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什么最后一败涂地

西方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提高,我国还在处于封建社会,生产力还是以农业维主。

参考:
胡雪岩的失败是古老东方智慧面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失败。
胡雪岩的失败源自他囤积生丝企
要知道,在电报还没有发明出来之前,做国际贸易和赌命没什么区别。
为什么19世纪西方通俗小说里都把跑到东方、美洲做跨洋生意的商人描写成流氓和恶棍?
原因就是国际贸易风险太大,以中英生丝贸易为例,假设一个英国商人汤姆从中国往英国发一批生丝,那么从上海到伦敦,再从伦敦反馈回上海,至少需要6—8个月时间。
也就是说这个英国商人汤姆从发货时间算,最快要到半年后才知道自己是不是破产。
当然,西方商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也知道把损失转嫁给中国商人,他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先付一部分定金,尾款等商品在售卖之后再行支付。
换言之,每一个破产英国商人背后至少就有一个甚至多个中国商人一块破产。
胡雪岩之所以囤积生丝,除了赚钱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中国在当时国际分工体系下过于低下的地位。
19世纪囤积生丝和今天不一样,必须至少提前2-3年就开始与养蚕户签订契约,然后开始囤积生丝。
如果胡雪岩的计划顺利,他当然可以大赚一笔。
然而胡雪岩没想到,他输给了科学。
1883年,英国人已经把电报线铺设到了香港,这使得英国商人消息灵通程度百倍于胡雪岩。
1883年4月份,英国怡和洋行还在和胡雪岩谈判,希望胡雪岩能稍微降低一下生丝售卖价格;
并且在给英国本土电报里抱怨胡雪岩囤积生丝,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但是到了1883年9月份,意大利生丝丰收的消息通过电报传到了香港,又通过轮船传递到了上海,胡雪岩生丝开始滞销了。
胡雪岩经商手段没有问题,但是他输给了科技,他没能想到英国人通过电报能瞬间掌握那么重要的资讯,还在坚持不降价,以为外国商人合起伙来骗他。
一直到1883年10月底,胡雪岩才开始打折售卖他的生丝。
其实胡雪岩生丝生意没有亏那么多,但是无奈胡雪岩同时还经营钱庄生意,他之前为了垄断生丝生意,排面又搞得很大,结果大家都以为胡雪岩巨亏,纷纷到胡雪岩钱庄把钱提出来,结果造成挤兑,胡雪岩也就破产了。
PS:胡雪岩生意上的失败和盛宣怀无关。

参考:
胡雪岩在商界有过属于他自己的传奇与荣耀,他的为人处事经过文字的渲染,很明显已经上升到了人生智慧的高度,并且迄今为止仍然收获了不少的信徒,以这位曾经在商界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为榜样。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在政商两界如鱼得水的人物,在晚年之际却是败的一塌糊涂,以至于到最后落寞而终,留给后人一堆的遗憾与困惑。
毫无疑问,胡雪岩最终是失败的,不管他曾经有多么的风光,结果却终归是不如人意,以至于那些崇敬胡雪岩的人更多的去强调胡雪岩的发迹史,而有意的去回避胡雪岩最后的失败。
然而这里不禁有一个疑问,胡雪岩已然成为了商界的大佬,为何仍然无法避免一朝成败的结局?
