈起名字是不是太过随性了?
不过到也顺耳。
如果大家给小朋友起名字不想翻《诗经》和《康熙字典》,唐伯虎的名字的这个套路到不妨一用,堪称取名小妙招!真假科场舞弊案?
1494 年, 24 岁的唐伯虎中乡试第一名,所以后人也称唐伯虎为唐解元!但在后来参加会试时,却卷入了一场科考舞弊案,被除名,从此与科考功名无缘。
与唐寅一起卷入这场科考舞弊案的,还有一个叫徐经的举子,徐经有一个后人很有名,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旅游达人徐霞客。
唐寅是否参与考试舞弊没有实锤,但却有失当之处,朝廷对此的处罚方式,也是对揭发人,主考官和唐寅,徐经等各打五十大板。
纵观整个案件的处置过程及唐伯虎后来的境遇,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唐伯虎大概率没有科考舞弊,但确有失当之处,朝廷的处置并不过分,唐伯虎也不算太冤。
毕竟这时在位的皇帝,正是和唐伯虎同年的,有明朝中后期第一明君之称,开启“弘治中兴”的明孝宗。
这里我们补充一点,就是在这一两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可以说彻底改变了唐伯虎的一生。
一是这场科考舞弊案,唐伯虎从此与功名无缘,这对于位古代知识分子的打击可想而知。
二是也就在这一两年,唐伯虎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和妹妹相继去世,家道开始衰落,毕竟像唐伯虎这样的大艺术家,你要让他去理财那铁定是不现实的。
科考失利和家人离世,这对于唐伯虎可以说是精神世界和物质基础的双重打击,是唐伯虎一生的重要转折,从此浪荡江湖,不问功名,放浪行海。
四大才子怎么样?
“江南四大才子”是唐伯虎最响当当的名号,其实唐伯虎身上有两大标签。
一是从绘画角度,唐伯虎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为“明四家”,二是从诗文角度,唐伯虎与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江南四大才子”。
不过别盲目追星,“江南四大才子”可并非都是风流倜傥之人,祝枝山和徐祯卿的颜值那是相当的低,徐祯卿还因“貌丑”而在官场中遭人排挤。
四
唐伯虎中了举人,会考却被除名。
祝枝山中举后多年参与会试而败北,直等到他的儿子考中进士之后,祝枝山这才罢手。
文征明更惨,连续 9 次参加考试,次次落第,最终无奈放弃。
四大才子在科考上的不尽如人意,也算是老天给我们开的一个玩笑!唐伯虎有无点秋香?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唐伯虎的生活脾性。
24 岁的唐伯虎参加乡试,之前还得有一次乡似资格的考试,而就在这场考试中,唐伯虎还在夜店放飞自我。
主考官十分厌恶,决定把他的资格取消,最终在文征明的父亲文林,吴宽等一众名士的要求下,主考官这才放了唐伯虎一马。
唐伯虎考中解元后更加放飞自我,“夜店是我家”可说就是唐伯虎的座右铭。
唐伯虎的这种生活习性,就连他的好朋友文征明也看不下去了,写信劝诫他。
但唐伯虎对好朋友的劝告毫不在意,反而十分气愤,还曾因此一度与文征明断交。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唐伯虎点秋香》,历史上倒记录了一件关于唐伯虎的风流韵事与此故事相仿,但也有一些差别。
唐伯虎在游玩的中途确实看中了一家人的丫鬟,并最终化身仆人混进其中,然后直接带着丫鬟私奔。
只不过这家叫主人是华学士而不是华太师,丫鬟不叫秋香而叫桂华。
科卡失利后,唐伯虎彻底寄情于山水酒色与吟诗作赋之中,家人相继离世后家道中落,就唐伯虎这种“夜店之王”的生活,很明显会越来越拮据,事实也是如此。
后半生的唐伯虎生活上十分窘迫,靠卖字画为生。
1524 年,唐伯虎去世,时年 54 岁。
但唐伯虎的才情和给后人留下来的精神文化遗产,无愧于“明四家”和“江南四大才子”的称号!
参考:
提起唐伯虎这个名字,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会是那个鼎鼎大名的风流才子。
之所以会大多数人对唐伯虎会有这样的印象,主要也是因为近年来的许多影视作品的影响。
尤其是周星驰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更是广为大众所熟知。
电影中的唐伯虎,出身富庶之家。
因为对华府的丫鬟秋香一见钟情,进入华府为奴,经过一番波折之后,终于抱得美人归。
而电影本身,也是一个经典喜剧,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欢乐。
然而历史上真正的唐伯虎,其实远没有电影里演得那么幸运。
相反,真实的唐伯虎,一生可以说根本就是一个悲剧。
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并非出自富庶之家,他的父亲唐广德只是一个小酒馆的老板。
不过,唐家祖上比较厉害,唐伯虎的唐俭,曾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位列凌烟阁功臣榜上的第二十二位。
只是从唐朝到明朝,中间隔了几百年,祖先的那点荣耀,对于唐家来说,也早就没什么影响了。
唐伯虎从小聪慧异常,属于那种顶级神童,学什么都特别快。
在他十五岁那年,唐伯虎在府试当中摘得头魁。
从那之后,唐伯虎的神童名号,就彻底传开了。
到了18岁的时候,唐伯虎娶了人生之中的第一位妻子徐氏。
婚后夫妻两
不过,这样的幸福生活,也就仅仅持续了六年而已。
从唐伯虎25岁这一年开始,也就是公元1494年,他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了。
这一年,唐伯虎的父亲唐广德去世了。
在父亲唐广德去世之后,家里失去了重要的支柱,家里的情况开始走了下坡路。
唐伯虎虽然名气很大,但在赚钱方面,好像就没什么天分了。
所以在父亲去世之后,唐家的收入一下子就跌入了谷底。
而这才只是刚刚开始,在父亲唐广德去世之后,唐伯虎的妻子、妹妹、母亲,还有儿子,也相继在接下来的两年之内去世。
短短两年之内,唐伯虎先后失去多位至亲。
这样的打击,可想而知。
然而,如此大的打击,对于唐伯虎的悲惨人生来说,却只是一个开始。
在先后遭逢家庭重大变故后,唐伯虎化悲痛为力量,全心全意投入到科举考试当中。
就这样,准备了三年之后,唐伯虎再次参加科举考试。
以唐伯虎的学识,想要通过考试,并且在这一年的考试当中拿下一个好的名次,其实并不算困难。
但遗憾的是,唐伯虎在考试期间,和好友张灵去逛了一次青楼。
好不容易放松一次,结果这事还让当时的提学御史给知道了。
这位御史大人知道之后,觉得唐伯虎人品有问题,直接在接下来的录科考试当中,让唐伯虎名落孙山。
难得去青楼放松一次,就给自己招来了这么大的麻烦,唐伯虎这运气也真是倒霉到家了。
在唐伯虎名落孙山之后,后来还是因为当时的苏州知府曹凤,爱惜人才,加上当时他的多位好友给他求情,这位提学御史大人,才最终答应让他以补位的身份参加了当时的乡试。
要说唐伯虎也是真的有才,虽然参加考试的过程很艰难,但是参加考试之后,唐伯虎直接在这次乡试当中,再次摘得了头名。
通过乡试的读书人,在古代被称之为举人。
大名鼎鼎的‘范进中举’,指的其实就是这场考试。
范进考了一辈子,才好不容易考上了举人。
而唐伯虎刚刚因为逛青楼被处罚,转眼就在这场考试当中摘得了头名。
不得不说,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真大。
通过了乡试之后,下一步就是赴京赶考了。
然而唐伯虎没想到,到了京城之后,他将迎来人生当中最大的一场劫难。
当时唐伯虎和好友徐经一起赴京赶考,和唐伯虎一样,徐经也是一个大才子。
两人到了京城之后,因为两人名声都极大的缘故,所以自然有京城的文人前来拜访。
因为在大家看来,以这两人的才学,在接下来考试当中成为进士,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甚至就连状元榜眼,也未必不可能。
既然如此,为何不提前交好这两人呢?
一番应酬之后,两人参加了考试。
那一年的考试,出乎意料的有点难,由于考题内容十分的冷僻,导致很多考生都答不上来。
不过,唐寅和徐经二人,都是饱学之辈,自然不会被难倒。
两人不光答了出来,而且写得还比较好。
这就使得当时的主考官,在看到这两人的试卷时,也不由夸奖起来,并且一眼认定,这两张卷子,应该就是他们两
如果这位考官什么都没说,啥事都没有。
但问题是,他点破了。
你咋就知道,这两张卷子,一定是这两人的呢?
这位主考官,自然是知道两人的才学,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判断,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场之人听到之后,把事情传了出去。
这下子,事情大条了。
外面的人,不会觉得你是因为他俩的学问,而确定了他们两人的卷子。
大家只会觉得,是你接受了两人的贿赂,提前给他们泄露了考题!科举考试泄露考题,这在明朝是一件顶天大的大事。
再加上当时这个谣言传得极广,朝廷在听到传言之后,立即派人对徐经进行了调查。
然而讽刺的是,朝廷调查了一番,发现这两人根本就不在录取的名单之中,所以提前得到考题的事情,也就纯粹子虚乌有。
但是,对于这个结果,大家依然不买账。
所以最后,朝廷为了平息舆论,只能给徐经和唐伯虎捏造了一个罪名,然后彻底除掉了两人的考试资格,并且将两人贬为县城小吏。
以明朝的考试制度来说,光是这个举人身份,就足以让两人去做一个县官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就算唐伯虎以后再想参加科举,都没有机会了。
这才是真正的无妄之灾。
可是这又能怪谁呢?