其实在我看来,胡雪岩的失败主要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当然也横跨政商、中外两界,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的,胡雪岩的失败也并非是短时间而导致的。
一、对时局的错误判断正如大家所知,能够成就大事者,必然需要拥有对时局的足够敏感,因为在时局之中,往往就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机会,而现在的成功者恰好就是过去的有心人。
胡雪岩是历史上难得的商业奇才,从一无所有到富甲天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需要经历足够多的机遇方才能够有如此的成就,这也证明了胡雪岩对于时局的敏感是出类拔萃的。
然而英雄也有迟暮,试想从古自今有着多少少年意气风发,中年卓有成就,而晚年却昏聩落魄的帝王将相。
所以,曾经并不代表将来,而胡雪岩过去的成功也不能说明他将来不会失败。
然而,胡雪岩最后一次商业操作,却失去了这种对于时局的敏感,而陷入了一种过度自信的恶性循环之中。
我们知道,胡雪岩的失败直接性的事件便是与洋人进行生丝上的商战。
当时的胡雪岩已经功成名就,在事业上如日中天,可谓是一朝风光无限。
然而在当时,胡雪岩却并不清楚,自己已经逐渐跳入了命运所挖的一个大坑。
在当时,中国生丝的生意大多是被洋人所占据着,胡雪岩也明白其中的利润有多么的丰厚,更为主要的是争抢生丝生意是符合国家利益的大事,所以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胡雪岩决定进军生丝市场。
众所周知,挤压对手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垄断货物,使对手无货可卖,无奈离场。
然而收益总是和风险相伴随行的,因为垄断往往需要有着足够的资金量。
就资金量而言,胡雪岩自然是有的,所以他一口气囤了一万多包的生丝,动用了两千多万两白银,志在将洋人赶出中国生丝市场。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赌博,因为胡雪岩压上了自己所能动用的所有财产。
当然在胡雪岩大规模的囤积生丝,洋商也开始恐慌,并且直接与胡雪岩展开了谈判,抬高了收购生丝的价格。
若是胡雪岩在这段时期能够适度的让步,也许能够在有效的规避风险的同时获得不少收益,然而胡雪岩没有答应。
生丝是一种消耗品,存放的时间不能太久,否则很容易陷入卖不出去的窘境,这一点是普遍的共识。
就当时来说,胡雪岩的主要目的只是为了打击洋商,将生丝市场揽入华商的手中,所以按照他的设想,只要将生丝提到了一定的价格就抛出去,并且就算是生丝卖不出去,自己也可以投资开一个缫丝场加工成丝织产品,但是这也只是最后的退路了,因为若是真的到了那一步,那必然将会面临亏损的结局。
不过这个时候的胡雪岩显然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只要生丝在自己的手中,洋商就必须妥协。
然而胡雪岩的目光似乎一直放在国内,而没有看到国际形式,就在洋商准备妥协之际,偏偏欧洲的生丝宣告丰收,也就是说在华洋商有了更多并且更好的选择,自然而然就不会再去理睬胡雪岩等华商,毫无疑问,这对胡雪岩是致命的,所以在国外有大量新鲜生丝的消息传来之时,胡雪岩也意识到了不对劲,果断的放开了囤积已久的生丝,然而却也是回天无力,最终仅仅收回了八百多万两白银,实际亏损一千多万两,显然和胡雪岩最初的打算大相径庭。
可见,正是因为胡雪岩对于时局的错误判断,认为囤积生丝便能够令得洋商有所忌惮,然而却没有意识到国外生丝产地的生产程度,最后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吞,黯淡的退出生丝市场,随后因为此事而带来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陷入贫恨交迫的境地。
二、成也官场,败也官场我们在提及胡雪岩的时候,想当然的就会在其前面加上“红顶商人”的名号,显然胡雪岩的成功和政治是脱不开关系的。
众所周知,胡雪岩与王有龄是一对互赢共利的伙伴,正是因为王有龄在官场上的庇护,胡雪岩方才能够越走越顺,最后缔造一个商业帝国。
而在王有龄离世之后,胡雪岩仍然找到了一个官场上的靠山,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宗棠,所以胡雪岩可谓是半只脚迈进了官场,身上贴着亦官亦商的标签,在政商两界如鱼得水。