要怪就只能怪唐伯虎之前行事太过高调,太过张扬了。
在遭遇这场无妄之灾后,唐伯虎自然是憋屈至极,所以他也就没有去赴任,而是返回家中。
然而唐伯虎回家之后,等待他的,则是他第二任妻子对他的冷遇。
这也很正常,毕竟此时的唐伯虎,已经是前途尽毁,不再是那个前途无量的大才子了。
所以最终,唐伯虎只能选择休妻,彻底放手。
经历了这番波折之后,唐伯虎心情自然十分低落,于是就开始外出远游。
此后的几年里,他先后去往了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地。
直到一年之后,他才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再之后,为了生计,唐伯虎一直以给别人写诗和画画为生。
好在唐伯虎名气不小,画出来的东西也不愁卖,靠画画也养得起自己。
就这样,唐伯虎又过上了十几年的浪荡生活。
每次画完画之后,便拿着钱纵情于声色之中,日子过得要多颓废有多颓废。
但就算已经如此之惨,老天爷似乎依然不打算放过他。
十几年之后,唐伯虎又迎来了自己人生当中的又一场大劫。
当时南方的宁王打算筹谋造反,所以开始募集人才。
名气很大却又无望仕途的唐伯虎,自然被宁王选中,请进了宁王府中。
然而到了宁王府上以后,唐伯虎很快发现,宁王之所以请他来,并不是单纯只想请一个幕僚,而是为了请他帮忙筹划造反。
造反,这可是掉脑袋的事情啊!唐伯虎虽然已经彻底颓废,但是他还不傻,肯定不会去做这种明知道必死的事情。
所以接下来,唐伯虎便开始装疯卖傻,这才好不容易让宁王放过了他,将他赶出府去。
再后来,唐伯虎又过上了之前那种靠卖画赚钱、流连生色的日子。
这种生活,让唐伯虎的艺术造诣极高,唐伯虎的画,任何一幅在今天都是真正的天价。
但同时,这样的生活,也彻底拖垮了他整
公元1523年,唐伯虎病逝,终年54岁。
晚年穷困潦倒,家无余财。
唐伯虎的一生,开局真的是神仙开局,但越往后就越倒霉。
如果不是运气倒霉到家的话,以唐伯虎的才华,想必也能在朝中取得一定的成就。
然而他倒霉到家的运气,却使得中国古代少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员,多了一位诗、画领域达到巅峰的大才子。
不得不说,命运有时候真的是很有趣。
参考:
唐伯虎大家并不会陌生,特别是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走红之后,更是让大家对天资聪慧,仪表堂堂,风流倜傥的唐伯虎滔滔敬仰。
而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又是如何呢?
在人们的印象中,唐伯虎才华横溢,妻妾成群,妥妥的人生赢家。
但事实在历史上则并非如此!唐伯虎素有江南第一才子之称。
在他24岁之前,也确实是家庭幸福美满,但是到了24岁那年,他的一生则出现了重大的转折,而后造就了他悲剧的一生。
一开始他的父亲突然中风离世,母亲悲伤过度,没多久也随之离去。
紧接着他妹妹在夫家病逝,然后他妻子临盆后得了产后热也离世,刚出生的儿子也在三天后夭折。
那一年家族还有多位长辈辞世,接连的打击让他一夜白头,几乎快要发疯,每天唯有借酒消愁。
在好友祝之山多次劝解下,他才慢慢化悲痛为力量,试
经过努力学习,妻子病亡后第四年他参加科举,得应天府乡试第一。
此时所有人都看好他,甚至有一个出身豪门的女子主动嫁给了他。
第二年,他进京参加会试,又高中第一名。
而就在准备喝酒庆功之际,人生的第二场灾难接踵而至。
在他高中会试第一没多久,竟然被判了个科举舞弊!这是为什么?
原来唐伯虎考前认识了一个叫徐经的考生,这人买通考官,提前得知了考题内容。
之后徐经就有意无意的找唐伯虎讨论相关内容,而他也知无不言,结果考完后徐经高中第二名,但是答案却和唐伯虎雷同,导致东窗事发,唐伯虎因此受到牵连,被科举除名,并终生不得参加科举。
唐伯虎返乡后第二任妻子见他当官无望,也离他而去,于是他干脆破罐子破摔,每天孤身一人以卖画为生,有钱就买酒买醉,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武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就是他当时的真实写照。
唐伯虎44岁时,被宁王朱宸濠聘为师爷,以为终于有机会出人头地,没想到宁王却要造反,他无奈之下只能装疯卖傻,每一天在街上裸奔,持续了半年,才让宁王相信他真的疯了,让他滚回苏州老家。
此时他人虽回了,但心也彻底死了!最终他在穷困潦倒中了却残生,也许在死前他会感叹一句,这人间不值得。
参考:
文笔相当好,文学素质高 ,是一代才子。
笔法清新脱俗,也是难得一见的雅士。
参考:
大家好,
历史上的唐伯虎时运不济,用现在的话讲是“点背”。
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
29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
从这之后唐伯虎就点背到家了。
第二年赴京会试时,真是躺着也中枪,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再次躺着中枪,当他察觉宁王
晚年的唐伯虎生活穷困潦倒,54岁即病逝。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表露出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