毋庸置疑,胡雪岩与左宗棠实际上是休息与共、一损俱损的关系,而这也是后来胡雪岩失败的一大原因。
树大必然招风,胡雪岩与左宗棠的组合必然引起更多人的忌惮与警惕,比如同样权势不弱的李鸿章。
李鸿章与左宗棠是在政见上素来不合,也正是因为如此,胡雪岩的存在也令得李鸿章颇为不喜,故而逐渐地定下“排左先倒胡”的策略。
正如上文中所介绍的,胡雪岩在与生丝市场中大受挫败,但是却并非是致命的,依靠往日的积累,尤其是还有左宗棠的扶持,胡雪岩是有着东山再起的可能。
然而天不遂人愿,中法战争恰好就在这个时候爆发了,而负责此事的正是左宗棠,也就是说左宗棠在短时间内分不出精力,并且还需要胡雪岩尽力筹措军饷,这倒是给胡雪岩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如果是在平时,胡雪岩断然有着各种的方法筹措军饷,然而这个时候正值胡雪岩商战失败,钱庄资金量不足,如今又需要八十万两的资金流出,阜康钱庄已然处于一种亏空的局面,而这种局面也正被李鸿章与盛宣怀所看在眼里,紧接着胡雪岩也逐步走向李鸿章盛宣怀所准备的大坑之中。
在李、盛的授意下,部分阜康钱庄储户在这个时候提取银两,显然阜康钱庄是拿不出钱来的,所以一时之间传言四起,越来越多的储户在跑到阜康提取银两,如此循环往复,胡雪岩与阜康钱庄一时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原本堂皇亮丽的商业大厦顷刻而倒,而胡雪岩也因此失去了所有的光环,最后等来的只是朝廷的一番震怒。
由此可见,胡雪岩的失败有

参考:
胡雪岩最后失败的原因是对政治的不成熟 ,树大招风,盲目扩张,决策失误,导致资金流失生意倒闭。

参考:
胡雪岩是亡于政争,由于胡雪岩一直支持左宗棠,李鸿章就在政治上对胡进行打压;
胡雪岩提高生丝的收购价格得罪了外商,盛宣怀想取代胡雪岩的商业地位就和外资银行联合起来布局陷害胡雪岩,胡自身又过于高调做事不遗余力,由操控生丝到阜康挤兑,庞大的商业帝国就此垮塌
参考:
胡雪岩,奋斗三十年终于站到了商界顶端,然而被摧毁仅仅用了三天。
“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却飘散如烟”。
这句歌词非常适他。
他曾是清朝的首富,最辉煌的时期生意遍及全国,且深得朝廷喜爱,御赐黄马褂就有好几件。
但就是这样一个富可敌国的大商人,最终却千金散尽落了个凄凉下场,在郁郁潦倒中离开了人世。
(胡雪岩)一、左宗棠与李鸿章之争胡雪岩一生,成也因“官商一体”,败也因“官商一体”。
胡雪岩的成功离不开王有龄、左宗棠等朝堂上官员的支持。
他的失败也因于李鸿章的打击。
洋务运动时期,同为朝廷重臣的左宗棠与李鸿章政见不和。
左宗棠主张“边塞防御”,李鸿章坚持“沿海防御”,两人矛盾由此展开,后来两人有在对外方面产生分歧,左宗棠主战,而李鸿章求和,如此一来,两人矛盾日益激烈。
李鸿章为了打倒左宗棠,决定先扳倒胡雪岩。
因为胡雪岩是阵营至关重要的一员。
左宗棠能收复新疆、购买军火、修建船厂都是靠着胡雪岩的资金支援,可以说胡雪岩就是左宗棠的钱袋子。
只要把胡雪岩拉下马,那么就是断了左宗棠一条胳膊。
(左宗棠)而此时的胡雪岩,还没有意识到风暴即将到来。
二、贪心不足蛇吞象1882年,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
趁着此时国际生丝产量低迷,胡雪岩高价回收内地生丝,企
这一行为引起了外国商人的一致抵抗。
此举可以称的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外大商战。
可惜,胡雪岩失败了。
第二年夏天胡雪岩断臂求生迫贱卖手中生丝,而李鸿章断断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命手下商人盛宣怀,操纵市场,拖延买丝时间,使胡雪岩损失了一千多万两白银。
这是李鸿章打向胡雪岩的第一招,后面的招式更加狠辣。
他命人收买胡雪岩手下的伙计,让他到处宣扬胡家钱庄没钱了,怂恿各种银行、商户来挤兑。
谣言传的很快,当天就有无数商户来挤兑。
要知道墙倒众人推,胡雪岩不把任何一个商户看在眼里,然而所有商户一旦起势,那么胡雪岩的资产便如大厦一般倾塌。
能救他的,只有左宗棠。
胡雪岩立即给左宗棠拍电报求救,然而这份电报是注定送不出去的,因为此时的电报局已被盛宣怀掌控了。
毫无悬念,胡雪岩破产了。
但是见过无数大风大浪的胡雪岩并没有消沉,他觉得他还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因为左宗棠还在。
可惜,李鸿章没给胡雪岩东山再起的机会,他在快被压死的胡雪岩背上放上了最后一棵稻草——派人向朝廷举报胡雪岩在为朝廷向洋人借款的时候吃了回扣!这件事其实一都是胡雪岩身上的炸弹,胡雪岩辅佐左宗棠收复新疆时,采购军火、粮饷的钱不够,就找汇丰银行贷款,而胡雪岩从当中赚了利息差。
这事说大可大,说小也可小。
如果朝廷要念他功劳,想要保他,那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如果想搞他,那么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把柄。
胡雪岩很倒霉,朝廷要搞他!于是,这个炸弹爆了。
左宗棠也无力回天。
(李鸿章)一代商界巨擘就此陨落。
被革职抄家,身败名裂。
据说胡雪岩极恨李鸿章,临终遗言都说一句“胡李不通婚”,这是恨入骨髓了。
胡雪岩临终之际也嘱咐后代“勿近白虎”,我想这个“白虎”指的就是钱财吧。

参考:
原因有二1太贪心,给清政府向国外借款,多拿利息,吃回扣。
2是权力斗争的炮灰,胡雪岩与左宗棠官商勾结,李鸿章与左宗棠有矛盾,李鸿章主张倒左先倒胡,于是就抓住了胡雪岩的小辫子不放了。
所以,胡雪岩输的一塌糊涂。
胡雪岩的失败告诉人们一是不要贪婪,二是不要卷入权力之争中。
做生意发大财没错,但手要干净,要合法经营,否则,钱赚得再多也不属于自己。

参考:
斗争的牺牲品,民间流传倒左宗棠,必先倒胡雪岩之说,一代巨富,下场可悲,
参考:
清王朝边疆危机:胡氏的历史舞台随着曾国藩的顺利进军,南京城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最终被平定。
虽然在淮河流域还有捻军余部在活动,但是清朝的已经度过了亡国危机。
可是清政府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西北糜烂的局势搅的焦头烂额。
陕甘回民的暴乱越发呈现失控的局面,西北地区已经不行朝廷号令。
前去镇压的两拨人马都被击败,由河南助陕的多隆阿军也被太平军余部击败,多隆阿被杀。
见到朝廷无力平乱,中亚地区的浩罕国开始觊觎中国西北。
公元1864年,中亚细亚的安集延国派将军阿古柏入侵我国新疆,攻占南路八城,不久又占领了北路的乌鲁木齐和伊犁地区,并于同治六年悍然宣布成立“哲德沙尔汗国”。
为了达到永远占领新疆的目的,阿古柏又公然开始在新疆各地征收地税,命令祖居这里的各族人民一律遵照安集延人的风俗,“光顶圆领”,剪去发辫,改变服装,来表示新疆已是安集延国领地。
阿古柏为了拉外援,还不远万里派了使者去了伊斯坦布尔朝觐奥斯曼苏丹请求册封。
(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人占据伊犁)与此同时,在伊朗划分势力范围的沙俄和英国也开始插手新疆事务。
公元1871年7月,沙俄军队越过边境,侵占了伊犁九城地区,“设官置戊,开路通商,晓示伊犁永归俄辖”,并对清政府假惺惺地表示“代为收复,权宜派兵驻守”。
英国人也派遣使者与阿古柏接触,表示愿意派遣使者。
事态发展到这种局面,清政府别无他法,紧急诏令在平太平军之乱时战功卓著的硬茬子,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急赴西北平乱。
当时左宗棠正在筹办福州船政局,准备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造出轮船。
接到诏令后,左宗棠推荐江西巡抚沈葆桢来代替他主持福建事务,同时极荐胡雪岩协助船政事务。
1871年初,左宗棠在西北战斗间隙,特别写信给胡雪岩,“闽局各事日见精进,轮船无须外国匠师,此时好消息……阁下创议之功伟矣。
”(左宗棠被调往陕甘平乱)左宗棠大军在西北与回民乱军鏖战六年,通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血腥拼杀,终于将陕甘局势安定下来。
可是,不少暴民远遁新疆,投靠阿古柏政权,被阿古柏安置在吐鲁番和迪化等地,防备中国方面的征讨。
左宗棠打报告给朝廷,备述新疆之重要,请求朝廷发兵征讨,收复故土。
在这时,日本意
李鸿章因此预言,“此后20年间,中日之间必有一战”。
东南、西北边疆同时出现危机,朝廷在战乱之后,已是国库空虚,无力同时应对两场战争。
因此朝廷上以李鸿章为首的“海权派”和以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吵的不可开交,其根本原因是向朝廷立项报备,争取战争经费。
当时,朝廷上下大都支持李鸿章的“海防”观点,只有大学士文祥和湖南巡抚王文韶二人支持左宗棠的“塞防”主张,堪称少数派。
而慈禧在关键时刻最终却力排众议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使左宗棠得以率兵西征。
(左宗棠收复新疆)可是决心是有的,钱呢?
朝廷的户部用尽了办法,勉强凑够了200万两银子,对于军费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清朝督促各省解交饷费,以供军需,可是缓不济急,大军迟迟无法开拔。
无奈之下,只好向洋人借贷。
可是清朝国库空空,已经没什么可抵押的,即使恭亲王出面,洋人也不愿意出借。
这时,左宗棠推荐胡雪岩去上海找洋人磋商借贷事宜,不过几日,连王爷都没办成的事,胡雪岩竟然给办成了。
胡雪岩此后前后六次,向洋人举债1870万两银子。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功,胡雪岩可算是帮了大忙。
胡雪岩:晚清红顶商人的发迹史胡雪岩究竟是何方神圣,有多大本领,竟然能有这么大的能量?
他不仅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轮船,还办成了王爷都没有办成的事。
胡雪岩是晚清时期的中国首富,被后世称为“红顶商人”。
虽然最终他经商失误,家产尽没,但是他所创办的胡庆余堂一直营业至今,与北方的百年老号同仁堂南北辉映。
由于他出色的经商成就,在后世就有这么一句话广为流传“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这样一个大人物,想必出身了得?
非也。
有道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胡雪岩初生在安徽省绩溪县湖里村,幼年家境贫穷,以帮人放牛为生(朱元璋放牛翻版)。
12岁父亲病逝,年幼的胡雪岩孤身来到杭州闯荡,做了很多杂工,最后到了“信和钱庄”当学徒,三年后师满,称了钱庄的正式伙计。
所以,胡雪岩是金融出身,他今后的主要经常成就,其实也在金融领域。
(胡雪岩19岁投机政治)胡雪岩在19岁后慧眼识才,资助了一位叫做王有龄的候补盐税大使,给了500两银票帮助他补实官位。
为此,胡雪岩被开除了。
然而这次的风险投资,让胡雪岩拥有人生第一个金矿人脉。
王有龄官位补实之后,奉旨署办湖州知府,不久之后又代理杭州知府。
怎么才能报答这位当年的恩人呢?
胡雪岩发挥了他的金融专长,代理了湖州公库。
胡雪岩挪用湖州府的财政资金来做生意,办丝行,用政府财政资金扶助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湖丝运到上海、杭州脱手变现,随后再把钱还给浙江“藩库”,从中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
随后,他又说服了浙江巡抚黄宗汉入股开办药店,让各地运粮机构(相当于邮政)收售药物,因此药店生意也快速开起来了。
太平军与清军在江南鏖战期间,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他鼎力帮助胡雪岩开办“阜康钱庄”(类似于现在的私人银行)。
后来战争情势紧急,胡雪岩又通过一次豪赌,搭上了军界这条线。
由于道路不通,大量的募兵经费存放在阜康钱庄。
后来王有龄又派他办理粮械、综理漕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的战时财经。
这一年,胡雪岩37岁。
李秀成带领太平军经略江浙,攻破了杭州府城,王有龄战败自杀。
胡雪岩顿时失去了依靠,经过了一段低迷期。
很快,曾国藩推荐左宗棠署理浙江事务,督办军务。
经人搭线,胡雪岩结识了左宗棠,对于这个湖南人,他急需要一个懂得本地财经的人帮他打理后方。
1862年,左宗棠完全信赖了胡雪岩,被委任为总管,主持浙江省光复后的善后事宜和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帮助左宗棠筹办军饷之时,也大发其财,由此走上亦官亦商的道路。
(左宗棠收复浙江后胡氏商业帝国形成)1864年太平天国被剿灭,大小将官捞得盆满钵满,都把财务存放在胡雪岩的钱庄里。
胡雪岩以这些财货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和放贷,在各地设置商号,利润丰厚,短短几年时间,积累家产超过2000万两,田产万余亩。
这一年,他刚满40岁,已经成了中国首富。
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后,将胡雪岩功劳奏报,朝廷又授他江西候补道台,赐穿黄马褂。
左宗棠带兵西征新疆,缺少粮食和军械,朝廷多方筹备无果,左宗棠特地写信请胡雪岩向上海滩的外国银行借款,解西征军燃眉之急。
由于胡雪岩在此前太平军之乱时就与洋人接洽的经验,当时甚至还组织了洋人雇佣军1000多人,称“常捷军”,协助左宗棠收复浙江。
所以,洋人买了胡雪岩的面子,以江苏、浙江、广东三省的海关收入做抵押,顺利借到了银子。
可是,胡雪岩此举虽然解了左宗棠的燃眉之急,却也得罪了京城的王爷。
王爷这个面子可栽大了,不过因此事态紧急,各方都只能叫好。
胡雪岩还给左宗棠大军送去了诸葛行军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药材,免去了水土不服之隐患。
左宗棠赞赏说:“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左宗棠大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打败了安集延国的入侵者,消除了所谓“哲德沙尔汗国”的毒瘤,收复新疆所有失地,并正式在新疆建省,保持了中国领土的完整,有效的防御了沙俄的侵略和扩张。
在后来的伊犁谈判中,左宗棠还不满清政府对俄国作出的妥协(割让了其他地方),声称要再度出征,征讨俄国人。
1881年,胡雪岩在此期间因协助左宗棠有功,被授予布政使衔,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赐紫禁城骑马,总办“四省公库”。
清政府也看中了胡雪岩的金融理财之能,想让胡雪岩帮助朝廷挣钱。
胡雪岩经商的成就,到这里已达顶峰。
盛极必衰:胡氏商业帝国的垮塌常言道盛极必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胡雪岩如此出众,势必引起各方嫉恨,最大的危机来自于官场上明争暗斗。
左宗棠与李鸿章在朝廷里互掐,由于朝廷从中挑拨制衡,李鸿章想直接扳倒左宗棠很困难,因此李鸿章就把文章做在了胡雪岩这里。
因为左宗棠建立的功勋,都是胡雪岩在提供帮助。
可是怎么能够打垮一个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呢?
恰好在1883年,中法越南战争爆发,左宗棠被调入军机处。
胡雪岩势单力孤,一场针对胡氏商业帝国的阴谋开始筹划了。
李鸿章经办洋务,也有一个得力的助手,也是皖南商人盛宣怀。
这位小胡雪岩一辈的后起之秀,在生意场上也是做的风生水起。
他创办了中国工业上的很多个第一。
如邮政、电报、煤矿、铁路等等,在清政府那里也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财经人才。
不过后来因为此君主导铁路国有,激发了四川保路运动。
清政府无奈调湖北军队前往镇压,使得湖北空虚,让革命党一举起义成功。
清政府四面楚歌之时,对盛宣怀恨之入骨,恨不能抓起来杀掉,逼得盛宣怀夜半时分跑进了美国领事馆寻求庇护。
这是题外话,暂且不提。
(被称为“中国商父”的盛宣怀)胡雪岩此时已经膨胀了,作为中国首富的他,在各地圈地建长,风光无限,却不知道危机已经悄悄逼近。
在1882年,胡雪岩开办了上海蚕丝厂,大量收购生丝。
他耗资2000万两,企
此举引发外商联合抵制,中外百年企业史上第一次大商战由此爆发。
胡雪岩大量高价收购生丝,囤货数百万担。
外商无丝可买,又不愿意高价买胡雪岩的生丝。
双方都在耗着,看谁先撑不住。
胡雪岩此举确实是又一次赌博,此前两次豪赌,他都赌赢了。
这一次,他也相信能够赌赢。
大量现银被用来囤货,外商联合抵制,胡雪岩庞大的商业帝国立刻出现了资金链问题。
这时,由于在战时清政府借贷不成,最后是由胡雪岩担保借下的。
清政府的还贷银两也是提前运到上海藩台,当面交割。
在胡雪岩与外商大打商战的时,有一批贷款也到期了,大约80万两银子,本来钱也已经到位了,可是例行交割的时候出现了岔子。
据说是李鸿章授意上海道台延迟20多天交割,这就构成了担保人胡雪岩违约。
催债的信息,就好比金融市场的信心,一旦大家认为胡雪岩没钱了,就会发生挤兑风险。
胡雪岩情急之下,立刻给左宗棠拍发电报,请求左宗棠在朝廷斡旋,解燃眉之急。
可是,邮政局是盛宣怀开办的,电报没有到达左宗棠的手中。
胡雪岩无奈之下,只好变卖房产凑足银两。
盛宣怀等的就是这一个消息,市场上谣言四起,胡雪岩准备金不足,兑不出来银子。
终于发生了被胡雪岩视为噩梦般的景象:挤兑风波。
胡雪岩各地的钱庄门槛都被踏破了,可是他总不能给人家几包生丝吧?
(胡雪岩雕像)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意大利的生丝获得丰收,市面上生丝价格急剧下跌。
中法在越南、台湾、开战,丝路不畅,卖也不卖不掉了。
胡雪岩破产的风波传到了北京,这时又有官员弹劾,说胡雪岩在向洋人借贷时收受回扣。
慈禧太后顿时火冒三丈,连朝廷的钱也敢赚?
黑心商人无疑。
可是清政府有很多银两还存在胡雪岩的钱庄,因此慈禧就派人秘密查访,看胡雪岩还有多少家底,够不够填补窟窿。
同时,慈禧还严令左宗棠从速查处胡雪岩。
左宗棠虽然与胡雪岩打交道多年,可是皇命难违,查处了胡雪岩几处庄子。
胡雪岩此时已经看明白了有人在做局,要他的命。
最后他贱卖生丝和田产,拼尽全力保全了庆余堂。
左宗棠在1885年7月病逝之后,朝廷的查办越来越紧。
1885年11月,胡雪岩最后身无分文,在贫病交加中病逝。
他留下的遗嘱里,劝诫子孙:“勿要经商”。
中国商人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始终是政治的附属地位,朝廷对商人多加控制,社会舆论也多有歧视。
这一点虽然在近代以来随着洋人资产的入侵有所好转,但是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胡雪岩的商业帝国毕竟是游离在政府体制之外的,不比盛宣怀的国营资产,胡雪岩的强大意味着清政府的金融命脉掌握在私人手中,如收复新疆,都要经胡雪岩筹措才能得行。
这对中央集权大一统的清王朝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胡雪岩如能帮助清王朝赚钱,又没有发展的太大、太快,清王朝还是可以允许他存在的。
可是他开办了钱庄,严重影响了清王朝的金融安全。
至于后来的乔家开办的钱庄,则是因为筹措了庚子赔款,给清王朝续了命才被允许存在。
从清王朝的政治上说,太平天国之后,随着湘军势力的膨胀,慈禧太后有意扶持淮系武装。
作为湘军领军人物的左宗棠,一辈子都与曾国藩不对付,难保就不是做戏给朝廷看的。
湘军的势力要受到削弱,淮系势力要得到增强,彼此制衡,这是清王朝的驭下之术。
所以,即使胡雪岩给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政治趋势面前,他也只能牺牲。
甚至,清政府默认了胡氏商业帝国的倒台。

参考:
胡雪岩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度依靠政治势力,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参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标签